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诗词名句渗透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发布时间:2020-07-03 01:38: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学习诗词名句 渗透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

【内容提要]】 本文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就落实十六大思想,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弘扬民族精神进行探讨。本文的写作意图就是试图挖掘语文学科的优势,借助语文教学中诗词名句的学习与积累,来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探讨在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上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具体指出语文资源中渗透出的的民族文化的、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从方法上作了探讨和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    传统美德教育   重要性 内容  方法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他在对教师的定义中,把“传道”作为首当其冲的要素。老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挖掘本学科的德育资源。

我很幸运,因为我所教的是语文学科,它具有相当丰富的德育资源。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它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德育优势。正因为语文学科具有人文精神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才得以很好的传承,从而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人文教育效果

本文的写作意图就是试图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借助语文教学中诗词名句的学习与积累,来对学生进行德育素质的培养,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上进行民族传统的教育。

首先,立足于语文课堂,挖掘德育资源,渗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语文所选取的篇目,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那些优美的古代诗歌、短小精粹的语段、经典著作名篇都是学生终生受用不尽的精神食粮。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作为重点内容, 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加以积累,积累的过程就是进行民族传统教育的过程,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比如:爱国主义。在语文课本中,不乏对祖国山川大地的歌颂;报效祖国的情怀;维护祖国利益、尊严、荣誉的行动等等。拒绝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以死明志的文天祥,他在《过零丁洋》中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教育着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仕途不顺,重病卧床不起的陆游,在弥留之际还在心中默默吟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精忠报国的岳飞写下《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谭嗣同为维新变法,为社会的前进,高唱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走向断头台。为了民主主义革命牺牲的秋瑾烈士更是将生死置之度外——“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还比如:勤劳节俭 。学生从小时候就知道李绅《悯农》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司马光《训俭示康》说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史书上不乏这方面的箴言事例。一些帝王将相也深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故而有了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还有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还有,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愈挫愈勇、自强不息的精神,“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有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做人气节。也有于谦的“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最直率的表白。这些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诗句,将激励学生更加奋发图强。

再比如,待人处世之道。传统中国道德以儒家为本,宣扬“仁爱”。目的是希望人与人之间相处友好,团结合作、谦让有礼。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忧患意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阔胸襟等。

其次,基于语文课有如此丰富的的与资源,广大语文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准教法。在立足课堂德育资源的同时,还要采取适当的形式,将这些平面的文字,运用各种形式使之活起来。比如:对于这些名言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学生易记、易背,把它抽出来,重点讲解。这对于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

在教学中,运用朗诵、录音、录像、电脑等多种手段,将这些穿插于有关的教学内容之中,做到情寓于史、情随史迁,就能使学生形成热爱真善美的崇高的道德情感。

在语文课上,利用课前十分钟开展有意义的诗歌讲解活动。具体做法:让一位学生事前准备好一首诗或一句名句,写在黑板上。一上课,像老师一样给同学讲解诗句的意义。其他同学那小本子记下来。每节课就这样坚持下来,一个学期,每个学都有机会轮流到讲台前小试牛刀。这种做法,就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培养他们的胆量,更重要的是细水长流的积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

我们还利用班会课,开展赛诗会,诗文对对碰。学生们个个像小诗人一样,出口成对。

一个学期下来,我惊喜的发现,学生在平时说话聊天时,会恰到好处的引用一两句诗文,文绉绉的,带着书卷气。学生从以前爱看漫画书,转移到关注我国历代名人传记上。更让我吃惊的是,学生还有看《史记》的,看《论语》的,更有抱着《吕氏春秋》和《菜根谭》的。慢慢的,踏实肯学的人多了,心浮气躁的少了;善解人意的人多了,任性固执的少了;团结友爱的人多了,惹事生非的少了。谁能不说,这不是诗词名句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作用呢!

恰恰是这些诗词名句,渗透了民族传统文化。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诗词名句的同时,接受着民族传统的教育,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又会将自己所学返还给外面的世界。学生接受民族传统的熏陶,构建自己理解下的民族传统,在今后的人生路上,也会弘扬这种民族传统,这也正是本文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最后,需要提醒广大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的注意事项。语文教学注意和兼顾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老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学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我们不能把语文课变成政治课,上成班会课。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一定要讲究艺术和方法,这些需要语文教师多动脑,勤思考,将语文教学和德育合理整合,相互渗透,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8号文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6a9b195ca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5.html

《学习诗词名句渗透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