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四模试卷含解析

发布时间:2020-05-09 09:30: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江西省景德镇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四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

B是胃,暂时贮存食物并初步消化脂肪

C是胰腺,它分泌的胰液可消化多种营养物质

D是大肠,可以吸收少量水分、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观图可知:是唾液腺、是口腔、是食道、是肝脏、是胃、是胰腺、是小肠、是大肠、是肛门。

【详解】

是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胆汁暂时储存在胆囊中,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A正确;是胃,暂时贮存食物并初步消化蛋白质,B错误;是胰腺,它分泌的胰液可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多种营养物质,C正确;是大肠,可以吸收少量水分、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和消化腺及其功能。

2当大动脉出血时,我们应该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A.先将伤口洗干净,然后贴上创可贴

B.在伤口上盖上敷料,用纱布、绷带加压止血

C.拨打急救电话“120”,等救护人员赶来急救

D.拨打急救电话“120”,同时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动脉血含氧多、颜色鲜红。体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所以因外伤动脉出血时,血液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根据分析可知当大动脉出血时,我们应该采取的紧急措施是:拨打急救电话“120”,同时应在近心端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故选D。考点:出血的初步护理。

3在自然界中,靠昆虫传粉的花,一般都具有鲜艳的颜色或芳香的气味.此现象说明(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虫媒花的特点是:花大,花被具有鲜艳的颜色,有芳香的气味和蜜腺,蜜腺能够分泌甘甜的花蜜,有利于招引昆虫,一方面蜜蜂采蜜,同时也可以帮助植物完成传粉,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体现。

点睛:雄蕊花药里的花粉散落出来,借助外力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根据传粉媒介不同,植物的花可分为风媒花和虫媒花,依靠风力传粉的花叫风媒花,依靠昆虫等传粉的花叫虫媒花。

4新生命开始的起点是(

A.胚胎 B.胎儿 C.婴儿 D.受精卵

【答案】D

【解析】

【分析】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据此解答。

【详解】

卵细胞和精子都不能进行细胞分裂、分化、发育等生命活动。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胎儿。不能说人的生命起点是胎儿和婴儿。故选D

【点睛】

注意理解和掌握生命起点是受精卵。

5有关抗原和抗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使人体致病的外来物质都属于抗原

B.抗体是在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的一种蛋白质

C.一种抗体只针对特定的抗原发挥免疫作用

D.抗原被清除后,机体在一定的时间内仍具有针对该抗原的免疫能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详解】

A、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结合,故A错误;

B、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B正确;

C、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而且一种抗体只能受相应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即一种抗体只能针对一种特定的抗原发挥作用,C正确;

D、抗体被清除后,机体在一定的时间内具有针对该抗原的免疫能力,不同的抗体留存时间不一样,D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抗体和抗原。理解掌握抗体和抗原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B.身体里有脊柱

C.体表包着坚韧的外骨骼

D.足触角等分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为无脊椎动物。

【详解】

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触角和足也分节。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节肢动物的背部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B符合题意。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7每克食物完全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为该食物的热价。糖类热价为17kj/g,蛋白质热价为23kj/g,脂肪热价为38kj/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脂肪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B.蛋白质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C.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D.多吃脂肪类食品有利于为人体补充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详解】

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C正确。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

8长时间玩电脑游戏容易形成近视,眼球发生变化的结构是(  

A.角膜      B.玻璃体     C.瞳孔     D.晶状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眼睛内的晶状体透明、有弹性,起着调节作用,当晶状体负担过重,导致眼球前后径过长,,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形成近视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某犬先后接种同种抗狂犬病毒疫苗,血液中抗体含量变化情况如图 所示,下列错误的判断是()

A.狂犬病毒疫苗能够刺激淋巴细 胞产生抗体 B.再次注射疫苗,短时间能够产生大量抗体

C.第一次注射疫苗,两周后产生抗体 D.第一次注射疫苗后,抗体能持续保护机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详解】

狂犬病毒疫苗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A正确;再次注射疫苗,短时间能够产生大量抗体,B正确;第一次注射疫苗,两周后产生抗体,C正确;第一次注射疫苗后,产生的抗体较少而且持续时间较短,因此抗体并不能持续保护机体,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疫苗免疫的原理、抗原、抗体特点。

10下列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 )

A.传染病人要及时隔离 B.病死的动物要深埋

C.按时做好预防接种 D.生吃瓜果要洗净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详解】

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健康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对健康人进行预防接种等措施就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11在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最低和最高的分类单位分别是(  )

A.界、种 B.科、界 C.种、纲 D.种、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详解】

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因此,最基本(最低)的分类单位是种,而界是最大(最高)的分类单位。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

12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却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利于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残枝落叶的物质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寒带地区,温度低,微生物的数量少,对枯枝落叶的分解能力弱,因此,进行有限的人工焚烧,可以加速残枝落叶的物质分解过程,促进物质循环。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分解者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当光照强度大于n2时,表示该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

B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C.当光照强度大于n1时,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Da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

【答案】D

【解析】

当光照强度大于n2时,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而不是不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b点时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而不是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B错误;当光照强度大于0时,植物就开始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但是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比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少,表现为二氧化碳吸收量小于0,而不是当光照强度大于n1时,该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ac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D正确。

14海龟每年按时从上千公里外的海域游到特定的岛屿,在夜间爬上沙滩完成产卵活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雌海龟产卵后用沙子遮盖是一种后天性行为

B.骨、骨连接和骨骼肌构成的运动系统是海龟运动的结构基础

C.海龟用肺呼吸、心脏四室,为生命活动输送氧气的能力强

D.海龟体温恒定、陆地产卵,生殖过程摆脱了对水的依赖

【答案】B

【解析】雌海龟产卵后用沙子遮盖躲过天敌的捕食,是一种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错误;骨、骨连接和骨骼肌构成的运动系统是海龟运动的结构基础,B正确;海龟是爬行动物,心脏三腔,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心室里有部分是混合血,输送氧气的能力较差,C错误;海龟的体温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其体内受精,卵生,其受精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完全摆脱了对水的限制,D错误。

15刚收割的稻谷堆放久了会发热,这些热量来源于稻谷的(  )

A.光合作用 B.蒸腾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这一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如下: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能量。

【详解】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在细胞中,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可见植物呼吸作用会释放出热量。刚收割的稻谷堆放久了会发热的原因是由于其呼吸作用产出较多的热量所致。

【点睛】

植物的呼吸作用原理在人类生产生活上的应用,是学习的难点和考试的重点。

16人体排出废物的最主要的途径是(  )

A.排便 B.呼吸 C.排汗 D.排尿

【答案】D

【解析】

【分析】

排泄是指人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如水、无机盐、尿素、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详解】

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其中人体内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的最主要的途径是排出尿液。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排泄的途径。

17人体呼吸时,氧气进入血液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

A.人生活需要氧 B.氧气易通过肺泡壁

C.血红蛋白能与氧结合 D.肺泡里的氧比血液里的多

【答案】D

【解析】

【分析】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详解】

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血液中的浓度小;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呼吸时,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的原因是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产生的压力实现了肺与外界的吸气;肺泡收缩产生的压力实现了呼气,D正确。

【点睛】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关键是理解气体扩散的原理。

18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外界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肺

B.肺泡数量多,气体交换面积大

C.肺泡与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后肺泡内氧气含量增加

D.胸廓容积变小时,肺收缩,气体从肺内排出

【答案】C

【解析】

【分析】

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由许多肺泡构成。

【详解】

外界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肺,呼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而且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A正确;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充分的进行气体交换,肺泡数量多,气体交换面积大。B正确;肺泡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肺泡内二氧化碳含量增加。C错误;呼气时,呼吸肌舒张,胸廓容积变小,肺收缩,气体从肺内排出。D正确。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要求理解并掌握。

19下列皮肤结构中,细胞有很强分裂增生能力而使组织再生的结构是:

A.角质层 B.生发层 C.真皮 D.皮下组织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表皮又分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阻止外界细胞入侵和防止体内水分的过渡散失,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有一定弹性和韧性;黑色素细胞能成并分泌黑色素,黑色素能止阳光对皮肤的辐射导致的细胞染色体受损。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皮肤的结构以及各部分功能特点

20以下动物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的有(

蜜蜂家鸽猩猩青蛙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青蛙的一生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阶段,幼体蝌蚪和成蛙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明显,属于变态发育;蜜蜂和蚕的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别明显,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考点:动物的分类。

21学完被子植物的一生后,几个同学对做了如下总结。你不赞成的是

A.种子萌发时最先是种子吸收水分

B.植物根尖吸收水分最主要部位是成熟区

C.木本植物茎中分裂能力最强的是生发层

D.花开放时一般最先展开的是花萼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子萌发首先是吸水膨胀,种子的体积变大,重量增加;其次随着种子吸水膨胀,直至露白,呼吸作用逐步加强,需要吸收大量的氧气。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伸长,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依次分为树皮、形成层、木质部、髓四部分,木本植物由于形成层的活动,可使茎逐年加粗。一朵完整的花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部分,花柄是花与茎相连的短柄,它起到支持和输导的作用,花托是花柄的顶端部分,花的其它部分按一定的方式排列在它的上面。在花绽放之前,花萼和花冠对花蕊起保护作用。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许多胚珠。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

【详解】

种子萌发首先是吸水膨胀,种子的体积变大,重量增加;其次随着种子吸水膨胀,直至露白,呼吸作用逐步加强,需要吸收大量的氧气;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伸长,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故A正确;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B正确;木本植物的茎从外到内依次分为树皮、形成层、木质部、髓四部分,其中形成层是由几层细胞构成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向外分裂产生新的树皮、向内分裂产生新的木质部、茎才能逐年加粗,长成参天大树,故C错误;在花绽放之前,花萼和花瓣都对花蕊起保护作用,所以花开放时一般最先展开的是花萼,故D正确。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花的结构和功能,种子的萌发过程,根尖的结构和特点。

22下列动物中,属于海南特有珍稀哺乳动物的是(  )

A.黑冠长臂猿 B.白鳍豚 C.朱鹮 D.大鲵

【答案】A

【解析】

【分析】

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银杉(植物中的活化石”“大熊猫)、珙桐。

【详解】

A.黑冠长臂猿现仅见于云南、海南岛,呈零星分布,现存量400500头已濒于灭绝,为我国珍惜的哺乳动物,符合题意。

B.白暨豚为国家一级珍稀保护动物,是一种淡水鲸类白鱀豚科动物,仅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流域,不符合题意。

C.朱鹮属于珍稀鸟类,不是哺乳动物,不符合题意。

D.大鲵属于两栖动物,不是哺乳动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

23动物行为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动物行为起调节作用的是(  )

A.激素和神经系统

B.神经系统

C.激素

D.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在内外刺激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分析解答。

【详解】

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在内外刺激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A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

24菠菜叶肉细胞比人体肌肉细胞多了的结构有(  )

A.叶绿体、细胞质 B.细胞核、液泡

C.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D.细胞壁、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因此,菠菜叶肉细胞特有的结构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5学习了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后,某同学进行如下梳理归纳,你不认同的是

A.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B.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C.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D.郑氏孔子鸟化石证明了现代爬行动物经过长久年代可进化成鸟类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详解】

A、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A正确。B、地球从形成到现在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早期的地球是炽热的球体,地球上的一切元素都呈气体状态,那时谈不到生命的发生。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才逐渐为生命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氨、氢、甲烷、水蒸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当时由于大气中没有氧气,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在紫外线、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这些能量作用下空气中的无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转化形成了一些有机小分子物质物,后来随着地球的慢慢冷却,于是随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汇集入原始海洋。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B正确。C、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C正确。D、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现代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最早的鸟类化石,就是世界闻名的始祖鸟化石,D错误。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26如图为小莉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看到的图象,她判断为静脉血管,依据是(  )

A.血液从分支血管流向主干血管

B.血液从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

C.红细胞单行通过这支血管

D.血液的流速非常快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详解】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是静脉,血流速度较慢;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故A正确。
故选:A

【点睛】

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27下列说法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不相符合的是(  )

A.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力

B.环境的变化使生物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变异

C.生物进化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D.生物之间为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 异,适者生存。

【详解】

A.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A正确。

B.变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有的变异则是由于环境改变引起的,B错误。

C.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是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C正确。

D. 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即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D.正确。

故选B

【点睛】

考查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28以下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叶片内的淀粉会运走耗尽

B.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是为了脱去叶绿素

C.叶片的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D.本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可以从实验步骤和操作目的原因方面来切入。

【详解】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为了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淀粉,必须先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才能验证叶片内的淀粉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制造的。把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会运走耗尽,故A不符合题意。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因此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是为了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变成黄白色,点上碘液后就容易看出是否变蓝,故B不符合题意。淀粉遇碘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制造淀粉,因此叶片的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而叶片的未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变蓝色,故C符合题意。本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绿色植物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基本步骤及实验的注意事项。

29下列细胞中,能独立完成取食、运动、生长和繁殖等各项生命活动的是()

A.草履虫 B.神经元 C.叶肉细胞 D.肌肉细胞

【答案】A

【解析】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A正确;神经元、叶肉细胞、肌细胞都属于单个细胞,不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BCD错误。

点睛: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30听觉感受器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

A.鼓膜、耳蜗 B.耳蜗、咽鼓管 C.耳蜗、大脑皮层 D.鼓膜、大脑皮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如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听觉的形成过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听觉的形成过程,可结合耳的结构示意图进行记忆。

31图示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其中24为两种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为氧气 B4为二氧化碳

CA为叶绿体 D3为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上图若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1234分别是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碳,A为叶绿体,据此解答。

【详解】

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根据光合作用概念可知: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水是由植物的根自下而上吸收来的,氧气有气孔出来,它合成的有机物由筛管自上向下运送。因此1234分别是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碳,A表示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点睛】

光合作用的内容是中考的热点,一定要理解并掌握,可结合其概念、公式来分析有关的题目。

32真菌是真核生物,现在已经发现了七万多种真菌。真菌共有的特征是()

A.都是由菌丝构成 B.都营寄生生活 C.都能进行孢子生殖 D.都能产生抗生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孢子生殖,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

【详解】

真菌有单细胞类型,也有多细胞的类型。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蘑菇和霉菌),是由大量的菌丝集合构成的,故A错误;绝大多数真菌营腐生生活,也有一部分营寄生生活,故B错误;真菌都可以进行孢子生殖,故C正确;有的真菌能引起多种疾病,有的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细菌性疾病,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细菌真菌的结构、营养特点。

33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是因为感染 HIV 病毒引起的病毒 性传染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BHIV 病毒是艾滋病传播的病原体

C.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D.目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有效预防艾滋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后期发生一系列并发症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详解】

AHIV是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繁殖,A正确。

B.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HIV 病毒是艾滋病传播的病原体,B正确。

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但日常接触不会传播,C正确。

D.目前对艾滋病仍无有效的治疗药物,至今没有研发出疫苗,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D错误。

【点睛】

此题考查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难度一般。

34真菌细菌和很多食品制作都有关系.制作馒头时候,我们常使用的微生物是(  )

A.乳酸菌

B.醋酸菌

C.酵母菌

D.霉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如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作泡菜要用到乳酸菌。

【详解】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C正确。

【点睛】

注意掌握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平时注意积累相关的例子。

35青霉素是由青霉产生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

B.青霉素可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

C.青霉是一种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D.青霉通过孢子繁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有的真菌能引起多种疾病,有的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细菌性疾病。如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A不符合题意;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对病毒不起作用,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符合题意;青霉具有细胞核,靠孢子繁殖,属于真菌,C不符合题意;青霉属于真菌,通过孢子繁殖后代,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掌握真菌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抗生素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内容。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6有研究表明,鸡的产蛋率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及光照时间有关。对此科技小组的同学产生兴趣并开展了相关实验,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格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为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准确,根据题中影响产蛋率的因素,该实验还必须保证在相同的________下进行。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科技活动小组进一步研究每只产蛋鸡每日摄入蛋白质的量与产蛋率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到数据绘成如图。据图可知,要达到 90%的产蛋率,产蛋鸡对蛋白质的摄 入量应为_______/日。鸡卵能否孵出小鸡关键在于是否受精,要以鸡卵结构中_____的颜色以及大小来判断。科技活动小组还发现,延长光照时间也可以提高产蛋率,原因是光照促进脑下垂体分泌激素刺激卵巢,促进卵的成熟和排卵,说明生命活动调节是在______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

【答案】喂养等量高蛋白饲料 光照时间 21.5 胚盘 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解析】

【分析】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

1)实验设置如表所示,甲、乙两组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蛋白质含量,因此表格中处应填写的内容是喂养等量高蛋白饲料。
2)鸡的产蛋率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及光照时间有关,因此为使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准确,根据题中影响产蛋率的因素,该实验还必须保证在相同的光照时间下进行。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科技活动小组进一步研究每只产蛋鸡每日摄入蛋白质的量与产蛋率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绘成如图。据图可知,要达到90%的产蛋率,产蛋鸡对蛋白质的摄入量应为21.5/日。
4)胚盘是进行胚胎发育的场所。受精的鸟卵的胚盘颜色深并且胚盘大;未受精的鸟卵胚盘颜色浅并且胚盘小。
5科技活动小组还发现,延长光照时间也可以提高产蛋率,原因是光照促进脑下垂体分泌激素刺激卵巢,促进卵的成熟和排卵。该生命活动调节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

【点睛】

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37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实验操作过程,的正确排序为_____。若将乙图中的细胞a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_____移动。

【答案】④①②③ 左上方

【解析】

【分析】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

【详解】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所以,图中正确顺序为:滴加清水、放置洋葱表皮、盖盖玻片、染色。

2)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像,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乙图中的细胞a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将标本向左上方移动,物像才能移至视野中央。

【点睛】

熟练掌握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及显微镜的操作使用。

38下面是小刚同学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你帮忙解决:(“[]”内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1)图中几个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填标号).

2)制作(1)中的临时装片需要滴加_____,目的是保持细胞的原有形态.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滴加_____

3)步骤表示染色,染色的具体方法是_____.此细胞中染色最深的部位是_____

小刚通许制作好临时装片后,用显微镜观察:

4)如果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过暗,应调节[__]遮光器和[___]

5)图1所示现象的原因是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没有_____.图2所示视野出现了_____,这是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操作不规范引起的.由图2→3的操作,先要向_____(方向)移动载玻片,然后转动_____让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若要使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就调节[__]_____

【答案】①②④③ 生理盐水 清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细胞核 ④ ⑤ 展开 气泡 左下方 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解析】

1)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生理盐水)(漱)刮染(碘液﹢吸水纸)。故图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是滴,是刮,是盖,是染。

2)制作口腔临时装片需要滴加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原有形态。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滴加清水。

3)步骤表示染色,染色的具体方法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此细胞中染色最深的部位是细胞核。

4)如果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过暗,应调节遮光器和反光镜。

5)图1所示现象的原因是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没有展开。图2所示视野出现了气泡,这是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操作不规范引起的。由图2→3的操作,先要向左下方(方向)移动载玻片,然后转动转换器让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若要使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就调节细准焦螺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cdf596bad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0.html

《江西省景德镇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四模试卷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