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谈大先生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8-25 03:39: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笑谈大先生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笑谈大先生读后感(一)
  读陈丹青先生写的《笑谈大先生》,才读了几行,便坐直了身体,提起了精神。
  谈鲁迅的文章几十年来经久不衰,或“捧”或“打”,从没有间断过。“捧”有捧的道理;“打”有打的道理。而这一次陈丹青则“捧”得很别致。
  我最喜欢读这样的文章,看一个人夸一个人,赞美一个人,因为这种赞美是由衷的、是发自内心的,所以常常说得恳切而到位,虽是夸的是别人,可是读这样的文章使人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当今世界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文人相轻”、“口水仗”盛行,动则相互攻讦,相互漫骂,进而相互揭短,相互扭打,相互撕扯,弄得彼此都有失体统。古人有“平生不解藏人善,逢人到处说项斯”,在当下己不多见了。突然读到这样的文章确实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的。
  我自己总有一个观点,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从内心里敬佩别人,看出别人的高明,承认别人强过自己,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一个心胸宽广、内心丰富、人格高尚的人。心胸宽广使人能够接纳不同的观点从而具有包容性;内心丰富使人有品味、有情趣,感受美好的东西的能力会很强;人格高尚则能使人有“成人之美”、“逢人说项”的品质。
  “读人”如“读己”。有些人总是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好处;有些人则只是能看到别人的短处。《菜根谭》上有一句话,“受人之恩,虽深不报,怨则浅亦报之;闻人之恶虽隐不疑,善则显亦疑之。此刻之极,薄之尤也。宜切记之。”
  陈丹青是一个热爱鲁迅的人,一个“懂”鲁迅的人。用他自己话来说他是在“鲁迅”这两个字上“落了枕”的人。鲁迅是几十年来他不断想念的一个人。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解读”鲁迅的。
笑谈大先生读后感(二)
  最近反复读的一本书是陈丹青写的《笑谈大先生》,和一些晦涩深奥的学术着作,比如汪晖的《反抗绝望》,以及我们以往的教科书比较起来,《笑谈大先生》中向我们展现了鲁迅先生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他是亲切的、勤奋的、幽默的、丰富的,然而又是了不起的,他有凡人的名字:周树人,他有家人,有爱情,他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的“神”,他是人间杰出的“鲁迅”。从这本书里,我们感受到了人间鲁迅的温度,以及感受到了文脉流传的力度。这里我要引申的,是鲁迅旧体诗里体现出来的恋子形象。
  鲁迅去世的时候,爱子周海婴还不太懂事,作为后来渐渐长大的孩子来说,父亲的身影已渐行渐远,那么,父爱,又该从何处感知?
  相对于新文学中“金刚怒目”的鲁迅,从鲁迅的旧体诗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慈父”的形象。人们习惯于用“严”来形容父亲,似乎宠孩子的只有母亲,而鲁迅于“荷戟独彷徨”外,在旧体诗中留给我们的,是一个邻家大叔的形象。鲁迅晚年得子,高兴之情常溢于言表。1932 年12 月31 日,在他书赠郁达夫的一首七言绝句《答客诮》中,这样写道: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一位老者,过分宠爱幼子,鲁迅觉得理直气壮,他解释到:勇猛的老虎,也有不时回头看小老虎时的温柔,何况人乎?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太过于平常。然而只有鲁迅身上也有这份情怀,这份平常,一位立体的鲁迅才会完美起来。也不会让人将鲁迅理解成一个阴暗、冷酷、偏激的人,有了这种爱作底色,鲁迅的战斗性才有了现实的根据。
  还有鲁迅的《自嘲》,这首诗中除过长期以来理解的战斗性外,这首诗中还有父子情深。现录于下: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这首诗中的爱子情怀从什么地方可以理解,即“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四句。鲁迅1931 年2 月4 日致李秉中的信中说自己“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于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又,内山完造在《花甲录》中对这首诗有一段回忆:“先生那时在国内其实是处于四面八方围攻中,在孤军奋斗着。那时先生曾把一篇述怀拿给我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听了先生的说明,我哭了。当我抬起泪痕满面的头时,我看到先生也哭了。”这里面的“千夫所指”,它所包括的,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还有一部分“自己的人”的指责和谩骂。此处不再赘述,相关的论述也已经很多。“俯首甘为孺子牛”句,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同里钱秀才季重,工小词。然饮酒使气,有不可一世之概。有三子,溺爱过甚,不令就塾。饭后,即饮与嬉戏,惟恐不当其意。尝记其柱帖云‘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真狂士也。”俯首甘为孺子牛,实际的情况就是爬在地上让儿子骑在背上嬉戏。鲁迅先生所说的“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未尝不是这种在家的小天地中享受父子之情的天伦之乐。
  在当时的“五四”一代作家中,他们往往用新文学来参与社会变革,而用旧体诗文来交往和自娱,分工明确,在这些旧体诗中,往往会有一些展现他们当时心迹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偏离新文学中自我形象的塑造,但无可置疑,这些旧体诗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看到《笑谈大先生》一书中选载的鲁迅去世后数天爱子海婴在书房中的那副照片,我不胜唏嘘,遂有了上述这些感慨。
笑谈大先生读后感(三)
  初读陈丹青的书,就是这本《笑谈大先生》,不知是因为自己对鲁迅的喜爱,还是也有陈丹青文笔的美妙,我觉得读起来舒服极了,不带半点功利,却很滋养人。区区九万字,让人的心中丰富了很多,甚至有更多地向往,想要了解陈丹青、大先生、五四还有民国。
  我想,不管是喜爱鲁迅的,或是厌恶他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笑谈大先生读后感200字笑谈大先生读后感200字。喜爱自不必细说,陈丹青从很独特的几个角度向我们讲了大先生的相关,而对于厌恶的,看完此书后也许会换一种看法,从原来清苦、刚直的印象变得可爱、风趣,而不再是一个政治符号或旗帜,因为他是活生生的人啊——
  陈在讲鲁迅的同时展开了好多,民国的趣事、五四时期的文化生态、现今早已见不到的珍贵的中国传统等等等等,说到当时各路文人的交往,真是自由、随意让人羡慕,现在逐利的社会中再也无法见到了……
  我读后感虽然浅薄,自己的时间也有限,但还是想写下来,因为浅薄就不写,永远也深厚不了。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7c24939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e4.html

《笑谈大先生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