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政治 - 《试种一粒籽》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发布时间:2020-08-02 19:25: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年级下册

4.试种一粒籽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年级下册

4.试种一粒籽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一直生活在城市里,即使有部分同学经历过在农村生活也只是见过一些场景,没有真正的走进农田去播种,体验劳动的辛苦

而且种子多种多样,各有特色,学生认识的却只有很少的几种。至于种子如何萌芽也是一无所知。

认识更多的种子,了解种子是如何播种的,是本课的重点。所以本课必须要设置亲自播种体验的环节,学生才会真的有所感触。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年级下册

4.试种一粒籽

第一课时 效果分析

一、教学的设计、教材的二次开发,符合学生的特点。

我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设计了这节课,内容设计尽量让学生感到符合生活实际,有兴趣。由学生能积极发言的话题讨论可以看出基本实现了设计的初衷。课本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载体,学生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体现了道法课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教学原则。

二、以小组活动为主线,锻炼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本课的活动设计注重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和感悟,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体现了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历程。

三、教学资源的利用,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对于在城市长大的孩子来说,植物播种离他们很远,他们平时只能从父母的口中或者电视上接触这类内容。他们对种子的萌芽和生长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为了解决这一难点,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如:调查、访问、网上搜集等。)搜集有关种子的图片或实物,并询问一些播种经验。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种子,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节课无论是课本资源,还是一些图片、视频实物的运用,都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尤其是种子萌芽微视频片段,从视觉、听觉,多方位的让学生感受了种子萌发的奇妙,激起学生的思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年级下册

4.试种一粒籽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让我试试看中的第四课。教材中设计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体验自己动手种下一粒种子的快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二年级学生可能听说过、看到过关于种植的事,但大多数学生还没有亲自尝试过。蒙台梭利曾说,听过了会忘记;看到了,会记住;做过了,就理解了。“做”的过程,是一个全面经验的过程,因而,通过“做”来学习,长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自己对世界的更丰富、更全面的理解。这种理解,不容易遗忘,如同跟着自己的血肉长在一起,成为个体精神世界的活性因子。因而,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在观察种子萌芽的过程中,去经历、去感受、去发现生命的神奇和不可思议,这样的活动,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愿望。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用观察、比较、调查的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观察、比较、实验是人们探究自然奥秘的常用科学方法,也是人与自然进行对话的方式。人与自然的对话将贯穿人的一生,人们在这种对话中获得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而本课的整个活动过程,必然会经历观察、比较、实验、思考、讨论、解释,也必然会经历困难与挫折、成功与喜悦。这是学生个体在与自然互动中的成长。本课就是引导学生初次尝试这种人与自然对话带来的整体成长。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部分的如下内容标准而编写。1.喜欢提问和探寻问题的答案”;“6.学习用观察、比较、调查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社会探究活动”;“7.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成果”;“9.学习利用图书、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收集需要的资料”;“10.在成人的帮助下,能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或信息”。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年级下册

4.试种一粒籽

第一课时 评测练习

一、判断

1任何种子都可以直接播种。(

2.播种之后每天都要浇水。(

3.有的植物不用种子也可以繁殖。(

二、选择

1. 以下植物不用种子也可以繁殖的有
A柳树 B土豆 C花生 D蒲公英

2. 下面植物种子最小的是(

A玉米 B绿豆 C西瓜 D 胡萝卜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年级下册

4.试种一粒籽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采用小组交流、汇报展示亲自体验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本课我让孩子课前观察搜集种子,课堂上认识种子,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产生播下种子的渴望,然后顺势而为

种子的萌发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为了让孩子产生深刻体验,我剪辑制作了种子的发芽生长的视频,让孩子观看,谈体会,激发种植兴趣。

课堂教学中,我加强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利用多媒体手段出示种子的播种步骤,让孩子在观察中学习方法,指导下一步的播种,收到良好效果。

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教学中,我重视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在观察、倾听、交流中注意获取学生的表情变化,心理和思想变化。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启发引导,肯定性评价,简练的小结,引起学生自我反思,使学生的感悟不断完善和提升,也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重视学生的激励和促进。当学生交流自己的观点后,不论是否令人满意,我都会给学生一句勉励的话,一个赞许的目光,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

这节课我感到遗憾的是学生的动手体验还不够深入,需要课后自己再次进行体验了解更多的种植注意事项。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让学生“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这个问题有待我们品德学科的教师持续不断地去探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年级下册

4.试种一粒籽

课标分析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在《课程标准》中的对应位置:

本课目标属于基本框架中的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这两条主线,动手动脑有创意的生活这一方面。

在情感态度目标中,属于挚爱生命、热爱自然这一目标。

在行为与习惯目标中,属于乐于参加劳动和有意义的活动这一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属于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这一目标。

二、本课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建议》中的表述:

()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

教师应通过观察、调查、讨论、参观、访问、制作、种植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学习,与环境互动,与同伴合作,在获得对自然与社会的亲身体验与感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137c58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ba.html

《小学思想政治 - 《试种一粒籽》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