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15-29.8s

发布时间:2019-05-13 15:05: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部编版)

第一单元 成长的节拍

第一课 中学时代

1课时 中学序曲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探寻中学时代的独特价值和意义;懂得中学生活对个人一生的重要性;知道中学生活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

能力目标

提高融入新集体、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体味角色变化的意味;感受成长的连续性,体会不同人生阶段的独特价值和意义;珍惜新生活,发展新自我,确立新目标,开始新行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把握机遇不断成长

教学难点: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中学时代》。 

2.齐读教材序言中的文字——中学时代。 

3.师导入:同学们,我们步入了中学时代,也就意味着我们的中学生活已经开始。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中学时代更加精彩、更加阳光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第一课1课时《中学序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的起点

1.角色扮演——小学生与中学生的对话(教材P2—3)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中学生与小学生两种身份的的思考,带领学生发现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引导学生体味成长的意味,帮助学生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生的角色转变。

1)请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小学生和中学生,现场演绎对话,可以适当增加对话和旁白。(提醒:需要教师澄清学生的真实身份,避免日后给扮演者造成影响)

2)即兴采访:上了中学,你觉得长大了没有?为什么?你想长大吗?你对中学生活有哪些期待?你对自己有哪些期待?

提示:上了中学,我们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的身体会长高,会出现第二性征,我们的心理也会逐渐成熟,但是中学生还属于未成年人,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所以从身体的变化来看我们是长大了,但是从心理变化上看,我们还没有长大。

总结提升:不管我们想不想长大,时间的指针不会倒转。今天,我们已经从小学生长成了中学生,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以积极的状态投入新的生活和学习之中。

2.中学生生活之初体验、初发现(教材P3—4)

1)创设情境:播放舒缓的音乐,或者多媒体配上画面,比如校园风景、社团活动、师生风采等。

2)心情分享:按照一定的顺序请每一位学生用一个词语表达自己对中学生活的初步感受,可以重复或说不清,但允许思考时间过长。

提示: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回答这个问题。

3)分享交流:你在校园里还有哪些发现?你的初中生活与小学相比有哪些变化?(提醒:请学生尊重每位同学的发言)

总结提升:中学生活把我们带入一个别样的天地: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3.名人启示录——钱学森的中学生活(教材P4)

1)分享感悟: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读后感,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分享内容进行追问。例如,为什么钱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如此留恋?从哪里可以看出中学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

教师讲述:成长中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段时间并不是很长,却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目标导学二:成长的礼物

1.我们一起挑礼物(教材P5)

设计意图:意在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来面对新生活带来的各种变化,使学生不仅能够愉快地接受变化了的生活,而且还能促使学生对自己的个人期待更加明确,形成自我激励,学会自我管理。

1你最想挑选哪类礼物?你希望盒子里装的是什么样的礼物?

2)它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教师总结: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

2.合作探究:昨天与今天(教材P6)

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在小学生活中的收获,自然引出“遗憾”的话题。

2)学生反思自己在小学生活中的遗憾。

3)小组讨论:针对某一方面的遗憾寻求弥补的方式,让同学帮忙出谋划策。

4)如果我们真能够实现这些打算,那你将又有什么变化?

5)由小组代表汇报探究结果。

教师总结:中学生活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过去的遗憾已经过去,让我们一起告别昨天,把握今天,在新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让以后的生活少留遗憾。

3.合作探究:读书记(教材P6)

1随即调查:提问学生在小学阶段渡读过哪些书籍?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分享交流:请学生说出看了小龙书单的感觉,并提问教材中所列书单中的书读过几本?

3)发出倡议:挑战自己,开始阅读。请学生代表推荐书单里没有的优秀图书,把书单做得更完善。

推荐书目:《绿野仙踪》《海底两万里》《爱丽丝漫游记》《爱的教育》《皮皮鲁传》《三毛流浪记》《宝葫芦的秘密》《稻草人》等。

教师总结:进入中学,新的目标和要求激发着我们的潜能,激励着我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中学生活让我们有机会重塑自我。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拉开了中学时代的序幕,探讨了新的起点、成长的礼物、付诸的行动,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意义。中学时代是美好的,也是充实的,每个人的中学时代又是各有特色的,希望每个人都拥有一个美好的中学时代。

3 板书设计

中学序曲新的起点新的名字——中学生

新的起点

人生发展的新阶段

中学时代的重要性

成长的礼物新的发展自我的机会

弥补小学遗憾,激发潜能

规划中学时代读书目标

重塑一个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进入中学阶段的第一节课,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故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活泼多样的形式和手段,将活动放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使他们在做中学、学中行,大大地提高了思辨和理性层次。整个课堂教学既突出了主题,同时又比较生活化,以新颖的形式呈现出了教学内容,符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

这节课,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没有正确把握好学情,对导入部分展开得较多,用时偏长,导致在后面的新课讲授中出现时间不足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改进。

2课时 少年有梦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掌握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方法

能力目标

理解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梦想的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梦就有希望

教学难点:努力就有改变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孩子,你的梦想是什么》。 

2.师导入:看了视频中的梦想,大家都开心一笑,那么同学们,你们有梦想吗?你的梦想是什么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课2课时《少年有梦》(板书课题) 

3.解释少年: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少年儿童,也就是少男少女。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有梦就有希望

1.梦想的含义

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2.梦想的重要性

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形象地把理想比作一个人心中的发动机一样,有了这个发动机,人就有了巨大的前进动力。

1)这段话中你能得出梦想的重要性吗?

2你的梦想是怎样的?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吗?

教师总结: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还有意义。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有梦想,就有希望。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的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3.朗诵《我为少男少女们歌曲歌唱》

1)何其芳的这首诗,让你想到了什么?

提示:少年需要梦想。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它虽然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不切实际,但是人类需要这样的梦想,因为有了这样的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4. 少年的梦想的特点

材料一 海伦·凯勒有这样的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动的话:“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地上爬。”盲聋哑集于一身的她,毕业于哈弗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呼告,建起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1)海伦·凯勒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示: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材料二 周恩来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1910年,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奉天,先在铁岭银冈书院读了半年书,后来,转入奉天东关模范学堂读书。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有的说为了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些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伟志向。

2)周恩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示: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教师讲述:无论你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一名警察、一名教师,还是你想当发明家、科学家,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梦想,因为这些梦想都表现出了你想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我们祖国正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来共同努力建设,你的点点滴滴的付出都饱含了你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因此你的梦就是中国梦!

5.播放视频——中国梦

目标导学二:努力就有改变

1.梦想与现实

观点一:从小努力,经过长时间的奋斗,梦想才可能实现。(正确)

观点二:梦想与现实是平行线,永远无法相交。(错误)

观点三:梦想即使实现不了,也能引导方向。(正确)

观点四:现实常常把梦想打败。(错误)

观点五:总有一个梦想会在现实中开花。(正确)

1)关于“梦想与现实”有几种观点,你认为对吗?

2)分组讨论:学生课前收集资料,按照自己所持的观点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3)课堂辩论:每个小组代表发言,向其他小组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辩论完毕,小组之间可以自由提问,相互质疑。

教师讲述: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我们自己。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教师过渡:从个人角度看,一个人有梦想,人生才有了前进的方向,而从人类的角度看,人类有梦想,社会才会进步和发展。像鸟一样飞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这个梦想是谁实现的?

2.理解什么是努力——莱特兄弟的飞翔之梦(教材P11—12)

1)分组讨论: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但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吗?

2)从莱特兄弟圆梦的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3)如果你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一次又一次地遭遇失败,你还会继续吗?

 教师总结: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努力,需要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努力,需要坚持。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梦想的含义及特点,知道梦想的实现是需要付出自身的努力的,也明白了努力的重要性及方法,这些都需要我们落到实处,一步步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为梦想而奋斗!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并希望通过努力实现各自的梦想。本节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梦想,鼓励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梦想,让学生懂得梦想是需要付出的,并不是空想、幻想,对学生的思想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一些问题在课堂上不可能得到充分解决,如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一个小愿望,获得了哪些心得体会等。要把道德与法治课的精神落到实处。

第二课 学习新天地

1课时 学习伴成长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学习的要求;明确学习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求新知的能力;提高正确看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到学习苦中有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及终身学习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对学习有正确的认识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仝正国的故事导入。

仝正国([tóng],姓氏。)

初中毕业38年后重返高中,3年苦读、3度高考,60岁终圆大学梦。

2012年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后,她又两次考研但都遗憾落榜。

201414日,65岁的仝正国第3次走进全国研究生考试考场,希望圆自己的研究生梦,她坦言:我考研不是为拿文凭,就是要享受学习的过程。

这位高龄考生,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梦想而努力,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打开学习之窗

1.教师讲述:“学习”一词最早见于《礼记·月令》“季夏之月……鹰乃学习……”,学,效;习,小鸟频频习飞,指小鸟开始学习飞翔。经过几千年的文化变迁,人们对学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理解呢?

2.学习的内容(教材探究与分享P15)

设计意图:利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回答自己经历的学习,认识到只要我们保持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小强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课外书籍。

小胜在周末去敬老院做义工。

小鹏回家自己做饭,还常给加班的爸爸送饭。

小利打篮球输了,被同伴喝倒彩,他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和同伴一起聊天。

……

1)他们是在学习吗?为什么?

2)你经历的学习有哪些?

提示:根据实际情况,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做人。例如,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习如何与不同个性的人相处,等等。

教师过渡:通过上述材料的探讨,我们对学习有着怎样的认识呢?学习必须白学校进行吗?为此,我们进行一场辩论。

3.辩论:学习必须在学校完成吗?

正方: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多数来自学校;学校就是专门为学习而设立的。

反方:在家里看书也是学习;社会也是一所学校。

教师总结: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4.终身学习(教材P17)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鲜活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成长中的每一步都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二是通过思考我们长大以后还要不要学习,为讲解学习的意义做铺垫。

1)每个人都要学习吗?

2)长大以后,我们还需要学习吗?

教师总结:学习伴随着我们成长。学习没有终点。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5.材料链接

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目标导学二:学习点亮生命

1.教师讲述:在学习中,我们常常会追问?为谁而学?考高分是为了什么?为了获得别人的赏识,将来有好的工作和生活?是让头脑变得丰富,实现自己的梦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1)讨论交流:学生反思自己为什么而学习,并与同学展开积极讨论交流。

2)教师引导:引导学生从学习帮助我们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角度展开。

教师总结学习的重要意义:

1)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让我们能够拥有更充实的生活。

2)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

2.热爱学习的毛泽东

1)阅读体验:阅读毛泽东的例子,共同体验毛泽东用学习打开生命之窗,发展自己,增益他人,服务社会。

2)思考交流:思考学习在毛泽东成长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同时列举类似的例子。

提示:华罗庚刻苦学习的故事

华罗庚又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数学系主任。不久,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他百倍珍惜党和国家为科学研究提供的大好时光。他白天拄着拐杖到学校讲课,晚上以案板当书桌,在灯下从事数学研究,常常写作到深夜。有时,为了求证一个问题,他常常深夜从床上爬起,顺手拿起床头的报纸,在四周的空白处进行演算和论证。在他的屋里,桌上、床上、地上,到处都堆满了演算稿纸。他用毅力与勤奋,编织出成功和荣誉。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对学习产生了新的认识,也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同学们,为了我们能够全面发展,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携起手来,打开学习之窗,努力学习吧!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无论是对学生自身的学习,还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充分开发利用学校、网络、学生等多种课程资源,通过播放视频、多媒体呈现以及学生活动等多元的学习方式,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时 享受学习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体味学习中的快乐和辛苦;知道发现并保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掌握学会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学习的苦与乐,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儿歌《读书郎》

2.师提问:郎的心情是怎样的?——乐观、不怕困难的心情。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体味学习

1.学习中有快乐

故事一: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的发明有一千多种,平均15天就有一种新发明,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最伟大的发明家。为了搞发明创造,他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里辛苦工作18小时,在那里吃饭、睡觉,但他丝毫不以为苦。他说:我一生中从未做过一天的工作,我每天都其乐无穷。

故事二:宋末遗民翁森在他的名作《四时读书乐》中写道,春天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锄,夏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秋季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季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字里行间流露出学习的无穷乐趣和他对读书的浓厚兴趣。

2.快乐的学习经历

设计意图:一是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体会曾经的快乐。过去的一些事情,当时也许是痛苦的经历,现在想来也许是难忘的美好回忆。二是展望自己的未来,可以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期望,帮助学生思考让自己快乐的方法。

1)回顾思考:回顾自己学习过程中快乐的经历,思考自己快乐的原因。

2)交流分享:交流自己快乐的经历或印象深刻的事情,引发同学共鸣。

教师总结:学习是多方面的,是一个过程,学习中有快乐,但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从中感受到快乐,有时候也有辛苦。

3.学习中有辛苦

1)请同学们找寻有关表达学习是辛苦的成语或诗词。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诗句;头悬梁”“锥刺骨的典故;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名言。

2)在学习遇到这么多困苦时,你是怎么去想的?又是怎样去做的?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提示:有的同学:努力去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解决了问题,感觉自己真能干,有一种超越自我的自豪感。

有的同学:怕苦,放弃努力,问题解决不了,失去信心,感觉自己真笨。

教师总结:学习中有辛苦,尽管抱有兴趣和探索欲望,学习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学习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耗费精力,遇到困难和阻挠时需要调节不良情绪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凭借坚强的意志作出努力。

4.学习带来的享受(教材P21)

1)在过去的学习经历中,你有哪些快乐的体验?进入初中以后,又有哪些让你快乐的体验?在未来的学习中,你希望的快乐是什么?

2)学生发言:学生讲述自己的经历,引发同学共鸣。

提示:此处可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回答。

教师总结:当我们经历了学习的辛苦,收获学习的成果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让我们体验到学习的美好,它是学习过程带给我们的美妙享受。

目标导学二:学会学习

1.学习的困扰(教材第一个探究与分享P22)

1)回顾思考: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扰。

2)交流分享:面对这些困扰,该怎么办呢?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2.教师展示兴趣迁移法

当面对不喜欢的科目时,我们可以运用兴趣迁移法,利用自己对其他科目的兴趣来带动不感兴趣的那些科目,训练时遵循下列做法:

问自己愿不愿意把这门学科学好,用肯定的语言来回答自己,比如我一定能将数学学”“这些单词我很快就会背了。这样反复默念,形成一种潜意识。

进行身心放松训练。慢慢做三次深呼吸,将心情放松,不要感受到压力。

想象上自己所喜欢的科目的情景,让心情愉悦起来。

想象上自己不喜欢的科目的情景,然后将上喜欢的科目的愉快心态迁移到不喜欢的课程上,让自己面对不喜欢的科目时也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立即开始学习。

教师总结: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可以成为艰苦却十分快乐的探索之旅。

3.时间都去哪儿了(教材第二个探究与分享P22—23)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低效率学习者和高效率学习者的学习安排,帮助学生认识到结合自己学习特点,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分析反思:分析两个图的不同特点,反思自身,寻找自己没能充分利用好时间的原因。

提示:两个图的特点——低效率学习者和高效率学习者在时间的安排上不一样,低效率学习者总是有计划,无自律,高效学习者通常有计划,有自律。

2)回顾自己的一周,你的时间去哪儿了?你该怎样有效利用时间?

4.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1)交流分享: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学习窍门?

2)相互学习: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总结: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可以与同伴相互帮助、分工合作,在交流切磋中共同完成任务。

三、课堂总结

学习中有苦更有乐,初中三年的学习将是我们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把握好初中的学习生活,将使我们终身受益。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从无知走向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更多,不断地提升着我们的精神境界。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登上新的知识高峰,实现新的自我超越。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习经历中的快乐瞬间,让学生明白与学习中的困难相比,学习本身是一件多么幸福和快乐的事,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学习,珍惜学习机会的态度。在引导学生认识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的同时,也不能回避学习的苦。本课时不足之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苦后,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第三课 发现自己

1课时 认识自己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能力目标

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不断提高自我认识程度,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引领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贵自知

教学难点:多把尺子量自己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斯芬克斯之谜》

有这样一个传说,众神居住的地方叫做奥林匹斯山,众神的主神是宙斯,奥林匹斯山上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着一句箴言。宙斯想把这句箴言告诉给人类,于是,他派了斯芬克斯来到人间。斯芬克斯把这句箴言化作了一道谜语让人们猜。斯芬克斯来到古希腊著名的城堡拜森克,守候在城堡唯一的井口旁,要求每一位前来打水的人猜这句谜语,凡是没猜中的,斯芬克斯马上把他吃掉。这句谜语给当时拜森克城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谜语是:什么东西早上4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上3条腿走路? 

谜底:人。     

箴言:认识你自己。 

师:同学们,当色彩斑斓的青春世界向我们敞开大门,面对悄然而至的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我们怎样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人贵自知

1.正确认识自己的必要性

凤姐因各种雷言语层出不穷一而红,引发各路媒体和广大网民的关注,被网友戏称为宇宙无敌超级第一自信凤姐,真名罗玉凤,重庆綦江赶水镇人,身高1.46米,大专学历,在上海家乐福超市工作,月收入千余元。下面节选了部分凤姐的语录:

我九岁博览群书,二十岁达到顶峰。往前推三百年,往后推三百年,总共六百年没有人超过我。

论交际,论人际关系,论工作能力,实在是不但女人,就是男人,也很难和我相比。

我打开电视,东方卫视正在播奥巴马的新闻。我觉得我和奥巴马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做人,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爱因斯坦发明电灯,他宏观上不如我,比我差远了。

1)凤姐说,自知之明还是有的。你认为她有自知之明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老子说自知者明,古希腊德尔斐城的阿波罗神庙镌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箴言,这些都告诉我们,认识自己是多么重要。

2.你的“自我”在哪里(教材P2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觉察外在的环境的改变、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中学生更加有条件、有能力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的自我探索对中学生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1)阅读体验:让学生阅读材料,体会作者对“自我”的认识和探索。

2)思考交流:让学生尝试回答材料中提出的问题,并和同学进行交流。

教师总结归纳:进入初中,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 ,我们不仅将目光投射到更广阔而精彩的外部世界,而且开始凝神关注内在的“我”:“我是怎样一个人”“我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我将来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对他人、对社会有什么意义?”……虽然我们的答案可能因时、因人而异,不过,对这些问题的探寻却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

3.小刚与队友

1)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小刚和队友进行对话,体会小刚和队友各自的想法和感受。

2)思考交流:让学生思考小刚对自己的认识是怎样的?他这样的认识给他带来怎样的影响?

提示:小刚对自己的认识不全面,他只看到自己的优势,没有看到自己的缺点;这样的认识会使小刚的自信心膨胀,看不到自身的缺点,不利于小刚身心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小刚和同学们的正常交往。

教师总结: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4.名人堂

爱因斯坦在20世纪50年代,曾被邀请担任以色列总统,但他拒绝了。他说,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的能力,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大文豪马克·吐温曾经经商,做过打字机生意,办过出版公司,结果亏了30万美元。他的妻子深知丈夫虽没有经商的本事,却有文学的天赋,便帮助他鼓起勇气,振作精神,重走写作之路,马克·吐温很快摆脱了失败的痛苦,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目标导学二:多把尺子量自己

1.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认识自己

1)填句游戏(寻人启事)

2)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填充句子的游戏,看看你对自己的认识与别人对你的认识是不是一样的。

3)出示形容词检核表和小黑板例句:

例:我是谁?我是一个爱笑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脾气急躁的人。

我是谁?我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

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

4)请同学们从形容词检核表中找出形容自己的词语,从外形、性格、优点、缺点、特长等多个方面,模仿小黑板上的例句格式,分别写出5句话。(强调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来写)

5)将纸收齐后放入一个小纸箱中,老师抽取一张纸,并念出纸中句子。问:请你猜猜这张纸描写的是谁?为什么?(35人回答)

6)让学生模仿老师的示范,抽纸提问。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来认识自己;可以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可以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可以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

2.材料链接

长颈鹿:“我个子高,能吃到树上的叶子,你可吃不到。”羊:“我能穿过门洞,吃到栏杆外的草,你却吃不到。

1)说一说上面这段对话给你带来什么启发?

提示: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评价,能帮助我们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

3.不同的“我” (教材P30)

1)阅读体验:体会对同一个人他人会有不同的评价。

2)思考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人对“我”的评价各不相同,你怎么看待这些不同?你觉得“我”改如何对待这些评价?

教师总结: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不同的人对我们的评价可能各不相同,我们要重视他们的态度与评价,但也要进行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及途径和方法,还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等内容。同学们,探寻这些问题,不仅非常有意思,而且很有意义,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个精彩时段,做更好的自己吧!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系列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认识自己不仅仅要自我认识,还要从他人和集体的评价中认识自己,以及如何正确看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等基本道理。

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也不少。课堂活动能感动和震撼学生的较少,活动形式缺乏一定的内涵,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更难收到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和感悟的效果。

2课时 做更好的自己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积极接纳自我是理性和智慧的选择;学会欣赏自己;掌握做更好的自己的要求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把知识学习、能力发展、情感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如何做更好的自己,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交流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积极接纳自我,并学会欣赏自己,展示风采;认识到每个人之间潜能的异同,了解发掘自身潜能的方法,做更好的自己;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做更好的自己

教学难点:接纳与欣赏自己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众所周知,著名小品演员潘长江身高只有1.60米,但潘长江一点也不觉得憋屈:“咱本来就袖珍嘛,这有什么了不得的,记住了──浓缩的都是精华!”潘长江不断努力,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令人捧腹大笑而又富有哲理的作品。

师:这段话给我们哪些启示?

总结:认识自己,尊重自己,接纳和欣赏自己。我们成不了别人,却可以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接纳与欣赏自己

1. 分享“我的生命线”

1)解读生命线的含义及其任务:下面的一条线,代表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请你找到适当的位置,把它用*标出来,代表你今天的年龄。你了解自己吗?请标注出以下各项。

2)通过分享,我们发现了共性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总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每个人性格、兴趣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随着对自己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自我形象也会越发清晰。

2.自我反省

1)你了解自己有哪些优点和长处、有哪些缺点和不足?请完成下列句式(填写出5句)。

我喜欢我自己,是因为(

我不喜欢我自己,是因为(

2)思考:你会抱着怎样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提示: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成长路上我们要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缺点和不足。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接纳自己,主动改正缺点。

教师总结:要接纳自己的全部,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既接纳自己的性格,也接纳自己的身材、相貌;既接纳自己的现在,也接纳自己的过去。

3)接纳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是容易的,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有时候会很难,如:和别人相比,个子矮、上课不敢发言等,我们该怎么办呢?

  提示:我们需要向小品演员潘长江学习,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3.学会欣赏自己

一位人力三轮车师傅,30多岁,我问他为什么做这样的活儿。他笑着从车上跳下来,并夸张地走了几步给我看,哦,原来是跛足。可他很坦然地说:为了能不走路,蹬三轮车便是最好的伪装,这也算是英雄有用武之地

1)材料说明了什么?

2)材料带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提示:三轮车师傅是一个能接纳自己的人;接纳自己,需要乐观的心态,更需要勇气和智慧。我们不仅要接纳自己,而且学会要欣赏自己。

教师总结:

1)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

2)要求: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而是成长道路上面对压力与挫折的自我鼓励与自我奋进。

3)表现:欣赏自己的同时,善于向他人学习,与他人合作。会欣赏他人的人,才会真正地欣赏自己。

目标导学二:我要飞得更高

1.接纳自己和做更好的自己(教材P34)

1)自我反思:引导学生思考三个同学的问题,并反思自己对“成为更好的自己”有哪些类似的困惑。

2)教师提问:你能帮助他们解答困惑吗?邀请学生选取其中一个问题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要认识到任何事情都处于连续不断的变化当中,人的成长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青少年身心急剧变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是我们进步和完善的动力,不是自我否定的理由。我们在自我接纳与欣赏的基础上主动谋求发展,便可以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2.做更好的自己的要求

19世纪作家果戈理,有一次拿着自己的作品给一位自己讨厌的人看,一心准备接受批评。一位朋友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回应道:正因为他不喜欢我的作品,所以我才要拿给他看。他可能会提出一些严厉的批评,但是这些总比赞美的话要有益多了。

1)果戈理为什么要去听取别人严厉的批评?

提示:做更好的自己,需要我们客观看到自己的缺点,并能用自己的决心、信心、勇气和毅力去改正缺点。

2)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吗?你有哪些改正缺点的方法?

提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自身的缺点,我们要能正视自己缺点的存在,运用正确的方法去主动改正它们,进而完善自我。

教师总结:1)做更好的自己,就要扬长避短。(2)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3)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3.材料链接

失去双臂的刘伟,凭借高超的双脚演奏钢琴的水平,获得首届中国达人秀的冠军。

胡达·克鲁斯在70岁的时候学习登山,以95岁的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破了攀登此山的最高年龄纪录。

爱迪生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

马克思能阅读欧洲所有国家的文学著作,恩格斯能说20种语言。

……

1)材料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潜能都一样吗?

2)我们怎样才能发掘自身的潜能呢?

提示:(1每个人的潜能都不一样。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刘伟失去双臂,但他在演奏方面有很大的潜能;胡达·克鲁斯在登山方面具有很大的潜能;爱迪生有发明方面的潜能;马克思有语言方面的潜能。一样。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都具有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明确的奋斗目标。

2)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观察、探索、实践、努力等方法来发掘自身的潜能。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我们正确认识了自己,懂得了欣赏自己,扬长避短。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需要我们不断地发掘自己的潜能,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汗水,让我们现在就采取行动吧,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成长中的青少年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阶段的生活,而且为其今后取得成功作了积极的铺垫。

通过对本节课的讲解,基本上达到了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的目的,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由于在设计情景和活动时,没有把握好对学生能力的准确评估,导致在课堂上出现了些许偏差,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应多加注意。2.在结尾处没有做更好的延伸,以后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

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第四课 友谊与成长同行

1课时 和朋友在一起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交友方式和范围发生了变化,学会把握友谊

能力目标

正视交友中遇到的问题,学会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友谊带给我们的力量,在新环境中建立新友谊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友谊的力量

教学难点: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友谊的力量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人们用各种方式歌颂着友谊,也留下一段段佳话。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世代为人们所称赞。“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因此,留下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

后来,钟子期因病逝世,伯牙就悲痛欲绝地摔破了琴,扯断了弦,发誓终生不再弹琴。人们又留下了“伯牙摔琴谢知音”的佳话。

同学们,你是否拥有这种珍贵的情谊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的朋友圈

1.交往对象的选择(教材P38)

设计意图:让学生觉察到自己现在的交往对象选择上的倾向性,可能多数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同龄人,更加渴望与同龄人有更多的互动,彼此分享生活体验。

1)完成选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把每个问题的选择涂在相应的符号里。

2)交流思考:老师调查一些学生的选择情况,引导学生发现选择的共性,即大多数人会选择同伴作为交流对象。(学生的答案会呈现多样性,一些学生会更愿意和父母、老师或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体验,不管哪一种选择都是正常的。)

3)引导讨论: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伙伴、同学、朋友,已经成为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2. 朋友圈的变化(教材P39)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自己的朋友关系进行梳理,从交友模式、特点,朋友圈的变化等方面对自己的友谊状况进行觉察和了解。

1)学生探究:学生自己完成“我的朋友圈”。

2)交流分享:要求学生看图思考教材上的相关问题,请愿意交流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

教师总结: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人发现,朋友圈由熟悉增加了几分陌生;有的同学朋友圈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有的同学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3. 了解并反思自己交友的现状

1)现在想象一下,如果你的生活中没有朋友,将会是怎样的结果?

教师讲述:没有友谊的生活是没法过的。古代拉丁谚语说,生活里如果没有友情,一座城市就如同一片旷野。中学生随着独立意识的不断增强,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的愿望在同龄人那里更容易实现,离不开朋友。

2)有同学认为,没有朋友自己感到孤单,有了朋友又增添了不少麻烦?你怎么看?

提示:对友谊的渴望,是心理需要,没有朋友,会感到孤单。在与朋友交往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这都是正常现象。只有彼此真诚相待,和善相处,才会收获美好的友谊。

目标导学二:友谊的力量

教师讲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身边有什么样的朋友,我们就容易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就是友谊的力量。你的朋友对你有哪些影响?请完成教材P41的“朋友影响力”图。

1)仔细分析你写出的“朋友的影响”,看看这些“影响”都是什么性质的影响? 如果是积极的影响说明了什么?

提示: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分,如果是积极影响说明我们交到的是益友。

1.小龙的变化

小龙是某校初二(2)班的学生。上初一时,小龙活泼好动,非常贪玩,时常违纪。虽然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但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在班级位于中下游。

上初二后,班级新调了座位。前桌的小天成绩优异,数学成绩尤为突出,各方面表现出类拔萃。同样喜爱数学的两人,很快有了共同的话题,从课下探讨数学问题,到周末相约一起游玩,无话不谈。小天喜欢打篮球,小龙就成了陪练。

一学期结束了,老师和同学们发现,原来那个贪玩的小龙不见了,现在的小龙,文明守纪,学习踏实努力,成绩进步显著,数学成绩尤其突出,还成了班级篮球队的替补队员。

1)小龙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2)带来这些变化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3)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提示: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2.资料链接

一项青少年犯罪调查显示:男生因交友不慎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83%;女生占73%。九成青少年涉毒因交友不慎。这项调查给我们什么启示?

启示:善交益友,不交损友

3.朋友见证我们成长的历程

赖业全,是江西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三年级的学生,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完全不能走路,在他的同班同学中,有两位名叫卓岩、陈长忠的小伙伴坚持8年背他上学,感动了每一位在校师生。每天,上课铃声还没响,两名小伙伴就用轮椅推着瘦小的残疾同学赖业全从宿舍来到教学楼。到了楼梯前,就从轮椅上把他背起,小心翼翼地从一楼爬上四楼。下课后,就再把他送回寝室,去食堂打好饭一起吃,如此反复,孜孜不倦。

1)卓岩、陈长忠坚持8年背赖业全上学,他两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的力量?

教师总结: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

4.活动:续写

1)我们和“益友”之间建立的友谊对我们产生哪些力量?

2)因为朋友,……

因为朋友,我们少了几分孤独,多了些许温暖;因为朋友,多了一份对自己的欣赏;因为朋友,我们勇敢地战胜了困难…… 

三、课堂总结

千里难寻是朋友,难得友情伴我行。友谊,像一股清泉,浸润着我们的心田;像一缕春风,抚慰着我们的心灵。好朋友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一份快乐与朋友分享就变成两份快乐,一份痛苦与朋友交流就会成为半份痛苦。多和好朋友相处,你会得到更多快乐。让我们珍惜友谊、永远做好朋友吧!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了学生正确看待朋友圈的变化,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对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对友情故事进行分类,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友谊的作用。

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一些问题在课堂上不可能得到充分解决,为避免教学目标流于形式,课堂教学活动要适当向课外延伸。

2课时 深深浅浅话友谊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友谊的特质,知道什么样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

能力目标

学会正确对待友谊,能正确处理交友中出现的问题,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珍视友谊,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友谊的特质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交友中存在的问题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乘坐在友谊之船的两个好朋友,一个人突然瘦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乘坐在友谊之船的两个好朋友合影,只给自己P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乘坐在友谊之船的两个好朋友,爱上了不一样的爱豆(偶像)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寓意:友谊经不起考验,说变就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友谊的特质

1.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学生认为什么是友谊中最重要的特质,从学生的经验和认知引出第一框的内容友谊的特质、

1)学生探究:学生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三个选项,也可以将选中的部分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分享交流:请几个学生分享他们的选择,并简要谈谈选择的原因。

3)统计分析:对全班的选择进行统计,发现哪些特质赢得较高的支持率。

教师总结:谊是一种亲密关系。我们都希望在友谊中得到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和朋友在一起,这种感觉能让我们获得认可,在精神上获得满足。

2.“我”和李鸣的故事

设计意图:“我”和李鸣的故事可能就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每一个学生既可能是“我”,也可能是李鸣,这样的故事很快就能让学生联结到自己的经历,引发共鸣和思考。

1)角色扮演:请学生分别扮演“我”和李鸣,表演“我”和李鸣的故事。

2)分享感悟: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我”心里的滋味,询问学生是否也有故事中“我”的类似经历,并请学生分享当时自己的感觉和想法。

3)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猜测“李鸣”拒绝帮助朋友的原因,就“帮助朋友是否意味着自己会受损失”进行讨论。

4)深入思考:分享和分担是对等的吗?

教师总结:

3.君子之交淡如水

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后来,薛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时,因薛仁贵平辽功劳特别大,被封为平辽王,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他唯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一打开酒坛,负责启封的执事官吓得面如土色,因为坛中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启禀王爷,此人如此大胆戏弄王爷,请王爷重重地惩罚他!岂料薛仁贵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命令执事官取来大碗,当众饮下三大碗王茂生送来的清水,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贵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后说:我过去落难时,全靠王兄弟夫妇经常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礼不收,却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来的清水,因为我知道王兄弟贫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后,薛仁贵与王茂生一家关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话也就流传了下来。

1君子之交淡如水体现了友谊的什么特质?

教师总结: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目标导学二:友谊的澄清

1.友谊的改变(教材第一个探究与分享P46)

1)阅读讨论:文中的“我”对友谊的期待是什么?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期待?

提示:期待友谊能够天长地久,不因一些改变而淡出。

2)讨论问题:为什么我和小美的友谊变淡了?真的是由竞争带来的吗?

提示: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自己变了,对方变了,或者环境变了。

3)如果朋友赢是否意味着自己输?你是如何处理和朋友之间的竞争关系的?

提示: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4)淡了的友谊还有必要维持吗?

提示: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2.“林李大战”——伟大的对手也是最好的朋友

在世界羽联官方交手记录上,从2004年汤姆斯杯亚洲区预选赛首次交锋起,林丹与李宗伟一共上演了38次对决,林丹取得2612负的压倒性的优势。

竞技体育的残酷就在于,第一永远只属于一个人。林丹说:他是我最伟大的对手,因为有他,我的冠军才有更高的含金量。从隔网而立的对手,到无话不谈的好友,在林丹的心目中,李宗伟无疑有着特殊的位置。

李宗伟给出了英雄相惜的答案。每个人都很想看到我们两人的比赛,包括我自己。只要对方还在拼搏,自己就没理由不坚持。

3.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设计意图:呈现学生交友中出现的以种种理由“绑架友谊”的现象,通过讨论对这些现象的应对方式,让学生体验什么是真正对朋友负责,从而明确: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1)分享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一次讨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从四个场景中挑选一个自己曾经类似经历的场景,谈谈自己当时是怎么做。

教师总结:这几个让小川烦恼的事件,都是关于在友谊中如何正确地理解、处理信任和忠诚的关系问题,都是关于友谊要不要坚持原则的问题。当朋友误入歧途,我们需要提醒、规劝甚至替朋友踩“刹车”,而不是推波助澜,这样才是对朋友的信任和忠诚。

三、课堂总结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友谊的小船也可以开得很远,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正确地看待友谊,认识友谊。得到友谊我们要珍惜,失去友谊也不可过分悲伤。友谊路上有你有我,这是我们成长的幸福和人生的财富。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在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友谊,认识到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处理好友谊与竞争的关系,紧紧围绕学生进入初中后的实际交友情况设置问题情景,遵循问题从学生中来、问题的解决服务于学生的原则。

为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除了重视课堂实效,还得跟踪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在后续学习中的运用情况,真正发挥本节课的功能。

第五课 交友的智慧

1课时 让友谊之树常青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平等、尊重、真诚等是交友的品德;学会与同学、朋友交往的方法技巧以及应坚持的原则

能力目标

学会与同学、朋友正确交往与沟通,提高与同学、朋友交往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学会和同学、朋友建立发展真正的友谊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如何使友谊之树常青

教学难点:掌握理解和宽容他人时要讲原则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周华健的歌曲《朋友》。

2.师:友情是朋友间真挚的情感、心灵的交流,是经过岁月洗礼的真金,是精神世界宝贵的财富。我们播种了友情,更希望能让我们的友谊之树常青!一起来吧!为我们的友谊之树保鲜。(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建立友谊

1.你们是如何成为朋友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自己建立友谊的经过,了解建立友谊需要具备的心态、应掌握的策略和方法。

1)营造氛围:可以先请学生写好剧本并分组拍摄,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反思分享:在良好、热烈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学生回到自己:我们如何与我的朋友开始建立一段友谊的?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聚焦主题: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建立新的友谊,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聚焦主题,开始交友智慧的探索之旅。

2.探讨有关建立友谊的困惑

1)交朋友,任何时候都需要主动吗?

2)交朋友,怎样做才算是主动?

3)我采取主动,但是对方不理我,这是不是很尴尬?

4)小强一直内向又安静,他能不能交到朋友?

5)学生分小组选择话题进行探讨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6)全班交流,小组发表观点。

提示:

1)交朋友需要主动,这是我们建立友谊的重要方法之一。交朋友是否任何时候都主动,这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该主动时才主动,掌握交朋友的艺术,友谊才更加牢固。

2)对同学要做到热情和关心,主动帮助同学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小事;主动与他人寒暄;等等。

教师总结: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无论怎样,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在行动前要有恰当的期待,即使对方拒绝,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好。

目标导学二:呵护友谊

1.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

1)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你会怎样做?

2)让学生填写卡片,并通过自己与朋友的具体事例进行分享。

当同学、朋友生病不能到校上课时,________

当同学、朋友遇到烦恼时,________

当同学、朋友生活有困难时,________

当同学、朋友学习遇到疑难时,________

教师总结: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体会朋友的需要,在朋友需要的时候站到他的身旁,以行动向朋友表达关心和支持。

2.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

小波喜欢给别人起绰号,把费迪飞碟、把曹明草民、把袁浩猿猴”……而且不分场合地乱叫。同学们都不愿意理他,他感到很伤心,你能帮帮他吗?

1)从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孔子说过:“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给朋友一些空间,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

3.方法与技能

你和朋友发生过冲突吗?如果有,请写出自己的故事,不要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请同学一起讨论:在与朋友发生冲突时,应如何处理。

提示:冲突发生时,可以相互协商,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解决方式。

4.喜欢隔壁班的男生(教材P553)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承受并处理受到的伤害。

1)阅读思考:教师提问学生:发生了什么?如果你是主人公,对两个朋友不同的做法,你的感受是什么?你会怎么做?

讨论总结:友谊并总是甜蜜、美好的,在友谊中我们有时也会受到伤害。我们采取的行动会影响到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宽容对方,也可以选择结束这段友谊。两者都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相逢是缘,短暂的一堂课结束了。记住,让我们一起在交往中做到平等、尊重、真诚、理解、宽容、关爱、帮助,只有这样我们的友谊之树才能常青不老。记住,我们永远是朋友。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从教学目标出发,通过新学期结识新朋友,到与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让学生体会到了友谊是可以建立的,并且需要大家共同维护。

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与朋友之间发生的小矛盾,通过各个小组的讨论,共同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从认知阶段到情感、态度、价值观阶段,最后达到行动阶段,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

就课堂而言,在细节之处还有待改进。首先,在分组环节,由于事先没有规定好规则,导致分组时课堂秩序有点乱;其次,评价语言不够丰富,甚至会以重复学生语言代替评价学生语言。

2课时 网上交友新时空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网络交友有利有弊,网络交友需谨慎

能力目标

培养乐于交友、善于交友的能力,善于辨别是非;理智地进行网络交友,学会自我保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恰当运用网络进行交往的意识,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以礼待人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交往的特点

教学难点:慎重结交网友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享活动:“我的朋友圈”。

2. 教师:你的朋友圈里都有哪些人?你的朋友圈中有网友吗?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网上交友

教师讲述:同学们,朋友的种类有哪些呢?(挚友、密友、棋友、驴友、知音、忘年之交……)

交情深厚的朋友叫挚友;无话不谈的朋友叫密友;经常在一起下棋的朋友叫棋友;一起旅游的朋友叫驴友;还有一种朋友大家一定也很熟悉了,那就是网友。

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网上交友的经验,并相互分享。

教师总结:我们想与他人交往,渴望建立友谊,网络为我们彼此的相遇提供了平台。当我们回到现实中,这一切又给我们留下什么?给我们的成长又带来什么?

1.吴凡的档案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在网络和现实中个人展现的自我形象的差异,进一步理解网上交友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给他们的交友带来的影响。

1)阅读感悟:提示学生自习阅读吴凡的两个档案,请学生根据文字材料,说出这两份答案各自展现了吴凡怎样的形象。

提示:现实中的形象性格内向沉默;网络中的形象性格外向,广交朋友。

2)思考分享:吴凡为什么会有两个档案?

教师总结:正是因为网络中的交流具有虚拟的特点,所以使得我们无法了解对方真实的情况。吴凡也许是出于自身交友的不同需要,因而他会有两个不同的档案。

2.消失的网友(教材第二个探究与分享P55)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网上交友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满足我们对朋友的情感需要。

1)阅读体验:体会吴凡在网友失去联系后的感受,了解其他网友对着这件事的看法。

2)思考交流: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接近吗?吴凡的网友消失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网上交友可以当真吗?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示:

不一定。如果是熟悉的、真诚的朋友,网络可能会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友好;如果是陌生的网友,要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可能就很难了。由于是在虚拟的空间,我们无法知道对方的真实信息,不了解对方,所以我们很有可能成为被对方利用的工具、成为被欺诈的目标。

吴凡的网友消失的原因可能是:暴露身份、透露信息、寻找新的网友了……

吴凡结交网友的情况告诉我们,网上交往不可以当真,因为这是在虚拟的世界里发生的事情。

教师总结:互联网交往的利弊

1)互联网交往的好处:

互联网好像无所不能,我们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查找相关信息,也在这个虚拟的时空中交往。

2)互联网交往的弊端:

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但是有时却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

目标导学二:慎重结交网友

1.把照片放到网上(教材第一个探究与分享P56)

设计意图:提醒学生,网上交友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学会慎重昂对待把网上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增强判断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1)阅读感悟:从材料中的对话你看到了什么?

2)思考交流:引导学生思考:你会把照片放到网上吗?“线上朋友”可以变成“线下朋友”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可以,理由是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扩大自己的交友圈等。不可以,理由是网上交往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等特点,将“线上朋友”变为“线下朋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教师总结:网上交往的虚拟性排除了交往双方的一些现实角色、身份特征,因而难免对感兴趣的对方加以理想化。交往通过文字表达,一定程度上会产生某种文学效果,使得每次上网都有心理期待,总倾向于把对方想象得很有吸引力。这是网友见面“见光死”的重要原因。

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要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2.要不要和网友见面(教材第二个探究与分享P56)

设计意图:提醒学生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要认清自己的需要,增长交友的智慧。

1)问题思考:你如何看待小梅的困惑?

提示:回帖的观点都具有一定合理性。

2)讨论交流:你如何看待这些回帖?你的建议是什么?

提示:学生可以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可能一些学生觉得和陌生网友见面不算什么,甚至有些学生已经有和陌生网友见面的经历,教师不要急于否定他们,而是引导他们探讨和陌生网友见面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这一问题。)

3)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和老师的建议会是什么,他们这样的理由是什么。

提示:学生可以充分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上交友要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对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在网络中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等。

三、课堂总结

网络为我们与他人交往,提供了平台,我们可以在网上学习、工作、娱乐等。但网络交往由于其具有虚拟性等特点,使我们无法得知对方的真实信息和目的,故如果使用不好,我们就会受到欺骗和伤害。

网络是把双刃剑,只要大家可以运用好,老师和家长是非常支持大家上网的。

希望大家都能从网络中获益!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网络交往的利与弊;明确了网上要慎重交友;在网络交往中,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等。

本课时结合学生实际、内心想法、对网络的认识状况,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张,教师通过启发式、体验式、案例分析法、分组合作探究法等,组织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学习效果良好。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但是,由于需要拓展的内容比较多,因此显得时间不足,还需要整合教材,优化教学资源。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六课 师生之间

1课时 走近老师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了解老师工作的特点

能力目标

增强与老师的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树立正确对待老师表扬与批评的态度,自觉增进师生情谊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全面认识老师、理解老师

教学难点:如何接纳和欣赏不同风格的教师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国王的勋章该给谁?

从前,有一个国王要把一枚特级勋章奖给最有功劳的人。消息一传开,作家、演员、科学家、将军、博士和教师纷至沓来,都希望能得到这枚特级勋章。那么,如果你是国王,你会把奖章授予给谁?理由是什么?

国王觉得这些邀功请赏的人说的都有道理,但是不论是作家、演员、科学家,还是将军,就连国王自己在内,当年都是由教师教导出来的。所以,教师的功劳最显著,得到这枚勋章是实至名归。于是,国王宣布,将勋章授予教师。可以说,老师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见证者和陪伴者,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不仅影响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

那么你了解自己的老师吗?他们有何不同?今天我们一起讨论的话题是:走近老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了解教师职业

1.我眼中的老师(教材P60)

1)回顾梳理:引导学生回忆各个阶段的教师,可以在脑海中找出具体的人,思考他们留给自己的印象给予自己的帮助。

2)交流分享:同学之间分享交流。

3)问题思考:在不同年龄段,你眼中老师的形象有变化吗?大家眼中的老师形象一样吗?

教师总结:不同的老师给予我们的帮助不同,但都在帮助我们健康成长,我们应该进一步了解老师、尊重老师。

2.活动:采访我的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本年级熟悉老师的采访结果,使学生初步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工作特点、职业要求,知道教师个人的努力、情趣和追求,从而建立对教师的理解和尊重。

1)课前调查:采访提纲的设计、采访过程的实施和采访后的感悟与整理,是在上一课时或课前完成,需要任课教师给予指导。

2)布置学生的采访任务,选择恰当的人数组成一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位任课教师进行采访,采访前商议采访提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教师工作内容、教师入职准备、教学困扰、兴趣爱好等方面设计提纲,选择老师有空并且不打扰老师工作和休息的时候做采访,采访后应做总结或者感悟。

3)成果展示:请学生代表展示采访结果,并做总结。

4)问题思考:通过采访你对教师这个职业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教师总结:韩愈曾经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也是塑造人格的“工程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老师们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比如依法获得教师资格、提升个人修养、参加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

3.了解教师职业(教材P62)

设计意图: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教师职业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既能系统地认识教师职业的神圣,也能体会教师职业的艰辛,从而对教师有全新的理解与认识。

1)观察导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维导图,明确各分支的内在联系。

2)交流感悟:在学生观察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交流看完导图的感受,并提问:对于教师职业,你还了解哪些?你是如何看待身边的老师的?

教师总结:代在发展,教师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目标导学二:风格不同的老师

1.讨论:我喜欢的老师(教材P63)

设计意图:通过仿写句子,懂得教师各有特点,各有千秋。通过问题讨论,分析教师风格差异的原因,理解不同风格所体现的优势,并且学习用礼貌、尊重和因人而异的方式跟不同风格的教师相处。

1)请以“我喜欢___________的老师,因为他________,值得_______。”这样的句子,说说你心中喜爱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2)你如何看待老师的差异?

提示:我们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他们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3)我们该如何与不同风格的老师相处?

提示: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被尊重。

教师总结:因为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我们应该承认这种差异,并且接纳和尊重老师,学习他们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用实际行动拉近师生的距离。

三、课堂总结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全面地了解老师、尊重老师,最后,师生团结一心。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老师的职业身份,尊重和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理解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拉近了学生跟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老师的工作。

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导学活动,对老师的角色有了更深入地了解。本节课让学生在活动、讨论、思考、发言的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活动设计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可操作性强。

2课时 师生交往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教学相长的含义,懂得师生之间要彼此尊重

能力目标

学会正确与老师交往,能够正确处理和老师交往中存在的分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与老师交往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处理与老师的分歧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的角色

每到教师节,同学们都会向曾经或现在的老师表达赞美和感激之情。但是,我们和老师的相处更多地表现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比如师生一起运动、老师跟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师生共同创建班级博客、老师和学生及家长交谈……在与老师交往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着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角色。

回想你与老师交往的情景,在那些场景中,老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填写在表格中。

老师在我们学校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我们身心发展、促进学习质量,更有利于我们学习交往、掌握交往技巧。今天我们一起讨论的话题是:师生交往。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教学相长

1.活动:小组讨论与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情景,理解“教学相长”的内涵,同时引导学生尊重老师,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讲述:《礼记?学记》中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回忆你跟老师相处的过程中,哪些细节能够体现这种交流互动促进了老师更好地“教”?

2)当你给老师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建议的时候,你是否注重自己的礼仪?

3)在某个问题上,如果你与老师的观点不同,你会如何看待你的老师?

教师小结: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

2.活动:情景剧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不同结尾,正确看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并初步具备能够合理应对老师批评的能力。

教师讲述:林肯曾经说过:“世人都喜欢赞扬。”赞扬,特别是来自于老师的赞扬特别能够建立学生的自信,但是与老师的交往过程中,不只是有肯定,也会有批评。下面我们以校园生活中常见的两个情景为基础,要求:

1)每个故事分别设计和表演两个不同版本的结尾;

2)比较不同的结尾分别会给当事人带来哪些不同的感受和可能的结局。

情景一:思思喜欢文学创作,她写的小说经常获得语文老师的赞赏。但是一次数学课上,她偷偷在下面写小说,被数学老师发现了,没收了手稿,还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情景二:小宇总是能保质保量地上交各科作业,经常被老师肯定。但是今天上英语课时老师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了几个没交作业的同学,包括小宇。后来,老师发现他的作业本被落在了办公室里……

教师小结:作为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是我们成长的重要内容。

3.延伸思考:

你认为“严师”还是“慈师”对我们的成长更有帮助?说说其中的道理。

4.你还知道哪些尊师名言?

提示: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王充

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目标导学二:亦师亦友

1.名人与老师

设计意图:通过名人尊师故事,感悟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并使自己从各个方面及细节上学会用语言和行动尊重老师。

  故事一:1959625日,毛泽东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教师毛宇居一起用饭,席间热情为老师敬酒。毛宇居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故事二:1959年,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他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将座位让给老人,待老人座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故事三:人们尊师敬师,习近平亦是如此。他曾说过:“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201699日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来到母校北京八一学校看望师生。78岁的田潞英满头银发、精神矍铄,她曾担任习近平小学四年级时的班主任。她对当年这位学生的印象是:“特别厚道、老实”“善良”“尊敬老师”。

  (1)几位名人的故事对你有何启发?

提示: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

2)对老师的尊重体现在哪些方面?

3)如果不喜欢某位老师,我们还要尊重他吗?

  教师小结:师生彼此尊重,意味着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劳动成果等。它不仅体现我们内心的情感和态度,而且表现在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即使不欣赏某位老师的风格或者教学方式,也应该在人格、个性和劳动成果等方面给予最起码的尊重。

2.小组讨论与分享:我和老师做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经验,让更多的学生有意识跟老师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亦师亦友地和老师交往。

  教师讲述:得到学生的尊重固然是老师的愿望,但老师也期待成为学生的朋友,那么,你觉得什么类型的老师最容易成为学生的朋友?作为学生,与老师成为朋友有哪些妙招?请跟同学们分享你的经验和心得。

提示:学生自由分享妙招,教师分享方法与技能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

  教师小结: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3.感恩我的老师

  设计意图: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老师的感谢、赞美和关心。

1)请以小组为单位,为你们组在上一课时采访过的老师写下:

  三句真诚而具体的感谢;

  三句由衷而温暖的赞美;

  三句贴心而亲切的关怀。

2)写在彩纸上,做简单的设计,签上小组成员姓名,送给Ta──亲爱的老师。

三、课堂总结

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设计的几个环节,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巨大潜力,一节课下来轻松愉悦,效果甚佳,犹如顺水行舟,事半功倍,酣畅淋漓。通过课件、图片的制作、展示,有效地弥补了学生感性认识的不足,大大丰富了本节课的内涵。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给他们最大的空间,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

第七课 亲情之爱

1课时 家的意味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家庭含义、家庭功能、家庭的确立

能力目标

能够领悟家的内涵,用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认同中华文化,热爱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家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家的主要特点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关于“春运”的图片──他们在路上要经历什么,他们的方向指向哪里?

  2.通过图片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思考家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命的居所

1.“家”是什么

我家在北京市西城区……(这里的“家”指的是住址)

那座房子就是我家……(这里的“家”指的是住所、建筑物)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这里的“家”指的是国家)

初一(5)班是我家,环境卫生靠大家……(这里的“家”指的是班集体)

1)这些句子中,“家”分别指什么呢?

2)展开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表达心目中的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填写并说明理由。例如,家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夜行人晚归的路程;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可以遮挡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风风雨雨……

教师讲述:地域、住所、一群人、吃饭的地方的地方等,虽然与家庭有关,但都只是家庭的某一个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小明的家庭

设计意图:通过小明家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家的功能的多样化,为理解家的意味提供支撑。

今年暑假,小明过得非常充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已按时完成了,虽然碰到过几道难题,但在妈妈的帮助下,也顺利地解决了。在家里,早上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晚上,偶尔与爸爸下几盘中国象棋。小明的爸爸是个会计师,收入很高,长大了小明也想当一名会计师。上个星期的双休日,全家一起去普陀岛玩了两天。后来又去奶奶家住了几天,正好赶上叔叔的小孩满月,于是欢天喜地地喝了喜酒。暑假快结束了,小明打算和同学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1)材料中体现了哪些家庭的关系?你们家庭的关系有哪些呢?

2)思考:家庭有哪些功能呢?

教师小结: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正是因为家庭具有的生育、经济、情感交流、赡养、扶养和抚养等方面的功能,所以,“家”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独特意义和重要价值。

3.阅读感悟(教材P73)

1)交流讨论:同学之间交流讨论读完后的感受。

提示:有房子不等于有家;醉汉虽然有豪宅,但是没有亲人,感受不到亲人的温暖,所以他说没有家;亲人在家就在……

教师总结:家是我们生命的居所,更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亲人、亲情的代名词,这是家最大的特点,一个没有亲情、没有爱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

目标导学二:中国人的

1.中国的春运(教材P73)

1)再次出示春运图片。

2)教师提问:你有过春运的经历吗?有什么感受?在中国人的心中,“家”的意味是什么?

提示:体现了中国人的乡愁和对家人的思念;体现了中国人团圆的观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体现了孝亲敬长之情……

教师总结: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

2.“家”的解读(教材P73)

出示资料:“家”字是会意字,它的外部像房子的形状,中间的部分像“豕”形,“豕”就是猪。上古时代生产力低下,打猎捕食的偶然性很大,生活没有保障。因此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备食,以防饥荒,房子里有猪就成了家的标志。猪也是很早被驯化的动物之一,在古人看来,光有栖身之处还不算真正有家,还要加上猪才行。有猪的家,即有一些财富可以满足家人的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才算富足安定。这就是古人造“家”这个字的现实依据。

3.“家规”“家训”的收集与分享

孔子家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 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

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学诗和学礼,讲的是读书和做事,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两个问题。

教师总结: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规、家训是它的承载形式。

4.播放视频——《红色连:红色家风代代传》

5.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材料一:春秋时期,有个叫颍考叔的小官去见郑庄公。郑庄公赏赐他饭食,他把肉片放在一边舍不得吃。庄公很奇怪,颍考叔说:我的母亲从来没吃过这么美味的肉食,请允许我拿回家孝敬我的母亲。庄公听后十分感动。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1)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提示: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教师总结: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是重要的精神内涵。《论语·学而》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孝亲敬长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同学们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履行法定义务。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家的内涵、家庭关系及中华传统家庭文化的作用。

人生旅途,不管我们在哪里,最终会回到那个属于我们的温暖的家,让爱常驻你我他的家。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话体验等多种形式,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手段,关注学生的观念认识、情感体验和践行反思,注重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课时 爱在家人间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亲情对自己的意义;理解亲人之间爱的碰撞;掌握应对爱的碰撞的方法

能力目标

用体验法感受亲情的存在;讲述生活中爱的碰撞的具体事例,掌握和父母沟通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亲人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体味亲情;学会和父母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传递爱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味亲情

教学难点:沟通传递爱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表达了慈母什么样的情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又表达了孩儿什么样的情感?

2)播放视频——《我对妈妈的情感变化》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体味亲情

1.割舍不断的情感

资料:里约奥运赛场上的亲情如影:

画面一:2016810日,美国选手克丽斯廷·阿姆斯特朗()在夺得里约奥运会女子公路自行车个人计时赛冠军后和儿子相拥而泣。

画面二:克丽斯廷()和儿子一起展示金牌。

画面三:814日,家人在安慰刚刚输掉比赛的阿根廷队女排球员阿科斯塔()

画面四:815日,意大利选手维维亚尼在夺得场地自行车男子全能赛冠军后喜极而泣奔向看台与家人庆祝。

1)看到了奥运赛场上亲情如影,关于亲情之爱,你有什么样的感悟?

提示:亲情之爱表现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生命之爱、关心之爱、影响之爱、分担之爱、分享之爱、陪伴见证之爱……奥运赛场夺冠后,在亲人面前,有人掩饰不住无尽的喜悦,有人纵情泪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2)翻翻自己和家人的照片,选择你最喜欢的几张,说说你的感受。

2.亲情碰撞(教材P77)

设计意图:通过亲情碰撞活动,让学生了解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亲情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深入体会亲情的存在。

1)共同完成:要求学生在课外与家人按要求共同完成“亲情三碰”活动形式并进行记录。

2)展示分享:学生在课堂上对记录结果进行展示与分享。

教师总结: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3.闹钟没有妈妈的味道(教材P78)

设计意图:选用生活中真实的小故事,关照再婚家庭中的亲情之爱。旨在让学生懂得,由于亲人的离开或新成员的出现,我们家庭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1)除了妈妈的味道外,你认为爸爸的味道是什么?爷爷奶奶的味道呢?

2)他们的味道相同吗?这些味道属于什么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教师总结: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家庭结构会改变。但是,只要我们用心感悟就会发现,家中的亲情仍在。

目标导学二:爱的碰撞

1.爱的碰撞——电视剧《家有儿女》

1)播放视频——《家有儿女》(片段)。

2)刘星的烦恼是什么?他的妈妈有烦恼吗?

3)为什么他们之间会产生矛盾冲突?

4)刘星跑出家,嚷着跟妈妈绝交;妈妈不让画画,自己偏要画画这些行为,都是什么心理造成的?你赞成刘星的这种做法吗?为什么?

5)假如你是刘星的朋友,正好碰上刘星跑出家,你会怎么做?

6)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成长烦恼”?

教师归纳:我们与父母的年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相同,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方面难免产生较大差异,这往往导致两代人产生分歧、产生代沟。同时,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源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常常产生反感,即产生逆反心理。与父母发生冲突,如果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或者对他们不理不睬、冷淡相对,甚至采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都是错误的,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教师讲述: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要求实验者把未来7天所预料的烦恼事情写下来,投入“烦恼箱”,每个人核对“烦恼箱”的每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九成的烦恼都没有发生。他们把剩下的一成烦恼仍然留在“烦恼箱”里,过了三周,再拿出来核对,结果发现,那些烦恼已经不成为烦恼了。结论:一般人的忧虑40%属于过去,50%属于未来,只有10%属于现在。92%的忧虑没有发生,剩下的8%是你可以轻易应付的。

2.产生碰撞的原因、影响和化解方法

1)结合下面的情境,填写内容。

1)放学回到家,父母常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告诉父母自己受到表扬时,父母通常会说:_______________

3)说起和好朋友发生矛盾时,父母通常的态度和语言:_______

4)感冒发烧时,父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考试考砸了,父母一般会这么说:___________________

6)周末想和同学去看电影,父母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情境中,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你希望父母更关注哪些问题?与父母交流时,你期望得到什么,而父母经常给予你什么?按照这些提示,完成表格。

关注的问题

关注的重点

交流的方式

采取的态度

父母

3)根据表格内容,反思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或增进亲子关系,并与同学交流。

教师总结: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亲子冲突有时难以避免。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

目标导学三:沟通传递爱

1.亲子沟通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和互换角色,练习与父母沟通和交流的方法。

1)模拟表演:让有所准备的“演员”上台表演。

2)大家评议:既评议“演员”表现,又评议不同表现反映的沟通技能水平。通过讨论,将自己获得的与父母沟通的有效方法和切身体验与同学分享。

教师总结:爱是需要呵护的。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爱在沟通中加深,亲子冲突需要双反通过良好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3)漫画——父母偷看孩子日记,被发现。

4)如何与父母就这件事进行有效沟通?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要体味亲情,感受家庭中的亲情之爱;我们进入青春期后,自主意识增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影响家庭的和睦;我们要学会和父母进行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传递爱。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在于让学生懂得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冲突与碰撞是正常现象,要学会与父母沟通来化解矛盾,懂得与父母的相处之道,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

教师在讲授本节课的内容时,要从激发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角度,努力帮助学生在实践层面解决实际问题,这样课堂才能有活力,引起学生的共鸣。

3课时 让家更美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现代家庭的特征和现代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掌握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矛盾与冲突,构建和谐家庭的途径和方法

能力目标

运用创建和谐家庭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代际间的交流和互动的能力;传承中华家庭文化传统美德,增强孝亲敬长的行动力;提高与家人共建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重要性,增强构建和谐家庭的责任意识,树立家庭主人翁责任感,树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和谐家庭我出力

教学难点:如何做家庭小小“黏合剂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家和万事兴》导入新课。

2.现代家庭有哪些特点?你的家庭呢?为什么说家和才能万事兴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现代家庭面面观

1.调查与交流

1)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独立完成《家庭调查表》

2)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调查结果。

教师归纳:1)新的生活方式形成;(2)通信方式越来越快捷方便;(3)生活方式越来越科学;(4)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5)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重视心理健康;(6)家庭变得越来越小;(7)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8)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等等。

目标导学二:和谐家庭我出力

1.制作、传递与分享家庭美德快递卡

活动步骤:

1)制作家庭美德快递卡。分小组讨论、设计、制作一张个性化的家庭美德快递卡。其内容包括:

你认为与家人相处最重要的一种品德。

一个关于这种品德的家庭小故事。

这个故事给自己的启示。

小组成员签名。

2)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小组成员将卡片作为礼物赠送给其他组的同学,传递美德。

3)小组成员分享、总结。小组成员分享制作、传递家庭美德快递卡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总结:作为家庭中的小小一员,我们不仅要传承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等家庭美德,还要在行动中为构建和谐家庭出一份力。

2.小小调解员家庭成员之间化解矛盾和冲突的方法

1)展示三个图片情境:妈妈和奶奶吵架、爸爸和妈妈冷战、爷爷成了空巢老人)

2)当家庭成员发生这些矛盾或冲突时,你怎么办?

教师讲述: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们可以充当小小黏合剂

帮助家庭成员舒缓情绪。

明确自己是不偏不倚的中立者。

引导家庭成员看到对方的优点。

帮助家庭成员走出面子困境。

3)作为小小黏合剂,你完成最出色的一次任务是什么?给同学们分享一下。

4)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同学们相互学习。(教师及时点赞)

教师总结:有效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中的问题,才能让亲情更浓,让家庭更和睦,让家更美好!

三、课堂总结

让家更美好不仅是父母的责任,也是的责任,感恩家人、孝敬长辈,努力地让我们的家变得更美好!心动不如行动,让家更美好就让我们从孝亲敬长开始吧!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经验,如图片情境体验、家庭美德快递卡的活动体验等,通过经验再升华为新的知识、情感、能力。同时,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和谐家庭的话题,增强设问的针对性、选择性和趣味性。以上是本节课的亮点。

第四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八课 探问生命

1课时 生命可以永恒吗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能力目标

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进一步认识自己,培养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生命来之不易,树立珍惜生命意识,担当起自己的使命,为国家、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做出更大贡献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命有接续

教学难点:生命有接续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在《西游记》中,有很多妖怪都想吃唐僧的肉,据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在现实生活中,人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为什么?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命有时尽

1.生命来之不易

有一天,我在楼下玩的时候,碰巧下雨了,我就躲在房子下面避雨。突然,我看到一些黑黑的小东西,原来是一群小蚂蚁正在搬家。它们头上都顶着一些食物、蚂蚁卵,它们一个挨着一个,生怕食物和蚂蚁卵会掉在地上。我逆着它们走来的方向,看见它们的家都被水淹没了。它们正在奋力地抢救着自己的食物和保护自己的生命,蚂蚁们团团围住剩下的食物,浩浩荡荡地前进,我似乎听到了它们齐心协力的口号声……冒着大风大雨向另外一个家爬去,生怕自己受到任何伤害。

1)蚂蚁为什么要努力保护食物和自己的生命?你从蚂蚁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提示:它们这种热爱生命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勇敢地向前,不被大风大雨阻挡前进的脚步。

教师总结:生命来之不易。在地球上,千姿百态的生命竞相展现自己的活力,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每个人的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幸运的。生命是独特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2.电影《返老还童》

影片《返老还童》于20081210日在澳大利亚悉尼率先放映。电影讲述了本杰明·巴顿这个怪人,他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竟以老人形象降生人世,之后越活越年轻倒着成长的奇怪生命轨迹。

1)世界上真的存在返老还童现象么?你怎么看待我们生命的时光?

教师总结:生命是不可逆的。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生命也是短暂的。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3.探究与分享(教材P91)

1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你的回答是什么?

2)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1)如:为了自己心中的信仰,为了家人的幸福,为了让生命更有价值,等等。(2)同意这种说法,因为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的每一寸时光,让生命变得更丰富、更充实,更有意义。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目标导学二:生命有接续

1.教师讲述:简单地讲述经典的生命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的内容。

2.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1)旧的叶子掉落下去,新的叶子生长出来,这告诉我们什么?

提示:生命有接续。

老师总结:生命虽然有时尽,生命也有接续。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3.个体生命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使命

1)“他再也不知道,他这片无用的干枯叶子将跟水混合起来,让这棵树长得更强壮。”这告诉我们什么?

提示:树叶奉献精神。生长时为人类遮阴,掉落后为树提供养分。

老师总结: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无论在什么位置,总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过渡:我们会有什么样的使命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探究活动。

4.生命的传承关系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等形式,选取几个典型的视角,展示科技传承、文化传承、民族传承等多角度的生命传承关系,理解个体生命不仅能在自然生命上传承,更能在精神文明成果上实现传承,进而全面体会个体生命在人类生命接续中的重要意义。

1)阅读感悟:结合图片,讨论情境中体现的生命传承关系。

提示:技术的传承、爱国精神的传承、民族的传承。

2)合作探究:对于生命,除了自然生命,还包括什么?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自然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等。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不仅仅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而且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

4.展示材料: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摘自《中华世纪坛序》

1)请说说对材料的感受。

教师总结: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因此,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生命有时尽,然而它却是十分珍贵的,因为生命有接续。所以, 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们都应该珍爱生命,都应该更好地认识 和面对自己的生命。同学们,让我们的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絢丽多彩吧!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了生命来之不易,不可预测,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感悟,双边活动比较好,教学效果良好。

凭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教师的设想再好,如果学生不能接受,那么就毫无意义。但是如果没有教师适当的启发与引导,学生往往会做无用功甚至走弯路。

因此我们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并且,我认为教授一节课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这节课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的能力,学会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并及时地用实践加以印证。

2课时 敬畏生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能力目标

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命至上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汶川地震救援图片

2.想一想: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不惜代价抢救生命?

3.观看视频《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实》,感悟生命至上。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命至上

1.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

材料一 还记得1998年洪灾中抱树获救的小江珊吗?1998年盛夏,长江发生百年一遇大洪水。81日晚,咸宁市嘉鱼县洲湾江段发生溃堤险情,年仅7岁的小江珊被洪水冲到一棵大树上。9小时后,一艘冲锋舟靠了过去,一名武警战士伸出大手,想要将小女孩抱上冲锋舟,但因为小女孩在树上抱了很久,身体僵硬,已经与树抱死,战士第一次抓她时,只是把小女孩的裤子抓下来,冲锋舟第二次掠过时,战士再用双手使劲才把小女孩拉下树来。九八抗洪中的这一震撼感人镜头,早已在亿万人脑海中定格。

1)小江珊为什么能坚持9个小时,等待救援人员?

材料二 汶川地震十年猪坚强依然坚强:洗香波 吃细粮

它姓“猪”名“坚强”,是全国最著名的明星猪。十年前的5·12汶川地震,它被掩埋地下36天却奇迹存活,从此开启了它传奇般的“猪生”。十年过去,很多人已经将它淡忘,甚至怀疑它已经离世,但这头相当于人类88岁的耄耋老猪依然坚强的活着。

1)想一想“猪坚强”是猪,为什么能被掩埋地下36天却奇迹存活?

教师总结: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教材P94)

设计意图:引用上个世纪30年代陶行知对中国当时社会现状的困惑和由此发出振聋发聩的警言为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懂得生命是宝贵的,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对生命的敬畏感,首体现在要珍视生命,深化学生对生命至上的思考。

1)阅读思考:这段文字的背景与学生生活比较远,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文意。

2)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对比讨论陶行知看到的两种社会现状,一方面是残忍的冷酷,一方面是伟大的慈爱,这看似矛盾的两种人心,如何可以并立共存?你如何看待陶行知的困惑?

提示:一些人极端自私自利,只关心自己以及亲人,对他人的生命漠不关心。

3)陶行知的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提示: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

3.材料链接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这样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就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

1)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你会如何对待宝贵的生命?

提示: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目标导学二:休戚与共

1.敬畏生命就要从珍惜自己的生命走向关爱他人的生命

1)展示天津大爆炸系列图片

2)说说你对消防官兵“最美逆行者”的感受。

教师总结: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2.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2014年正月初五下午,交警一大队的民警孟庆跟两个民警像往常一样在路上巡逻,巡逻至毓西路时,远远看见前方路上一个黑影,过往车辆行人都远远避开,直觉告诉民警,前方可能有群众受伤。民警加大油门冲了过去。果然,一位老人俯卧在地上,过往行人很多,却没人敢扶,民警想都没想,一个箭步冲到老人身边,一看老人摔的满脸是血,立刻拨打120,并慢慢将老人扶起来,救护车过来后,民警们又帮忙将老人送上救护车。

巧合的是,救护车到来之前,昏迷的老人苏醒过来,第一句话就是:"小伙子你怎么撞我?"令民警哭笑不得,幸亏民警执勤执法时随身携带执法记录仪,才得以还民警清白。记者提醒广大市民,看到有人摔倒,扶是要扶,但一定要保留相关证据,不能让好人心凉啊。

1)请学生谈谈感受。

2)如果你看到路边摔倒的老人,你会不会上前搀扶?又“怎样”上前搀扶?

教师总结: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生命存在就值得肯定与尊重,若能尽自己所能努力为他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这样的生命才更有价值,更值得敬重。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依据课程标准强调的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要求,教学设计上力求把教材精炼、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生活化。

整堂课设计以活动教学和讨论教学为主,强调让学生在活动和讨论中去探询、体验人的生命的重要性,并且树立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观念。活动设计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可操作性强。

第九课 珍视生命

1课时 守护生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的一些基本常识

能力目标

学会珍视生命的一些具体做法,掌握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健康生活意识,树立珍视生命、维护健康的积极情感;追求真、善、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常识和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守护精神更需要关注精神的养护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照片拍摄于2015年,照片中的小孩名叫Hudea ,拍照的时候只有4 岁。他在哈马轰炸后失去了父亲,随后他和母亲以及三个兄弟姐妹一起住到了土耳其边境的一个难民营。“他的脸立刻收紧。他咬着下嘴唇,慢慢地举起了手。他一言不发地站在那里。要宽慰这个把照相机当成手枪的孩子并不容易。”

读了这个故事,你对守护生命有什么认识?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爱护身体

1.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1)展示关于爱护身体的名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毛泽东

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陶行知

健康是对于自己的义务,也是对于社会的义务。——富兰克林

2)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你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的?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 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生活习惯

体育课后,大汗淋漓地冲进教室

小李同学迅速打开空调,温度调到最低16℃。站在空调口处吹风乘凉,心满意足地喊着:“热死我了!好凉快!”其他同学也纷纷凑过来。空调的风又强又冷,小张同学却用校服把头包起来,一边喝水,一边在教室里溜达。很多同学看到小张的样子,乐得前仰后合,说:“哇!看,多像翠花儿!

1)小李和小张谁做得对?

提示:运动后直吹空调是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的,小张同学做得更好,因为,他懂得如何爱护身体。爱护身体首先要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的生活习惯。

2)请大家说一说不良生活习惯有哪些?

教师归纳:同学们身边的不良生活习惯有:不爱喝白开水,着迷喝饮料;爱吃垃圾食品;暴饮暴食;不吃早饭,熬夜等等。

3.正确面对他人评价,豁达宽容待人。

小张同学并没有因为同学笑话他为“翠花儿”而闷闷不乐,坚持自己的正确做法。

1)请大家说一说,小张优点有哪些?

提示:小张同学不仅懂得坚持做正确的事,对同学的玩笑和笑话也很宽容,他能够正确地面对他人评价,豁达宽容待人。

教师小结:随着年龄增长、心智发育,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

4.守护生命要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大比拼

1.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应该( )

A.逃跑 B.立即报警 C.先关闭阀门,再报警 D.直接给他做人工呼吸

2.为避免煤气中毒,我们应该( )

A.不用煤气 B.离开房间时,检查一下煤气

C.报警 D.尽可能少用煤气

3.当正处在滑坡山体上时,以下哪一种做法是正确的( )

A.朝着滑坡方向跑 B.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C.朝着滑坡两侧跑 D.不知所措,愣在那里

教师小结:掌握安全自救方法,提高防范能力,可以更好地守护生命。

目标导学二:养护精神

1.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教材P102—103)

1)展示遗存的绘画作品。

2)在集中营里,女画家费利德为什么要教孩子们画花卉、人物和窗外的风景?

3)人们为什么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提示:

1)因为在她看来,保护人类内心纯真、善良和美好的世界,保存人的创造欲望和想象力是最自然和最重要的事情。她想引导孩子们的心灵走出集中营,追寻外面美好的世界。

2)因为在集中营恶劣的现实条件下,她坚持让这些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在一个正常的世界里,虽然身体被囚禁,但精神还是健康和自由的,因而人们将这些儿童的绘画作品称为人类文化皇冠上的钻石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2.精神发育与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关系

材料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童年时期虽然过着贫困的生活,但是他酷爱读书,他读过的书包括《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青春之歌》《破晓记》《三家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莫言在小学五年级时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主要从事农业活动: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在无书可看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

材料二:有些中学生以拥有高档电子产品、名牌产品为荣,但是当遇到为有需要的人捐款捐物时,却认为与自己无关而漠视。

1)材料一中莫言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然坚持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对我们养护精神世界有什么启示?

3)小军和小芳看了莫言的经历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辨析下列观点。

小军:莫言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仍然坚持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我们的精神发育,不受物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小芳:我们现在的生存发展条件越来越好了,精神发育肯定越来越好。

教师总结: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相反,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

4.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维护健康的重要性和要求,学会了自救自护,懂得了守护生命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也许我们的理解还太感性,还不太成熟,有待完善。但不容置疑的是,我们一定要爱护生命,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个阶段,积极进取、奋勇直前、充实人生。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坚持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以学生的需要和感知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使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生命能有所感悟,懂得爱护生命。教学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纵观这节课,不足之处主要是:

1.活动与情境设计完成后,教师应注意妥善安排各活动之间的次序,做到环环相扣,突出整体效果。

2.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不够精练,教学过程中的调控还需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心理体验还可以更深入,这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2课时 增强生命的韧性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挫折和逆境,理解挫折对人生影响的两重性,帮助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设计活动,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挫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正确分析自己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种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教学难点:挫折对人生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高三复读女生高考失利跳楼身亡:2014624日是查询高考成绩的日子,各批次录取分数线随即公布。合肥一位考生疑因成绩不理想,查得分数几小时后,从27楼坠落。

海口一高三女生高考后跳楼:20156241940分左右,海口一高三女生在龙昆北路某小区内坠楼身亡,疑似因高考成绩不理想。

内蒙女考生跳楼身亡:201668日,一名内蒙古高考女生考完语文后就跳楼自杀,女孩称'我有心脏病没救了',对民警劝导工作置之不理。此后突然从22层约60米的楼顶跳下坠落气垫。

读了以上的三个材料,你有什么感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活难免有挫折

1.感受挫折(教材P105)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挫折,认识到生活难免有挫折,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1)回顾经历: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在记忆中的“不愉快”的事件。

2)交流分享:这些事件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怎样面对的?在正确或错误的面对挫折的做法中,启发学生正确认识和应对挫折。

教师小结: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应该学会直面挫折。

2.认识挫折

数学考试中,小华考了58分,她认为自己学习还有很多不足,今后要更加努力,下次一定能考好;小丽也考了58分,她认为自己真笨,不是学习的料,今后再努力也没有用。

1)同样是考了58分,两位同学的感受一样吗?为什么会这样?

教师总结: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3.林肯充满挫折的一生

1816年,7岁,全家被赶出居住地,他必须工作以抚养他们。

18181015日,9岁,年仅35岁的母亲南希·汉克斯不幸去世。

1824年,15岁,开始上学。

1827年,18岁,自己制作了一艘摆渡船。

1831年,22岁,经商失败。

1832年,23岁,竞选州议员,但落选了,想进法学院学法律,但未获入学资格,工作也丢了。

1833年,24岁,向朋友借钱经商,年底破产;接下来还了16年,才把这笔钱还清。

1834年,25岁,再次竞选州议员,当选。

1835年,26岁,订婚后即将结婚时,未婚妻病逝,因此他的心也碎了。

1836年,27岁,精神完全崩溃,卧病在床6个月。

1838年,29岁,努力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

1840年,31岁,争取成为被选举人,落选了。

1841年,32岁,当选国会议员。

1843年,34岁,参加国会大选,竞选国会议员连任,又落选了。

1846年,37岁,再次参加国会大选,这次当选了!前往华盛顿特区,表现可圈可点。

1848年,39岁,寻求国会议员连任,失败了。

1849年,40岁,想在自己州内担任土地局长,被拒绝了。

1854年,45岁,竞选参议员,落选了。

1856年,47岁,在共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争取副总统的提名得票不到100张,又失败了。

1858年,49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

1860年,51岁,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

1864年,55岁,连任美国总统,北方军取得胜利。

1865年,56岁,414日晚,在华盛顿福特剧院被演员约翰·威尔克斯·布斯开枪射击,15日去世。

1)从林肯的一生中,你看到了什么?

提示:林肯在面对无数次的失败,没有退却、没有逃跑、没有消沉,而是坚持着、奋斗着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

教师总结: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

目标导学二:发掘生命的力量

1.我们需要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有一批登山者从不同的路线接近峰顶。突然,一阵猛烈的风暴压住了他们。有一位业余登山者,当风暴开始袭击时,几次试图站起来都没有成功,最终他屈服了,也就永远地倒下了。另一位登山者,因失去知觉倒在雪地中。当他清醒过来,马上意识到自己面临生与死的抉择,这时,他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努力活下来。他知道停下来就意味着死亡,所以,一直不停地走着。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好似几个世纪,他一步一步艰难地挪动着。最后,他回到营地,迷迷糊糊地倒在帐篷前,队友最终把他救活了。

1)第二位登山者在风暴中活了下来,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总结:这位登山者在风暴中活了下来,说明他懂得发掘生命的力量,去战胜挫折。

2.我的挫折经历(教材探究与分享P108)

1)畅所欲言: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挫折经历,畅所欲言,进一步加深对挫折的认识。

2)行为反思:自己面对挫折容易产生哪些消极念头?自己是如何调整这些念头的?帮助学生认识到消极念头的危害,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消极念头。

3)分组讨论: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和自身的内部因素来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出不能改变的因素,自己可以采取的积极做法,以及面对能改变的因素需要自己采取的积极做法。

教师总结:发掘自己的生命的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3.增强生命韧劲,我有办法

1)我遇到这样的问题是怎么做的?

①考试时,分数不理想,心里很烦 ②作业没有做好,受到老师批评 

③体委职务被老师撤掉了 ④英语单词总是记不住 ⑤父母误会我,朋友背叛我,我很烦 ⑥身材被人歧视 

2)学生活动:小组分析、交流,找出战胜这些挫折的方法。

4.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三、课堂总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挫折是人生的常态,同样,我们的国家、社会也在挫折中成长。因此,我们在面对挫折时需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发掘我们生命的力量,增强我们生命的韧性。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在挫折面前才越发有韧性,尤其是我们青少年学生更应该珍爱我们的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因为少年强则国强。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能够发掘应对挫折的潜力,这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反思自我等实践操作的方法解决。本课教学的最大难点也在于此,因此要从激发学生智慧的角度,努力在实践层面解决实际问题,这样课堂才有活力。

第十课 绽放生命之花

1课时 感受生命的意义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知道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能力目标

学会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学会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晰生命的意义,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发现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够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台湾大众银行网络发布广告短片《梦骑士》,短片由真实故事改编,用5个老人环岛旅行实现梦想的故事追问观众:人为什么活着?结尾打出一个字:梦

1.播放视频:《梦骑士》。

2.人到底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是值得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感受生命的意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命的追问

1.人为什么活着?

1)在网上,“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网友提供了多个答案,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1)为了自己而活;

2)为了亲人而活着;

3)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4)我也想知道这个问题;

5)不知道,但是还是想活着(盲目)

6)为了过无忧无虑的生活(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7)为了让生命更有意义(有探讨必要)

2)你的观点是什么?你希望自己怎样活着?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小结:对于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才有意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但是,人活在世上,我们都希望自己不成为他人和社会的负担,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并且担当我们自己的社会责任。

2.怎样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1)利用《雷锋日记》进行过渡,并提问:自己的生命对社会(整个人类社会)有什么意义?

伟人事例:(1)孙中山先生把他的全部生命都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2)毛泽东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3)邓小平同志把他的生命都奉献给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

教师小结:1)能够活出自己的人生,自食其力实现自我价值。(为绽放生命价值而活是值得的)2)当别人需要帮助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大小,自愿承担责任。(为救助他人而活是值得的)3)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 (为全社会或全人类而活更是值得的!)

目标导学二:发现我的生命

1.我的生命线(教材P113

1)回忆历程:可让学生准备好A4纸,把纸横过来,中间画一条河,说明这是我们自己的生命之河。

2)让学生在左端开始的地方贴上出生时的照片(如果没有,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上去)在右端贴上最近照片(如果没有,可以给自己画个自画像)。

3)学生回忆自己生命历程中,曾经发生过哪些重要的事情,在河流的相应位置上标出时间点,画一朵浪花出来,在浪花里简要说明当时发生的事情,并用几个字表示这件事情对自己的意义。

4)分享交流。这些经历对你的生命有怎样的意义?在这些不同的生命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

2.“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蒿草青青,报之春晖”

1951年的夏天,已是高中毕业生的屠呦呦认定,自己的求学之路还将继续。考上大学,自然成为她的新目标。考前填报志愿时,素来喜欢自己拿主意的屠呦呦大笔一挥,给自己报了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医学院药学系。当时,国内开设药学系的大学尚寥寥无几,北大医学院药学系更是其中翘楚。在并无医学家传的屠家,屠呦呦的选择显得颇有个性。当1951年的夏季即将到尾声时,屠呦呦如愿以偿地接到了北京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在那个年代,身为女孩能够在接受完高中教育后继续读大学,屠呦呦觉得自己很“幸运”。

2015105日,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青蒿素的发现谈何容易,屠呦呦和其团队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世人难以想象。如果没有锲而不舍的韧劲儿,科学实验难有建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引发疟疾的疟原虫产生了抗药性,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新药。在漫长的探索中,中国政府也启动了523项目,屠呦呦开创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如果没有勇于探索的钻劲儿,这项科研成果很可能付诸东流。

1)屠呦呦的人生意义在哪里?你从她身上学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我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我改如何创造我想要的生活?通过认真审查这些问题,我们会更加明确生命的意义。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追问,懂得如何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要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为学生成长进步,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品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火花。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启发学生的认知情感,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畅所欲言,达到寓教于乐、欢乐教育的效果,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在探究中完善自我的生命教育。

2课时 活出生命的精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生命的意义也不同;懂得生命的意义来自对生活的付出,来自与他人的分担和分享,懂得平凡的生命也能创造伟大

能力目标

初步形成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生命的精彩,能够理解生命意义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生命得到滋养,不断充盈自己的生命。关注自身的发展,关切他人的生命。甘于生命的平凡,也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体验生命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生命需要相互关爱的重要性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她是一名普通的舞蹈老师,曾有一份热爱的工作和一个美满的家庭,一场大地震,夺去了她深爱的女儿和跳舞的双腿,她经受了一般人不能承受的挫折,重新站上人生精彩的舞台,她就是廖智。在地震中失去双腿却依然坚强起舞的最美舞者廖智老师讲述了自己对梦想的坚持,她在地震中失去了孩子和双腿,痛苦不已,却为了重新起舞、顽强生活的梦想,忍耐身心疼痛,十天学会穿假肢站立行走,一个月后重新开始跳舞。

1)如果廖智活下来了,却在悲痛中无法自拔,她将会变得怎样?

2)廖智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出生命的精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贫乏与充盈

1.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猎人、猎狗和兔子的故事

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击中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地奔跑,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飞奔着去追赶兔子,可是追着追着,兔子跑不见了,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开始骂猎狗了: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回道:我尽力而为了呀!话说兔子带伤跑回洞里,它的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怎么跑过它的?”“它尽力而为,我是全力以赴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全力地跑,就没命了呀!

人本来是有很多潜能的,但是我们往往会对自己或对别人找借口:管它呢,我们已尽力而为了。事实上尽力而为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常常问问自己,我今天是尽力而为的猎狗,还是全力以赴的兔子呢?你对自己的学习是尽力而为还是全力以赴呢?

1)猎狗和兔子的态度为什么不一样?你觉得谁的做法值得学习?为什么?

教师总结: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会影响生命的质量。

2.寒假快到了,你想怎么过呢?

A:每天都睡到中午才起来。

B:每天都通宵打游戏。

这类同学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这样的生命是贫乏的。

C:寒假干些什么呢?在犹豫不决中,寒假已经过去了……

这类同学缺乏生活目标,无所事事。这样的生命也是贫乏的。

教师总结: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热爱学习、乐于实践,在探索中扩展生活的阅历、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敞开自己的胸怀,不断尝试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建立联系,生命中的道德体验就会不断丰富,对生命的感受力、理解力就会不断增强。生命得到滋养,一点点充盈起来。

目标导学二:冷漠与关切

1.生命拒绝冷漠

()生命拒绝冷漠

35岁女子地铁口晕倒死亡 50分钟无人急救:2014年,深圳IBM公司一名年仅35岁的女项目经理梁娅突然倒在了深圳地铁站出口的台阶上,有7位市民从旁边经过,有的看了看就走了。一直无人救援,事发近50分钟后,被赶去现场的120急救人员认定为已经死亡。50分钟的等待,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算漫长,但是,对于一个身处危险,急需救助的人来说,50分钟的等待时间,足以决定生死。

50分钟对于梁娅来说,是多么煎熬,她多么希望有人伸出援助之手,而不是冷漠地走过。

1)路人的冷漠带来了什么后果?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教师总结: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所有的冷漠也许都有理由,然而没有人愿意遭遇到冷漠。生命拒绝冷漠。我们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生命照亮,而且可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甚至温暖世界、照亮世界。

2.共同营造互信、友善、和谐的社会

墙上的咖啡

一日,我和朋友在洛杉矶附近威尼斯海滩一家有名的咖啡厅闲坐,品着咖啡,这时进来一个人,在我们旁边那张桌子坐下。

他叫来服务生说:两杯咖啡,一杯贴墙上。他点咖啡的方式令人感到新奇,我们注意到只有一杯咖啡被端了上来,但他却付了两杯的钱。他刚走,服务生就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这时,又进来两个人,点了3杯咖啡,两杯放在桌子上,一杯贴墙上。他们喝了两杯,付了3杯的钱,然后离开了。服务生又像刚才那样在墙上贴了张纸,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却令我们感到新奇和不解。

几天后,我们又有机会来这家咖啡店,当我们正在享受咖啡时,进来一个人。来者的衣着与这家咖啡店的档次和氛围都极不协调。

一看就是个穷人。他坐下来,看看墙上,然后说:墙上的一杯咖啡。服务生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给他端上咖啡。

那人喝完咖啡没结账就走了。我们惊奇地看着这一切,只见服务生从墙上揭下一张纸,扔进了纸篓。此时,真相大白,当地居民对穷人的尊重让我们感动。

咖啡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我们享受任何美好的东西时,也许我们都应该想到别人,有些人也喜欢这样的东西,却无力支付。

再说说那位服务生,他在为那个穷人服务时一直面带笑容。而那位穷人,他进来时无须不顾尊严,讨要一杯咖啡,他只需看墙上。

我记住了那面墙,它反映了小镇居民的慷慨和对别人的关爱。

1)你会点一杯咖啡贴在墙上么?为什么?

2)传递生命的温暖,你愿意为此做些什么?

教师总结: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且要关切他人的生命,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我们用心对待自己和他人,不仅能将自己的生命照亮,而且可以温暖他人、照亮他人,甚至温暖世界、照亮世界。

目标导学三:平凡与伟大

1.怎样的生命才是有意义的

1)了解保尔·柯察金的故事,想想他为什么会这样理解生命。

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努力奋斗,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军浴血奋战。在那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艰难岁月中,他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虽然他曾经金戈铁马,血染疆场,但他不居功自傲,也没有考虑个人的名利地位,只想多为党和人民做点事情。党叫他修铁路,他去了;党调他当团干部,他去了,而且都是豁出命来干。为了革命,他甚至可以牺牲爱情。他爱丽达,但受《牛虻》的影响,要"彻底献身于革命事业",所以按照《牛虻》的方式来了个不告而别。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够继续为党工作。正像他所说的:"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教师总结: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其地位的高低,而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2.平凡人能创造伟大吗?

身边的故事:20161128日早上,河南省驻马店市一2岁女童头被卡在2楼防盗窗上,身体悬在半空中,孩子的哭声惊动了正在对面工地上干活的农民工。5位农民工翻过两堵近3米高的围墙,搭成人梯将小女孩托举,直到孩子被救,这几名农民工被市民亲切地称为“托举哥”,其感人事迹在寒冷冬日里传递着阵阵温暖。

教师讲述:当人们为生活而努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展示相人物图片。

教师小结: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我们对生命的价值,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要让生命充盈,传递温暖,创造伟大。活出自己的精彩,让生命更加绚丽。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与生命观教育,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为学生成长进步,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品质,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做到了以情导行,知行统一。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可以启发学生的认知情感,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在探究中完善自我的生命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41b0b4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a.html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15-29.8s.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