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导游词100

发布时间:2019-02-07 08:25: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黄鹤楼导游词100

【篇一:新黄鹤楼导游词】

黄鹤楼导游词

身无彩蝶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开心假日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能和大家相逢在这美丽的江城并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我感到十分的荣幸。我是开心假日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叫吴蝶,可以叫我小蝶或吴导,这是我们司机王师傅,王师傅开车十几年,有很高的水平和丰富的经验,大家可以放心的欣赏窗外的风景。在接下来的时间将由我们两个为大家共同服务,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大家如果在旅途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可以尽管提出来,我们会尽量想办法替您解决。希望我们的竭诚服务使您在这次旅途中感到开心,愉快。

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就是号称天下第一楼的黄鹤楼。黄鹤楼,位于长江南岸,武昌蛇山之巅,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即公元223年,距今天已有1700多年历史了。黄鹤楼虽然历史悠久却是历经沧桑,屡建屡毁,历史上最后一座黄鹤楼也叫同治楼于清光绪十年即1884年毁于火灾。我们今天要去的黄鹤楼,是于1981年动工修建,以清朝同治楼为蓝本,用钢筋混泥土框架仿木结构的现代工艺和现代材料于19856月建成开放的,说到这楼可以用五个字概括其特点:高、奇、险、美、妙。高就高在山高楼更高,上刺青云与云霞比翼:奇就奇在神仙驾鹤,神化流传;险就险在临江而立;美就美在武汉风光尽收眼底;妙就妙在文人墨客,逸事流传。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也有点迫不及待了吧。

正好,大家看,窗外就是黄鹤楼景区了,请大家随我一同下车去游览。各位游客朋友们,在游览完黄鹤楼公园南区的景点,品味了黄鹤楼深厚的文化底蕴之后,我们到了黄鹤楼的内部大厅。黄鹤楼的内部设计颇具匠心,五个大厅具有不同的文化层面,分别由神话传说、历史沿革、人文荟萃、传统风韵,三楚精神构成。黄河楼第一层楼大厅的艺术主题是神话。我们可以看到,大厅分前后两厅,前厅迎面的这副壁画名为《白云黄鹤图》,此副壁画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代神话,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大家请看,在画面上有一位仙者驾着黄鹤腾空而起,他口吹玉笛,俯视人间,好象离去,又似归来。画面下方绘有清代形制的黄鹤楼,楼前人群浮动,或把酒吟诗,或载歌载舞,有如送别,又似接风。天上人间,浑然一体,洋溢着神奇而浪漫的气氛。

那我们的黄鹤楼位于武昌蛇山,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腾王阁一道并称为中国江南三大名楼。并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人文背景雄居于三大名楼之首,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开始是吴国出于军事目的在此建军事嘹望台,50多年后,吴为晋所灭,失去了作为军事目的作用。成为人们登监游憩的场所。其间,屡毁屡建,仅清代就遭到三次严重火灾,最后一次重建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7年);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因附近民房失火,殃及被焚。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在1981年动工,1984年建成,在19856月正式对外开放的现代黄鹤楼。

我们知道,大自然中的鹤有很多种,有灰鹤、白鹤、丹顶鹤,唯独没有黄鹤。那么咱们武汉的老百姓为什么给自己家乡的标志性建筑起名为黄鹤楼呢?一、以神话传说命名,由于我国从未发现过黄鹤,加之历代帝王都以黄色为尊,在人们的心目中,黄鹤必定是仙人所乘之鹤,黄鹤楼不由得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是千百年来为人们传颂不衰的崔颢咏黄鹤楼的名句。究竞是什么神话传说呢?这些谜底等我们进入黄鹤楼去揭开。二、以地命名(大多趋向于因山而名),即因山得名。黄鹤楼所在的黄鹄山是蛇山七座山峰中的一座,在古汉语中,”“二字通音,所以又中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叫黄鹤楼。三、以图腾命名。作为华夏文明南支的楚文化,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即凤翥文明。湖北属楚,民间向有尊凤崇鸟的历史,凤又日渐演化为九凤、九头凤、九头鸟、黄鹄、黄鹤等,尤其是黄鹤与九头鸟,最终衍生为武汉民间的两大图腾。而由凤黄鹄黄鹤所衍生物化的那座千古黄鹤名楼甚至已经成为武汉的标志,乡愁的载体,情感的

托物,灵魂的归宿。白云黄鹤也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个代名词。

现在从南门进入,首先看到的是公园南区的鹅池。1986年修建此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世传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放过鹅,一日他与一书生聊天论鹅,说鹅是禽中豪杰,白如雪,洁如玉。他越说越兴奋,情不自禁地在地上写出一个字,为纪念这一佳话,后人建池。现在里面还有三五成群的天鹅在嬉戏,这可不是当年王羲之养的那群鹅,而是从澳洲引进的天鹅品种。看完鹅池,现在在我们眼前的是字碑。字一笔挥成,民间广泛传说为书圣王羲之说书,但据清同治年间编传的《黄鹄山志》记载该碑为清人门镇国所书,并非王羲之真迹。同样,这个亭子,也因为字碑而被称为碑亭了。

向前继续走,现在来到白龙池,它与鹅池紧紧相连。为什么叫白龙池呢?据史书记载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武昌及沿江一带火灾频繁,百姓不堪火灾侵袭,有云游方士献策,居民在此建池,注江水供奉白龙池镇火神,果然很久都没有发生火灾。后来人们将它称为白龙池。现在的白龙池是1986年重新挖掘的,水面200多平方米。白龙池上方,看到的是《九九归鹤图》,是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是在1990620日建成的,全长38.4米,高4.8米,用343块花岗岩石雕凿而成,全图共有99只仙鹤呈现着各种不同的姿态。为什么是99只呢?因为黄鹤楼最后一次被毁是公元1884年,建成时间是1984年,中间刚好有99年没有黄鹤楼;另外99加上黄鹤楼本省刚好是100,寓意百年归来的意

思。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高度61.7米的蛇山西端,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千余平方米,楼高51.4米。从外观看楼为五层,坐东朝西,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72根大柱支撑着全楼,60个翘角上均悬有金色风铃。楼的宝顶为葫芦形,高4米底径4.4,基座为荷叶卷边,宝顶尖端装有直径80厘米的红色球形航空障碍灯。

楼的四面各有一块5.5*2.7米黑底金字的楼匾。东面原为远举云中后重建时改为楚天极目由辛亥革命老人喻育之书。这四个字源于毛泽东词作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意为登上黄鹤楼,祖国的大好河山尽在眼前。南面为南维高拱为李尔重书。南维指南方星宿;高拱是居高临下,安然稳坐的意思,意为黄鹤楼面对南方群星粲灿、居高临下,犹如磬石一样安稳。北面是北斗平临陶述曾书,北斗既北斗星,因其星座在北方,形状如斗,故名。意为站在黄鹤楼上,遥望北斗,顿觉兴味怡然,北斗星与自己一样高,一样平。形容该楼的高。

相对应的四面底层有门廊,门口挂有门匾和楹联:东面入口门匾为帘卷乾坤四字,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方毅书写。楹联由著名书画家关山月撰并书写的:龟伏蛇盘,对唱大江东去也;天高地阔,且看黄鹤再来兮。南面入口门匾为势连衡岳四字,由著名书法家黄亮书写。楹联是朱祖延撰,由著名书画家朱乃正书写:飞阁出重霄,环顾三楚风云,顿觉诗情来眼底;名城留胜迹,相迎五洲宾客,常怀友谊话楼头。西面也就是正面入口门匾为气吞云梦四字,由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楹联是刘海粟书写的传为吕岩旧题:由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瀛来眼底;登斯楼,览斯景,怒江劈峡,画中天地壮人间。

一楼大厅:迎面是一幅高9米,宽6米的大型彩瓷嵌壁画《白云黄鹤图》其取材于驾鹤登仙的传说。画前两侧柱子上挂着由清末重臣张之洞所撰的名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意为站在黄鹤楼上,一股清新凉爽的气体由西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天地中令人遗憾的事被一扫而净,浩浩荡荡的长江由西向东而去,滚滚的波涛将古往今来的忧愁全部带走,让人荣皆忘。

二楼大厅:正面壁上南北两端各有一幅壁画《周瑜设宴》和《孙权筑城》。大厅正中央的墙壁上刻着由唐代阎伯理所写的《黄鹤楼记》。《黄鹤楼设宴》记录了传说中周瑜设宴,困刘备于楼上以索回荆州的故事,反映了黄鹤楼建成最初的活动情形。从元代开始,黄鹤楼的故事就登上了戏剧舞台,当时民间有一台《黄鹤楼》的戏,大致情节是赤壁大战后,刘备久借荆州不还,周瑜便在黄鹤楼上摆酒设宴,持邀刘备赴宴,想乘机扣留刘备,逼他写下交还

荆州的文书。刘备知道有诈,不敢接受赴宴,但拒绝赴宴又会被周瑜抓住把柄而挑起冲突,荆州仍旧保不住。正在左右为难之时,诸葛亮当时回复来使届时赴宴,临行前诸葛亮派赵云一人护送并给竹节一枝嘱其危难之时打开。席间,周瑜借故下楼,派兵将黄鹤楼围住,并通知刘备交荆州,又吩咐道若无本督令箭,不得放走刘备,他喜滋滋地唱:子龙性命在我手,刘备难下黄鹤楼。然后回到军帐中静侯佳音。刘备焦急万分,赵云忽然想起竹节打开一看,竟是周瑜的令箭一支。两人忙人持令箭混下楼来,逃回营寨。原来,这支令箭是诸葛亮草船借箭时领下的,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其实,在黄鹤楼还没有修建时,周瑜已经逝世了,因此舞台剧只是人们的想象。而《孙权筑城》则再现了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孙权筑城和始建黄鹤楼的历史场面。这幅画由上下四个层次构成。孙权大将吕蒙用计杀了关羽,刘备急于报杀弟之仇,亲自率军南下。当时孙权也知这一仗必打不可,所以第一层是《士兵出征》描写三国作战的情景。第二层是《孙权审定计划》一个是军事计划,另一个是修建黄鹤楼的计划。第三层是始建军黄鹤楼的场面,表现出工匠们为筑城建楼进行艰苦的劳动。第四层是士兵执戈监督着工匠的劳动。整幅画反映了当时黄鹤楼是作为军事嘹望和指挥之用的军事性质。大厅内夫陈列历代黄鹤楼模型六座:唐代模型:由于没有文字和图片记载,完全是后人想像出来的。宋代模型:宋代黄鹤楼是由楼、台、轩、廊组合而成的建筑群,从远处看主楼的十字脊歇山顶格外雄壮,四周小亭回廊精致玲珑,主次分明整个楼群浑然一体,布局严谨。元代模型:吸收了宋楼特点也是十字脊歇山顶,主楼是两层,前是嘹望台。左边是南方楼阁的形致,右边是北方楼阁的形致,中间用旱桥连接,喻意南北和谐统一。明代模型:明楼的特点是俊秀,具有典型江南建筑风格,十分精致秀美,像一座小皇宫。清代模型:清代只有主楼一座,建军于1868年,毁于1884年的一场大火,楼内的文物都被烧光,只剩一个铜顶,楼分三层,取天地人含意。

三楼大厅:陈列着一幅大型壁画《人文荟萃 风流千古》,描绘了历史上与黄鹤楼有关的著名人物,并将他们歌咏黄鹤楼的诗词作为画像的提款。人像由左而右排列:

牧:黄鹤楼前春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

白居易:江边黄鹤古时楼,劳置华筵待我游;楚思涉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

刘禹锡: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维: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灏: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四楼大厅:接待厅。正面居中的厅壁上挂着《古黄鹤楼》壁挂沿壁摆放着红木、案、椅。厅前的大匾上是书法家曹立庵书写的李白诗长江万里情”5字,四周悬挂着启功、沈鹏、范曾等著名画家的作品共50余幅。大厅的仿古雕花格扇和红木屏风相间隔。

五楼大厅:四壁上一组以江天浩瀚为主题的壁画。刻画了长江滚滚一往天前的奔腾精神。壁画共10幅,90余平方米,是楼内壁画中规模最大的,完整表现了万里长江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采,内涵这一层楼大厅的艺术主题——“永存。这10幅壁画依次为:《长江源流》、《上游瀑布》、《三峡风光》、《流逝》、《浪淘沙》、《华年》、《庐山奇景》、《太湖风光》、《江流入海》、《沧海横流》。正面墙上三幅是组画的中心,分别描绘了长江的古老文化,巨波狂澜和黄鹤楼的兴废史。第一幅:《流逝》,由上而下,记载着古老的长江文化发展,演替的进程,从大禹治水时期的彩陶文化,到巴人冶炼时期所代表的青铜文化,直到屈原行吟泽畔时期的楚文化。第二幅:《浪淘沙》,是在石绿底色上用金线描出的水浪占据着全部画面,勾勒出了长江的汹涌澎湃。第三幅:《华年》,是以迭影的手法,反映了三国时期以后黄鹤楼产生和兴废的全过程,有工匠们创建黄鹤楼时辛勤劳动的形象,有李白为代表的盛唐诗歌在黄鹤楼的记录,有岳飞和宋画黄鹤楼所表现的两宋时期生活;有明清时期妇女活动及船夫与江涛搏斗的情景;还有黄鹤飞去,明清黄鹤楼被火吞噬的悲壮场面和今日再建黄鹤楼所表达

的黄鹤归来等等,向人们展示了历经沧桑巨变的黄鹤楼是这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见证。厅内圆柱上的楹联由清代萨迎阿撰,当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书: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大厅外有回廊环绕,供游人到此凭栏远眺。 从这里放眼望去,武汉三镇尽收眼底,或俯瞰,或眺望,一片绮丽风光,令人赏心悦目。黄鹤楼坐落在蛇山头,由于这列山丘冬西延绵,形似长蛇,俗称蛇山。隔江对岸的则是汉阳的龟山,由于地层错动和大江冲击,造成龟蛇两山隔江对峙的独特地貌,长江大桥则把两岸山系连成一体,这样,冬西延绵的莽莽山岭和南北穿行的浩浩长江在武汉大地上划了一个巨大的十字,黄鹤楼正好在这个交点旁 ,东望则又是另一番景象,山岭延绵起伏,湖泊星罗棋布。在我们现在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之东是双峰山和洪山,这两座山是武汉市的宗教胜地,其间有几处著名的道观及寺庙。再往东,则是著名的东湖风景区和武汉市文教区,一些著名的大专院校都集中在这里;汉口高楼林立,车流穿梭,大都市风情溢于言表。江汉朝宗、长虹卧波、龟蛇锁江、天堑通途、白云黄鹤,景色美不胜收。

现在我们位于黄鹤楼的正面(西面),我们看到的这个铜雕就是《黄鹤归来》,由龟、蛇、鹤三种吉祥动物组成,龟、蛇正驮着双鹤奋力向上,而两只亭亭玉立的黄鹤则脚踏龟、蛇俯瞰人间。该铜雕以其深刻的含义和精湛的雕刻工艺受到游人青睐。黄鹤归来引于世传神话。相传古时大禹治水,感动玉帝,玉帝派龟、蛇二将协助,为镇江患,龟、蛇隔江对峙变为两座大山,形成龟蛇锁大江之势,从此水患平息,民安乐业。两只仙鹤俯瞰人间,非常感动,便脱胎下凡,以昭普天同庆。除传说之外,龟鹤遐龄是民间常说的颂词,神龟寿鹤龄延年亦被老百姓视为吉祥之兆,蛇则代表长久或长寿。

《黄鹤归来》铜雕融美丽传说和祝福之意为一体,给游人无限遐想留出空间。该铜雕高

51米,重38吨,系纯黄铜铸成。其雕刻工艺极为精致,黄鹤、神龟、巨蛇既生动形象,又抽象写意,鹤的羽毛、脚爪的纹线,龟背的花纹和蛇斑清晰可辨。整体看,铜雕线条流畅,华丽高贵。1997年,该铜雕被制成模型,作为湖北省人民政府迎接香港回归所赠礼品,存于香港特别行政区。

在《黄鹤归来》铜雕的前方是照相取景最好的地方,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将在黄鹤楼最美好的瞬间带回家。15分钟后我们原路返回,在大门口集合。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今天的江城黄鹤楼之旅到此就要结束了,我们也即将面临着分离。在这段快乐的时光里我们看到了黄鹤楼景区的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了解到了它的历史和神话传说,小蝶在旅途中有什么做的周到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包涵多多原谅。古语有云相逢便是缘分,我们在这里相逢又相知,这便是前世修来的福分啊,小蝶我呀期盼着在不久的将来还能和大家相会。在此祝愿各位旅途顺利、生活幸福美满,工作顺顺当当。

【篇二:黄鹤楼导游词】

黄鹤楼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黄鹤楼参观游览,我是导游员,很高兴能为各位服务,希望这次黄鹤楼之行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位于蛇山黄鹤矶头的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迄今为止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它与湖南岳阳楼,江西腾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更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名。黄鹤楼公园是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南楼、诗碑廊、古肆商业街等组成,现在正对在我们面前的便是主楼黄鹤楼了,主楼净高51.4米,从外观上看它总共有五层,实际上它有九层,说到这儿,有的游客就会问了,为什么是九层而不像佛那样建个七级浮屠或者按现代人的吉祥数字建六层八层又或干脆像摩天大楼那样建个儿址层呢?这可得联系娄时的文化背景了,在古代双数为阴单数为阳,而则是阴数之首,又与长久同音,这就有了天长地久、吉祥如意之意了。黄鹤楼的72根大柱拔地而起,60个翘角飞檐凌空,金黄色的琉璃屋面更显古朴富丽,全楼所用琉璃瓦约11万块,整个楼外观造型类四方,四望如一,许多文人墨客到此处挥毫泼墨,摩景抒怀,并由此产生许多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现在的黄鹤楼已被国家旅游局列入国家级景点和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定点单位。 经过我前面的概述,相信大家对黄鹤楼有了初步的认识,下

面就请各位随我上楼,进行更深一层的了解。走进大厅,最醒目的就是这幅《白云黄鹤图》这幅图高9米,宽6米的壁画取自于《荣鹤登仙》的古代神话。相传黄鹤楼原为辛氏酒楼,当年辛氏在此开了一间酒店,一位衣衫褴褛的道士每天到这儿白吃白喝,而店主辛氏非但没向道士要钱,反而还继续供给他酒菜,这样持续了一年,道士在临走时感谢辛氏,便用桔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并对辛氏说:宾客至拍手,黄鹤即下飞舞。说罢就化作轻烟扬长而去,从此以后,酒店中便门庭若市,生意兴隆,辛氏因此致富。十年以后,道士故地重游,取出笛子奏鸣,黄鹤便飞下载着道士飞上了九天。大家可以看到道士跨鹤离去的情景,这底下是黄鹤楼前聚集的百姓,或把酒吟诗,或载歌载舞,大有祝仙人黄鹤早加人间之意。辛氏为纪念仙人就把酒楼改建并取名叫黄鹤楼相信大家很想知道这位仙人是谁,据《中南纪闻》记载这位仙人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这一传说给予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好了,让我们把思绪从美好的传说中拉回现实,在壁画前的两根柱子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对联,它是由清代著名的画家吴作人先生所撰写,其上联是爽气西来,云雾扫尽天地撼下联是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此联意思是:清爽怡人的空气自西而来,驱散了积天空中的层层云雾,将天地间令遗憾的事一扫而光。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东去,将古往今来使人感到烦恼的事都冲洗干净

了。这是作者登临黄鹤楼的感受,与《岳阳楼记》中的岳阳楼有宠辱皆忘之感有异曲同工之妙。借此也希望各位游客能借此排解心中的忧愁和烦恼,永远充满欢笑。

下面就请大家去二楼欣赏一下历代黄鹤楼的卓约风姿,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唐宋元明清及现代六组黄鹤楼的模型了,大家可以仔细观赏一直各个朝代黄鹤楼的差异变化,在唐代黄鹤楼的尾背呈一字形,在宋代则变成了字,而唐宋两代的黄鹤楼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都有由四周的城墙包围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修建黄鹤楼的初衷是作为观察江对岸敌情的,所以建筑风格就以战争防守为主了,其作用就与1718世纪西欧的古堡相似了,到了元代这种格局就有了很大的发展,主楼与配楼用一座天桥连接起来四周的城墙已经被拆除了,这就表明了当时黄鹤楼逐渐从一座军事了望台演变成了游憩咸宜的风景名胜地了,而到了清代,黄鹤楼造型就有了更鲜明的特点,它的建筑格调以三层、八面为特征,主要建筑数据应合五行八卦之数,大家请看,楼应五行除主顶之处四边各加一个小骑楼,合成五顶;楼形为四面八方,则在楼的正四方平面上各削角成12角,构成八方,楼为三层,对应天地人三才,第一层的12角代表的是一天的12个时辰,第三层的12个角代表一年的12个月,顶层28个角对应天上28星宿;全楼只有72条柱对应一年72侯等等,说到这儿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人的聪明

智慧了。历史上,黄鹤楼饱经沧桑,屡建屡毁屡毁屡建,现在大家所在的黄鹤楼并非以前黄鹤楼的遗址,当时,为了建武汉长江大桥而把黄鹤楼移到离原址一公里外的这个地方了,说起名山大川,大家自然会联想到赞美它们的诗句歌赋,黄鹤楼也少不了,请大家抬头看,这便是一首黄鹤楼记,它虽不能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相媲美,但也是从十余篇楼记中选出来刻在墙上的,它写实景为主,刚才我们介绍的元代黄鹤楼就是依据这篇楼记建造的,在楼记两旁分别有两幅壁画,右边的题为《孙权筑城》再现了当年修筑黄鹤楼的历史背景左侧题为《周瑜设宴》反映了黄鹤楼一建成之初的活动情况。

好了,了解了黄鹤楼的演变过程,下面让我们更上一层楼,去三楼领略一下历代文人墨客登临黄鹤楼后留下的真迹吧!到目前为止,我们共搜集到关于黄鹤楼的诗词1700多首,由于地方有限,就挑选了其中13位著名诗人的诗句,并把它们搬上壁画,在众多诗词当中尤以唐代诗人崔颢在诗词方面的造诣之深了。相信大家对这首诗都已耳熟能详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早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直都是听我讲,在四楼可是大家自由发挥的空间,表现自己的时候,大家看在这里备有文房四宝,您尽可挥洒泼墨,

留下你永久的真迹在此,说不定也能流传百世呢!我们现在就已到五楼大厅了,大家可以看到的就是这副题为《江天浩瀚》的组画,它面积达99平方米,是全楼壁画中规模最大的,由10幅金壁重彩画组成,表丙的是长江的自然景观与文明史话的渊源,要是大家觉得看画不过瘾,就请到回廊上去一睹滔滔长江东流去的壮观吧!

看到了长江大桥上的车水马龙,观赏了浩渺江面上的百银流;听到了古老铜钟的历史回音,感受了微风拂面的清新畅快。大家是否感受到了黄鹤楼给我们带来了文化气息和精神享受?是否有意犹未尽之意呢?那就请您在这里留下您的倩影吧!

【篇三:黄鹤楼导游词】

黄鹤楼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我们接下来游览的是武汉市最有名景点、全国605a级景区之一的黄鹤楼。在这里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武昌蛇山,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腾王阁一道并称为中国江南三大名楼。并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人文背景雄居于三大名楼之首,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开始是吴国出于军事目的在此建军事嘹望台,50多年后,吴为晋所灭,失去了作为军事目的作用。成为人们登监游憩的场所。其间,屡毁屡建,仅清代就遭到三次严重火灾,最后一次重建于清同治七年(公元1867年);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因附近民房失火,殃及被焚。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在1981年动工,1984年建成,在19856月正式对外开放的现代黄鹤楼。

我们知道,大自然中的鹤有很多种,有灰鹤、白鹤、丹顶鹤,唯独没有黄鹤。那么咱们武汉的老百姓为什么给自己家乡的标志性建筑起名为黄鹤楼呢?一、以神话传说命名,由于我国从未发现过黄鹤,加之历代帝王都以黄色为尊,在人们的心目中,黄鹤必定是仙人所乘之鹤,黄鹤楼不由得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这是千百年来为人们传颂不衰的崔颢咏黄鹤楼的名句。究竞是什么神话传说呢?这些谜底等我们进入黄鹤楼去揭开。二、

以地命名(大多趋向于因山而名),即因山得名。黄鹤楼所在的黄鹄山是蛇山七座山峰中的一座,在古汉语中,”“二字通音,所以又中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叫黄鹤楼。三、以图腾命名。作为华夏文明南支的楚文化,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即凤翥文明。湖北属楚,民间向有尊凤崇鸟的历史,凤又日渐演化为九凤、九头凤、九头鸟、黄鹄、黄鹤等,尤其是黄鹤与九头鸟,最终衍生为武汉民间的两大图腾。而由凤黄鹄黄鹤所衍生物化的那座千古黄鹤名楼甚至已经成为武汉的标志,乡愁的载体,情感的托物,灵魂的归宿。白云黄鹤也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个代名词。

现在从南门进入,首先看到的是公园南区的鹅池。1986年修建此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世传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放过鹅,一日他与一书生聊天论鹅,说鹅是禽中豪杰,白如雪,洁如玉。他越说越兴奋,情不自禁地在地上写出一个字,为纪念这一佳话,后人建池。现在里面还有三五成群的天鹅在嬉戏,这可不是当年王羲之养的那群鹅,而是从澳洲引进的天鹅品种。看完鹅池,现在在我们眼前的是字碑。字一笔挥成,民间广泛传说为书圣王羲之说书,但据清同治年间编传的《黄鹄山志》记载该碑为清人门镇国所书,并非王羲之真迹。同样,这个亭子,也因为字碑而被称为碑亭了。

向前继续走,现在来到白龙池,它与鹅池紧紧相连。为什么叫白龙池呢?据史书记载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武昌及沿江一带火灾频繁,百姓不堪火灾侵袭,有云游方士献策,居民在此建池,注江

水供奉白龙池镇火神,果然很久都没有发生火灾。后来人们将它称为白龙池。现在的白龙池是1986年重新挖掘的,水面200多平方米。白龙池上方,看到的是《九九归鹤图》,是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是在1990620日建成的,全长38.4米,高4.8米,用343块花岗岩石雕凿而成,全图共有99只仙鹤呈现着各种不同的姿态。为什么是99只呢?因为黄鹤楼最后一次被毁是公元1884年,建成时间是1984年,中间刚好有99年没有黄鹤楼;另外99加上黄鹤楼本省刚好是100,寓意百年归来的意思。

这是毛泽东词亭,修建于1992年,亭名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伍修权书写。亭中央有一块青石碑,南北两面分别刻有毛泽东两首有关黄鹤楼的词。北面是1927年毛泽东登临蛇山黄鹤楼故址时写的《菩萨蛮 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当时,大革命处在失败的前夕,毛泽东住在黄鹤楼下的督府堤,游览黄鹤楼时,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那年的八月七号,党召开八七会议,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决定武装反击,从此革命找到了出路。南面是19566月毛主席畅游长江后写的《水调歌头 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当时,毛泽东在畅游长江时看到正在修建的长江大桥,

心潮澎湃,联想到未来可能要修建的三峡工程,更是豪情万丈,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词。

毛泽东词亭的对面,有两个大字,这两个字是李白所写,我们可以看出是壮观二字,也可以看到多了一点,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人说,爱喝酒的诗仙在喝醉酒后,无意点上去的;其实不然,这应该是中国文字的奥妙所在,壮观多一点,就是壮观多一点,说明黄鹤楼很壮观,文字无法准确表达,只能用这种会意的手法来描述比壮观更壮观。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奇石馆。1990年建成,原称文苑,是书画作品展览场所。1997年改为奇石馆,馆内陈列奇石262块,分别来自新疆、甘肃、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11个省市自治区。奇石大致分类为山形石、像形石、天外石、文字石、工艺石、矿物标本石等10余类。说到石头呢?可能有个人比我们更加痴迷,谁呢?就是我们眼前的米芾了。他是北宋书画家,字元璋,号襄阳漫士、海岳山人。米芾拜石的典故源于世人传说:说无为州有块奇丑无比的巨石,米芾见后非常高兴,拜它为兄。因此米芾又有石痴之美名,一生收集了许多奇石。米芾拜石铜雕就是根据这一典故创作的。这种石头就是有名的太湖石了。

看完米芾拜石后,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座石照壁形成的浮雕就是崔灏题诗阁。说到崔灏就不得不提到他那首著名诗篇《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灏是开元时期的进士,比李白稍早,一生郁郁不得志,曾经有入道的念头。他早年诗多写闺情,后赴边塞,诗风转为慷慨豪迈,他这首诗,由神话传说写到现实感受,文词流畅,景色明丽,虽有乡愁却不颓唐,被后世公认为题咏黄鹤楼的第一名篇。

唐代著名诗人非常多,与黄鹤楼有关的也不少,崔灏浮雕对面的搁笔亭,亭名取自胜唐时期黄鹤楼上崔灏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相传李白带着书童登上黄鹤楼后开怀畅饮,诗兴大发,书童指着楼内迎门光的最大的一面粉墙说:您的诗题在那上面最合适。李白兴冲冲的走过去,刚提笔,突然看到了崔灏的《黄鹤楼》,他觉得这首诗写出了连他自己也无法表达的感情,只做了一首打油诗: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搁下笔后怅然而去。时值第二年春天,李白在黄鹤楼送好友孟浩然去广陵时,做了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由于诗句饱含对好友的真挚情感,又写出长江浩浩荡荡的气势,所以后来人们认为两人打了个平手,这两首诗都成为了名篇。搁笔亭这块牌匾是由当代大作家臧克家题写。下面的对联:楼未起时原有鹤,笔从搁后更无诗。是由潜江籍剧作家曹禺所写,上联说黄鹤早就有了;下联道出了上面的故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4a9f06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3.html

《黄鹤楼导游词10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