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八至十四讲作业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18-10-09 12:38: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大学语文第八至十四讲作业

一、选择题

1. 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晚明出现“公安派”诗歌,提倡( BC )。

A 程朱理学 B. 真实情感和个性 C.反对复古 D.复古

2. CD )倡导了诗界革命。

A.龚自珍 B.李贽 C.梁启超 D.黄遵宪

3.在下列各句中,“见”字可译为“被”的有( ACD )

A.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B.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

4. 宗臣《报刘一丈书》的写作缘起是( AD )

A.有感于普遍存在的官场腐败 B.有感于刘一丈与父亲的亲情

C.有感于自己“常不见悦于长吏” D.有感于刘一丈信中的“上下相孚”

5.梁启超《论毅力》“成败之数,视此而已”一句中“数”的意思是( CD )

A.数目 B.次数 C.天数 D.规律

6. 为了阐明“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的道理,梁启超引用孔子的话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吾往也。”这里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BC )

A.比喻论证 B.对比论证 C.类比论证 D.反证法

7.下列各句中“为”做动词的有( ABC )。

A. 门者怒曰:“为谁? B.譬如为山,未成一篑,,吾止也

C.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D.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8.京剧的前身有( BD )。

A.南剧 B. 皮簧戏 C.花部 D. 徽剧

9.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景的基本手法是( D )

  A.大小相形 B.动静相衬 C.浓淡相间 D.景物并置

10.下列作品位列四大谴责小说的有( ACD )。

A.《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B.《秋海棠》 C.《孽海花》 D.《官场现形记》

11.中国当代文学指的是( A )。

A.1949年至今的文学 B.辛亥革命至今的文学

C.1919年至1949年的文学 D.和中国现代史同期的文学

12. 五四时期在新式学堂内开设的乐歌课,著名的歌词有( BC )。

A.梁启超的《爱国歌》 B. 沈心工的《勉学

C.李叔同的《送别歌》 D. 高天栖的《燕双飞》

13.新月社的主要诗人有( BC )。

A.郭沫若 B.闻一多 C.徐志摩 D.戴望舒 E.郁达夫

14. 徐志摩《再别康桥》中体现绘画美的句子有( BC )。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C.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D.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15. “新生代”诗人的代表有( AC )。

A.韩东 B.北岛 C.海子 D.伊沙

16.《春之声》中一个昏黄的、方方的大月亮出现在对面墙上”,指的是( C )。

A.火车开了 B.天黑了 C.通过车窗透进的光亮 D.月亮光

17契诃夫是一位( A

A.俄国小说家 B.法国剧作家 C.德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D.美国著名诗人

18. 小说《苦恼》中“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D )。

A.比喻 B.借代 C.拟物 D.拟人

19. 小说《苦恼》中车夫姚纳的真正苦恼在于( D )

A.儿子死了  B.年老多病 C.生意清淡 D.苦恼无处诉说

20.弗朗茨·卡夫卡是( BC )。

A.近代表现主义作家 B.现代派表现主义作家

C.用德语写作的业余作家 D.人文主义的先驱

21.《变形记》真实性体现在( AC )。

A.充满真实性的细节 B.反庸俗 C.是真实世界的象征 D.反愚昧

二.翻译

1. 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 至于和同僚、上级不和睦的毛病,在我身上是最厉害的。

2.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

:即使守门人拿着拜帖进去通报,主人又不马上出来相见.

3. 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

:骑在马上遇到平时交往认识的人,就挥着鞭子说:“我刚从相公家出来,相公赏识我,赏识我!”

4.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 天下成功或失败的人或事是如此繁多,它们成功和失败的道路也是如此地不一致。

5.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若不是毅力最坚定的,就不能坚持到最后。

6.譬如为山,未成一篑,,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吾往也。

:(做事情)好像在堆山,差一筐土就要堆完了,不堆了,我就停下了堆山的举动;(做事情)好像在平整土地,虽然刚倒下一筐土,有不懈的毅力,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三.简答题

1.概述明朝中晚期自由思潮及在文学上的表现。

: 明中期,出现反对程朱理学、要求维护正常人性、追求新的精神支点的社会思潮。文学理论摆脱官方束缚,寻求独立性,要求文学表达自然之情;提出复古的口号,达到摆脱程朱理学、官方制约的目的(标榜古文,反对时文)。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以及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以复古相号召,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但其末流完全陷入拟古主义的歧途。

“唐宋派”反对“前后七子”复古倾向,主要成员是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人,他们着重学习唐宋古文的法度,创作具有自己特色的散文。

晚明思想家李贽鲜明代表了社会变革的要求,是第一个对封建思想提出全面批判的人。主张创作必须抒发己见,提出了“童心说” (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

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以公安人袁宗道、宏道、中道三兄弟为首的公安派倡导“性灵说”,反对拟古,强调将真实情感和个性作为文学的重要原则,使公安派成为晚明诗歌影响最大的流派。

2.简述论据的类型,并举例说明。

:论据分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

理论论据有书摘、名人名言,自然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如《论毅力》中引用孔子、孟子的话即为理论论据中的名人名言。

事实论据有概括事实、具体事例、统计数字等。如《谏逐客书》中列举嬴政喜欢的宝物即为事实论据中的概括事实。

3.归纳《报刘一丈书》中“幸”的含义。

答:《报刘一丈书》中“幸”的用法如下:

①高兴: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侥幸: 幸主者出……

③希望: 官人幸顾我!

幸宁心哉!

4. 什么叫层递,《论毅力》在什么地方使用了层递?

答: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层次,结构相似,意义递进或递减,排列在一起,以增强说服力,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层递。

在《论毅力》中层递的使用有:

“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将毅力由弱至强的结果逐一列举。

“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在驾船出海的比喻中将毅力由弱至强做几项列举。

5.分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体现的建筑美和音乐美。

答:《再别康桥》结构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13行稍短,24行稍长,诗人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

《再别康桥》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体现音乐美。

答:建筑美——诗的结构严谨整齐、错落有致。全诗7节,每节4行,13行稍短,24行稍长,诗人把格律诗与自由诗二者的形式糅合起来,成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现代化的建筑美。

音乐美——语言清新秀丽,节奏轻柔委婉,和谐自然,伴随着情感的起伏跳跃,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轻盈婉转,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再别康桥》一诗的韵脚分别是: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韵脚严整,且随着情感的变化逐节换韵。节奏上,全诗基本上是单行两个音节,双行三个音节(567节稍有变化),形成音节的波动状态。再加上“轻轻”、“油油”、“软软”等叠音词的反复使用,使得诗的节奏明快而又平稳。

6.谈谈《春之声》中岳之峰给你的印象。

答:岳之峰在为改革开放带来的转机而高兴时,也牵挂着国家的落后;他在为生活中的美好而激动时,也忧虑着种种丑陋。他的所有联想汇合在一起,以自我展示的方式在人们面前树立起了一个独立思考、热爱生活、毫无羁绊、心灵自由的典型。这样的典型人物是在典型环境中产生的。只有改革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才会有如此开放的心灵,才会有人的意识的觉醒,才会有自由的思考,才会有如此美好的感受。这一形象本身,就是对新生活、新时代的准确感应,这个形象的出现标志着思想的解放和意识的觉醒。

7.查阅资料,概述朦胧诗的发展。

答:“前朦胧诗”时期:60年代-70年代中期的地下诗歌。

“朦胧诗”时期:1979-1983从边缘进入公开。

“后朦胧诗”时期:1983年后。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所谓新诗潮,是指我国当代人本主义文学中的一次英雄主义诗歌思潮,这一思潮始发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入80年代以后,它在诗坛乃至整个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最终给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

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主要北岛、舒婷、顾诚、海子、江河、杨炼和于坚等。

8.《再别康桥》首段,徐志摩说“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尾段徐志摩说“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谈谈你感受到“轻轻的”、“悄悄的”这两者的区别。

答:“轻轻的”、“悄悄的”在写作上形成呼应,在感觉上“悄悄的”是带着主观意识的“轻轻”,显示了别离的决绝。

9.谈谈你对《回答》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理解。

答:“卑鄙是通行证”和“高尚是墓志铭”是隐喻,“卑鄙”与“高尚”是言行的两个极端,对比明显十分强烈。“通行证”与“墓志铭”,前者是畅通无阻的根据,后者则是死亡的标志,也有著无法继续前进的意味;所以两个之间明显有著对比的关系,再加上“卑鄙者”与“高尚者”的强烈对比,使这两诗行形成比喻的横向关系,以及对比的纵向关系。只是这两句就能将《回答》一诗的主题:社会黑白不分,道德沦丧的现象表露无遗。

10.小说《苦恼》哪些地方显示了人与马的对比和类比。

:小说开头,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白色,像个幽灵。他坐在车座上一动不动……他的小母马也一身白,也一动不动……”

老车夫接到生意后,车夫嘬起嘴唇,对那匹马发出啧的一响,跟天鹅那样伸出脖子,在车座上微微挺起身子……那小母马也伸出脖子,弯一弯像棍子一样笔直的腿……”

这些人与马的类比显示了老车夫姚纳与牲口等同的地位。

小说结尾处,在向所有人的诉说都被忽略后,老车夫向小母马诉说了心中的苦恼,小母马对他有了回应。人和马对老车夫的态度截然不同,这样的对比描写有力地控诉了社会的黑暗与丑恶,深化了主题。

11.查阅资料,概括契诃夫小说的特点。

答:反庸俗、反保守、反愚昧是契诃夫小说的三大主题。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12. 《变形记》在当代有没有现实意义?为什么?

答:有。在《变形记》中作者以荒诞的情节,寓言化的描写,深刻揭示了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的主宰下人性的异化。格里高尔为了应付各种关系,他每天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稍有不慎便会招来上司的怀疑,失去生存的依靠。现代社会同样由于竞争加剧, 人际关系金钱化、世俗化,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现代人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今我国已进入商品化的时代,人们每天都为钱而奔波,一切向“钱”看成为金钱的奴隶,现代的房奴,车奴比比皆是 ,在物欲的冲击下,道德、人性变得越来越淡薄了,更有人竟提出真情值几个钱,现代的年轻人甚至喊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单车上笑”口号,这种赤裸裸的金钱至上的观念,正是现代人被异化的表现……我为格里高尔悲哀,也为现代物化了的人们悲哀。

三、解析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 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 :“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 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

A.拜谒者去拜访权要者经历了几次波折?

答:拜谒者遇到的波折有五次门者故不入。主人不即出见。相公谢客。门者怒。主者故不受金。分别为拜谒者入门难、相见难、等候难、入门难上难、拍马难。

B.归纳这段文字中“即”的用法。

答:本段“即”的用法如下:

即使:即门者持刺入……

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到:即明日, 又不敢不来。

就:闻鸡鸣,即起盥栉…

C.试分析拜谒者和权要者两个人物。

答:谒者奴颜卑色、寡廉鲜耻,权者贪婪虚伪、冷酷无情。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A.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什么?

答:只有有毅力者才能成功。

B. 这里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比喻、对比、层递。

C. 这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类比法、对比法。

D. 你对文中“彼”和“我”的行为有何看法?

答:“彼”与“我”的关系:对比。这一对比彰显出: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我”的三种情况之间构成了层递关系,但都以失败告终,这就反托出:只有毅力至强,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

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尘土和纸烟的雾气中出现了旱烟叶发出的辣味,象是在给气管和肺作针炙。梅花针大概扎在肺叶上了。汗味就柔和得多了。方言的浓度在旱烟与汗味之间,既刺激,又亲切。还有南瓜的香味哩!谁在吃南瓜?X城火车站前的广场上,没有见卖熟南瓜的呀。别的小吃和土特产倒是都有。花生、核桃、葵花籽、柿饼、醉枣、绿豆糕、山药、蕨麻……全有卖的。就象变戏法,举起一块红布,向左指上两指,这些东西就全没了,连火柴、电池、肥皂都跟着短缺。现在呢,一下子又都变了出来,也许伸手再抓两抓,还能抓出更多的财富。柿饼和枣朴质无华,却叫人甜到心里。岳之峰咬了一口上火车前买的柿饼,细细地咀嚼着儿时的甜香。辣味总是一下子就能尝到,甜味却埋得很深很深。要有耐心,要有善意,要有经验,要知觉灵敏。透过辛辣的烟草和热烘烘的汗味儿,岳之峰闻到了乡亲们携带的绿豆香。绿豆苗是可爱的,灰兔子也是可爱的,但是灰色的野兔常常要毁坏绿豆。为了追赶野兔,他和小柱子一口气跑了三里,跑得连树木带田垅都摇来摆去。在中秋的月夜,他亲眼见过一只银灰色的狐狸,走路悄无声息,象仙人,象梦。

A. 这段文字是顺着什么感觉展开的?

答:嗅觉。

B. 罗列多种小吃和土特产是为了什么?

答:通过嗅觉的联想罗列丰富的物产,表现经过改革物质越来越丰富。

C.“就象变戏法,举起一块红布,向左指上两指,这些东西就全没了……”说的是什么?

答:用象征手法表现在曾经的极左路线指导下,物资极度匮乏。

D.该段最后写小时候“在中秋的月夜,他亲眼见过一只银灰色的狐狸,走路悄无声息,象仙人,象梦”,作者想表达什么?

答:作者内心流露出幸福和对未来的希望,这种幸福和希望就像作者童年时代在中秋月夜看见的那只像仙人和梦一样的狐狸,宁静、美好、神秘。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呸!滚你的!……”驼背愤愤地喊叫,“你到底肯不肯快点走啊,你这老不死的?难道就这样赶车?给它一鞭子!他妈的!快走!结结实实地抽它一鞭子!

  姚纳感到了背后那驼背的扭动的身子和颤抖的声音。他听着骂他的话,看着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背一股劲儿地骂他,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直说得透不过气来,连连咳嗽。那两个高个子开始讲到一个名叫娜节日达·彼得罗芙娜的女人。姚纳不住地回头看他们。等到他们的谈话有了一个短短的停顿,他又回过头去,叽叽咕咕地说:

  “这个星期我……嗯……我的儿子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背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算了,赶车吧!赶车吧!诸位先生啊,车子照这么爬,我简直受不得啦!什么时候他才会把我们拉到啊?

  “那么,你给他一点小小的鼓励也好……给他一个脖儿拐!

  “你听见没有,你这老不死的?我要给你一个脖儿拐啦!要是跟你们这班人讲客气,那还不如索性走路的好!……听见没有,你这条老龙,莫非我们说的话你不在心上吗?

  于是姚纳与其说是觉得,不如说是听见脖子后面拍的一响。

A 这里描写人物运用了什么方法? 答: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B.文中说老车夫姚纳“听着骂他的话,看着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你怎么看待这种感觉?

答:姚纳极度渴望与人沟通,但一直遭到轻视,他的内心已麻木,连别人骂他的话都能让他感到释然。这种感觉充分体现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孤立无援以及由人心冷漠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C.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答:反映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心态 强烈地渲染出沙皇俄国的世态炎凉,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问题:

“现在又该怎么办呢?”格里高尔自言自语地说,向四周围的黑暗扫了一眼。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已经完全不能动弹了。这并没有使他吃惊,相反,他依靠这些又细又弱的腿爬了这么多路,这倒真是不可思议。其它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了。的确,他整个身子都觉得酸疼,不过也好像正在减轻,以后一定会完全不疼的。他背上的烂苹果和周围发炎的地方都蒙上了柔软的尘土,早就不太难过了。他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呢,只要这件事真能办得到。他陷在这样空虚而安谧的沉思中,一直到钟楼上打响了半夜三点。从窗外的世界透进来的第一道光线又一次地唤醒了他的知觉。接着他的头无力地颓然垂下,他的鼻孔里也呼出了最后一丝摇曳不定的气息。

A. 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又细又弱的腿”有何寓意?

答:“又细又弱的腿”寓意着生活的压力和不可摆脱的悲剧命运。

B. 找出能反映格里高尔对家人爱的句子。

答:“他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呢,只要这件事真能办得到。”

C.谈谈你对格里高尔之死的感受。

答:格里高尔死于家人的冷漠之中,他虽变成甲虫,心里挂念的依然是父母和妹妹,他甚至宁愿自己忍受痛苦,也不愿意打扰和吓唬家人,但是,他所面对的是无奈的母亲、愤怒的父亲和厌弃他的妹妹。在临死前,他被赶回房间,“他刚进入房间,房门就被急速关上,闩上门闩,锁了起来,听到身后这突如其来的嘈杂声,格里高尔大吃一惊,他的细腿顿时都发软了。”正是这一关门把格里高尔送上了不归路,推上了绝境,“腿顿时发软了”让我们看到了他内心的极度痛苦,看到了他精神的崩溃。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亲人的绝情更令人绝望呢,摆在他面前的还能有活路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4298a3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4.html

《大学语文第八至十四讲作业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