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有什么习俗-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三伏天有什么习俗

三伏又称伏天、伏日,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者,隐伏避盛暑也,故颜师古注《汉书·郊祀志》时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开,故为臧伏,因名伏日也。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三伏天有什么习俗.欢迎阅读!
在医药文化里,三伏天也指伏邪。即所谓的”(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在夏日里暑邪会逐渐深伏于体内,而不为人知。如暑邪不除,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三伏天作为这样一个独特的时令,形成了不少习俗活动。体说来,不外冰、饮、食、洗、息。冰是指用冰、颁冰;饮指饮酒喝茶;食指吃东西;洗指洗濯沐浴;息指休息。
先说用冰及颁冰。《周礼·天官冢宰》载藏冰之制,冬藏夏用。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夏颁冰《魏志》云:建安十九年,魏王曹操造此台以藏冰,为凌室,故号冰井。
晋《邺中记》说,十六国君王石季龙曾于井台藏冰,三伏之月冰赐大臣。从此这种宫俗流传不息,同时按地位高低赐冰
镇食物。唐代时长安有冰盘冰瓜等,豪富们甚至会举行。据《天宝遗事》记载:杨家(杨贵妃家直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成山,周围于宴席间。
到清朝,宫廷三伏赐冰已普及到每一位官吏。据清《燕京岁时记》说: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顽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清嘉录》对民间的三伏凉冰作了记载,江浙一带的农人会三伏担卖凉冰,其中冰镇食品有杂以杨梅、桃子、花红之属,俗呼冰杨梅、冰桃子。
每逢三伏,古人以清凉饮料避暑,并举行相应的风俗活动,饮酒避恶等。据《汉旧仪》载:汉魏伏日有酒食之会,说的就是饮酒聚会。在农家亦有伏日斗酒会
茶是解暑的饮品。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要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一杯热茶喝下去虽会出一些汗,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的清凉。浙南民间一直有着喝各类伏茶的习俗。取夏枯草、淡竹叶、荷叶等煎汤代茶饮,有解暑、止渴的功效。在一些廊桥、凉亭里、码头上、街道边,保留免费供应伏茶字样的小摊,亦彰显出行善是福的纯朴民风。

伏天吃面条的民俗早在三国时期已有,《魏氏春秋》:晏以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乃知非傅粉。《荆楚岁时记》中解释: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在我国古时,人们视五月为恶月六月也沾有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出一身汗,新粮营养丰富,发汗可以驱病。
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的《汉书》中也记载说: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除了民间,宫廷也同样有伏日赐肉的宫俗。《汉书》中的《东方朔传》就记载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年的三伏天,汉武帝赐肉与众人。众人到了,可奉诏主肉的官员却迟迟不到。等了好久后,东方朔就拔出剑来,自己上前割了一块肉,对大家说:三伏天肉容易坏,大家快割了拿回去吧!”说完,自己捧着肉回家去了。主肉的官员得知后,便上奏了武帝。第二天早朝时,汉武帝问东方朔:昨天赐肉,你为什么不等奉诏主肉的官员到来,就擅自割肉回家呢?”东方朔脱下官帽,谢罪说:臣罪该万死。武帝说:那你就先说说自己的罪过吧。东方朔拜了拜,站起来,说:东方朔啊东方朔啊,你受赐不受诏,为何如此无礼?你拔剑去割肉,为何如此鲁莽?你只割了一小块,为何如此廉俭?你拿着肉回家献给妻儿,为何又如此仁爱?”汉武帝听了笑起来,说:我要你批评自己,你却表扬起来了!”随后,又对他作了些赏赐,让他回家交给妻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cc4a387b8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d.html

《三伏天有什么习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