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22-11-10 19:56: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马克思的天才之处在于从一开始就发抓住了所有商品都有的共性,这种共性与商品的具体物理属性没有关系,这就是劳动。劳动在此的作用和地位类似于万有引力对宏观物体的作用和地位一样。在商品身上,除了能够发现都凝聚了人类劳动这一共性以外,不能够发现第二个更能够揭示人类生产活动发展规律及趋势的工具或指标。马克思发现了这个商品的共性,为其理论体系的构建找好了打下了基石。
据“物质不灭定律”也能够推导出劳动的作用。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物质没有增加或减少,那么人类社会多了什么呢?多出的就是凝聚在各种商品之上的劳动,有了劳动,才使人类从原始社会的生活水平提高到现代化的生活水平。没有凝聚人类的劳动,所有商品都将以其初始的物质状态存在,谈物质财富也就失去了意义。商品的价值因劳动而产生。
再做个假设:从今天开始,全人类都消失,500年以后,现有的商品包括与吃穿住行有关的有形商品、与精神娱乐有关的全部载体都将恢复其最初始的物质状态,那么消失的又是什么呢?还是人类的劳动。没有了人类的劳动,随着时间的流失和自然界的力量,商品都将恢复其自然物质状态。
所以,将劳动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作为生产力的主要要素(另两个要素是思想意识、劳动工具),是完全合理的。
劳动具有价值,同时也是人类区别动物的开始和标志。没有劳动,没有钻木取火,没有对石头的改造,就没有文明的开端。
劳动的作用不仅在于改造客观世界,还在于帮助人类产生并发展了意识。没有劳动,人类就不可能产生吃熟肉比吃生肉更有口感的意识。意识与劳动的关系不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没有改造客观世界的劳动的出现,就不能够出现人类的意识。先有劳动后有意识,意识活动的增加又促进人脑的发育,为意识活动的升华提供了物质基础,升华后的意识又被用来改造劳动工具,推动劳动向更广和更深度进展。劳动为因,意识的升华和劳动工具的升级为劳动实践的结果(另一个主要结果就是商品的增加),互相推动,良性循环。
良性循环一旦启动,以劳动、意识、生产工具为主要构成要素的人类生产力就不断向前发展,不能停止下来。
人类发展历史上最能够说明上述三者关系及互动效应的,就是思想意识领域的“文艺复兴”和自然科学大发现,生产工具领域的蒸汽机等机器的发明、电力煤炭及石油等二次能源的发现。
机器的发明、新能源的发现又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为原来的个体生产者向资本家转变提供了生产工具的条件。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以前,人类社会中的交换方式主要以个人为主,交易的产品以个体手工作坊生产的产品为主。这种生产方式受人的体力限制,决定了其产品数量和质量都存在水平不高的极限。这就是封建社会几千年的生产成果与资本主义几百年的成果无法比拟的根本原因。
正如前文所讲,机器的出现为个体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可能,但大规模生产还需要雇佣劳动力,机器生产靠原来的个体生产者个人是无法完成的。而一旦机器与雇佣劳动力相结合,就为原来的个体劳动者从直接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活动中解放出来,为其占有雇佣劳动力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价值提供了可能。原来的个体劳动者,随着机器的开动和雇佣劳动者的劳动,就完成了向资本家的转变。货币,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从原来的一般等价物角色,向一种能够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捆绑在一起,从而产生剩余价值的工具的转变。这种工具,就叫做资本。
这就是“蒸汽机”出现以后紧跟着“圈体运动”出现的原因,“圈体运动”使原来的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成为产业工人,这为资本家提供了劳动力。

机器的出现提高了劳动效率,产业工人的出现提供了雇佣劳动力。剩余价值来自哪里?剩余价值的来源是产业工人的劳动,没有产业工人的劳动,就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多少取决于什么?
根据公式:单位商品的利润(剩余价值的货币化表现)=商品售价—劳动成本—生产资料成
增加剩余价值的途径有两条:第一条:在生产技术一定从而使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降低劳动成本可以增加单位商品的剩余价值。第二条:在不改变劳动成本的条件下,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技术从而增加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使单个商品凝聚的劳动成本降低,也能够增加单位商品的剩余价值。
尽管在20世纪以前,资本家为了赚取最大的剩余价值,往往采用第一条办法,拼命降低雇佣劳动力的工资以降低劳动成本,但如果使产业工人的生活水平甚至低于原来当农民的生活水平,产业工人无疑是不会自愿当产业工人的。如果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工人以低于农民的收入来为资本家劳动的话,必然引起强烈的反抗,并最终危及资本主义社会体系本身。这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出现工人故意破坏机器的原因所在。依靠降低工人工资以降低劳动成本固然可行,但其社会成本更大,更不利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
采用第二条道路——提高生产效率,不以产业工人的利益牺牲为必要条件,从而增加剩余价值,成为资本家的最优选择。劳动量不变,生产效率提高,单位商品凝聚的劳动量减少,与社会平均劳动量的差距拉大,单位商品的剩余价值量增加,资本家赚取的利润同样增加。这可以用来解释20世纪以后尤其是二战以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实际运行效果:总的来讲,在劳动力总量一定的限制下,资本主义国家总的剩余价值增加主要依靠的是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产业工人的生活水平相较以前也有提高,主要来源于工会的组织下工人与资本家斗争而争取来的。资本家在劳动力成本上升所丧失的部分剩余价值,通过生产效率的提高得到补偿。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a3651f16b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c.html

《资本论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