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欣赏古诗词

发布时间:2018-07-02 01:37: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怎样欣赏诗词

一。读诗要带心境去读,就会有联想,也必然会与诗人的心情和作品的思想产生共鸣。



   读诗最重要的是读者要带着一颗心去读,不管是喜悦的心还是幽怨的心。同时不要拘泥于前人的说法和评介,要用自己自由想像的翅膀去遨游作品。用心去读诗,去欣赏作品,你就自然会享受诗人以及作品的思想(或者说是心情),这时你的心情就会得到极大的释放。有了心境去读,读者对诗歌作品就会产生联想,就会对作品产生共鸣。



    比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们就会有好多的联想。春天的季节,春天的景象,春天的人们的心境。假如,再延续展开联想,我们又可以把春天的季节做更多的遐想,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百花盛开的季节,春天暖风细雨季节等等。有了春天的联想,我们反过来再想想,这个雨下得多么的及时,因为万物的复苏需要春雨的滋润,特别是农民在播种的季节里,更是对春雨的渴望与企盼。因此,我们有了这心境去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对诗人,对农民,对万物的需求春雨的急待和迫切,也就自然领会了。



    再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是诗人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诗歌。假如我们是一位远走异乡的游子,读这首诗的感受和身在故土的人的心境就大不一样。往往身在异乡的人感觉月亮也是故乡的圆,故乡的亮,因为这就是心境的不同。试想,一个远离故乡,远离亲人的人,也许孑然一身,漂泊在异乡远土也许有同样的小桥,同样的枫树,但它不可能是同样的位置和同样的形状,总有差别和不同,只有月亮是客观实在的一样。因此诗人也好,读者也罢,看见月亮也就油然而生地对家乡一片思念。这种思念化作自己主观的想像,也就有了月亮是故乡圆,会更进一步激发诗人与读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又比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时是苏东坡对亡妻的一种怀念!我们读此句,会感觉一种骨肉难分的亲情,一种生死不渝的爱情的可贵。诗人的爱妻虽然离开人世已经十年了,但她的形象,她的温情,不但在词人的笔下出现,也会给读者对亲人的敬爱烙下亲情的印记。读者的心自然而然地会被词人对亡妻的深情怀念而打动。



   当然,心境又不止是对诗人或作品的内心感受的联想和共鸣,有时又是对诗人或作品在自然事物表现上的一种审美。比如:杜甫的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诗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山水画。我们用审美的心境去读他,去理解他,就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住所的位置,和环境的优雅。根据古人房屋的座向一般是座北朝南,就知道诗人的房前房后都有水流,也许房前还有小桥哩!诗人站在家门外,还天天能见到天上田野群群的白鸥或飞翔或觅食,可见这里的生态是多么的优美。



    再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如果读者的心境的是淡泊的话,读此诗便感觉这是一幅与世隔绝的仙境图。我们不妨看看,这个地方没有鸟来,没有人往,只有一叶小舟,在寒冬飞雪的地方,有一位老者拿着一根钓竿在钓鱼,这是何等的清静的地方。我们暂且不去理论诗人的心情,就这首诗的风光景象就能让我们大饱眼福,令我们遐想一番。



    又比如,王维的《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前面的四句,把秋天的美丽写得淋漓尽致!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想像一番吧!刚下完秋雨的山没有云雾弥漫,整个山清新自然,天空明朗,月光的银辉照在山上的松林间,把那石上流动的泉水照得明亮的。这二十个字里面,有山,有大雨,有月亮,有松树,有石头,有泉水这是明写的,还有埋伏着阴云散尽,天空明朗等伏线。同时把整个秋天黄昏的至晚上的时间写得隐中欲明,不明写,却能让读者感受得到时间的流动。物体的动静也十分的分明,月照,清流把松间与石上的对比,产生的动态美感。



   总之只要读者有心去读,去欣赏古诗词,不管诗人的作品是写心情感受,还是写自然风光,我们都能体会和领略到诗词作品的美妙,兴许会给自己的心灵有所洗涤和陶冶!

二。要精读细嚼诗词作品,享受意境的美妙,领略诗词的艺术风光和思想精华,从而达到读者审美心理的需求和精神愉悦。



    诗词的意境从内涵上讲有两种,一是艺术境界,二是思想情调。古诗词是用凝练的语言,去表现作品的艺术和思想,从而把意境高度浓缩起来,使诗词的意境达到含蓄的效果。因此,有人说,诗贵含蓄就是这个意思!



    一首好诗词,它的意境一定是高的。诗人要么赞美大自然,要么抒发自我浓烈的感情,都得在作品中,通过意境的深度和广度来表达。因此我们要细嚼慢品诗词作品,切不能囫囵吞枣,只有通过细嚼慢品,才会体会给人回味无穷,让人回肠荡气的作品意境。



    那么我们如何去欣赏诗词的意境呢!举一个例子,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这首诗,诗人通过一位怨妇幽怨的心情,来反映诗人的一种愁绪。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这两句话不具体说是什么季节,也不说诗中的主人公是何为人物,也不说白露有多大,更不说夜有多深。但是只要我们细细地品味着,就知道了。诗人第一句,用玉阶生白露五个字,把主人的房屋的豪华,主人的身份显贵,深秋的景象特征含蓄而又生动地描写出来。接着第二句夜久侵罗袜,表现了主人公深夜不能寐,伫立在玉阶上久久不走,仿佛在思念什么。这里诗人没有明写人物的动作与思绪,是一个眼看不到、耳听不见的细节,需要读者用心去体会,通过罗袜被寒冷的白露侵湿了的情景,来描述诗中人物在深夜屋外的状况。我们读完这两句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也许多少知道了诗中人物的身份和她伫立在那的心情了。然而诗人并没有就此罢了,接着写道: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把诗中人物转移到了屋内,回到屋内的主人并没有就寝,而是抬起头穿过水精帘望月。请注意,却下水精帘,并不是诗人重点描写屋子的豪华和主人公的动作,而是在暗示读者,屋内是除了诗中主人,别无他人。另外,作品中最后一句玲珑望秋月,这次出现的,不是要再说明夜深人静,而是通过,来表现人物盼望亲人,思念亲人。这首内涵极为丰富而风格又非常含蓄的诗,把诗中主人的写得生动逼真,但我们在诗文里,根本找不到一个字。这就是诗人在处理作品意境的高明之处!他把情与景高度融合,使景与情互为贯通。中国古典诗歌中最为人称道的境界,或者说是意境的妙用的诗歌,这首算是其中之一。读者要是细嚼起来《玉阶怨》,难道感觉不到这美妙的意境吗?



   谈到意境的思想境界,往往有人觉对积极的思想,才是好的境界。其实不然,思想境界是有千差万别的,我们在欣赏诗歌中没必要带有政治观点去欣赏古诗词。欣赏作品的思想境界,主要是看作品反映的思想或者是诗人的某种心情,是否符合人类的最一般的思维活动规律,换句话说,是不是真情实意。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友人不要儿女缠绵,依依惜别,是一种思想境界,是真情的体现。李商隐的相见是难别以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也是另一种思想境界,同样是真情的诉说。我们读诗主要是感受诗歌里面所抒发的一种心情,这种心情符合读者的精神愉悦,和审美需求,但并一定非要去感受它如何高尚的东西。同样是边塞诗王翰的古人征战几人回,是对战争的厌恶,带有反战的心理。柳中庸的三春白雪归青冢,是对久戍边塞,不能还乡的埋怨,带有厌战的情绪。王昌龄的不教胡马度阴山,却是保家卫国的豪言壮语。



    感受诗词作品的意境,丰富读者审美心理的需求和精神愉悦,是读诗者最大的欲望和最高境界。因此,读诗词,一定要细嚼精品,才能领略诗词作品中奥妙。

意境之美:怎样欣赏中国古典诗词?



    《怎样欣赏中国古典诗词》从一些基本的诗词规律入手,引领大家去享受古典诗词带给我们的音乐美、艺术美和建筑美。



   第一个方面,我们欣赏古典诗词就要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从领略、把握诗词的意境入手,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诗词那种深邃的、优美的境界,那种优美的艺术魅力。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最高的艺术标准,也是欣赏诗歌首先应当注意的。



     什么叫意境呢?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里面这样说: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王国维又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其实真正能够体现一首诗的意境美的,应当是情和景的有机结合、情和景的密不可分,也就是我们欣赏一首诗,看它怎样写景,看它怎样通过写景来把思想感情融会其中,这是古代诗歌创作意境的一种艺术追求。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所呈现出来那种美的形态,是反复的,是多方面的,它是以多种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说,大家读诗,体会意境美是不一样的,不是说意境美就是一种意境或者那种美的感受就是一种感受,不是这样的,其实意境美是非常丰富的,我把它概括为八个方面。第一种意境叫雄奇阔大;第二种叫旷放开朗;第三种叫苍凉悲壮;第四种叫深邃沉郁。这四种类型有个共同点,就是表现了一种阳刚之美。此外还有四种,第一种叫做浓艳瑰丽;第二种叫做淡泊静谧;第三种叫做清新素雅;第四种叫做凄冷寒凉。这四种大体上集中表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阴柔之美。所以诗歌这种意境美,给我们的感受,无非是阳刚美,无非是阴柔美。那么阳刚美一种类型就是雄奇阔大的意境,这种意境的诗词往往在写景的时候,雄奇壮美,气势雄浑,抒情则奔腾震荡,磅礴千钧,语言方面它往往是渲染夸张,惊心破胆。第二种叫做旷放开朗,这种意境一般特征是这样的,写景往往是脱尘拔俗,虚实相生,抒情的时候往往是旷大开朗,舒缓绵长,在语言方面一般就是健朗明快,奇谲俊逸。第三种叫做苍凉悲壮,这种意境美一般的特征是,在写景色方面,往往是苍茫阔远,峭拔萧疏,抒情方面往往是豪纵雄健,慷慨悲凉,在语言方面往往是古朴遒劲,刚正惨烈。第四种就是深邃沉郁,这类诗词,它一般的特点是,内容上深蓄积厚,感情深沉,曲回郁结,在语言上往往是不事雕琢,绝少夸张,长于以情事动人。

上面我们讲了四种。我们读了这些诗以后,在我们眼前,往往会产生一种它所表现的形象,有的像崇山峻崖,横绝太空;有的像大河横前,波涛汹涌;有的像迅雷疾电,走云连风;有的像大风卷水,林木衰摧;有的像壮士拂剑,浩然弥哀;有的像倒酒既尽,仗藜行歌;有的好像是行吟泽畔,饮恨吞声。总而言之,这些形象,都给我们一种美感。一般说来,这种美感是激扬振奋的,是奔放热情的,是深沉坚实的,是劲健悲慨的。这四种,我们说属于阳刚之美



     关于阴柔美,我也概括有四种类型:第一种叫浓艳瑰丽,这类诗词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酒边花下,盛装美人;它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往往是浓抹彩绘,刻意雕琢;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往往是金碧辉煌,浓艳绝人。第二种叫做淡泊静谧,这类诗词的意境,往往它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飘逸情绪。第三种叫做清新素雅,这类的诗词一般说来,作者所描写的也大多是大自然的景物,青山绿水,芳草鲜花,比较素淡。或者描写一些纯洁天真的人物,生动活泼,俏丽可爱。它的表现手法往往是细致纤丽的、清奇婉转的,好像是流泉鸣琴,洋溢着生气。第四种是凄冷寒凉,这类诗词,它所表现的情事环境大多是哀伤凄冷的,如愀如悲,如泣如诉,往往以凄婉楚恻来打动人心。读这类诗词,它可以引发人们的畏惧和悲悯,用一种悲剧的方式来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欣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第二个切入点,应该是语言美。因为中国古典诗词也是语言的艺术,是最精粹的、最精练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人们说这个语言很美,就是讲它的语言像诗一样,所以诗的语言是非常美的语言,诗歌的语言如同绘画的颜料,这个画面再美,也要靠语言来涂染它。所以诗歌的语言美,可以使作品表现出一种绘画美。古代的诗歌概括力强、体制小,所以要求语言比较准确精练、生动形象。



     诗歌欣赏的第三个切入点就是形式美。中国古代诗词是最讲究形式的,在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各种规律、各种体制,再结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使得古代诗歌在形式上具有一种音乐美和建筑美,诗读起来很好听,抑扬顿挫;也有一种建筑美,诗很规整、很整齐,就像我们现在盖的楼房一样,上上下下都是方的。西方的诗或者国外其它的诗,金字塔式的或者阶梯式的,也有它排列的形式。当然词有长短句,它也是一种形式、一种形态,所以它表现出一种独特的音乐美和建筑美,这种形式美,在世界的诗歌园地当中也是独具一格的。中国古典诗歌早期定型为四言诗,大家知道《诗经》,最早定型的是四言诗,就是四个字一句,但是并没有特别的格律的要求;到了汉魏六朝时期,五言诗”“七言诗兴起;到了南朝时期,在齐代永明年间,有人发现了汉字有平、上、去、入四声,四种声调,有人就根据汉字的这种四种声调,以及双声叠韵这些规律,来研究诗句当中声韵调的配合,要求写诗要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讲究对偶。所以在南朝时期就出现了注重声律的一种新的诗体——“永明体永明体对后来格律诗的形成,以及后来的骈文和词、曲这些文学样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唐代初年,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律诗和绝句,也就是所谓的格律诗

如何赏析古代诗歌作品(主要说诗歌,也可以借鉴一下)



    赏析古代的诗歌作品,是我们古代文学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的一个基础,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古典诗歌进行分析呢?



    首先要读懂诗歌作品,这要求我们对一首诗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要有正确的理解。如果连诗的本意都没有弄懂,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对一首诗进行分析和鉴赏呢?吴小如先生在讲到诗歌的鉴赏时,曾经提出通训诂明典故,这是读懂一首诗的基础。对于我们来说,古典诗歌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语言障碍,对有些诗歌,我们必须依靠前人的注释才能够读懂。而且古典诗歌中经常会运用典故,正确地理解典故的含义,对于读懂诗歌也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云诗无达诂,对一首诗的理解自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毕竟还是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的,那就是要合乎情理,至少自己感觉这样理解是合乎情理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才可能有说服力。



    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诗歌进行分析:



    一是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及写作情况,要深入分析诗歌作品,必须先了解作者。孟子曾经提出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所谓的知人论世也就是要深入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等状况以及诗人所处时代的状况,这对我们正确理解作品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我们了解了中唐的政治形势和柳宗元的遭遇之后,也就更能理解《渔翁》中那种回避尘世、寄情山水的处世态度了。



    二是对作品自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对较短的作品,如律诗、绝句等可以逐句分析,对较长的作品可以作问题分析或段落分析。这是作品分析的主体。我们所分析的作品必然具有赏析的价值,我们在阅读一首诗歌的时候,也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自己的体会感悟,我们写分析文章就是为了把作品的价值展现出来,把自己的体会感悟表达出来,作品的分析同时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要注意辞采,要尽可能做到语言的优美凝练。



    三是可以结合与作品有可比性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例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和孟浩然的《临洞庭》都是描写洞庭湖的佳作,但是我们通过对比就会发现《登岳阳楼》向我们展示了诗圣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悲悯,而《临洞庭》却只囿于对个人遭际的自伤自怜,相比之下,两位诗人的胸襟品格、思想境界高下立判。



    四是了解作品的地位及影响,这也是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一个途径,如我们了解了《橘颂》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意义上的咏物诗,也就能更好地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是《橘颂》的独创,而这一手法对后代的咏物诗词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地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

"知否 知否 就是是绿肥红瘦".

(4)调动知识积累.

:提到王维和岳飞你会想到什么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诗歌鉴赏讲义

一、语言层面

王安石称诗歌之语言为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和其他文体用语不同,在高考的考查中,语言层面我们需要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3: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具有夸张色彩。

4: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看这句诗,湿,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曰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是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c.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

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

 

整体评估:对语言整体评估的重点是会用一些术语。在诗词的风格上,词有豪放婉约之别,诗曲又何尝不是。但专用鉴赏术语有:

激越高亢。

清婉秀丽。

用语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 

用语平易,含义隽永。

 

在语言结构上,倒装一般表强调,例如: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辛弃疾)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八首》杜甫)意象罗列是使描写更具镜头感,是电影语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一骑红尘妃子笑(《过华清宫绝句》杜牧)。

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

 

二、内容层面

内容层面主要指从内容上把握鉴赏诗词,大纲要求同学能把握诗文的大体意思和艺术手法,这说明在这道题上并不会出一些艰涩难懂的作品。所以,在内容上我们还是要会抓点会术语

注意景和情、物与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专用术语:a.借景抒情(《山居秋瞑》王维)b.托物言志(《咏风》王勃)c.感物伤怀(《蝉》李商隐)d.情景交融e.以情驭景f.以景显情

注意诗词体裁上古今关系:

专用术语:a.借古伤今b.借古讽今(《越中览古》李白)c.今昔对比d.怀古伤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特殊意象:

有些事物本身具有特定象征意义,诗词中出现这些事物,我们要把这些特殊象征意义作优先考虑的鉴赏方向。

例如: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

巧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这方面对学生课外阅读量和历史知识要求较高,但有时十分明显。例如:《扬州慢》(姜夔)中杜牧的诗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中拓跋焘的故事都是耳熟能详。象《长亭送别》(王实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中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

蕴含理趣: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里所蕴含的道理只要求学生稍微点出而已。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后游》杜甫)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是无私心的道理。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江亭》杜甫)看到水的缓缓流动,云的停着不动,竞争的心思,飞驰的意念都停滞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这诗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另外较有名的说理诗句如朱熹《观书有感》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陆游的《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等。

三、扩展层面

扩展层面主要指从整体对诗的把握,使自己的鉴赏提高一个层次的内容。

意境及思想感情:主要术语有压抑、沉郁、欢快、雄阔、委婉、含蓄、空灵、直率、自然、风趣、平淡等。

此外思想感情有时还有层次,主要术语有:层层拓展、深入感情渐起波澜抒情方式:主要术语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为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呼告是为了表达感情更直接等等。

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多角度欣赏:有些诗词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方面渲染气氛,丰富了诗文的内容。

四、补充层面

同学在回答主观鉴赏题时要注意三注意

一要注意题目,有些题目本身就具提示性:象杨炯的《从军行》、李白的《越中览古》《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等等。

 

二要注意作者,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辛弃疾、毛泽东的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画中有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注释,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三要作到了,诗歌鉴赏你就成功了一半,此言并不夸张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84ee26f1eb91a37f1115c15.html

《怎样欣赏古诗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