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和公式大全

发布时间:2019-09-04 12:11: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物理知识点总结

基本的力和运动

Ⅰ。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这些性质力是受力分析不可少的“受力分析的基础”

重力: G = mg (g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弹簧的弹力:F= Kx

滑动摩擦力:F= N

静摩擦力: O f fm

万有引力: F=Gword/media/image3.wmf

电场力: F=q E =q6c66b602386c7d7d410fd926b6097f18.png

库仑力: F=Kword/media/image5.wmf(真空中、点电荷)

磁场力:(1)、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 F= BIL (B I) 方向:左手定则

(2)、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f=BqV (B V) 方向:左手定则

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

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Ⅱ。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

匀速直线运动 F=0 V0≠0

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初速不为零,

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与V0的方向关系) 但 F= 恒力

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

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匀速圆周运动(关键搞清楚是向心力的来源)

简谐运动:单摆运动,弹簧振子;

波动及共振;分子热运动;

类平抛运动;

带电粒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带电粒子在f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

Ⅲ。物理解题的依据:(1)力的公式

(2) 各物理量的定义

(3)各种运动规律的公式

(4)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几何关系

几类物理基础知识要点:

凡是性质力要知: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对于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动能要知参照物;

状态量要搞清那一个时刻(或那个位置)的物理量;

过程量要搞清那段时间或那个位侈或那个过程发生的;(如冲量、功等)

如何判断物体作直、曲线运动;如何判断加减速运动;如何判断超重、失重现象。

Ⅴ。知识分类举要

1.力的合成与分解:求Fword/media/image6.wmf、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word/media/image7.wmf

  合力的方向与F1 角:

tan =word/media/image8.wmfword/media/image9.wmf word/media/image9.wmf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F F1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 Fx=0 Fy=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三力平衡:F3=F1 +F2

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N

说明 :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f静 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3.力的独立作用和运动的独立性

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就象其它力不存在一样,这个性质叫做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一个物体同时参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时,其中任何一个运动不因其它运动的存在而受影响,物体所做的合运动等于这些相互独立的分运动的叠加。

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和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可以分解加速度,建立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式,常常能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

VI.几种典型的运动模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两个基本公式(规律): Vt = V0 + a t S = vo t +word/media/image10.wmfa t2 及几个重要推论:

(1) 推论:Vt2 -V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2) A 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t/ 2 =word/media/image11.wmf=word/media/image12.wmf (若为匀变速运动)等于这段的平均速度

(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2 = word/media/image13.wmf

Vt/ 2 =e8c43536307a598cea3e0bdbe5814183.png=word/media/image11.wmf=word/media/image12.wmf=081118cd7e52be5df10b6c0c1f1bbfb3.png= VN Vs/2 = word/media/image13.wmf

匀速:Vt/2 =V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s/2

(4) S第t秒 = St-S t-1= (vo t +word/media/image10.wmfa t2) -[vo( t-1) +word/media/image10.wmfa (t-1)2]= V0 + a (t-word/media/image10.wmf)

(5)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

在1s末 、2s末、3s末……ns末的速度比为1:2:3……n;

在1s 、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在第1s 内、第 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word/media/image16.wmfword/media/image17.wmf……(word/media/image18.wmf

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d21848cdd835abcb491be1f151e9b6c6.png91a24814efa2661939c57367281c819c.png……be183cdd1e68ce30a59b96233609b08f.png

(6)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先考虑减速至停的时间).

实验规律:

(7) 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或照像法记录在底片上)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此方法称留迹法。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只要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就具有下面两个很重要的特点:

在连续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s = aT2(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运动的依据)。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运用e8c43536307a598cea3e0bdbe5814183.png可快速求位移)

注意:是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s = aT2

求的方法 VN=e8c43536307a598cea3e0bdbe5814183.png=word/media/image12.wmf=081118cd7e52be5df10b6c0c1f1bbfb3.png bde57e067e1245e34219d0127a6c6c9b.png

求a方法: s = aT2 7f1a6cc20d1ab8102c526e0bde3111af.pnge9f3694d9f61319ea601a3bfc54c6619.png=3 aT2 Sm一Sn=( m-n) aT2

画出图线根据各计数点的速度,图线的斜率等于a;

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

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

右图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然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A、B、C、D …。(或相邻两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1、s2、s3 … (

利用打下的纸带可以:

⑴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如a17feea99fc343a6d3d9ff90bf4fe2da.png(其中记数周期:T=5×0.02s=0.1s)  

⑵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如357731949c2554ba15808ed0a381332c.png

⑶利用“逐差法”求a:763b6782c980102da676df0b668937d3.png

⑷利用v-t图象求a:求出A、B、C、D、E、F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如图的v-t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注意: 点 a. 打点计时器打的点还是人为选取的计数点

距离 b. 纸带的记录方式,相邻记数间的距离还是各点距第一个记数点的距离

纸带上选定的各点分别对应的米尺上的刻度值

周期 c. 时间间隔与选计数点的方式有关

(50Hz,打点周期0.02s,常以打点的5个间隔作为一个记时单位)即区分打点周期记数周期

d. 注意单位。一般为cm

例:试通过计算出的刹车距离03c7c0ace395d80182db07ae2c30f034.png的表达式说明公路旁书写“严禁超载、超速及酒后驾车”以及“雨天路滑车辆减速行驶”的原理。

解:(1)、设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匀速行驶的位移大小为032e388e2ab0ba83dd40c91e1f8d9c2f.png;刹车后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小为336ac411515fbb2b61ec71e6bf2fba27.png,加速度大小为0cc175b9c0f1b6a831c399e269772661.png。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有:

ead5aa282aff4017c907526a1b357b02.png

由以上四式可得出:6fa50d83cd32e5b6ddfabf07ae65ad2a.png

超载(即6f8f57715090da2632453988d9a1501b.png增大),车的惯性大,由f1ad24bfa1d8f18f5b1a164b8813b24d.png式,在其他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刹车距离就会增长,遇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刹车、停车,危险性就会增加;

同理超速(f32423d2b9868cef26c41e39c2d1edc3.png增大)、酒后驾车(6d523d2156a1f903c9cd55ab12627d5f.png变长)也会使刹车距离就越长,容易发生事故;

雨天道路较滑,动摩擦因数a1155692e3f69913320174f980c7eaf1.png将减小,由<五>式,在其他物理量不变的情况下刹车距离就越长,汽车较难停下来。

因此为了提醒司机朋友在公路上行车安全,在公路旁设置“严禁超载、超速及酒后驾车”以及“雨天路滑车辆减速行驶”的警示牌是非常有必要的。

思维方法篇

1.平均速度的求解及其方法应用

用定义式:0cdf66a14258397370b1d911603a4563.png 普遍适用于各种运动; ed9e8ce1ae5cbde2c6103e25b886f2e3.png=word/media/image11.wmf只适用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2.巧选参考系求解运动学问题

3.追及和相遇或避免碰撞的问题的求解方法:

关键:在于掌握两个物体的位置坐标及相对速度的特殊关系。

基本思路:分别对两个物体研究,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列出方程,找出时间、速度、位移的关系。解出结果,必要时进行讨论。

追及条件:追者和被追者v相等是能否追上、两者间的距离有极值、能否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讨论:

1.匀减速运动物体追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两者v相等时,S被追 永远追不上,但此时两者的距离有最小值

若S被追、V=V被追 恰好追上,也是恰好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追 被追

若位移相等时,V>V被追则还有一次被追上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有一个极大值

2.初速为零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追同向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的间距 位移相等时即被追上

4.利用运动的对称性解题

5.逆向思维法解题

6.应用运动学图象解题

7.用比例法解题

8.巧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解题

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 这段时间中时刻的即时速度

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为一个恒量

位移=平均速度6392228661363e75c352077a2cfe66d7.png时间

解题常规方法:公式法(包括数学推导)、图象法、比例法、极值法、逆向转变法

2.竖直上抛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对称)

分过程: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初速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 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上升最大高度:H = word/media/image42.wmf

(2)上升的时间:t= word/media/image43.wmf

(3)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4)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4d1f2e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0a.html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和公式大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