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0-02-16 21:35: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2019陕西榆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5分)

父 子

德民老汉病了,病得不轻。村里人来看望他,说,叫你明娃回来看看吧!德民老汉轻轻地摇着头,不用了,娃要招呼好多事,忙呐。

村里人从德民老汉屋里出来也连连摇头,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官呢。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

“俺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句话不知被德民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街坊邻居遇到个啥作难的事,这句话就会从德民老汉皱巴巴、缺了牙的嘴里轻溜溜地滑出来。谁都知道,德民的娃是在外地,可从没有听说他的娃当啥大官。这个村里,当官的只有一个,就是东街的狗毛在县城啥子公司当科长。村里人都知道狗毛的官大,因为狗毛每次回村都开个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长长的带把儿的烟。

德民老汉的话不是没人信过。那年县里化肥脱销,村里人眼瞅着田里的苗施不上肥,急得牙根子上火。德民老汉一句“俺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村主任,说,老爹,你就别添乱子了,你娃真当的是大官就让他给批点儿化肥来,看看人家狗毛家的地,早上了肥了。德民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价钱高了,可田不等人。肥用了,闲话也有了。还说娃在省里当啥官呢,连平价化肥都搞不到。德民老汉解释说,俺娃说,尿素上着比化肥好呢。庄稼人不愿意听,庄稼人图的是实惠。

德民老汉每年地里活闲的时候,就背着杂粮去省城娃家里住些天。回村里也给大家带些各种各样的吃食。

村里人就问,你明娃就不给你带点儿高级烟?德民老汉说,俺娃不吸烟,说吸烟不健康。村里人又问,你娃也不捎点儿好酒?德民老汉说,俺娃也不喝酒。娃媳妇说了,喝酒也不健康。村里人就撇嘴了,那烟酒都不健康,国家卖它们做啥?德民老汉也答不上来。

纳着鞋底子的媳妇们就问,城里住得好好的,急着回来做啥?德民老汉说,城里,咱乡下人住不来。上楼下楼都关在个铁壳子里,忽悠得人头晕。地上铺着实木块,油光光的直想打跟头。进屋还要换鞋。七老八十的人喽,娃媳妇还逼着喝酸奶。

年轻人说:吹牛吧,你明娃要是个大官,肯定也坐那铁壳子车。叫你娃开铁壳子车送你回来。

德民老汉再进城还真是坐着铁壳子小车回村的。

德民老汉说,在城里两天就待腻了,对明娃说俺要回村呢。娃就要打汽车票。俺说汽车开不到村里,爹老了,腿脚不利索了,你就用你成天坐的那种小车把俺送回去,村里人都惦记着呐。娃没说二话,打个电话就要来车。瞧瞧,排场不?红颜色,娃说吉利。德民老汉脸上堆满了欣慰。

一青年围着车转了一圈,认出了车上印的字,说,老爹,你坐的是出租车,要花大价钱雇呢。德民老汉说,俺一个子儿也没掏。

那是你娃给掏的呗。问问师傅从省城到咱村得多少钱。

开车师傅伸出手指头比画了个八字。

恁贵,八十块钱?德民老汉瞪圆了眼睛。

八十块钱?哈哈,八十块钱只能摸摸,给了八百我还不愿跑呢,回去得赶夜路呢。

德民老汉张大了嘴巴,人也像一下子矮了许多,见到大人小孩都低着头,从此不再说娃在省城做大官的话了。

村里遇上了干旱,地里的庄稼都蔫了。村主任急得满嘴起泡。村主任来找德民老汉,老爹,你娃不管当啥官,能不能找找人帮咱村里打几眼井啊?

主任交代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德民老汉就进城找明娃,没待两天就回来了。村主任问,打井的人来了没有?

德民老汉说,明娃说了,这旱是全省旱,要那啥,统筹解决。村主任说,屁,等到“统筹”,咱全村人都喝西北风了。德民老汉从布袋子里拿出一摞子钱,娃说了,让咱自己先打井干着。这是娃自己的五万块钱。你干不干?

干,全村人砸锅卖铁也得打井抗旱。

德民老汉病了,病得不轻。迷糊中的德民老汉嘴里念叨着:“井……水……”

德民老汉去了。明娃从省里回了村。第二天村里来了一排溜大车小车,有省里、市里、县上的。村里人这才相信德民老汉的娃真是在省里当大官呢。明娃挨家挨户感谢乡亲对老爹的照顾,然后带着媳妇、女儿在德民老汉的坟前跪了很久很久。

德民老汉的坟前摆放着几个大碗,碗里盛的是刚刚从机井里打出来的清凉凉的水。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从德民老汉的病很严重,村民提出叫回他的儿子明娃写起,引出了诸多往事。

B.德民老汉说“俺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却无人相信,成为贯穿全文的一个谜,到结尾才揭开谜底。

C.德民老汉每次在城里明娃家住的时间都不长,主要原因就是德民老汉的生活习惯与城里人不同。

D.小说写了一个发生在偏远村子的故事,作者通过描写村民的言行,表现出村民的自私无知,也显示了村子的封闭落后。

2.请结合德民老汉对村民的态度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娃是小说的主要人物,却安排在最后出场,请简要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 D “表现出村民的自私无知,也显示了村子的封闭落后”分析不当。

2.答案 热情大方,乐于助人,每次从城里回来都给乡亲们带各种吃食,热心帮助村里人买化肥、打水井。脾气好,没有心计,不会向村人证明自己的儿子当大官,面对乡亲们多次质疑不恼火。有虚荣心,经常跟村里人说自己儿子“在省城做大官”。

3.答案 将悬念留到最后,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通过父亲的言行间接刻画表现儿子,构思独到。明娃不出场,因而带给村民猜测与不相信,更能衬托出明娃清廉公正的特点。有利于展现村里的人情世故,让读者对人物所处环境有更多的了解。(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5分)

武装部长

大 海

白马镇武装部长白建国是在一个周末深夜十二点,被白宝宝所在部队营长的电话吵醒的。

营长焦急地告诉白建国:“出大事了,你们镇那个白宝宝想逃跑!”

营长说:“这个白宝宝在新兵训练期间就流露出后悔的意思,下连队三个月多次装病不参加训练,今天更离谱,外出请假到下午六点,结果八点还没有归队。我们赶紧分头去找,在火车站逮住这小子。发现他回家的票都买好了!”白建国急了,拍着床板叫:“我立即过来处理!”白建国说完,打电话向镇主要领导汇报,连夜搭乘一趟特快列车去了部队。

去年冬季入伍的白宝宝是白马镇唯一在读本科生新兵,其他都是高中毕业生及少量在读专科生。白宝宝是家中独子,名副其实的宝贝蛋儿。父母忙于生意无暇照顾,爷爷奶奶对他娇生惯养,渐渐地,白宝宝成了啥也不会干的宠物宝宝。父母干着急,一直希望儿子能去部队锻炼一下。政审时,白建国问白宝宝为何当兵。白宝宝倒也爽快,说父母给报的名。这期间,部队正需要高素质的兵源,经县里征兵部门综合考虑,批准白宝宝入伍。

白建国在次日中午风尘仆仆地赶到部队,脸都没洗就去见团领导。

团长扬着手中的报告说:“我们正准备上报呢!”白建国按住团长的手:“咱们受处理是小事,这个战士的一生也许就毁掉了。”政委反问:“那白部长的建议是?”白建国说:“白宝宝可能只是想家,我想带他回老家一个星期。”团长很严肃:“现在是两年义务兵制,原则上不能休假。”白建国拍着胸脯:“七天后保证把人带回,而且让他安心服役!”团长想了想,说:“那就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吧!”

白建国带着白宝宝上火车时,说:“还好今天是我来接你,否则将是军事法庭等着你!”白宝宝眼泪汪汪:“部队好累……我又想家。”白建国严厉地打断他:“我在这里生活过几年,那时条件更艰苦,还没有周末休息!”

回到白马镇后,白建国在镇消防中队要了间上下铺宿舍,和白宝宝同吃同住,作息时间和着装如同部队。随后几天,白马河堤上出现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上午6点30分和下午4点30分,两个穿军装的男人在跑步,大的是白建国,小的是白宝宝。白宝宝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挤出时间,每天来到河边欣赏孩子出操。尤其是奶奶,发动村里十几个老人来看孙子。妈妈也一样,逢人就说:“那是我儿子,一身军装多帅气。”这期间,一些早起的村里人也来到白马河边跟着跑步。白建国压低声音对白宝宝说:“注意影响,把军人的气概拿出来,全村人都在盯着你呢!”白宝宝心头一热,每当乡亲们看过来时,仿佛有股力量从他心中涌出,口号喊得愈发响亮了,感觉浑身是劲。

白宝宝返队前夕,白马镇风雨大作,河水奔腾。6点20分的起床铃声响起,白建国问:“要不今天别出操了?”白宝宝说:“不行,奶奶和妈妈看不到我会失望的。”他快速地穿上衣服,冲进了雨幕。

白建国跟着冲了出去,果真在白马河岸边看到了白宝宝家人的身影。他们撑伞而立,高呼加油,为奔跑的孩子呐喊助威。白宝宝在跑第二趟经过家人身边时摔了一跤。爷爷奶奶刚要去扶,被白建国喝住。只见白宝宝很快爬起,一甩满身泥水,拔腿继续奔跑。白宝宝爸爸握住白宝宝妈妈的手热泪盈眶:“儿子是真正的男子汉!”

白建国本想亲自送白宝宝返队交差,但被白宝宝谢绝:“请部长放心,我会安心服役!”白建国点点头:“如果不相信你,这次也不会带你回来。”白宝宝临上车时,两腿并拢,双膝夹紧,“啪”地敬了个军礼!白建国也挺身立正,回了个标准的军礼!

四目相对,一老一少两个兵哥眼里泪花闪烁。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白建国连夜乘特快列车去部队,并且没洗脸就去见团领导,这些外貌描写充分渲染出白宝宝逃跑的严重性。

B.奶奶发动村里的老人看白宝宝出操,妈妈逢人就夸穿军装的儿子,这从侧面说明了白宝宝极有军人气概。

C.白建国保证七天后把白宝宝带回并能让他安心服役,这为下文设置了悬念,并与结尾白宝宝返队相照应。

D.“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既反映了白建国的人情味,也彰显了新时代军队的人文关怀,这也是小说的一个主题。

5.白宝宝是小说的主人公吗?他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结尾的妙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答案 C A.不属于外貌描写。B.“这从侧面说明了白宝宝极有军人气概”错误。根据原文可知,是家人和乡亲们的注视让白宝宝有了一种自豪感,有了军人气概。D.应是反映了团长的人情味。

5.答案 不是。作用:衬托武装部长白建国对新兵的关爱以及教导有方。白宝宝从一个娇生惯养的逃兵转变为家人和乡亲眼中的男子汉并返回部队,这个转变正是白建国的功劳。引出主要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白宝宝逃跑引出了白建国后面对其进行的一系列“改造行动”。暗示主旨。通过白宝宝的转变刻画了武装部长白建国善于教育青年人、为国家国防事业做贡献的形象,也显示出了对新时代青年的期许。

6.答案 突出人物形象。结尾用闪烁的泪花,凸显了白宝宝的成长和其对军人身份的认同感,强化了白建国负责任、教导有方的形象。使小说首尾圆合。这一结尾呼应开头,说明由白宝宝引起的麻烦已经得到解决,使整个故事完整圆满。凸显主题。结尾既写了文中人物的感动,又让读者感受到了军队熔炉对人的精神的显著的塑造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5分)

长城砖

蔡贡民

挡不住内当家再三敦促,我踏进了养兔专业户老寿山的门槛。

老寿山原本是油瓶酱罐底朝天的苦恼人,如今成了村上独一无二的财神爷。他的兔种远近闻名,以至于“若要发财兔,去找老寿山”成了村民的口头禅。

这会儿,他正坐在堂屋里和几个小伙子摆龙门阵,说的是《孟姜女哭长城》。老家伙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又喜欢听戏看书,肚里装满了前朝后代的故事,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吹起牛皮来却浑身是劲,引得村里的小伙子都喜欢围着他转。

“哦,村主任驾到。”见我进门,老寿山眉开眼笑。那几个小伙子见他有正经事,便走了。

我道明来意,他把我引进兔房,随手抓起两只苗兔,看过雌雄,又回到堂屋,用带钢针的钳子,在兔耳上打上数码,然后扔进我带来的纸盒。

“什么价钱?”我明知故问。

“嘿嘿,”老寿山斜看我一眼,笑里分明藏着刺儿,“我这人呀,只认孔方兄,不识世故情。上至当官的,下到小百姓,一视同仁,二十元一只,多一分不要,少一分不放!”

老家伙,赚钱赚红了眼,忘了当初要补助时的寒酸相啦?你光棍一条,要那么多钞票带到棺材里去?我不情愿地掏出八张伍圆,抖在他面前。

哗啦啦,门外刮进一阵风,掀动了贴在墙上的画片,吹飞了桌上的钞票。

老寿山扑向墙根,扶正画片,掀下图钉重新揿牢。这是一幅水墨长城图,万山丛中,巍巍长城如苍龙腾飞,不见头,也不见尾,煞有气派。不过,我看着总觉得它贴在这里挺不协调。老寿山钻在桌下捡钞票,见我盯着图画,又使出了耍嘴皮的功夫:“我中华人杰地灵,唯有这长城名扬四海。老夫也算不虚度此生,上去逛过两回,可惜呀,那些不肖子孙,毁了长城盖私屋,看他们有何面目见祖宗!”

他喋喋不休地东拉西扯,我听得直皱眉头,拎起纸盒想去,从门外探进一颗小孩脑袋,随即一声:“村主任在这里。”话音未落,进来了两位中年汉子。其中一位握着我的手,热情地说:“村长,太感谢你们了!修长城的两万元捐款,我们已收到啦,今天特来登门致谢。”说着,又使劲地握了握我的手。

“这……这是怎么回事,别搞错了吧?”

来人给我一张收据,市、县、乡、村,都没错;又看看汇款单上撕下的附言,上面写的是“爭作長城一塊砖”,七个字中,有三个繁体字。在我们村,除了老寿山,还有谁会把“块”字写成“塊”?

“寿山伯,你为咱村扬了名啦!”

“扬名?”老寿山捡完了地上的钞票,掸着票面上的尘土,又刺我一句:“名是能用钞票买的?”

来人看出了苗头,瞪大眼珠打量起老寿山来。我心情复杂了。两万元!放在我们村,可办多少事哪!

见鬼,还想这些干啥!我自责着。回头看老寿山,他正对着长城图出神。我这才发现,画两旁,还有一副对联,显然是老寿山的手笔:生就中华魂,死作长城砖。

(选自《微型小说佳作欣赏》,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两段以“我”去养兔专业户老寿山家买苗兔引出对老寿山身份的介绍,为下文写他捐款修长城的情节做了铺垫。

B.小说第段中“老家伙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一句,不仅交代了老寿山曾有过求学经历,更为后文“我”依字推断汇款人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C.“我”是小说的线索,串联起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有关老寿山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便是通过“我”的视角展示出来的。

D.小说通过老寿山从昔日靠吃补助的懒汉变成勤劳致富并捐资修长城的先进人物的故事,表现出当今农村经济建设中农民不断进步的主题。

8.小说中的老寿山有哪些美好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全文,请简要说明小说的标题“长城砖”有什么丰富的含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答案 D 原文并未说明老寿山过去是懒汉,只是说过去老寿山家境贫穷,选项对主题的概括是没有依据的。

8.答案 热爱传统文化。能讲古今事,崇敬传统文化。有民族自尊心。因长城名扬四海而感到自豪,为他人毁长城盖私屋气愤不已。负有担当精神。匿名捐钱修长城,写对联表明心志。

9.答案 “长城砖”是修造长城普通而又重要的材料,“长城砖”是老寿山的象征,他如长城砖一样平凡,但又有着勇于担当的精神。

“长城砖”是人民群众的象征,平凡的人民群众是民族精神的深厚根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cf51c2605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9.html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