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

发布时间:2020-06-22 10:45: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33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

1.长三角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中国沿江沿海“T”字带,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它由沿江城市带和杭州湾城市群构成,以上海市为中心,包含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等六个城市,江苏的南京、扬州、常州、泰州、镇江、无锡、南通、苏州等八个城市。其辐射区涵盖了浙江金华和衢州两市。该城市群目前形成以上海为核心,以杭州、宁波、南京、苏州等为中心的“一核心、多中心”的空间格局。多元化的产业发展布局使得长江三角洲城镇群形成了多样化的城镇职能分工体系。2007年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一,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为第一,现实竞争力第二,成长竞争力第一。

1)先天竞争力。该城市群具有面向海洋,依托长江、内陆交通发达的区位优势,山水优美度居于所有城市群之首;城市劳动力数量同样令其他城市群难以望其项背。此外,在城市水资源供给、交通通讯等方面的优势也使该城市群成为投资热点。该城市群商品经济发达,农副产品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外向型经济发达,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城市群之一。

2)现实竞争力。随着外资、传统制造业和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等城镇群发展机制的推进,上海的国际性城市职能日益凸显,南京和杭州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中心城市职能日益加强,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南通、泰州、扬州、湖州、绍兴等以传统制造业和地方特色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制造业基地基本形成,以舟山等以旅游职能为主的城市特色鲜明。尽管如此,该城市群分工程度上还略显不足。总体上,该城市群2007GDP规模、进出口额、国际旅游收入、中心城市首位度等都位居前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随着外向型经济发展,通过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该城市群以全球制造业基地为特征的全球区域正在形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国际地位由此得到极大的强化。上海国际性城市的带动,使得长江三角洲城镇群积极融入全球城市分工体系,全球化巨型城市网络雏形已经显现。常住人口增长与移民人口增长优势不明显,GDP增长率逐渐放缓,但在科技水平、医疗质量、文化设施、环境治理、港口交通等方面排名位列第一,该城市群正逐渐转向内部发展环境的优化。可以预期,这将是下一轮发展的必要准备。

长三角城市群应结合城市建设、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推行集约化发展,统筹区域布局,实施功能分区,提高资本、土地和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率。同时鼓励地方化,保持城镇集群特色,优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与区域性交通网络的衔接,提高区域经济效率。

2.珠三角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由香港、广州、佛山、江门、深圳、惠州、肇庆、珠海、东莞、中山、澳门等11个城市组成,外加清远市作为其辐射城市。它是我国沿海开放区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群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即使不将香港和澳门计算在内,该城市群仍旧吸纳了全国近1/6的外资。2007年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二,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为第二、现实竞争力第一、成长竞争力第三。

1)先天竞争力。位于华南地区的该城市群,其发展是伴随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而逐步实现的。珠三角城市群城市化水平位列第一,区域内土地开发程度高,城市耕地规模小。在劳动力构成方面,外来劳动人口优势明显,移民人口规模排名为所有城市群之最,宜人的气候条件吸引了周边省市的流动人口,其劳动数量仅次于长三角与京津唐城市群,位居第三。但其基础工业滞后,广州城市首位度的降低是该城市群面临的主要问题。然而,随着珠三角城市群延伸为粤澳港城市群,成为我国乃至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大都市城市群,其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2)现实竞争力。该城市群的突出特点是人均指标排名较高,其中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储蓄余额、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等排名均居于所有城市群之首。对外贸易规模与效益仅次于长三角城市群,体现出强劲的经济开放竞争力;非农产业比重高,位列第一;香港与深圳是组合城市,地理上香港为金融和物流中心,深圳为金融和物流次中心,东莞是制造业在华南地区最具规模的集中地。深圳、东莞为高新技术产业制造基地。因此完全可以超越城市个体概念,基本形成了城市群圈层。然而,从城市群分工程度来看,排名较一般,仅位列第11位。各城市的分工协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3)成长竞争力。目前,珠三角城市群面临着国际投资多元化、国家优惠政策分散化,及其他城市群不断发展的挑战,该城市群原有的优势在不断弱化。尽管移民数量优势明显,但城市移民人口增长得分较低,位列所有城市群的第20位。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得分也不够理想,排名仅为第12位。今后该城市群的发展应仍旧以香港为城市群核心,以澳门、广州为中心城市的核心圈层,并以此城市结构来带动城市群经济的新发展。“城市群由原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生产性带动,逐步走向服务性的产业带动,这种发展方向的转换将使珠三角城市群成为南方强有力的经济重心。”

3.京津唐城市群

京津唐城市群位于环渤海湾地区、华北平原北部,空间地域范围涉及两市一省,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唐山、保定、廊坊、张家口、承德、沧州等6个地级市。受首都北京的影响,该城市群的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并已经形成了“三、二、一”型的产业结构,但其第一产业比重高于长三角、珠三角,说明其第二、三产业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受行政体制的约束,该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急需围绕大北京地区作为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进行规划与整合。2007年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三,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与现实竞争力均列第三位、成长竞争力位列第二。

1)先天竞争力。京津唐城市群所在的环渤海地区地处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四大经济区的交汇处,是中国北方通向全世界最直接、最便捷的海上要冲,还是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扩展、由南向北推移的重要纽带。城市群劳动力数量仅次于长三角城市群,但在所有参评城市群中,该城市群城市土地规模小,城市耕地规模大,在气候宜人程度与城市密度上得分值较低,仅分别为第20位与第27位。北京与天津等大城市的带动能力还未充分发挥。

该城市群区位优势明显。继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之后,其GDP规模位列第三,此外,其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得分值较高。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天津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工商业港口城市,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山煤铁资源丰富,秦皇岛港口条件良好,交通运转方便。但存在的问题是城市群规模等级结构不合理,大城市少,中小城市相对缺乏,城镇网络不完善,多类型的城市间功能互补性较弱。

3)成长竞争力。该城市群的教育质量较高,得分位列第二,高速、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得分位列所有城市群之首。但该城市群GDP增长得分值处于中游水平,仅列第18位。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得分不高,说明该城市群的环境优化还需做大量的工作。国内相对发达地区如上海的商务成本已呈逐步上升之势,中国现有资金呈现逐步向北部推进的趋势。尤其是外商在中国投资变动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正呈现“北上西进”格局,而北上是主要的。京津唐城市群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腹地市场具有极大的投资吸引力。此外,2008年“奥运经济”也为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在相应的较完善的战略规划配合下,该城市群应注重投入产出比和经济发展的前向和后向关联。“奥运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后续影响将会持续10~15年,受其影响,北京在区域、城市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合理规划将促成城市群的发展。该城市群还应弱化行政区划界限,完善城际交通网络,最大限度地开发港口及滨海地区的优势。滨海新区是京津冀的新区、重要的城市空间,应作为这一城市群对外开放的门户、出海口以及产业承接口。

4.山东半岛城市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包括烟台、潍坊、淄博、东营、威海、日照等城市,并覆盖了泰安、莱芜、德州、滨州四个辐射城市。该城市群近年来经济充满活力,临海和靠近日、韩的区位优势突出,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动了山东全省的发展。随着城市群对外辐射力的增强,该城市群的范围不断扩大。因此,已经成为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增长极之后的“第四增长极”,但其第一产业的比重还比较高,第三产业尚需加快发展,区域影响力还有待提高。2007年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四,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五,现实竞争力与成长竞争力均列第四位。

1)先天竞争力。山东半岛城市群先天条件的优势在第一梯队的城市群中不甚明显,其中城市土地规模、城市土地密度以及城市耕地规模得分值都较低,说明该城市群的发展将面临一定的空间约束。而在劳动力人口数量和城市移民人口规模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分别位列第五和第四。

2)现实竞争力。该城市群GDP规模总量位列第四,对外贸易排名也处于这一层级,城市群分工程度得分较高,位列第三,但中心城市首位度优势不明显,得分较低,中心城市的主体地位还未凸显。

3)成长竞争力。该城市群GDP增长率快,得分值高,位列第二。同时该城市群在教育质量、科技水平、医疗质量、文化设施等方面得分值较高,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位列首位。这些都显示了其良好的发展潜力。但该城市群的交通设施中,除了港口与高速公路得分较高外,机场与铁路等对外交通设施的得分偏低,对外联系网络的不尽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将对今后的发展产生阻力。

此外,该城市群的发展应该实行重点突破的战略选择。一方面,利用轻工业适合于中小城市发展的特点,促进整个城市群向以中小城市为主体结构的深入发展。目前,大部分中小城市已经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体的工业结构。但必须注意的是,在发展轻工业时,各城市应该选择不同行业作为发展重点,突出自己的轻工业特色。另一方面,在有条件的城市,重点发展以非农产品为原材料的、高档次的轻工业,以解决大城市少、结构和分布不合理的问题。

5.辽中南城市群

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大连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辽阳、营口、盘锦、铁岭等城市。其辐射区为葫芦岛、朝阳两市。该地区城市高度密集、大城市所占比例最高。沈阳是东北和内蒙古东部的经济中心、交通和信息中心,全国最大的综合性重工业基地。大连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辽中南地区工业化起步已近70年,在工业化推动下形成了中部城市密集圈和沈大城市走廊,逐步产生了以沈阳、大连为中心,以长大、沈丹、沈山、沈吉和沈承五条交通干道为发展轴线的城镇布局体系。2007年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五,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九,现实竞争力位列第五,成长竞争力位列第六。

辽中南城市群以长大铁路和沈大高速公路组成的交通走廊为主轴,具有地势平坦、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发达等许多有利条件。但在自然气候宜人度及城市土地密度方面得分偏低,分别处于第23位和第20位,而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与城市水资源供给状况方面得分值较高,分别为第五与第四。(城市能源供给丰裕,但城市土地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现实竞争力。该城市群是我国重工业最为集中的核心地带,GDP规模位列第六,城市群分工程度较高,仅次于哈尔滨城市群,位居第二。外资额得分也不低,居于第四位。总体上,该城市群各项指标得分稳定,现实竞争力水平较高。

3)成长竞争力。该城市群的人均GDP增长率较高,仅次于武汉城市群,位列第二。但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得分极低,居于第26位,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也仅处于第18位。说明该地区的环境优化是当务之急。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其经济地位的下降已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目前正面临着国家从战略高度振兴的难得历史机遇。

6.成渝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是我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城市群,它以重庆、成都两市为中心,包括南充、绵阳、乐山、德阳、眉山、内江、遂宁、资阳、广安市,共11个城市。其辐射区涵盖了自贡、泸州、宜宾、雅安四市。从城市等级体系来看,除了成都和重庆为特大城市以外,自贡、绵阳、南充为大城市,雅安、资阳为小城市,其他城市为中等城市。重庆市是全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直辖后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其对周边的辐射力也在增强。成都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城市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2007年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六,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位列第四,现实竞争力位列第七,成长竞争力位列第七。

1)先天竞争力。成渝城市群位于西部地区的核心位置,它北拉西北,南带西南,东连华中,西引西藏,是连接西部各省(市、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该城市群的城镇常住人口规模得分值最高,城市劳动力数量和城市迁移人口规模也较大,排名分别为第一与第七位。城市土地规模和耕地规模大,仅次于哈尔滨城市群;而城市土地密度与城市密度排名一般,分别列于第16位和第22位,空间优化仍有较大潜力。该城市群作为长江经济带的起点,其与长江经济带的龙头长三角城市群和龙身大武汉城市群有着密切的联系,长三角和大武汉的发展更有利于带动作为龙尾的成渝城市群。

2)现实竞争力。该城市群的GDP规模排名较高,为第五位。经济开放竞争力较强,外资额与进出口额排名均在十名以内。非农产业比例与城市化水平得分值低,各项人均指标值也偏低,其中人均GDP、人均储蓄余额、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等的排名均在20名以外,中心城市首位度较高,城市群分工程度较好,这两项指标的排名分别为第三位与第九位。该城市群重型机械、军用飞机、汽车、核工业和其他重化工业研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以前的军工企业基础雄厚,人才、技术、设备方面优势突出,在成渝经济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

3)成长竞争力。该城市群的两大优势表现为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水平较高,其中高速与机场的得分排名分别为第二与第四名。例如即将建设的横穿中国东、西、中部的沪汉蓉高速铁路,将使成渝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距离大大缩短。科技水平、医疗质量、文化设施水平的排名则均在十名以内,其中科技水平为列第三。该城市群应充分利用这两大优势,打开区域市场,挖掘区域潜力,为城市群的发展创造最好的外部条件。

7.武汉城市群

武汉城市群由位于长江中游的城市构成,以武汉为中心,包括黄冈、黄石、孝感、咸宁、鄂州、潜江、天门、仙桃等八个城市。该城市群地处长江中游,是我国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其第一产业的比重还比较高,第二产业尚需加快发展。2007年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七,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位列第十,现实竞争力位列第十,成长竞争力位列第五。

1)先天竞争力。总体上武汉城市群的先天竞争力处于中游水平。其中城市土地规模排名较低,位列第23位;城市土地密度得分值较高,排名为第八位。说明该城市空间开发范围有限而已开发密度较大,排名为第八位。此外,由于紧邻长江,湖泊众多,使得该城市群的水资源供给状况较好,该项指标的排名为第七。武汉城市群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交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科技教育资源丰富,在我国未来空间开发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意义。

2)现实竞争力。该城市群GDP规模不大,得分值低,排名仅列在第14位。但在吸引外资额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其得分排名为第六位。该城市群城市化水平与中心城市首位度都较高,排名分别为第七位和第六位。目前区域内部已形成一定的经济联系,随着武汉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然而城市群分工程度不足,该项指标仅列在第23位。

3)成长竞争力。武汉城市群GDP总体增速不快,而人均增速快,这两项指标排名分别为第21位与第一位,体现了武汉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劳动效率较高。城市常住人口增长缓慢,城市流动人口比重大,对推动城市群经济作用明显。此外,该城市群的企业布局指数较高,居于第四位。该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适宜产业集群发展和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同时也是加快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尽管如此,其可持续发展竞争力不明显,特别是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得分较低,说明该城市群仍要处理好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同时,注意防止过度的行政性圈内经济循环,而忽视圈外非排他性和开放性的市场经济取向。

8.海峡西岸城市群

海峡西岸城市群位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间,以福州、厦门市为中心,包括漳州、泉州、莆田、宁德四市,辐射区域包括三明、南平、龙岩三市。就经济实力而言,本区域乃是我国东南沿海的经济低谷地带,但从福建全省范围来看,却是经济的核心区,是福建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和城市最集中的地区,人口和经济分布较密集的核心地带。2007年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八,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位列第8,现实竞争力位列第6,成长竞争力位列第15

1)先天竞争力。该城市群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介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两个国内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域之间的适中位置,面对台湾,临近港澳和东南亚,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气候宜人度仅次于长三角,位居第二,具有极大的投资吸引力;但城市土地规模和城市耕地规模得分值较低,排名仅分别为第21和第26。因而,该城市群必须处理好发展空间的优化,以应对城市发展空间受限这一现实问题。

2)现实竞争力。该城市群GDP规模位列第九,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进出口额、外资额及国际旅游收入分别排在第五位、第七位与第四位。该城市群中的宁德市及辐射区域中的三明、南平、龙岩农业资源丰富,良好的农业基础为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海洋资源丰富,尤其是港口资源得天独厚,具有港湾优势,是本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因子。此外,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对外亲缘关系优势明显。作为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的主要祖籍地,有利于吸引海外华人资本。广泛而密切的海外联系,成为本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和优势。另外,该城市群人均指标得分值较高,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财政收入分列第四位与第五位。中心城市首位度得分值偏低同样也是该城市群的一个突出特征,表明还未形成具有足够带动能力的区域中心。

该城市群历史上曾是我国对外经贸往来的重要中转地,现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台湾同胞交往的前沿基地。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厦门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中央最早确定的四大经济特区之一,吸引了大量台商的投资,经济总量迅速扩大。海峡西岸城市群与台湾隔海相对,是开展对台合作、促进和平统一的基地。该城市群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速度很快,但第一产业的比重还比较高。鉴于海峡西岸特殊的地理位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在这种政策环境下城市发展、经济合作、对台交流等都会逐步展开。海峡西岸城市群的成长竞争力如表15-32所示。该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较强,其中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和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列第二位和第三位;但其突出的问题是基础设施竞争力较弱,除了港口交通排名靠前外,高速公路与铁路级别排名靠后,分别列第21位和第27位。因而,在面临发展机遇时,该城市群需要在软硬件条件上加大工作力度。

9.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区,以郑州为核心,是由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平顶山、许昌、漯河和济源等九座城市构成的以陇海、京广铁路为中轴的城市密集区。该城市群地处黄河中下游,是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和城市最为集中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中部崛起和黄河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战略平台。但其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生产服务业的发展亟待加快。2007年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九,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位列第七,现实竞争力位列第13,成长竞争力位列第八。

1)先天竞争力。该城市群城市密度较高,排名位居第四位;区域内人口密度达665/平方公里,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城市土地密度的得分值也较高,居于第六位。郑州虽是后起的城市,由于其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得以后来居上,成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各城市发展势头强劲,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基本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一个半小时通达的交通网络,具备了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2)现实竞争力。该城市群的GDP规模位居第七位,城市群分工程度较高,排名为第五;对外贸易特征不明显,各项相关指标得分排名均在15名之后;人均指标排名处于中游水平;城市化水平是综合排名前十的城市群中最低的一个城市群,仅为第18位。

3)成长竞争力。该城市群经济增长速度较慢,GDP增长率居于第25位。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偏低,而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较高,说明尽管在环境治理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而在生产资料有效利用方面还显不足。此外,该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竞争力不足,表现为行政级别这一指标得分值偏低,位次仅为第23位。但在科技水平、医疗质量及文化设施方面工作比较到位,三者的排名均为第七。不过在关系城市群未来人力资源水平的教育质量这一指标名次较低,仅列在第19位。

因此,该城市群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要提升中心城市在整个城市群中的地位,一方面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在人力资源培养方面应加大力度。

10.哈尔滨城市群

哈尔滨城市群位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以哈尔滨为中心,包括齐齐哈尔、绥化、牡丹江、大庆、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等城市,辐射到伊春和佳木斯,其核心优势是土地规模大、人力资源丰富、城市群分工明确、铁路交通便利。该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在全国30个城市群中排名第十位,比较高。如果充分发挥现实竞争力的诸要素,成长发展还是比较看好的。

该城市群先天竞争力得分为-0.88944,排名26位,相对靠后。其城市土地规模、耕地规模、劳动力数量、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都比较大,说明该城市群农业和加工业发展潜力较大;城镇常住人口、移民人口规模居中,说明对周边地区辐射力影响有限;其气候较冷、城市土地密度和城市密度排名靠后,直接影响了该城市的先天竞争力。

该城市群现实竞争力得分-0.02651,排名第八位,比较高。其中GDP、进出口总额、国际旅游收入、居民储蓄、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群分布、城市化水平等多项排名全国靠前;外资额、非农产业比例、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储蓄、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等居中;地均GDP全国靠后,影响了现实竞争力的排名。

该城市群成长竞争力得分0.381479,排名第九位,比较靠前。该城市群城镇常住人口增长、城市移民人口增长、教育质量、文化设施、港口交通、高速公路、铁路级别、绿化覆盖率、城市交通设施等排名全国靠前;科技水平、医疗质量、机场等级、工业废物利用率、行政级别、企业辐射指数、城市群道路密度居中;GDP增长、人均GDP增长和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全国排名靠后,大大影响了其成长竞争力。

该城市群应充分发挥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以及基础设施较好的优势,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人均GDP的增长,同时注意保护环境,从而提高其总体竞争力。

11.长株潭城市群

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这三城市呈“品”字形分布,彼此相距不足50公里。以这三个核心城市为中心,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五市,形成“35”城市群。2007年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列第11位,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列第11位,现实竞争力列第18位,成长竞争力列第11位。

1)先天竞争力。长株潭城市群气候宜人度较高,排名列第三位。城镇常住人口规模、城市土地规模及城市水资源供给状况的得分值高,分别为第五位、第六位和第八位。该城市群其他各项城市开发与发展指标都处于中等水平。长株潭城市群以长株潭为“点”,以沿京珠高速、京广铁路、武广高速客运途经地为“线”,构筑湖南“一点一线”快速发展地带。必须引起注意的是,该城市群城市土地密度与城市密度得分较低,对于其未来发展,特别是经济效率的提高极为不利。

2)现实竞争力。该城市群GDP规模一般,排名为第12位。非农产业比例的得分值较低,排名为第25位,表明该城市群经济还是以农业占据主导。长株潭联合以“城市群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为主题,即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申请成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并于2007年底获得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该城市群的成长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拓展了其发展空间。

3)成长竞争力。该城市群教育质量得分列第七位,长株潭聚集了湖南全省90%的科技人员和80%的科技成果的创新优势,集中了全省逾六成的大中型企业,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70%,外向度与产业优势明显。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偏低,特别是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这一指标排名靠后。未来经济发展将不可避免遭遇环境的约束。该城市群总体规模小,第二产业尚需要进一步增强,但第三产业非常活跃。

12.关中城市群

关中城市群由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的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等城市及杨凌农业示范区构成。其辐射区域相当广泛,包括运城、三门峡、天水、汉中、安康、商洛等六个城市。该城市群是我国大西北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但近年的发展有些滞缓,亟待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给予强力支持。2007年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列第12位,其中先天竞争力排名列第21位,现实竞争力列第14位,成长竞争力列第十位。

1)先天竞争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中一直是全国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区域,在全国区域经济战略格局中定位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的重要生产科研基地。经历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开发、改革开放,而今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星火科技产业带。关中城市群是陕西经济的核心区,但气候宜人度偏低,该项指标得分排名仅列第25位。城市土地规模等其他各项指标的排名也较一般,在第15~22名上下浮动,其中城市土地规模指标的得分值最低,排名仅列第22位,关中城市群的开发规模还相当有限。

2)现实竞争力。该城市群的GDP规模在总体排名中一般,仅列第19位;对外贸易特征不明显,而由于山水优美度较高,使得国际旅游收入排名相应较高,居于第8位。中心城市首位度得分值较高,居于第5位,而城市分工程度一般城市群内有效分工不足。各项人均经济指标偏低,例如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财政收入的排名都在22名之后。

3)成长竞争力。该城市群GDP增长与人均GDP增长水平都不高,科教文卫投入与东部城市群相比还显不足,但在西部地区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目前,关中城市群形成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相对密集且能够辐射西北经济发展的产业密集区,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对该城市群在西部引领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

13.皖江淮城市群(8+4)

皖江淮城市群位于淮河流域,江苏和安徽省境内,以合肥芜湖为中心,包括马鞍山、滁州、铜陵、安庆、池州、宣城,巢湖,六安、蚌埠、淮南。其核心优势是土地和人力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环境较好,进出口发展较快。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得分为-1.11732,排名第13,居中靠前;如果该城市群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农业和服务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建设步伐,提高教育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其发展前景会更加看好。

该城市群的先天竞争力得分为0.230014,排名第13,相对居中。该城市群城镇常住人口、城市土地规模、城市耕地规模、城市建设用地、城市密度在全国排名靠前,说明该城市群发展潜力巨大,适合发展农业和服务业,有很大活力,发展前景看好;气候环境、城市移民人口、劳动力数量、城市土地密度以及城市水资源相对居中,说明该地区对周边有一定辐射力,有待进一步发展,该地区没有明显的劣势,先天竞争力较好。

该城市群现实竞争力得分-1.03001,排名第21位,相对居中。该地区进出口额全国靠前;GDP规模、外资额、国际旅游收入、居民储蓄规模、非农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财政收入、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等大部分指标全国居中;其人均储蓄余额、中心城市首位度和城市化进程全国排名靠后,直接影响了其现实竞争力。

该城市群成长竞争力得分-0.31733,排名第19位,相对居中。该城市群GDP增长、城镇常住人口增长、科技水平、铁路级别、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绿化覆盖率、城市群交通设施水平和城市群道路密度等排名全国靠前;城市移民人口增长、医疗质量、文化设施、港口交通、工业废物利用率和行政级别居中;人均GDP增长、教育质量、高速公路、机场级别和企业布局指数全国靠后,大大影响了其成长竞争力。

该城市群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农业和服务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建设步伐,提高教育水平,提高人民生活,从而提高其总体竞争力。

14.太原城市群

太原城市群位于山西和河北两省境内,以太原为中心,包括沂州和阳泉(和石家庄圈共有)、晋中吕梁等城市。其核心优势是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非农产业发展较快,城市化建设较快,教育水平较高。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得分为-1.3198,排名第14,相对居中;如果该城市群能发挥现有优势,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注意引进外资,提高技术水平,发展深加工工业,还是很有发展潜力的。

该城市群的先天竞争力得分为-0.96278,排名第27,比较靠后。该城市群由于是原煤产地,自然环境、城镇常住人口、城市土地密度、城市水资源在全国排名靠后,直接影响了其先天竞争力;气候、移民人口规模、劳动力数量、城市土地规模、城市耕地规模、城市密度排名居中,说明该地区的农业发展还有一定潜力;该城市群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先天竞争力较差。

该城市群现实竞争力得分-0.44401,排名第12位,相对居中。该城市群非农产业比例、人均储蓄余额、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城市群分布和城市化水平全国排名靠前;进出口额、国际旅游收入、居民储蓄规模、地均GDP、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财政收入、人均第三产业比例排名居中;其GDP规模、外资额排名靠后,对其现实竞争力有一定影响。

该城市群成长竞争力得分0.086995,排名第12位,相对居中。该城市群城市移民人口增长、教育质量等排名全国靠前;GDP增长、人均GDP增长、城镇常住人口增长、科技水平、医疗质量、文化设施、港口交通、高速公路、铁路级别、机场级别、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绿化覆盖率、行政级别、企业辐射指数和城市群道路密度居中;工业废物利用率和城市交通设施全国靠后,大大影响了其成长竞争力。

该城市群应该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注意引进外资,提高技术水平,发展深加工工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从而提高其总体竞争力。

15.徐州城市群

徐州城市群以江苏徐州为中心,包括江苏宿迁、江苏连云港、安徽宿州、安徽淮北、山东济宁、山东枣庄、山东临沂、江苏淮安、江苏盐城等城市。其核心优势是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丰富,水路和陆路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建设较好。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得分为-1.40267,排名第15,相对居中;如果该地区能够更加注意保护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发展前景还是看好的。

该城市群的先天竞争力得分为0.257807,排名第12,相对居中。该城市群的城镇常住人口、移民人口、城市土地密度、城市耕地规模、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以及城市密度都比较靠前,说明该城市群适合农业发展,发展潜力较大,对周边地区也有相当的吸引力;城市土地规模以及水资源居中,说明该地区的发展还有潜力可挖;由于该地区是原煤产地,环境质量直接影响了其先天竞争力。

该城市群现实竞争力得分-1.09714,排名第23位,相对较低。该城市群GDP、地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靠前;进出口总额、外资额、国际旅游收入、居民储蓄规模、人均GDP居中;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储蓄余额、人均第三产业比例以及城市化排名全国靠后,直接影响了其现实竞争力。

该城市群成长竞争力得分-0.56334,排名第21位,居中靠后。该城市群GDP增长、城市移民人口增长、文化设施、港口交通、高速公路、工业废物利用率、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城市交通设施、城市群道路密度等排名全国靠前;人均GDP增长、城镇常住人口增长、教育质量、科技水平、医疗质量和绿化覆盖率居中;铁路级别、机场级别、行政级别、企业辐射指数全国靠后,大大影响了其成长竞争力。

该城市群应该注意保护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提高人民生活,从而提高其总体竞争力。

16.石家庄城市群

石家庄城市群位于河北和山西省境内,以石家庄为中心,包括保定(和北京圈共有)、沧州、衡水、邢台、山西省阳泉市(和太原圈共有)。中心城市:石家庄,其核心优势是土地和人力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城市规模较大。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得分为-1.5082,排名第16,相对居中;如果该城市群能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发展农业,注意改善气候、保护环境,注意挖掘旅游业潜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尚有一定发展潜力。

该城市群的先天竞争力得分为-0.32435,排名第20,相对居中。该城市群城镇常住人口、城市土地密度、城市耕地规模排名全国靠前,说明该城市群适合发展农业;移民人口规模、劳动力数量、城市土地规模、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城市水资源、城市密度排名居中,说明该城市群具有相当的发展潜力,对周边地区还有一定吸引力;该地区气候环境稍差,对其先天竞争力有一定影响(见表15-62)。

该城市群现实竞争力得分-0.96271,排名第19位,相对居中。该城市群的GDP规模、居民储蓄规模排名全国靠前;其进出口额、外资额、非农产业比例、地均GDP、人均GDP、人居可支配收入和城市群分布等排名居中;其国际旅游收入、人均财政收入以及城市化排名相对靠后,影响了其现实竞争力。

该城市群成长竞争力得分-0.22114,排名第18位,相对居中。该城市群GDP增长、高速公路、铁路级别、工业废物利用率、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和城市群道路密度等排名全国靠前;人均GDP增长、城镇常住人口增长、教育质量、科技水平、医疗质量、文化设施、港口交通、机场级别、绿化覆盖率、行政级别、企业辐射指数和城市交通设施居中;城市移民人口增长全国靠后,大大影响了其成长竞争力。

该城市群应该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发展农业,注意改善气候、保护环境,注意挖掘旅游业潜力,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助于提高总体竞争力。

17.环鄱阳湖城市群

环鄱阳湖城市群以南昌为中心,包括景德镇、九江、鹰潭、上饶、抚州五个城市,辐射到宜春和新余两市。该城市群位于东南沿海开放地带和长江走廊以南,气候湿润,农业资源优势明显,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有丰富的铁、铜、铝、煤炭等矿产,是江西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石油化工基地、商品粮生产基地;以庐山为主的山江湖景观,是著名的旅游景区。该城市群总体竞争力评价得分为-1.52767,在全国30个城市群中排名第17位,相对居中。

该城市群先天竞争力得分为-0.22144,排名第16位。其气候宜人,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在全国排名较为靠前;城市土地规模稍靠前,城市群发展空间充足;城市的人口规模、水资源、土地资源、城市密度等指标排名居中。城市移民人口规模排名比较靠后。

该城市群现实竞争力得分-1.15744,在全国排名第24位。其中外资额指标在各城市群的排名稍靠前;GDP规模、国际旅游收入、非农产业比例、人均财政收入等排名居中;居民储蓄规模、进出口额、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余额、城市群分工程度等指标排名较为靠后。

该城市群的成长竞争力得分-0.14879,排名第16位,说明成长发展潜力一般。其中GDP、城镇常住人口增长较快,科技水平、教育质量、绿化覆盖率、铁路级别排名也较高;城市移民人口增长、工业污水处理达标率、行政级别等指标排名居中;文化设施、高速公路、机场等级等其他指标排名较低。

该城市群应以发展综合加工为重点,发挥农业生产优势,建立九江重点风景旅游区,从而提高城市群总体竞争力。

18.浙东城市群

浙东城市群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以温州、台州为中心,包括丽水。其核心优势是自然环境优越,进出口发展较快,旅游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发达,对周边辐射力强。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得分为-1.76017,排名第18,相对居中;如果该城市群注意改善自然环境,注重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发展前景看好。

该城市群气候宜人,移民人口规模、全国排名靠前,说明该地区适合居住生活,对周边地区有相当的吸引力;其城镇常住人口、劳动力数量、城市土地规模、城市耕地规模、城市建设用地、水资源全国排名靠后,直接影响了其先天竞争力;自然环境、城市土地密度和城市密度居中,这也是影响其先天竞争力的因素。

该城市群现实竞争力得分-0.31782,排名第11位,相对靠前。其进出口额、国际旅游收入、非农产业比例、地均GDP、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储蓄余额、人均第三产业比例全国排名靠前;GDP规模、外资额、居民储蓄规模和城市化进程居中;中心城市首位度和城市群分工排名全国靠后,直接影响了其现实竞争力。

该城市群人均GDP增长、城市移民人口增长、教育质量、港口交通、工业废物利用率、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等排名全国靠前;GDP增长、医疗质量、文化设施、高速公路、机场级别、企业辐射指数居中;城镇常住人口增长、科技水平、铁路级别、绿化覆盖率、行政级别、城市交通设施、城市群道路密度全国靠后,大大影响了其成长竞争力。

该城市群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注意改善自然环境,注重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从而提高其总体竞争力。

19.长春城市群

长春城市群位于中国东北吉林省,以长春为中心,包括吉林、四平、松原、辽源等城市,其核心优势是铁路交通发达、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发展较快、引进外资便利。该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在全国30个城市群中排名第19,相对居中;如果该城市群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快城镇化建设,发展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该城市群的先天竞争力得分为-0.85022,排名第25,相对靠后。其城市土地规模、城市耕地规模、城市水资源指标得分相对较高,说明其农业及城镇发展潜力较大;其环境、城镇常住人口、移民和劳动力数量及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居中,说明该城市群对周边吸引力有限;其气候较冷、城市土地密度和城市密度排名靠后直接影响了该城市的先天竞争力。

该城市群现实竞争力得分-0.86417,排名第16位,相对居中。其外资额、中心城市首位度、城市群分工全国靠前;进出口总额、居民储蓄规模、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城市化水平居中;非农产值全国靠后,直接影响了其现实竞争力。

该城市群成长竞争力得分-0.016575,排名第17位,相对居中。该城市群城镇常住人口增长、铁路级别、行政级别等排名全国靠前;城市移民人口增长、教育质量、科技水平、医疗质量、文化设施、港口交通、高速公路、机场等级、工业废物利用率、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绿化覆盖率、城市交通设施、城市群道路密度居中;GDP增长、人均GDP增长全国排名靠后,大大影响了其成长竞争力。

该城市群应该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加快城镇化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而提高其总体竞争力。

20.南宁城市群

南宁城市群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南宁为中心,包括北海、防城港、钦州、崇左等城市,其核心优势是自然环境适合发展旅游业,交通发达,人均GDP较高,企业布局较好。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得分为-1.88914,排名第20,相对居中;如果该地区能保护环境,发挥旅游业优势,注重发展第三产业,引进外资,提高教育水平,注重城市化建设,还是有一定发展潜力的。

该城市群的先天竞争力得分为-0.2787,排名第19,相对居中。其山水秀美,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在全国排名靠前;其移民人口、城市土地规模和城市密度居中,说明该地区对周边影响有限,尚有发展潜力;其城镇常住人口、劳动力数量、城市建设用地和水资源短缺,在全国排名靠后,直接影响了其先天竞争力。

该城市群现实竞争力得分-1.51135,排名第28位,比较低。其国际旅游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心城市首位度和城市群分工全国居中,其他诸如GDP规模、进出口额、居民储蓄规模、非农产业、地均GDP、人均GDP等均排名靠后,大大影响了其现实竞争力;该城市群没有比较突出的优势,所以其现实竞争力较差。

该城市群成长竞争力得分-0.09909,排名第14位,相对居中。该城市群GDP增长、人均GDP增长、高速公路、绿化覆盖率、行政级别、企业辐射指数等排名全国靠前;城镇常住人口增长、科技水平、医疗质量、铁路级别、机场级别、工业废物利用率和城市群道路密度居中;城市移民人口增长、教育质量、文化设施、港口交通、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和城市交通设施全国靠后,大大影响了其成长竞争力。

该城市群应该注意保护环境,充分发挥旅游业优势,注重发展第三产业,引进外资,提高教育水平,注重城市化建设,从而提高其总体竞争力。

21.滇中城市群

滇中城市群以云南省省会昆明市为中心,包括曲靖、玉溪和楚雄三个城市,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拥有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铁、铜、铝、煤炭等矿产,通过滇缅公路、贵昆、成昆铁路等与省外和国外紧密联系,是云南省的经济中心,该城市群也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城市和旅游胜地。城市群总体竞争力评价得分为-2.28939,在全国30个城市群中排名第21位,相对靠后。

该城市群先天竞争力得分为-0.6264,排名第23位。其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在全国排名较为靠前;城市移民人口比例较高,说明该城市群的吸引和辐射作用明显;城市土地规模居中,城市群发展空间充足;城市的人口规模、水资源、城市密度等其他指标排名靠后,大大影响了该城市群的先天竞争力。

该城市群现实竞争力得分-0.88352,在全国排名第17位。其中人均财政收入、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非农产业比例指标在各城市群的排名靠前;进出口额、国际旅游收入、城市群的分工程度、城市化水平等排名居中;GDP规模、外资额、居民储蓄总额等经济指标排名较为靠后。

该城市群的成长竞争力得分-0.77947,排名第23位,说明成长发展潜力一般。其中人均GDP增长较快,机场等级排名也较高;工业污水处理达标率、绿化覆盖率、中心城市行政级别等指标排名居中;GDP增长、人口增长、教育质量、医疗文化设施、交通设施水平等其他指标排名较低。

该城市群应充分发挥机械工业、光学仪器、化学工业、烟草和旅游业,加速发展教育、科技等,从而提高城市群总体竞争力。

22.呼包鄂城市群

呼包鄂城市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以包头、呼和浩特为中心,包括鄂尔多斯,辐射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其核心优势是城市土地规模大,非农产业发达,城市化进程发展较快。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得分为-2.34268排名第22,相对居中;如果该城市群能充分利用其地域优势,发展养殖业,改善环境,引进外资,发展旅游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发展前景可观。

该城市群的先天竞争力得分为-2.20665,排名第30,排名靠后。该地区气候较恶劣,地缘广阔,人口稀少,城市规模较小,城镇常住人口少,城市土地密度和城市密度排名全国倒数,导致其先天竞争力靠后;移民人口规模、城市耕地规模、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排名居中,说明该地区还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对周边还是有一定辐射力;该地区的城市土地规模在全国排名靠前,说明该城市群的城市化建设发展潜力巨大。

该城市群现实竞争力得分-0.11005,排名第九位,相对靠前。其非农产业比例、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储蓄余额、人均第三产业和城市化进程全国排名靠前;GDP规模和外资额居中;进出口额、国际旅游收入、居民储蓄规模、地均GDP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全国排名靠后,影响了其现实竞争力。

该城市群成长竞争力得分-0.02598,排名第13位,相对居中。该城市群GDP增长、人均GDP增长、城市移民人口增长、教育质量、绿化覆盖率等排名全国靠前;科技水平、医疗质量、高速公路、铁路级别、行政级别、企业辐射指数、城市交通设施和城市群道路密度居中;城镇常住人口增长、文化设施、港口交通、机场级别、工业废物利用率、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全国靠后,大大影响了其成长竞争力。

该城市群应该充分利用其地域优势,发展养殖业,改善环境,引进外资,发展旅游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提高其总体竞争力。

23.黔中城市群

黔中城市群以贵州省省会贵阳市为中心,覆盖遵义和六盘水两个地级市,位于大西南的交通要冲,贵州省的中北部,黔桂、川黔、贵昆、湘黔四条铁路线交汇于此,煤炭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工业也比较发达。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在全国30个城市群中排名第23位,相对靠后。

该城市群先天竞争力得分为-0.52182,排名第22位,相对靠后。其气候宜人、山水秀美,是适合人们生活度假的好地方;城市移民人口比例、耕地规模排名居中,说明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较大,农业发展潜力较大;城市的常住人口规模、土地规模、水资源供给状况、城市密度等其他指标排名靠后,直接影响了该城市群的先天竞争力。

该城市群现实竞争力得分-1.28586,在全国排名第26位,较为靠后。其中非农产业比例、人均财政收入、中心城市分工首位度、城市化水平排名居中;GDP规模、进出口额、外资额、居民储蓄总额、经济效率竞争力等经济指标排名较为靠后,大大影响了现实竞争力的排名。

该城市群成长的城市群竞争力得分-0.68764,排名第22位,排名较为靠后。其中GDP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城市群的行政级别排名较高;科技水平、绿化覆盖率、铁路级别,机场等级等指标排名居中;人口增长、教育质量、文化设施、城市交通设施水平等其他指标排名较低。

该城市群应充分发挥能源、矿产、工业资源的组合优势和机械电子资源的技术优势,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从而提高城市群综合竞争力。

24.汕头城市群

汕头城市群以汕头为中心,包括潮州、揭阳、汕尾三个城市,辐射梅州和河源两个城市,是我国重要的侨乡,利用侨资、港资是最突出的优势,感光化学、超声电子仪器工业具有全国意义,能源紧张。该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得分为-2.60993,排名第24位,稍显靠后。

该城市群先天竞争力得分为0.537464,排名第六位。其城市土地密度、城市密度指标排名全国首位;气候宜人,在全国排名较为靠前;山水秀美度、水资源等指标排名居中。人口规模、劳动力规模、土地规模等指标排名比较靠后。

该城市群现实竞争力得分-1.0657,在全国排名第22位。其中地均GDP、人均储蓄总额、中心城市首位度等指标在各城市群的排名稍靠前;国际旅游收入,非农产业比例、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排名居中;GDP规模、外资额、居民储蓄规模、人均GDP、进出口总额、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城市群分工程度等指标排名较为靠后。

该城市群的成长竞争力得分-2.60993,排名第30位,说明成长发展动力不足。其中人均GDP增长、城镇常住人口增长较快,工业废物、废水处理率排名也较高;文化设施、港口交通等指标排名居中;GDP增长、科技水平、医疗质量、高速公路、铁路级别、机场等级、绿化覆盖率、行政级别和交通设施水平等指标排名较低。

该城市群应发展利用各种有效条件,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高。

25.冀鲁豫城市群

冀鲁豫城市群包括河南的安阳、鹤壁、濮阳三个城市,山东的聊城、菏泽两个城市,以及河北的邯郸市。该城市群位于华北平原,河南、山东和河北交界的地带,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煤炭资源,重化工业比重较大,以生产原材料、初级产品为主。该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得分为-2.8,排名第25位。

该城市群先天竞争力得分为-0.27742,排名第18位。其城市土地密度和城市密度指标在全国排名靠前,城市常住人口规模、城市劳动力数量、水资源供应状况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在全国排名居中,自然条件、城市土地规模等指标排名较低。

该城市群现实竞争力得分-1.3649,在全国排名第27位。经济规模、居民储蓄规模、地均GDP和城市群的分工程度排名一般,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出口总额、非农产业比例、体系结构竞争力排名靠后,竞争力较低。

该城市群的成长竞争力得分-1.15768,排名第25位,说明城市群潜在竞争力较弱。其中城市人口增长、工业污水达标率等排名较高;文化设施、基础设施竞争力、城市交通设施水平等指标一般,经济增长速度、行政级别、医疗质量、绿化覆盖率和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等指标排名较低。

冀鲁豫城市群竞争力较低,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大能源原材料加工深度,增强城市竞争力。

26.琼海城市群

琼海城市群以湛江、海口为中心,包括茂名、阳江、三亚五个城市,位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海岸线长,是我国热带作物最大的生产基地,石油、港口、糖业、水产、旅游是今后发展的支柱。该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得分-2.82423,排名第26位,稍显靠后。

该城市群先天竞争力得分为-0.016447,排名第14位。其气候宜人,城市密度在全国排名较为靠前;山水秀美度、城市群劳动力数量、城市土地密度和水资源等指标排名居中;人口规模、土地规模等指标排名比较靠后。

该城市群现实竞争力得分-1.28537,在全国排名第25位。其中城市群分工程度等指标排名靠前;进出口总额、居民储蓄规模、国际旅游收入等指标排名居中;GDP规模、地均GDP、人均GDP、非农产业比例、人均储蓄总额、中心城市首位度、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排名较为靠后。

该城市群的成长竞争力得分-1.55531,排名第28位,说明成长发展动力不足。其中GDP增长、城镇常住人口增长较快,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排名也较靠前;机场等级、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等指标排名居中;教育质量、科技水平、医疗质量、高速公路、铁路级别、行政级别和交通设施水平等指标排名较低。

该城市群应利用热带农业、热带旅游资源,发展石油化工等工业,从而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高。

27.银川城市群

银川城市群以银川为中心,包括吴忠、中卫、石嘴山、内蒙古乌海市四个城市。本区位于黄河上游和河套平原交接地带,煤炭资源密度高,技术力量雄厚,工农业尚属发达,水能资源丰富,矿藏量大。该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得分为-2.94756,排名第27位,稍显靠后。

该城市群先天竞争力得分为-1.32565,排名第28位。其城市密度在全国排名居中,自然条件、城市群劳动力数量、城市土地密度、水资源、人口规模、土地规模等指标排名比较靠后。

该城市群现实竞争力得分-0.83151,在全国排名第15位。其中非农产业比例、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储蓄余额等指标排名靠前;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中心城市首位度、城市群分工程度等指标排名居中;GDP规模、进出口总额、国际旅游收入、地均GDP排名较为靠后。

该城市群的成长竞争力得分-0.7904,排名第24位,说明成长发展一般。其中教育质量、绿化覆盖率等排名较靠前;经济增长速度、城市常住人口增长、行政级别、城市交通设施水平和城市群道路密度等指标排名居中;科技水平、文化设施、医疗质量、高速公路、铁路级别、机场等级、工业污水处理达标率等指标排名较低。

该城市群应该以开发利用能源、农业资源为主线,以电力工业为龙头,以农牧特产及其加工业为延伸,提高城市群的竞争力和活力。

28.兰州城市群

兰州城市群位于甘肃省和青海省,以兰州、西宁为中心,包括定西、白银、武夷。其核心优势是非农产业发达,铁路交通发达,城市化进程发展较快。该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得分为-3.04884,排名第28,相对靠后(见表15-109);如果该城市群能注重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提高人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还有一定发展潜力。

该城市群的先天竞争力得分为-1.71475,排名第29,排名靠后。该城市群的气候恶劣、人烟稀少、劳动力数量短缺,城市密度等全国排名靠后,直接影响了其先天竞争力;其城市土地规模、城市耕地规模、城市建设用地、水资源排名居中,说明该地区尚有一定发展潜力;该城市群没有突出的优势,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发展前景受到一定影响。

该城市群现实竞争力得分-1.01331,排名第20位,相对居中。其非农产业比例和城市化进程全国排名靠前;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储蓄余额、人均第三产业比例等居中;GDP规模、进出口额、外资额、国际旅游收入、居民储蓄规模、地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排名靠后,大大影响了其现实竞争力。

该城市群成长竞争力得分-0.32078,排名第20位,相对居中。该城市群城镇常住人口增长、铁路级别、行政级别等排名全国靠前;教育质量、医疗质量、高速公路、机场级别、工业废物利用率、绿化覆盖率、企业辐射指数、城市交通设施居中;GDP增长、人均GDP增长、城市移民人口增长、科技水平、文化设施、港口交通、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城市群道路密度全国排名靠后,大大影响了其成长竞争力。

该城市群应该注重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高其总体竞争力。

29.鄂豫城市群

鄂豫城市群包括河南的信阳、南阳、驻马店和湖北的襄樊、随州两市。该城市群位于华中地区、秦岭淮河以南、豫皖交界处,气候条件较好,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种植业、汽车制造业发达。该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得分-3.61249,排名第29位。

该城市群先天竞争力得分为-0.63502,排名第24位。其城市土地密度和城市密度指标在全国排名靠前,城市常住人口规模、城市劳动力数量、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水资源供应状况在全国排名居中,自然条件、城市移民人口规模和城市密度等指标排名较低。

该城市群现实竞争力得分-1.76282,在全国排名第29位。经济规模、居民储蓄规模水平一般,外资、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出口总额、非农产业比例、地均GDP、体系结构竞争力排名靠后,竞争力较低。

该城市群的成长竞争力得分-1.21464,排名第27位,说明城市群潜在竞争力较弱。其中城市移民人口增长、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等排名较高;文化设施、基础设施竞争力等指标表现一般,教育质量、医疗设施、科技水平,高速公路、行政级别、机场等级、城市交通设施水平等指标排名靠后。

鄂豫城市群竞争力较低,要加强城市之间的产业合作,加强能源建设、综合性的汽车工业、粮棉油等农业生产,增加城市群的竞争力。

30.豫皖城市群

豫皖城市群包括安徽阜阳、亳州、河南商丘、周口四个地级市,跨越河南东北部、安徽西北部的交接地带,陇海铁路、京九铁路等经过,距离郑州、徐州两大交通枢纽较近,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较好,煤电资源比较丰富。该城市群综合竞争力得分为-4.05351,排名第30位。

该城市群先天竞争力得分为-0.18477,排名第15位。其城市土地密度指标在全国排名靠前,气候宜人,城市常住人口规模、耕地规模和城市密度指标在全国排名居中,城市群劳动力数量、城市土地密度、水资源供应状况、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等指标排名比较靠后。

该城市群现实竞争力得分-2.13165,在全国排名第30位。经济规模、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出口总额、非农产业比例、人均GDP、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城市群分工程度等指标排名居后。

该城市群的成长竞争力得分-1.73709,排名第29位,说明成长发展一般。其中城市人口增长、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等排名较高;经济增长速度、行政级别、文化设施、医疗质量、基础设施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等指标排名较低。

豫皖城市群竞争力较弱,要加强协作,增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城市竞争力。

31.海峡东岸城市群

海峡东岸城市群由位于台湾省西部的城市群构成,主要包括台北、基隆、新竹、台中、台南、高雄六个城市。台北市作为该城市群的经济中心,不只集中了全台主要企业的总部,而且是跨国企业在台的集中地,有关的服务经济(如金融及制造业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如交通网路建设)、电脑资讯网路建设与创新改革环境(如高级研发设备及人才等)的发展,不仅直追世界主要大城市,甚至与之同步发展,而且远远超前于台湾其他城市。高雄、基隆和台中是台湾最大的三个港口,其中基隆和高雄建港较早,而基隆实际上是台北的港口城市,主要为其经济服务,运输、仓储业和通讯业在其经济结构中占有较突出的地位,成为台湾的第一大港。高雄也因港口的发展地位随之凸显,成为台湾南部的经济中心、台湾的重化工基地。

1)先天竞争力。该城市群由台北县()延伸至桃园并渗透到新竹,涵盖了多山的北部地区的核心区域,因此是台湾的经济心脏地带,并成为全球资本在台湾的主要汇集区域,所以也是岛内及国际性移民(如外商企业员工、外籍劳力)的吸纳地区。

2)现实竞争力。就区域角度而言,多山的北部区域集中了全台超过40%的人口与第二、三级产业人口,创造了全台50%以上的总生产毛额。台湾主要的空间计划有四种,业已发展成熟为一套完整规划体系,完善的规划体系有利于该城市群未来发展与空间潜力的挖掘。

3)成长竞争力:世界经济全球化造成的台湾新的空间不均衡,也就是在原有失序的城乡关系中,空间的不均衡与极化发展,促使该城市群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渐中心化为世界经济流动空间的一部分,而与台湾其他空间区域在政经、社会与文化上逐渐脱离。面对世界市场区域化的发展趋势,配合台湾地区本身产业结构的调整,该城市群工业用地的供给策略必须以亚太区域市场为依据,配合国际分工原则进行。

32.乌昌城市群

乌昌城市群位于新疆,以乌鲁木齐市为中心,包括昌吉回族自治州等城市。该城市群的核心优势是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发展较快,国际贸易发展快速,城市化建设突飞猛进。该城市群应该立足于自己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产业化,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做大做强第三产业,注意从城区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调整等方面,更加合理地布局产业,科学规划发展,使其向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的目标迈进。

33.拉萨城市群

拉萨城市群位于中国西部的西藏地区,以拉萨为中心,其辐射区域包括林芝和日喀则地区,属于全新的经济带。城市群格局表现为点状分布,这与其历史与环境相关。该城市群发展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家扶持力度加大,特别是在开发政策的支持下,发挥中心城市主导作用,对吸纳周边地区人口,缓冲地区生态压力具有重要意义。该城市群应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开展积极合作突出中心城市增长极的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2b268b4c3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6.html

《中国个城市群竞争力点评与排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