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171423286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传统节日的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如果说神话传说给传统节日注入了浪漫与情调,历史人物给传统节日带来了纪念与内涵,那么,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文人雅士为一个个传统节日谱写了许多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雅俗共赏,让我们对传统节日又有了更深一层的体味和更进一步的回忆。

除旧布新话春节

我国本以农业立国,北方地区的庄稼一般为一年一熟,五谷丰收即是丰年有年。据记载,远古的尧舜时代,就有了欢庆丰收喜迎岁首的习俗。《诗经》中有自古有年的祁年乐歌,《豳风·七月》里也写到古人年终宴乐之事,这大概算是有关春节的最早记载了。唐代诗人皇甫冉有诗句莺歌燕语报新年”,给我们描绘出一派春意融融的年始之景;而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则为我们展现出一幅万户迎春的风俗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耳边依稀回荡着此起彼伏的爆竹声,眼前仿佛重现了贴春联,挂红灯的欢庆场景。春节,在诗人的笔下,总是给人以年年如今日,岁岁似今朝的无限回想……

欢歌笑语闹元宵

天上一轮皎月圆,地上万盏灯火红。据《隋书》记载,炀帝时,“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延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至旦,光烛天地,百戏之胜,亘古无比。其盛况可想而知。唐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辛弃疾的《青玉案·夕》说: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夜鱼龙舞。这些诗词都以清新的笔触,写出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满街游人,通宵欢娱的热闹景象。而朱淑贞的一首《生查子·元夕》则为元夜添加了粉色的情调,“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如此花市该是多么的浪漫与甜蜜!但是,在漫长的旧社会,劳动人民很难真正享受这种欢乐。宫家一碗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碗灯,父子相聚哭。风流太守知不知?惟恨笙歌无妙曲!”几家欢乐几家愁,伴随着旋转的花灯,烂的焰火,年味愈来愈远了。

时至七夕两相会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优美的传说,动人的故事,几千年来一直在人们群众中流传。而以牛郎织女故事吟咏久别长离之情,也总是让人心碎。提起牛郎织女,人们就会想到农历七月七日的七夕”,《荆梦岁时记》,古代妇女为了把精湛的女红学到手,七夕之夜,要举行观星慕仙的聚会。她们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输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乞巧时,姑娘媳妇们眼望星空,手靠背后,竞赛穿针。先穿完的为得巧。清王士祯的《都门竹枝词》:“七月针楼看水痕,家家小妇拜天孙。据说,人间的巧姑娘巧媳妇都是向


天孙织女来乞求巧艺的。

不知何时,“七夕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中国的情人节。想想人间那相知相伴的情侣看到天上那一年一遇的苦命鸳鸯,会是多么唏嘘不已。历代文人也留下了不少关于牛郎织女的诗篇,最有名的要数《鹊桥仙》了,“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江南有些地方,七夕节这天还要送五彩绳,们纷纷把端午节时系在孩子们脖子上、手臂上的五彩绳解下来,扔到屋顶上,好让喜鹊衔到天上去搭桥。你看,人们是多么乐于成人之美啊!
月到中秋分外明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民间的中秋佳节。大陆人民及海外同胞都把这一天当作亲人团聚的日子。中秋夜晚,皓月当空,清辉遍洒,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津津乐道着有关月亮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美丽动人的故事,吸引着人们赏月的兴致,也引出许多咏月的佳句。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圆。白兔捣药成,言谁与餐?”(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尽,秋澄万景清”(刘禹锡。这些诗句,既是吟咏月到中秋分外明”,也在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重阳醉饮菊花酒

关于重阳及其风俗的起源,有这样一个传说:东汉时,河南汝阳有个叫桓景的,跟随方士学道。一日方士对他说:“九月九日,你家有灾疫降临。你可叫你的家人作绛纱,内放茱萸,缠到臂上,然后到高山上饮菊花酒,可避灾。桓景依言,九月九日这天,带领全家避于山中,天黑回家,见鸡犬牛羊全暴死于地。据说这就是重阳登高、赏菊、插茱萸的由来。

唐代诗人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行军途中逢重阳,诗人还想登高,可见此风之盛;九月被称为菊月”,旧时每至重阳,人们都要饮酒赏菊,宋代词人李清照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借赏菊抒发了自己节日的孤独寂寞。与此相反,黄巢有一首《菊花》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此诗气势雄键,表达了农民军领袖的壮志。可见,对节日的体味是随着心境而变化的。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这些在马背上吟成的词句,又洋溢着战斗的豪情!
除夕烛照待天明

每年的最后一夜叫除夕”,又称除岁大年夜”,它是当年和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的交接。守岁是除夕的重要风俗之一。《风土记》: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唐太宗也有《守岁》诗,又有《除夜》诗。杜甫的《杜位宅守岁》诗: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孟浩然也有诗道: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哪得梦魂来。


除了守岁外,据《风土记》记载:除夕各家相与赠送,称曰馈岁”,酒食相邀,称曰”,长幼聚饮,祝颂完备分散,称曰分岁”,可见中华民族传统中的人情美、风俗美。古人在年节时多饮屠苏酒”,按民间传统,饮酒时首先要敬老人,但除夕除外,因为新的一年就要到来,年少的得到成长,要先祝;年老的增加一分衰老,要后饮。辞旧岁,迎新年,在新旧交替的时刻,人们告别了昨日的失落或辉煌,带着希望,带着祝福,接新的太阳!
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不仅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还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节日与诗词的结合便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最好例证。诗词因传统节日的存在而丰富了表现内容;传统节日因诗词的描写而增添了更多精彩。今天,当你张贴着迎春的春联,品尝着中秋的月饼,舞着秧歌,赛着龙舟的时候,一吟古代诗词中有关此情此景的佳句,是否更增添了几许情味呢?
(作者单位:233500安徽省蒙城县第一中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b0df03553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6.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