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群文阅读--诗中离别情》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选自语文S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的情暖人间专题中,本节课又拓展了语文百花园四当中的积少成多《赠汪伦》这首古诗。三首都是送别诗,通过不同的景象描写都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学习这组古诗旨在使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掌握学习古诗的“四步”,同时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2.说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古诗的特色,努力促使学生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情况,在理解诗句以及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能够背诵、默写古诗,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手边的工具书以及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诗人,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感悟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3.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组诗情真意切且诗文优美,富于想象的特点,制定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有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依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理解诗句作为教学难点,课堂中采取“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自主学习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内涵。 二、说教法、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文本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1.诗文对照,理解诗词大意: 2.品词析句,体会诗词情感:
3.以朗读为主线,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的方法来学习古诗。 三、说教学理念
本节课精讲一首古诗,学生自学两首古诗,旨在掌握学习故事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语言的美,并积累语言。熟读自然成诵,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记忆,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经历过分别或看到过分别吗?当时的情景和感受是怎样的呢?
师:是啊,分别时总有那么多的话要叮咛、嘱咐,分别时也总是那么的难舍难分。古时候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朋好友一旦分别更是数载难以见面,那么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与亲朋好友送别?又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走进一组“送别诗”,去感受诗人们送别时的情怀。 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 解诗题
师: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吗? 生: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往扬州。
师:知道了地点。这就是黄鹤楼(课件出示图片) 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使黄鹤楼名声大振。也是李白和孟浩然常去的地方,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忆。 师:知道了送别的对象。大家知道孟浩然是什么人吗?
师:是啊,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文采风流、名满天下,李白非常敬重的师长,也是感情至深的好友,李白曾经写诗给他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可见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

2
师:从诗题中我们了解了这么多信息,这就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解诗题(板书:解诗题) 2.读诗文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一起来读读这首诗(相机板书:读诗文)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在齐读古诗。
师:咱们读古诗,不单单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歌的节奏来,这就要注意诗歌的押韵和停顿,请大家试着读一读。 2)抽生读、 师范读、齐读古诗。 3. 明诗意,悟诗情
师:读出诗的节奏还不够,还要读出诗的感情来,这就需要我们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板书:明诗意、悟诗情)
师:理解诗意,同学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理解诗歌的意思? 生:我用看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 生:我常查工具书理解
生:我还会用拆词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总结:看注释、查阅资料、拆字组词、了解背景、看插图等。请同学们大声读古诗,运用以上方法理解诗歌。
1、师: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出示课件) 孟浩然从黄鹤楼去扬州要顺流而下,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出示课件)可见诗人李白用词非常——精确。
2.师:烟花三月,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你们想用什么样的词来描绘这里的三月呢?
指名说(繁花似锦,杨柳如烟,五彩缤纷、繁花锦簇……)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积累了这么多优美的词语)
师:烟花三月的景美,老师相信你们的语言会更美,齐读这两句诗。(出示课件) 师:在这诗情画意的季节,诗人却却无心赏景,那是因为—— (生:他的好友孟浩然要走了。
4、师:孟浩然乘着船,渐渐远去。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
3
望谁?望什么啊?(出示课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指名说:船。几只?生:一只。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孤帆。
师: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
生: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
师: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诗人一心只送孟浩然。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谁来再读读,指名读。(出示诗句)齐读。
孟浩然的孤帆渐渐远去,渐渐消失了。李白还在望,他在望什么啊?可是只看见了什么?生:江水。哪句诗告诉我们?生:唯见长江天际流。(出示诗句)一起读一读。滚滚长江上已经看不到他的挚友了,可诗人站在黄鹤楼上,目送好友远去的方向,久久不忍离去,他是多么的生:不舍啊。这又是怎样的情啊?生:依依惜别、难分难舍。(师板书:依依不舍)带着感情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让我们带着感情再读这首诗。 学生填写表格 题目

谁送谁 在哪里到哪用什么方表达什么

黄鹤楼送 李白孟浩然之广送孟浩

里去 式送

情感

抓住了哪些景象表达 孤帆 、碧 长江 天际
黄鹤 以目相 依依不



诗人由眼前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对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这就是借景抒情。 三、回顾《黄鹤楼送孟浩然》的学习方法: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运用以上学习方法,比较学习《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 1、先读再完成表格。
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并填写好表格后班上交流 师:展示学习成果:《赠汪伦》
生:《赠汪伦》:以歌相送;抓住踏歌声,桃花潭水,表达作者对孟浩然的依依不
4
舍之情。
生:《送元二使安西》:以酒相送;朝雨、客舍、柳色。
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
题目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赠汪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送元二
汪伦送 桃花 李白
渭城客舍
西
以歌相
以酒相
依依不 朝雨、客
舍、柳色
依依不 踏歌声、
桃花潭水
李白送孟浩然
黄鹤楼
扬州、广陵
以目相送
依依惜
孤帆 碧空 长江 天际
谁送谁
在哪里
到哪里去
用什么方式送
表达什么抓住了哪些情感
景象表达
师:讨论——这些送别诗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相同点?
不同点:送别的对象、地点、方式、所抓景象都不同。 相同点:都抓住景象来表达情感;送别时的真情相同。 小结:
诗人们在送别时,虽然送别的方式不同,所抓的景象不同,但诗歌所传递的情感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四、结课
师:“送别诗”在古诗中所占数量不少,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与“送别”相关的诗或词,进一步学习。
最后,让我们伴着优扬的乐曲一齐来诵读清代大师李叔同的《送别》,让这份送别的真情永驻心田! 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芙蓉楼送辛渐》,完成表格。

5
五、说板书设计
解诗题
读诗文 依依惜别 明诗意 难舍难分 悟诗情
这节课的板书简化了课文的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突出作者的思想,最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做到了板书的目的性、条理性、概括性,既紧扣课文内容,挑选关键词语提纲挈领,又给学生留下想象、延伸的空间。


6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88d90a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8f.html

《《赋得古原草送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