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欧波400全站仪使用说明书

发布时间:2020-05-03 13:00:5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

禁止在高粉尘、无良好排风设备或靠近易燃物品环境下使用仪器,以免发生意外。

禁止自行拆卸和重装仪器,以免引起意外事故。

禁止直接用望远镜观察太阳,以免造成眼睛失明。

观测太阳时务必使用阳光滤色镜。

禁止坐在仪器箱上,以免滑倒造成人员受伤。

禁止挥动或抛甩垂球,以免伤人。

确保固紧提柄固定螺丝,以免提拿仪器时仪器跌落而造成人员受伤或仪器受损。

确保固紧三角基座制动控制杆,以免提拿仪器时基座跌落而造成人员受伤。

电源系统

禁止使用与指定电压不符的电源,以免造成火灾或触电事故。

禁止使用受损的电线、插头或松脱的插座,以免造成火灾或触电事故。

使用指定的电源线,以免造成火灾事故。

充电时,严禁在充电器上覆盖物品,以免造成火灾事故。

使用指定的充电器为电池充电。

严禁给电池加热或将电池扔入火中,以免爆炸伤人。

为防止电池存放时发生短路,可用绝缘胶带贴于电池电极处。

严禁使用潮湿的电池或充电器,以免短路引发火灾。

不要用湿手插拔电池或充电器,以免造成触电事故。

不要接触电池渗漏出来的液体,以免有害化学物质造成皮肤烧伤。

仪器长期不用时,应将电池取下分开存放,电池应至少每月充电一次。

三角架

将仪器架设在三脚架时,务必固紧三角基座制动控制杆和中心螺旋,以免仪器跌落伤人。

架设仪器时,三脚架的脚螺旋务必固紧,以免三脚架倒下伤人。

架设三脚架时,应注意防止手、脚被三角架脚尖刺伤。

拿起三脚架前务必固紧脚螺旋,以免三角架脚伸出伤及他人。

2.注意事项

防尘防水

禁止将仪器浸入水中,本仪器是按照国标防水标准IPX4进行设计的,可保护仪器免受普通雨水的损害。

为确保仪器的防尘防水性,务必正确地合上电池护盖和通讯接口护套。

确保电池护盖和通讯接口内部干燥、无尘,以免损坏仪器。

关闭仪器箱时应确保仪器和箱内干燥、无尘,防止仪器锈蚀。

严禁将仪器直接置于地面上,避免沙土、灰尘损坏中心螺旋或螺孔。

使用

安置仪器时应尽可能使用木质三角架,使用金属三角架可能会因晃动而影响观测精度。

三角基座安装不正确将会影响观测精度,应时常检查基座上的校正螺丝,确保基座固定钮锁好,基座固定螺丝旋紧,防止仪器受震。

作业前应仔细全面检查仪器,确信仪器各项指标、功能、电源、初始设置和各项参数均符合要求时再进行作业。

迁站时必须将仪器从三角架上取下。

取下电池前务必先关闭电源开关。

其他

当仪器从温暖的地方移至寒冷的地方操作时,由于内部空气与外界存在温差,可能导致键盘操作粘连,此时请先打开电池盖,置放若干时间。

避免仪器受到强烈的冲击或震动。

4.仪器功能介绍

41仪器部件名称

【记录/距离数据】

H

ZA

99°43′13″

HAR

120°09′12″

自动

模式

偏心

测量

42模式图

测量模式

【测量】

H

ESC

ZA

99°43′13″

HAR

120°09′12″

P1

测距

切换

置角

改正

置零

坐标

放样

记录

对边

后交

菜单

高程

【菜单模式】

1.坐标测量

2.放样测量

3.后方交会

4.对边测量

5. 悬高测量

6. 面积计算

7. 偏心测量

8. 角度复测

9. 直线放样

状态屏幕

FTS400 全站仪

Ver 2.25

NO. 000001

测量

内存

设置

内存模式 设置模式

【内存】

1.工作文件

2.已知点

3.特征码

4.内存统计

5. 初始化内存

【设置 】

1.观测条件

2.仪器设置

3.功能定制

4.单位设置

5.基本操作

51键盘基本操作

1.电源开关键

开机:按【】。

关机:长按【】超过2秒。

2.功能键

F1】~【F4】:按【F1】~【F4】选取对应的功能,该功能键随模式不同而改变。

ESC】:取消输入,返回至上一状态。

SFT】:功能切换键,用于键盘数字字母输入切换及进入快捷键功能。

BS】: 删除光标左侧的一个字符。

PAGE】:翻页键。

】:选取选项或确认输入的数据。

3.快捷键

SFT+【★】:先按【SFT】再按【★】进入星键功能界面。

SFT+【一】:先按【SFT】再按【一】进入测距回光信号检测

4.光标操纵键

:操作该键可上下左右移动光标,用于数据输入、选取选择项。

5.字母数字键

0】~【9】:在输入数字时,输入按键对应的数字;输入字母时,先按【SFT切换输入状态,然后输入按键上方对应的字母,按第一次输入第一字母,按第二次输入第二字母,按第三次输入第三字母。

【。】:输入数字中的小数点。

-】:输入数字中的负号。

实例1:输入文件名“MTS

(1) 按【SFT】进入字母输入模式,此时屏幕右侧显示“a”。

(2) 1次【5】键入“F”。

(3) 按【 】右移光标一位,按2次【7】键入“T”。

(4) 按【 】右移光标一位,按1次【7】键入“S”。

(5) 按【】确认输入。

【选取文件】

a

文件: FTS

文件

列表

实例2:设置气压单位为“mmHg”:

(1)在设置模式下,上下按动光标操纵键使光标移至“单位设置”菜单项,按【】选取该项。

(2)按光标操纵键使光标移至“气压单位”选择项

(3)左右按动光标操纵键,选取气压单位为“mmHg”。

(4)按【 确定选取退出。

【设置 】

1.观测条件

2.仪器设置

3.功能定制

4.单位设置

角度单位

*deg

测距单位

*m

温度单位

*℃

气压单位

mmHg

52显示信息

状态模式屏幕

FTS400 全站仪

Ver 2.25

NO. 000001

测量

内存

设置

测量模式屏幕

【测量】

H

a

ZA

99°43′13″

HAR

120°09′12″

P1

测距

切换

置角

改正

53显示符号

在测量模式下要用到若干符号,这些符号及含义如下:

PC 棱镜常数

ppm 气象改正数

S 斜距

H 平距

V 高差

ZA 天顶距

VA 垂直角

HAR 右角

HAL 左角

HAh 水平角锁定

6.电池的使用及维护:

本仪器使用专用充电电池组和充电器,电池组电压7.2V,容量为3500mA,测量前请将电池充足。在使用充电电池及充电器前,请仔细阅读有关使用说明。

61充电步骤

(1) 将电池盒连接充电器。

(2) 接通充电器电源,将充电电池插入充电器(注意电极方向),确保电极接触良好。充电指示灯显示红色,开始充电。

(3) 充电时间约4个小时,电池充满后,指示灯变为绿色。

(4) 电池充满后,先拔下充电器的插头,再将电池从充电器上取下。

62注意事项

(1) 仪器不使用时应将电池卸下。

(2) 卸下电池前务必先关闭电源。

(3) 在安装或卸下电池前注意防止水滴或尘土进入主机内。

(4) 定期用清洁布擦拭电源触点以确保触点的清洁。

(5) 请在0摄氏度45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对电池充电。

(6) 电池必须充完电后储存,且至少每隔3个月应该为电池充电一次。如果放电后储存或超过期限不充电,电池会因自动放电导致电量过低,影响电池电量。

(7) 电池的自放电受温度及湿度的影响,高温及高湿会加速电池的自放电,推荐将电池存储在020摄氏度的温度范围以及干燥的环境下。

63充电器使用说明

电池充电应用专用充电器,充电时先将充电器接好电源220V,从仪器上取下电池盒,将充电器插头插入电池盒的充电插座,充电器上的指示灯为红色时表示正在充电,充电约1~2小时后指示灯为绿色时表示充电完毕,拔出插头。

6.4 电池安装步骤

将随机电池盒的底部突起卡入主机,按住电池盒顶部的弹块并向仪器方向推(如图所示),直至电池盒卡入位置为止,然后放开弹块。

6.5 电池卸下步骤(与安装步骤相反)

向下按住弹块卸下电池。

6.6 电池显示信息

仪器显示屏右上角显示电池电量,表明电源状况。

90-100% 50-90% 10-50% 0-10%

由满电量到小电量都可进行测量,当电池电量将耗尽时,仪器约10秒报警一次,并显示“电池电量低!”的提示,此时不可以再进行测量,应立即存贮数据,更换电池,否则仪器将在1分钟后自动切断电源关机。

7.架设仪器

注意:整平仪器前应先装上电池,因为装上电池后仪器会发生微小的倾斜。

(1) 将三脚架打开,伸长到适当高度,拧紧三个固定螺丝。

(2) 将仪器安装在三脚架上然后拧紧连接螺丝。

(3) 利用圆水准器粗略整平仪器

①旋转两个脚螺旋AB,使圆水准器气泡移到与上述两个脚螺旋连线垂直的水泡中心线上。

②旋转脚螺旋C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

(4) 利用长水准器精确整平仪器:

①松开水平制动螺旋水平旋转仪器使长水准器平行于某一对脚螺旋的连线AB,旋转AB两个脚螺旋使长水准器气泡居中。

②将仪器绕竖轴旋转90° (100g)旋转第三个脚螺旋C,使长水准器管气泡居中,再次旋转90°(100g)重复步骤,直至四个位置处的长水准器管气泡始终居中为止。

(5) 利用光学对点器对中:

调节光学对点器的目镜,看清对点器分划板。松开三角架上的中心手把,轻移仪器,使光学对点器的中心标志对准测站点。

注意:尽量平移仪器,不要让仪器在架头上有转动,以尽量减少气泡的偏移。

(6) 最后精确整平仪器

按第(4)步精确整平仪器,直到仪器旋转到任何位置时,长水准器气泡始终居中为止最后拧紧中心手把。

【附2】利用激光对点器对中(仅指带激光对点器的仪器)

按照【附1】中操作接通激光对点器电源(如图右所示),按动激光对点器开关,使激光对点器发射激光。松开三脚架上的中心手轻移仪器,使激光对点器发射之激光点对准测站点,激光对点器延迟时间为5分钟,5分钟后自动关闭。注意:尽量平移仪器,不要让仪器在架头上有转动,以尽可能减少气泡的偏移。

8.调焦与照准

注意:

照准时如有强烈阳光直接进入物镜可能会造成仪器功能失灵,此时应使用物镜遮光罩。

当改变盘位观测时,用十字丝同一位置照准目标。

(1) 目镜调焦:用望远镜观察一明亮无地物的背景。将目镜顺时针旋到底,再逆时针慢慢旋转至十字丝成像最清晰(目镜调焦不需要经常进行)。

(2) 照准目标:松开垂直和水平制动手轮,用粗瞄准器照准目标使其进入视场后固紧两制动手轮。

(3) 物镜调焦:旋转望远镜调焦环至目标成像最清晰。用垂直和水平微动手轮使十字丝精确照准目标。

(4) 再次调焦至无视差:再次进行调焦,直至目标与十字丝同一位置照准目标。

9.开机

(1) 按下开关键,听到一声鸣响,电源接通,仪器首先进行工作是否正常的自检,随后显示仪器型号信息、版本号,并提示“转动望远镜,设置垂直角零位”。

(2) 旋转望远镜,听到一声鸣响,垂直角零位设置完毕,仪器进入测量模式。

注意:

如果屏幕显示“倾斜超差”提示,说明仪器尚未整平,需重新整平仪器。

在受强风或振动影响的环境下观测而仪器无法保持稳定时,垂直角显示值可能发生不稳定现象。应在星键模式中关闭补偿器,或者在设置模式中将“观测条件”中的“倾斜改正”选项设置为“关”。

10.使用星键()功能

在任何模式下,按【SFT】再按【★】进入星键快捷功能。在此功能界面下,可作如下仪器操作:

F1】——打开或关闭显示器背景光照明。

F2】——打开或关闭激光对点器的开/关。(仅对装有激光对点器的仪器)

F3】——仪器倾斜值显示及补偿器的开或关。

F4】——快速查看内存状况。

【仪器功能】

照明

对点

补偿

内存

10.1仪器倾斜值显示及补偿

1.按【补偿】进入仪器倾斜值显示及补偿功能补偿界面。

仪器显示X(望远镜视轴方向)竖轴倾斜值。

如倾斜值超过3′,仪器显示

“倾斜超差”。

【补偿】

X向倾斜值】

-0°00′26″

开补偿器?

取消

确定

2.按【确定】,打开补偿器,返回星键功能界面。仪器将对垂直角进行倾斜改正。

确定

【仪器功能】

照明

对点

补偿

内存

设置模式中将“观测条件”中的“倾斜改正”选项设置为“关”,也可以开启补偿器,

并且设置被保存。

最大倾斜补偿范围:3

10.2 快速查看仪器内存

1.按【内存】进入仪器内存状况显示界面。

当前文件:当前选定的工作文件。

文件内记录:当前工作文件中已

存贮的记录数。

可用记录:内存可用于存贮数据

的空闲记录块数。

内存总记录:内存全部记录块数。

【补偿】

【内存】

当前文件: JOB01

文件内记录: 254

内存总记录: 15216

可用记录: 14962

2.按【ESC】,返回星键功能界面。

确定

【仪器功能】

照明

对点

补偿

内存

1.角度测量

关于角度测量数据记录记录请参阅“22.2 记录角度测量数据”

11.1两点间角度测量

利用水平角置零功能“置零”测定两点间的夹角,该功能可将任何方向的水平角度值设置为零。

操作键

1.按右图所示照准目标点1。

2.在测量模式第二页菜单下按【置零】,在【置零】闪动时再次按下该键。此时目标点1方向值已设置为零。

【置零】

【置零】

【测量】

H

ZA

99°43′13″

HAR

0°00′00″

P2

置零

坐标

放样

记录

3.照准目标点2,所显示的“HAR”即为两目标点间的夹角。

【测量】

H

ZA

99°43′13″

HAR

120°21′12″

P2

置零

坐标

放样

记录

11.2将水平方向设置成所需方向值

1.利用水平角设置功能“置角”,可将照准方向设置为所需值,然后进行角度测量。

操作键

1照准目标点1,在测量模式第一页菜单下按【置角】。

【置角】

【置水平角】

HAR: 120.0912

定向

2.输入已知方向值后,按【】将照准方向设置为所需值。

【测量】

H

ZA

99°43′13″

HAR

120°09′12″

P1

测距

切换

置角

改正

3.照准目标点2,所显示的“HAR”即为目标点2的方向值,该值与目标1的设置值之差为两目标点间的夹角。

【测量】

H

ZA

99°43′13″

HAR

140°20′10″

P1

测距

切换

置角

改正

角度输入规则:度值和分值之间以以“.”间隔,分值和秒值之间不必间隔。当角度值

120°09′12″,应 输 入 120.0912 。

方位角计算: 【定向】,详见“12.2 后视方位角设置

2.利用水平角锁定功能也可将照准方向设置为所需值。

进行此项操作之前,应首先按“23.3键功能定义”介绍的方法将水平角锁定功能【锁定】键定义到测量模式下。

操作键

1.用水平制动钮和微动手轮使显示窗内显示出所需的方向值

【测量】

H

ZA

99°43′13″

HAR

120°21′12″

P1

测距

切换

锁定

改正

2.按【锁定】,在【锁定】闪动时再次按下该键。此时水平角显示为HAh并被锁定。

【锁定】

【锁定】

【测量】

H

ZA

99°43′13″

HAh

120°21′12″

P1

测距

切换

锁定

改正

3.照准目标点后按【锁定】,将照准方向设为所需方向值,同时水平角解锁。

【锁定】

【测量】

H

ZA

99°43′13″

HAR

120°21′12″

P1

测距

切换

置角

改正

11.3水平方向显示选择(左角/右角)

水平角显示具有两种形式供选择,即左角(逆时针角)和右角(顺时针角)。

进行此项操作之前,应首先按照“23.3键功能定义”介绍的方法将【左右】键定义到测量模式下。

操作键

1.按【左右】,水平角显示由右角(HAR)形式转换成左角(HAL)

左右

【测量】

H

ZA

99°43′13″

HAL

239°38′48″

P1

测距

切换

左右

改正

2.再按【左右】,重新转换成右角形式。

左右

【测量】

H

ZA

99°43′13″

HAR

120°21′12″

P1

测距

切换

左右

改正

左角与右角的关系为:HAL=36- H A R

11.4 %坡度

FTS400可按%形式显示坡度

进行此项操作之前,应首先按“23.3键功能定义”介绍的方法将【A/%】键定义到测量模式下。

操作键

1.按【A/%】,垂直角读数显示由角度转换成%坡度。

A/%

【测量】

H

ZA

-17.128 %

HAL

239°38′48″

P1

测距

切换

A/%

改正

2.再按【A/%】,恢复垂直角显示。

A/%

【测量】

H

ZA

99°43′13″

HAR

239°3848

P1

测距

切换

A/%

改正

坡度显示范围: ±300%以内

当垂直角格式设置为“水平0”时,“ZA”显示为“VA”。

11.5水平角重复测量

水平角重复测量可获得更高精度的水平角测量结果。

操作键

1.在测量模式第三页菜单下按【菜单】,上下按动光标操纵键将光标移至“8.角度复测”。

【菜单】【

【菜单模式】

5.悬高测量

6.面积计算

7.偏心测量

8.角度复测

2.按【】进入角度复测模式,照准目标点1后按【确定】。

【确定】

累计:

0°00′00″

次数:

0

平均:

0°00′00″

照准目标点1

取消

确定

3.照准目标点2后,按【确定】。

【确定】

角度累计:

30°00′00″

测角次数:

1

角度平均:

30°00′00″

照准目标点2

取消

确定

4.第二次照准目标点1后,按【确定】。

【确定】

累计:

30°00′00″

次数:

1

平均:

30°00′00″

照准目标点1

取消

确定

5.第二次照准目标点2后,按【确定】,重复测量角度值之和与角度均值分别在“角度累计”和“角度平均”中给出。

【确定】

累计:

60°00′02″

次数:

2

平均:

30°00′01″

照准目标点2

取消

确定

6.重复步骤4至5继续后面的测量。

7.完成测量后按【ESC】结束。

【ESC】

除了在菜单下进行重复测量外,也可以将【角复】(角度复测)功能定义到测量模式下后选取进行。【角复】功能定义见“23.3键功能定义”。

按【取消】取消当前测量结果重新测量。

重复测量最大重复次数为10次。

11.6角度测量数据输出

1. 用通讯电缆连接FTS400至计算机串口。

2. 将【输出】功能定义至测量模式的软键上,【输出】功能定义见“23.3键功能定义”。

3. 照准目标点。

4. 【输出】将当前角度观测值向计算机输出。

12.距离测量

12.1距离测量设置

进行距离测量前应首先完成以下设置:

气象改正

棱镜常数

测距模式

1.气象改正值

在进行高精度距离测量时,应使用精确的量测设备测定温度和气压值,以对测量结果施加气象改正。

FTS电子全站仪通过发射光束进行距离测量,光束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会因大气折射率不同而变化,而大气折射率与大气的温度和气压有密切的关系。在通常的温度和气压环境下,当气压保持不变,而温度变化1;或者当温度保持不变,而气压变3.6ha,都将引起所测距离1mm的变化,即每公里变化1mm1ppm)。因此,为了精确计算出气象改正数,需要求取光束传播路径上的气温和气压平均值。在山区测量作业时尤其要注意,不同高程的点上其气象条件会有差异。

仪器是按温度为15、气压为1013hPa时,气象改正数为“0”设计的。

仪器可根据输入的温度和气压值计算出相应的气象改正数并存储在内存中,计算公式如下:

ppm=282.59- (气压值:hPa、温度值:℃)

不需进行气象改正时,请将ppm值设为零。

气象改正还可以从气象改正表中查取改正数ppm值后直接输入来进行。

2.棱镜常数改正

不同棱镜具有不同的棱镜常数改正值,测量前应将所用棱镜的常数改正值设置好。本仪器出厂前,棱镜常数设置为“0

3距离测量模式

可选择如下几种距离测量模式

单次精测

重复精测

精测均值

单次快测

重复快测

跟踪测量

操作键

1.测量模式第1页菜单。

【测量】

H

ZA

99°43′13″

HAR

120°21′12″

P1

测距

切换

左右

改正

2.按【改正】进入测距参数设置。

【改正】

【测距条件设置】

测距模式

单次精测

折光改正

棱镜常数

0

P1

确定

3.按 】、【 】设置测距模式为重复快测

【测距条件设置】

测距模式

重复快测

折光改正

棱镜常数

0

P1

确定

4.按 】【 】或直接按【PAGE

测距参数设置第二页温度输入行,输入温度为25度。

【测距条件设置】

温度<°C>

25

气压

1013

改正值

0

P2

0PPM

确定

操作键

5.按 】【 】移动光标至气压输入行,此时仪器自动显示: 大气改正值为9PPM

【测距条件设置】

温度<°C>

25

气压

1013

改正值

9

P2

0PPM

确定

2.按【确定】接受测距参数设置,退出至测量模式第一页。

【确定】

【测量】

H

ZA

99°43′13″

HAR

120°21′12″

P1

测距

切换

左右

改正

直接输入大气改正值,此时显示的温度、气压值将被清除。

0PPM】,将大气改正值设为0PPM(即不进行大气改正),同时将温度置为25°,气压置为1013hPa

折光改正:即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改正,可选项为:无、0.140.20 。当在长距离高精度 测量平距及高差时,需顾及此项改正。

12.2回光信号检测

回光信号检测功能用于检查经棱镜反射回来的光信号强度是否足以进行距离测量,这对远距离测量尤为适用。

在短距离测量时,即使照准稍稍偏离棱镜中心,返回的光信号也足够强并显示“﹡”号,但这种情况下的测距结果精度难以保证,因此测量时必须精确照准棱镜中心。

回光信号检测除了仪器处于星键功能界面外,可在任何情况下进行。

操作键

1.按【SFT】再按【-】,进入回光检测。返回信号强弱由右图所示的计量条表示。

计量条中的黑色部分越长表示返回信号越强。

显示“*”号表示返回信号足以测距。

无“*”号显示,表示返回信号不足以测距,需重新照准目标,或重新设站。

当检测到目标返回信号时,仪器发出蜂鸣声,按【声关】可关闭蜂鸣器,开启蜂鸣器按【声开】。

SFT

【-】

【瞄准】

* 回光信号

声关

2.按【ESC】结束回光信号检测返回前一状态。

【ESC】

12.3距离和角度测量

仪器可同时对距离和角度进行测量。

关于距离和角度测量数据的记录请参阅“22.1 记录距离测量数据”

操作键

1. 照准目标。

对长距离目标可按【SFT】、【-】借助回光信号精确照准目标。

2.在测量模式第一页菜单下按【测距】开始距离测量。

测距开始后,仪器闪动显示测距模式,棱镜常数改正值PC,气象改正值PPM等信息。

【测距】

【测距】

测距 pc = 0

ppm = 0

模式: 重复精测

DA

停止

3. 距离测量完成时,仪器发出一声短声响后屏幕上显示出距离“H”,垂直角“ZA”和水平角“HAR”的测量值,并不断重复测量,更新测量结果。

按【停止】,停止重复测距,返回至测量模式下。

【停止】

【测距】

H

265.437m

*

ZA

99°43′13″

HAR

120°21′12″

停止

3.测量模式下显示出最新距离测量结果

【测量】

H

265.437m

ZA

99°43′13″

HAR

120°21′12″

P1

测距

切换

置角

改正

4.按【切换】可使距离值的显示在同时显示斜距“S”、平距“H”及高差“V与单一显示之间转换。

【切换】

【测量】

S

269.303m

H

265.437m

V

-45.469m

P1

测距

切换

置角

改正

若将测距模式设置为单次测量,则每次测距完成后测量自动停止。

若将测距模式后设置为精测均值,则显示的距离值为H_1, H_2…, H_9,测量完成后在H行上显示距离的平均值。

12.4距离测量数据输出

1. 用通讯电缆连接FTS400及计算机串口。

2. 将【输出】功能定义至测量模式的软键上,【输出】功能定义见“23.3键功能定义”。

3. 照准目标点。

4. 按【输出】将距离角度观测值向计算机输出。

13.坐标测量

在输入测站点坐标、仪器高、目标高和后视方位角后,用坐标测量功能可以测定目标点的三维坐标。

坐标测量前应首先进行电子测距的有关设置。

13.1输入测站坐标

13.1.1 键盘输入测站数据

操作键

1.在测量模式第二页菜单下按【坐标】进入坐标测量菜单屏幕。

也可在菜单模式下选取“1.坐标测量”完成同样功能。

【坐标】

【坐标测量】

1.坐标测量

2.测站设置

3.置方位角

4.仪器棱镜高

2.选取“2.测站设置”后按【】确认,进入测站坐标输入屏,输入测站坐标。

若需调用仪器内存中已知坐标数据,按【查找】。

存储测站数据按【记录】。参见“22.在记录模式下进行数据记录”

】【

【测站设置】

N0﹤m﹥:

0.000

E0﹤m﹥:

0.000

Z0﹤m﹥:

0.000

查找

记录

确定

3.按【确定】确认输入的测站坐标值,并返回上级菜单。

【确定】

【坐标测量】

1.坐标测量

2.测站设置

3.置方位角

4.仪器棱镜高

13.1.2 调用内存中已知坐标数据

若希望使用预先存入的坐标数据作为测站点的数据,可在测站数据输入屏下按【查找】读取所需的坐标数据。

操作键

1.在输入测站数据时按【查找】,屏幕上显示出当前内存中用于读取坐标数据的文件。按【文件】可重新选择坐标数据文件。

【文件】

【查找坐标数据】

文件 已知点

点号:

文件

列表

2.按 】、【 】可使光标上下移动选取测站数据所在的位置(已知点、当前文件或选取内存中其他文件),按【】。例如:选择“当前文件”。

【选取文件】

1.已知点

2.当前文件

3.文件列表

读取的既可以是内存已知点中的坐标数据,也可以是所选定的工作文件中的坐标数据及内存任意文件中的坐标数据。

3.输入已知坐标数据的点号,按【

也可按【列表】,对文件中的坐标数据记录列表,选取需要的坐标数据

【查找坐标数据】

文件 当前文件

点号:2

文件

列表

4.仪器显示从当前文件中查找到坐标数据。

【确定】将该数据设置为仪器测站点坐标,并返回坐标测量菜单

【确定】

【测站设置】

N0﹤m﹥:

353.636

E0﹤m﹥:

237.358

Z0﹤m﹥:

0.000

查找

记录

确定

数据列表时:

按【▲】或【▼】光标按行移动。

按【切换】屏幕显示“︽”光标按页移

按【第一】光标移动至数据列表开始处,按【最后】光标移动至数据列表结束处。

按【查找】输入点号查阅数据。

13.2后视方位角设置

在输入测站点和后视点的坐标后,便可计算并设置后视点方向的方位角。

照准后视点,通过按键操作,仪器便根据测站点和后视点的坐标,自动完成后视方位角的设置。

操作键

1.在坐标测量菜单屏幕下选取“3.置方位角”后按【】,进入方位角设置。

【坐标测量】

1.坐标测量

2.测站设置

3.置方位角

4.仪器棱镜高

2.此时可直接输入后视点的方位角,并照准后视点,按【】确定后完成定向,并返回坐标测量菜单,参见“11.2将水平方向设置成所需方向

按【定向】,通过输入后视点坐标,

计算并设置方位角

【定向】

【置方位角】

HAR:

定向

操作键

3. 输入后视点坐标,按【确定】。

如需调用内存坐标数据按【查找】。(参阅13.1.2调用内存中已知坐标数据)。

按【测站】输入测站坐标.参阅“13.1输入测站数据”

【确定】

【置角/输入后视点】

N<m>:

248.695

E<m>:

176.254

Z<m>:

查找

测站

确定

4. 仪器自动计算出后视方位角,并提示照准后视点。

照准后视点后,按【确定】,设置方位角完毕,返回坐标测量菜单

【确定】

【置水平角】

方位角:

99°43′13″

照准后视点?

取消

确定

13.3输入棱镜高及仪器高

如要测定目标的Z坐标,还需要量取棱镜高及仪器高,输入仪器中。

操作键

1.在坐标测量菜单中选取“4.仪器棱镜高”后按【】。

在测量模式第三页下,按【高程】

完成同样功能。

】【

【坐标测量】

1.坐标测量

2.测站设置

3.置方位角

4.仪器棱镜高

2.输入棱镜高和仪器高,按【确定,

返回坐标测量菜单

【确定】

【仪器及棱镜高】

棱镜高

1.5000

仪器高:

1.3500

确定

13.4三维坐标测量

在测站及其后视方位角设置完成后便可测定目标点的三维坐标。

目标点三维坐标计算公式:

N1=N0+S×sinZ×cosAz

E1=E0+S×sinZ×sinAz

Z1=Z0+S×cosZ+ih-fh

式中:

N0:测站点N坐标

S:斜距

ih:仪器高

E0:测站点E坐标

Z:天顶距

fh:目标高

Z0:测站点Z坐标

Az:坐标方位角

操作键

1.照准目标点上的棱镜,在坐标测量菜单屏幕下选取“1.坐标测量”后按【】,开始坐标测量

【坐标测量】

1.坐标测量

2.测站设置

3.置方位角

4.仪器棱镜高

2.测量完成,屏幕上显示出所测目标点的坐标值。

当待测观测目标点的目标高不同时,开始观测前先按【高程】将目标高输入(参阅“13.3输入棱镜高及仪器高”

按【记录】可记录该测量结果(参阅 “22.在记录模式下进行数据记录”)。

按【改正】可更改测距条件设置(

参阅“12.1距离测量设置”)

【坐标测量】

N:

156.760m

E:

148.540m

Z:

12.345m

记录

改正

高程

测量

2.照准下一目标点后按【测量】开始测量。用同样的方法对所有目标点进行测量。

【测量】

3.按【ESC】结束坐标测量返回坐标测量菜单屏幕。

【ESC】

【坐标测量】

1.坐标测量

2.测站设置

3.置方位角

4.仪器棱镜高

1.角度测量

关于角度测量数据记录记录请参阅“22.2 记录角度测量数据”

11.1两点间角度测量

利用水平角置零功能“置零”测定两点间的夹角,该功能可将任何方向的水平角度值设置为零。

操作键

1.按右图所示照准目标点1。

2.在测量模式第二页菜单下按【置零】,在【置零】闪动时再次按下该键。此时目标点1方向值已设置为零。

【置零】

【置零】

【测量】

H

ZA

99°43′13″

HAR

0°00′00″

P2

置零

坐标

放样

记录

3.照准目标点2,所显示的“HAR”即为两目标点间的夹角。

【测量】

H

ZA

99°43′13″

HAR

120°21′12″

P2

置零

坐标

放样

记录

11.2将水平方向设置成所需方向值

1.利用水平角设置功能“置角”,可将照准方向设置为所需值,然后进行角度测量。

操作键

1照准目标点1,在测量模式第一页菜单下按【置角】。

【置角】

【置水平角】

HAR: 120.0912

定向

2.输入已知方向值后,按【】将照准方向设置为所需值。

【测量】

H

ZA

99°43′13″

HAR

120°09′12″

P1

测距

切换

置角

改正

3.照准目标点2,所显示的“HAR”即为目标点2的方向值,该值与目标1的设置值之差为两目标点间的夹角。

【测量】

H

ZA

99°43′13″

HAR

140°20′10″

P1

测距

切换

置角

改正

角度输入规则:度值和分值之间以以“.”间隔,分值和秒值之间不必间隔。当角度值

120°09′12″,应 输 入 120.0912 。

方位角计算: 【定向】,详见“12.2 后视方位角设置

2.利用水平角锁定功能也可将照准方向设置为所需值。

进行此项操作之前,应首先按“23.3键功能定义”介绍的方法将水平角锁定功能【锁定】键定义到测量模式下。

操作键

1.用水平制动钮和微动手轮使显示窗内显示出所需的方向值

【测量】

H

ZA

99°43′13″

HAR

120°21′12″

P1

测距

切换

锁定

改正

2.按【锁定】,在【锁定】闪动时再次按下该键。此时水平角显示为HAh并被锁定。

【锁定】

【锁定】

【测量】

H

ZA

99°43′13″

HAh

120°21′12″

P1

测距

切换

锁定

改正

3.照准目标点后按【锁定】,将照准方向设为所需方向值,同时水平角解锁。

【锁定】

【测量】

H

ZA

99°43′13″

HAR

120°21′12″

P1

测距

切换

置角

改正

11.3水平方向显示选择(左角/右角)

水平角显示具有两种形式供选择,即左角(逆时针角)和右角(顺时针角)。

进行此项操作之前,应首先按照“23.3键功能定义”介绍的方法将【左右】键定义到测量模式下。

操作键

1.按【左右】,水平角显示由右角(HAR)形式转换成左角(HAL)

左右

【测量】

H

ZA

99°43′13″

HAL

239°38′48″

P1

测距

切换

左右

改正

2.再按【左右】,重新转换成右角形式。

左右

【测量】

H

ZA

99°43′13″

HAR

120°21′12″

P1

测距

切换

左右

改正

左角与右角的关系为:HAL=36- H A R

11.4 %坡度

FTS400可按%形式显示坡度

进行此项操作之前,应首先按“23.3键功能定义”介绍的方法将【A/%】键定义到测量模式下。

操作键

1.按【A/%】,垂直角读数显示由角度转换成%坡度。

A/%

【测量】

H

ZA

-17.128 %

HAL

239°38′48″

P1

测距

切换

A/%

改正

2.再按【A/%】,恢复垂直角显示。

A/%

【测量】

H

ZA

99°43′13″

HAR

239°3848

P1

测距

切换

A/%

改正

坡度显示范围: ±300%以内

当垂直角格式设置为“水平0”时,“ZA”显示为“VA”。

11.5水平角重复测量

水平角重复测量可获得更高精度的水平角测量结果。

操作键

1.在测量模式第三页菜单下按【菜单】,上下按动光标操纵键将光标移至“8.角度复测”。

【菜单】【

【菜单模式】

5.悬高测量

6.面积计算

7.偏心测量

8.角度复测

2.按【】进入角度复测模式,照准目标点1后按【确定】。

【确定】

累计:

0°00′00″

次数:

0

平均:

0°00′00″

照准目标点1

取消

确定

3.照准目标点2后,按【确定】。

【确定】

角度累计:

30°00′00″

测角次数:

1

角度平均:

30°00′00″

照准目标点2

取消

确定

4.第二次照准目标点1后,按【确定】。

【确定】

累计:

30°00′00″

次数:

1

平均:

30°00′00″

照准目标点1

取消

确定

5.第二次照准目标点2后,按【确定】,重复测量角度值之和与角度均值分别在“角度累计”和“角度平均”中给出。

【确定】

累计:

60°00′02″

次数:

2

平均:

30°00′01″

照准目标点2

取消

确定

6.重复步骤4至5继续后面的测量。

7.完成测量后按【ESC】结束。

【ESC】

除了在菜单下进行重复测量外,也可以将【角复】(角度复测)功能定义到测量模式下后选取进行。【角复】功能定义见“23.3键功能定义”。

按【取消】取消当前测量结果重新测量。

重复测量最大重复次数为10次。

11.6角度测量数据输出

5. 用通讯电缆连接FTS400至计算机串口。

6. 将【输出】功能定义至测量模式的软键上,【输出】功能定义见“23.3键功能定义”。

7. 照准目标点。

8. 【输出】将当前角度观测值向计算机输出。

12.距离测量

12.1距离测量设置

进行距离测量前应首先完成以下设置:

气象改正

棱镜常数

测距模式

1.气象改正值

在进行高精度距离测量时,应使用精确的量测设备测定温度和气压值,以对测量结果施加气象改正。

FTS电子全站仪通过发射光束进行距离测量,光束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会因大气折射率不同而变化,而大气折射率与大气的温度和气压有密切的关系。在通常的温度和气压环境下,当气压保持不变,而温度变化1;或者当温度保持不变,而气压变3.6ha,都将引起所测距离1mm的变化,即每公里变化1mm1ppm)。因此,为了精确计算出气象改正数,需要求取光束传播路径上的气温和气压平均值。在山区测量作业时尤其要注意,不同高程的点上其气象条件会有差异。

仪器是按温度为15、气压为1013hPa时,气象改正数为“0”设计的。

仪器可根据输入的温度和气压值计算出相应的气象改正数并存储在内存中,计算公式如下:

ppm=282.59- (气压值:hPa、温度值:℃)

不需进行气象改正时,请将ppm值设为零。

气象改正还可以从气象改正表中查取改正数ppm值后直接输入来进行。

2.棱镜常数改正

不同棱镜具有不同的棱镜常数改正值,测量前应将所用棱镜的常数改正值设置好。本仪器出厂前,棱镜常数设置为“0

3距离测量模式

可选择如下几种距离测量模式

单次精测

重复精测

精测均值

单次快测

重复快测

跟踪测量

操作键

1.测量模式第1页菜单。

【测量】

H

ZA

99°43′13″

HAR

120°21′12″

P1

测距

切换

左右

改正

2.按【改正】进入测距参数设置。

【改正】

【测距条件设置】

测距模式

单次精测

折光改正

棱镜常数

0

P1

确定

3.按 】、【 】设置测距模式为重复快测

【测距条件设置】

测距模式

重复快测

折光改正

棱镜常数

0

P1

确定

4.按 】【 】或直接按【PAGE

测距参数设置第二页温度输入行,输入温度为25度。

【测距条件设置】

温度<°C>

25

气压

1013

改正值

0

P2

0PPM

确定

操作键

5.按 】【 】移动光标至气压输入行,此时仪器自动显示: 大气改正值为9PPM

【测距条件设置】

温度<°C>

25

气压

1013

改正值

9

P2

0PPM

确定

2.按【确定】接受测距参数设置,退出至测量模式第一页。

【确定】

【测量】

H

ZA

99°43′13″

HAR

120°21′12″

P1

测距

切换

左右

改正

直接输入大气改正值,此时显示的温度、气压值将被清除。

0PPM】,将大气改正值设为0PPM(即不进行大气改正),同时将温度置为25°,气压置为1013hPa

折光改正:即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改正,可选项为:无、0.140.20 。当在长距离高精度 测量平距及高差时,需顾及此项改正。

12.2回光信号检测

回光信号检测功能用于检查经棱镜反射回来的光信号强度是否足以进行距离测量,这对远距离测量尤为适用。

在短距离测量时,即使照准稍稍偏离棱镜中心,返回的光信号也足够强并显示“﹡”号,但这种情况下的测距结果精度难以保证,因此测量时必须精确照准棱镜中心。

回光信号检测除了仪器处于星键功能界面外,可在任何情况下进行。

操作键

1.按【SFT】再按【-】,进入回光检测。返回信号强弱由右图所示的计量条表示。

计量条中的黑色部分越长表示返回信号越强。

显示“*”号表示返回信号足以测距。

无“*”号显示,表示返回信号不足以测距,需重新照准目标,或重新设站。

当检测到目标返回信号时,仪器发出蜂鸣声,按【声关】可关闭蜂鸣器,开启蜂鸣器按【声开】。

SFT

【-】

【瞄准】

* 回光信号

声关

2.按【ESC】结束回光信号检测返回前一状态。

【ESC】

12.3距离和角度测量

仪器可同时对距离和角度进行测量。

关于距离和角度测量数据的记录请参阅“22.1 记录距离测量数据”

操作键

2. 照准目标。

对长距离目标可按【SFT】、【-】借助回光信号精确照准目标。

2.在测量模式第一页菜单下按【测距】开始距离测量。

测距开始后,仪器闪动显示测距模式,棱镜常数改正值PC,气象改正值PPM等信息。

【测距】

【测距】

测距 pc = 0

ppm = 0

模式: 重复精测

DA

停止

3. 距离测量完成时,仪器发出一声短声响后屏幕上显示出距离“H”,垂直角“ZA”和水平角“HAR”的测量值,并不断重复测量,更新测量结果。

按【停止】,停止重复测距,返回至测量模式下。

【停止】

【测距】

H

265.437m

*

ZA

99°43′13″

HAR

120°21′12″

停止

3.测量模式下显示出最新距离测量结果

【测量】

H

265.437m

ZA

99°43′13″

HAR

120°21′12″

P1

测距

切换

置角

改正

4.按【切换】可使距离值的显示在同时显示斜距“S”、平距“H”及高差“V与单一显示之间转换。

【切换】

【测量】

S

269.303m

H

265.437m

V

-45.469m

P1

测距

切换

置角

改正

若将测距模式设置为单次测量,则每次测距完成后测量自动停止。

若将测距模式后设置为精测均值,则显示的距离值为H_1, H_2…, H_9,测量完成后在H行上显示距离的平均值。

12.4距离测量数据输出

5. 用通讯电缆连接FTS400及计算机串口。

6. 将【输出】功能定义至测量模式的软键上,【输出】功能定义见“23.3键功能定义”。

7. 照准目标点。

8. 按【输出】将距离角度观测值向计算机输出。

13.坐标测量

在输入测站点坐标、仪器高、目标高和后视方位角后,用坐标测量功能可以测定目标点的三维坐标。

坐标测量前应首先进行电子测距的有关设置。

13.1输入测站坐标

13.1.1 键盘输入测站数据

操作键

1.在测量模式第二页菜单下按【坐标】进入坐标测量菜单屏幕。

也可在菜单模式下选取“1.坐标测量”完成同样功能。

【坐标】

【坐标测量】

1.坐标测量

2.测站设置

3.置方位角

4.仪器棱镜高

2.选取“2.测站设置”后按【】确认,进入测站坐标输入屏,输入测站坐标。

若需调用仪器内存中已知坐标数据,按【查找】。

存储测站数据按【记录】。参见“22.在记录模式下进行数据记录”

】【

【测站设置】

N0﹤m﹥:

0.000

E0﹤m﹥:

0.000

Z0﹤m﹥:

0.000

查找

记录

确定

3.按【确定】确认输入的测站坐标值,并返回上级菜单。

【确定】

【坐标测量】

1.坐标测量

2.测站设置

3.置方位角

4.仪器棱镜高

13.1.2 调用内存中已知坐标数据

若希望使用预先存入的坐标数据作为测站点的数据,可在测站数据输入屏下按【查找】读取所需的坐标数据。

操作键

1.在输入测站数据时按【查找】,屏幕上显示出当前内存中用于读取坐标数据的文件。按【文件】可重新选择坐标数据文件。

【文件】

【查找坐标数据】

文件 已知点

点号:

文件

列表

2.按 】、【 】可使光标上下移动选取测站数据所在的位置(已知点、当前文件或选取内存中其他文件),按【】。例如:选择“当前文件”。

【选取文件】

1.已知点

2.当前文件

3.文件列表

读取的既可以是内存已知点中的坐标数据,也可以是所选定的工作文件中的坐标数据及内存任意文件中的坐标数据。

3.输入已知坐标数据的点号,按【

也可按【列表】,对文件中的坐标数据记录列表,选取需要的坐标数据

【查找坐标数据】

文件 当前文件

点号:2

文件

列表

4.仪器显示从当前文件中查找到坐标数据。

【确定】将该数据设置为仪器测站点坐标,并返回坐标测量菜单

【确定】

【测站设置】

N0﹤m﹥:

353.636

E0﹤m﹥:

237.358

Z0﹤m﹥:

0.000

查找

记录

确定

数据列表时:

按【▲】或【▼】光标按行移动。

按【切换】屏幕显示“︽”光标按页移

按【第一】光标移动至数据列表开始处,按【最后】光标移动至数据列表结束处。

按【查找】输入点号查阅数据。

13.2后视方位角设置

在输入测站点和后视点的坐标后,便可计算并设置后视点方向的方位角。

照准后视点,通过按键操作,仪器便根据测站点和后视点的坐标,自动完成后视方位角的设置。

操作键

1.在坐标测量菜单屏幕下选取“3.置方位角”后按【】,进入方位角设置。

【坐标测量】

1.坐标测量

2.测站设置

3.置方位角

4.仪器棱镜高

2.此时可直接输入后视点的方位角,并照准后视点,按【】确定后完成定向,并返回坐标测量菜单,参见“11.2将水平方向设置成所需方向

按【定向】,通过输入后视点坐标,

计算并设置方位角

【定向】

【置方位角】

HAR:

定向

操作键

3. 输入后视点坐标,按【确定】。

如需调用内存坐标数据按【查找】。(参阅13.1.2调用内存中已知坐标数据)。

按【测站】输入测站坐标.参阅“13.1输入测站数据”

【确定】

【置角/输入后视点】

N<m>:

248.695

E<m>:

176.254

Z<m>:

查找

测站

确定

4. 仪器自动计算出后视方位角,并提示照准后视点。

照准后视点后,按【确定】,设置方位角完毕,返回坐标测量菜单

【确定】

【置水平角】

方位角:

99°43′13″

照准后视点?

取消

确定

13.3输入棱镜高及仪器高

如要测定目标的Z坐标,还需要量取棱镜高及仪器高,输入仪器中。

操作键

1.在坐标测量菜单中选取“4.仪器棱镜高”后按【】。

在测量模式第三页下,按【高程】

完成同样功能。

】【

【坐标测量】

1.坐标测量

2.测站设置

3.置方位角

4.仪器棱镜高

2.输入棱镜高和仪器高,按【确定,

返回坐标测量菜单

【确定】

【仪器及棱镜高】

棱镜高

1.5000

仪器高:

1.3500

确定

13.4三维坐标测量

在测站及其后视方位角设置完成后便可测定目标点的三维坐标。

目标点三维坐标计算公式:

N1=N0+S×sinZ×cosAz

E1=E0+S×sinZ×sinAz

Z1=Z0+S×cosZ+ih-fh

式中:

N0:测站点N坐标

S:斜距

ih:仪器高

E0:测站点E坐标

Z:天顶距

fh:目标高

Z0:测站点Z坐标

Az:坐标方位角

操作键

1.照准目标点上的棱镜,在坐标测量菜单屏幕下选取“1.坐标测量”后按【】,开始坐标测量

【坐标测量】

1.坐标测量

2.测站设置

3.置方位角

4.仪器棱镜高

2.测量完成,屏幕上显示出所测目标点的坐标值。

当待测观测目标点的目标高不同时,开始观测前先按【高程】将目标高输入(参阅“13.3输入棱镜高及仪器高”

按【记录】可记录该测量结果(参阅 “22.在记录模式下进行数据记录”)。

按【改正】可更改测距条件设置(

参阅“12.1距离测量设置”)

【坐标测量】

N:

156.760m

E:

148.540m

Z:

12.345m

记录

改正

高程

测量

2.照准下一目标点后按【测量】开始测量。用同样的方法对所有目标点进行测量。

【测量】

3.按【ESC】结束坐标测量返回坐标测量菜单屏幕。

【ESC】

【坐标测量】

1.坐标测量

2.测站设置

3.置方位角

4.仪器棱镜高

14.放样测量

放样测量用于在实地上测设出所要求的点位。在放样过程中,通过对照准点的角度、距离或坐标测量,仪器将显示出预先输入的放样值与实测值之差以指导放样。

显示值=实测值-放样值

放样测量应使用盘左位置进行。

14.1距离放样测量

根据某参考方向转过的水平角和至测站点的距离来设定所要求的点。

操作键

1.按右图所示照准参考方向。

2.在测量模式第二页菜单下按【置零】,在【置零】闪动时再次按下该键,将参考方向设置为零。

【置零】

【测量】

H

ZA

99°43′13″

HAR

0°00′00″

P2

置零

坐标

放样

记录

操作键

3.在测量模式第二页菜单下按【放样】,进入放样测量模式。

【放样】

【放样测量】

1.放样数据

2.放样观测

3.测站设置

↓4.方位角

4.选取“1.放样数据”后按【】,进入放样数据输入屏幕。

输入放样平距和放样角度,每输完一数据项后按【】。

【放样距离角度】

H:

HA:

坐标

确定

5.按【确定】进入放样观测屏幕。

其中:

dH:至待放样点的平距差值。

dHA:至待放样点的水平角差值。

【确定】

【距离放样】

dH

dHA

-1123′18

HAR

0°00′00″

改正

模式

引导

测量

6.按【引导】进入放样引导屏幕,第二行所显示的角度值为角度实测值与放样值之差值,而箭头方向为仪器照准部应转动的方向。

箭头的含义

←:从测站上看去,向左移动棱镜。

→:从测站上看去,向右移动棱镜。

恢复放样观测屏幕,按【差值】

【引导】

【距离放样】

-1123′18

HAR

0°00′00″

改正

模式

差值

测量

操作键

7.旋转仪器照准部至第二行显示的角度值为0°。当角度实测值与放样值之差在±30″范围内时,屏幕上显示←→

【距离放样】

←→

0°0001

HAR

119°23′19

改正

模式

差值

测量

7.在望远镜照准方向上安置棱镜并照准。

8.按【测量】开始距离放样测量。

【测量】

【测距】

测距 pc = 0

ppm = 9

模式: 重复快测

DA

停止

9.距离测量进行后,屏幕显示如右图所示。 第三行所显示的距离值为距离放样值与实测值之差值,而箭头方向为棱镜应移动的方向。

箭头的含义:

↓:向测站方向移动棱镜

↑:向远离测站方向移动棱镜

重新选择测距模式及距离值改正按【改正】。参阅“12.1距离测量设置”

【距离放样】

←→

0°0001

-15.346m

HAR

119°23′19

改正

模式

差值

测量

10.按键头移动方向移动棱镜至第三行显示的距离值为0m,再次按下【测量】进

行测量。

当测离放样值与实测值之差值在±1cm范围内时,屏幕上显示两个箭头。

选用重复测量或跟踪测量进行放样时,无需任何按键操作,照准移动的棱镜便可显示测量结果。

【距离放样】

←→

0°0001

↑↓

0.001m

HAR

119°23′19

改正

模式

差值

测量

操作键

11.按【差值】显示放样成果。

按【ESC】返回放样测量菜单屏幕。

【差值】

【距离放样】

dH

0.001m

dHA

0°0001

HAR

119°23′19

改正

模式

引导

测量

按【模式】选取放样测量模式,每按一次【模式】放样测量模式将在距离放样和坐标放样间交替转换。

当测距模式为重复测量或跟踪测量时,按【停止】可暂停距离测量。

14.2坐标放样测量

坐标放样测量用于在实地上测定出其坐标值为已知的点。

在输入待放样点的坐标后,仪器计算出所需水平角值和平距值并存储于内部存储器中。借助于角度放样和距离放样功能,便可设定待放样点的位置。

为进行高程Z坐标的放样最好将棱镜安置在同高度测杆等物上。

操作键

1. 在测量模式第二页菜单下按【放样】,进入放样测量菜单屏幕。

也可在菜单模式选取“2.放样测量”进入坐标放样。

2. 选取“3.测站设置” 进行测站数据输入、选取“4.方位角”完成仪器定向,选取“5.仪器棱镜高”输入仪器及目标高(参阅“13.1输入测站数据”、“13.2后视方位角设置”、“13.3输入棱镜高及仪器高”),

【放样】

【放样测量】

1.放样数据

2.放样观测

3.测站设置

↓4.方位角

3. 选取“1.放样数据”后按【】,进入放样数据输入屏幕。

【放样距离角度】

H:

HA:

坐标

确定

4.按【坐标】,进入放样坐标输入屏幕。在Np、Ep、Zp中分别输入待放样点的三个坐标值,每输完一个数据项后按【】。

需调用内存坐标数据按【查找】。(参阅13.1.2调用内存中已知数据)。

按【距离】可切换到距离放样模式。

按【记录】可将输入的坐标数据记录至内存中。

坐标

【放样坐标】

Np:

Ep:

Zp

查找

记录

距离

确定

5.上述数据输入完毕后,按[确定]。仪器计算出放样所需距离和水平角并显示在屏幕上。

按【高程】输入棱镜高及仪器高。(参阅“13.3输入棱镜高及仪器高”)

确定

【放样距离角度】

H:

226.486

HA:

79°43′37″

坐标

高程

确定

6.按【确定】进入放样观测屏幕。

确定

【坐标放样】

dN:

dE:

dZ:

改正

模式

引导

测量

7.按【引导】进入放样引导屏幕。

按“14.1距离放样测量”中步骤7~10操作定出待放样点的平面位置。此时第四行位置上显示的值为目标点与待放样点的高差。

箭头的含义

:向上移动棱镜

:向下移动棱镜

引导

【坐标放样】

←→

0°0000″

↑↓

0.001m

0.143m

改正

模式

差值

测量



8.向上或向下移动棱镜至第四行位置上显示的值为0m(当该值接近于0m时,屏幕上显示出两个箭头)。

当第2、3、4行的显示值均为0时,测杆底部所对应的位置即为待放样点的位置。

按【停止】可停止测量,完成该点放样。

【坐标放样】

← 0°0′0″

↑↓ 0.000m

0.000m

改正

模式

差值

停止

9. 按【差值】显示坐标放样成果。

按【ESC】返回放样测量菜单屏幕。

【差值】

【坐标放样】

dN:

0.000m

dE:

-0.001m

dZ:

0.001m

改正

模式

引导

测量



坐标放样时的距离改化

FTS400由用户设定改化系数的方式来实现距离的海平面归算及投影改化。有此要求的用户可按下述步骤输入改化系数。

(1)投影面上的距离

HDg = HD×改化系数

HDg:投影面上的距离

HD: 地面上的距离

(2)地面上的距离

HD = HDg/改化系数

改化系数被设定后,适用于包括放样在内的所有的涉及到坐标的测量程序。

改化系数输入范围: 0.98-1.02 。缺省值:1.000000(即不进行改化)

操作键

1.在测量模式第一页下按【改正】进入测距参数设置。

【改正】

【测距条件设置】

测距模式

单次精测

折光改正

棱镜常数

0

P1

确定

2.按 】、【 】或按【PAGE】移动光标至改化系数输入行。

【测距条件设置】

改化系数:

1.000000

P3

确定

3.输入改化系数,按【确定】,返回测量模式。

【确定】

【测量】

H

ZA

99°43′13″

HAR

120°09′12″

P1

测距

切换

置角

改正

15.偏心测量

偏心测量用于无法直接设置棱镜的点位或不同视点的距离和角度的测量。

当待测点由于无法设置棱镜或不通视等原因不能对其进行测量时,可以将棱镜设置在距待测点不远的偏心点上。通过对偏心点距离和角度的观测求出至待测点的距离、角度,并可换算成坐标。

仪器提供的偏心测量方法有两种:距离偏心和角度偏心。

进行此项操作,应首先按“23.3键功能定义”中介绍的方法将【偏心】功能定义到键上。

在菜单模式下选取“7.偏心测量”也可以进行偏心测量。

14.1距离偏心测量

偏心测量通过输入偏心点至待测点间的平距(偏心距)来对待测点进行测量。

当偏心点设于待测点左右两侧时,应使其至待测点与至测站之间的夹角为90度。当偏心点设于待测点前后方向上时,应使其位于测站与待测点的连线上。

1. 在待测点不远处选取一点作为偏心点,量取两点间的距离并在偏心点上设置棱镜。

照准偏心点在测量模式第一页下按【测距】观测偏心点。

(参阅“12.2距离和角度测量”)

【测量】

S

265.437m

ZA

833′18

HAR

50°2642″

P1

测距

切换

置角

改正

2.按【偏心】,进入偏心测量菜单屏。

【偏心】

【偏心测量】

1.距离偏心

2.角度偏心

3.测站设置

3.选取“1.距离偏心”,进入距离偏心测量屏幕。显示偏心点测量结果。

按【测偏】可重新观测偏心点。

【偏心测量/偏心点】

S

265.437m

ZA

833′18

HAR

50°2642″

P1

偏值

测偏

5.按【偏值】输入以下各值:

(1) 输入偏心距离后按【】。

(2) 】、【 】选择偏心方位。

↓:位于待测点前侧

↑:位于待测点后侧

→:位于待测点右侧

←:位于待测点左侧

【偏值】

【偏心测量/偏值】

偏距:

2.568

方向:

确定

6.按【确定】计算并显示待测目标点的距离和角度值。

按【记录】 存储计算结果。(参阅“22.在记录模式下进行数据记录”)。

按【切换】使显示在距离、角度值与坐标值间切换。

按【取消】返回步骤3偏心点距离和角度显示。

按【确定】返回步骤2偏心测量菜单。

【确定】

【偏心测量/目标点】

S

263.683m

ZA

853′10

HAR

50°2642″

P1

记录

切换

取消

确定

15.2角度偏心测量

角度偏心测量是将偏心点设在与待测点尽可能靠近并位于同一圆周的位置上,通过对偏心点的距离测量和对待测点的角度测量获得对待测点的测量值。

操作键

1.将偏心点设置在待测点的附近处,使测站至偏心点与至待测点的距离相等,并在偏心点上设置棱镜。

照准偏心点在测量模式第一页下按【测距】观测偏心点。(参阅“12.2距离和角度测量”。)

【测量】

S

265.437m

ZA

833′18

HAR

50°2642″

P1

测距

切换

置角

改正

2.按【偏心】,进入偏心测量菜单屏。

【偏心】

【偏心测量】

1.距离偏心

2.角度偏心

3.测站设置

操作键

3.选取“2.角度偏心”,进入角度偏心测量屏幕。仪器显示偏心点测量结果,并提示照准目标点。

按【测距】可重新观测偏心点。

S

265.437m

ZA

833′18

HAR

50°2642″

照准目标点?

测距

确定

4.精确照准待测点方向并按【确定】。屏幕上显示出至待测点的距离和角度值。

按【记录】 存储计算结果。(参阅“22.在记录模式下进行数据记录”)。

按【切换】使显示在距离、角度值与坐标值间切换。

按【取消】返回步骤3偏心点距离和角度显示。

按【确定】返回步骤2偏心测量菜单

【确定】

【偏心测量/目标点】

S

265.437m

ZA

853′10

HAR

59°3528

记录

切换

取消

确定

5.【切换】,屏幕上显示目标点的坐标值。

在偏心测量菜单选取“测站设置”确认测站数据。

【切换】

【偏心测量/目标点】

N

162.276m

E

208.365m

Z

16.378m

记录

切换

取消

确定

6. 再按【切换】,屏幕上恢复显示目标点的距离和角度值

【切换】

【偏心测量/目标点】

S

265.437m

ZA

853′10

HAR

59°3528

记录

切换

取消

确定

16.对边测量

对边测量是在不搬动仪器的情况下,直接测量多个目标点与某一起始点(P1)间的斜距、平距和高差。

最后测量的点可以设置为后面测量的起始点。

在测量两点间高差时,将棱镜安置在测杆上,并使所有各点的目标高相同。

任一点目标与起始点间的高差也可用坡度来显示。

16.1多点间距离测量

操作键

1. 照准起始点P1,在测量模式第一页菜单下按【测距】开始测量。

测量完成后,屏幕显示P1点的测量数据。

连续测量模式需按【停止】停止测量。

【测距】

【测量】

S

10.567m

ZA

70°1157

HAR

135°3127

P1

测距

切换

置角

改正

2. 在测量模式下第三页按【对边】进入对边测量功能。

在菜单模式下选取“4.对边测量”也可以进入对边测量。

【对边】

【对边测量】

Sop

Hop

瞄 准 终 点 测 距 !

Vop

起点

*

移动

坡度

终点

3.照准目标点P2,按【终点】对目标点进行测量。

测量完成后,屏幕显示测量值如下:

Sop:目标点与起始点间的斜距

Hop:目标点与起始点间的平距

Vop:目标点与起始点间的高差

连续测量模式需按【停止】停止测量。

【终点】

▼V

【对边测量】

Sop 27.354m

Hop 20.354m

Vop 1.012m

起点

*

移动

坡度

终点

4.按【坡度】,则两点间的坡度被显示在第二行上。

按【斜距】恢复原显示。

【坡度】

▼V

【对边测量】

Sop 48.755 %

Hop 20.354m

Vop 1.012m

起点

*

移动

斜距

终点

5.照准下一目标点并按【终点】对目标点进行测量。用同样方法测量多个起始点与多个目标点间的斜距、平距、高差。

照准起始点后按【起点】可对起始点重新进行测量。

观测完某目标点后按【移动】可将该点设为后面测量的新起始点。(参见“16.2改变起始点”)

▼V

【对边测量】

Sop 27.354m

Hop 20.354m

Vop 1.012m

起点

*

移动

坡度

终点

16.2改变起始点

最后测量的目标点可被设置为后面测量的起始点。

操作键

1. 按“16.1多点间距离测量”中介绍的步骤对起始点和目标点进行测量。

▼V

【对边测量】

Sop 27.354m

Hop 20.354m

Vop 1.012m

起点

*

移动

坡度

终点

2.完成某一目标点测量后按【移动】。

【移动】

【对边测量】

终点设为起点?

取消

确定

操作键

3. 按【确定】将该目标设置为后面测量的起始点。

按“16.1多点间距离测量”中介绍的步骤对起始点和目标点进行测量。

【确定】

【对边测量】

Sop

Hop 瞄准终点测距!

Vop

起点

移动

坡度

终点

17.悬高测量

悬高测量用于对不能设置棱镜的目标(如高压输电线、桥架等)高度的测量。

高度计算公式如下:

Ht=h1+h2

h2=Ssinθz1×cosθz2 Scosθz1

进行此项操作,应首先按“23.3键功能定义”中介绍的方法将悬高功能定义到测量模式菜单中。

操作键

1. 将棱镜架设在待测物体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并量取棱镜高。

2.在测量模式第3页菜单下按【高程】,输入棱镜高后,按【确定】返回测量模式。

【高程】

【确定】

【仪器及棱镜高】

棱镜高

1.500

仪器高:

1.350

确定

3. 精确照准棱镜,在测量模式第一页菜

单下按【测距】测距,测量完成后,屏幕上显示出测量结果。

连续测量模式需按【停止】停止测量。

【测距】

【测量】

S

10.567m

ZA

90°1157

HAR

135°3127

P1

测距

切换

悬高

改正

4. 按【悬高】进入悬高测量功能。(参阅23.3键功能定义”

在菜单模式下选取“5.悬高测量”也可以进入悬高测量。

【悬高】

【悬高测量】

Ht.

1.50m

ZA

90°1157

S

10.567m

停止

5. 照准被测目标,屏幕上显示出地面点至待测物体的高度Ht.

当转动望远镜,仪器自动地根据望远镜俯仰角,不断刷新显示悬高值Ht.

【悬高测量】

Ht.

2.148m

ZA

85°38′45

S

10.567m

停止

6.按【停止】停止悬高测量。

按【测距】重新对棱镜进行测量。

按【高程】可重新输入棱镜高。

按【悬高】恢复悬高测量。

【停止】

【悬高测量】

Ht.

2.748m

ZA

85°58′55

S

10.567m

悬高

高程

测距

7.按【ESC】结束悬高测量返回测量模式。

【ESC】

18.后方交会测量

后方交会通过对多个已知点的测量定出测站点的坐标。

输入值或观测值

输出值

Ni.Ei.Zi

已知点的坐标值

No.Eo.Zo:测站点的坐标值

Hi

水平角观测值

Vi

垂直角观测值

Di

距离观测值

FTS400通过观测2-10已知点便可计算出测站点的坐标。

当观测的已知点超过两个,计算NE坐标时将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并给出平差结果的不确定度。而Z坐标则通过计算平均值求取。因此,观测的已知点越多,计算所得的坐标精度也就越高。

后方交会测量也可在菜单模式下选取“3.后方交会”来进行。

使用本仪器的后方交会计算程序,已知点输入应按顺时针顺序,否则计算结果可能不准确。

18.1 测量两已知点求取测站坐标

操作键

1. 在测量模式第三页下按【后交】进入后方交会测量功能,显示已知点坐标输入屏幕。

在菜单模式下选取“3.后方交会”也可以进入后方交会测量

【后交】

【输入测量已知点1】

N﹤m﹥:

E﹤m﹥:

Z﹤m﹥:

查找

记录

测量

2.输入已知点1的坐标,每输入一行数据按【】,输入完成后,照准已知点1棱镜,按【测量】进行测量。

测量

【后方交会】

S:

557.259m

ZA:

97°31′05″

HAR:

351°15′06″

停止

3.测量完成后,显示测量结果,并要求输入已知点棱镜高。

连续测量模式需按【停止】停止测量。

S 557.259m

ZA: 97°31′05″

HAR: 351°15′06″

棱镜高: 0.000

取消

确定

4.按【确定】,进入已知点2坐标输入及测量。

重复2-3完成已知点2的输入及测量。

确定

【输入测量已知点2】

N﹤m﹥:

E﹤m﹥:

Z﹤m﹥:

查找

记录

测量

5.当输入并测量了两个已知点后,屏幕显示已知点列表。

】【 】移动光标选取已知点。

按【加点】增加已知点。

按【重测】重新观测光标所指示的已知点。

按【计算】计算交会点坐标。

按【取舍】舍弃光标所指示的已知点,该已知点不参与计算,再按一次则可恢复选取。

【后方交会】

01:PT-01

02:PT-02

加点

重测

取舍

计算

6.按【计算】进行交会点坐标计算,并显示计算结果。

按【记录】将计算结果储存至内存中。

按【确定】将交会点坐标置为测站坐标。

【计算】

【交会点坐标】

N0 100.003m

E0 99.998m

Z0 0.001m

记录

确定

7.按【确定】设置测站,并提示方位角

定向。

照准已知点1,按【确定】设置坐标方位角,返回测量模式下。

如按【取消】,则不设置坐标方位角,直接返回测量模式下。

【确定】

【后方交会/定向】

已知点1方位角:

HAR:131°1746″

照准已知点1?

取消

确定

18.2 测量多个已知点求取测站坐标

操作键

1.按照“18.1 测量两已知点求取测站坐标”,输入并测量了两个已知点后,屏幕显示出已知点列表。

【后方交会】

01:PT-01

02:PT-02

加点

重测

取舍

计算

2.按【加点】,输入并测量其他已知点(按顺时针顺序)

【加点】

【输入测量已知点3】

N﹤m﹥:

E﹤m﹥:

Z﹤m﹥:

查找

记录

测量

3.按照“18.1 测量两已知点求取测站坐标”中步骤2-3中的介绍,完成所有已知点的输入及测量。

【后方交会】

03PT-03

04PT-04

05PT-05

加点

重测

取舍

计算

4. 按【计算】求取交会点坐标。

按【确定】设置测站坐标并退至测量模式。

【计算】

【交会点坐标】

N0 100.001m

E0 99.999m

Z0 0.000m

记录

误差

确定

6.按【误差】屏幕显示最小二乘法平差计算结果的不确定度。

按【ESC】返回交会点坐标显示。

【误差】

【标准差】

δN 1.8mm

δE 2.6mm

后方交会测量注意事项

当测站点与已知点位于同一圆周上时,测站点的坐标在某些情况下是无法确定的。当已知点位于同一圆周上时,可采取如下措施:

a) 将测站点尽可能地设在由已知点构成的三角形的圆周上

b) 增加一不位于圆周上的已知点

c) 至少对其中一个已知点进行距离测量。

当已知点间的距离一定,测站与已知点间的距离越远则所构成的夹角就越小,已知点就容易位于同一圆周上。若已知点间的夹角过小将无法计算出测站点的坐标。

19.面积计算

面积计算程序可以实时测算目标点之间连线所包围的多边形的面积,参与计算的点可以实时测量所得,从内存中选取,也可以直接用手工键盘输入。

输入值

输出值

坐标值:P1N1E1

P2N2E2

P3N3E3

面积值:S

进行此项操作,应首先按“23.3键功能定义”中介绍的方法将【面积】功能定义到测量模式某一页键上。在菜单模式下选取“6.面积计算”也可以进入面积计算功能。

构成图形的点数范围:3~30。

在给出构成图形的点号时必须按顺时针和逆时针顺序给出,否则计算结果不正确。

操作键

1.在测量模式下按【面积】或在菜单模式下选取“6.面积计算”进入面积计算功能。

【面积】

【面积计算】

点号: PT-01

N:

E:

查找

测量

确定

2.照准所计算面积的封闭区域第1边界点按【测量】开始测量边界点坐标,测量结果显示在屏幕上(连续测量模式需按【停止】停止测量)。

按【查找】调用内存中的坐标数据

参见“13.1.2 调用内存中已知坐标数据”

也可直接输入坐标数据。每输入一项,按【】。

【测量】

【面积计算】

点号: PT-01

N:

356.751

E:

234.465

查找

测量

确定

3.按【确定】进入下一边界点测量。

按步骤2介绍依次完成第2、第3边界点的测量.屏幕显示出边界点列表,此时可计算多边形面积。

】【 】移动光标选取边界点。

按【加点】增加边界点。

按【坐标】重新测量或输入光标所指示的边界点坐标。

按【计算】计算并显示多边形面积。

按【取舍】舍弃光标所指示的边界点,再按一次则可恢复选取。

【确定】

【面积计算】

01:

PT-01

02:

PT-02

03:

PT-03

加点

坐标

取舍

计算

4.按【计算】,屏幕显示由边界点组成的多边形区域面积及周长。

按【确定】结束面积计算并返回测量模式。

按【ESC】返回边界点列表。

【计算】

【面积计算】

点数: 3

面积: 281370.000m2

周长: 2585.485m

确定

20.直线放样

直线放样用来测设相对于确定基线的距离为已知值的点位,也可用于求取测量点至基线的距离。该功能为路缘线、建筑墙、管道坡度的定线放样和检查提供了极大方便。

进行此项操作,应首先按“23.3键功能定义”中介绍的方法将【直线】功能键定义到测量模式某一页键上。在菜单模式下选取“9.直线放样”也可以进入直线放样功能。

19.1定义基线

操作键

1.在测量模式下按【直线】或在菜单模式下选取“9.直线放样”进入直线放样功能。

选取“4.测站设置” 进行测站数据输

入、选取“5.方位角”完成仪器定向,选取“仪器棱镜高”输入仪器及目标高(参阅“13.1输入测站数据”、“13.2后视方位角设置”、“13.3输入棱镜高及仪器高”),

【直线】

【放样测量】

1.定义基线

2.放样点

3.放样线

↓4.测站设置

要进行直线放样测量,首先得定义基线,可以通过输入两点坐标定义基线,也可以通过输入起点坐标,基线方向角及坡度定义基线。

2.直线放样屏幕下选取“定义基线”。

进入输入基线起点坐标屏幕。

在N、E、Z中分别输入基线起点的三个坐标值,每输完一个数据项后按【】。

需调用内存坐标数据按【查找】。(参阅13.1.2调用内存中已知数据)。

按【记录】可将输入的坐标数据记录至内存中。

【定义基线/起点】

N:

0.000

E:

0.000

Z:

0.000

查找

记录

确定

3.输入完成后按【确定】。屏幕显示如图:

输入基线的方向角及坡度,按【确定】完成基线定义。

按【二点】,通过输入基线上第二点坐标来计算基线方向及坡度。

【确定】

【定义基线/方向】

方向角:0.0000

坡 度: 0.0000﹪

二点

确定

4.按【二点】进入输入基线第二点坐标屏幕。

【二点】

【定义基线/第二点】

N:

E:

Z:

查找

记录

确定

5.输入基线第二点坐标后按【确定】,仪

器计算出基线的方向角及坡度。

按【确定】完成对基线的定义,返回直线放样主菜单。

【确定】

【定义基线/方向】

方向角:45.3532

坡 度: 9.5428﹪

二点

确定

20.2直线点放样

直线点放样可通过输入基于确定基线的长度值和偏距值来求取放样点的坐标,并根据求得的坐标进行放样。在进行点放样前必须先定义基线。

操作键

1.在直线放样菜单中选取“放样点”。

输入下列各值:

(1)距起点:放样点在基线上的垂足点至基

线起点间的距离,放样点在第二点一侧正,

反之为负。

(2)偏离线:放样点至其在基线上垂足点间的距离,放样点在基线右侧为正,反之为负。

【放样点】

距起点:

偏离线:

确定

2.输入数据后,按【确定】计算并显示放样点的坐标值。

按【记录】将计算所得坐标值作为已知坐标存储于仪器内存(参阅“22.3记录坐标测量数据”)。

按【放样】进行放样点的放样测量(参阅“14.2坐标放样测量”)。

【放样点坐标】

Np: 843.267m

Ep: 286.323m

Zp: 0.000m

记录

放样

3.按【ESC】,重复前述步骤继续放样测量。

【ESC】

20.3直线线放样

直线线放样测量用于测定所测点相对于已知直线的偏差值。在进行直线线放样测量前必须先定义基线。

操作键

1.在直线放样菜单中选取“放样线”。

输入待放样线与基线的偏距值:

偏距:基线在水平向上的平移距离。向右侧移动偏距取正值,向左侧移动偏距取负值。

【放样线】

线平移:

2.偏距值输入后,按【】,

照准目标后按【测量】,测量完成后,屏幕上显示出测点距待放样直线的偏差值:

偏离线:表示测点偏离直线的值,偏右侧为正,偏左侧为负。

距起点:测点在直线上的垂足点至直线起点的距离。

高程差:标志测点偏离直线的高程偏差。

【测量】

【放样线】

距起点: 8.255m

偏离线: -0.200m

高程差: -1.102m

改正

坐标

测量

选用重复测量或跟踪测量进行直线放样时,无需任何按键操作,照准移动的棱镜,便可显示测点与待放样线的偏差值,按【停止】停止重复测量。

按【坐标】显示测点坐标值,并允许记录至内存。

按【改正】可进行测距条件设置(参阅“12.1距离测量设置”)。

按【ESC】返回直线放样菜单。

21.内存模式下的数据操作

内存模式

【内存】

1.工作文件

2.已知点

3.特征码

4.内存统计

5. 初始化内存

在状态屏幕下按【内存】进入内存模式。在内存模式下,可以进行与工作文件和内存有关数据的操作。这些操作包括查阅工作文件内容、更改工作文件名、删除文件及记录,向计算机输出文件数据;手工键入或从计算机输入已知点坐标数据,查阅或删除已知点坐标数据,预先将地物特征码输入至内存以备调用等。

21.1工作文件管理

操作键

1.在内存模式菜单中选取“1.工作文件”后按【】,屏幕上显示出内存工作文件列表,列表内容包括文件名、文件中已存储的记录个数。

*JOB001 254

JOB002 136

FTS001 16

切换

第一

最后

查找

2.按【 】【 】将光标移至欲进行操作的工作文件上,按【】选取并进入工作文件管理菜单屏幕。

【工作文件】

1.查 阅

2.输 出

3.改 名

4.删 除

文件名前显示“*”表示该文件已被选定为当前工作文件。

按【切换】,再按 】【 光标按页移动。

按【第一】光标移动至工作文件列表开始处。

按【最后】光标移动至工作文件列表结束处。

按【查找】可输入待查找的文件名查找文件。

按【ESC】返回内存管理模式。

操作键

1.在文件列表中选取文件后,按【】进入工作文件管理菜单屏幕。

【工作文件】

1.查 阅

2.输 出

3.改 名

4.删 除

2.屏幕显示工作文件内数据记录列表,列表内容包括记录类型、记录名。

Ang: 角度数据

Crd: 坐标数据

Stn: 测站数据

Dist:距离数据

Crd. PT001

Ang. A136

Stn. ST09

Dist. R007

切换

第一

最后

查找

3.按 】【 】移动光标至待查阅的记录

按【】,屏幕显示记录内容。

按【向前】查阅上一记录。

按【向后】查阅下一记录

点号 PT001/1

N 235.874m

E 542.765m P1

Z 0.975m

向前

向后

删除

4.PAGE】查看下一页内容

PAGE

点号 PT001/1

特征码 JD

棱镜高 1.243m P2

向前

向后

删除

5. 按【删除】,仪器提示确认。

按【删除】删除该记录。并返回记录列表。

按【取消】返回记录内容显示屏。

【删除】

删除点号PT001?

取消

确定

21.1.1 工作文件记录查阅及删除

21.1.2 更改工作文件名称

操作键

1.在文件列表中选取文件后,按【】进入工作文件管理菜单屏幕。

【工作文件】

1.查 阅

2.输 出

3.改 名

4.删 除

2.选取“3.改 名”,进入工作文件名更改屏幕。

【输入文件名】

文件名: JOB001

3.按字母数字键输入新工作文件名后按

】,返回文件列表屏,此时文件名已经更改。

*888888 254

JOB002 136

FTS001 16

切换

第一

最后

查找

21.1.3删除工作文件

操作键

1.在文件列表中选取文件后,按【】进入工作文件管理菜单屏幕。

【工作文件】

1.查 阅

2.输 出

3.改 名

4.删 除

2.选取“4.删 除”,仪器提示确认。

【工作文件】

删除文件JOB001?

取消

确定

3.按【确定】,删除该文件并请除文件中所有数据,返回至工作文件列表。

按【取消】,放弃删除操作,返回工作文件列表。

确定

JOB002 254

FTS001 136

切换

第一

最后

查找

21.1.4 向计算机输出工作文件数据

操作键

1. 用通讯电缆连接计算机及FTS400,在PC机上运行 (FTS全站仪通讯软件),点击【通讯】、【接收】,设置通讯参数后,点击【确定】。

1.在文件列表中选取文件后,按【】进入工作文件管理菜单屏幕。

【工作文件】

1.查 阅

2.输 出

3.改 名

4.删 除

2.选取“2.输 出”,进入输出数据格式选择屏。

坐标数据:把文件中存贮的坐标数据及测站数据转换成简码格式(点号、特征码、N、E、Z)输出。

测量数据:文件中存贮的原始测量数据。

【输出数据格式】

1.坐标数据

2.测量数据

3.选取需要的格式后,按【,仪器向计算机输出选定工作文件数据。

输出结束后,返回工作文件列表屏。

按【停止】中止传送。

【文件/通讯输出】

输出文件 JOB001

已输出记录数: 23

停止

FTS400串行通讯协议:8位数据位、1位停止位、无奇偶校验,波特率 1200、2400、

4800、9600、19200可选。在通讯之前必须正确设置通讯波特率,使其与PC机设置一致。

参见“设置模式之“仪器设置”。

21.2输入已知点坐标数据

已知坐标数据可以预先输入和存储于仪器内,这些数据可以作为外业测量的测站点、后视点和放样点坐标使用。

输入的已知坐标数据和工作文件中的数据分别被存放在内存中的不同部位。

包括工作文件中的数据在内,本仪器可存储多达15000(可选1500050000)点的坐标数据。

坐标数据的预先输入可采用键盘输入,也可以从外部设备输入。

21.2.1由键盘输入已知点坐标数据

操作键

1.在内存模式选取“2.已知点”后按【】。

【已知点】

1.输入新点

2.通讯输入

3.列表查阅

4.全部删除

2.选取“1.输入新点”后按【】进入坐标数据输入屏幕。

N:

E:

Z:

点号

保存

3.输入下列数据项:N、E、Z坐标值及点号,每输完一数据项后按【】。

N:

3786.397

E:

4865.274

Z:

0.000

点号

PT001

保存

4.按【保存】或【】坐标数据存入内存,按同样方法输入其他坐标数据。

【保存】

完成所有坐标数据的输入后按【ESC】返回已知点菜单屏幕。

点号最大长度:8个字符。

21.2.2由外部设备输入已知点坐标数据

使用 FTS系列全站仪通讯软件可以将编辑好的坐标数据发送至FTS400全站仪,在通讯前应按通讯协议进行数据通讯参数的设置。

操作键

1. 在PC机上运行 FTS系列全站仪通讯软件,编辑好坐标数据后,点击【通讯】、【发送】,设置通讯参数后,点击【确定】。

2.在内存模式选取“2.已知点”后按【】。

【已知点】

1.输入新点

2.通讯输入

3.列表查阅

4.全部删除

2. 选取“2.通讯输入”后按【】,开始接收来自PC机的坐标数据。此时“已输入”后显示的数字表示已接收到的记录个数。

按【停止】可中断接收数据。

【已知点】

正在输入已知点

已输入: 45

停止

21.3已知点坐标数据查阅及删除

对内存中存贮的已知点坐标数据可以进行调阅,不再需要的数据可以删除。

操作键

1.在内存模式选取“2.已知点”后按【】。

【已知点】

1.输入新点

2.通讯输入

3.列表查阅

4.全部删除

2.选取“3.列表查阅”后按【】进入内存已知点数据列表。

Pt. KNOW1

Pt. KNOW2

Pt. KNOW3

Pt. 007

切换

第一

最后

查找

3.将光标移至待查阅点号上,按【】显示该点坐标值。按【向前】显示上一个数据,按【向后】显示下一个数据。

点号: KNOW1

N:

123.210

E:

34.534

Z:

4.216

向前

向后

删除

4. 按【删除】,仪器提示确认。

按【删除】删除该已知点坐标记录。并返回已知点列表。

按【取消】放弃删除,返回已知点数据显示。

【删除】

删除点号KNOW1?

取消

确定

按【切换】,再按 】【 光标按页移动。

按【第一】光标移动至数据列表开始处。

按【最后】光标移动至数据列表结束处。

按【查找】输入待查找的点号查找已知点数据。

21.4删除全部已知点

本操作将立即删除内存中的全部已知点坐标数据。

操作键

1.在内存模式选取“2.已知点”后按【】。

【已知点】

1.输入新点

2.通讯输入

3.列表查阅

4.全部删除

2.选取“4.全部删除”后按【】。

仪器提示确认。

删除全部已知点?

取消

确定

3.按【删除】删除内存中全部已知点坐标记录,并返回已知点菜单。

确定

【已知点】

1.输入新点

2.通讯输入

3.列表查阅

4.全部删除

21.5输入特征码

特征码可以预先存入仪器内存中,在记录测站数据或者观测值数据时,可以调用内存中的特征码。。

操作键

1.在内存模式选取“3.特征码”后按【】进入特征码菜单屏幕。

【特征码】

1.输 入

2.列 表

3.全部删除

2.选取“1.输入”后按【】进入特征码输入操作。

【输入特征码】

特征码:

3. 输入特征码,按【】将特征码存入内存并恢复特征码输入屏幕。

ESC】停止输入,返回特征码菜单屏。

【输入特征码】

特征码:

特征码最大长度:8个字符。

特征码最大存入数:64个。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8ea105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3b.html

《天津欧波400全站仪使用说明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