《触龙说赵太后》教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B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和归纳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掌握“得无……乎”这种固定句式。
3.在反复阅读、理解中,巩固对省略句式、宾语前置句、词类活用现象的掌握。能力目标
1.感悟、体味本文高超、雄辩的讽谏技巧。2.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
德育目标
领会“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积极意义。●教学重点
1.理解“质、揖、走、郄、恃、窃、不肖、没死、崩、恣”等词语的意义。2.整理归纳“质、及、甚、少、异、为”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根据具体语境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2.领悟本文高超、雄辩的讽谏技巧。●教学方法
1.朗读法。主要采用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和感悟课文。
2.探究拓展法。适当补充《读本》《战国策》《国语》中短小精悍的文章,作为学生延伸阅读的材料,从多方面理解课文,开拓视野。
●教具准备录音机、《触龙说赵太后》朗读磁带、投影仪、投影卡片、多媒体CAI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预习提纲
1.利用工具书,排除文中字词障碍。
2.反复阅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初步疏通文意。3.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介绍故事背景,反复阅读课文,以读带讲,疏通文意,理清思路,体味本文写作技巧。[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
1.每当看到有些人用公车接送孩子上学时,每当看到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备受宠爱时,每当听到有些父母为给孩子安排一个好的工作,谋一个“好”的前程东奔西忙,不惜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时,总会想起发生在战国时期赵威后与左师触龙之间的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触龙说赵太后》
2.俗话说:“良言一语三春暖,恶言一句六月寒”的确,高超的说话技巧,即使在指责、劝谏对方的情况下,也会像三春的太阳温暖人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触龙说赵太后》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板书:20触龙说赵太后二、介绍故事背景
《触龙说赵太后》属《战国策·赵策》。触龙是赵国的一位老臣,在朝中担任“左师”职务。赵太后则是赫赫有名的赵威后。说起赵威后的赫赫有名,在《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齐国使节来赵,她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到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从此赵威后威风八面,青史留名。就是这位青史留名的赵威后,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有时却过于溺爱,甚至蛮不讲理。
《触龙说赵太后》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赵国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当时孝成王还小,所以由赵威后执政。当时的赵国,虽然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撑门面,但赵太后刚执政,处于新旧交替之际,国内动荡不安,国势已大不如前。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太后不得不向齐国求援。齐国虽答应出兵,但按当时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太后是如何考虑这件事的,触龙又是怎样巧妙地说服太后使长安君质于齐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
板书:说
(放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三、反复阅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齐读课文)出示投影: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谏(qiánɡ)面(tuò)气(shènɡ)
B.恃辇(sìniān)..C.于身(hé)D.老媪(wēn)


沟壑(hè)
不肖(xiào)持踵(zhōnɡ)

膏腴(yí)
车百乘(shènɡ)山陵崩(bènɡ)
(指名一名同学完成)
明确:答案C项。A项中“强”应读作“qiǎnɡ”B项中“恃辇”应读作“shìniǎn”“腴”应读作“yú”D项中的“媪”应读作“ǎo”“踵”应读作“zhǒnɡ”“崩”应读作“bēnɡ”。同学们读时一定要读准字音,尽量避免上面习题中的错误。
2.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1)学习第一自然段(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诵读指导:本段为叙述语气,要读得平缓、清晰。“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句中的“新”和“急”要用重音读。“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句中“强”读为qiǎnɡ,既要重读,又要读准字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句,“有”字后要略作停顿,“唾”字要重读,要将赵太后的蛮横无礼读出来。
(指名一学生读,教师作指正,然后学生齐读)学生:交待了故事发生的起因。
提问:起因有哪些呢?请用文中语句回答?学生:“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学生:“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学生:太后明谓左右:“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教师:看来,赵国的形势非常严峻,外有秦国大兵压境,内有太后与大臣们的矛盾,两个“必”则表明大臣与太后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赵国危如累卵,太后又任性骄横,触龙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挺身而出的。
板书:
秦急攻之
求救于齐起因
太后与大臣
2)学习第二自然段(学生齐读课文)诵读指导:“左师触龙愿见太后”使大臣与太后之间的紧张气氛得以缓解。面对强秦急攻,触龙忧心如焚,但他又不能像其他大臣那样“强谏”,而遭“唾面”之辱,因此,从什么角度入手说服太后则成了最关键的问题,所以,本段则是触龙与太后之间的一段最为精彩的对话。
①此段中,赵太后言语不多,开始“太后盛气而揖之”,最后“太后之色少解”。心态的变化溢于回答之中。要将太后从盛气凌人到态度稍好转的心理变化读出来。
②触龙是在太后与大臣僵持不下时出场的。他的有意识的苍老,他的机智,他的从容不迫都寓于其温和、亲切的拉家常的言语中,读时要注意。
③“日/食饮/得无衰乎?”句一要读出关切之情,“日”与“食饮”后要略作停顿。(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提问:对这段貌似娓娓闲谈话家常的对话,同学们是如何理解的?学生:本段貌似闲谈,实际上是触龙巧妙说服赵太后的第一步。提问:“盛气而揖之”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太后心里不痛快,思想上有准备,既使你是身居高位的老臣,也照样让你过不去。
提问:触龙是如何扭转僵局的呢?
学生:触龙见面后,只字不提“令长安君为质”之事。而是诉自己病苦,问太后起居,在嘘寒问暖中使太后“色少解”
教师:分析得不错。触龙巧妙地采用“缓冲法”,打破了僵持不下的局面,为进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板书:一问饮食起居3)学习第三自然段
(让一句朗读基础好的同学读,然后作指导)
诵读指导: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句“令”后略作停顿。“没死以闻”要读得坚定可信。
②“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要读出疑问语气中的关切之情。
③“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句较长,一要读出反问语气,二要在“非”“计久长”后略作停顿。
④此段中触龙与赵太后的对话已很投机。左师公疼爱小儿子“没死以闻”的恳切;太后对“爱子”话题的兴趣均溢于言表。因此,太后之言“妇人异甚”“君过矣”要读得心平气和,“然”更要读得心悦诚服。
(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角色读)阅读后,请同学思考下列问题:出示投影: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①敌对情绪逐渐消失,紧张气氛趋于缓和,触龙为何还不提“以长安君为质”之事,而提出让自己的小儿子“得补黑衣之数”呢?
②盛怒之下的太后,此刻怎会笑曰:“妇人异甚”?
③触龙在使赵太后在“爱子”问题上引起共鸣后,又是如何进一步引水入渠的?④“太后曰:‘然’”句中“然”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深入其中,最后师生达成共识)
明确:①气氛虽有缓和,但深谈的时机尚未成熟,在此,触龙则运用了“引诱法”,提及为自己少子舒祺谋个黑衣卫士职位的事,拆除了太后心中的戒备,使太后产生了错觉:为触龙的来意原来是为其幼子谋一卫士之职,从而在“爱子”问题上引起共鸣。
②“太后笑曰:‘妇人异甚。,一个“笑”字则正说明太后心中解除了戒备,放松了警惕,觉得触龙一“丈夫”,竟也懂得疼爱幼子,这简直是与自己志同道合了,难得遇上知音,所以开心地笑了。
③触龙在使太后在“爱子”问题上引起共鸣后,再次用“旁击法”,借太后的爱子之情,辟实就虚地将燕后与长安君作比较,故意强调太后爱燕后胜过长安君。表面上大谈燕后之事,实际上是借客形主,借燕后之事提醒太后考虑是否真正做到了比爱燕后更爱长安君,顺势引出了“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观点,如此的旁敲侧击,终于使太后心悦诚服。这是说服太后非常关键的一步。
④“太后曰:‘然’,一个“然”字,表面上是赵太后同意触龙对自己对待女儿种种做法的理解;实质上,太后已经承认自己不让长安君为人质是短识的,至此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板书:二求舒祺之事
(学生齐读,尝试背诵,进一步理解课文)4)学习第四自然段(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诵读指导:本段中触龙单刀直入,侃侃而谈,赵太后怒气全无,心悦诚服,气氛是松缓和谐的,读时要把握好此点。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句上下对称,节奏感很强,要读出。“位尊”“奉厚”之后还要略作停顿。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应译为:老臣认为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老臣”“以媪”之后读时都要略作停顿。此类句子本段中较多,读时一定要注意句读。
③“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一个“诺”字,道出赵太后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触龙的劝告,痛痛快快地答应听任大臣们对长安君的安排了。因此,要读出爽快、诚心之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指正)
提问:赵先祖以及各国诸侯溺爱子孙留下了怎样的惨痛教训?文中是如何说的?
学生:赵先祖及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不让子孙为国出力,坐享其成,最终导致丧失封爵与土地,降为平民,甚至触犯刑律。
学生:文中言:“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并发出了“岂人主之子则必不善哉”的慨叹。
提问:回答得非常正确。触龙又用哪些话最终打动了太后,使其欣然答应派长安君去齐国作人质的呢?
学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教师:对。触龙借赵侯和各国诸侯的子孙不能永保爵位的历史教训,当面指出赵太后在爱子问题上的错误,终于使赵太后改变了态度,同意长安君质于齐。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板书:三论王位承袭
结果长安君质于齐(学生齐读第四、五自然段)
3.三读课文,鉴赏本文写作技巧及人物形象的塑造
(学生齐读课文,体味、感悟、鉴赏,教师结合板书,简要分析,归纳)小结:《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记叙了触龙劝谏的全过程。先言“说”的起因,“秦急攻之”“赵求救于齐”“太后与大臣”三对矛盾错综复杂地摆在赵国君臣面前,触龙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挺身而出的。接着,文章详写了“说”的过程。触龙,这位忠心耿耿的老臣,一问饮食住行,二求舒祺之事,三论王位承袭。机智、巧妙地从三个方面,层层逼近主题,顺理成章引水入渠终于说服了赵太后。最后交代了“说”的结果。“说”字贯穿全文始终。全文情节几乎都是在人物对话中展开的,充分表现了纵横家巧舌如簧,纵横捭阖的游说特色。不仅如此,笔调也非常轻松,刻画也十分细腻,以柔克刚,以情动人,能言善辩的触龙;蛮横固执、爱子心切的赵太后都被刻画的栩栩如生。
板书:三对矛盾
三个方面矛盾解决
(学生再次齐读全文)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三自然段。
2.完成课后练习二、三题。
20*触龙说赵太后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复习,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整理归纳“质、及、甚、少、异、为”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学生就课文中难以理解的词句质疑,教师解难。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
1.检查背诵情况(略)
2.检查课后练习第三题的完成情况
(指名6位同学分别回答①~⑥题,然后教师简析)教师简析:
①“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句中的“子”,是对古代男子的尊称,“寡人”是古代诸侯对下的自称,唐以后,皇帝也自称寡人,因此“寡人”是“诸侯”“皇帝”对自己的谦称。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句中的“寡人”就是齐威王对自己的谦称。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句中的“君”“执事”都是尊称。“君”其一为古代各级据有土地者的统治者的通称。《仪礼·丧服》“君,至尊也。”其二古时的一种称号,如战国时商鞅称商君,白起称武安君。其三是对人的敬称,如“王君”“张君”。其四古时妻称夫也为“君”“执事”本意指古时侍从左右供支使的人。课文中是对对方的敬称,可译为“您”。另如“阁下”“陛下”用法与此同。另如:“寡君勾践之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天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这句话中执事,可直译,整句应译为:我们国君勾践没有适当的人可供差遣,就派小臣种前来,不敢直接对天王说话,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私下里对您手下管事人说:“我们国君的军队,不值得再屈尊君王您去讨伐了。
③“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句中“子大夫”为尊称。此句应译为:如果能够听到大夫您的话,有什么晚呢?“子大夫”就是“大夫您”
④略
⑤“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句中的“老臣”“贱息”为谦词。“老臣”则是触龙对自己的谦称。“贱息”“息”则为“儿子”之意,“贱”则有“地位卑微”之意,因此“贱息”则是对子的谦称。
⑥略
尊称和谦称是文言文中人物对话时常见的表达方法。既是语言问题,又是古代习俗问题,望同学们在学习中注意积累掌握。
二、整理归纳“质、及、甚、少、异、为”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检查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的情况。
(可指名6位同学依次解答“质、及、甚、少、异、为”在各句中的意思)2.指导学生在准确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的基础上,借助古汉语词典及附加例句进行整理归纳。
明确: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地、底子)
2)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作抵押)
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询问,质疑)
出示投影:
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人质)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腰斩时用的砧垫)
3)今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通“贽”,为古代初次拜见长辈的礼物)
教师简析:“质”在古汉语中,①可以作名词,当作“质地”“底子”“人质”“腰斩时用
的砧垫”讲。②可以作动词,当作“作抵押”讲。③通“贽”,为古代初次拜见长辈的礼物。
明确: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至)
2)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
3)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和,表并列关系)
4)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5)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已(赶得上)
教师简析:“及”在古汉语中,①可以作动词,当作“到”“至”“比得上”“赶得上”讲。②可以作副词,当作“趁”讲。③可以作连词,当作“和”或者“以及”讲,表并列关系。
明确:
1)不若长安君之甚(厉害)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严重)
3)目似瞑,意暇甚(很)4)好读书不求甚解(仔细、深透)
出示投影:
1)夜半雪愈甚(大)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2)甚矣,汝之不惠(太、厉害)
教师简析:“甚”在古汉语中,①可以作形容词,当作“厉害”“严重”“大”“仔细”讲。
②可以作副词,当作“非常”“很”“太”讲。
明确:
1)少时,一狼径去(表示时间很短)
2)太后之色少解(稍微,略微)
3)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年龄小)
出示投影:自径丧乱少睡眠(缺少)教师简析:“少”在古汉语中是个多音字,其一读“shào”,当作“年龄小”讲。其二读“shǎo”,①可以作动词,当作“缺少”讲。②可以作副词,当作“稍微”“略微”讲,或表时间很短。
明确: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1)何异断斯织乎(不同)2)永州之野产异蛇(特别、异样)3)太后笑曰:妇人异甚(特别)
4)渔人甚异之(惊异,诧异)5)曰“姑俟异日观”云尔(另外的)
教师简析:“异”在古汉语中,①可以作副词,当作“特别”讲;②当作“惊异”“诧
异”讲。
明确:
1)人之为学者有难易乎(做,治)
2)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当作,作为)
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替)4)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替)
出示投影:
1)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变为),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叫做)3)必为有窃疾矣(是)
4)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为)
5)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被),岂足托乎!
教师简析:“为”在古汉语中是个多音字。其一读“wéi”,可以作动词,当作“做”
“治”“作为”“准备”“变为”“叫做”讲;还可以表判断,当作“是”讲;也可以作连词,当作“因为”讲。其二读“wèi”,可以作介词,当作“被”“替”讲。
从以上整理归纳可知:文言实词在古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很普遍,只有认真积累、掌握才能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难
(放录音,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边听边在有疑问之处画线)学生提问:“日食饮得无衰乎”句中的“得无”该如何理解?明确:“日食饮得无衰乎”句是古汉语中的固定句式。“得无”与语气词“乎”组成“得无……乎”的特定句式。此句式表示对某种情况的推测。“得无”可译为“该不会”或“恐怕是”。例如“日食饮得无衰乎?”应译为: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
又例:“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应译为:恐怕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吧。学生提问:“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句应如何理解?
明确:“三世以前”指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晋国,三个新的诸侯建国时起。即指赵肃侯时代,赵国未称王的时代。“赵之为赵”则指赵烈侯开国之时,因为赵国是从赵烈侯一代称侯立国的。“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为“封侯”,名词作动词。此句应译为: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王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
四、课堂练习出示投影:
1.下列各组句子加点字意义全相同的一项是(A.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此其近者祸及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徐公何能及君也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B.妇人异甚于妇人不若长安君之甚王之蔽甚C.益耆食老臣贱息舒祺,最少时,一狼径去太后之色少D.必以长安君为
至于赵之为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用法特点。1)今媪尊长安君之位2)赵王之子孙侯3)其继有在者乎4)质于齐
(指名2位同学分别完成12题)
明确:第1题的答案为B项。B项中的“甚”均为“厉害”之意;A项各句中“及”的意思分别是“趁”“涉及”“趁”“比得上”C项各句中“少”的意思分别是“稍微”“小”“不多”“稍微”D项各句中“为”的意思分别是“作为”“成为”“为了”“替”。从此题可知:语境不同,词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认真整理归纳常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非常重要。
2题“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句中的“尊”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应译为:现在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赵王之子孙侯者”句中的“侯”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当作“封侯”讲。“其继有在者乎”句中的“继”是动词活用为名词,当作“后继”之人讲。“质于齐”句中的“质”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当作“做人质”讲。词类活用现象在古汉语中常见,我们要摸索规律加以掌握。
五、课堂小结
通过两个课时的学习,我们不仅归纳了“质、及、甚、少、异、为”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了古汉语称谓中的谦称和尊称及一些固定句式。更重要的是从触龙说服赵太后这件事上,得到了深刻的启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养尊处优,无功食禄,只能害了子女,“令今有功于国”方可促其早日成才。古人尚且如此,我们更应努力。
六、布置作业
1.通过阅读与翻译,巩固整理归纳的成果。
2.文章中的观点,对我们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很有借鉴意义,写一篇短文,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
持之踵为之泣
之计深远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2683d6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d8.html

《《触龙说赵太后》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