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银行进入中国模式分析

发布时间:2012-04-06 17:28: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渣打银行进入中国模式分析:国际市场营销案例研究之六[原创] 渣打银行进入中国模式分析:国际市场营销案例研究之六

阳民管理咨询公司:许丽萌(Ampoc.org@gmail.com

[说明]:世界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2009622,世界银行也下调了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已经接近阳民在今年4月份的预期(-4.5%),此时此刻,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无疑是一次冲锋陷阵的绝好机会,因此,国际市场营销在此时显得异常重要,本文则是阳民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周阳敏的专业基础课《国际市场营销前沿理论》的作业论文系列“阳民国际市场营销案例研究”之六,恳请各位朋友以专业的眼光给本文评分,并给出五个等级,即A90以上(优秀);B80-90(优良);C70-80(良好);D60-70(及格);E60分以下(不及格)等。主要从论文结构、论文布局、论文思想观点、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论文的创新以及论文是否抄袭和剽窃等等,你的评分非常重要,请尊重你的评分,谢谢!请在线留言或者将回馈结果发送给我们:Ampoc.org@gmail.com

   阳民管理咨询公司·周阳敏(www.ampoc.org

200979

世界最古老的银行之一——渣打银行在150多年前就在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落户了。从此,渣打和中国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目睹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渣打伴随着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在全球金融机构普遍受到信贷危机拖累而业绩下挫的背景下,渣打却一枝独秀,变现强劲,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本文主要分析渣打进入中国的模式,以期对国内的银行有所启示。

(一)渣打银行简介

标准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市的英国银行。

  在中文中,出于历史和习惯,我们一般称呼该银行为渣打银行(Chartered Bank)

  其业务主要集中于亚洲、印度次大陆、非洲、中东及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在英国本土的客户反而比较少。渣打银行在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中拥有顶尖地位。

  渣打银行主要业务包括零售银行服务如按揭、投资服务、信用卡及个人贷款等,商业银行服务包括现金管理、贸易融资、资金及托管服务等。

  渣打银行在全球拥有1,400多家分支机构,遍布世界56个国家。

  渣打银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代码STAN)及香港交易所(代码2888)上市。渣打银行目前是香港三家发钞银行之一,另外两家分别是中国银行(香港)和汇丰银行(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现在的渣打银行是由两家英国海外银行合并而成。他们分别是:英属南非标准银行(Standard Bank of British South Africa, the)和印度-新金山-中国汇理银行(1911年后译名改为:印度-新金山-中国渣打银行 Chartered Bank of India, Australia and China, the)

  渣打银行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英国银行,在维多利亚女皇的特许(即“渣打”这个字的英文原义)下于1853年建立。

  1858年,渣打银行在加尔各答开立第一家分行,同年孟买以及上海两地分行紧随其后开设。第二年,香港分行和新加坡分行分别成立。

  1900年代早期,渣打银行成为第一家获准在纽约开展业务的外国银行。

  1957年,渣打银行收购了东方银行(Eastern Bank),从而获得了其在亚丁(也门)、巴林、贝鲁特、塞浦路斯、黎巴嫩、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分行网点。

  标准银行于1863年在南非伊丽莎白港(Port Elizabeth)开张。

  从1890年代至1910年代期间,标准银行在非洲开设多家分行,但部分因经营困难而被关闭。到1950年代中期,标准银行在非洲已拥有约600分行及办事处。

1965年,在与原英属西非银行(Bank of British West Africa)合并后,它的网络得了充分的扩张。英属西非银行在尼日利亚、加纳、塞拉利昂、喀麦隆和冈比亚拥有分行。

  1969年,标准银行和渣打银行合并,成立了标准渣打股票上市公司(Standard Chartered PLC)。渣打随后收购了英国的霍奇集堢(Hodge Goup)和华莱士兄弟集团(the Wallace Brothers Group)。在渣打股票上市公司成立之后,其分支机构又遍及欧洲、阿根廷、加拿大、巴拿马、尼泊尔和美国。

  渣打银行收购了三家美国银行,其中包括加利福尼亚联合银行(Union Bank of California),使得渣打获得了进入巴西和委内瑞拉的机会。

  1986年,英国莱斯银行(Lloyds Bank)意图对渣打银行进行收购,但最终由包玉刚及邱德拔联手拯救。但只有邱氏家族持股至今。

  2006328,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宣布,从邱德拔遗产信托手上,收购渣打银行的1.52亿股份,即占渣打股权的11.55%,成为渣打的大股东。

  1990年代,渣打继续扩张其网络,分别于1990年、1992年、1993年和1995年在越南、柬埔寨、伊朗、坦桑尼亚和缅甸开设新的分支机构。

  200410月,渣打银行收购印度尼西亚第七大银行PT Bank Permata51%股权,并在两个月后将该比例提高到62.2%

  渣打银行向中国的渤海银行购买了19.9%的股份。

2005年,渣打银行收购韩国第一银行(Korea First Bank)。韩国第一银行是韩国第八大银行,其后易名为渣打第一银行。

1858年渣打在上海成立第一间分行,成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外资银行。

(二)渣打银行进入中国的步骤

1、殖民时期的“麦加利”记忆

1858731 日上海的《字林西报》上, 出现了这样一条启事, “蒙董事会之许可,渣打银行本日在上海设立分行, 行址在北门街(今河南南路的延安东路至人民路一段), 首任经理为麦加利”——于是, 上海行则以这位首任经理的名字命名。以后, 渣打银行大陆的分行一律被叫作“麦加利银行”

外滩18, 位于外滩南京路口,现在是体验上海历史风情的经典建筑。少有人知道,它原来的名字叫“麦加利大楼”,也就是英国渣打银行驻中国的总部。 这座由英国建筑事务所1923年建造的大楼, 与著名的外滩12号浦东发展银行以及和平饭店一起, 成为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旧上海繁荣一时的永恒记忆。

当时的渣打银行和花旗、汇丰等洋银行一样, 代表了西方殖民地时期的金融印记。 19 世纪末, 渣打银行积极对清政府借款,比如他们提供清政府的克萨借款为100万镑。 通过借款, 操纵和控制了清政府的某些权项, 并成为在华的最主要外资金融机构之一。

2、建国后成为“指定银行”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 渣打银行得到允许继续留在上海营业, 并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指定银行”经营外汇业务, 是中国改革开放前仅存的两家英资银行之一。渣打银行上海分行当时应政府要求协助打开新中国的金融局面, 其对中国的贷款业务着重放在化学及钢铁工业之上;1980 年代, 中国的改革开放让渣打银行率先重建在中国的服务网络,并以上海分行为基础, 成为在中国网络最广的外资银行。

1997,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大银行纷纷调整了策略。许多大牌银行开始重新将大部分资源转入欧洲和北美市场。此时, 渣打集团却在集团主席祈泽林的带领下独辟蹊径,加速渣打成为亚洲重要国际银行的计划。

3、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发钞银行

上海分行设立后的第二年, 渣打开始在香港经营业务, 并于1862年首次发行香港银行纸币, 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发钞银行。

渣打银行是香港银行公会的轮值主席行, 在香港金融界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 香港和内地的经贸往来不断加深, 两地金融界的合作更加紧密。为了能在 CEPA 政策下加快渣打在内地的发展步伐, 香港渣打银行于2004 年在当地注册。目前, 香港渣打银行已获批准成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 进入内地 A 股市场, 并成为在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之一。

与其他银行不同, 渣打银行超过90%的利润来自于亚洲、非洲及中东市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使渣打获得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其在华业务不断扩大,分行网络继续延伸。截至 2006 年底, 渣打在中国的分行总数已达12家。 当年英国渣打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总收入86.2亿美元, 其中有3亿美元来自中国内地的贡献。

百余年来, 渣打从未离开过中国, 并目睹和见证了这里的经济发展和变迁。 跨越三个世纪的中国经历, 使渣打堪称“龙的传人”。

()渣打银行进入中国的模式

企业跨国投资的方式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绩效,这是无可置疑的。跨国投资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模式。直接投资要先选择海外子公司的建立途径(以跨国收购的方式还是绿地投资的方式),再确定海外子公司的股权比例(采用合资还是全资的方式)。

100多年前,渣打以直接投资的方式——建立自己的银行来实现迈进中国的第一步。当然,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渣打也没有忘记适时抓住时机进行并购,扩展自己的业务。

渣打在中国

1858731,渣打在上海外滩18号建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银行——渣打银行上海分行,成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外资银行。因为首任经理叫麦加利,所以又被称为麦加利银行。这个麦加利银行也就成为了英国渣打银行驻中国的总部。

19世纪末,麦加利银行积极对清政府借款,比如他们提供清廷的克萨借款为100万磅。通过借款,操纵和控制了清政府的某些权项,成为在华的最主要外资金融机构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渣打银行得到允许继续留在上海营业,并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指定银行”经营外汇业务,是中国改革开放前仅存的两家英资银行之一。渣打银行上海分行当时应政府要求协助打开新中国的金融局面,其对中国的贷款业务着重放在化学及钢铁工业之上。

随着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渣打银行率先重建在中国的服务网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渣打银行提供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其在华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分行网络也在继续延伸。为了可以在短期内拥有庞大的分支网络,渣打曾分别与民生、交行、光大等银行谈判计划入股中资银行,但计划纷纷流产。最终渣打将绣球抛给了尚在筹备中的渤海银行,购入渤海银行19.99%的股份,取得渤海商业银行的管理权。渣打银行钟情渤海银行的理由是,作为一家即将成立的新银行,渤海银行不必承受坏账、可疑贷款和旧的管理制度模式,并能够很快地投资于新的信息技术。

渣打在香港

1859年,上海分行设立后的第二年,渣打开始在香港经营业务,同样是建立新的银行——渣打银行香港分行。并于1862年首次发行香港银行纸币,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发钞银行。

为适应营业需要,渣打银行于200471完成在香港注册的手续,将渣打银行香港分行、Manhattan Card Company LimitedStandard Chartered Finance LimitedStandard Chartered International Trade Products LimitedChartered Capital Corporation Limited的业务注入在香港注册的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旗下。

渣打在台湾

渣打银行于1985年在台北成立分公司,1990年开设高雄分行,1999年开设台中分行并扩迁台北、高雄两地分行,是台湾地区金融业第一家获得贸易服务、企业资金营业、贷款管理、证券托管最新版ISO9001国际标准认证的银行。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PLC)计划2007年下半年把该行在台湾的业务与2006年底收购的新竹国际商业银行(Hsinchu International Bank)的业务予以合并。将新竹国际商业银行在与渣打银行在台湾目前的三家分支机构合并后将被更名为台湾渣打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Standard Chartered Bank Taiwan)。合并后下设86家分行,一举超过目前拥有11家分行的花旗集团(台湾)(Citigroup Inc.),成为台湾规模最大的外资银行。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在大陆,还是在香港和台湾,渣打都是通过绿地投资的方式——直接建立自己的银行或者分公司实现全资经营来打开市场。在中国是建立了自己的分行;在香港是先建立香港分行,后将其注入到其分公司的旗下;在台湾,渣打建立了台北分公司。

(四)渣打银行进入中国模式的优劣点分析

现实生活中,跨国公司有的通过收购东道国企业的方式建立子公司,有的则选择在东道国新建。同样,在海外子公司经营控制方面,有的是跨国公司和本土合作伙伴共同经营,而有的则由跨国公司独家经营。这种战略选择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各FDI方式既有自己的优势,又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渣打在中国的直接投资选择的是绿地投资的方式,并没有选择收购的方式。下面分析一下他为什么选择绿地投资以及这种选择的缺点和不足。

优势:

一、投资者在企业的选址、投资规模、企业布局等方面具有完全的控制权;

绿地投资的方式可以让投资者在东道国经过周密的考察,选择最适合企业发展战略的生产地点及生产规模,掌控子公司的初始资本投入以及后续资本投入。对于一个跨国集团来说,在进行国际化时必须选择一个符合自己全球经营战略,具有需求和区位优势的地点。

上海处于沿海地带,是中国相对比较发达繁荣的城市,渣打选择了上海应该是考虑到了上海的消费水平,消费需求等更符合自己的业务发展。事实也证明渣打的选择没有错。

二、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多元化。

海外分行或者分公司的业务往往是企业本国经营业务的延伸,这样可以避免盲目地多元化,步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从而造成投资的失败。

渣打通过绿地投资的方式建立新行,可以从自己最熟悉的业务做起,等发展了自己的客户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适时地进行多元化。而渣打也正是这么做的,在自己的品牌认知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适时地根据顾客的需要开发新的产品。

三、全面控制海外分公司,可以更好地维护垄断技术、经营诀窍、商标信誉等无形资产,降低机会主义成本。

通过建立新行,渣打更好的保护了自己的经营诀窍和商标信誉等无形资产,避免技术溢出效应,减少了其他银行模仿和复制的机会。

四、设立过程比较简便,没有企业整合的困扰。

由于在本国已经有了自己固定的经营模式和风格,在海外建立分行时只要外部环境基本相同或相似,渣打就可以通过复制第一家成功企业的方式在东道国市场持续扩张。这样可以节约大量市场调研、企业规划、厂房设计、人员配备等方面的成本,而不必同合作者进行烦琐的谈判。如麦当劳、肯德基采用这种发展模式在全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五、不受东道国原有企业管理体制、企业文化制约。

由于是在东道国新建立一家银行,所以新行并不受东道国原有企业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的制约。新成立的银行完全可以延续自己的企业文化,按照自己母国的管理体制来管理新建的银行。

六、投资者在较大程度上把握风险。

掌握项目策划各个方面的主动性例如在利润分配上,营销策略上,母行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内部调整,这些都使新建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主动权。新成立一家银行时,从计划到筹资建设,所有的一切全部由渣打银行自己负责,可以让渣打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一些潜在的风险,增加其成功率。

劣势:

一、需要大量的筹建工作,因而建设周期长,速度慢,缺乏灵活性,对跨国公司的资金实力、经营经验等有较高要求,不利于跨国企业的快速发展。

渣打在东道国建立新的银行时必须经过长期的市场调研,进行各种筹建工作,然后募集资金开始建设。整个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速度慢,即使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因为投资巨大也很难在短期内做出调整。另外,在进行国际投资时,对企业跨国经营经验和资金实力的要求比较高。那些缺乏经验的企业往往倾向于选择并购,从而降低失败率。

二、创建企业过程当中,跨国企业完全承担其风险,不确定性较大。

从市场调研,到计划筹建,再到筹资建设,渣打都要从头抓到尾,虽然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风险,但如果渣打自己要承担所有的风险,还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相反,如果能够把风险分散一下,成功率会更高。

三、新企业创建后,跨国公司需要在东道国自己开拓目标市场,且常常面临管理方式与东道国惯例不相适应,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匮乏等问题。

渣打分行成立后需要在东道国重新开拓自己的市场,成本比较高。由于对东道国的环境,文化,消费习惯等的不熟悉,开发市场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在进行本土化时,不得不考虑东道国的管理方式和商业惯例,这也需要一定的过渡时间和成本。另外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也会存在短缺,需要重新投入培训成本培训公司急需的新的人才。

四、可能会受到东道国政府法令的干扰。

相对于跨国并购来说,绿地投资可以增加东道国的资本存量,增加东道国的就业,带动东道国经济的发展,所以东道国的政府一般都比较欢迎绿地投资。但是为了保护国内的金融行业,东道国可能会颁布一些对外资银行的限制措施,这种不完全竞争不利于外资银行的发展。

五、容易让分公司成为母公司的附庸。

分行毕竟和母行还是息息相关的,就像我们说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母行的经营声誉好会提高分行的知名度,同样,分行的积极影响也会带动母行的发展。但负面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东道国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母行可能没有时间做出反应

(五)我对渣打的建议

一、继续致力于树立品牌,增加渣打在中国的品牌认知度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外资行正在中国展开激烈的竞争,所以品牌的优势非常重要。在中国,“渣打银行”这个品牌在南方要比在北方有更高的认知度,在沿海要比在内陆有更高的认知度。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要想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与花旗、汇丰等外资银行抗争,渣打必须继续加大自己的品牌建立,保证有更多的人肯定“渣打银行”这个品牌。

建立一个品牌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品牌这个东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电视广告,或者一个户外广告,品牌更重要的是,客户听到这个品牌之后,想到的是这个品牌的什么。要让客户在听到“渣打银行”这个品牌后,想到的是渣打优质的服务,这点非常重要,它也是一个品牌的形象。

二、降低对客户的门槛,为更多的人服务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很多都会走高端路线,把客户群定在“有钱人”这个群体,在客户的收入状况、受教育程度等方面都会有所限制。但这部分客户毕竟是少数,民间资本也是个很大很有潜力的市场。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渣打在市场份额方面对自己的要求也一直很高。中小型企业和高端零售客户是渣打全球主攻的两大市场,在以后的发展中,渣打应该对不同的客户群量身订做不同的产品和服务,让更多的人知道渣打,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让他们都能够享受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三、继续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服务

由于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中小型企业不得不采取停产、裁员或降低工资等手段,以渡过难关。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过窄,对银行贷款有着过度的依赖。但由于中小型企业贷款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额度较小,贷款收息较少,贷款的周转期难以准确测算,逾期的可能性相对较高,所以贷后银行风险管理成本相对较高。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融资非常困难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同时这也是一个潜在的很大的市场,与其和其他银行争抢客户不如开发新的客户。渣打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才刚刚迈开脚步,前进的空间还很巨大,接下来还应更专注地推出更多的金融产品供企业选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和收益是对称的,面对这些特殊客户必须进行有效地风险防范,建立有效地融资审批制度,对企业提供的数据进行客观的量化分析,成立专门的市场调研团队,以更好的屏蔽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提高收益。

四、继续扩展自己的网点

大多数外资银行实际上都追随渣打银行的发展足迹,比如汇丰比渣打的分行多,但是大多数银行都是在沿海一些地区,为什么这样呢?渣打银行进入中国市场最重要的原因是要追随客户足迹到中国,渣打网点所覆盖的是80%的外商投资者覆盖的区域,大多数银行都是在沿海地区建立自己的分行,渣打已进入了一些西部地区比如重庆和成都,希望能够随着时间推移在那里不断发展,但是现在主要还是在沿海城市布局。

近年来,渣打银行在中国所经营的银行业务呈现利润强劲增长的态势,经过业务结构的调整,渣打银行的发展基础更趋向平稳。中国的经济增长和银行业市场开放,也为渣打银行在这个市场上的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但是,与汇丰和花旗这两个拥有雄厚资本实力和更高的市场知名度的银行相比,渣打明显稍显逊色。单从网点分布数量上来看,渣打是没有办法与他们竞争的。与中国的本土银行相比,渣打银行的优势也并不明显。尽管目前渣打并不主要依靠广泛的网点取得竞争优势,但渣打一直很看好中国这个市场,对中国市场也有很大的信心,所以渣打必须致力于自己的网点机构建设,逐步地增加自己这方面的优势。目前,渣打的内陆市场还存在着很大的空白。现在中国正在搞西部大开发,渣打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进入西部,抢先进入占领市场,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五、积极投身杜会公益事业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中资银行的重视。在这一点上,网络遍及全球的渣打也可圈可点。

渣打全球两大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看得见的希望”和“关心艾滋”行动自发起以来,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此外,渣打还在 2005 12 月赞助设立了上海“爱之家园” ,之后又在 2006 12 月赞助智行基金会参加香港马拉松赛。 2006 年,渣打中国还隆重推出了两项重大的公益举动。为了配合国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努力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社会与经济环境, “渣打银行·预言与奇迹”、“中国最具成长性新锐企业奖”于 2006 年拉开了帷幕。这项评选受到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国内中小企业的积极响应,有力地推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这是渣打的一个亮点,不仅可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还可以增加“渣打银行”的品牌认知度。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渣打要继续做好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的工作,甚至更加积极更大力度地投入其中。

六、加大对人才储备的投资

由于中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渣打的本地高管一直供不应求。自2005年开始加快扩张步伐,由于网点建设和后台建设的快速扩展,渣打需要大量的人才,但内资银行吸引人才的能力也很强,他们的报酬一点儿也不比外资银行低。2006年,外资银行的人才流失率在20%以上,渣打是15%左右。

一个富于创新的公司离不开一个有创意的团队,为了保持高速发展,渣打必须将员工团结在统一的目标和价值观上。所以在人才管理方面渣打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考虑如何在竞争对手出手阔绰的情况下仍能吸引和保留住优秀人才。这应该是渣打现在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六)结论

渣打银行关注中国市场的第一个原因首先是因为全球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欧洲商会每年都会对所有在中国投资的欧洲企业进行调查,了解它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有多强。调查结果显示,它们的信心指数很强。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前,许多外资银行都是跟着它们的客户进入中国的市场,渣打银行也不例外,它的战略就是要跟着跨国企业以及跟着它的一些长期客户来到中国市场。第二个原因就是要建立地区的基础,对于渣打银行来说,能够保证来自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业务对与它的持续增长来说非常重要。尤其在香港地区,渣打银行有着强有力的基础,希望能够进一步发展香港的业务。第三个原因就是渣打银行要为中国国内市场提供服务。在世贸完全开放之后,作为来自发达国家的银行来说,进入中国国内的市场,进入人民币业务,为国内消费者提供服务,这是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

中国已成为渣打集团的重要战略市场之一,渣打银行将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积极申请更多牌照。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渣打也在积极寻求和中资银行结成战略伙伴,共同发展。渣打希望以其服务市场150余年的丰富经验和良好的公司治理制度,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助一臂之力,与中国银行业共同成长。

如今,渣打已经在中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在全球金融机构普遍受到信贷危机拖累而业绩下挫背景下渣打却一枝独秀,表现强劲,取得骄人业绩。渣打期待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并为此做好了准备,市场开放后,外资银行将有更强的竞争力,可以向客户提供更好、更方便的服务,企业银行业务和个人银行业务都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渣打在中国大有所为!

参考文献:《老渣打的中国快跑》,王春梅

《渣打银行——持续150年的中国缘》,《小康》见习记者——陶卫华

《渣打银行期待在华展身手》,陶冶

《走进渣打银行》

《渣打不对中国客户设置门槛》,张文绩

《为了希望的中国——访渣打银行全球主席Bryan K.Sanderon,沈保启 方鸣

《渣打银行:根植中国的百年老店》,宋华颖

《别样的渣打》,修娜

《市场前景诱人 渣打银行来华“寻亲”浮出水面》,林华

《跨国直接投资方式及其比较分析》

本文来自: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论坛(http://bbs.cenet.org.cn) 详细出处参考:http://bbs.cenet.org.cn/dispbbs.asp?boardID=92568&ID=406748&page=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686cd09844769eae009ed5e.html

《渣打银行进入中国模式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