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纪录片《金门大桥》

发布时间:2012-04-08 12:56: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金门大桥

在最后一堂课上,我们观看了美国纪录片《金门大桥》。在此之前我曾有幸观看过同是美国的纪录片《姚明年》,《姚明年》是以轻松的环境及诙谐的语言,以姚明翻译员的视角对姚明的生活进行解说,采访对象也相对轻松。而《金门大桥》则选择了冲击人们视觉与思想的“自杀”题材,压抑的气氛与以往观看的中国纪录片不同,《金门大桥》无论是在题材上还是剪辑上,都与中国纪录片有很大的差异。

首先我想谈一下这部影片所遵循的纪录片的真实性,为了解进门大桥,我在网上搜索了关于金门大桥以及这部纪录片的资料,老师上课时也曾讲述到,《金门大桥》是埃瑞克·斯帝尔及其摄制组在2004年全年利用白天的时间,分别在金门大桥的两端进行拍摄,记录下了这一年超过二十件死亡事件,这遵循了纪录片创作的真实性原则,时空真实。且在拍摄期间,拍摄者曾几度劝有自杀念头的人放弃自杀,勇敢的活下去,这些都符合了纪录片及专题片创作中不为真实而真实的原则,避免了为真实而真实、为新闻而违背道德伦理的行为。我认为这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职业道德,我曾看到过一幅新闻图片,一个雨天,某记者发现有一个下水道盖没有盖好,此

记者为抓新闻卖新闻,不顾路人的安全,躲在角落拍下路人骑车跌进下水道的瞬间。为此受到了读者的批判,与此同时他失去了自己的工作。真实性事新闻的第一要素,也是纪录片创作的基础。《金门大桥》不仅做到了这一点,于此同时他还迎合了人们的心理,在拍摄过程中也劝说了有非分念头的人,这种拍摄精神是值得新闻人学习的。

其次,《金门大桥》比起本国影片更能吸引人的是,它选择了中国纪录片不敢选择与挑战的题材——自杀,我们对这个词可能都不会 感到陌生,当有些人的精神被强迫到一定程度无法发泄的时候,他们反而会选择不再发泄——永远从这个世界消失。自杀对于我国是不可拿出来公映的影片题材,然而美国纪录片《金门大桥》导演埃瑞克·斯帝尔及其摄制组在2004年全年利用白天的时间,分别在金门大桥的两端进行拍摄,记录下了这一年超过二十件死亡事件,历经一年守在这儿拍摄出这部让人看了压抑的纪录片。据相关资料提供,自金门大桥建立以来,已经发生了1200余启自杀事件,壮丽雄伟的金门大桥成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自杀目的地。《金门大桥》电影工作者在呈现如此丰富而复杂的第一手材料的同时,也提出各种问题,关于自杀、精神疾病和公民责任等。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

被采访的人也可以在媒体面前无保留的将对当事人的了解说出

来,内心的痛苦表现在脸上,流露出对当事人的缅怀。我认为这样的采访方式更有说服力,采访对象是当事人的家人及亲密的人。对于当事人生前的生活状态有更为确切的了解。他们同时还录音采访了当事人的朋友、家人和目击者,痛心地讲述细节和详情,是如何与意志消沉、药物滥用和精神疾病进行斗争的。在叙事手段上,《金门大桥》采用了大量的长镜头,着实的体现了纪录片的客观性。《金门大桥》中,拍摄者运用了同期声,并对当事人的朋友、家人和目击者进行录音。增加纪录片真实性的同时也感染了观众的情绪。

我觉得《金门大桥》属于纪实风格的纪录片,片中的没有艺术性的对当事人进行安排及化妆,而是纯自然拍摄。片子中记录第一,造型第二的,是最真实的,记录是第一位的,记录下他们当时的神态,动作。并且这部纪录片中采用了大量的长镜头,记录下了死者从上桥到跨过栏杆,再跳下河的全过程。更证明了事件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看完《金门大桥》可谓感触颇深。这里是全美国最著名的自杀圣地,也许是因为风景这边独好,也许是因为地理位置优越,总之,总穿梭着那么几个远道而来自杀的。有的人翻过围栏直接往下跳,有点人犹豫不决,被路人救下;有的人往下跳的一刻,忽然不想死了,奋力自救。 自金门大桥建立以来已经已有1200多启跳桥自杀事件。这的确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今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越来越少,以至于精神压力越来越大,《金门大桥》的拍摄好似一粒警钟,敲醒了很多还在为生活不满的人。我估计很多人会像我一样,看到当事人的家人朋友难过痛苦的时候,心里都会跟着他们难过,自杀是一个人的事,可是家人再怎么过下去,朋友心里该多么难受。社会给人们带来了太大的精神压力。调节好心情与情绪在如今的社会很重要。

真希望《金门大桥》这部纪录片拍的还不晚。导演用了一整年拍摄,剪辑用了三年。用了四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影片。完成的时间较长,影片的思辨性较强,希望可以对这个现象产生一定的影响,让那些被它吸引住深陷其中的人们清醒过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9c0b78402d276a200292efc.html

《浅析纪录片《金门大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