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创业团队成功案例

发布时间:2019-02-26 10:48: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名人创业团队成功案例

【篇一:名人创业团队成功案例】

名人创业分析1papi酱吸金千万 网红经济产业链逐渐延伸 以短视频 吐槽 而获得高达千万粉丝的papi酱近期获得1200万元投资的消息引爆社会对于网红是否为下一个网络投资的关注。

说起papi酱的走红则要回顾一下,20157月起,在凌乱的家居背景中,一位年轻美女papi酱穿着家居服,素颜出镜,以独白秀的形式,利用变音器发布原创短视频内容,通过对口型、方言恶搞、男女关系点评等,大讲时下热点。

据报道,papi酱在微博上的粉丝数已高达1072万人,数量上一举超越许多当红热门明星,像岳云鹏、歌手华晨宇等人。

据了解,真格基金、罗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宣布对papi酱投资1200万元,占股12%;papi酱团队持股88%,估值1亿元。321日,罗辑思维宣布与papi酱联合拍卖广告,广告主可以在短视频中露脸。这起投资被业内视为首例网红成功 变现 案例。

可以说,papi酱演绎了一个在半年时间内从一个无人知晓的穷学生变成估值上亿元的网红传奇。但是,papi酱的传奇能否复制?网红会否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个投资热点等等皆是未知数。

papi酱获千万元投资后,网红经济正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和重视。招商证券分析指出,严格意义上讲,网红并非新生事物,但 网红经济 这一概念近两年才被提出。实现从网红至 网红经济 的跨越,需要具备高质量的社交资产和恰当的。伴随消费趋势变化,电商面临产品同质化、流量获取成本高、转化率低等诸多问题,以及消费者获取信息方式的转变,网红经济近两年来快速发展。

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网红经济市场规模过千亿元,短期内行业或将加速扩张,长期而言,实力不同的网红群体将出现内部分层,各自配合不同的变现模式,形成较为稳定的金字塔结构。从淘宝网红到主播再到移动视频,网红经济衍生的产业链已经比较庞大了。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目前至少有包括服装及电商平台、视频直播平台、及医疗板块可能会受益于网红经济。

不过,也有一些评论者认为,巨额对于 网红经济 有的也像是一轮商业炒作,难逃 泡沫宿命 。例如papi酱获得巨额投资后,许多网民担心视频质量下滑,甚至微博留言道: 以后不会都是广告了吧

对此,有专家指出,自媒体发展的道路不应是利用粉丝打广告,而是将内容和模式卖出去后,利用粉丝布局电商。不能为了取悦受众而低俗媚俗,保持持续不断的高水准内容生产,才能在更迭迅速的网络时代立足。

名人创业成功案例分析218岁创业,19岁成千万富翁,现在要把公司做成 机车界华为 请来杨向阳、徐小平、蔡文胜等投资大佬站台,名不见经传的创业公司逗哈发布国内首款前双轮智能机车itank,售价7999元,宣称是专为热衷、运动、有车人士打造的装逼利器。

据介绍,这款耗时18个月,续航可达100公里的itank,单单下置式可侧倾偏摆双前轮的结构外形设计,背后就耗资2000万、拥有17项专利,属于100%的自主研发设计。

在影响电动机车的关键问题续航方面,itank采用了和特斯拉同级别的韩国lg定制动力锂电池环保电芯,并且和法国的fps公司联合开发了pack电池包技术,目的是为了保证数百节锂电池同时工作状态下在面对各种情况下的安全稳定输出。

谈及为何在国内推出这样一款另类的电动机车,逗哈科技创始人李官德表示,国内电动机车行业内大型整车企业同质化严重,不论是在外观还是在技术方面都缺乏创新。而且,仅有的一点新车型创新,也会被同行疯狂抄袭、模仿,导致无人愿意创新,行业内的创新意识被完全淹没。

抄袭的背后是国内大型整车厂一味追求量却渐渐忽略了质,车款众多却都没有颠覆性产品,质量和外形也是始终得不到提升。这直接导致整个电动机车行业偏离了创新推动的正确路径,利润持续偏低 ,他说。

提及李官德本人,他的经历似乎比这款机车更具玩味,他自称是创业者中学历最低、最不懂互联网,但却是最懂机车的人。

李官德来自浙江台州的一个小乡镇,18岁的时候凭借对机车行业的一腔热爱,开始学习修车、研究车、买零配件组装车,历经一年19岁便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成为身价千万的 高富帅

但随后由于工厂不规范,没有营业执照,遭到当地执法机关的封厂,李官德一夜间又从身家千万的高富帅变为 百万负翁 ,但这并没有阻挡李官德对机车的热爱。于是,他选择东山再起,开启正规化运作模式,继续做机车。

紧接着,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李官德开始尝试机车化业务,事实也证明国际化思路让李官德的企业走上发展快车道。当时李官德创办的企业一年出口总额超过2个亿。

但是在2011年的米兰eicma(意大利米兰国际两轮车展),李官德却遭遇滑铁卢,产品被诉侵权,展位被相关部门包围查封,展位车辆全部没收,连护照都被没收,引发欧洲当地媒体纷纷报道。李官德开始深深感到中国制造的弱势和的重要性。

于是,在2015年,李官德带着自主研发的逗哈ev3(也就是国内发布的itank)再亮相米兰eicma,这一次不仅获得了欧洲展商的认可,并且和欧洲最大的摩托车代理商之一msa现场签下数亿人民币的订单合同与代理协议,而在国外这款机车的价格在4000欧元以上。

李官德表示,中国正在面临一个从制造向创造升级的机遇:

首先,中国制造核心技术缺失严重,主动权及主导权较弱,业内有影响力的品牌缺失;

其次,产品质量水平滞后规模增长,产能过剩严重;

再次,生产型企业服务意识与能力普遍不足,用户体验缺失。

回顾李官德21年的机车创业历程,专注于实业的李官德与大多数中国工业制造商一样,遭遇到产品在国外展会受质疑甚至排斥。所以,他表示最大的愿景是把逗哈科技做成 机车界华为 ,不仅要学习华为的匠心精神,还要像华为一样把中国创造推向世界。

理想归理想,但最终还是要触及国内的现实问题。比如机动车国标 gb7258 规定摩托车分为二轮、侧三轮、正三轮,其中正三轮摩托车必须为车轮 前一后二 对称分布,时速不得超过70公里。

然而,itank双前轮是在机动车标准里没有明确规定的,这意味着能否上路或者需不需要上牌成为一个待解的难题。加上前不久包括深圳、北京都在施行 禁摩限电 整治行动,这无疑在政策方面给itank的普及带来一定的压力。

李官德把官方 禁摩限电 的做法归结为电动车企业本身产品没有做好,道路没有明确的规范,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才导致事故频发。

智能出行设备在中国市场潜力巨大。解决城市出行问题的主体是更多的地铁和地面公交系统,而首要的辅助工具将是智能化的、节能、绿色的中短途个人载具

他认为,只要是能够推动环保出行、智能化甚至是中国品牌国际化的行为,尽管政策、法规都有一定的滞后性,但迟早会被认可。

目前,itank 已经在京东开启众筹,但7999元的价格,想必已经让一部分人望而却步了。

名人创业成功案例分析3:从10元闯深圳到身家612亿 他是怎么做到的 1993年,他揣着400元到深圳,出了车站,身上仅剩10元钱。他一度流落街头,以捡废铜烂铁为生。然而,2015年的他,已经身价超612亿,世界富豪榜第125名。他是谁,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不甘平庸的农村小伙

1970年,王文银出身于安徽省河湾村,从小家境贫寒的他,发誓要干出一番事业,出人头地。

1990年,刚大学的他,被分配到上海工作,每个月工资近400元。然而,朝九晚五的生活让他看不到出头之日。

1992年,22岁的他选择到深圳,这里是创业者的天堂。当时,他的行李只有一个牛仔包,包里就装着衣服和一个梦。

身上揣着400块钱, 到了深圳只剩下十块钱!10块钱,王文银花了三天。没地方住,就睡在水泥管子里。

被开除的工厂员工

幸运的是,他找到一份在灯泡厂的工作,月薪3千,手下有800个女工。当时,用于灯泡的钨丝极细,需要女工压接到灯泡里去,很多人眼睛劳累流血。

王文银因此带领工人罢工,结果这些参与者全被老板开除。王文银只好将自己的薪水分给众人。他一度流落街头,和工友们捡拾废铜烂铁为生。

最牛仓库管理员,赚得500

一个星期后,他进入了一家港资企业当仓库保管员。他租了间3平米的小屋,有一雨,他一觉醒来时,已经淹没了床脚。

好好的白领不做,却要到深圳受这份苦,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然而,仅仅1个月,他便表现出了令人吃惊的天分。

管理仓库,要和各种物料打交道。他所在工厂有几千种缆线、插头、连接件,王文银竟然把这些物料编码全都记在了脑子里。

不需要查阅资料,几千个物料编码张口就来,王文银成了香港总部和制造部门最受欢迎的仓库保管员。

像高考一样,用心去记,一周就记住了。

王文银说得很轻松。

仅仅1年时间,他就从最底层的仓库管理员,升到工厂的总经理助理,连升七级!

接下来2年,他从总经理助理到营业部主管、厂长、副总经理、总经理,他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500万。

睡车间的工厂老板

1997年,王文银投资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深圳携威电源线厂。三年的,加上对行业的熟悉,让他很有信心干出一番事业。

工厂成立了,王文银和工人一起加班加点,晚上就和衣睡在车间。第一个月,工厂就实现盈利;仅用3个月时间,工厂由月销售额2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达到规模化经营。

宣称倒闭,测试供应商

接下来的发展较顺利,几乎每年都增加一个新工厂。他开始深入研究很多企业成败的经验,并将许多企业家失败的总结贴在自家的墙上。最后的结论是:大部分企业是败在合作伙伴手中。

为了甄别哪些合作厂商可以长期合作、患难与共,王文银向外界宣称:下属的一个工厂将要倒闭了。当时这家工厂大约欠供应商5000万元货款。

其实我已经准备了将近一个亿的资金准备还这些货款。消息传出后,各个供货商表现不一。有的立马翻脸不认人,上门逼债,喊打喊杀,大有不还钱就要你玩完的架势。而有些人就说: 你欠的货款可以等你有钱的时候再还

王文银说。最后,不逼债的供应商大多成为了他的战略合作伙伴。

赚大钱要把握趋势

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王文银开始研究全球经济危机的规律,他认为 赚大钱一定要把握住全球的趋势和格局

2005年,因为安徽铜陵一个铜线杆项目在深圳招商,王文银偶然进入铜产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铜价跌到2万多元,他果断买入十几万吨的现货和30万吨的。最终,他以4-8万元一吨的价格出手,获利丰厚。

2014年,福布斯排名中,王文银身价达612亿。2015年,王文银名列胡润中国百富榜第27位,身价超过京东集团刘强东。

看过名人创业成功案例分析的人还看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篇二:名人创业团队成功案例】

成功名人创业故事案例篇1:扎克伯格 众所周知,facebo

ok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马克 扎克伯格作为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办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马克 扎克伯格是如何走上的呢?他又是如何把facebook创办成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马克 扎克伯格的创业故事吧!

2012年,21facebook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出首次公开发行(ipo)申请;2012518日, 全球最大社交网站facebook将正式上市。facebook将其ipo的售股规模上调至大约4.21亿股。按照每股38美元计算,facebook将超过谷歌,成为硅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ipo。持有公司28.4%股份的创始人扎克伯格,身家将达到近300亿美元,马克 扎克伯格成为新一代的创始人之一。如今的facebook已经成长为拥有超过10多亿注册用户的社交网络。

成功源于自信

2003年的秋天,19岁的扎克伯格像好友亚当 德安杰罗吐露了打算创建社交网站的想法,扎克伯格告诉德安杰罗,有一些哈佛高年级的同学希望他建立一个 交友网站 或者 类似facebook一样 的网站,扎克伯格希望能获得德安杰罗的帮助。德安杰罗后来成为了facebook的第一任首席技术长。

事实上,尽管此时扎克伯格有意创建一个网站,但对于网站未来的把握以及内容,他都不是很确定,而德安杰罗则提出了建设性的 建成类似于 friendster(friendster创立早于facebook,曾风靡一时,后被迫转型)一样的网络社区,并被扎克伯格采纳。

扎克伯格称,自己讨厌为他人做 绿叶 ,正如自己不愿在别人手下干活一样, 等到最后一刻,大家都推出自己的网站,就说, 你的不如我的,如果你想加入我们就来吧 否则就等以后我再帮你。

显然,扎克伯格对自己很有信心。

20042月,扎克伯格和他的三个同学,达斯汀 莫斯科威茨、克里斯 休斯以及爱德华多 萨维林(saverin)创立了facebook,起初只针对哈佛学生,之后马克 扎克伯格将之推广到了美国其他大学。

据扎克伯格透露,前三个月facebook每月运营开支只需要85美元,用于租赁,20046月,扎克伯格将facebook搬至硅谷小镇帕洛阿尔托市。当年年底,由于facebook注册用户越来越多,扎克伯格选择了退学,专注网站业务,据称当时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00万。

创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扎克伯格曾称,facebook的使命不是盈利,而是推动世界更加开放。

这不是钱的问题,对于我和我的同事来说,最重要的是我们创建了一个开放的信息流。

facebook惹上窃取官司。20121月底,businessinsider披露了一份时间为2004726日的聊天记录,当时刚创立不久的facebook惹上了官司,扎克伯格早期的商业伙伴起诉facebook窃取知识产权,要求赔偿10万美元。扎克伯格在与一密友的聊天中称,自己不会支付官司费, 等那些来收购我们的公司去付吧。

扎克伯格当时还表示,这会促使用户使用wirehog(扎克伯格同期创立了文件分享网站,随后选择了关闭)

被谷歌收购的传闻。

2006年随着myspace被新闻集团收购,出现了facebook会被一家大型媒体网站收购的消息。facebook的创始人zuckerberg否认这些传闻。他已拒绝9亿7500万美元左右的收购价格,不知还有谁愿意出高于这个的价格收购facebook。分析师steve rosenbush猜测是维亚康姆(viacom)20069月,facebookyahoo开始进行关于收购的认真谈判,价格约10亿美元。同年10月,随着google16亿美元收购youtube,有传闻说google开价23亿美元欲从yahoo手中抢购facebook

在运营过程中,扎克伯格也不确定facebook能够长久下去,但正是由于他的决断与自信,才成就了今天的facebook,这也是创业必不可少的条件。

成功名人创业故事案例篇2:马云 马云其人,相信很多人都已经了解,这位个子不高,样子不帅的中年男子,创造了太多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不过,马云创业背后的故事,不知道你了解多少?

马云和,马云和风清扬,云的创业故事,马云背后的故事

一:学不如

正所谓 无心插柳柳成荫 ,目标北大,只考上杭州师院;三年高考,一年数学成绩1分,一年成绩19分。大学后,马云当了6年半的英语老师。期间,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译社,用业余时间接了一些外贸单位的翻译活。马云说, 我当年学英语,我没有想到后来英文帮了我的大忙。所以,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喜欢,只要你认为对的,就可以去做。如果你思考问题功利性很强的话,肯定会遇到麻烦的。

后来这位 杭州最棒的英语老师 因为英语好的原因,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结果是债没讨成,却促成了他与互联网的十年姻缘。

互联网本来就是 舶来品 ,马云流利的英语赋予他一张 通行证 ,使得他有机会征服《福布斯》记者,早早登上了《福布斯》的封面;使得他可以结交杨致远、孙正义甚至比尔克林顿这样的人物;使得他可以穿梭在达沃斯论坛,让大家记住阿里巴巴。

这些都促成了马云的国际化视野,使他能弄来资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二、目标远大高举高打

虽说马云绝非天生丽质,但后天的 难自弃 让他笑到现在。

1999年春天,阿里巴巴创办之初,马云向仅有的18名员工信誓旦旦: 我们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的前十位。

他为阿里巴巴确定的目标是:要做80年持续发展的企业、成为世界十大网站、只要是商人都要用阿里巴巴。

他还表示, 我们现在好像在建一个大楼,今天是装一根水管,明天是安一个马桶,所有的事情都是乱七八糟的,而且经常改来改去。现在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可以这样说,阿里巴巴造几栋楼,现在的基坑都已经打好了。也许到2009年,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面目基本清晰的阿里巴巴。

在很多人对阿里巴巴将信将疑的时候,马云的高举高打策略也没有动摇过。如西湖论剑、请克林顿当嘉宾等。

三、选对偶像不怕当粉丝

2013年的第二届阿里巴巴网商大会上,马云当着杨致远的面,称其为 偶像 。的确,没有杨致远,马云的人生轨迹八成是要改写。

1995年,马云在美国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第一次看的网站就是雅虎,并 偶遇 杨致远。随后,杨致远成了偶像,马云则成了 粉丝 。结果是,马云有幸在当年全程陪同了杨致远的首次中国之行,带他去了长城故宫,并由此建立了长期伙伴关系。

此后如引来孙正义的投资、拿下雅虎中国,以及最终香港上市,背后都隐现着杨致远的身影。

四、与 精神控制法

接触过马云的人都有体会,马云的口才 实在是太好了 ,好得让人对他的话总有些将信将疑。据说第一次到央视录节目,某编导就认为他夸夸其谈, 不像好人

如果将马云的精彩言论出版一本 马云语录 ,相信并不是什么难事。

阿里巴巴能像磁石一样吸引大批人才加盟,除了其本身的吸引力外,马云不断地 洗脑 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媒体称之为 精神控制法

1999年,马云回杭州从零开始创办 阿里巴巴 网站。他对北京的伙伴们说: 愿意同去的,只有500元工资;愿留在北京的,可以介绍去收入不菲的雅虎和新浪。

他说用3天时间给他们考虑,但不到5分钟,伙伴们一致决定一起回杭州去 芝麻开门

据说马云颇为以此为豪。

马云的精神控制法让公司员工拧成了一股绳,成为了所谓的 蚂蚁雄兵 。直到上市前夕,马云才高薪聘请了一些 虎豹豺狼级 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加盟。

五:让 没有难做的生意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是阿里巴巴所有业务的核心指导原则。

我们要求销售人员出去时不要盯着客户口袋里的5元钱,你们是负责帮客户把口袋里的5元钱先变成50元钱,然后再从中拿走5元钱。

马云说。

如果客户只有5元钱,你把钱拿来,他可能就完了,然后你再去找新的客户,那是骗钱。

客户都完了,穷了,阿里巴巴也就完了。

这其实也是马云生意经的鲜明写照。有人说马云朋友多,其中固然有马云的人格魅力在,但在生意场上,马云的这种价值观也让他得到了不少生意上的伙伴。

六:倒立

马云说,如果你倒过来看世界,他会变得不一样。

这不仅仅是理论,而是阿里巴巴员工的 必修课 2005年,《福布斯》杂志刊登了阿里员工贴墙倒立的照片,还说那是淘宝网员工的 招牌动作

的确, 倒立 思维让马云在与竞争对手打拼时,可以充分认识自己与对方的优劣,做到 以己之长,攻其之短

倒立思维的结果,就是马云在与竞争对手过招时,从不按规则出牌。

七:回避办公室办事靠团队

有的公司是尔虞我诈,搞办公室政治,阿里巴巴不是。

马云曾表示。

我告诉新来的同事,谁违背了这个,没别的话好说立即走人。

为了打击办公室政治,阿里内?a href=/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被桓谄捣保?碓苹乖??灸诓空箍?quot;延安整风运动

马云相信,只要目标一致,一个平凡团队也能创造出奇迹。其实,阿里巴巴就是一个马云一手打造的 蚂蚁雄兵 兵团。

为了证明,马云甚至将西游记的唐僧师徒也看作是一个平凡的团队。马云认为,唐僧目标明确,孙悟空能力出众,猪八戒好吃懒做,沙和尚任劳任怨八小时工作制, 这是一只平凡的团队,却是严格创造的团队,就是这只平凡的团队最终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取到真经。

马云多次说过,在阿里巴巴,客户是上帝、其次是员工,最后才是投资者。

八:武术

马云是一个狂热的武侠迷,据说年少时就喜欢舞抢弄棒,对武侠小说更是入迷。

马云与金庸最早是上个世纪90年代在香港见第一面。两人聊得投机,金庸便给马云题字 多年神交、一见如故

因此,后来携金庸先生数次西湖论剑自不必说。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观也被马云称为 六脉神剑 客户第一、团队精神、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

中国企业都有一个从少林小子到太极宗师的过程。少林小子都会打几下,太极宗师有章有法,有阴有阳,中国企业要从第一天就有练太极的想法才行。

喜欢武术,让马云结识金庸;有了金庸,西湖论剑才有了号召力;而作为东道主,马云俨然成了武林盟主。其实,那时新浪才是老大,盟主应该由王志东来当。

九:变

马云曾说, 我觉得变化是必然的,互联网最大的特征是变化,阿里巴巴就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云无疑是善变的,浙商的精明在他身上一览无余。孙悟空有72变,马云深知,在千变万化的市场面前,不变的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拥抱变化 是阿里巴巴的所谓 六脉神剑 之一。马云对此的解释是,突破自我,迎接变化,把变化当作日常生活。

的确,这些年,阿里巴巴都在经历剧烈变化。成立中国供应商、推出诚信通、成立淘宝、成立支付宝、收购雅虎中国、分拆业务、筹备上市,几乎没有停歇,阿里巴巴员工从几十人发展到几千人。

在阿里巴巴内部,变是不需要理由的,马云要摧毁的,是员工头脑中的一切惯性和惰性,他要榨干的是,员工的全部创造性。

成功名人创业故事案例篇3:李嘉诚 性格沉稳的李嘉诚,实际上是个不安分的人。他去五金厂做推销员,但打开局面就去了塑胶公司。他很快成为公司出类拔萃的推销员,18岁当部门经理,20岁升为总经理,深得老板器重。他春风得意时,突然又要跳槽!

1946年上半年,香港经济迅速恢复到战前最好年景 1939年同期的水平。战时遭破坏的工厂商行都已恢复生产营业,香港人口激增到一百多万。市景日益繁荣,入夜之后,港岛九龙的霓虹灯交相辉映,满载货物的巨轮,昼夜不停地出入维多利亚港。

中南钟表公司的业务有长足的发展,东南亚的销售网络重新建立,营业额呈几何级数递增,庄静庵筹划办一间钟表装配工厂,再扩展为自产钟表。

李嘉诚看好中南的前景,他更为香港经济巨变而兴奋不已。李嘉诚站在维多利亚港湾边,眺望尖沙咀五彩缤纷的灯光,陷入沉思 今后的路该怎样走?

一条路,在舅父荫庇下谋求发展,中南公司,已成为香港钟表业的巨擎,收入稳定,生活安逸;另一条路要艰辛得多,充满风险,须再一次到社会上闯荡。

李嘉诚选择了后者,他喜欢做充满挑战的事。呆在舅父的羽翼下,更容易束缚自己,贪图安逸,要趁现在年轻,多学一些谋生的本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为的是今后做大事业!

17岁的李嘉诚,已学会独立思考。他心念已定,却不知如何向舅父开口。舅父待他不薄,是李家的恩人。

五金厂的老板,跟庄静庵曾有业务交往,他出面与庄静庵交涉,请求庄静庵 放人 。庄静庵与李嘉诚恳谈过一次,设身处地站在嘉诚的角度看问题。当年庄静庵也是一步步由打工仔变成老板的。嘉诚眼下还不会独立开业,他迟早会踏上这一步的。

舅父更深一层了解了嘉诚与众不同的禀赋。

李嘉诚开始了 行街仔 (走街串巷)生涯,他说,他一生最好的经商锻炼,是做推销员。

行街推销,与茶楼侍候客人,和坐店销售钟表皆不同。后者顾客已有购买的意向,而行街推销,最初只有一方的意向。

对方有没有买的意图?需不需要你的产品?你如何寻找客户,联系客户?你与客户初次会面该说什么话,穿什么衣服?客户没有合作意向,你如何激发他的意向?建立了购销关系的客户,你如何巩固这种关系?

真正的推销艺术,大学课堂里学不到,任何书本里也找不到。推销的艺术,在推销的本身,只能在推销之中去把握和领悟。

李嘉诚生性腼腆、内向而不喜主动交谈。数十年后的今天,李嘉诚出席高贵场合,不知凡几,他仍不是个滔滔不绝、谈锋犀利的人。

可他腼腆的另一面,显示出一个可贵的优点来,就是诚实。诚实不仅写在他那张稚气未脱的脸上,更表现在他的行为之中。

五金厂出品的是日用五金,比如镀锌铁桶这一项,最理想的客户,是卖日杂货的店铺。大家都看好的销售对象,竞争自然激烈。李嘉诚却时时绕开代销的线路,向用户直销。

酒楼旅店是 吃货 大户,李嘉诚攻入一家旅店,一次就销了一百多只。家庭用户都是散户,一户家庭,通常只是一两只。高级住宅区的家庭,早就使用上铝桶。李嘉诚来到中下层居民区,专找老太太卖桶。他很清楚这点,只要卖动了一只,就等于卖出了一批,因为老太太不上班闲居在家,喜欢串门唠叨,自然而然成了李嘉诚的义务推销员。

自从李嘉诚加盟五金厂,五金厂的业务蒸蒸日上,以销促产,产销均步入佳境。老板喜不自禁,在员工面前称阿诚是第一功臣。然而,备受老板器重的李嘉诚,刚刚打开局面,就要跳槽弃他而去。老板心急火燎,提出给李嘉诚晋升加薪,他仍不回心转意。

李嘉诚去了塑胶裤带制造公司。在现代人的眼里,这是一间小小的山寨式工厂,位于偏离闹市区的西环坚尼地城爹士街,临靠香港外港海域。

这间山寨工厂的魅力安在?

李嘉诚此举,一是受新兴产业的诱惑;二是塑胶公司老板的 怂恿

20世纪40年代中期,塑胶工业在欧达国家兴起。香港作为全方位开放的世界自由贸易港,市面上很快就出现从欧美输入的塑胶料制品。塑胶制品易成型,质量轻,色彩丰富,美观适用,能够替代众多的木质或金属制品。塑胶有易老化、含毒性等缺点,但这些缺点,被人们趋赶时髦的风气所湮没。时至今日,塑胶制品仍大行其道。

李嘉诚在推销五金制品之时,就敏感到塑胶制品的巨大威胁。最初,塑胶制品是奢侈品,价格昂贵,消费者皆是富裕阶层。塑胶制品的价格一直呈下降趋势,舶来品愈来愈多,尤其是港产塑胶制品面市,造成价格大跌。李嘉诚清晰地意识到,要不了多久,塑胶制品将会成为价廉的大众消费品。

香港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地方,香港没有传统工业,它与世界有广泛的联系,能够迅速地引进适宜在本港发展的产业。最初的塑胶厂屈指可数,但很快成雨后春笋的发展趋势。

美国业骄子,曾任福特公司总经理、克莱斯勒公司董事长的艾柯卡指出,20世纪前叶,产业是制造家的天下,社会商品相对匮乏,生产出来就会变成钱。到20世纪后叶,社会商品日趋饱和,厂家竞争激烈,生产出的产品,非得竭力推销出去才能产生效益。因此,执产业牛耳者,由制造大师转为推销大师。

艾柯卡本人、松下电器的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等,莫不是以推销见长,把推销与制造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美国早期的产业巨子,汽车大王福特、钢铁大王卡耐基、波音飞机之父波音等,皆是制造家或发明家。

塑胶裤带公司的老板,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经营者。他靠塑胶裤带起家,短短的一年,开发出十多个产品。香港的塑胶厂愈来愈多,竞争也将愈来愈激烈。老板四处招聘推销员,前后有二十多人做过推销,真正能胜任者寥寥无几。

老板自己也常常出马推销。他到酒店推销塑胶桶时,与推销白铁桶的李嘉诚不期相遇。李嘉诚成了老板手下的败将,酒店更青睐塑胶桶,而不惜废掉进白铁桶的口头协议。

不打不相识。李嘉诚虽败在塑胶公司老板手下,他的推销才能却深得老板赏识。老板认为,李嘉诚未推销出白铁桶,问题在白铁桶本身,而不是他的推销术火候欠佳。老板有意与李嘉诚交朋友,约他去喝晚茶,诚心竭意拉李嘉诚加盟。

言谈中,李嘉诚表现出对新行业的浓厚。但他说: 老大(老板)还算蛮器重我,我去他厂做事没多久就走恐不太好。

晚走不如早走,你总不会一辈子埋在小小的五金厂吧?看这形势,五金难得有大前途。

这正是李嘉诚所不愿的。他离开舅父的公司出来找工,只是作为人生的磨炼,而不是作为终身的追求。

李嘉诚终于跳出了五金厂。

辞工时,李嘉诚向老板进言:审时度势,要么转行做前景看好的行业;要么就调整产品门类,尽量避免与塑胶制品冲突,塑胶虽用途广泛,仍不可替代一切金属制品。

一年后,这家五金厂转为生产系列锁,一度奄奄一息的五金厂,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既是形势所然,又是李嘉诚的开导。老板遇到李嘉诚,欣喜地说: 阿诚,你在我厂的时候,我就看出你是个不寻常的年轻仔,你将来准会干出大事业!

塑胶裤带公司有7名推销员,数李嘉诚最年轻,资历最浅。另几位是历次招聘中的佼佼者,丰富,已有固定的客户。

李嘉诚心高气傲,他不想输于他人,他给自己定下目标:3个月内,干得和别的推销员一样出色;半年后,超过他们。李嘉诚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有了压力,才会奋发搏命。

坚尼地城在港岛的西北角,而客户,多在港岛中区和隔海的九龙半岛。李嘉诚每天都要背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出发,乘巴士或坐渡轮,然后马不停蹄地行街串巷。李嘉诚说: 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开初别无他法,只能以勤补拙。

李嘉诚做任何事,都会感谢过去生活对他的磨砺。他不属那种身强体壮的后生仔,而像文弱书生,背着大包四处奔波,实在勉为其难。幸得他做过一年茶楼跑堂,拎着大茶壶,一天10多个小时来回跑,练就了腿功和毅力。他在茶楼养成了观察人的嗜好,现在做推销正好派上用场,他在与客户交往之时,不忘观颜察色,判断成交的可能性有多大,有没有必要 蘑菇 (拖拉)下去,自己还该做什么努力。

要做好一名推销员,一要勤勉;二要动脑,李嘉诚对此有深切的体会。

李嘉诚推销新型产品 塑胶洒水器,走了几家都无人问津。这一天上班前,李嘉诚来到一家批发行,等职员上班联系洽谈。清洁工正在打扫卫生,李嘉诚灵机一动,自告奋勇拿洒水器帮清洁工洒水。李嘉诚期望遇到提前上班的职员,眼见为实,这样洽谈起来更有说服力。果真就有职员早到,还是负责日用器具的部门经理。李嘉诚很顺利就达到目的,该经理很爽快地答应经销塑胶洒水器。

李嘉诚的机灵,可见一斑。同时又透露出李嘉诚的诚实。他让产品自己说话,这比一个推销员夸夸其谈地讲产品的用途优点,要可信得多。

李嘉诚做推销,愈做愈老练,他深谙一个推销员,在推销产品之时,也在推销自己,并且更应注重推销自己。

李嘉诚有意识去结交朋友,先不谈生意,而是建立友谊,友谊长在,生意自然不成问题。他结交朋友,不全是以客户为选择标准。如俗话所说: 人有人路,神有神道。

今天成不了客户,或许将来会是客户;他自己做不了客户,他会引荐给其他的客户。即使促成不了生意,帮着出出点子,叙叙友情,也是一件好事。

李嘉诚的收入不高,家庭负担很重,他还要攒钱办大事,因此,他交友不允许花太多的钱。这样倒好,大家以诚相见,以诚共处。李嘉诚不是健谈之人,说话也不风趣。他总是推心置腹谈他的过去和现在,谈人生与社会。

李嘉诚广博的学识,待人的诚恳,形成一种独特的魅力,使人们乐意与他交友。有朋友的帮衬,李嘉诚在推销这一行,如鱼得水。

李嘉诚把推销当事业对待,而不是仅仅为了钱。他很关注塑胶制品的国际市场变化。他的信息,来自报刊资料和四面八方的朋友,他建议老板该上什么产品,该压缩什么产品的生产。他把香港划分成许多区域,每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和市场行情,都详细记在本子上。他知道哪种产品该到哪个区域销,销量应该是多少。

加盟塑胶公司,仅一年工夫,李嘉诚实现了他的预定目标。他超越了另外6个推销员,这些经验丰富的老手只能望其项背。老板拿出财务的统计结果,连李嘉诚都大吃一惊 他的销售额是第二名的7!

全公司的人,都在谈论推销奇才李嘉诚,说他 后生可畏

18岁的李嘉诚被提拔为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两年后,他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

他已熟稔推销工作,可也深知生产及管理是他的薄弱处。因而虽身为总经理,他却把自己当小学生。他总是蹲在工作现场,身着工装,同工人一道干,极少坐在总经理办公室。每道工序他都要亲自尝试,兴趣盎然,一点也不觉苦和累。

有一次,李嘉诚站在操作台上割塑胶裤带,不慎把手指割破,鲜血直流,他没有吭声,迅速缠上胶布,又继续操作。事后伤口发炎,他才到诊所去看医生。许多年后,一位记者向李嘉诚提及这事,说: 你的经验,是以血的代价换得的。

李嘉诚微笑道: 大概不好这么说,那都是我愿做的事,只要你愿做某件事情,就不会在乎其他的。

李嘉诚以勤奋和聪颖,很快掌握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势头良好,销售网络日臻完善,许多大额生意,他都是通过电话完成的,具体的事,再由手下的推销员跑腿。

李嘉诚是塑胶公司的台柱,成为高收入的打工仔,是同龄人中的杰出者。他才20出头,就爬到打工族的最高位置,做出令人羡慕的业绩。

李嘉诚应该心满意足。然而,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没有 满足 两字。功成名就、地位显赫的他,再一次跳槽,重新投入社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新的人生搏击。

老板自然舍不得李嘉诚离去,再三挽留。曾有个相士,拉住李嘉诚看相,说他 天庭饱满,日后非贵即富,必会耀祖光宗,名震香江 。此事在公司传为佳话,老板不信相术,但笃信李嘉诚是具备与众不同的良好素质,他不论做什么事,都会是最出色的。因此,李嘉诚绝非池中之物,他谦虚沉稳的外表,实则蕴涵着勃勃雄心,他未来的前程,非吾辈所能比拟。

这是老板与李嘉诚相处几年,得出的判断。

老板挽留不住李嘉诚,并未指责李嘉诚 羽毛丰满,不记栽培器重之恩,弃他远走高飞 。老板约李嘉诚到酒楼,设宴为他辞工饯行,令李嘉诚十分感动。

席间,李嘉诚说了一句老实话: 我离开你的塑胶公司,是打算自己也办一间塑胶厂。我难免会使用在你手下学到的技术,也大概会开发一些同样的产品。现在塑胶厂遍地开花,我不这样做,别人也会这样做。不过我绝不会把客户带走,用你的销售网推销我的产品,我会另外开辟销售线路。

李嘉诚怀着愧疚之情离开塑胶裤带公司。他不得不走这一步。这是他人生中一次重大转折,从而迈上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创业之路。

成功名人创业故事案例、相关文章:

1.

2.

3.

4.

5.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d9fac8f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9.html

《名人创业团队成功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