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课题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8-06-07 14:39: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新课程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我们在素质教育面前摒弃了“应试教育”之后,似乎开始有些不安和骚动了。“狠抓质量”的呼声越发的高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最理想的教育效果,但是有些教师在“狠抓质量”的同时已经渐渐忽视了真正的素质教育。开始走进了“变相素质教育”的怪圈,教师由“狠抓质量”而引发出来的“自然权利”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好奇心、求知欲等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为了考出好成绩,教师们在面对如此多的后进生、在几经努力而学生进步仍然不明显时失去了耐心,产生了焦躁的情绪,再把这种情绪带到课堂上,课堂教学氛围呆板、沉闷,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表现出机械、拘谨、盲目迷信权威、缺乏自信心和独立自主意识,师生之间的沟通明显减少,师生关系紧张的局面重新出现,从而影响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同时,20175月,我们对全校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师生关系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当前的师生关系深感不满和失望,其中,“心里有话最想找谁说”,只有4%的人找教师说。只有2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学习生活很快乐,只有32%的学生对师生关系很满意。鉴于以上背景和本校师生关系的现状,我们决定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二、理论思考

(一)概念界定

1、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里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是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正式与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2、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是从音乐中呈现的强与弱、密与疏、急与缓的差异和变化中而产生的,渐而延伸到社会的和谐、人的和谐、教育的和谐。从心理学角度看“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全配合,协调和多样的统一,在心理机制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在教育过程中情感的接受、相容和相互的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二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师生之间心灵沟通,互相关爱;师生创造性可以充分发挥,性情和灵魂可以共同提升。

(二)理论依据: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所在,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充分发挥作用的人,重视价值态度、情感因素的作用。

3、新课程教育理论

新课程三维目标之一是培养学习情感、态度及其价值观,离开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个体得不到关注,无法形成积极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理论对师生关系中教师角色的定位为,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既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4、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指出,每个人至少有7种不同类型的智力。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

5、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建构主义的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三)、实践价值

1、优化教育思想,真正地“传道授业”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根据我校师生关系调查报告可知,中学生对喜爱老师所传授的科目会努力去学,非智力因素会弥补智力因素带给学习的不足,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教师获得学生喜爱成为可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所以创建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十分必要。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及健全心理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应深入了解正在成长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的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他才能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没有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学生不可能展现他们的心灵,教育者又怎么会了解?

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实现创新学习

江泽民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新课程中也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品质(如好奇心、兴趣、爱好、自信、质疑、意志力、研究能力)是创新精神的精髓。这些品质主要形成于中小学时期,没有和谐的师生观下的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形成不了的。

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顺利进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旨在培养人的独立人格,独立人格是情商的重要指标,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认为独立人格是人进入社会的立身之本。独立人格包括:矢志不移、坚定信仰、求真务实、理性思维、勇于开拓、敢于负责的处事态度,承受挫折的意志品质,很难想象在只有师道尊严的课堂中能形成这些优良品质,所以和谐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的基础。

三、研究目标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分析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找到影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并提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探索各科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途径和评价的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分别用于课题研究的前期和后期调查我校师生关系,调查手段是访谈、问卷、测试。

2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与掌握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组织课题组成员对现有法律及古今中外相关理论开展学习研究,努力提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倡导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研究,并通过实践和研究改进方法、提高素质和能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改善。

五、研究过程

1、前期研究阶段(2016.9-2016.12

调查我校师生关系现状,分析分析影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完成调查报告;文献研究,确立课题并加以论证,完成课题研究方案

2、组建课题组阶段(2017.1-2017.2

成立课题组,确立课题实验基地,建立“核心型”、“松散型”课题组织;组织子课题主持人和骨干成员培训会,提出组织、管理、科研的具体任务

3、具体研究阶段(2017.3-2017.10

1)进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主要任务: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编写典型案例。B探索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撰写相关论文

2)问题研讨阶段。

主要任务:进一步开展研究实验。邀请相关专家商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4总结研究成果阶段(2017.11---2018.4

力争形成丰富的成果群,包括:研究报告、优秀论文集、典型案例集,评选“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六、研究内容

()分析影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

1、育人与教书达不到统一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容量有限,为了追求高分数,教师只顾自己的任教学科,很少去关注学生心理品质、思想道德的变化和发展,认为这是班主任的事情。与学生发生冲突时,常常往班主任那儿一推,让班主任去教育处理,须不知: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以师生相互认知和了解为基础,了解和认识学生是教师施教的前提,已有的事实表明,对学生了如指掌,是教师施教成功、与学生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之一。

2、校园文化与社会氛围的冲突

教师要循循善诱地教育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尽最大努力引导学生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进步,但是当学生走出校园,从长辈和同学口中、从他所接触到的一些社会不良现象,学生思想产生强烈的冲突,从而怀疑老师的教育,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3、以人为本和师道尊严的矛盾

在几千年儒学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至高无上的权威不时滋生出来,凌驾于学生之上,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地向学生发号施令。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种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同样存在于师生交往之中,只有善于和学生交往,才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归纳提炼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六大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学习实践才能实现。为此课题组认为:(1)、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时间和空间。(2)、主体性学习应有“质”的规定,主体性学习的实质是要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并让全体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这两点。

2、发展性原则

通过实验课题组成员认为:中学生其生理、心理、知识、能力、经验都处于发展之中,处于不成熟、不完善的状态。这种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知水平的发展,二是人格的发展,也就是说,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既要学会学习,也要学会做人二者相得益彰,和谐统一。本课题就是针对中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发展性教育,其宗旨就是实现学生认知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3、开放性原则

本课题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一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二是教学内容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教师的知识视野;三是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不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四是教学方法不能局限和满足于课本。

4、民主性原则

本课题强调教学过程中形成民主氛围,如师生关系、教学环境、学生自由发展度等。体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民主、合作的和谐关系。课题负责人要求大家:(1)教师要爱每个学生,学生要珍重教师;(2)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3)必须彻底改变满足于满堂灌、一言堂的敝病。

5、活动性原则

活动是青少年的天性,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青少年的兴趣与动机,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活动即实际参与。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索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课题组成员对此有了充分的认识,顺应儿童的心理需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6、激励性原则

成功激励术是从已有的成功中获得激励,从而增强创新的动机、热情和信心。主动去争取新的成功。评价激励就是评价学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在寻找的学生成功和进步;评价以学生个体表现为参照物,即强调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坚持表扬、激励,对学生的不足要宽容,以此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二步,开始自主阅读,个体感悟体验。其主要内容是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划、点、注,呈现自己的阅读体验,独立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看法。这阶段主要强调学生与文中人物或课文作者的对话。

第三步,检查强化,交流阅读心得,丰富本人体验。这是这个课堂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可采用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形式,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告诉同学,并对同学的阅读心得加以评论。

第四步,进行质疑争鸣,实现语言创造。交流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对同学的理解、教师的理解、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通过思维碰撞,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认识。教师也可以作为小组成员或争鸣的一方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然后测试评价。

第五步,有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

这是最基本的结构形式,教师在实际教学时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恰当地改造或变式。这一教学的特色意在强调的是让学生能在独立阅读与体验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发表意见,认真地听取同学和老师的意见,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人格精神的升华。

第五步,多元评价──本课题注重多元评价。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智能发展,特别帮助学生发展优势领域。同时还正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多样性。因材施教的思想内核就是要承认差异,分类提高。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就是要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发展的条件,给学生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扬长避短,使个体的爱好、优势、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研究措施

在实施课题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全员参与,分工合作。教研组长任治国负责宏观调控和行政指导,郝花维具体负责课题活动的组织策划,实施情况的监督。

(一)加强学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理论研究——“临千歌然后知雅意”

教育思想是教育实践的先导,是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的前提,教师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要在它的指导下进行。引导教学加强理论学习,目的在于让教师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去关照教学活动,使其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

我们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警惕失真演绎 追求和谐境界》、《和谐,语文课堂永恒的追求》、《如何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策略的转型》、《不要漠视学科教学中的“反教育”现象》、《寻找课堂教学中的“语文味》、《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经验和现代理念的结合》等文章,要求每一位课题组成员根据自己所任教学科、年级的特点选择研究的切入口。我们还利用每次的业务活动,将论证所得传输给每位教师,将课题研究的美好前景广为宣传,使“知其雅意”的万小教师教有所思,教有所盼。

2、专题研讨——“柳暗花明又一村”

要顺利开展课题研究,每位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研究意识,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为此,我们组织教师阅读相关书籍,倡导教师自学自悟,学以致用,并定期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研讨,丰厚底蕴,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但是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的科研观念存在偏差。个老师觉得应付学校的常规工作都来不及,还要求去研究每节课上的问题设计,哪有闲工夫?在个别教师的观念中,教学与研究是两张皮。搞教学研究就是要另起炉灶,研究是为了撑门面,研究的目的不是为了改进教学,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而是为了所谓的科研成果去做一些与教学本身无关的事。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及时组织了多次专题研讨活动。教师们在一次次学习研讨中逐步形成“问题研究化、研究实践化”的工作方式和研究意识。

(二)注重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征集并推广和谐用语

20176月,我们向全校师生征集师生和谐用语,然后把所有的和谐用语汇总,组织全校师生学习并推广,倡导全校师生使用和谐用语,营造和谐课堂。

2、上研究

我们把课题研究渗透到每一次的教研组活动中,要求中青年教师人人上研究课,认真解读教材,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教学板块,关注课堂教学中互动资源的生成和利用,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机制,轻结果重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我们主要采取“以课代研”的方式,以“学习——设计——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教学研究思路,认真上好课题研究课。在执教老师深入研究教材进行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交流、改进,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组内上课、听课、评课等活动。我们还专门设计了“研究课教学评价表”,引导教师们摘录课堂上师生双方的和谐用语,关注课堂上教师是否能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这个平台,让每一位青年在网上进行评课。具体方式是:上课老师在上课之前先把教学设计发在校园网上,其他教师在听课后,在评论栏中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想,大家在这里畅所欲言,既提高了自身听课评课的水平,也促进了上课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

3、沙龙研讨

20174月,我们组织全校中青年教师开展了以“我与学困生”的故事为主题的沙龙研讨暨读书心得交流活动。首先,我们结合教师读书活动,组织教师在广泛阅读、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撰写一篇教育教学故事或读书笔记,在各自的教研组内进行交流,

“学困生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一句激励的话,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充满爱意的抚摸,也许可以改变一个落后的学生。”“用无私的爱去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远离自卑。”“让我们洒下润物无声的情,播下春风化雨的爱,关爱每一个学生——因为他们,可能就是明天的牛顿,明天的爱迪生。”这一句句充满激情的话语,这一个个饱含爱心的故事,使全校教师再次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师爱无限,让学困生沐浴爱的阳光,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职责,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石。

(三)强化反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教师如何做研究》一书中提到:研究有四种类型,即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经验概括和实践加反思,最适合教师在学校中的研究,应当是实践加反思型的,并给出了教师教育研究成果的五种表达形式: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和教学课例。所以,我们一再强调教师要有反思意识,并要求每位教师上完研究课后一定及时动笔,记录下自己本节课的成败得失。

1、案例征集

201711月,我们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案例征集活动。案例研究法是从感性出发,从实践中提炼教育教学观点,是最适宜于老师个人操作的一种研究方法。开展“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关系的研究”已有几个月,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有属于自己的教学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讲述教学故事,拿起笔来,随时记录发生在自己教学中的故事并进行反思性研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课题组的老师们把一个个案例生动的记录了下来:《多给孩子一次机会》、《爱在师生情感互动中诞生》……这些鲜活的案例动人且引人深思。老师们不但记录下了自己发展、成长的轨迹,而且让心灵中充盈了成功的喜悦!

2、论文征集

20177月,我们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论文征集活动。教师们结合自己研究的切入点,把自己学习、实践、反思的资料分析、归类、整理,写出了一篇篇观点鲜明、内容翔实的论文:有的老师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有的老师从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切入,有的则从教师课堂语言的谈起……然后我们组织优秀论文交流,使老师们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得到推广,有效地促进了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

八、研究成果

两年来的实践,在区教研室有关领导的帮助指导下,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师生关系得到改善。

2017年月5月,对七-年级学生再次进行师生关系的调查问卷。主要结果如下:

师生关系明显改善,也表现在“三少”与“三多”上,以往常见的当众嘲笑、谩骂学生的语言,羞辱学生的行为、冷落难堪学生的现象明显减少,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尊重学生人格的做法,明显增多;任意支使学生,听学生申诉时爱理不睬、随意打断的专制态度明显减少,注意听取学生意见,让学生做事时使用礼貌语,甚至教师有错当面承认与改正等作风民主的事例明显增多;教师板面孔、冷面孔,疏远学生,学生惧怕教师,远离教师现象明显减少,教师态度和蔼,与学生亲切交谈的情景明显增多。

教师的教育机智,伴随着从容、安详、风趣,营造着一种安宁、宽松、有序的气氛,师生关系也因此更加和谐。

2、课堂教学得到优化

(1)我们的课堂尊重个体,给予信任。课堂上,教师以轻松愉快的心境进行教学,努力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认真及时地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大力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大胆质疑,形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恐惧心理,尽可能使学生对参与教学活动感到快乐和自豪。

2)我们的课堂融入情感,倍感温馨。课堂上,教师通过微笑来传递对学生的关爱,而学生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讲台上走下来,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用赞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能经常听到这样的语言:“你真善于观察”、“你听的真仔细”、“你说的很好,声音再大点会更好”、“你再思考一下,相信你能行”等等。教师的这种称赞有助于学生自觉克服缺点,学生会尽力和教师的评价保持一致,久而久之,教师的赞赏和肯定就具有真实的意义,它既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使情感共融、心理相通,又很自然的在课堂上形成一种民主、平等、融洽的情感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这样的课堂往往“会有惊喜”、“会有发现”,也“会被难住”、“会让教师遇到难堪”。然而这正是对学生个体本身的尊重和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的关注。

3)我们的课堂师生平等,民主参与。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参与到学生的竞争中。“老师和你们比赛读,看看谁读得好”、“有没有敢老师挑战的”、“学习上的困难没有大不了的,老师和你一同战胜它们吧”……这样确立一种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师中有生,生中有师,师生互动,互相讨论、互相合作、互相探究,甚至互相肯定与批评。如郑娟玲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通过四个教学环节:“听词说话——暗香浮动”、“研读文本——清香荡漾”、“写话训练——芳香弥漫”、“作业超市——馨香永续”,让学生在简简单单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理解文章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将这种感情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感悟生活中自己感受到的爱,从而懂得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可谓扎实、多效。

4)我们的课堂创设情景,自主合作。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扮演多种角色: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决策者、学习调控者,更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不仅要于同学生一起交流,同学生一起讨论,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起一个榜样的作用;还善于构建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情境,来激起学生合作交流的欲望。同时,为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交流,营造一个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合作环境。如郑亚花老师执教的《争论的故事》,为了帮助学生透彻理解“争辩不休”这个词,教者没有停留在学生“争论个不停”的答案上,而是通过朗读兄弟俩的对话,去掉提示语读,去掉提示语分角色读,在教师的引导下创造性地读,让“争辩不休”的含义深深地留在了学生们的耳中、眼中、心中,可谓朴实、高效。

3、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目前,课堂教学中呈现出学生乐学、敢于发表与众不同意见的可喜局面。学生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相互讨论,在交流中碰撞,在争论中启发,对学习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明显提高,综合素养也得到提高。近年来,我校学生在江苏省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和常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二十六人次,另4、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

1)重塑了学生观

学生观是教师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出发点。研究中,我们遵循新的教学理论,把学生从被动的世界中拯救出来,确立了新的学生观。首先,我们把学生看作具有生命意识的人,这种生命意识就是优良的品格、聪慧的悟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感觉。这种生命意识只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有待于教师去唤醒。其次,我们把学生看作具有发展潜能的人。提倡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学生的天性。通过教学,把学生存在着的多种潜能变成现实。再次,我们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并以“个性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为目的,承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2重构了课程观

本课题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以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创造性、生成性去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的课程设计增加了与现代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现实内容,为学生提供接触生活和解决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的必要空间,增强各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强化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在本课题实际操作中,我校中高年级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的能力明显增强。

3)重新确认教师角色

几年的研究,我校教师的权威消解了。教师虽然还在主导整个教学过程,但他不再是课堂教学的控制者。

①成为一个忠实的听众。课堂教学中,老师变成孩子们学习的引导者,营造出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让孩子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

②成为一个友好的伙伴。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教师不再仅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关注着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习惯和即时状态。

③成为一个出色的主持。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像“节目主持人”,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多地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现他们的思想,在多向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④成为一个可亲的导游。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巧妙地激发学生对教材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形成浓郁的学习气氛,发挥学生自己学习知识的巨大潜能,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充分信任每个学生的主体思维能力,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尊重学生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⑤成为一个不断学习的学生。我们把“要交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改成“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湖水、一江水。”就是说,同学生一样,为了能与学生顺利开展对话,每个教师都在不断学习,成为一个成年学习者。

5教师的科研意识、反思意识得到增强。

近年来,课题组教师案例在区以上获奖,应该说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飞跃。

我校“追求和谐 享受快乐”的办学理念,促进了教师、学生的健康主动发展,也进一步提升了我校的办学内涵。

九、存在问题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我们的学生、老师发生可喜的变化但是,没有问题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与研究,我们在近两边实践边研究,边探索边思考,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也许这些问题就是课题研究的生命价值之所在。

1传统的课堂规范失去作用。

经过年来的研究,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转变,课堂文化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开放的态势,然后由于理解不到位,新型的教学活动和平等的师生关系又衍生出一个个新的问题:学生的注意力不那么集中了,学习不够专心了,一些教学媒体的运用转移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行动不受拘束,传统的课堂规范失去了作用,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学习质量下降。如何使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谐统一,同生共长,将是我们继续思考的问题。

2、缺少专业引领。

课题组教师通过听研究课,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真实的了解教学的全方位,能很好的体会到创新从理论到实际的转变,也可以少走弯路。参加一些学校课题组的教学活动,听课题研究课,在听课、评课、说课中互相交流,撞击思维的火花,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但这些过程中的思考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教师的迅速成长、科研成果的凸现还需要专家们的热情指导。可是像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由于声望、资金等原因,专家们都很难光临。

综上所述,在本课题历时两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和进一步改进。但我们认为优秀的教师往往不会满足已有的教学经验,会不停“学习”“思考”并乐在其中。让我们思考着,成长着,并快乐着,继续脚踏实地地工作,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将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落到实处,为教育更美好的未来付出我们全部的智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64ae7e6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2.html

《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课题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