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离补充教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授课时间

课次

时数
2
课型新授课

课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诗经·王风·黍离》
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1.学习、体会诗人内心深处不被人理解的痛苦。2.掌握本诗以重章反复的方式抒发情感的结构特点。
3.培养学生从文章脉络和作者情感角度入手,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竞争意识。4.增强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本诗以重章反复的方式抒发情感的结构特点。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1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讲练综合法、讨论法、实验观察法、模拟法)及教具应用:1.多媒体教学。
2.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4.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图片教具:PPT课件
板书设计(主板书标题、层次、图形位置、分栏区个数、副板书位置等)《诗经·王风·黍离》摇摇如醉如噎忧愁哀伤爱国情怀黍离之悲作业:
(一)完成课后练习题;(二)背诵《王风·黍离》(三)课外阅读《蒹葭》

后记(经验、不足)

《诗经·王风·黍离》
(一)《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或“诗三百”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鲁、商颂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诗经》三种表现手法(朱熹的解释)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现在的解释: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诗经》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和许多人的增删、改订而成的。《诗经》是中国几千年来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孔子在《论语》里也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
(二)写作背景:
《诗经·王风》“王”指王都,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其地产生的诗歌便称为“王风”。原本高高在上的周王室沦落到与诸侯平起平坐的地位,王室日趋衰微,因此,“王风”中多乱离之作!
在这段话中,我们要抓住两个关键词:王室衰微和乱离之作。
据说,这首《黍离》是周人东迁后一位大夫重游故都,见昔日繁华的宗庙宫室已夷为平地,满目变种黍稷,不禁伤心落泪,吟唱成篇。
朱熹《诗经集传》卷二也曾这样记录过:“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故赋其所见之离离,与黍之苗,以兴行之靡靡,心之摇摇。
(三)成语“黍离之悲”出处:
《诗经》“王风”,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黍离》描述了当一个人看到心中的理想大厦坍塌埋没于苗草中时的难受心情,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以至于人们把发自心底的、失落的悲哀称作“黍离之悲”。故成语“黍离之悲”的意思是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
(四)学习课文:指导简单翻译诗歌1.参照课下注释,解释重点词:

①彼:那个地方。黍: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称黍子,去皮后叫大黄米,性粘,供食用或酿酒。离离:庄家一行行排列整齐的样子。
②稷(jì):谷子,去皮后叫小米。一说指高粱。古代以稷为白谷之长,并奉为五谷之神。汉以后误以为粟为稷,唐以后又以黍为稷。“黍”“稷”为互文,“离离”兼对两者形容,下同。③行迈:复合词,即行走。行、迈都含步行意。靡靡(mǐ):犹“迟迟”,行步迟缓的样子。④中心:心中。摇摇“愮(yáo)愮”之假借字,忧愁不安的样子。⑤知我者:了解我的心情的;谓我何求:认为我久留不去,有什么寻求。⑥苍天:青天。此:指造成这种伤心的局面。⑦醉:指心中忧愁如醉酒一样难受而不能自持。
⑧噎(yē):咽喉堵塞而难于喘息。此处指心中忧闷如有物在喉梗住,透不过起来。形容忧思沉重,心里难受。2.翻译诗歌
那黍稷之苗啊,一行一列生得多么整齐,我缓行其间啊,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啊,说我心有哀愁,不了解我的人啊,问我何所寻求。浩渺无垠的苍天啊,是谁令我如此伤怀!那黍稷之穗啊,一行一列生得多么整齐,我缓行其间啊,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人啊,说我心有哀愁,不了解我的人啊,问我何所寻求。浩渺无垠的苍天啊,是谁令我如此伤怀!那黍稷之实啊,一行一列生得多么整齐,我缓行其间啊,心中难过,哽咽难言。了解我的人啊,说我心有哀愁,不了解我的人啊,问我何所寻求。浩渺无垠的苍天啊,是谁令我如此伤怀!3.分析课文
问: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通过诗中哪些词语表达了作者这种情感明确:忧伤苦闷、悲悼故国;“摇摇”“心忧”“如醉”“如噎”“悠悠苍天”问:这首诗歌大量运用叠字来抒情,有何作用
明确:这首诗歌大量运用叠字,使诗的节奏舒缓悠扬,非常适合表现深沉忧思的感情基调。“靡靡”“摇摇”,用叠字写出行迈迟缓的状况和心中的恍惚不宁,是人物外在征貌的形容,也是诗人心态的揭示。叠字的运用还营造了婉转的声韵效果,具有音韵美。总体来说,这首诗歌大量运用叠字来抒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分析:《黍离》结构每章十句四层。
一二句以描写常见的黍稷起兴,为下文做铺垫。三四句直写诗人的姿态和内心。
五至八句转换视角,从他人的不同评价中道出诗人心忧的内心世界。最后两句呼唤苍天,感叹自身。
四层叙写清晰错落,情绪波澜起伏。尤其是“此何人哉”一句,其中的“此”,与“彼黍”“彼稷”中的“彼”呼应,使得诗人的情绪在物与人的对照中一气贯通;又因其运用向苍天的呼唤句式,使得“心忧”绵绵,但又沉痛高昂。从全诗看,以稷之“苗”“穗”“实”显示时序的变化,以内心“摇摇”“如醉”“如噎”表明“心忧”如一,三章咏唱,情不能已。具体而言: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诗人眼中,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满怅惘。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这种大悲哀诉诸人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稷黍成长的过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药到“如醉”“如噎”的深化。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难怪此后历次朝代更迭过程中都有人吟唱着《黍离》诗而泪水涟涟:从曹植唱《情诗》到向秀赋《思旧》,从刘禹锡的《乌衣巷》到姜夔的《扬州慢》,无不体现这种兴象风神。
其实,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更进一层,透过诗本文所提供的具象,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呢“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充满失望的呼号中我们看到了另一个诗人的影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吟出《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心中所怀的不正是这种难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对人类命运的忧思吗读此诗者当三思之。4.诗歌的艺术特点
1)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所谓重章叠句,是指章与章之间句式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诗经》惯用的表现手法。本诗以三章为基本的结构形式,三章共换六字,稷由“苗”而至“穗”再至“实”不仅起到分章换韵的作用,而且通过稷的三种生长状态的变化,表达了随着时光的流逝,诗人心中由“摇摇”到“如醉”,再到“如噎”的越来越深的忧伤之情。运用重章叠句手法的作用,一是使抒发的情感在回旋中有递进,二是突出主题。2)用叠字来抒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本诗大量运用叠字,使诗的节奏舒缓悠扬,非常适合表现深沉忧思的感情基调。如“靡靡”“摇摇”用叠字写出行迈迟缓的状况和心中的恍惚不宁,是人物外在征貌的形容,也是诗人心态的揭示。叠字的运用还营造了婉转的声韵效果,具有音韵美。
作品内涵的多重性理解
黍离之悲—亡国之悲(悲旧家败落,流浪者之忧,怨哉;伤怀时间流逝,感怀天生万物的自然生老,无法宣泄的情感的倾诉
故历史·写作·阐释:以“真”为根本目的,但又往往无法实现,无论写作/记载历史还是阐释/读解历史,都是以一个非当事人来进行“时间差”的想象,而且每一个人都是携带着当下的各种背负在肩上但又往往是隐性的文化/道德/政治/个体等等各种诉求进行某一个角度或者某几个角度的叙事。因此历史是阐释的交集。“黍离”典故的固定解释
《毛诗传》认为“彼”指周王朝宗庙宫室,诗人路过此处,看到原来的宗庙宫室长满黍稷,彷徨不忍离去,得出《黍离》哀叹周王室衰败的主题。因此《黍离》一诗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
家与国自古以来是统一的,有了众多的“家”才组成了“国”,因此,人们称“国”为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常年“国”是放大了的“家”“家”是缩小了的“国”,国家。四处漂泊的流浪者形象,听到他因流离失所而发出的愤怒呼喊。

(总结全文
学习诗歌一定要对作品、作者及诗歌的写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结合多方面去理解诗歌,深入理解其内涵,理解古人的情思,才能领会其意蕴美。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通过小组竞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深了对诗歌的理解。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一)课后练习题答案:1.忧伤苦闷、悲悼故国;“摇摇”“心忧”“如醉”“如噎”“悠悠苍天”2.这首诗歌大量运用叠字,使诗的节奏舒缓悠扬,非常适合表现深沉忧思的感情基调。“靡靡”“摇摇”,用叠字写出行迈迟缓的状况和心中的恍惚不宁,是人物外在征貌的形容,也是诗人心态的揭示。叠字的运用还营造了婉转的声韵效果,具有音韵美。总体来说,这首诗歌大量运用叠字来抒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3.运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的作用,一是使抒发的情感在回旋中有递进,二是突出主题。
延伸阅读材料: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2fea0c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1a.html

《黍离补充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