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小故事大道理

发布时间:2019-03-01 01:56: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钓鱼-小故事大道理

【篇一:钓鱼-小故事大道理】

第三天,兔子刚到河边,一条大鱼从河里跳出来,冲着兔子大叫: 你要是再敢用胡萝卜当鱼饵,我就扁死你!

看到这里,在会心一笑的同时才恍然大悟:难怪兔子一直钓不到鱼,原来它用的鱼饵是胡萝卜。联系到我们创业,会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

兔子只关注自己的喜好,却忽视了鱼的需求。

许多创业者,在选择项目时,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喜好或者项目本身,不关注市场需求,如何根据市场来定位。创业者只有放低姿态,去研究调查消费者需求,根据消费者的需要来规划项目,才能更好地获得成功。

【篇二:钓鱼-小故事大道理】

两个垂钓者 在大海的岸边,端坐着两个垂钓者,一位老人,一位年轻人。有所不同的是,老人忙忙碌碌地下钩、起竿。然后将钓上的小鱼摘下放进身后的水桶里,而年轻人却安安静静,偶尔提起鱼竿,也只是空的,没有一条鱼。原来,老人用的是五六只小钩,每只钩差不多都能钓上一条小鱼。年轻人的鱼钩却硕大无比,他一心想钓大鱼,在他眼中,老人是在糟践钓鱼者的形象,他对那些小鱼简直不屑一顾。夕阳西下的时候,老人挑起沉甸甸的担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年轻人却依旧端坐在那里企盼有惊喜的出现——钓上大鱼。

一连好几天过去了,老人每天都满载而归,年轻人却两手空空。老人似乎并没有多大欲求,可他体味到了收获的乐趣。年轻人虽然意志坚定,却因目标过大,难以实现,因而一无所获。

在人生的追求中,不要一开始就把目标定得太大。其实,目标越小,越集中,越容易接近目标;目标越大,越宽泛,越容易偏离目标。

要提高人生成功的概率,每一次实现人上小目标就可以了,积小目标为大目标,最终会创造出一个充满奇迹的人生。

艺术不是玻璃门李云迪1982年出生于重庆,从事舞蹈艺术的妈妈张小鲁发现了儿子的音乐天赋,4岁时李云迪就开始学习手风琴。7岁时,他转向钢琴的学习。在妈妈的精心培养教育下,他的学习一直都非常刻苦,每天都要练习钢琴,一旦坐在钢琴前就如同着了迷一样,不是妈妈反复催促他休息,他就是停不下来。人们都说他是音乐奇才,因为在求学期间就斩获了无数国内外的钢琴大奖。2000年,在他18岁那年,他就获得有钢琴奥运之称的第四届华沙肖邦钢琴比赛第一名,赢得中国的肖邦的赞誉。

少年成名后,他一发不可收拾。次年,他与全球最大的古典音乐唱片公司德国dg公司签约,成为与之首位签约的中国人。当年5月,通过层层选举,李云迪又成为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个青年人之一。随后,他在国内外多次成功举办独奏音乐会。

然而,各种各样的荣誉让李云迪的心态发生了很在的变化,巨大的光环使得他有些迷失自我了。一天,妈妈见他用的是香奈儿,背的是lv包,戴着劳力士手表,就说:云迪,有人说你快玩物丧志了,你可要注意哟!

李云迪却不以为然地说:我要的可不仅仅是名牌,我更看重的是那些名牌的底蕴。国外这些名牌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名气,实际上都因为它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背景,把每一件产品当成艺术品来打造。人们不总说艺术是相通的嘛?我使用它们就要在潜移默化中,让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李云迪的精神境界从中并没有得到提升,而是坠入孤芳自赏,以致自恋泥淖中。他认为自己已经成了真正的钢琴大师,除了巡演,不再理会任何事,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并且美其名曰:自己是在积累。

妈妈知道儿子已误入歧路,但一时又不知道怎样去说服他。然而,她终于找到了说服儿子的突破口。

那是秋天,一天,天突然刮起了大风,气温骤降,张小鲁要为在训练室的儿子送衣服。可儿子并不在训练室,她给儿子打电话,电话中李云迪告诉妈妈:自己和一位朋友一家茶馆喝茶,切磋技艺。张小鲁到了他所说的茶馆,见妈妈去了,他赶紧起身迎接妈妈,却只听的一声,李云迪的头碰在了门上,原来那是一扇玻璃门。

妈妈很心疼儿子,可突然她心间不禁一动。回到训练室,妈妈说:云迪,刚才我仔细想了,你现在的情况就像在紧闭着玻璃门的房间里一样,人们虽说能看见你,可你却拒人于门之外。这样,面对你的妈妈,你也难免要碰头,更不用说在面对别人的时候。见儿子若有所思,张小鲁又说:你总说你依然要积累,你想过没有,哪怕你的艺术修养再高,但你不能进入大众的心间,人们不能听到你的演奏,你这种修养又有什么意义呢?

听了妈妈的话后,李云迪整整天天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母亲的话在他脑海里不停闪现,他对所谓的提升修养第一次有了怀疑。第四天,当张小鲁再见到儿了时,李云迪神采飞扬地说:妈妈,我想明白了:以前我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认为这样才是全身心的投入。但我错了,音乐不属于哪一个人的,是属于所有人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音乐,就会有艺术。现在我要做的,就是砸碎这块玻璃门,置身广大的观众之间。说到这,他深深向妈妈鞠了一躬,说,谢谢妈妈!

李云迪从此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从2010年到2011年的两年里,李云迪一心扑在了演出中,在与dg公司解约多年后,他又与古典唱片品牌emi公司签约,并录制发行了《肖邦夜曲全集》。

201131日,在波兰华沙国家大剧院肖邦诞生日音乐会上,李云迪担钢这场音乐会的演出,并被波兰授予第一本肖邦护照。

2012年央视春晚上,李云迪更是一改以往浪漫含蓄的演奏风格,与著名歌手王力宏演绎了一曲激情澎湃的《金蛇狂舞》。这次演奏不禁让人们想起了当今最受人热捧的钢琴手郎朗。人们说,李云迪一度领先郎朗,尔后被郎朗远远甩在了后面,如今他又能与郎朗并驾齐驱了。这让妈妈好不欣慰。

艺术是让人认识的,艺术不是玻璃门,而它是舞台门,一个钢琴家只有将自己美妙娴熟的琴声献给最广大的观众,其艺术才真正拥有巨大的生命力。

快乐是天才的摇篮 邹奇奇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她的母亲邹灿是中国人,获得英语文学硕士学位后,在电话语音翻译公司担任中英文翻译员;父亲约翰?斯维塔克是捷克裔的美国人物理学博士,任职于微软公司;姐姐邹希希,是少年交响乐团的小提琴手。美国格外重视智商高的孩子,全国50个州立法规定,要为智商比较高的孩子提供天赋教育。最初邹灿、约翰夫妇想让邹奇奇进天赋教育班读书,可惜他们家居住的瑞德蒙市智商高的孩子十分多,女儿居然没有报上名,因此他们只得在家中指导孩子。

在父母的指导下,邹奇奇的学习进步得很快,两岁半就能拼出单词,3岁能读简单的句子。3岁半时,邹奇奇独自跑到小区图书馆,经过左寻右找,她竟然然要借厚厚的童话小说《害虫的侦探》。当邹奇奇捧着书回到家里,母亲立即提醒她,那样的书你现在读不下去。听母亲这样说,邹奇奇当场翻开书,抑扬顿挫地读起来。

刚满5岁时,邹奇奇就对儿童书不感兴趣,开始看更加严肃的著作。其中,她最喜欢看18世纪法国哲学家伏尔泰的作品。我读过他的小说《老实人》,这是一个关于孤独男人的故事,他生活在一个城堡中。邹奇奇说,尽管书中的内容很滑稽,不过我很同情他。

邹奇奇读书的速度飞快,1分钟能读900字,一天能读几本书,只需要9小时,他就能读完一本607页的《哈利?波特》到8岁时,邹奇奇已经读过1700多本书,涉猎的图书包括天文、地理、文史、传记。

读书之余,邹灿、约翰喜欢给两个女儿讲各种各样的故事,他们讲的故事不是所谓的幼儿读物,而是根据自己的喜好,从书中读精彩的故事给她们听。邹灿夫妇还喜欢与孩子做讲故事的游戏,谁能把故事说得越离奇,谁便是赢家,就会获得事前准备好的奖品。他们这种自然引导式的教育,给女儿插上让思维起飞的翅膀。

有两个住在森林里的恋人,他们都热爱大自然和动物。后来新郎想要搬到城市里,去寻找金钱和刺激,新娘却反问他:难道你能舍得美丽的森林和平静的生活?在新娘的追问下,最终新郎改变想法,继续在森林里幸福地生活着。讲完这个故事获得奖品时,邹奇奇喜形于色。

在邹奇奇4岁那年,母亲开始教她写作。当要求邹奇奇写《春天》,女儿不知道如何开头的时候,邹灿就启发她:春天里,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顺着母亲提示的这个思路,邹奇奇很快就把稿子写出来。阅读之后,邹灿惊奇地看到,女儿把她在书里读过的许多词汇,都适当地用在文章里。

黑眼睛黑头发的邹奇奇,稍后又写过几篇短文,语句都很通顺。发现邹奇奇对写作有兴趣时,邹灿给予女儿极大的鼓励,他相信对于孩子,有时热情和兴趣比天赋更加重要。

邹奇奇认识很多字,写作时用词也很准确,可是拼写起来略微吃力。为了提高女儿的拼写能力,邹灿花100美元买来一台二手的戴手提电脑,并在电脑里安装一个学习打字的软件,让她自己练习。

从学会使用word起,邹奇奇真正开始写作,她每天的生活,几乎都是从写作开始。早晨起来跟母亲打招呼之后,邹奇奇就去书房打开电脑里的microsoftwrod软件,然后在键盘上敲打心灵深处的奇思妙想。

通常邹奇奇都会有很多灵感,缕缕文思就像小溪里的流水,随着她灵敏的手指不停地飞舞,迅速涌到电脑上。感到没有什么可写的时候,邹奇奇就会先浏览自己写过的东西,看上次写到什么地方,随即她就会有想写的内容。

完全沉浸在写作中的时刻,邹奇奇喜欢坐在一把高高的椅子上,双脚在空中晃来荡去。我觉得自己似乎身临其境。邹奇奇说,有时我是一个观众,在天空注视着故事中的人物;有时我觉得自己就是人物本身,感觉到他们的幸福和悲伤。

最初买电脑来的时候,兴高采烈的邹奇奇,经常入迷地坐在电脑前,废寝忘食地写故事。但整天写作是很枯燥的事情,当新鲜劲过去后,邹奇奇就会把没有写完的故事扔下,关闭电脑就出去玩。与小伙伴开心地玩耍地过程中,邹奇奇会玩出很多灵感,她便匆匆回到电脑前,重新沉浸到故事的情节里继续敲打文字。

过去别人写的很多故事,都是以男孩为主角,把男孩写成英雄,女孩需要等男孩来拯救,邹奇奇觉得这种书很乏味,她喜欢以女孩为主角的故事,她写的故事主人公通常是有主见且争强好胜的女孩,这里面有她自己的影子。

邹奇奇地作品特别流畅,故事引人入胜,主题基本是关于友谊、信任和善良的。对于邹奇奇来说,写故事不仅是她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她还从中找到使命感。读书让我开始喜欢写作,我也希望可以影响别人,让他们看了我的书之后也喜欢写作。

8岁的时候,邹奇奇12万字的故事集《飞舞的手指》正式出版,书中包含300多个故事,多数以中世纪为背景,从古埃及写到文艺复兴时期,文中透露出邹奇奇对政治、宗教和教育的深刻见解。

《飞舞的手指》在美国出版后,马上引起轰动,美国多家网站、报刊、电台、电视台争着报道,她的中美文化融合的成长背景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讲述。后来这本书被翻译成几种语言,在多个国家出版发行。

随后,邹奇奇和出版社签下合同,需要按时交出书稿,除了到世界各地作演讲之外,她的时间主要用来创作。已经出版多部作品的邹奇奇说,她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写作,希望写出更多更好的书,将来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发自心灵深处的快乐,是诞生天才的摇篮。邹奇奇没有进过学校,也没有拜过师傅,完全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她将阅读和写作当成娱乐,在快乐的学习与玩耍中,轻松地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文坛小巨人、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享誉国际的人物。

光明就站在那里 8年前的一个深夜,家人半夜生病,我打车去买药,问司机哪儿有药店还在营业。司机说他知道一个地方,但我们到那儿才发现,药店已经搬走了。司机特别懊悔,连说:对不起……”我说没关系,去西单大药房吧,虽然远点,但那里肯定有人值班。司机说:真对不起,给您耽误事了,我免费拉您。我说:这不怪您,您又不是故意的。但司机坚决不收钱,一直到下车,我们还在争。到下车时,我硬把钱扔进车里,他又给我扔出来,我又扔回去……然后,我们再也没见过。现在来看,8年前的那个深夜,在北京西单大药房门口,光明就站在那里。

杭州哥哥94岁承诺每年去广州给瘫痪弟弟过生日 928日,一则消息在微博上热转——舒盘铭,98;弟舒寿祺,92;每年9月,哥哥只身从杭州乘20个小时火车,到广州给已经中风瘫痪的弟弟过生日,兄弟情深至此,让人动容!杭广两地志愿者接力迎送,舒老今天乘飞机返杭。微博上还有很多舒老在广州给弟弟过生日的照片。这件事感动了很多网友,大家纷纷感叹,兄弟情深!

928日当天,快报记者和杭州关爱老兵志愿者一起,去萧山机场迎接舒老。

94岁杭州哥哥的承诺每年去广州给瘫痪在床的弟弟过生日

28日下午4点不到,南方航空公司三位工作人员推着轮椅,护送舒老出机场。随后舒老坐上杭州志愿者的车,返回杭州市区。

舒老面容清瘦,背有点驼,走路很慢,但耳朵不背,口齿清楚,在车上兴致很高。他说,广州的志愿者们对他很好,给他买了机票,有人还从南宁赶到广州去看他。他笑着带话给车上的一位广州籍志愿者:广州的???在问你,有没有女朋友呢。一说完,一车人都笑了。

舒老的弟弟舒寿祺20063月,在杭州突发脑梗瘫痪。弟弟的女儿在香港,为了照顾方便,20092月,弟弟被接到了广州一家养老院。

舒老说,那年他94岁,弟弟88岁。那时,他答应过弟弟,每年都会去广州给他过生日。

20099月,舒老第一次独自踏上了去广州的硬卧火车。以后年年如此,今年已是第五年。

“2009年,我是独自坐火车去广州的。去之前,我跟我孩子说了一下,他们也不反对,我以前去过全国很多城市工作和生活。到了广州火车站,我自己坐公交车到养老院。现在我去广州,我孩子也不反对。

今年,舒老是由杭州志愿者送到火车站的。临走前,女儿和外孙女给他准备了一些吃的。

我坐的是k字头的慢车,硬卧下铺,杭州到广州要20个小时。我觉得卧铺车就跟在家里差不多,我在车厢里跟大家聊聊天,有时候看看风景或躺一会。他们都说我很厉害。吃饭,有时候买火车上的盒饭,有时候同车厢的人帮我去接热水泡面。卧铺上我也睡得着。我原来最担心火车上的厕所是蹲坑,那样的话我蹲下去就站不起来,还好现在火车上的厕所用的是马桶。早两年我是不怕蹲坑的,现在年纪大了,腰也弯了很多,站不起来了。

今年,舒老到了广州后,广州志愿者把他送到了弟弟的养老院。这次舒老回来时,广州志愿者还帮他解决了机票。飞机真快啊,才两个小时就到杭州了。

哥哥的承诺已坚持了5年,今年临走时,弟弟眼眶湿了

说起今年的广州之行,舒老很高兴——

养老院的人都已经认识我了,见我来了就远远地和我打招呼,但他们说的是广东话,我听不懂。

到了养老院,先给弟弟过生日。志愿者准备了一个很大的蛋糕。蛋糕给养老院的人分着吃了,那天大家都很高兴。我弟弟听力很差了,也听不大到了,但我还是每天陪他说说话。有时候在护工的帮助下,弟弟坐起来,我给他按摩按摩肩膀。

弟弟从小跟我睡在一起。抗战时,一家人断了经济来源,当时我在福建工作,是家里的经济支柱。那时候,弟弟还在念初中,逃难到了福建。我给他筹钱去内地躲战乱,去读书。那时候我工资每月220元,因为担心以后也许很难再接济他了,所以我借了钱,凑足666元给他,图个吉利。我还给了他一只欧米茄怀表,让他在落魄的时候卖掉。

前天和昨天,与舒老长谈了两次。问他,为什么年纪这么大了还坚持去看弟弟?为什么对弟弟这么好?舒老没有多说原因,但每次谈到弟弟妹妹时,眼睛就变得特别明亮。

舒老说,2009年,去广州时,还能跟弟弟说说话,聊聊亲人们身体好不好、小孩子们学习工作怎么样,弟弟还能简单地对话。这五年,因为常年瘫痪在床,营养靠鼻饲,弟弟话也不大会讲了。但他感觉弟弟还是清醒的。这次他去的时候,护工问弟弟,哥哥在哪里?弟弟会朝他看。28号这天,他跟弟弟说,我要走了,他看到弟弟的眼眶湿了。

这几年,我变化很大,手上都是骨头了。腰也直不起来了。去年我还可以骑自行车的,今年不能骑了。不过弟弟的手还是丰满的,有肉。

抗战时兄弟俩都曾为飞虎队服务,一个搞气象预报一个做翻译

舒老说,他出生在杭州。1935年,他20岁参加工作,曾在长沙等地测绘局上班,为当时的部队绘制地图。之后,去了福建气象局工作,还给当地的抗日部队讲过气象课,比如如何在夜晚靠星星辨识方向,根据云的特点判断未来天气情况等。之后还曾帮飞虎队在福建等地建设气象观测站,为飞虎队飞行提供气象信息方面的支持。后来,他参加了人民解放军。转业到地方后,换过不少工作,最后在安徽一家煤矿干到退休,之后回到老家杭州。

舒老说,抗战时,弟弟逃难到了重庆,考进了重庆大学物理专业。但物理学不好,又转学到了西南联大。读了一年多后,因为外语好,被飞虎队招进去做翻译。后来进了当年的中国航空公司,工作地在香港。退役后,到学校教书,直到1983年退休。弟弟还曾为杭州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用英语上过物理、化学、地理课,还编写过英语版的物理教材。

健康秘诀——最多只吃九分饱、晚九十点睡觉、坚持锻炼

舒老现住在近江的滨江新苑,房子在1楼,摆设虽然有些陈旧,但收拾得蛮整洁。舒老有三个子女,一个在建设新疆时牺牲了,另外是一对双胞胎,今年已经75岁了。

舒老说:平时社区里有护工来照顾我,一周来打扫一次卫生。女儿隔一个星期或10天会来看看我。关爱老兵的志愿者也会来看看我。

尽管已98岁高龄,但舒老的记性很好,我请他留个电话号码,他清楚地报出了他的两个手机号码。

问舒老身体这么硬朗,有什么诀窍?他说,平时都不会吃撑,再好吃的东西,也只吃九分饱。很注重睡眠,晚上九十点睡觉,早上六七点起床。

早年有位医生跟我讲,骑自行车是很好的锻炼方式,因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且手脚都在用。因此我以前常会骑车去买点东西或看朋友,去年才开始不骑了

与人方便 在非洲大陆上有一种甜瓜,它的滋味十分迎合土豚的口味。土豚吃了甜瓜之后并不是拍拍屁股就走,而是把自己吃了甜瓜后拉下的粪便用泥土埋起来,因为粪便中有未消化的甜瓜籽,来年会结出更多的甜瓜,土豚于是就有了更多的食物。螃蟹离开水的时间不能太久,所以它们一路不停地吐泡沫来沾湿自己和同伴。一只螃蟹吐出的泡沫是不可能把自己完全掩盖起来的,几只螃蟹一起吐,那些泡沫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大片,螃蟹们也就营造了一个富含水分并且能够容纳它们每一个的空间。

这些自然界的例子给了我们启示:束缚我们的并不是外界的客观因素,而是我们那颗不肯与人方便的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3a43434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1f.html

《钓鱼-小故事大道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