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爱情词之文献综述

发布时间:2012-02-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宋代爱情词之文献综述
叶艳春
东海科技学院中文系,浙江 舟山,316000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产生过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爱情诗歌精品。宋词与爱情相遇也结下了不解之缘,演绎了一首首回肠荡气、淋漓精致的千古爱情绝唱。那里有忠贞不渝的爱恋,有生死相隔、刻骨铭心的爱恋,有离别时不舍得情感,有离别后魂牵梦萦的相思,有有情人难成眷属的遗恨。近几年来,现代一些作家也对宋代的爱情诗进行了许多的研究,可是说是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看法。
一、婚恋题材情诗
对于诗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它的产生。其中以《宋代民俗诗研究》(吴邦江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书认为,宋代出现了更适合于表达婚恋题材的新型问题词的繁荣推动了婚恋诗的发展,从而造成了大量情诗的出现。另一方面,作者认为宋代出现了许多的女性作家,她们源于自己的真切感受,故而更加容易写出一些缠绵动人的情诗,例如朱淑真的《观燕》:“深闺寂寞带斜晖,又是黄昏半掩扉。燕子不知人意思,檐前故作一双飞。”一个充满才情的少女,情窦初开,檐前的燕子引起了寂寞少女无限的美好遐想,少女的纯真和对理想爱情的追求以敏感直白的方式充分展露出来。
对于这个背景,大连学院人文学院的舒红霞发表过一篇论文,题目为《执着与背叛:宋代女性意识之觉醒》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这样写道:“宋代女性意识之觉醒主要体现在她们对于女性作为“人”的本质需要的执著追求,具体说是对婚姻中爱情的追求,对封建伦理角色之外的女性个人价值的追求:即接受教育与进行文艺创造、关怀现实与参与社会活动等个人生存空间的努力开掘。这种追求是人性觉醒之表现,也是对礼教规范的传统女性角色之背叛。”女性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大胆向前,她们通过自己的文学才华将对于爱情的追求表现地一览无余。
焦晓云和尹增宝也曾阐述过宋代爱情词繁荣的原因:“一般说来,诗长于抒情 ,词作为一种新兴的诗体,更是以抒情为其“当行本色”。而其中所抒之情又以男女恋情为主,从中可以看出宋词中的爱情意识空前活跃。造成词长于言情的原因很多,一方面产生词的社会土壤是歌舞享乐,填词的具体场合是宫廷深院、青楼教坊,写词的目的是娱宾遣兴,唱词者的身份是歌舞女子,男女交往的频繁,使得情词便在歌宴酒席中感发出来。另一方面宋代的城市经济繁荣昌盛,与此相适应的是都市里的酒楼、瓦舍大量增加,市民生活的提高,男女观、爱情观也发生了转变,所以人们都渴望大胆而真挚的爱情。与之相适应的是,“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所以,宋代出现了大量的爱情词。归纳起来,宋词中的爱情词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夫妻间的爱情词;情人间的爱情词;才子佳人间的爱情词。”
产生爱情诗,北京师范大学的谢琰发表过一篇名为《论唐宋之际爱情诗的演变轨迹及其时代根源》:“本文以乐府体、艳体、杂体三类爱情诗为主要线索,完整地描述了唐宋之际爱情诗的演变轨,并尝试对其时代根源作出阐释。通过梳理,笔者以为,晚唐爱情诗重表象、重心理,浓墨重彩地描写[2][1]
情人;而北宋爱情诗则轻描淡写地叙述轶事,并且把情思都托付给了爱情词。爱情诗演变的根本原因是士人的官僚化,而直接原因则是诗词分工的定型。” 谢思炜在《唐宋诗学论集》中表示:“词源于民间,情词更是民间词的本色,这种本色被文人词承继下来。民间情词当然不是描述某个具体作者的爱情经历,而是描写不属于个别人的世俗生活中的普遍的爱情和爱情故事。文人词既然从仿作民间词开始,因而正如在文人诗中存在着模仿民间诗的叙事型作品与源自个人言志抒情需要的自传性作品两个传统一样,在文人词中也存在着模仿民间词的泛抒情或叙事型与个人抒情或带有自传因素的情词两个传统,北宋大部分文人情词仍属于前一个传统。谢思炜的这段话为我们点明了宋代情诗的内容。他还表示:“宋代情词由泛抒情变为自传性抒情,男性主人公便不可避免地要开始在词中表露自己的感情,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也要表现自己对女子的爱慕思念。”这也就表明了宋代大量产生情词的另一个原因。
大连大学人文学院舒红霞在《大连学院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论宋代之前爱情诗及其文化背景》,《诗经》最早摄取了先民自然纯朴的爱情画面,内容丰富多彩,已至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屈原以大自然为背景,描绘了人、神之间超越现实的爱情幻想。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感情真挚,风格鲜明,文人爱情诗,侧重女性体貌、服饰描写,注重辞藻与声律。唐代爱情诗汲取民间情歌营养,走向生活化、世俗化和经典化,晚唐爱情诗笼罩着浓郁的感伤色彩。爱情诗至宋代被新兴词体取代而渐趋衰微。宋初强调锤炼字句,重视形式华美,北宋后受词体影响而转趋婉丽典雅。
二、悼亡题材情诗
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骆新泉在200901期刊中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亦关风与月——宋代男性词人悼亡词的三种情感指向》当中写道:“两宋男性词人的悼亡词充满了生者对死者的深切悼念,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在深悲巨痛的笼罩下,因悼亡对象的不同而导致了男性词人情感指向的不同:悼念亡妻,庄重严肃,多写勤劳贤惠恩爱,不涉美色歌舞诗赋;悼念亡妾,亦庄亦“色”,时涉美色歌舞诗赋,间写恩爱勤劳贤惠;悼念亡妓,声色并重,既写美色歌舞诗赋,又涉阳台“云雨”情事。”这表明悼念词作为情诗的一种,是在这里面占了一个很大的比重的。而且感情更加地深刻。
周丽云、 韩晓云在《南昌高专学报》发表的《那一场宋朝的人鬼情未了——再读东坡词《江城子》兼议悼亡诗与词》中说:“另类爱情诗———悼亡诗,强烈的孤独和思念,让生者释放出平淡生活中不轻易流露的感情,真挚而刻骨铭心,因此也特别感人。悼亡诗其实有两类:一类是元稹等人的诗作,它们更多的是因接触到死亡而震撼;另一类是特殊的爱情诗,苏轼和纳兰性德的诗作属于此列,他们的词深沉、隽永,犹如一坛生命的醇酒,年代愈久,滋味愈浓。
在《宋代悼亡词论》中:在漫长的中国文学长河中,不时会有悼亡文学作品出现。在宋代之前已有大量的悼亡诗。历史发展到宋朝,词体大盛,悼亡体裁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式样——悼亡词。宋代悼亡词只有四十首,而且两宋悼亡词的分布并不均匀;宋代悼亡词所表达的情感内容主要是赞美妻子的贤良淑德和通过怀念亡妻,表达词人的身世之感;宋代悼亡词还开创了悼亡词的抒情模式和艺术特色,对后世悼亡词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相思题材情诗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认为:“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无论是表述两
人不能相见的痛苦,还是诉说那无边的思念,作者都写得含蓄蕴藉。如“香云低处有高楼,可惜高楼不近木兰舟”“高楼”指女子居处,木兰舟代喻出游男子:“高楼”与“木兰舟”的距离点出了他们无法相见的残酷现实,不近”一词用在这里,给人一种语尽意不尽的境界觉。全词没有一处用过“思”字,但字字句句却充满了思念之情,这表明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工底十分深厚,既恰如其份地表现了主旨,又保持了词的特点——清远空灵。
在《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发表过这样一篇文章:《宋代女性的自身价值实现与下层女性词的人文解读——宋词表现的宋代女性观念之文化审视之三》其中这样写道:“宋代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嬗变所引起的宋人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均不同程度地对妇女的生活及行为习惯、价值观念产生影响。代女子词人的嘱词作,于题材选择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对有爱情的婚姻及男女真情的追求与执著,以至成为酒楼妓馆的流行歌曲。歌妓演唱之目的虽是娱客遣兴,但却具有社会教化和规劝从善的功能。为中国宗法制的礼教制度文化,究竟以保证家庭和睦为宗旨,让飘泊在外的男主人经常牵挂家中守望的妻室,既是人们情感的需要,也是全社会共同的信念与理想。所以宋词大部分艳情题材,均众口一辞地重复着思妇念远和游子伤离的缠绵愁情。宋代不少妓女,也常常以她们惊人的举动和感人的诗词,表现出惊世骇俗的女性魅力和崇高的人性价值观念。”这向我们很好地说明了在宋代情诗的发展是有很大原因的。
对于林逋《相思令》,王方俊在《唐宋词赏析》中评价道:这首短词,寓情于景,将送行妇女的离愁别恨融于对山水无情的怨意之中,别具一格。
四、闺怨题材情诗
河南南阳师范学院中文系的黄丽峰的《宋代女性的闺怨词的词学贡献》中:“宋代婉约词题材、内容的私人化特征,决定了其中女性自抒其情的闺怨词对以“男子而作闺音”的代言词总体成就的超越。这使宋代的女词人以集体群像的创作形态,为宋代的词学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王昕也曾写道:“宋代词作中的爱情词,动人心魄的总是那份割舍不掉的思念之愁。愁或因离别相思而生,或因思念而生。不论是多愁善感的女子,抑或是豪情壮志的男子,用“愁”来解相思之苦时,选取的角度都不尽相同。”“ 出自于歌舞筵席之间的宋词,爱情词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爱情词中动人心魄的是那份割舍不掉的思念之愁。这“愁”或是情人间不得不离别的痛苦,对意中人思而不得的怅惘。这些述思妇之苦,述恋人之痴,描写少女之多情的愁词,道出了“无情不似多情苦”之苦闷,道出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忠贞。” 在郑本东的《浅论宋代闺怨诗的等待心理》中写到:“宋代的闺怨诗以描写女性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状态为主,深情幽怨、含蓄蕴藉是其“等待”心理的主要特征,也是宋诗歌独具审美魅力且历久不衰的根本所在。抒情主人公——怨女思妇的低贱地位、无奈处境、美好愿望、不幸命运则是形成闺怨诗“幽怨美”的深层原因。”
李清照的闺怨词《如梦令》经过多年还是有很多人评价,《宋代文人们的大忧小乐》,它以宋朝著名文人的著名诗词为创作蓝本,通过对他们的的经典诗词的深入了解,探寻他们在两宋背景下坎坷多舛的命途及各自不同的世界,引领人们共同领略他们风华绝代的文采,多彩的情怀和强大的使命感。


注释:
1:《宋代民俗诗研究》,吴邦江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执着与背叛:宋代女性意识之觉醒》,舒红霞,《大连大学学报》 200301
3:《从宋代爱情词看宋代女子的爱情》,焦晓云、尹增宝
4:《论唐宋之际爱情诗的演变轨迹及其时代根源》,谢琰,《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5:《唐宋诗学论集》,谢思炜著,商务印书馆
6:《论宋代之前爱情诗及其文化背景》,舒红霞,《大连学院学报》200905
7:《亦关风与月——宋代男性词人悼亡词的三种情感指向》,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骆新泉,《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01
8《那一场宋朝的人鬼情未了——再读东坡词《江城子》兼议悼亡诗与词》,周丽云、 韩晓云,《南昌高专学报》200606 9《宋代悼亡词论》
(1 宋代悼亡词中的惯用意象 当代小说(下半月 2009/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宋代悼亡词简论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 论宋代悼亡词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 论宋代悼亡词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0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0《艺概.词曲概》,刘熙载
11《宋代女性的自身价值实现与下层女性词的人文解读——宋词表现的宋代女性观念之文化审视之《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河池学院学报》2005 1 12:王方俊《唐宋词赏析》
13《宋代女性的闺怨词的词学贡献》,黄丽峰,《江西社会科学》200405 14:《宋代爱情词中的愁苦》,王昕,《科技信息》200932 15:沙溪中学,郑本东《浅论宋代闺怨诗的等待心理》 16:《宋代文人们的大忧小乐》

[1]花志红.宋代爱情词与文人心态[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05, (6 [2]王国维.人间词话 (零四四 [M]. 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3:99
分点比较详细,但内容不够丰富全面,理论性内容可以再增加,使论点更加充实,修改后可通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48c7a17a2161479171128b2.html

《宋代爱情词之文献综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