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童年》阅读指导

发布时间:2019-05-28 14:35: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童年》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学情:

中学生正是形成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期,可是七年级学生自入学以来更多的是沉迷于电子游戏和网络,课外阅读量并没有增加,近300平米的图书阅览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应的阅读环境,但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没有激发,阅读方法没有掌握,所以,培养学生长期阅读的习惯,学会阅读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童年,作为一个七年级孩子可谓是刚刚走过来,对比自己的童年,体会高尔基笔下的童年,光明与黑暗的对比,幸福与痛苦的折射,同学们能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指导目标:

1.浏览目录,掌握《童年》这部著作的结构

2.初步学着阅读整本书,在三周的阅读课中读完《童年》全册,了解各章节的主要写作内容。在此过程中我们要以各种方式来激发阅读兴趣。

3.在两周时间内完成第二次阅读,勾画其中的精彩片段,重点的人物描写或环境描写片段等进行赏析。

4.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畅谈阅读收获,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面。

重难点:

1.通读整本书,引导学生在通读之后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第二遍阅读。

2.品味人物形象,做好卡片或批注等。

3.指导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读中悟,悟中析,理解作品的现实意义。自由中学到知识,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刚刚迈出童年生活的我们一定还保存着很多美好的童年回忆,可高尔基笔下的《童年》却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在苦难中长大,在邪恶中学会善良的主人公阿廖沙。在走入《童年》作品之前,我们先交流一下看法,如果你拿到了一本童年,你打算怎么去阅读呢?

二、阅读前准备:

1.从图书馆或书架上借阅高尔基《童年》一书。

2.初步了解高尔基,了解《童年》的写作背景。

走进作者: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生于俄国中部的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城,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童年。他只上过三年学,十一岁就走向社会,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十六岁时,他只身来到喀山,进入了“社会大学”,在与命运的争斗中它深入俄国社会的最底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从而不断的丰富了它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 19051907年,高尔基积极投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1906年写成了长篇小说《母亲》。《母亲》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俄国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表现了俄国工人阶级从自发走向自觉的斗争过程,被列宁称赞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写出了他最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自传体:

自传是传记的一种。传记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为主。自传则是以记述自己的生平事迹为主。自传体从写作的对象上来讲,自传体作文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只不过这个人物是自己,写人的手法在此都可以应用。自传中有时也要有感情的流露和对事情的看法,也要写生活中的经验教训,但这些非同于其他文艺作品中的直接抒情、议论,而是寓情、理于叙事之中,让读者感觉出来,即间接表露出来。像《鲁迅自传》就是一篇叙述性非常强的优秀典范作品。

写作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在意大利卡普里岛的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是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浏览目录

更快更系统的掌握《童年》这部著作的结构,一看便得知全书共分为十三章,每一章节大约多少页,有的著作还可以了解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这样我们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就能一下找到自己想阅读的内容,简便快捷。

、第一遍通读

通读《童年》,了解故事梗概,用时大约在三周左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要过于心急,一定要认真读好一至十三章节,如果某一章节或片段有疑问,可反复读或向老师同学询问,直至读通,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故事梗概:全书共分为十三章

(一)外祖母的出现、父亲的去世和弟弟的降生、父亲的安葬、伏尔加河上的风光。

(二)兄弟斗殴、凶残的外祖父、外祖父来病床看我。

(三)一双金不换手、热闹的家庭舞会、雅科夫的吉他、小茨冈的惨死。

(四)外婆对上帝的虔诚、聪明,火灾指挥若定。

(五)外婆和外祖父各讲自己的苦难身世、外祖父教我识字、给我讲述自己的人生体会和生活哲理。

(六)大舅米哈伊尔为了争夺家产带领流氓攻打外祖父家的暴行。

(七)外婆和外祖父各有两个不同的上帝。

(八)外婆讲迷人的童话故事、结识第一个知识分子朋友好事情。

(九)我和好朋友彼得大伯、我和三个小少爷的友谊。

(十)我的母亲突然回家、外祖父因逼母亲再婚问题爆发大闹架。

(十一)母亲回来后的家庭生活、外婆讲父亲的身世和父母的婚事。

(十二)母亲再婚不幸、外祖父家境败落。

(十三)外祖父与外婆分家、母亲死去、我不得不走向人间。

激发阅读兴趣

如果读着读着没了兴趣,可是还有部分章节没读完或有的片段还需进一步阅读,我们不妨试着利用晚自习或周末时间来看一下电影调动兴趣,把读到的内容用视频表达出来,形成共鸣,能促发我们极大的阅读兴趣。也可以举办阅读比赛等激励我们继续读下去。

、第二遍阅读

第二遍阅读可用选读法或抓住主要章节或精彩片段进行精读,把第一次通读过程当中或视频中不理解的部分拿出来集中精力精细的读,如阿廖沙把白台布染成蓝色被打章节有必要精读,这一部分是这部书的精彩片段,两个舅舅为分家产和母亲嫁妆大打出手部分也可以精读,这一部分人物形象塑造的惟妙惟肖,“好事情”入狱等等也可以精读,这些更能反映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这一环节大约用时两周左右。学生在阅读时最好一边读书一边动笔,可制卡片(将文章中精彩语段、重点词句摘抄,分类整理,便于查询。);也可作批注(用不同符号对内容、字句、艺术特色等方面理解、体会、质疑等。);还可写心得(我们可以用书面文字表达出来,哪怕是一段,都能体现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挑战意识。)。以备畅谈阅读分享时使用。

兄弟斗殴(做批注)

我们刚到几天,在厨房里用餐时就爆发了一场争吵。刷地一下,两个舅舅都立了起来,俯身向前,指着桌子对面的姥爷狂吼,狗咬般地龇出了牙。

姥爷用饭勺敲着桌子,脸涨得通红,公鸡打鸣一样地叫:都给我滚出去要饭去!姥姥痛苦地说:行啦,全分给他们吧,分光拿净,省得他们再吵!

你给我闭嘴,都是你惯的!姥爷个头小,声音却出奇地高,震耳欲聋的。
我的母亲站起来,走到窗前。背冲着大家,一声不吭。   

这时候,米哈伊尔舅舅突然抡圆了胳膊给了他弟弟一个耳光!

弟弟揪住他,两个人在地上滚成了一团,喘息着、叫骂着、呻吟着。

孩子们吓得哇哇大哭起来。

挺着大肚子的娜塔莉娅舅妈拚命地喊着、劝着,我母亲愣是把她给拖走了。

永远乐呵呵的麻子脸保姆叶鞭格妮娅把孩子们赶出了厨房。

舅舅现在都被制服了:茨冈,一个年青力壮的学徒工,骑上了米哈伊尔舅舅的背,而格里高里·伊凡诺维奇,一个秃顶的大胡子,心平气和地用手巾捆着他的手。

舅舅呼呼地喘着气,被紧紧地按在地板上,胡子都扎到了地板缝里。

姥爷顿足捶胸,哀号着:你们可是亲兄弟啊!唉!

战争一开始,我就跳到了炕上,我又好奇又害怕,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姥姥用铜盆里的水给雅可夫舅舅洗脸上的血迹,他哭着,气得直跺脚

姥姥痛心地说:野种们,该清醒清桓了!姥爷把撕破的衬衫拉到肩膀上,对着姥姥大喊:老太婆,看看你生的这群畜生!姥姥躲到了角落里,号啕大哭:圣母啊,请你让我的孩子们懂点人性吧!姥爷站在她跟前发呆,看看一屋子的狼藉,他低声说:老婆子,你可注点意,小心他们欺负瓦尔瓦拉!?啊,上帝保佑,快把衬衫脱下来,我给你缝缝!她双手抱着他的头,吻了吻他的前额,而他个子比她小,把脸贴在了她肩上。

哎,分家吧,老婆子!”“分吧,老爷子!

他们俩和声细语地谈了很久,可到最后,姥爷又像公鸡打鸣似地尖声尖气地吼了起来。

他指着姥姥叫道:行啦,你比我疼他们!

可是你养的都是些什么儿子,米希加是个没心没肺的驴,雅希加则是个共济会员!

他们会把我的家产吃光喝光!我一翻身把熨斗碰掉了,稀里哗啦地掉进了脏水盆里。

姥爷一个箭步扑过来,把我拎了起来,死盯住我的脸,好像第一次见到我似的:谁让你在这儿的?是你妈妈吗?”“我自己。”“胡说。”“不是胡说,是我自己上去的。他指了一下我的额头,把我扔在了地上:活像你爹!快滚!我飞快地逃出厨房。

、畅谈阅读收获(组织学生讨论)

(一)人物形象方面(重点理解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阿廖沙: 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小茨冈:他是个弃婴,被外婆收养,长大后就成了外公的雇工,他勤劳能干,力大无穷,虽然被外公与舅舅当成牛马使唤,仍很善良乐观。

两个舅舅:(米哈伊尔、雅科夫)自私自利

老工人格里戈里:正直

母亲:(瓦尔瓦拉)善良的下层妇女

父亲:(彼什科夫)老实、本分

继父:(叶夫根尼 马克西莫夫)脾气暴躁,经常毒打妻子

(二)描写片段,谈体会。

阴沉的秋天,不仅看不见太阳,也感觉不到阳光的温暖,甚至能够忘记太阳的存在——就在这样的秋天里,我曾不止一次在树林里迷过路。当你已经远离了大路,又身心疲惫找不到小路时,你只有踩着泥泞的道路,越过丛丛的荆棘,踏着高低不平的土墩,径直向前。这样,最终你总能走上宽阔的大路!

《童年》的作者高尔基在童年时,生活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他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但生活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里,他为何会成功?
  有人说:“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没错,就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这样的高尔基。一个人的性格和天资是自身拥有的,环境的作用就是激发它或埋没它。高尔基拥有一颗充满光明和博爱的心,因此当他看到邪恶和污秽时,不但没有被污染,反而经受了磨练,产生了强烈地免疫力。他在黑暗中积极地寻找光明,他使自己的心胸更加开阔,对真、善、美的追求更加强烈。拥有坚强的心与顽强斗志的他,最终冲出了恶劣的环境,寻找到属于他的天地。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取决于人本身,人具有改变环境和战胜环境的主动性.

(三)主题思想及意义

作者在小说中真实地记述了自己童年的苦难历程。反映了当时俄国旧社会小市民阶层的风俗人情。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俄罗斯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市民习气,鞭挞了小市民的罪恶灵魂。作者提出了要把唤醒民众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和权利。同时作者在书中也让人看到新的一代人如何在旧的基地上破土而出,并且显示了他们强大的生命力。它唤起人们对光明生活必然取代黑暗生活的希望。

(四)阅读感受:

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题(见投影)

2.完善自己的读书卡片

3.自己再另选几个片段精读并赏析。

1、《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 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2、《童年》这部小说不仅描绘了作者苦难童年的悲凉情景,而且折射出19世纪末期俄国生活的普遍情形,勾画了俄罗斯底层人民种种生动的形象。请写出小说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两个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示例:

3、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 的人,经常毒打

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外祖母 ,对谁

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作品中,乐观纯朴的 ,正直的老工人

,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 ”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4 (人物名)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

5、《童年》中塑造的 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6、《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  ,善良乐观的 ,自私残暴的 ,贪婪恶毒的 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小结

高尔基写童年的悲惨经历,目的不是为了向人们显示他是多么值得同情与可怜,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忆童年生活,而是用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无论环境多么恶劣,生活多么艰难,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健康,正直的心灵。希望大家看了高尔基的这段生活经历,能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始阅读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562cb8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7e.html

《高尔基《童年》阅读指导.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