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

发布时间:2018-10-21 16:30: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第二

1、填空题: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也称之为报告文学)。本书的作者是______(国籍)记者_________,他是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答案:《西行漫记》、美国、斯诺。

2、全书一共有_________章节,比如第一章“探寻红色中国”,第二章“去红都的道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横线上任意填写三章题目)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___月至_____月在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答案:12;“在保安”“一个共产党的由来”“长征”“战争与和平”等;6月到10月;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

3、共产党从几百个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然而意志坚定的革命者建立起一支有好几万工农组成的军队,到一九三零年时已经成为了政权的争夺者。其威胁严重到使南京不得不对共产党进行武力围攻。国民党先后对共产党进行了_________次围剿。第一次围剿国民党出动了超过_____万军队,兵分五路经行围剿,而当时红军只有4万人左右;第二次出动了____多万,兵分七路围剿;第三次则达到____万,由蒋介石亲自率领。第四次围剿,是目前国民党败得最惨了一次,第五次围剿,蒋介石一共调动了大约 ________ 万军队。第五次围剿的时候,江西是整个战役的枢纽,但是红军在这里能够动员的仅仅________万正规军,包括所有的后备军,还有大约________的游击队和赤卫队,但全部火力只有不到10万支步枪。

答案: 10; 20;30;90-100; 10; 20

4、红军的三条纪律是:._____________;不拿贫农一点东西;._____________

答:行动听指挥;打土豪要归公;

5、红军的八项规定是: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借东西要还;五、__________;六、和农民买卖要公平;七、______________;八、要讲卫生,盖厕所要离住家人远。

答案:对老百姓要和气,要随时帮助他们;损坏东西要要赔;买东西要付钱.

6、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敌进我退;___________;敌疲我打;___________

答案:敌驻我扰;敌退我追

7、书中描述了哪些红军领导人?(至少列举五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博古、张闻天、彭德怀、贺龙、徐向前、徐海东等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第三(主要内容概况)

2、简答题:



1、《西行漫记》全书共12篇,简述《西行漫记》一书的主要内容。

答案:它是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6月至10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提示:把握介绍的时间段、地点范围以及主要对象。注意划横线的地方。

2、《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改名为《西行漫记》?

答: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闪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并重印发行多次。直到现在,虽然不用再用这个隐晦的名字,但为了保证初版的本来面目,现在的重印本仍采用这个名字。

3、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照耀中国》就由伦敦格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到了十一月已经发行了五版。中译版名为《西行漫记》,出版后,不到几个月,就轰动国内以及国外华侨所在地,直到现在,在中国人民中间《西行漫记》和斯诺在各个姓名是密不可分的。

结合你读本书的感想,说一说,《西行漫记》为什么每个时代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

答案:(1)《西行漫记》具有新闻的真实可靠性:在新闻领域里,失真导致失信,失信必然失败,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也就是说,真实性乃是报告文学的生命。《西行漫记》以作者自己在中国西北的经历为线索,用具体丰富的真实材料,向全世界实事求是地报告了“红色中国”的真相。它是一部忠于客观事实的综合报道,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2)《西行漫记》具有政治军事参考价值:毛泽东等领导人对中国革命高屋建瓴的判断,国共从军事较量到国共合作,国际战争的精辟分析,堪称典范,值得借鉴;

3)《西行漫记》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4、简述一下“白匪”与“赤匪”的含义?

答案:白匪,用国民党的名词来说就是民团,国民党为了要镇压农民起义,纷纷组织民团。就是作为保甲制度的一个有机部分进行活动的。赤匪用苏维埃的名词来说就是游击队,赤匪是国民党对游击队的敌视称呼。

5、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答案: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第四(人物形象)

1、关于毛泽东是怎样一个人呢?有人说他是一个无知的农民,有人说他是一个半死的肺病患者,有人说他是一个发疯的狂热分子。结合下面的材料,分别概括,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怎样的一个人。

材料一: 有一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大约十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我们两人在他们面前争论了起来。父亲当众骂我懒而无用。这激怒了我。我骂了他,就离开了家。母亲追上前来,竭力劝我回去。父亲也赶来,一边骂一边命令我回去。我跑到一个池塘旁边,恫吓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提出了停止内战的要求和反要求。父亲坚持要我磕头认错。我表示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跪一条腿磕头。战争就这样结束了。我从这件事认识到,我如果公开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我父亲

就软了下来;可是如果我仍温顺驯服,他反而打骂我更厉害。

材料二: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毛泽东家里的天护板和墙壁,都是从岩石中凿出来的,下面则是砖块地。窗户也是从墙壁上凿出来的,半窗里挂着一幅布窗帘,我们前面是一张没有上油漆的方桌,铺了一块清洁的红毯,蜡烛在上面荜拨着火花。毛夫人在隔壁的房间里,把那天从水果贩子那里乃来的野桃子做成蜜饯。毛泽东交叉着腿坐在从岩石中凿成的一个很深的壁龛里,吸着一支前门牌香烟。

材料三:我问:“你认为这样的战争(抗日战争)要打多久?”

  毛泽东答:“这要看中国人民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要看中国和日本国内的许多的决定性因素,要看国际对华援助的程度以及日本内部革命发展的速度而定。如果中国人民的民族统一战线是极其一致的,如果上下左右都是有效地组织起来的,如果那些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对自身利益威胁的各国政府给予中国的国际援助是大量的,如果日本国内很快发生革命,那末这次战争就会很短,很快就可以得到胜利。但是,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实现,那末战争会是很长久的,但到最后,日本还是要被打败,只不过牺牲重大,全世界都要经历一个痛苦的时期。”

材料四:在这个时期(第五次围剿期间),我们犯了两个重大的错误。其一是在一九三三年福建事变中没有能同蔡廷锴的部队联合。其二是放弃了我们以前的运动战术,而采用错误的单纯防御战略。用阵地战对付占巨大优势的南京军队,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红军无论在技术上或者在精神上都不适合于阵地战。由于犯了这些错误,由于蒋介石在围剿中采用新的战术和战略,加上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上技术上占压倒的优势,到了一九三四年,红军就不得不努力去改变它在江西的迅速恶化的处境了。

答案: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小时候的毛泽东自尊心强,性格倔强,有主见。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毛泽东性格随和爽快,生活简朴,没有领导架子,随性从容。

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毛泽东具有远见卓识,有天才的军事才能和领导组织能力。

从材料四可以看出,作为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有强烈的自省精神,善于反省与总结,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策略。有魄力,有担当。

提示:毛泽东是本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同学们可以从革命前(小时候、青年时代)、参加革命两个大的时间段去把握。还可以从外貌、性格、文学才能、政治军事才能等方面去一一把握。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这段文字做简要赏析: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答案:这里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写了毛泽东给斯诺留下的第一印象。笔法简练,勾勒出毛泽东的外在轮廓,给人印象深刻。作者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毛泽东精明干练的形象。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第五(材料综合分析)

1、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桥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1)这段文字描写的是什么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红军飞夺泸定桥。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环境描写,写出了泸定桥险峻的环境,渲染了飞夺泸定桥是阴森恐怕的气氛,烘托了红军们紧张急迫的心情,让人不寒而栗。

2、诵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⑴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2)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3)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4)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5)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6)乌蒙:山名。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毛泽东的这首《长征》,正是通过《西行漫记》首次与世人见面,我们读过《西行漫记》“长征”一章,把握这首诗就不再困难。请完成下列题目:

1)给汉字注音

逶迤( )( 磅礴( )( 泥丸( )(

答案:wēi yí;páng bó; ní  wán 

2)翻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两句诗中,字字千锤百炼,体现了毛泽东厚实的文学素养。请从用字或者修辞的角度进行鉴赏.

答案:如“腾”“走”这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形象地突出了红军的壮举,是红军精神的外显。

在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  夸张  和比喻  的修辞手法,用”逶迤”“磅礴”形容  山势雄险  ,这是实际的山; 用“细浪”“泥丸”形容山的  渺小  ,这是红军眼里的山。整句诗表现了红军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红军不怕远征难

6)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豪壮志以及浓郁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7)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答案:C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9d1895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c.html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