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质量抗击疫情英雄事迹素材三篇

发布时间:2021-02-18 14:01: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质量抗击疫情英雄事迹素材三篇

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高质量抗击疫情英雄事迹素材三篇

  【一线抗疫群英谱】武汉同济医院肾内科:科学诊治 全力以赴

  炎症风暴是新冠肺炎患者由轻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转换的一个重要节点, 也是导致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患者若发生炎症风暴, 该如何应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护肾队给出的解题方法是:通过血液净化技术清除炎症因子, 达到保护脏器、挽救生命的目的。

这支由4名肾内科医生和23名血透专科护士组成、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队伍, 被大家称作护肾队。面对炎症风暴, 他们科学研判, 创新方案, 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 让众多患者获得有效治疗。

我们发现, 一些患者感染后大量炎症因子聚集产生炎症风暴, 从而导致多器官快速损伤。同济医院肾内科主任徐钢教授介绍, 通过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治疗手段提前干预, 可以有效清除这些炎症因子。

炎症风暴应做到早预警早干预, 同济护肾队副队长何凡副教授带领队员对光谷院区所有重症患者都进行了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监测。当患者体内炎症因子达到预警值时, 就选择恰当时机介入, 有针对性地制定血液净化方案。

一次, 护肾队为一名74岁的老人完成3次血液净化后, 原本呼吸衰竭、已经进入昏迷状态的老人逐渐开始好转, 超出正常水平30多倍的炎症因子回到常规范围内。一星期后, 老人重症转轻后转院。在随后的两周内, 34名患者接受了近百人次血液净化, 其中10人已经出院或转至轻症医院。

由于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都是危重症患者, 需要提供精细化的护理。以目前护肾队的人员配置, 一天为10名患者做透析是常态。一名患者使用血液净化机的时间是810个小时, 而医护人员防护服的使用时限是6小时, 所以需要两拨护士接力, 才能完成1名患者的血液净化, 有的护士甚至一天要进3ICU。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血透中心护士长鄢建军说:现在就像打阻击战一样, 一定要守住阵地。

血液透析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徐钢教授说, 医务工作者最大的荣誉感来自患者康复。大家士气很高, 都鼓足了劲儿要战胜这次疫情。

  【一线抗疫群英谱】那一刻 我只想着救人要紧

  在抗击疫情的一线, 风险无处不在。无论是患者体征的轻微变化, 还是一个造成污染的漏水点, 都有可能潜藏着危机。每一次化险为夷的背后, 都有一个关于责任感和专业精神的故事。

赵童:那一刻 我只想着救人要紧

正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查房的人叫赵童, 是河南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医生。几天前, 看到这位80岁的新冠肺炎患者情绪低落, 他和主治医生反复询问, 但老人始终表示自己只是有些乏力。

赵童判断老人表现出的体征只是冰山一角。经初步诊断, 老人虽仅有腹胀表现, 但符合急腹症特点, 急需进行CT检查, 以确定是否有肠梗阻或肠穿孔等危及生命的病症。

没想到刚做完CT回到病房, 老人的情况突然恶化, 各项指标开始报警。

目前老人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截至目前, 在赵童和队友们的努力下, 他们负责病房的大部分危重症患者已经转为轻症, 30名患者治愈出院。

胡晟民:用年轻的肩膀担起责任

医务人员想方设法救治患者, 消防员们也在疫情防控一线全力以赴。洪湖市人民医院老院区是当地7个定点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之一, 由于排污系统设备老化, 医疗废水无法处理和排出, 外溢风险很大。洪湖市消防救援站的790后消防员组成了医疗废水输转党员突击队, 承担起每天医院的医疗废水清运、处理任务。

正和队友一起爬上6米高储罐罐顶的小伙子叫胡晟民, 今年刚满22, 他的爸爸和爷爷都是消防员, 从小耳濡目染, 如今接过接力棒的他, 每次任务也总是冲在前面。设备连接好, 抽水开始, 这也是最容易出现漏水和喷溅的时候, 之前还发生过意外。

后来胡晟民和队友们顺着水线找到了水带上一个极小的漏水点, 才排除了隐患。从那以后, 他们在抽水作业时也更加谨慎。

强忍着恶臭味, 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张抽水作业, 20吨医疗废水全部抽进了环保污水运输槽车, 胡晟民和队友们再将这些医疗废水输转到9公里外的污水处理点进行处理。而这样的输转, 他们每天要重复两到三次。截至目前, 胡晟民和队友们已累计输转医疗废水500多吨。

  【一线抗疫群英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护士邢正涛:一线冲锋 不负期待

  国家之使命, 不容辜负, 我等你回来!127, 正月初三, 妻子白钰的这条微信朋友圈, 让刚到武汉的邢正涛格外暖心。定不负使命不负卿。邢正涛说, 在这一刻, 大家与小家, 紧紧连在了一起。

同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护士, 1988年出生的邢正涛与1992年出生的白钰, 因医结缘, 因疫暂别。

正月初二得知要组建医疗队支援武汉, 大家都报了名, 穿上这身白衣, 就意味着使命与担当。邢正涛说, 我爱人也报了名, 但最后不在名单上, 她为此还闹了脾气。在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北京医疗队136名队员中, 男性护士只有16, 邢正涛正是其中之一。

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 是邢正涛新的战斗岗位。医疗队分成11个组, 4小时一班。邢正涛说, 大家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 穿好防护服, 整理需要带进隔离病房的各种必需品。

正常的治疗和生活护理要胆大, 敢于向前;病人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情况要心细, 随时掌握。邢正涛说, 住进隔离病房的患者, 经常会产生焦虑情绪, 进行心理治疗同样非常重要, 比如通过聊天, 给他们加油鼓劲, 或者给他们比划加油手势, 但都要因人而异, 注意时机、方式, 尽量不刻意。

一定要做好防护, 千万别大意。每天, 身在北京的白钰都会叮嘱丈夫, 他刚到武汉的时候, 我担心得很, 整夜睡不着, 后来看到各种防护措施都做到了位, 便放心多了。

战胜疫情, 挽救生命, 这是夫妻二人共同的心愿, 也是所有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邢正涛出征武汉后, 白钰轮岗到医院急诊大厅分诊台工作。测体温、量血压、了解病情、辅助分诊……丈夫邢正涛也是千叮万嘱, 急诊病人接触的第一位医护人员就是你, 一定要做好防护。

互相打气, 共同抗疫。第一次进隔离病房前, 邢正涛特意请同事将妻子与他的名字并排写在了防护服上, 同时写上了大大的我爱你三个字。这是我们最浪漫的战地情书。邢正涛说, 夫妻俩虽身处两地, 但一直并肩战斗。

每当坐上班车, 不论前往隔离病房, 还是返回驻地, 短短10分钟的车程, 第一次来武汉的邢正涛, 总是对着窗外看个不停。我觉得武汉真的很美。他说, 等胜利了, 我一定带着白钰来看樱花, 吃热干面。

虽然因疫暂别, 但白钰与丈夫心意相通, 等疫情散去, 我们一起去武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a238cac1c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e.html

《[最新]高质量抗击疫情英雄事迹素材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