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知识宣传

发布时间:2020-06-01 18:56: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三)

二、乡村道路建设

1.        修建乡村道路开挖边坡应注意的问题

1)修建乡村道路开挖边坡产生的主要问题为开挖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在进行边坡开挖时,应遵循“少开挖,少扰动自然边坡”的原则。当出现高边坡开挖时,不仅开挖量大,对自然边坡的扰动也大,而且在施工和边坡处理的技术上也会相应的增大难度。人工开挖边坡的结构设计应与地形条件相适应,从而达到合理、安全与经济的效果。

2)人工开挖边坡的位置与方向的选择应尽量避开大断裂通过的地带;应尽量将道路边坡设置在整体或块状结构的岩体中;开挖道路的边坡方向应避免出现具有一定规模的顺坡向结构面;人工开挖边坡的坡度应与边坡岩体的结构特征相适应。

3)一般来说,土质或岩石风化程度大的边坡坡度不宜过陡;层状结构岩体为顺向坡结构时,边坡坡度一般应与岩面特别是其中的软弱结构面的倾角相适应。破碎岩石的边坡易受到地下水的活动程度等因素影响,一般不宜过陡。

72.        道路边坡和屋后边坡支护的主要措施

山地丘陵区房屋和乡村道路修建时,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往往需要开挖山坡坡脚,山坡原来的平衡稳定状态受到破坏,在降雨、水流冲刷等不利条件下,极易引发山坡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需要对开挖的人工边坡采取一定的支护措施,才能保证坡下的房屋、乡村道路的安全。常用的支护措施主要有坡面削坡减载、支挡、排水、表层覆盖、坡脚反压等,一般要几种工程和植物措施综合利用,才能有效的达到安全支护的效果。应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择适宜的支护方式。

1)工程支护

1)无地下水的岩质边坡,所防护的边坡本身稳固,因岩石风化、岩层内部节理发育但裂缝宽度较小而造成表层风化剥落崩塌等可以采用抹面与捶面、灌浆与勾缝、护面墙、水泥土护坡、喷浆或喷射混凝土防护等措施。

2)风化破碎较严重、裂隙和断层发育、放缓边坡工作量巨大的高陡的岩石边坡、粉土、砾石和砂土边坡,可采用土钉墙、预应力锚索梁支护措施。

3)岩体交互发育、坡面整体性差,有岩崩可能的高边坡也可采用三维植被网、钢绳网等柔性支护措施,通过锚杆和支撑绳以固定方式将网盖在坡面上,将草籽及表层土壤牢牢护在立体网中间。对设计稳定的土质和岩质边坡,特别是土质贫瘠的边坡和土石混填的边坡可以起到固土防冲并改善植草质量的良好效果。钢绳网用于风化剥落、溜塌或坍落防护中,抑制细小颗粒洒落或土体流失时铺以金属网或土工格栅,对整个边坡形成连续支撑。

(2)植物防护

边坡稳定、坡面冲刷轻微的路堤或路堑边坡及房屋后山,可采用种草、铺草皮、植树等方法保护,防止水流直接冲刷坡面,达到保护的目的。

1)种草根据施工方法不同,有种子撒播法、喷播法、点穴、挖等方法。

2)铺草皮适用于各种土质边坡,特别是坡面冲刷比较严重、边坡较陡时。方式可以平铺、水平叠铺、垂直坡面或与坡面成一半。

3) 植树适用于道路边坡:各种土质边坡和风化极严重的岩石边坡,边坡坡度不陡于1:1.5,在路基边坡和漫水河滩上种植植物,对于加固路基与防护河岸收到良好的效果。可以降低水流速,种在河滩上可促使泥沙淤积,防止水流直接冲刷路堤。植树最好与植草相结合。植树的种类应根据当地条件选择,毛竹、果树、茶树等不宜作为边坡支护树种。

(3)削坡减载

削坡减载属于改变边坡几何形态的一种治理方法,该技术简单可行、工期短,治理效果与削坡减载部位及地质环境关系密切。常用于滑坡后壁及两侧地层稳定、不会因削方引起新的塌方滑坡治理。

1)采用削坡减载治理滑坡,若处理部位不当,有复活滑坡的可能。必须注意减载后是否会引起后部产生次生滑坡;还应验算滑坡减载后,滑面从残存滑体的薄弱部分剪出的可能性。削方后应有利于排水,不因削方导致汇集地表水,且要有合适的弃方场地。对于一般牵引式滑坡或滑带土会松弛膨胀,经水浸湿后抗滑力急剧下降,则不宜采用削坡减载方法。

2)削坡减载部位宜清除表层滑体及变形体,设置马道等方法降低边坡总坡度。一般在滑体上部削坡形成减载平台,其后缘及两侧开挖成1:3~1:5的较缓横坡。上部开挖后,增大了滑体暴露面,加大了地面渗入滑体及岩石风化速度。为减少上述不利影响,开挖坡面应整平、封填压实并做好排水及防渗处理,削坡减载的弃土不能堆置在滑坡的主滑段。

3)滑体上的开挖高度小于8米时,可以一次开挖到底。岩质边坡的开挖高度大于8米~10米、岩质坡开挖高度大于15米~20米时,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开挖。边开挖边用喷锚网、钢筋混凝土格构支护、或采用浆砌块石挡墙支挡。

4)堆积体或土质边坡每级台阶设置马道宽度不小于2米~3米;岩质边坡马道宽度不小于1.5米~2.5米。每级马道上设横向排水沟,纵向排水沟宜与城市或公路排水系统衔接。

(4)排水

1)排除地表水是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而且应是首先采取并长期运用的措施。其目的在于拦截、旁引滑坡外的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或将滑坡范围内的雨水及泉水尽快排除,阻止雨水、泉水进入滑坡体内。

排除地表水的主要工程措施有:滑坡体外截水沟;滑坡体上地表水排水沟;粘土填充滑坡体上的裂缝;引泉工程;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作等。

2)排除地下水是可疏而不可堵。其主要工程措施有:截水盲沟、支撑盲沟、仰斜孔群;此外还有盲洞、渗管、渗井、垂直钻孔等排除滑体内地下水的工程措施。截水盲沟用于拦截和旁引滑坡外围的地下水;支撑盲沟兼具排水和支撑作用;仰斜孔群用近于水平的钻孔把地下水引出。

73.        修建道路需要填方时应注意的问题

填方路基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沉降、不均匀沉降等变形问题。填方路基的沉降、不均匀沉降不但会导致路基本身的损坏还会因路基顶面的不平整在路面结构内产生附加应力,并在此应力或与车载共同作用下,导致路面结构的损坏,路基不均匀沉降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有填方压实度不足、地基中存在软弱土层、路基刚度差异过大、填筑物成份不均四种类型。

1)要严格控制填土的碾压遍数、行车速度及填料的粒径、松铺厚度和含水量,按设计要求控制超宽碾压宽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路基的防、排水工作。施工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路基两侧,若存在纵向裂缝则是不均匀沉降变形所致,应及时要求施工单位复压,并复检。

2)对于原路基中存在淤泥等软弱土层且具有一定厚度时,易产生明显的沉降变形。在此类路基填筑施工中可采取清淤换填碎石层、深挖边沟疏水、开挖纵横向疏水盲沟以增强基底地下水的自然排泄和提高基底防变形能力。在采取上述措施时应特别注意地表水的疏排和隔断路基外地表水的涌入,并在填筑第一层时不宜过振,以防基底软弱土层扰动而降低承载力,一般以静压为主。

3)在桥头与路基交接处、挖填交接处、半填半挖处、填方厚度明显变化处、路基中埋设构筑物处及地基性质差别较大处在动载等作用下会引起明显的差异沉降,导致路面裂缝。在施工中不宜过早提前预挖搭接台阶,尤其是在雨季和冬季,其易因雨水的浸泡或冻胀作用致使台阶松散而台阶搭接失效,现场施工时宜要求挖设台阶与填筑同步。

4)对于填筑物物质成份不均匀时易产生不协调沉降和纵向裂缝。应注意尽可能地控制填土的物质成份的控制。石方填筑路基控制应十分注意粒径及级配,保证填料能够挤嵌密实,发现有局部纵向裂缝,此局部应作挖弃换填处理。

三、乡村中小学校舍建设

74.        乡村中小学校舍选址应注意的问题

(1)中小学校舍场地中有下列情况之一,且未经工程处理的,不宜选择:

1)拟建校舍周边、坡高二分之一距离范围内,存在未采取工程措施的高陡不稳定斜坡或岩质边坡存在顺向坡、软岩和硬岩互层构成的斜坡;易滑结构面与山坡同向倾斜,且易滑结构面倾角小于山坡坡角;

2)拟建校舍周边、坡高二分之一距离范围内,不稳定斜坡坡面土层厚度大,坡面有毛竹林、桔园、茶园及水渠、池塘、蓄水池等;

3)拟建校舍周边、坡高二分之一距离范围内,斜坡坡面上存在不稳定人工堆积物,未经清理的;

4)校舍位于沟谷纵坡降大、山坡坡度较陡,沟谷上游汇水面积大;沟谷上游及两侧山坡土层厚度大于1米,且其上游及两侧山坡存在滑坡、崩塌或位于有水土侵蚀冲沟的沟口;有泥石流隐患的河流、病险水库、蓄水池等下游沟口区;

5)沟谷历史上曾发生过泥石流或被洪水侵蚀;沟谷中、上游存在矿山开采矿渣、工程建设弃渣等堆积物,其沿沟松散物储量大于104方/平方公里;

6)校舍位于河(海、库)岸且场地低于当地最高洪(潮)水位并无截、排水措施;且存在岸坡崩塌、侵蚀、湿陷或不均匀沉降等现象;

7)场地及附近范围内历史上曾发生过岩溶塌陷;存在大型或集中抽取地下水的供水井;存在地下开采石灰岩的矿山;

8)校舍位于矿区的采空区之内;存在陷坑、开裂、错位、沉降或地表水平变形等迹象;场地地表以下存在特厚矿层,或场地内存在倾角大于55°的厚矿层露头;场地上游存在弃渣场或尾矿库等;

9)选址时应选在反向坡的坡上和坡下,而避开顺向坡、软岩和硬岩互层构成的斜坡。当一组易滑结构面与山坡同向倾斜,且易滑结构面倾角小于山坡坡角时,山坡就可能沿着易滑结构面发生滑坡;当易滑结构面与山坡倾向相反或斜交,或者易滑结构面与山坡同向倾斜,但其倾角大于山坡坡角时,山坡就不易发生滑坡。

(2)中小学校舍场地中可以选择的地段主要有平缓台地、高位的河谷阶地。

1)平缓台地:如山区宽缓山梁、斜坡台地(阶地)等。宽缓山梁场地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风险,主要来源于山梁下的两侧山坡;威胁场地安全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崩塌和滑坡。选址中应重点调查两侧山坡有无发生崩塌、滑坡的隐患,坡脚有无发生塌岸的隐患,山坡上的冲沟有无向山梁溯源侵蚀的危险。

2)历史洪水位以上一定高位的河谷阶地。选址中应重点调查阶地上方和下方山坡的稳定性。上、下方山坡均不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隐患,或影响范围较小、通过规划和工程措施易于避让或防治的地段。

75.        已建中小学校舍的安全问题

1)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判断校舍场地是否位于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危险区,查明隐患。

2)位于滑坡体上、泥石流沟口的中小学校舍应尽量选择搬迁避让;无法搬迁或未搬迁之前,应在具有相关地质灾害治理资质的部门制定工程治理方案基础上,由具有相关地质灾害治理资质的单位实施工程治理措施。

3)位于山区或已知地质灾害隐患区的校舍,应定期做好地质灾害巡查、核查工作以便及时发现隐患。

4)在变形体上安装监测仪器,如地表裂缝监测仪、墙面裂缝报警器、简易裂缝监测木桩等,指定具有一定防灾识灾知识的专人负责监测,做好监测记录。发现变形异常时及时报告。

5)在地质灾害隐患地段周边设立警示牌,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6)在教职员工和学生中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做到人人皆知,主动防灾避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021f0d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9a.html

《防灾减灾知识宣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