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常用的100个典故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
高考语文考点:古诗词中常用的100个典故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1987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柳青青着地垂,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处,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沂《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夔《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桥塔两依然。”古人
-.-考试文档-

---
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白《菩萨蛮》“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21、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22、螟蛉《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23、鸿雁《汉书·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24、神器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25、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26春秋时越国大夫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后,离开越国到,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或“公”来称富商。27、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28、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29、连理枝、比翼鸟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夺了随从官凭的妻子,囚禁了凭。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凭合葬,康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考试文档-

---
30、兄因旧时的铜有形的,所以人们把称为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31、青梅竹马
出自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32、问鼎以问鼎比喻图谋帝权位。《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疆。定使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权位。
33、见背背,离开。谓父母去世。密《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34逐鹿《汉书·蒯通传》“且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35、三尺是法律的代名词。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36、杜康《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操《短歌行》“以解忧,唯有杜康。37、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涉世家》“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8、晋春秋时,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晋。
39、祖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祖”来祝人长寿。
40、家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1用安、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玄回答说:“譬如芝兰,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如芝兰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泌园春·嶂西驰》“似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2指山水诗人灵运之事。《宋书·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41、鸡肋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书·武帝纪》
42婵娟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43、献芹《列子·》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44、执牛耳用“执牛耳”指盟主。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面居领导地位。《左传·哀公十七年》“诸候盟,谁执牛耳?”后
-.-考试文档-

---
常指在某一面居领导地位。黄宗羲《山启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无不受其牢笼。(太仓,人名
45、作壁上观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46、虞美人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意气过江东,贱妾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人。
47、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在唐时甚红。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48、豆蔻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49、精卫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50、击楫中流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文天祥《贺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宋人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又称“中流誓”,如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51、鸡口牛后《战国策·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任人支配。
52岁寒三友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这称。53、花中四君子梅竹兰菊花称为“花中四君子”54、泰斗“泰山北斗”的简称。典出《新唐书·愈传》,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55、人杰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56、仁人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57、传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58、玉成典出《西铬》(西晋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59、口碑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60壁还敬词,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61、家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考试文档-

---
62、等身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63、西席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64、心典出《史记·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65、三味典出《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66、洗耳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听。67、斧正典出《庄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68、抱璞典出《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69、染指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70、射影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71、掣时典出《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72、青鸟青鸟,传说西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母而来,并服侍在母身旁。南唐中主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73、雷同典出《礼记·曲礼上》,相同的意思,或人云亦云。
74、涂鸦典出《尧山堂外纪》(明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75、城府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76、借光典出《战国策·策》,向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便时的套话。77、物色典出《后汉书·光传》,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人才。78、不才典出《庄子·山木篇》,自谦没有才能。79、寸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80、提刀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81、下榻典出《后汉书·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82、润色典出《论语·宪问》,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83、春秋典出《诗经·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84、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85、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86、班马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春秋时,晋、、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7、问鼎春秋时,楚望而却步北伐,兵洛水,向朝炫耀武力。定满慰劳楚师,楚庄向满询问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晋书·敦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今常以喻谋求夺得。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考试文档-

---
88、辞第汉时,北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杜甫《奉和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89、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90、钓鳌传说古渤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91、三尺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汉书·杜传》“三尺安出哉?
92、还珠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年执戟郎?
93、金鸡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以“多鸡”借指大赦令。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日金鸡放赦回?
94、烂柯古代神话传说晋人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95、青眼相传三国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96、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录。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97、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q,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zh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考试文档-

---
98、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唐人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元人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问》99、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克庄《沁园春·和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100、钩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晔《越春秋·阖闾传》“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钩看了,栏杆拍启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典故的分类
根据其含义,可分为两类:一是用事,就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比如绩的《野望》中“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就是用了“采薇”这一历史故事;一是引言,就是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开拓加深诗词的意境或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比如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不尽长江滚滚流”就是化用杜甫《登高》中的“不尽长江滚滚来”典故的作用
在诗词中,作者有时为了表达复杂或不便直言的情感,囿于诗词语言的凝练性,不可能长篇大论地来倾诉。而典故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炼,含义深厚隽永,表达情感丰富,便赢得了诗人的青睐,他们便有意识地在诗作中采用典故,使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大大得到加强。但在不同题材的诗词中,典故的作用又不尽相同,下面举例分述之。
1在写景抒情类题材的诗词中,典故的作用主要是拓宽意境,使文章起到典雅含蓄的效果。例如: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清照《醉花阴》“东篱”,出自东晋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用来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在清照的《醉花阴》中,“东篱”与后面的三句来搭配,“黄花”又与“东篱”呼应,一明一暗,既点出赏菊主题,又表达了作者的离愁别绪,使整个词作典雅,含蓄,浑然一体。
2、在咏物言志题材诗中,运用典故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例如:诸庐,西蜀子云亭。(禹锡《陋室铭》“诸庐”遗址在今省襄樊市西,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亮隐居时所住的草庐。“子云亭”遗址在今少城西南,指西汉文学家、哲学家兼语言学家扬雄住过的“扬子宅”
-.-考试文档-

---
也称草玄堂。文章为了押韵,所以不说扬子宅或草玄堂,而说“子云亭”。子云是扬雄的字。这两句是说,诸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作者借这的诸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由于它们的主人品德高尚,因而陋室不陋,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有了这一层意思,便使文章容更丰富了,也加重了主题的分量,使作品更多了一层波澜。
3、在即事感怀诗题材中,作者采用典故是为了加深怀亲、思乡、念友等的感情,或抒发自己遭遇情感等等。例如: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白《闻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子规”,即杜鹃。相传战国时蜀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白是一个重情重义、至真的诗人,他的多送别友人,咏怀相思的诗作见证了自己和朋友之间那种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灵犀相通、心心相印的友谊。这首诗就是谱写纯真友谊,抒发忧思愤慨的代表作。他得知昌龄落难的消息后,便写下这首牵肠挂肚、满怀忧愤、杜鹃泣血般的诗篇,从远寄给昌龄,展示了两位朋友患难中的真情和世俗中的高洁。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则合时合景,切情切境,未写悲痛而悲痛自见,不着凄凉而凄凉自显。思乡念友的典故还有湾《次北固山下》的“乡书处达?归雁边”,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4在怀古咏史题材诗中,作者借历史典故来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海桑田世事多变的感慨。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折戟”:折断了的戟,指战争留下来的残旧兵器,暗指赤壁之战。:指指挥赤壁之战的东汉末年东名将瑜。公元208年,、联军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铜雀”:台名,在邺城,(今临漳县),操所建,供歌舞宴游的场所。上有楼,操置妻妾于其上。楼顶立有高丈五的铜雀,故名。“二乔”:指东美女大乔和小乔,大乔嫁给策为妻,小乔嫁与瑜为妻。
作者用这个典故有点诙谐,近于说俏皮话,又似乎在贬低瑜,说他只是侥幸成功。其实不然,杜牧是在感叹建立一番事业,非得有一定的条件不可。如果这样的条件不具备,即使英雄人物,也一样无能为力。这是婉转曲折地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悲哀。
杜牧是唐代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在政治上有抱负,善于谈兵,希望做一番事业。可是一辈子受着顽固保守的大官僚的压抑,不得有所作为。所以,借瑜的往事,以寄托自己的抑郁心情,抒发个人才能得不到施展的感慨,表达对唐朝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不用人才的愤懑之情。
5在边塞征战题材诗,作者借典故抒发将士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仲淹《渔家傲秋思》“燕然未勒”:是燕然勒功的反用。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之杭爱山。勒功,刻记功,
-.-考试文档-

---
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记功而还。那么“燕然未勒”的意思就是自己还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作者借这典故来说自己守边任务还未完成,没有打算回乡的计划,在思乡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他尽忠职守,已擦干思乡之泪,不建功勋于边陲,决不回家。表达了对的耿耿丹心。
-.-考试文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6aa6985e7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1.html

《古诗词中常用的100个典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