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如何趋利避害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会长佟志广,曾任中国入世谈判代表团第二任团长。日前,他在为第12届世界生产力大会经济全球化论坛提交的发言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大格局下,加入WTO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多年研究、分析,按照WTO及其前身GATT规则的实践,我国加入WTO,有利有弊,通过努力,趋利避害,有很多文章可作。——充分享受普遍的最惠国待遇,少交进口税,从而改善我国贸易大环境。我国当前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可大显身手。
——我国可以利用多边争端解决机制,避免双边贸易争执政治化,减少双边贸易摩擦。——全面按国际规则办事,实施国民待遇,我国市场将进一步增强对外国投资者的吸引力。外国金融机构在我国开业,我优势企业直接利用外资成为现实。
——直接参与多边经贸规则的制定,我国参加谈判主持公道,也可维护发展中国家和我国切身利益,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加入WTO,国内、国际市场界限逐渐消失,我国经济将更深入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直接同国际经济接轨,提高我国的经济素质。
加入WTO后,我国既存在上述机遇,同时又承担了开放市场的义务,因而机遇和挑战并存。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我们一定要有充分思想准备面对大量新情况。
加入WTO,主要会遇到以下问题:全面激烈竞争,冲击落后企业,加速其破产,造成失业增加;消费品、药品、食品和部分制造业的竞争结果会导致丧失部分国内市场;外货倾销,地区性行业垄断等。
趋利避害大有文章
——对“入世”需要调整心态,不能看成“洪水猛兽”,也不能“若无其事”。问题在于如何充分调动我国现有的经济实力,通过政策的力量,在国内外竞争中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壮大自己。要习惯“出门就是国际市场”。这里最重要的是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标准只有一个——国际标准。过去习惯的“国标”、“部标”都须让位给国际标准。——服务贸易各行业需要全面提高素质,从国家的政策引导、行业的投资取向到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都向国际水平靠拢。同时,学会用国际通用办法保护自己。
——通过设立保障措施,为保护经济安全,建立进口税率灵活反应机制。进口管理办法、工商管理办法要改善,参照WTO的一些规定,学会管理多经济形态的企业。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概念,我国承担与成员国之间彼此开放市场的义务,不等于我国市场无限制地洞开、不再需要管理,只是这种管理须是国际上按WTO规则承认的。

——抓紧立法,外贸法要研究修改,要立即着手制定反倾销法、反垄断法、反补贴法。在国际法的观念中,一国的立法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意志,因而是最有权威的。在国际交往中,一国政府按国内立法行事的事例屡见不鲜。
——先进、幼稚工业的保护问题。在制定新贸易法律过程中,充分利用“关贸总协定”中第十五章规定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要充分利用“关贸总协定”第十四章进口许可证手续协议、第十六章保障条款协议对应保护的工业实行保护。
——金融、保险、外汇管理领域既要履行承担的国际义务,又要找出一条利我、防人之路。我们要学会利用外国银行,学会如何合作,更需要加强监督管理。至于人民币何时自由兑换,全面放开经营,允许外资买卖A股,要循序渐进,以条件成熟为依归。
——注意改进市场管理,公平竞争。尊重市场规律,用市场手段、金融手段调节价格。——通过政策引导、税收优惠、利息差别,实际帮助企业树立一个信条,即质量至上,技术创新,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尽快建立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
此外,还应认真研究WTO的规则,学会利用WTO的规则迎接挑战。加强环保、技术标准、动植物检疫、商品检验等方面的立法和修法,并严格执法。
知识产权制度须加快完善
专家说,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特别是专利战略,增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能力,促进形成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我国新时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要求。上述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遇到的系列知识产权难题,其根子在于知识产权制度不完善。
在这次论坛上,专家学者指出,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意识比较薄弱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不高;二是在经济、科技、外贸等领域的管理中缺乏有关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和要求,重成果、轻专利,重论文、轻转化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三是在制定和实施国家各类科技计划中运用专利战略和策略的意识不强;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多数行业和企业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设备基本上依赖从国外引进;五是在技术引进中偏重技术的使用,忽视消化吸收和创新;六是缺乏能够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的技术体系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存在产业空心化的危险。
知识产权是我国企业的软肋
知识产权往往通过企业的技术产品体现出来,而自主知识产权正是我国企业的薄弱环节。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淡漠,既不重视开发、申请专利技术和运用知识产权利器去赢得市场,也不重视保护别人的知识产权。

在发达国家,企业专利申请量普遍占到一国专利申请总量绝大部分。虽然近些年来我国专利申请量年均递增22%,但15000多家大中型企业和上千万家小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只占全国专利申请总量的17%左右;而在国外来华的专利申请中,企业申请比例高达93%。正因为不少企业忽视知识产权的开发与保护,热衷于低水平的价格战,非法仿造假冒等侵权现象屡禁不止,所以在国内外市场上中国企业遇到的知识产权官司数量大幅度攀升。国企业在走向国际竞争中,有些产品质量上乘,而且成本低,价格上有优势,就因为在国外没有申请专利而在国际市场大受挤压,往往被迫在狭窄的非专利覆盖区市场谋求生路,处境非常被动
专利申请数量不能代表一切
专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专利为例,近几年来我国专利申请量逐年增加,2002年中国知识产权局共受理专利申请252631件,比上年增长24.1%,其中国内专利申请占申请总量的82.2%,从数量上看属于专利大国。但最有价值的发明专利申请在本国申请的专利中只占19.4%,其它都是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而国外来华的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占到85.9%。
从企业申请专利的领域看,我国企业申请专利一般集中在中药、饮料、食品、污水处理、电脑输入法等领域,而且大部分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国外企业申请专利普遍集中在信息技术、现代医药制造、生物工程、光电技术、航天航空等高新技术领域,而且主要是原创性的发明专利。这一比较,国内外的差距就十分清楚了。
这里还要提一句的是,我国设立的实用新型专利是国内申请、授权量最多的专利,对我国专利数量的迅速增加功不可没。但专家对我国设立这一专利有争议,有人认为它技术含量不高,容易滥竽充数,影响了我国专利水平的提高。有待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探讨。
外企抢先“布阵”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国内企业盼望已久的事,不少企业在入世前夕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认为一旦入世,国际市场做生意就会一路绿灯,畅通无阻。想不到近年来却连连碰壁,首先是技术壁垒。典型的例子如飞利浦、索尼、先锋这三大技术开发商联盟组成的3C向我国的DVD生产企业发难,后又有6C施压索要每台4美金的专利使用费,致使中国DVD利润锐减,产品出口势头受阻。又如温州出口欧盟的每只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以物美价廉而风靡欧洲市场,结果人家祭出“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必须加装欧洲开发的专利技术儿童锁机构”的法宝,对中国产品进行狙击,使该产品出口欧盟一时受阻。
形势更为严峻的是,我国入世前夕,外国企业已抢先到我国市场“布阵”。据调查,外国企业计划进军中国市场的前几年,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向中国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提交相应的专利申请。当他们的产品、技术投放中国市场时,这些专利申请正好对相关产品和技术形成有效保护。如杜邦公司早在1990年至1991年就向原中国专利局集中申请了270多件专利,当其1996年大规模在华投资办企业时,这批专利大都获得了在中国的专利授权,正好对其拓展中国市场提供了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

据了解,入世后,外国企业加快了到我国申请专利的步伐,在高新技术的各个领域已经申请了大量专利,对我国企业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壁垒。冲破围堵还是要靠练内功

有些企业看到自已被国外专利围堵的态势,忍不住焦燥,甚至埋怨政府制定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和条例太严,对外国企业保护太多,提出现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国内企业应宽一些,多保护一些。但更多的企业和专家在论坛上提出,保护知识产权是世贸的游戏规则,它是公平的,是一视同仁保护贸易各方合法利益的。专利这一武器并不厚此薄彼,外国企业可以运用它,中国企业同样可以运用它。关键在于你是否拥有专利技术。入世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会,同时也要求中国企业严格遵守世贸游戏规则。面对自身存在的知识产权薄弱环节,惟一正确的办法就是急起直追,学会重视知识产权,努力开发原创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并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而不能无所作为或怨天尤人。
到国际市场竞争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在国内市场同样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因为忽视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会伤害外国企业的利益,也会伤害本国企业的利益,阻碍技术进步。当前还在肆虐的软件盗版就是典型事例,它不但对一些外国软件产品构成侵权,而且对国内软件开发企业造成重大杀伤,阻碍了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鉴于现在知识产权纠纷越来越多,且因专业性强,审理较难,有关领导和专家还提议建立知识产权法院来专门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并提出参加有关国际组织“世界专利”工作的设想,以增加我国在国际知识产权工作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一、1.积极推动“金砖四国”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金砖四国”虽然还不是一个国际法主体,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国际组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以及它们之间政治经济往来的深化,也不能排除会逐渐成为一个经常性的国际对话平台,并可能进一步演变为一个国际政治经济组织或者多边自由贸易组织等。对轮廓日益清晰的新型国际集团以及自身在其中的定位,我们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心态,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寻找和创造机会就重大双边、多边和全球性议题与俄罗斯、印度和巴西进行密切接触和磋商。而这种接触和交往的不断密切和深化,将为“金砖四国”未来逐渐形成一个稳固的国际对话交流平台,甚至是多边国际组织奠定基础。
2.强化与“金砖”国家在区域和全球问题方面的对话和立场协同
加强与金砖国家的立场协同可以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客观上,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迅猛推进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际性组织和区域性组织,多边或双边组织在各种国际性事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G20的形成本身就说明,以G8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处理全球性金融危机时已经力不从心。正如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所主张的,我们需要一种包容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灵活高效的“新多边主义”,与这个时代的需要相适应。而“金砖四国”正是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集中代表。从总体上讲,目前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过程中所参与的国际性和区域性、多边性和双边性的国际政治经济组织还相当少。因而,中国在国际上的发言权还比较小,中国企业组织在参与国际经济贸易竞争方面会受到诸多制约。对于中国来说,更多地参与一些国际性或区域性组织,有利于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形成集体的声音和力量,抵御发达国家对我们

提出的国际经济规则改革倡议的打压,提高号召力。通过积极参与金砖四国框架下的多层次交换意见机制,有效协调四国对国际重大事务的立场观点,可以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
3.提高与金砖国家的经贸合作水平
中国与其他三国已有较深的经贸合作基础。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资源禀赋不同,经济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供需方面产生了一些相交点,可以作为进一步拓宽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领域的切入点。中国与印度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差异较大,与俄罗斯及巴西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差异较大,均有很大合作余地。近年来,中国与这三个国家的经贸关系发展很快,远远超过与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近8年来,中国与三国的贸易额增长速度超过中国整体贸易增长率的一倍以上。2007年,俄罗斯和印度分别是中国第7和第8大出口贸易伙伴,俄罗斯和巴西是中国第8和第9大进口伙伴。目前,中国是俄罗斯第3大贸易伙伴,是印度和巴西第1大贸易伙伴。在最近的伦敦G20峰会上,俄罗斯、巴西均积极支持中国提出的非主权储备货币设想。巴西总统卢拉甚至多次主动提出中巴贸易利用本币结算,也积极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的提议。俄罗斯也支持中国的非主权储备国际货币计划和改革IMF建议。中巴、中俄均签署了巨额石油换贷款长期计划,是稳定扩大双边贸易关系、深化合作,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的最新成果。
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西方发达经济体需求下降,中国拓展对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新兴国家市场,有利于改善国际贸易方向和贸易结构,稳定需求。同时,通过深化与俄罗斯和巴西的资源开发合作,可以扩大和改善对外投资结构,稳定稀缺战略资源的供给,解决高速发展的资源瓶颈。具体地,需要在以下方面努力。一是扩大贸易和投资规模。目前,虽然中国与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的经贸发展较快,2001年到2008年与这三国的贸易额增长了7.7倍,比同期中国贸易增长率3.3倍)还高,但与这三国间贸易的绝对规模依然很小。如2008年为1570亿美元,只有中日、中美、中欧贸易额的约一半,也不到中韩贸易额,这和中国与三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合作潜力并不相称。因此,需要大力扩大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实际上,这些国家都有巨大的市场成长潜力,而且其购买力水平也与中国的出口商品档次、结构比较接近。因而,扩大贸易规模机会很大。
二是拓展经贸合作领域。除了贸易,还要积极扩大相互投资,劳务合作,承包工程以及在第三方市场的合作等多方面联系。目前,中国对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的直接投资还相当少。例如,截止到2007年,中国对俄罗斯的直接投资总额仅13亿多美元,俄罗斯对中国投资仅6亿多美元;中国与印度、巴西的相互投资就更少。显然,这与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上千亿美元的规模不成比例。
三是提高经贸合作水平。提高中国与这三国的经贸合作质量和水平,需要在改革贸易方式、结算手段、关税、避免双重征税和外汇汇兑便利化、人员往来方便等方面加强相互协调。
4.全面推进与金砖国家的交流合作
除了扩大和深化与这三国的经贸关系,中国还应积极推动与这几个新兴大国的外交、军事、旅游、文化等方面的协作,形成全面的战略协作关系。而其他方面的互利协作又能反过来推动经贸往来上新台阶。虽然中国与三国的贸易发展速度很快,但依然存在不少障碍。截至目前,俄罗斯共对我国发起16宗贸易救济官司,其中反倾销3起、保障措施13起,涉案金额3.6亿美元,主要涉及机电、钢铁等产品。2009年初,印度也对中国玩具设立为期6个月的进口设限。四国内部存在的一些经贸与投资方面的分歧和矛盾,应该通过高层协商和互让互利加以化解。

中国应该拓展与金砖其他三国的合作领域,包括外交、军事、经济、文化和贸易等,一个经常性高峰论坛有助于促进国家关系的深化。借助于“金砖”峰会平台(从远景上不排斥邀请一些有影响力的新兴国家领导人参加)四国在世界舞台上结成更为紧密的同盟,在寻求扩大自身影响力和地位的同时,也促进强化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影响。中国和其他三国近来就重新创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遥相呼应,相互支持,发挥各国在洲际和全球的重要影响力。从长期看,消除分歧、共同携手,是“金砖四国”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大国崛起不可或缺的台阶。
5.妥善处理与其他多边国际对话机制及国际组织的关系一个新的多边对话机制的出现,自然会引发原有的国际政治经济力量平衡格局的变化以及敌对势力的反弹。有观点认为,“金砖四国”走到一起,本身就是因为美国早在1994年就提出要将一些快速成长的新兴国家作为21世纪需要“重点”对付的对象。力量对比的悬殊更要求新兴国家团结起来。但是,团结起来并不代表要与既有的国际力量集团(如G7G8G20及其他多边国际组织或对话机制)造成撞车。在维护自身独立原则立场的基础上,与其他国际力量求同存异,特别是注意与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重要国际组织的对话协作,推进国际社会迈向更加和谐,不失为新兴国家的新兴对话机制发展之道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e241fd776eeaeaad1f330db.html

《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如何趋利避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