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四行诗》中看冯至对孤独的超越

发布时间:2019-08-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十四行诗》中看冯至对孤独的超越
作者:马素真
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2年第01
在现代文学史上,冯至先生被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作为一个天才的沉思者,他又是极少数能从深刻的精神层面颖悟到现代性困境的中国知识分子之一。他在《十四行诗》里面,歌咏孤独,寂寞与忍耐,沉思生命,成为他无法言表的内伤,这一切令人为之感佩,为之叹惋。
生命的本质是孤独的,存在主义哲学把孤独看作是把握存在寻求超越的前提。冯至的思想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这使他的诗歌与存在主义构成了某种契合。
冯至在自己的诗歌里,经由存在与实践问题的提出与思考,对生命的意义给予了深深的思:看这一队队的驮马/驮来了远方的货物/水也会冲来一些泥沙/从些不知名的远处/风从千万里外也会/掠来些他乡的叹息/我们走过无数的山水/随时占有,随时又放弃/仿佛鸟飞翔在空中/随时都管领太空/随时都感到一无所有/什么是我们的实在/我们从远方把什么带来/从面前又把什么带走(第十五首)
在这里,完全可以用存在主义的另一代表人物,诗人里尔克的著名论断——“在时间的岁月中我们永远没有自己的故乡”——来概括这首诗的主题。在诗的开篇诗人用驮马的生命历程隐喻的生命历程:“看这一队队的驮马/驮来了远方的货物,那肩负重物的驮马,从遥远的远方走来了,它们正艰难地跋涉在生命的行程之中;想想吧,人类的命运与它们的命运是何等的相似啊,因为我们的生命历程不也正是肩负着重物,从遥远的昨天跋涉到今天,再艰难地跋涉到遥远的明天吗?其实这是一个艰难和创造并含的生存行为,其本身是充满意义的。但冯至并没有让诗歌在这一维度上铺开,而是朝更深的层面去挖掘。他接着写道,水也会冲来一些泥沙/从些不知名的远处,这两句跟前两句是一种并列类比关系,这种关系对我们理解这四句诗有着重要作用。这里,诗人把昨天、今天和明天的道路上艰难跋涉的人喻作流水中的泥沙,他们永远受着无可拒绝的外力的冲刷,在被裹挟中抛入明天,哪怕停一会也不可能。那么,这一无可拒绝的外力是什么呢?就是,即时间。这一比喻不仅仅是一次诗意的闪现,更是一份诗意的痛苦:面对时间,你无可拒绝,也无力阻挡,只能被孤独的流淌在时间之河之中。
他在第二十一首诗里写道:我么听着狂风里的暴雨/我们在灯下这样孤单/我们在这小小的茅屋里/就是和我们的用具之间/也有了千里万里的距离/铜炉在向往深山里的矿苗/瓷壶在向往江边的陶泥/它们都像风雨中的飞鸟/各自东西/我们紧紧抱住/好像自身也都不能做主/狂风把一切都吹入高空/暴雨把一切又淋入泥土/只剩下这点微弱的残红/在证实我们生命的暂住。 在这里,诗人向我们展示了极端孤独无助的世界,个体生命之外的客观世界对于人来说是那样的疏远与不可接近,就连与用具之间,也有了千里万里的距离。主体对自身的把握也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8673c4a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17.html

《从《十四行诗》中看冯至对孤独的超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