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20-02-14 16:07: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名词解释

第五编 宋代文学P25-28

1、宋初“三体”诗:宋初诗派林立,主要有“白体”、“西昆体”、“晚唐体”,合称宋初“三体”诗。

2、西昆体:是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其特点是专从形式上模拟李商隐的近体律诗,追求词藻,堆砌典故。代表作者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因他们曾相互唱和《西昆酬唱集》,故名。欧阳修《六一诗话》谓:“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3、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他的散文措辞平易,不用古奥的文字,用词造句精炼而有变化,条达疏畅、切近自然。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在看似漫不经心的行文中,使读音慢慢地从寻常的叙说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标志着他的散文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其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上的外显。另外,文章结构层次上极吞吐复、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平易自然,都是“六一风神”的要素。

4、江西诗派:是北宋末期的一个文学流派。据吕本中的《江南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等二十五人,“以为法嗣”。因黄庭坚及二十五人中有不少人都是江西人,诗歌创作风格基本一致,故称江西诗派。江西派诗人论诗,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

5、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兰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其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主要载体是其晚期雅丽精绝的绝句。

6、一祖三宗:元人方回撰《瀛奎律髓》崇奉江西诗派,提倡一祖三宗之说,以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7、《西昆酬唱集》:为 北宋杨亿、刘++++、钱惟演和李宗谔等十七人在宋真宗景德年间编著的唱和诗集,以五言、七律诗为主。

8、“诚斋体”:杨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在当时影响很大,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其特点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诙谐,改变了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旧路,开辟了新的诗风。

9、苏门四学士:元+++诗人以苏轼享名最盛,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均出其门,时称“苏门四学士”。

10、四灵诗派:指南宋后期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的四位诗人即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他们反对江西诗派而推崇晚唐诗人贾岛、姚合的五言律诗,在创作上有共同的倾向,要求以清新刻露之中,都有一“灵”字(照字灵晖,玑号灵渊,卷字灵舒,师秀号灵秀),故称他们为永嘉四灵,或四灵诗派。

11、后山体:乃是对陈师道诗的一种称谓。陈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被称为“后山林”,常与“山谷体”并称,作为宋诗的典型代表。。

12、江湖诗派:是指南宋后期杭州书商兼诗人陈起曾刊刻《江湖集》,收藏复古、刘克庄等多家作品,遂称其中所收诗人为江湖诗派。这些诗人大都在政治上没有地位,浪迹江湖,但各人作品的思想、风格以及艺术成就,并不相同。

13、易安体:是指李清照词的写作风格,其特点有:一是用通俗易燃易爆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晓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二是融入出境家国兴亡的深悲剧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三是倜傥有丈夫气。

14、《沧浪诗话》:是南宋严羽的代表作,分诗辨、诗体、诗坛、诗评和诗证五类。附《答吴景仙书》。本书提出较有系统的诗歌理论,标榜盛唐,主张诗有别材、别趣之说,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批评了当时以文学、才学、议论为诗的弊病。对江西诗派尤其表不满。但其中以禅喻诗,强调“妙悟和兴趣,造成诗歌评论中脱离现实的风气。汪人冯班不满其悦,撰有《严氏纠谬》一卷。

15、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爱,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及宋代的欧阳修、苏询、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的作品为《八先生文集》,八家之名,实始于此。

16、清雅词派:起源于南宋后期,讲究音律,雕绘词藻,实际上是北宋末期邦彦所创制的格律词在亲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故文学史称这派词人为格律词派。代表词人有姜夔及吴文英、史达祖、王沂孙、周密、张炎等人。其中姜夔尚有少数作品还能表现对国事的关注。因为这派词人还讲究“体制高雅“,有别于周邦彦词的其些俚俗、软媚之处,故又称清雅词派。此外,还有人称之为柔丽词派。

17、“活法”说:是指吕本所倡导的诗学理论。是在有意识地“以苏济黄“,实现两者的辨证统一。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以苏、黄为代表的宋代诗学的精神,能消除江西诗派末流的生硬造作之弊,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流转圆美”的新途径。

18、稼轩体:是辛弃疾词的风格称谓。稼轩词具有形式解放、内容广泛、品格多样化的特点,所写题材和艺术风格丰富多彩,为两宋词人扩展卡无法比拟。辛词既以豪放气质开拓了词的意境风格,又不失词的含蓄蕴藉之长,这种相反相成的现象,是其最值得注意的特色。

19、朱希真体:指朱敦儒晚年的隐逸词,约占其《樵歌》总数的五分之三。旷逸俊迈,多歌唱看透尘世后的随缘自适、逍遥行乐,但又深藏忧怨,有不少虚无思想较浓厚的篇章。尤其风格飘逸者,在词中能自成一格,遂形成了“朱希真体”或“樵歌体”。

20、点铁成金:是黄庭坚论诗的重要内容之一,落实于具体的诗歌创作,即强调用典要以故为新,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从陈熟的意象中翻新出奇。

21、中兴四大诗人:是南宋前期诗坛上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四位诗人,他们成就大,名望高,称人们誉为“中兴四大诗人”或“南渡四大家”。四位诗人中,陆的成就最为卓著,他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讲诗人,此外范诗亦很有特色,杨诗更为独创性,只尤诗传下来的极少。

22、山谷体:是对黄庭坚诗总体风格的一种概括。黄庭坚倾毕生精力于诗歌创作,工于炼字和用典,并整故为新,讲究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句法尤高,于苏诗之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为宋诗创作的一大变局,后世称为“山谷林”。

23、辛派词人:是指南宋词坛上,要杰出爱国诗人辛痉疾的影响下,与他同时或稍后的一些词人,他们都有共同的爱国思想,都以词发表政见,抒发感慨,较少婉约词派的雕琢习气,而带有雄肆粗犷的词风。这些词人中,有的是与辛弃疾唱和往来的朋友,如陈亮、韩元吉;有有是辛弃疾的门人,如刘过;有的是辛弃疾的仰慕者,如刘克庄、刘辰翁。对这些词人,文学史称之为辛弃派词人,或爱国词派。

第六编 辽金元文学P76-79

1、说话四家:中国古代民间“说话”,相当于后来的“说书”。在宋代民间“百戏伎艺”中以“说话”最为发达,而且分“说话四家”,即“小说”、“说铁骑儿”、说经“、“讲史书”。今所能见到的宋元话本,主要是“小说”和“讲史”两家。“小说”一家在宋代最受欢迎。

2、铁崖体:元代杨维桢,号铁崖。其诗关心现实,揭露时弊,而在艺术上则受李贺的影响,奇辞异想,眩人耳目,当时称之为“铁崖体“。

3、《赵氏孤儿》:是一出张扬正义/鞭挞邪恶而著名的古典悲剧作品。纪君祥对《史记》所提供的史料进行了必要改动和艺术化的处理,故事情节更曲折生动,矛盾冲突更集中尖锐。正面人物比历史记载更为生动、崇高,是正义的化身;反面人物也更阴险毒辣。但基本精神并没有脱离历史材料所提供的本质真实。

4、国朝文派:金世宗大定和金章宗明昌年间,金与南守讲和,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有蔡++++党怀英和王庭筠,以及王寂、赵可、刘迎、赵++++和周昂等。他们的创作风格与由宋入金的文人不同,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元好问在《中州集》里将他们归为“国朝文学”。

5、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于北宋末年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始终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它以南方民间曲调和方言来演唱,改折为出,改末为生,一出之中不限一个宫调一和一韵,不必一个人独自唱到底。以管乐伴奏,曲调轻柔婉转,曾因受到元杂剧的冲击,一度衰落,后复兴,为明清传奇的产生提供了艺术基础。

6、诸宫调:是辽金元说唱艺术的一种。因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将多种宫调的这些短套联成长篇,杂以说白,以唱为主,来说唱故事,因而称诸宫调。这种文艺形式创始于宋中叶的东京开封。由于它用琵琶来伴奏,又称“掐弹词”。又由于它对元杂剧有直接的影响,故有“北曲之祖”的美誉。著名的作品有金人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7、《录鬼簿》:为元钟嗣成所作,共二卷。书中记载了元代杂剧和散曲作家一百余人的姓名、小传及作品目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曲著作。另有续编一卷,元明间人作,记载元明杂剧作家及作品目,体例与《录鬼簿》相同。

8、《墙头马上》:全名《鸳鸯简墙头马上》,取材于白成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墙头马上》是一出带有较浓喜剧色彩的爱情剧,以坚凑、生动的情节安排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见长。剧中正面歌颂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讽刺封建家长的开放思想,人物生动,剧情活泼,艺术风格轻松。

9、平话:无代的讲史话多标名为“平话”,主要用平常口语讲述故事,一般不加以弹唱。平话大多根据正史、野史和民间传说改编而成,浅湿的文言和白话并用,穿插诗词,把庞大复杂的历史事件编成情节联贯的长篇故事。关目曲折生动,文词却比较质朴,具有提纲性质。

10、借才异代:金初文坛的作家,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由辽金入金的文臣,很少有作品流传;再就是由宋入金的文士,他们入金后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比较多。清人庄仲方在《金文雅序》里称为“借才异代”,揭示了金初文学的起因及其性质。

11、贯云石:维吾尔族人,号酸斋。绝大部分散曲作品作于归隐杭州后。主要分为隐逸雅趣的流连山之作和寄情声色而写恋情的两大类。在元代后期流行的崇尚清丽雅正的曲坛上,贯云石以豪放俊逸、较为质朴自然的作品得树一帜。

12、话本:指宋元间说自豪感人说唱故事所用的底本。流传下来的作品,一向可分为小说、讲史两大类。今存《清平山堂话本》、《金相平话五种》等。由于话本韵、散并用,韵文多为通俗的诗庆,故话来又有“诗话”、“词话”之称。

13、杂剧: 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唐代李德裕的文集。其中提到“杂剧丈夫二人”,演出特点不说。后称杂剧的有:宋杂剧、南杂剧、元杂剧、永嘉杂剧等。在多数场俣,杂剧即指元杂剧。

14、关汉卿:是元杂剧最优秀的代表作家,他亲自参加戏剧演出实践,并以毕业生精力从事杂剧创作,写出大量符合戏剧艺术特征的典范作品;不仅在一剧四折、一人主唱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而且在戏剧的布置结构、情节安排和语言运用方面意匠经营,在草创阶段为杂剧体制的完备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15、散曲:最先产生于金代的俗谣俚曲,同时也吸收了宋词的成就,它分小令与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小令又称叶儿,是独立的只曲,套数又称套曲,是由两支以上宫调相同的只曲联结而成的组曲,一般都有尾声,并且要一韵到底。

16、西域诗人:是元代后期诗坛的一大景观。

17、四大传奇: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四部南戏,简称“荆、刘、拜、杀”,也称“四大南戏”。

18、元诗四家:元代延年间,诗坛上邮现了虞集、杨载、范椁、揭

19、讲史话本:讲史“是宋人“说话四家”里较为重要的一家,其特点之一是篇幅较长,类于后来长篇历史小说,大多叙史实而杂以虚辞,其大事据历代史文传编写,而细节描写则多出于说话人的虚构增饰。流传至今的宋史话本很少,仅《五代史平话》和《宣和遗事》两种。

20、《中原音韵》:主要是一部研究当时汉语音韵的著作,在中国语音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它同时兼有曲韵、曲论、曲谱、曲选四种作用,也是古代曲学的开山之作,集中反映了作者的北曲创作主张。在《中原音韵》里,周德清从文字的音韵和造语符合曲律声腔的角度,阐述了写作北曲曲词的一般要求和创作方法。这不仅对当时的元杂剧创作具有指导意义,对后世的曲学理论和戏曲创作也有深远的影响。

21、张养浩的《云庄乐府》:张养浩著有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他的散曲作品多写于辞官隐退期间,创作出不少意象清新的山水佳作,还把咏史怀古引入曲中。以诗入曲,把曲作为一种新的抒情诗体来写,具有奔浩荡的气韵。代表作有《潼关怀古》、《折桂令》《过金山寺》。

22、元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元曲”为元杂剧与元散曲的合称。狭义的“元曲”只指元杂剧。如明人臧懋循的《元曲选》收元杂剧。

23、《醉义歌》:现存寺公大师创作的《醉义歌长达一百二十句,是辽诗中最长的诗篇。此诗原为契丹文,经耶律楚材译为汉语后流传于世。诗人以饮酒为契机,纵情放歌,自比陶渊明和李太白,脱形迹于醉乡,杂糅儒、佛、道思想以求解脱。

24、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董解元是金宗时代的下层文人,“解元”是金、元时代对读书人的一种敬称。他根据唐、传奇小说《莺莺传》进行再创作,利用宋、金民间流行的诸宫调这种民间进唱文学形式,成功地写出了结构宏、情节曲折的唱词优美的《西厢记诸宫调》(简称《董西厢》)。

第七编 明代文学P122-125

1、 三言二拍:“三言“是冯梦龙对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加工、编辑而成的短篇话小说集。分三部:《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每部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二拍”是凌++初应书商要求编写的两部白话小说集,即《初刻拍案惊奇》,共七十八篇。

2、 小品:“小品”一词为佛教用语。佛教称大部佛经的简略译本为“中品”,明代后期开始用来指一般文章。明人提出这一概念,主要是为了区别于以往关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而提倡一种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它并不特指某种专门文体,那些尺牍、游记、杂记、随笔、书信、日记、传记、序跋等均可包括在内。

3、传奇:传奇在唐宋指文人用文言创作的短篇小说;在元代和明初,又称元杂剧为传奇;明清则称以演唱曲为主的一种戏曲形式为传奇。明清传奇是明清主要的戏剧形式,它是在宋元南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体制特点大致与南戏相同,但在结构、曲调、表演艺术、角色分进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发展。

4、拟话本:“拟话本”这一名是鲁迅先生首先提出来的,指明代文人摹仿宋元话本而创作的短篇白话小说。这种小说不是艺人讲述的底本,而主要是供人案头阅读。著名的有冯梦龙的“三言”和凌++初的“二拍”。

5、童心说:童心说是晚明李贽提出来的。他把文学作为宣扬其反传统、肯定个性精神的社会思想的有效工具,并把代表人的赤子真心的“童心”作为文学创作和评价的最高准则。他说只要有了“童心”,就可以无时不文。

6、归有光: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著有《震川先生集》。他之所以被列在“唐宋派”中,是因为他对当时声势显赫的前后七子的复古理论和慎中、唐顺之的主张有很大的不同。要点在于他提倡重道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文学的抒情作用。因此他的散文名篇均以感情真挚,通俗畅达著称。

7、台阁体:从永乐到天顺大约半个多世纪,文坛上是以宰辅权臣杨士奇、杨溥和杨荣为代表的“台阁体”的天下,台阁体的代表人物均为台阁重臣,其创作内容均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风格上雍容华贵,典雅工丽,所采用文体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其中除朝延诏令奏议外,多属应酬、题赠或应制、颂圣之作。

8、唐宋派:唐宋派是明代散文流派。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主张作文应学习唐宋散文的法度,必须具有自己的面目,反对前七子的复古主张。

9、临川派与吴江派:临川派以汤显祖为代表,吴江派以沈++为代表。两派主张不同,争论激烈。其焦点在如何理戏曲音律与词曲的关系问题上。吴江派主张“协律”、“本色”。临川派反对模拟,提倡“灵气”,主张较合理。

10、竟陵派:竟陵派是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以钟惺、谭元春为首。两人都不得竟陵人,故名。他们反对拟古,要求抒写性灵。文学主张虽与公安派相同,但不满公安派的浮浅,力求以幽深孤峭的风格矫正之而自身又失之艰涩。

11、公安派:公安派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首,时称“三袁”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反对模拟古人。因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所以称为公安派。其中以袁宏道成就最高。

12、白苧派:从曲调上看,明代初期的散曲主要还是沿用元代文人常用的北曲形式。然而到嘉靖年间,昆曲的出现,不仅极大地刺激了戏曲的发展,而且也对散曲的曲调改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梁辰鱼的散曲集《江东白++》全部用昆曲写成,一时大为流行,被称为“白++派“。从白++体产生到明末,南散曲成为散曲的主流。

13、茶陵派:(今属湖南)人李东阳,成化至弘治年间以内阁大臣的身份主持诗坛,追随者趋之若鹜,形成一个以李东阳籍贯命名的“茶陵诗派“。茶陵诗派的诗风属于台阁体的余波,但李东阳主张以杜甫的诗风加以匡正。

14、明代四大奇书:明代四大奇书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四大奇书基本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即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

15、吴中四才子:吴中四才子指祝允明、唐寅、文微明和徐祯卿,他们的观念意识更多地带有市民色彩。具体表现是对国家政治问题的淡漠和对物质享乐的大胆追求。其中以唐寅和祝允明的诗歌及生活方式最具有代表性。

16、吴中四杰:吴中四杰指明初吴中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其中以高启成就最高。

17、临川四梦:吴中四杰指汤显祖创作的四间著名戏剧,即《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其中以《牡丹亭》成就最高。因汤显祖号玉++堂主人,故又称“玉++堂四梦“。

18、前七子:前七子指明弘治、正德时期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延相。以李何其首。他们提倡文学复古,重视模拟,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因而形成一个流派。

19、后七子:后七子指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五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其文学主张与前七子相同,为区别于前七子,因而称他们为后七子,以李、王为首。

20、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其文学主张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反对宋代从理学到文学的所有文化。大力推崇具有新鲜活力的民间歌谣,认为“真诗在民间”。李梦阳的理论为公安派文学“性灵说”的先声。他的复古理论虽然有荡涤台阁休的震撼作用。但他本人的创作未能准确传达和体现出他的文学主张,反而过多地留下模拟古人的痕迹,因而受到何景明的指责。

21、《封神演义》:《封神演义》成书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以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为题材。一方面假借历史事件,以对纣王的揭露抨击和对武王的热情赞美托古讽今,曲折地反映社会现实;另一方面通过神魔斗法的描写,宣扬了宿命论和“三教合一”的思想观念。

第八编 清代文学P183-186

1、南洪北孔:南洪北孔指清代著名戏剧家洪×创作的《长生殿》与孔尚任创作的《桃花扇》齐名,洪是钱塘人,孔是曲阜人,故称“南洪北孔”。

2、南施北宋:南施北宋指清初的入仕诗人施闰章和宋琬,施为南方人,宋为北方人,故称“南施北宋”。思想属于理学复古的保守派,在诗歌上主张以温柔敦厚的诗风来为“清明广大”的盛世服务。

3、“虞初”系列:从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虞初周说》开始,“虞初”成为古代“小说”的代名词。明词吴仲虚将唐代以后优秀传奇小说辑为《虞初志》,入清后,张潮将当时著名文人的传记散文和传奇小说辑成《虞初新志》。嗣后有许多人追随。将传记散文与小说混为一谈,是清代求实文学观念的反映,却造成小说文学界限的模糊,是小说观念倒退的表现。

4、“聊斋”系列:《聊斋志异》问世以后,模仿者蜂拥而起,形成了一个以《聊斋》的题材笔法为楷模的小说系列。影响较大的有沈起凤《锴铎》,浩歌子《萤窗异草》和宣鼎《夜雨秋灯录》。这类小说的成批涌现代表了文言小说的主导潮流和正确方向。

5、浙西六家:浙西六家指清初浙西词派的六位词人,即:朱++尊、李良年、龚翔++、沈++日、李符、沈岸登。龚翔++将六人的词集合为《渐西六家词》,因而得名。

6、“一人永占”:指明清之际戏曲家李玉在明末写的四部传奇,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在当时文坛上颇负盛名。其中以《一棒雪》、《占花魁》成就较高。

7、性灵说:性灵说是清袁枚的论诗主张,辞贵自然,强调独创,反对以程朱理学束缚诗歌创作,对“神韵说”和“格韵说”也进行了批评。

8、格调说:是指明清时期的一种诗论。“前后七子”论诗推崇盛唐,主张从格律声调上学习古人,提倡格调。至清代沈德潜又在此基础上提出敦厚的“诗教”。虽然他主张“言之有物”,但其内容主张是为政治教化服务,

9、肌理说:是清人翁方纲的论诗主张,他提倡诗歌创作“必以肌理为准”。肌理指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要求作诗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10、神韵说:是清代王士++的论诗主张。吸取唐司空图和宋严羽的诗歌理论,强调“兴会神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追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境界。所谓“神韵”,就是指清淡闲远的风神韵致,是一种纯艺术的诗论。

11、子弟书:子弟书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创而流行的讲唱文学。清代初年,很多旗籍子弟在++边时利用当地流行的俗曲和满族萨满教的巫歌“单鼓词”的曲调,配以八角鼓击节,编词演唱,以抒发思归之想,或反映军中时事。这类演唱后来传入北京,约乾隆初年,北京部分八旗子弟以这种曲调为基础,参照当时民间鼓词的形式,创造出一种以七言为体、没有说白、以叙述故事为主的书段,演唱时仍以八鼓击节,正式称为子弟书。子弟书曲调分东韵、西韵,代表作家分别为韩小窗和罗松窗。

12、弹词:是流行于南方的用琵琶、三弦伴奏的讲唱文学形式。它起源于宋代的陶真和元明的词话。大约明代中叶弹词就开始出现,至清代则极为繁荣,是清代讲唱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作品最多的一种。它由说、噱、唱等部分组成,唱词以七言为主。弹词多用第三人称叙述,文学也很浅近,所以有人将弹词形容为一种韵文体的长篇小说。弹词在语言上有“国音”、“土音”之分。

13、鼓词是流行于北方的以鼓板击节的一种讲唱文学形式。有两种演唱方式:一种是艺人自击鼓板,无乐器伴奏;另一种是艺人自弹三弦说唱。形式上散韵相间,唱词多为十言,亦有七言者,较弹词句式更为灵活。主要作品有《大唐秦王词话》、《木皮散人鼓词》、《呼家将》、《杨家将》、《二贤传》等。

14、苏州派:苏州派是明末清初之际活动在苏州一带的重要戏剧流派。以李玉为代表,包括朱素臣、朱朝佐、毕巍、叶时章、陈二白、邱园、张大复等。他们彼此交往密切,经常合作写作戏剧,以至形成了共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

15、常州词派:是清代中叶兴起的一个词学流派。创始人张惠言不满浙西词派的主张,强调词贵有比兴寄托,推尊词体。编选《词选》以宣传自己的主张。常州词派的主张经周济大力弘扬后,影响进一步扩大,并取代了浙西词派。直至晚清,该项、派仍有很大的势力。

16、阳湖派:阳湖派属清代散文流派。恽敬、张理惠言等所开创。恽敬为江苏阳湖人,故名。此派是桐城派的分支,但对桐城派的清规戒律有所不满。主张为文取法儒家经典,参以诸子百家,故其文风较为恣肆。

17、阳羡派:属清初词学流派,以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故称“阳羡派“。陈维崧词作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曹贞吉、蒋士铨、沈雄、陈++等。他们想互唱和,并编辑过《今词苑》和《瑶华集》等。但除陈维崧外,其他人的成就和影响都有限。

18、桐城派:产生于康乾时期,是清代占统治地位的散文流派。由康熙时方苞所开创,提倡“义法”。后由刘大++、姚++进一步加以发展,提出了“义理、考证、文章”的理论。在清代很有影响。方苞、刘大++、姚++称为“桐城三祖”。

19、“艳情”系列: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批偏选前代爱情故事的文字小说集。受《剪灯新话》和话本小说影响,它科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当时的拟话本小说有密切联系。大部分是男女爱情故事,文字比较通俗,中间往往穿插诗词。主要有陶辅《花影集》等。

20、“世说”系列:是明清两代以《世说新语》为模仿对象,采摭文人逸事,按内容分类的世说体志人小说。有的采摭旧事,编篡成书;有的记载近及当朝遗事。与白话小说和中兴的传奇体小说 相比,此类小说未免相形见绌,但《世说新语》的古老样式,借此得以延续。

21、公案小说:南宋说话人“小说家”中就有“说公案一类,如宋元话本《错斩崔宁》。到了明代后期,公案小说大量出现。他们的主题已不再是暴露天矿黑暗,而转向歌颂清官的明察和廉洁。清代公案小说沿龚时代传统,没有反映民间冤苦的政治腐败,相反宣扬封建道德的主题却得到加强。在此之前,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本来各自独立发展,到了清中叶,二者逐渐合流。

22、才子佳人小说:是明末至清代以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小说,但又有特殊的狭义所指。情节上有固定的程序;一见钟情,私订终身,拨乱离散、及第团圆。创作倾向上主张存情去欲。代表作为《玉娇梨》、《平山冷燕》、《好逑传》。

23、才学小说:清代中期以来,随着考据学的兴盛,出现许多炫耀学问、以才学见长的小说。这些小说的创作意图主要在于炫耀学问。其中有的虽然追奇猎异,却能够反映和揭露一定的现实问题,如《镜花缘》等,有的则宣扬封建伦理纲常、功名利禄和因果报应,如《燕山外史》等。

24、“阅微”系列:《聊斋志异》问世后,以纪昀为代表的正统文人从传统小观念出发,认为《聊斋》那种使用传奇小说虚构的手法来描写志怪题材违反生活真实。他写了《阅微草堂笔记》,以六朝志怪小说的质朴简淡的文笔下《聊斋志异》抗衡,引起社会上许多人的模仿。其他作品主要有梁恭辰《池上草堂笔记》等,也有些作品兼擅《聊斋》、《阅微》二体。

25、“剪灯”系列:明洪武年间,瞿佑编创《剪灯新话》,嗣后有李祯《剪灯余话》、邵景詹《觅灯因话》。内容多为胭粉灵怪故事,有歌颂男女自由爱情的故事,也有宣扬封建道德的成分。形式上韵散相间、骈散相间。它们的出现使传奇小说重新振兴,也为《聊斋志异》的出现作了铺垫。

第九编 近代文学

P232-235

1、同光体:是晚清宋诗运动的第三期,是活动于清末和辛亥革命后一段时期的一个流派。代表人物有陈三立、陈衍、沈曾植等。他们的作品在艺术上一味模仿江西诗派。陈衍在《石遗宝诗话》中把同治、光绪以来“诗人不专宗盛唐者”称为“同光体”,因是作为这一派的名称。

2、宋诗派:始于道光、咸丰年间 ,除题材主题方面以外,诗体,或者说作诗法也产生一种变化,其方向是“宗宋”或“学宋”民国后论者以“宋诗派”或“宋诗运动”称之。此所谓“宋”与“宋诗”概指以功轼、黄庭坚为主的宋人诗风,同时上溯开启宋诗诗风的杜甫及韩愈。大体提倡以学问补充性情之不足。以文法入诗,同时以宋诗开疆拓土的精神去扩大表现范围。晚清宋诗运动一般认为分为三期:道光、咸丰之际是第一期;以曾国藩为代表的咸丰、同治之际是第二期;“同光体”则为第三期。

3、新小说:一词有两种涵义,一是“使小说新”,即刷新小说,一新小说之面目;三是指新面貌的、新样式的、新质的小说。前者是“小说界革命”的任务之一,后者是“小说界革命”的直接产物和主要结果。“新小说”是相对“旧小说”而方的,专门指拥护“小说界革命”的作者创作的各种灰型、各种面貌小说作品的统称。

4、诗界革命:戊戌维新挫败后,梁启超亡命海外,提倡和发动文界的全面革命,而诗界革命就是最先被提出的。诗界革命的衡量标准是“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三者具备。

5、汉魏六朝诗派:与宋诗派称盛的同时,湘人王+++运别树一帜,推尊汉魏六朝,史称汉魏六朝诗派,亦称湖湘诗派。

6、姚门四杰:道咸时期,姚氏门生弟子承续师说,使桐城派遗绪赖以不坠。姚门新授弟子中,有“姚门四杰”之称。姚莹所述,为刘开、管同、方东树、梅曾亮四人。曾国藩则以姚莹取代刘开推为“姚门四杰”之一。

7、黑幕小说:是近代小说的一种类型。作品的宗旨据称是揭露社会的黑暗,而实际是不加批判地记录各种犯罪的材料,甚至揭露隐私,进行人身攻击,文学价值不高。

8、谴责小说:是鲁迅治小说史时与《儒林外史》相比较提出的小说类型概念。其命意与讽刺小说相类,都在于对社会时政、风俗之弊恶的揭露与纠弹。但其“度量技术”远不及讽刺小说,“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

9、鸳鸯蝴蝶派:是近代小说流派之一。辛亥革命开始兴盛起来。作品内容主要是描绘佳人和才子相悦相恋,犹如鸳鸯蝴蝶一样(鲁迅语),因此得名。较为著名的作家有包天笑、周瘦鹃等人。

10、南社:是建立于清末的文学社团,以高旭、陈去病、柳亚子为主要创始人和领导核心。它与革命诗潮的兴起、壮大是互为因果的关系;革命诗潮之兴催动南社诞生,南社之立又为革命诗潮推波助魂、保存国粹为主要宗旨。

11、狭邪小说:在清道光至光绪年间,有一批以狎妓为题材的小说出现,鲁迅之为“狭邪小说”,主要作品在《品花宝鉴》等。

12、侠义公案小说:清中叶之后,形成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结合的侠义公案小说。“虽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安良除暴,为国立功,而必以一名臣大吏为中枢,以总领一切豪俊”。其代表作为《儿女英雄传》与《三侠五义》。其一大行点是“绘声状物,甚有平话习气。”

13、报章体: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随着中国的近代报刊新闻业的发展而诞生的。由此也催生了一种新散文文体——报章文体,其开拓者为王韬。

14、曾门四弟子:指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吴汝纶四人。张裕钊文以雄健为特色。黎庶昌文论经世之务,“颇得坚强之气”。薛福成文最能体现湘乡派文风。记事文叙事周密而有波澜,人物性格生动传神。论议文恢弘雄劲,谨严有序,论理透彻。黎庶昌、恭福成两人文章不重义理、考据、辞章,而主要以经世要务、当代掌故为作文内容,不强求清洁淳雅以传之久远,但求动人听闻而有补于世。吴汝纶则笃宁桐城义法,后来推动湘乡派复归桐城。

15、逻辑文:是民国肇产生的新式文体。梁启超“新文体”被人仿效,流于排比堆砌之时,章士钊之文“异军突起”,“文理密察,而衷以逻辑”,称为“逻辑文”。被称为“政治文章最完备的境界”。以文体而论,其论调既无“华夷文学”的自大心,又无“策士文学”的浮泛气。文字的组织无形中受西洋方法的影响,格外觉得精神密。民国初年的一批学者文章风格多受期影响。

16、湘乡派:曾国藩改造桐城派,其文在当时传播人口,为其门人弟子所服振,其古文理论也成为衡文标准,造就一时风气。桐城派衰而复振,因曾氏文自成一家而籍列湘乡,乃有“湘乡派”之称。

17、域外游记:同治年间,中国人所写的域外游记开始出现。其作者或为出使,或为旅居,或为考察,在目睹与中国完全异趣的外国风光 、人情、物产、制度等新世界、新事物之后,为文以记之。因所写内容,也因作者涉足异域之后观念的新变,这些游记中的优秀作品,均呈现出一种新的风貌、新的文风,自成一种新的文体。

以前考试过的题目:

1、常州词派:为清代人的一个词学流派。创始人红惠言不满浙西词派的主张,强调词贵有此兴寄托,推尊词体。编选《词选》以宣传为自己的主张。常州词派的主张经周济大力弘扬后,影响进一步扩大,并取代了浙西词派。直至晚清,该派仍有很大的势力。

2、四大谴责小说:指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荛的《二十年目睹 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薛海花》。其内容主要是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

3、 后山体:乃是对陈师道诗的一种称谓。陈作诗全凭学力传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被称为“后山体”,常与“山谷体”并称,作为宋诗的典型代表。

4、 子弟书:是清代由八旗子弟首创而流行的讲唱文学,清代初年,很多旗藉子弟在戍边时利用当地流行的俗曲和满族萨满教的巫歌“单鼓词”的曲调,配以八角鼓击节,编词演唱,以抒发思归之想,或反映军中时事。这类演唱后来传入北京,约乾隆初年,北京部分八旗子弟以这种曲调为基础,参照当时民间鼓词的形式,创造出一种以七方为体、没有说白、以叙述故事为玉的书段,演唱时仍以八鼓击节,正式称为子弟书。子弟书曲调分东韵、西韵,代表作家分别为韩小窗和罗松窗。

5、 格律词派:是文学流派的一种。由于南宋后期宋、金军事对崎趋于相对平隐,宫庭内和社会上又兴起享乐之风,并直接影响到词坛,讲究音律、雕绘词藻的唯美词章则大量涌现。这些实际上是北宋末周邦所创制的格律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故文学史称这派词人为格律词派。代表词人有姜夔及吴文英、史达祖、王沂孙、周密、张炎等人;其中姜夔尚有少数作品还能表现对画事的关注。因为这派词人还讲究“体制高雅”,有别于周邦彦词的某些俚谷、软媚之处,故又称清雅词派。此外,还有人称之为柔丽词派。

6、 四大奇书: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四大奇书本本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既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社魔小说和世情小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8279ad176a20029bd642dac.html

《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