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市闸北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6年上海市闸北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阅读80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绿色时尚往两晋
①中国传统的漆色,上溯夏商,下及明清,绵绵几千年沿袭到今天,几乎都是以红、黑两色为主流的。故宫午门两扇高大的朱漆宫门,象征着权力与威严,至今还令参观者有一种压抑的肃然起敬。即便远离京都的江南宅第,红漆的灯笼与黑漆的侯门相映成辉,也象征着财富与身价。民间更把红与黑比喻为生死两极,使这两种漆色充满了哲学的玄机、充斥着日常的生活。
②但是,细细咀嚼中国的历史,却发现也有例外,在频频改朝换代中一个很短暂的两晋时期,却另有一抹清丽的亮色。晋人爱绿髹,文献有记载。王羲之有一。篇署名的《笔经》称,有人“以绿沉漆竹管及镂管见遗,录之多年、斯亦可爱玩。讵必金宝雕琢,然后宝也。”他喜欢绿沉漆的笔管,以为并非一定是金宝雕琢镶嵌的笔管才算名贵。《太平御览》叙说了南朝初期一个官官相妒的故事:“元嘉巾中丞刘桢奏,风闻广州刺史韦朗于州作绿沉银泥漆屏风二十三床,请以事免朗官”(用绿沉漆髹饰的名贵屏风,可见在两晋时期,从朝廷到州官,从文人到百姓,一次就做了二十三床,当官的实在太奢华)都以绿髹为时尚,在戴、红、黑为封建原色的社会里,这种绿色时尚确实称得上是一种叛逆色彩。
③缘何两晋时代以绿沉之髹作为时尚?夹在战乱间隙中诞生的两晋难有汉武盛世那种霸气,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沿袭着三国遗风,显得鞭长莫及,政治氛围的宽松、平和使得士大大阶层崇尚自然本色的理念得以充分的展示。东晋时,南方战乱较少,中原大族纷纷南迁,这批闲适的人士生活上依然优裕,礼法对他们的约束又疏松,与南方本地一批从事文化活动的士族阶层相结合,在文学、经学、博物、艺术等领域作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贡献。正是这批文人雅士厌倦战乱、向往宁静,厌倦大红大黑的世俗色彩、向往寄情山水的自然本色,倡导绿髹成了生活时尚。陶潜《归园田居》中有“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有“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王羲之有记载名士们会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名篇;七贤名士更是怡淡闲适于竹林深处,用绿色来包裹视野、包裹生命。绿色之髹正是体现了士大夫阶层对皇权色彩喊“不”的人本精神,也得到了社会民众的认同。
④还有一个因素。自三围、西晋以来,制瓷业发展迅猛,青瓷与漆器第一次在手工领域碰撞,青瓷的翠色对传统朱、黑色彩形成了色流时尚的挑战,漆器向瓷器靠拢,着上了绿色的时装,当然,瓷器也向漆器靠拢,则是参考了漆器的器型,丰富了自己的品种。总之,这是一个瓷器、漆器相互竞争、相互发展的并驾齐驱的时代。
⑤绿沉漆始制于两晋,鼎盛于两晋、南北朝(其流行可尾延到宋),为文献所记载,但是那个时候的实物却一直无处可觅,直到上个业纪80年代末在陕西汉门寺塔藏中才发现了一件唐代绿沉漆金平脱钵,让我们在千年猜想中终于找到了一个解读绿沉之色的“黑匣..【注】髹:把漆涂在器物上之意。
1.如果要替换第①段中的“即便”一词,根据上下文,恰当的一项是(1分)A.纵然B.况且C.因此D.也许2.本文认为传统的漆色都是以红、黑两色为主的原因有: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第⑤段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分析、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①段选择故宫、江南宅第为例,既有建筑上的代袁性,又考虑到了地域的特征。B.第②段主要使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
C.第③段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源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D.文中提及的陶潜、谢灵运、“七贤名士”,都是魏晋时期的著名文学豕。5.纵观全文,请阐释“时尚”这一概念的内涵。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关于本文的文体,有说明说,议论说,二者兼有说。请说说你的观点及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20分)
窗外人生王呈伟
①窗子里的人喜欢往窗外看,看外面的景物随旧季变化,看春天花开,看冬日雪落,看风乍起,吹皱一池秋水,看雨飘落,路上的行人在夏雨中匆匆走过。
②人确实需要向外看的勇气,不能圃于一室之中、泯灭突破樊篱的渴望。人在屋里憋闷得久了,倦了,懈怠了,视角就凝固了:这不是体力上的疲惫,而是心智上的衰竭。这时就需要窗子里的人走到窗前,适时放飞一下郁闷的心情,放到太阳底下晒一晒,思想就不会霉掉。人只有在天地间才会多些悟的灵感和做的创意,从容淡定之中,怀古才能归于平和,真知方可还原朴素。生活在高楼大厦中的被钢筋水泥日益挤压的人群不应只有伏案工作这一姿势人,的生命也不应只有勤奋这一种底色,人的视野更不该只有室内这一视角!什么时候能表现出那临窗极目的舒昂,这不仅是一时的心情,更是一种人生的气度。
③唐人的窗外别有一番天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门窗俱开的气势也只有唐人做得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凭高远望,极目江河湖泊,才能看懂化外之境。天地间凝结的浩然之气被唐人尽收限底,一览无余。这不仅仅是一个视角的诗化,一种眼光的睿智,更是一种胸襟的开放,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缩影。那种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人生价值观,传承为史书中的一脉奇香,引领后来人书写自己的人生。唐人的诗性内含风骨,高蹈得让那些只会追逐利益的后人满面含羞。
④宋人的天地似乎是小了些。“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天空从方塘中赏鉴;“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情感交流也要隔着墙。已然没有了穿行天地间的大气。仅剩下移花接木的才气,收回可极八表的门光,定格成“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偷闲。从此,大宋庭院的天空悬挂上一颗..
颗敏感的心,从“四北望,射灭狼”的豪放与自信,演变成“倚门回首”的秀气与精致,目光不再远行,只把雕塑雕成了饰物,放在手中把玩,舒缓自己难以排解的感时伤情。即便宋人有将山水缩笼成寸的智慧,可这窗外庭院的视角也是狭隘多了。..
⑤清人是背着一肩负担看窗外的,平添了许多无奈,把凭窗的浩叹写进小说,借形象的虚拟隐晦地传达自已对这个世界的冷眼旁观。蒲松龄的聊斋算是打开了一个与普通人对话的轩窗,让山野人进来,让渔夫樵子进来,让他们身上的清新之气驱散狭小空间封闭了太久的腐气,晦气,浊气……可这种胸襟只体现在落第举子的身上是有清一代学子的悲哀。曹雪芹来得更加率直,径直走到外面,从广阔的天地中反观自己的书斋,悟通了人世间的百态人生,“世事洞明皆学问”——他饿着肚子依然能行走在大天大地里,用历经风雨饱润沧桑的笔触写出了惊世骇俗的文字,这是行走在天地间高傲的灵魂,是真正的读书人最后的
2

尊严。在这本可窥一个王朝背影的大书中,让人看到了从兴盛到末路的历史,他开的是封建社会的天窗,容尽了世间的沧海桑田、风花雪月。
⑥比起戴名世、屈大均、徐骏①之流,蒲松龄、曹雪芹们无奈之中也还是有一丝幸运的。
⑦凭着这一扇扇历史中的大窗,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史册的书香中向我们走来,用生命奏出金石般的声响,叩开我们日益紧闭的心扉。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埋头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窗下囚徒,要从窗内的局促中走出来,任目游万仞,让思想远行。
【注】戴名世、屈大均、徐骏,清代学者,都因其诗文被揭发有谋反和诽谤朝廷之意而被杀,且牵连甚众。
7.赏析第①段的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请分别概括唐人、宋人、清人“窗外人生”的特征。3分)
唐人_________________宋人:____________清人____________(每处不超过4字)9.文中有不少名人、名句,请从使用材料的角度,谈谈这样写的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现代都市人于一室之内勤奋的伏案工作,会导致心智衰竭,泯灭突破樊篱的渴望?B.唐人门窗俱开,看到天地间的浩然之气,与只会追逐利益的后人形成鲜明地对比。C.第④段中的“天地”“庭院”“视角”等词一语双关,明确的提示了宋代的历史现实。D.本文的写作意图:意在提醒当下的中国人从窗内的局促中走出来,任目游万仞,让思想远行。11.本文将人生分为“窗里”“窗外”两类,请说说这样表述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第②段中说:“人只有在天地间才会多些悟的灵感和做的创意,从容淡定之中,情感才能归于平和,真知方可还原朴素。”请结合苏轼的《前赤壁赋》一文对此加以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默写。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①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②唯有长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八声甘州》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④草枯鹰眼疾,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观猎》_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⑥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⑧仁者不忧,_____________________,勇者不惧。《论语·子罕》(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望海楼①
3


云间铁瓮②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洲③起白烟。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①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②铁瓮:镇江古l有“铁瓮城”之称。③沧洲:滨水的地方14本诗颔联句首分别冠以“三峡”“六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拓展了诗歌的境界,增强了诗歌的气势。2分)
15.对“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登楼望江,联想到了三峡的险峻。B.片片帆影,倒映在诗人的酒樽里。C.征帆流舸,激起诗人饮酒的豪情。D.涛声阵阵,引发诗人作诗的雅兴。16.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加以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5分)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琼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零具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戥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颖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颖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竞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颖瓜犹在,相顾而去。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部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非,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便检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节选自《北齐书·苏琼传》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尝谒东荆州刺史曾芝2)芝异其对(3)虽矜饥馁4)淮南岁俭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密走私访,别获盗者..C.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B.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D.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从此牧畜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4

B.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C.人遂竞贡新果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
D.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且在邦域中矣20.把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3分)
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请各举一例,简析苏琼在为人、处事上的独到之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5分)
戊子中秋记游(清)袁枚
①佳节也,胜境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②乾隆戊子中秋,姑苏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数烹饪之能,于蒸彘首①也尤。且曰:“兹物难独啖,就办治,顾安得客?”余曰:“姑置具。客来当有不速者。”已而,泾邑翟进士云九至。亡何.真州尤贡父至。又顷之,南郊陈古渔至。日犹未失(此处应为昳dié,指太阳西斜,午后)。眉岑曰:“予四人皆他乡,未揽金陵胜,盍小游乎?”三人者喜,纳屦起,趋趋以数,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
③从园南穿篱出,至小龙窝,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一渔者来,道客登大仓山,见西南角烂银坌②勇,曰:此江也。”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东至虾蟆石,高壤穹然。金陵全局下浮,曰谢公墩也。余久居金陵,屡见人指墩处,皆不若兹之旷且周。窃念墩不过土一抷□,能使公有遗世想,必此是□?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灵,亦必不舍此而之他也。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④还园,月大明,羹定酒良,彘首如泥,客行竹而不能绝于口以醉。席间各分八题,以记属予。嘻!余过来五十三中秋矣,幼时不能记,长大后无可记。今以一彘首故,得与群贤披烟云,辨古迹,遂历历然若真可记者。然则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注】①彘首:猪头。②坌:尘埃。
22.第③段空格处,应填入的虚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耳B.矣C.也D23.对第②段未划线句解释正确的一硕是(3分)A.并不了解眉岑的想法是让客人挨饿来写出好的文章。B.却不知道眉岑是想要让客人饥饿一下以便有好胃口。C.并不知眉岑的想法是客人懂得饿的滋味便不挑食了。D.却不了解眉岑是想让客人懂得饥饿能使人言辞谦柔。24.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③段中划线句加以赏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这篇游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分条写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作者将记事、写景、议论、抒情熔于一炉,请作具体分析评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70
27.喜剧大师卓别林参加了一场“谁像卓别林的竞赛秀”,结果名列第三。对此,有人以为卓别林将面临如下选择:其一,追逐时髦,争当下次竞赛的冠军;其二,愤世嫉俗,从此退出喜剧舞台;其三,一如既往,一笑置之……
根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谈谈你的看法、建议及理由,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2016年上海市闸北区一模考语文试卷答案
(一)16分)1A1分)
23分)①象征着权力与威严;②象征着财富与身价;⑧充满了哲学的玄机、充斥着日常的生活。11分)
32分)“黑匣”:原指用于分析飞机失事原因的记录仪;此处喻指“有力的证据”4B2分)
54分)要点:①反叛(挑战)传统②流行当下③崇尚自然④追求自由⑤富有创新意味(11分)
64分)提示:此题属开放类,不论观点如何均可;关键看对问题的阐释。(观点1分,阐释3分)示例:1)从文题看,既像说明的对象,又似论证的观点;2)从表达方式看,有说明,更有议论;5从文字风格看,既有说明文的简洁、规范,又有议论文的准确、严谨。结论:同时兼有说明、议论两种文体特质;或者说是一篇兼有说明文某些特征的议论文。(二)20分)
74分)运用了排比等修辞手法,将“窗外”四季变化的景物用诗的语言铺叙出来(1分),春花、冬雪、秋风、夏雨,这些景物不仅富有季节特征,而且极具画面感,充满诗意(1分);凸现了窗里人喜欢看的缘由(1分)。开篇点题,文句优美,引入入胜(1分)
83分)关键词(唐人):胸襟博大昂扬奋发心怀天下(宋人):敏感精致含蓄秀气(清人):悲凉沧桑沉重无奈忧伤(超过字数不得分;每处1分)
93分)要点:1)典型,有论辩力2)为读者熟知,易接受3)既征明了观点,又充实了内容4有文化内涵,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与美感。(对l1分)102分)D
114分)要点:1)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感性化,富有散文的特质;2)新颖别致,表现出作者观察体悟人生独特的视角。(对1点得2分)
124分)示例:“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谪黄州,夜游赤壁,由大自然的水与月悟出了变与不变的哲理,认识到万物各有其主的道理,内心归于宁静。徜徉于山水之问,荣辱不惊,物我两忘;并创作了不朽的作品,写就了只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联系作品1分,阐释2分,语言表达1分)
6

(三)6分)
J36分)①秋风萧瑟②无语东流③万里归船弄长笛④雪尽马蹄轻⑤君子生非异也⑥此时无声胜有声⑦风萧萧兮易水寒⑧知者不惑(四)8分)142分)空间;时间
152分)B“帆影”“酒樽”是借代,句意为在酒席间谈论六朝的故事)
164分)要点:角度有①色彩(红、白);②声音(画角);③动态(催、起)(写出其中1点得2分,两点4分)(五)15分)
174分)A拜见B(感到)惊异C同情(怜悯,哀怜)D发生饥荒(受灾歉收)182分)D192分)D
203分)每当见到苏府君,他就直接把我带到天上,哪有可能谈论地上的俗事?
214分)要点:为人正直,清廉,智慧等;处事依法行事,作风细致,讲究方法等(例子、分析各半)【参考译文一】
苏琼,字珍之,武强郡人。幼年时跟随父亲到边界去,曾拜见东荆州刺史曹芝。曹芝开玩笑问他说:“你想不想当官?”苏琼回答说:“设立官职,选人以充任,并不是由人去找官做。”曹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便让他做自己将军府的长流参军。朝廷任命他为南清河太守。
零县百姓魏双成丢了一头牛,怀疑是同村人魏子宾偷的,便把他送到郡上,苏琼经过仔细查向,知道魏子宾不是偷牛贼,当即把他放了。苏琼暗中下去查访,另外抓到了偷牛的人。从此以后,南清河郡的百姓放牧牲畜时不加收检,大都散放在野外,说:“只管放心地交给苏府君。”有个邻郡的富豪带着财物到南清河郡存放以躲避盗贼,被盗贼追得很紧,便对他们说:“我的财物已经交给苏公保管了。”盗贼便离去。苏琼生性清廉谨慎,找他办私事的信他连拆都不拆。道人道研任济州沙门统,财产极多,在南清河郡放了不少高利贷,先前常得到郡县官吏帮他催债。当他来拜见时,苏琼猜到他的意图,每次见到他便谈论寻问佛法,言语极其严肃恭敬,道研虽因讨债多次前来,都没法说出口。他的弟子问他其中的原由,道研说:“我每次见到苏府君,他就直接把我带到青云中,哪有可能谈论地上的俗事。”南清河郡人赵颖,曾作过乐陵郡太守,八十岁告老归家。五月初,他摘了两只新产的瓜,亲自来送给苏琼。赵颍仗着自己年纪大,竭力请求苏琼收下,苏琼于是把瓜留下了,但还是把瓜放到大堂的梁上,竟不切开吃。人们于是争先恐后地给他送新摘的瓜果,来到门上,才知赵颖送的两只瓜还放在那儿没有动,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只好回去。
天保年间,南清河郡内发大水,百姓受灾,有一千多家揭不开锅,苏琼把郡中有粮食的人家全都召集来,亲自向他们贷粮分给挨饿的人。州却按户征收租税,并且想追查苏琼向百姓贷粮的事。郡主簿对苏琼说:“虽说是哀怜那些饥饿不堪的百姓,恐怕要连累府君得罪。”苏琼说:“我一人获罪,便可救活近千家人,还有什么值得怨恨的呢?”于是给朝廷上表,陈述情况,结果州既没有派人征收赋税,也没有派人查问苏琼,受灾的人家也平安地度过了困难。升任左丞,代理徐州刺史的职务。先前曾有规定,依照淮河禁令不允许商贩渡河贸易。当时淮南发生饥荒,苏琼上奏朝廷,请求让淮南的人到淮北买粮。后来淮北的百姓又受饥荒,他又请求让让他们到淮南买粮,于是淮河南北的商贩可以南来北往,彼此都得到了好处,淮河两岸的水陆物产,竟运到了黄河以北。(六)15分)22A2分)
7

23B3分)
244分)划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奔涌的雪白闪亮的江水比作“烂银坌涌”,将“江中帆樯”比作“月中桂影”1分);而远处的“高壤”则如天空中央高而四周下垂的形状(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观长江的壮美景色(1分)
252分)1)与好友游览胜景的快乐。1分)2)人生苦短,乐景少而易逝的感伤。1分)264分)第1段议:佳节、胜境、名流齐具,是难得乐事。引出下文。第2段叙:叙事情缘起,叙不速之客,叙游览缘由。第3段先叙后议再抒情:记游览经过,绘眼前美景;怀想古人,生发感慨。第4段先叙后议再抒情:叙归来享美味、饮美酒,再发议论、抒感慨。
由此可见,本文综合运用了各种表达方式,彼此交融,互为因果,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具体分析2分,评价2分)27(略)【参考译文二】
佳节、胜景、四方的名流,三件事合在一起,不是偶然的事。不偶然的事能偶然得到,真是快乐。快乐过了怕它忘记,就必然用文字写下来保存它,古代人都是这样的。
乾隆戊子年中秋节,苏州唐眉岑带着他儿子住在随园,向我数说他的烹调本领,以蒸猪头为最好,又说:“这东西难以独吃,如现在做好,哪里就有客人来?”我说:“暂且备办起来,或许有不速之客来。过了一会儿,泾县翟云九进士到。再过一会儿,征州尤贡父到。又过了一会儿,南郊陈古渔到,这时太阳还未西斜。眉岑说:“我们四个人都是外地人,没有游览过金陵的胜景,何不出去游玩一下?”三人很高兴,穿上鞋站起来,几次显出很急迫的样子,却不知道眉岑是想要让客人饥饿一下以便有好胃口。
从随园南面穿过篱笆出来,到小龙窝,两座山峰之间夹着一条长长的小溪,桃林和麻田散发着清香。来了一个渔夫,领着客人登上大仓山,见西南角上银白闪光水浪汹涌,渔夫说:“这是长江。”江中船帆桅杆像月亮中的桂树影,依稀分辨不清。沿着山向东到蛤蟆石,高山像帐篷顶一样中间高四面低。整个金陵都在脚下漂浮,渔夫说这是谢公墩。我久住金陵,多次见人指点谢公墩的位置,都不如这里旷大而四面都可看到。心想墩不过是一堆土罢了,能够使谢公产生出世思想的,必定是这儿!就算不是,谢公如地下有灵,也必然不会舍弃这里而到别处去。从蛾眉岭登上永庆寺的亭子,太阳已经落山,四处升起了晚霞,看随园的楼台,像罩上了一层轻轻的面纱,高低远近似隐似现,又像用镜子自照,喜爱自己的俊美。这才知道不从外面观看,竟然不知道住在里面是多么快乐。
回到随园,月亮大放光明,肉已熟酒又醇,猪头烂如泥,客人都觉得味道美而吃个不停,直到喝醉。酒席上分八个题目各作诗文,叫我做记。嘻!我过了53个中秋节,年幼时的情景不记得,长大后没有什么好记的。如今因为一个猪头的缘故,能和众贤才游赏胜景,辨识古迹,于是清清楚楚好像真值得记下来。然而人生百年,没有一年不逢节日,没有一处不遇到人,这中间真值得记的有多少呢!因为这个缘故,我握着笔又感到很悲哀。
8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92193e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73.html

《2016年上海市闸北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