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300字500字十篇

发布时间:2020-04-13 02:29: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范仲淹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300字500字十篇

  岳阳楼记读后感一:
  《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所作,是古今传诵的明文。
  文章分叙事、写景、议论三部分。作者在略叙作文原因后,用浓墨重彩描述了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景物,通过写环境变化反映人们的心情:当春光明媚,花草芳馨的时候,人们变得喜悦兴奋,忘记了忧伤,沉醉在景色之中;当乌云密布、细雨连绵的时候,人们变得伤感悲痛。最后,作者借“古仁人”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我的感受是:人们只因环境变化而心情变化,丝毫没有把国家安危放在眼里。就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样,应该时时刻刻惦念着国家,以国家大局为重,无论是在京城,还是在遥远的地方,只要有这颗爱国之心,就一定能够打败敌人。如果人们对国家都不管不顾,那么由谁来抵抗侵兵?由谁来出谋献策?由谁来力挽狂澜?没有了民众,这个国家也就没有了意义。当国家有了危难之时,有力出力,有计献计,为国家担忧,为国家殚精竭虑。当国家太平之后,就可以和举国上下所有的人们一起欢欣,一同庆祝。那是,也许更觉得逍遥自在。学习也是一样的。只有付出全部精力去学习,才能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十分有效果。等学完之后,再放下心来玩,难道不比提心吊胆地玩好吗?
  《岳阳楼记》主要告诉我们一个臣子应该心系国家,从而折射出应该如何学习。我也要学习这种精神,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玩耍次之,才能学得扎实,玩得开心。
  假期里闲来无事,便在书桌旁看书。偶然发现一篇古文《岳阳楼记读》。读完后我感慨万千,便把读完后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第一感受是美: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盛誉。特别是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一段,因为只要登上岳阳楼,就有心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对着风,那心情真是快乐极了,这充分体现了岳阳楼美的神奇。第二我感受到了范仲淹的忧愁:从这一段“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一段,因为它的意思是: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这也充分体现了范仲淹的忧愁。《岳阳楼记》让我知道了岳阳楼的美,也让我懂得了“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岳阳楼记读后感二:
  岳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号称江南三大名楼。它们的出名,都与题咏它们的诗文有关。而岳阳楼则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最负盛名。
  范仲淹因其施行的庆历新政失败,由参知政事被贬为邓州知州,正当他郁闷之极时,接到好友藤子京为岳阳楼作记的请求,于是便借题发挥,抒发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并与朋友共勉。千古名篇便因此而诞生。
  提到岳阳楼,就离不开洞庭湖。正因为有了洞庭湖才造就了这样一座名楼。范文正公认为巴陵的美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于是他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尽这一句,就可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的诗句相媲美,活现了洞庭之水的浩淼壮阔,可见作者恢弘的气度,不凡的才识。不是大手笔是写不出这“势极雄豪”的句子来的。
  然后,作者通过“迁客骚人”在观看两幅迥异的景象时产生的两种迥异的心情,表明人的感情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本来是人之常情。然而,作者又与“古仁人”的不同心境来驳论,他们不因外界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这应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超越功名利禄、超越荣辱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们却积极入世,在他们心里装着国家的兴亡和老百姓的苦乐。
  《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思想境界的崇高。范仲淹当时正被贬官“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自在,可他没有像许多像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不问世事,任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当一个先忧之士建立了功勋之后还能后乐,更加难能可贵。
  我喜欢作者用细腻逼真的笔触刻画出的一幅幅美景,更陶醉于其用意义深远的文字所传达出的终极价值高标。读《岳阳楼记》实在是一种美的享受!
  岳阳楼记读后感三:
  《岳阳楼记》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一篇佳作。
  庆历四年,即公元1044年,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被人诬而贬到巴陵郡做长官。滕子京做了地方官以后,把巴陵郡治理得井井有条。第二年春天,重新修复岳阳楼时,请作者写一篇文章,记录此事。
  作者在洞庭湖观看岳阳楼的状观景象,并分别对不同的天气下看到的岳阳楼美景进行了描述。
  作者首先展示给我们的是从洞庭湖看到的岳阳楼的壮观景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及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接下来,又分别描述了阴晴变化下的岳阳楼美景: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满目萧然,感受极面悲者矣。
  春暖花开,岳阳楼一片怡人景色,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作者写这篇文章,并不只是为了写景面写景,在文章结尾,作者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来抒发其政治情怀。
  虽然,我假期里不只看过《岳阳楼记》这一篇文章,但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象。
  岳阳楼记读后感四:
  读了范仲淹的的《岳阳楼记》,我被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深深地感动了。
  在文中,作者因记述重修岳阳楼一事,向人们倾吐了他的政治抱负。他批评那些因环境的好坏而悲喜的人,批评了他们消极悲观的生活态度。相比之下,他的朋友腾子京,却是一个积极面对生活的人,他受贬后还积极从政,短时间内就使内凌郡“百废俱新”。就范忡淹本人来说,他的一生是忧天下的一生,不论是日食两餐冷粥,还是做参知政事,他都做到了以天下为已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就这篇文章来说,尽管带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但主旨却是很值得后人继承发扬的。文章中表露出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严于律己,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和主张,在今天很值得借鉴。想来,在当时的社会中,范忡淹能够提出这些见解,也许是与他年轻时艰苦生活的磨炼分不开的。在我们伟大的民族中,以国事为重,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品质的人可以说着层出不穷,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长沙读书时就“身无半文,心忧天下”。
    由此,我们想到现在,一个人不论其岗位如何。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当关心国家大事,具有主人翁精神,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那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刻刻关心国家和人民的人为榜样。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当从小就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的志向,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努力磨炼自己的意志,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流传了千百年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我们要赋予它更新的意义,继承发扬光大!
  岳阳楼记读后感五:
  读了范仲淹的的《岳阳楼记》,我被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深深地感动了。
  在文中,作者因记述重修岳阳楼一事,向人们倾吐了他的政治抱负。他批评那些因环境的好坏而悲喜的人,批评了他们消极悲观的生活态度。相比之下,他的朋友腾子京,却是一个积极面对生活的人,他受贬后还积极从政,短时间内就使内凌郡“百废俱新”。就范忡淹本人来说,他的一生是忧天下的一生,不论是日食两餐冷粥,还是做参知政事,他都做到了以天下为已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就这篇文章来说,尽管带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但主旨却是很值得后人继承发扬的。文章中表露出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严于律己,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和主张,在今天很值得借鉴。想来,在当时的社会中,范忡淹能够提出这些见解,也许是与他年轻时艰苦生活的磨炼分不开的。在我们伟大的民族中,以国事为重,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品质的人可以说着层出不穷,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长沙读书时就“身无半文,心忧天下”。
  由此,我们想到现在,一个人不论其岗位如何。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当关心国家大事,具有主人翁精神,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那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时时刻刻关心国家和人民的人为榜样。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当从小就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的志向,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努力磨炼自己的意志,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流传了千百年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我们要赋予它更新的意义,继承发扬光大!
  岳阳楼记读后感六:
  《岳阳楼记》是宋朝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失意之时,应好友滕子京之约而留下的传世佳作,距今已有900多年。自古以来,以楼写记的不少,多难脱俗,一篇《岳阳楼记》短短四百字,融叙事、写景、论理为一炉,交相辉映,了无痕迹,叙事扼要清晰,写景变幻莫测,特别是论理,警策世人,发人深思,其中最为代表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两句名言警句。前者可谓对世,或者说是对社会的态度,后者则是修身,对自己的要求。
  一篇文章,掀动一页历史,回望道道车辙,直视眼前大道,作为年轻的我,对范仲俺这位古代政治家充满敬意,崇敬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阔大胸襟;崇敬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神圣责任感;崇敬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当然,我们不能就止于仰视一位封建人臣的修为,古人已去,天地已变,数风流人物,应看今朝。
  岳阳楼记读后感七:
  昨天语文课上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岳阳楼记》。
  这篇文章是由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作的。是流传千古的佳作。
  文章开篇写作文的原因是他的好友滕子京被贬湖南岳阳,政事通顺后,重新修建岳阳来楼,嘱咐范仲淹作一文。然后,作者通过描写洞庭湖阴雨连绵和洞庭湖春光明媚的两幅画面,以及迁客骚人观看不同风景时的感受,表达出他们的心情是由外界的环境来决定的,他们会因为外物的好坏而或喜或悲,没有完完全全的为国家的任何事情着想。
  而古代的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是时时刻刻为国家的君主和百姓着想,无论身处何地,环境好坏,都紧紧的心系国家。而当时的范仲淹也被朝廷贬到别处,但他并没有清闲自在,仍然在为国家担忧。而且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能够看出他的思想境界的崇高。
  我认为他的崇高思想在当今社会上可能也是寥寥无几,真正能像他那样的人这世间也找不出几个人来。这种精神是无价之宝,有了这种精神,中华民族一定会'战胜困难,在世界的舞台上傲然屹立!
  岳阳楼记读后感八:
  当年范仲淹贬到邓州后,身体很不好,这时,他接到昔日好友宗谅从岳州(今湖南岳阳)的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一篇记。范仲淹为了激励遭到贬黜的朋友们,便一口答应了宗谅的请求,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范仲淹用洗炼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色,并且借景抒情,劝勉失意志士不要因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忧伤,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摆脱个人得失,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从青年时代开始,范仲淹就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天下的人。为官数十载,他在朝廷犯颜直谏,不怕因此获罪。他发动了庆历新政,这一政治改革,触及到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各个方面,虽然由于守旧势力的反对,改革失改,但范仲淹主持的这次新政却开创了北宋士大夫议政的风气,传播了改革思想,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他在地方上每到一地,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政绩斐然,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在生活上,他治家严谨,十分俭朴,平时居家不吃两样荤菜,妻子儿女的衣食只求温饱,一直到晚年,都没建造一座像样的宅第,在死后入殓时,连件新衣服都没有。然而他喜欢将自己的钱财送给别人,待人亲热敦厚,乐于替人家办好事,当时的贤士,很多是在他的指导和荐拔下成长起来的。即使是乡野和街巷的平民百姓,也都能叫出他的名字。在他离任时,百姓常常拦住传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让范仲淹继续留任。
  范仲淹的行动和思想,赢得身前身几代人的敬仰。州和庆州的百姓,与归附宋朝的族人民,都画了他的肖像,给他立生祠,来纪念他,他噩耗传到各地,人们深为叹息,凡是他从政过的地方,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画像,数百族人来到祠堂,像死去父亲一样痛器哀悼,斋戒了三天才散去。历代仁人志士也纷纷以范仲淹这位北宋名臣为楷模,学习和效法。而今天,范仲淹的精神和思想仍闪耀着奋发向上的思想光辉,仍有着启发和教育意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源出《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范仲淹根据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实践,把孟子的话发展而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装点在《岳阳楼记》里,传输给后人的是一种博大情怀和高远的境界。
  岳阳楼记读后感九:
  说起《岳阳楼记》诞生,实乃文坛的一段佳话。
  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谪任巴陵知府,第二年集资重修岳阳楼,考虑到“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钜卿者不成著”,于是他想到自己好友范仲淹。六月,他写了一封《求记信》,同时附有一幅《洞庭晚秋图》,请范仲淹为之作记。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北宋中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进士,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志向,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接到滕子京的《求记信》,正值他被贬邓州(今河南南阳),陷入人生最低谷的时候。
  这天是公元1046年9月14日。吃过晚饭,范仲淹令人将《洞庭晚秋图》高高挂起,他要仔细品读一番,好好构思这篇文章。秋风习习,月光如水。凝神壮美的画图,他仿佛神游物外,越长江,入洞庭,登临送目,心与景汇。
  神游物外,他想了些什么呢?
  也许是那一碗米粥分为四块果腹两餐的艰辛童年?或许是长达五年和衣而卧的求学岁月?抑或是眼下仕途坎坷、一贬再贬的屈辱处境?
  应该不会。因为这不合他的性格,而且书有佐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他终身奉行的操守。
  登临送目,他看到些什么?
  是先秦诸子或乘车、或骑驴为济世救民奔走呼号的忙碌?或是屈原策杖行吟、抱屈投江的悲壮?还是杜甫徒唤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
  都有可能。因为见贤思齐是他的行为准则。记中所说“余尝求古仁人之心”就是确证。
  心与景汇,他或许听到了什么?
  是孔夫子执着不悔的“君子忧道不忧贫”信念?或者是孟子矢志不渝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念?还是屈原“哀民生之多艰”,至死都不放弃的“民生各有所乐”追求?抑或是杜甫“穷年忧黎元”,但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开颜”,自己纵使“受冻死亦足”的誓言?
  一定是这样的。因为“仁者”的济世情怀,一直是他孜孜追求的人生理想。记中不是清楚记述了他对“异于二者之为”高尚行为的苦苦追寻吗?
  但是,更可能的实际情况是,他也许什么也没见,什么也没想,什么也没听见。此刻他的心中,只有忧乐两字关情。融入血脉的信念,埋藏日久,体念日深,笔走龙蛇,不过一吐为快而已。但见他,身微倾,轻拈笔,伏案疾书,叠彩华章在笔端涌流,跃然纸上。
  凝望着重彩塑金的雕屏,我仿佛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一种敬意,一股激情在胸中搏动。
  《岳阳楼记》区区368字,开篇先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状,交代作《岳阳楼记》的缘由。继而由岳阳楼大观过渡到览物之情,浓笔重彩描绘洞庭湖阴晴变幻的不同景色,分写览物而悲、览物而喜的不同心境。最后通过与“古仁人之心”相比照,正面抒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千百年来,《岳阳楼记》以其立意高远、写景雄奇、抒情真切而传诵千古。它所阐述的人文理想,几乎升华为普遍的道德规范,成为激励历代志士仁人取之不竭的精神力量源泉。
  临胜境读华章,滋味果然大不相同。沉吟间,忽听身旁轻声叹言:“读《岳阳楼记》,人人争说忧乐观,依我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值得探求。”
  这话让我砰然心动:“这是谁呀?说我哩!”抬头循声望去,是校长。只见他两眼笑得眯成一条缝,意味深长地望着我,那神情明明白白是传递着一个问号。
  对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之所属唯有天下苍生。这是无我的境界,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前提。我茅塞顿开,忽然悟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一种摒个人成败得失、荣辱毁誉于度外,以天下为己任,济苍生、安社稷的胸怀;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一种忧民、忧国、忧天下的爱国主义、济世情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居安思危、乐在其中的忧患意识。
  多情的中国文人,千百年来,渗入你骨髓的忧患意识、济世情怀,是穿越时空涓涓流淌的一股清流,凌风怒放永不凋谢的一枝奇葩,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注入了无限的活力,附丽了壮美的生命。它发端于商周,发达于唐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书写了彪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长卷。
  一点不错。在当今某些浮华成风、物欲横流的角落,一些寡廉鲜耻的丑类,己经或正在不择手段地损公肥私、化公为私,上演了一幕幕鲸吞公私财物的丑剧。像巴陵县令这样的无耻之徒,在这个世界上还远沒有绝种。
  我不禁联想到折腾过无数遍的诸多问题:官僚主义、腐败现象、道德异化、弱势群体事件,乃至比例失调、生态失衡、大气污染、环境恶化……
  我们的民族啊,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岳阳楼记读后感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传颂上千年的名句,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苏州吴县人,为人正直,有气节,文韬武略兼备。镇守边地延安时,甚有威望。时人称他“小范老子胸中自有十万甲兵”。据说,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前从未到过岳阳。仅凭朋友滕子京送给他的一幅描绘岳阳楼的画,就把八百里洞庭写活了:“予观乎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若夫霪雨菲菲,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催;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作者想象力丰富,借题发挥,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世态度,到“先忧后乐”的博大襟怀,都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境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湖南在近代史上名人辈出,我所崇敬的人物,从古到今,先有曾国藩,后有毛泽东,都是这块土地孕育的。
  我数次北上,就是和湖南失之交臂!很想有一天,我能立橘子洲头,看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能到韶乐奏响的地方,拜谒伟人故居,窥探天地造化之机;能登上岳阳楼,迎风披襟,仰观云卷云舒,俯瞰八百里洞庭!
  湖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到底是块怎么样的土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25101c306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a.html

《范仲淹岳阳楼记读后感600字300字500字十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