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西数字禁忌差异 - 以4和13为例

发布时间:2012-11-07 12:53: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曲靖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中西数字禁忌差异——413为例

者:夏娅文 学号:2007212111

院:教师教育学院

级:2007

业:小学教育(理科)

指导教师:江献 职称:讲师

期:2011410

曲靖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曲靖师范学院

本论文(设计)经答辩小组全体成员审查,确认符合曲靖师范学院本科(学士学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要求。

答辩小组签名

答辩日期: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任何贡献已在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 日期:

论文设计使用授权说明

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曲靖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学位)论文(设计)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及送交论文(设计)复印件,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中西数字禁忌差异——413为例

摘要

数字原本是一种用于度量、计算、排序等的数学语言,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西方国家的人们对数字的喜好不尽相同。不同国家的人们把不同的一些数字视为自己的幸运数字,认为那些数字是吉利的。与此同时,也对一些数字产生了憎恶情节,在生活中甚至对其产生了忌讳。了解中西方的数字禁忌,对于我们学习中西方文化,进行跨文化交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数字禁忌 4 13 文化差异

Chinese and western digital taboo -- by 4 and 13 for example

Abstract: Digital was originally regarded as a kind of mathematical language, which was widely, used in measure, calculation, ordering and so on. However, due to various of culture backgrounds, Chinese and western counties have different preference to number. To some people, special digital was treated as lucky number, believed that it is auspicious. Meanwhile, other may produce abhor plot to specific number, having taboo to them in daily life. It has an important meaning that for us to understand Chinese and western countries' digital taboo, which will help us in learning different culture and crossing culture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digital taboo four thirteen cultural difference


引言 1

1 中西方对数字“4”和“13”的禁忌差异 1

1.1中西方对数字“4”的禁忌差异 1

1.2中西方对数字“13”的禁忌差异 2

2 中西方形成数字禁忌差异的原因 4

2.1宗教文化存在差异性 4

2.2神话传说存在差异性 4

2.3社会民俗存在差异性 5

2.4民族文化心理存在差异性 6

3 中西方对其他数字的禁忌差异 7

3.1数字“3 7

3.2数字“6 7

3.3数字“7 7

3.4数字“5”与“星期五” 8

3.5数字“10 8

结束语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引言

人类认识数经过了一个过程。在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起初人们用手指绳结刻痕石子或木棒等实物来计数。例如表示捕获了3只羊就伸出3个手指5 个小石子表示捕捞了5条鱼一些人外出捕猎出去1家里的人就在绳子上打1个结用绳结的个数来表示外出的天数这样经过较长时间渐渐地把数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产生了数的概念数是人类所共有的但是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数字变得不单单是一种计数的符号而是带有很浓厚的文化底蕴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赋予了数字不同的文化同样的阿拉伯数字文化下是被崇拜的,另一种文化下却有可能成为禁忌禁忌是人们对某些言行的自我限制,它不仅来源于人们对某种神秘力量的畏惧,而且也包含着人们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长期积累的经验,以及在长期的人际交往中所形成的社会礼俗。[1]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禁忌文化中西方国家由于宗教神话传说民族文化心理等文化背景的差异性产生了不同的数字禁忌

1 中西方对数字“4和“13的禁忌差异

1.1中西方对数字“4的禁忌差异

在我国古代,“4”是一个吉祥的数字。在民族文化中,有“四方”、“四象”;古老传说中有“四灵”;古汉语有“四声”;中医有传说的“四诊法”;拳术套路组成的中心为“四击”;佛教还有“四圣谛”、“四弥誓愿”、“四大菩萨”、“护世四天王”等等。此外,古人兄弟有四排行;古代秀才有四艺;古代有四库全书;四大古典名著;花木四君子等等。[2]老北京有“四合院”,人们送礼讲究送四样,图个四平八稳;也有一些与四谐音的吉祥词语,如“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四通八达”等等。

“四”在中国文化中确实是个重要的数字,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数字“四”突然变得身价大跌,有些人忌讳数字“4”,因为它跟“死”谐音,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征兆,因而对带有“4”的数字总是避之唯恐不及。[3]由于汉民族讨吉避凶的文化心理,形成了自觉有意识利用谐音、谐义求取吉祥,或刻意躲避因语音相似或构字相关造成不详意义联想的习惯。所以“四”因谐音“死”而成为公众心理的大忌。[4]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刻意避免使用与“4”谐音的语言或数字,在选择车牌号码、电话号码时更要避免尾数是“4”的号码。

扬州人在做寿时也同样忌讳“四”。所谓男不做“三”,女不做“四”,这里的四是指女人“四十岁”时不应该做寿,一是,“四十岁”年龄不大,不应该做寿,二是“四”和“死”谐音,非常不吉利。在台湾,人们忌讳“四”的情况更为普遍,有的医院为顺应病人的心理忌讳,在楼号和病房号的设置上不出现第四栋楼或第四号病房;公共汽车也不设置四路,似乎设了四路车就真的成了死路一条;游览车号与旅店房间据说亦无四号;即使是民间应酬红白礼,也没有包四百元的[5]中国人十分注重语言的谐音、谐义,他们避讳因谐音、谐义带来的心理恐慌,因此在生活中尽量避开这些所谓的不吉利数字。

数字被中国人所忌讳,然而在西方它却是吉祥的。喻统一、坚韧和稳定之意,如:no all four——完全一致,完全相似,four squares——坚定不移的,坦白直率的;four leaf——幸运草(又名四叶草在西方是幸运的象征,它的每片叶子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当中包含了人生梦寐以求的四样东西:名誉、财富、爱情及健康,倘若同时拥有这些东西,那就是幸运了)同时,由于four谐音fair,所以在英语里也是公平、正义、力量的象征,有祷文为证:圣洁的,圣洁的啊!您孕育着永流不息的创造源!因为您起源于纯洁而深奥的,它为天下之母,无所不包,无所不属,首出命世,永不偏倚,永不倦怠,成为万物之锁钥。[6]

“四”无处不在,人们认为世界是由“Four Elements(四大要素)组成——EarthWindWaterFire(土、风、水、火),世界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宇宙有四根支柱,月亮有四相——阴晴圆缺,一年有四季等等。[7]此外,在很多事物中,物体要有四个支点才能稳定,如桌子、凳子必须有四只脚,汽车必须有四个轮子等等。

1892年,当时纽约名流William Astor夫人将参加她的私人舞会的邀请人数减少到四百人,此后人们便用“The Fourth Hundred”代表“上流人士,有名望的人”。因此西方人也用“The Four Hundred”代表“有名流的地区、上流社会”。[7]可见,从古至今,西方人都将“四”视为一个吉祥的数字。

1.2中西方对数字“13的禁忌差异

在汉文化中,十三是一个具有积极文化内涵的数字。北方戏曲的押韵都定为十三辙;中国佛教宗派为十三宗;中国古建筑塔多为十三层;两千年来主宰中国思想文化的儒家经典《十三经》;明朝皇帝的陵墓有十三座,统称十三陵;北京同仁堂药店有十三种最有名的中成药,号称十三太保;行政十三级及其以上者为高干[8]此外,在我国古代,皇帝的金带有十三个金环;元明两全国设了十三个省;清顺治年间设十三衙门;汉武帝曾设十三刺史部等等。就连浙江杭州的六和塔,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都是采用十三层的建筑结构。[9]在现代,我国著名球星姚明在中国男篮国家队中的编排号是13。在亚洲男篮锦标赛上,中国男篮以坚强的斗志和超群的技术,战胜了亚洲男篮诸强,多次夺得冠军。[10]

中国的发展与崛起似乎也可以通过数字13粗略解:中国有13亿人口,中国的可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在中国公路行车的速度平均每小时13英里(约20.9公里);过去25年来,中国的制造业产出每年增长13%;中国拥有外汇储备1.3万亿美元,是迄今世界上所有国家中最多的。[11]从文化、宗教、建筑等到中国的发展与崛起,13有关的事物在中国非常普遍,由此可见,数字13在中国是一个吉祥的数字。

西方人对数字“13”的恐惧是众所周知的,在西方,人们谈“13”色变。上千年来,“13”一直被西方人认为是一个非常不吉利的数字。西方人对“不吉利13”的恐心理源于“13人同桌”(最后的晚餐)。据《圣经》记载,耶稣及其十二个门徒共十三人,在被处死前举行最后的晚餐那天恰好是星期五,所以西方人认为十三是个不吉利的数字,会给人带来祸事,若那天是十三号又逢星期五则更加不吉利。因此西方人认为每个月的13号是不吉利的,据说在这一天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日期。古希腊的赫西俄德告诫农民不要在十三号开始播种。在古巴比伦,有十三个月的闰年用一只倒霉的渡鸦来标志。人们相信,魔鬼总是和十二个巫婆在一起开十三人聚会的,中古时代的西方,绞人的绞环有十三个绳圈,绞台有十三个台阶,刽子手的薪金是十三枚钱币。[12]

由于西方人眼中的“13”象征不吉利、不幸,因此西方人在生活中总是尽量避开它。如宴请人数不能为13人,桌上不能有13道菜;门牌、楼层、座位等各种编号也忌用“13”,即使有,也用12B14A来代替。[13]西方人对“13”的恐惧和忌讳无处不在,在一条宾夕法尼亚铁路上,因机师拒绝操作编号为1313的引擎而不得不为引擎重新编号,在伊利诺斯州的斯普林菲尔德市,警署把13号徽章从警衔中撤除;在纽约的波基普西市,警察局长允许佩戴13号徽章的警员将徽章数字颠倒过来成为31号。西方人甚至认为家中新添13个孩子是一种不祥的征兆;父母在给孩子取名时也避免孩子的姓和名加在一起有13个字母。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西方人也不能摆脱对“13”的恐惧,当他们发现自己的钱袋里有13枚硬币时,他们会像丢弃某个秽物一样将其扔掉。[14]由此看来,“13”在西方人眼里确实是一个晦气甚至可怕的数字。

中国人因讨吉避凶的民族文化心理(谐音)而忌讳“四”,西方人却受宗教的影响而崇拜“四”,相反,中国人因宗教和历史而崇拜“十三”,而西方人却因神话传说和文化背景而忌讳“十三”。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国家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这是由于什么原因而产生的呢?

2 中西方形成数字禁忌差异的原因

2.1宗教文化存在差异性

一些学者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无数字迷信。数字迷信是在西学东渐过程中,东西方迷信传统相结合的怪胎。然而中国古代却又尊称皇帝为“九五之尊”,可见,数字“九”、“五”是至高无上、权利与势力的象征。再者,古人在做某件重要的事情之前,比如说婚嫁、建房时要选择“良辰吉日”,也是选择某个吉祥的数字作为行事的时辰或日期,这说明中国早在古代就存在数字文化

中国人主要信奉道教和佛教,道教和佛教对中国数字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说文》中对“三”的解释是:三,天地人之道也。在这些古老的宗教文化的影响下,数字“三”在中国文化中就成了一个十分神圣、圆满的数字。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相对的两面,即好和劣,对和错,长和短,明和暗,动和静,这就使双数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被看作吉数得到了很好的阐释,而对一切事物追求平衡也符合了人们传统的审美心理。[8]

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文化,基督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主流,它对西方数字的文化内涵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基督教倡导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the Trinity)的宗教文化,因此数字“3”被赋予了完美与吉利的文化内涵。根据《旧创世纪》,上帝用了7天时间创造了世界万物,因此7天代表一周成了世界通用的计时方法;圣母玛利亚有7件快乐的事;圣灵有7件礼物;圣餐有7次;主祷文有7部分。因此,西方民族习惯把事物凑足7件,才算完美、吉利。由此可见,数字“7”表示完美与吉利的文化内涵也起源于基督教文化。[15]

2.2神话传说存在差异性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以汉语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观体现在审美观念中就是中国人尊崇双数,以双数为吉数的传统审美心理。成语中形容处事是“四平八稳”,交通便利为“四通八达”,百事顺心为“六六大顺”, “十拿九稳”表示很有把握,“十全十美”表示没有瑕疵,很完美。此外,十以上的数字如十二、二十四、三十六、七十二等双数也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双数在汉语中蕴含着吉祥的文化内涵。中国人喜欢双数的美好含义,追求好事成双,希望双喜临门,人际交往中送双份礼,甚至连文学形式中的春联和修辞格中的对偶,都体现出了汉民族对双数的情有独钟。中国人对双数的崇拜,则体现出中国人期盼吉祥、向往美好的民族文化心理。

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往往远离人间,不食人间烟火。在我国某些地区有“七月七日,迎新嫁女避节”的说法,这种习俗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传说牛郎与织女只有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才能相见一面,于是民间就有了农历七月初七禁止婚嫁的习俗。[16]另外,汉语以“七”组成的习语大多带有贬义如:“七零八落七手八脚乱七八糟七拼八凑七歪八扭”等。

西方神话中的神近乎人类,充满人的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西方人崇拜数字“3”,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称三为完美的数字,二:古埃及人认为它代表父、母和子;三:在古希腊神话中,宇宙被认为是有三位神灵统治着:主神朱庇特、海神尼普顿、冥神普路托。因此西方人崇拜数字“3”,认为它是神圣、尊贵的象征。

另外,关于不吉利数字“13”的说法还源自挪威神话里波杜尔天神之死。传说中波杜尔是一位光明天神,他是女神之母福瑞嘉天神与智慧、诗歌、战争和农业之神欧丁天神的儿子。当波杜尔天神在夜里做梦预感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他的母亲便提炼出一种药物让其喝下,此后,波杜尔成了世间没有任何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东西可以伤害的天神。波杜尔在维哈拉城成了战无不胜、人人羡慕、人人视之偶像的天神。挪威神话中罗基是魔鬼的化身,出于对波杜尔的无限嫉妒,他通过卑鄙的手段从波杜尔母亲那里得知了波杜尔唯一未被庇护的弱点,并带着武器杀进了维哈拉城,杀死了波杜尔。当时城内聚有12位天神,罗基就成了第13位。[14]于是数字“13”就成了西方人十分忌讳的数字。

2.3社会民俗存在差异性

在中国现代中国的社会处于市场经济以及受港台文化的影响,如人们对数字 8”青睐有加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和商业气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广东话里由于“八” 和“发” 谐音 “发” 又有 “发财发达” 的意思 反映了人们渴望发财发达的心理。然而在官场上,人们是不喜欢数字“8”的,因为近来流行一个叫“七上八下”的词语,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官路走下坡路,所以比起“8”来,他们更加喜欢“7”。

在西方,现代的美国社会讲究的是时间观念讲究务实精神奉行实用主义哲学这一思想反映在实际中就是现代美国人更加有数的概念对于个人其个人价值的体现也是需要用数字体现比如拥有资产受过几年教育等对于企业其成功与否直接的体现就是罗列出的一串的数据利润的上涨等等所以有个现象那就是现代的美国人更愿意用数字去表达因为数字给人很明确很实在的认识这种思想观念中的数量观念反映了他们的务实精神。他们的强烈的数字观是和其竞争激烈的社会民俗所分不开的。

2.4民族文化心理存在差异性

民族文化心理是一个民族内在的比较稳定的来自文化传承塑造而形成的心理素质和特点它包括思维方式和定势、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爱好追求和性格特色等。而道德标准、风俗习惯和社会环境等是形成这种文化心理的重要条件。

华夏文化自古崇信阴阳二元学说,《易·系辞》中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老子道德经》里说:“万物负阴而报阳冲气为和。”中国人的这种宇宙观和方法论体现在审美心态中从崇尚偶数为吉为美的欣赏心理,积蕴成重两两相对的美学传统,即一切文化领域和文明活动中无不以成偶成双成对为至美至善至高的境界。[17]所以,诸如“两全其美”、“好事成双”、“六六大顺”、“十全十美”这些以偶数或双数组成的词语在中国都是非常吉利的。

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英美两个国家长期以来深受希腊、罗马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英语文化传承《圣经》的基督教教义精神。西方人在他们的整个思维方式中强调矛盾冲突和两极对立认为不和谐才是美。西方人这种强调矛盾冲突的宇宙观、方法论反映到数文化中便是以奇数(13以外)为大吉视偶数为不祥。如西方最具有宗教色彩的数字是“7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7”在英语文化里是一个神奇而又吉利的数字。

西方民族还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的,奇数是吉祥的,而偶数隐含分裂,预示着灾难。因此他们更加崇尚、喜爱奇数(除13外)。英国人在给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拿的鸡蛋总数是奇数,若拿偶数,据说鸡蛋都会变坏,或者养不好小鸡。

由于以上种种文化差异数字被赋予了各种神秘褒贬、吉凶和象征意义具有浓厚的民族、历史地方色彩和特别的文化内涵折射出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数字文化现象,因此中西方产生了数字禁忌差异

3 中西方对其他数字的禁忌差异

3.1数字“3

在中国,是一个吉祥数字,因为它有融天、地、人为一体,寓意天地人的关系,所以有神圣、圆满的吉祥含义。西方同样认为是吉祥数字,象征着神圣、尊贵和吉祥,基督教有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之说。虽然在中西方都有着吉祥的含义,但在中国有事不过三之说,西方也有不能连续用一根火柴为三个人点烟的禁忌。[18]虽然数字“三”在中国和西方都有吉利和不吉利两方面的含义,但是吉利和不吉利的涵义却有所不同。

3.2数字“6

在中国,6是吉祥数字。俗语六六大顺即是最好的印证。在使用电话号码或汽车车牌时,人们尤其钟爱尾数为666666666的号码,因为它们象征着顺顺利利,万事如意。然而由于宗教的影响,在西方6是一个受欢迎的数字,被视为大凶数,因为在《圣经》中,恶魔撒旦的代表符号便是666,所以666一直被基督教称为魔鬼数字,在基督教中6代表了混沌不堪。[8]

3.3数字“7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数字“7”被赋予了正反即吉凶两方面截然不同的含义。中国对“七”字的崇拜与北斗七星有关。《史记.天官书》记载:“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可见,古人对北斗七星的依赖是很强的,从斗为帝车的政治观念到老百姓生活中观阴阳、定方位都离不开北斗七星。由此可见中国古人认为“七”是吉利的,然而因为“七”谐音“气”,“十七”谐音“拾气”,所以数字“七”也被赋予了不吉利的涵义,因而人们在挑选吉日良辰时一般不挑七、十七或二十七。在日常生活中,“七年之痒”是让人头疼的,而“七出”是封建时期休妻的七种理由。于是在中国人眼中“七”又有了不吉利的含义。

在西方,“七”绝对是个神圣的数字,在基督文化中,上帝用六天创造了世界,第七天为休息日。在天主教和基督教里有七美德之说,数字“七”意味着完美,正因为数字“七”与基督教紧密相连,不仅只是简单的对这个数字的喜爱,宗教信仰赋予了这个数字更神圣、更高尚、更吉祥的意蕴。[19]所以西方人视数字“七”为吉祥、神圣、幸运、美满的象征。

3.4数字“5与“星期五”

在中国,人们很喜欢这个数字,如五谷丰登五湖四海等。在西方人的观念中,没有特别的涵义,却认为星期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常给人以恐怖之感。一种说法是,星期五是耶稣受难日,所以主凶。另一种说法认为,据《圣经》记载,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也是星期五这一天,从此使人类饱受尘世之苦。总之,许多美国人认为星期五不吉利,如果星期五这一天恰是13号,他们就更加小心谨慎,不敢轻举妄动[20]

3.5数字“10

中国人的审美心理追求十全十美,于是便成了完整、圆满、吉祥的象征。如我国古代贤人有十圣,花有十大名花;北京有十里长街。此外,还有很多与有关的吉祥词语,如十拿九稳十全十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等。然而在西方,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人认为奇数(十三除外)为吉数偶数为凶数,认为偶数隐含分裂,兆示灾难,他们认为是不吉利的。所以俄国教徒划十字必须用三根手指划,西方人在婚礼送花要单数、丧礼献花为双数。[21]

结束语

中西方存在禁忌差异的数字很多,由于文章篇幅有限以及本人水平有限,本文只列举了其中的一部分。通过文中对相同数字在不同国家蕴含意义的比较表明,中西方所以存在数字禁忌差异,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等原因造成的。其实数字本身并无吉凶,只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下被赋予了不同的笃信和忌讳。入乡随俗,入境问禁,了解中西方的数字禁忌,对于我们学习中西方文化,进行跨文化交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倘若我们不了解中西方数字禁忌差异,就很可能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不快,只有很好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数字禁忌文化,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不触犯对方的禁忌。


[参考文献]

[1]刘宁.英汉颜色.数字禁忌比较[J]. 长春师范学院报,2004,03:93.

[2]林长华. “8”是发,“4”是灾吗?——84现象杂谈[J]. 百姓,2004,09:61.

[3]芮梁. 不吉利数字:迷信还是科学[J]. 初中生世界,2007,Z5:15.

[4]胡国强.试论东西方数字文化差异的成因[J]. 长春师范学院报,2005,03:83.

[5]程国富. 数字寓意与生活禁忌[J]. 汉字文化,2003,4:28.

[6]刘文红. 论数字里的中西文化[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23.

[7]刘艳晖.英汉数字中吉凶数字的隐喻意义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报,2009,439.

[8]张雪莲. 中西数字禁忌差异及其文化溯源[J]. 铜陵学院学报,2010,3:85.

[9]丁伯良.数字岂有祸福[J].中国职工教育,1997,6:15.

[10]孔伟雄.姚明的13号和中国男篮的胜利[J]. 瞭望,2005,39:8.

[11]佩里.史密斯.汪析译.从数字13看复杂的中国[J].今日国土,2008,7:11.

[12]黄亮.从数字的角度探讨东西方禁忌文化.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7:165.

[13]赵春祥.数字趣闻[J].现代文际,2005,5:23.

[14](美)拉胥梅耶著:李恩宁,陈洁译.13——一个数字的古怪历史[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7:51—63,3132.

[15] 陈辉.文化观照下的英汉数字崇拜[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33.

[16]任丽素.谈英汉习语中的数字禁忌[J].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战线2009,16:149.

[17]张德鑫.中外语言文化漫谈[M]. 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6:134.

[18]张本东.浅析中西方基本数字的文化内涵及翻译问题[J].商丘师范学院报,2007,23:119.

[19]颜静、王宜杰.从数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武汉科技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报,2004,5:52.

[20]李建平. 例谈美国人的迷信[J]. 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04,5:9.

[21]杨海庆. 东西方数字文化观比较[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3.


[致谢]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我参阅了刘宁林长华,芮梁,程国强,刘文红,张雪莲,拉胥梅耶,黄亮,殷莉、韩晓玲,陈辉等专家、学者的文献(由于篇幅有限,不能一一鸣谢,在此深表歉意),感谢他们所给予的有力的学术支持。

同时感谢我的论文指导教师江献老师,在论文选题、收集资料、撰写、修改等近半年多的过程中给予的细心指导和鼎力相助。江献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务实的风格和孜孜不倦的教风,令我由衷的钦佩,值得自己认真学习。对江献老师不遗余力的细心指导,在此,我谨以文字向江献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

最后,向提供资料的图书馆全体成员、向提供论文写作场所和设备的翠屏小学的老师以及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1e9a9e9aeaad1f346933f47.html

《2中西数字禁忌差异 - 以4和13为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