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茉莉花》的前世今生――都市文化报、铁军、中国剪报

发布时间:2020-04-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茉莉花》的前世今生
吕道峰
千载诗人无眼,只道此种凡花。金牛山下歌一曲,唱彻海角与天涯。芬芳人人夸。曾经流落村野,终成乐苑奇葩。记取当年《鲜花调》,飞入寻常百姓家。
万世吐英华!
当笔者将这首自拟的的小词呈给何仿老人时,这位74岁的著名军旅作曲家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用几乎颤抖的声音说:
你写的是我心爱的《茉莉花》呀!整整六十年了,从我搜集到这首《茉莉花》到今天,已整整过去了一个甲子的岁月哪!
何仿,国家一级作曲,前线歌舞团原团长。原籍安徽天长,现定居南京。1941年春13岁时参加新四军,先后在淮南大众剧团,华野、三野政治部部队文工团,华东军区解放军艺术剧院和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工作,历任音乐组长、副股长、作曲、合唱队长兼指挥、副团长、团长。在几十年的军旅文艺生涯中,他创作了《前进在陆地天空海洋》、《五个炊事兵》、《我们是千里海防的巡逻兵》、《我的名字叫中国》、歌剧《大翻身》等一批有着时代影响力的作品,在全国全军屡获殊荣。然而人们最熟悉的,却是经他搜集整理加工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望着窗外淅沥冬雨中的南京城,老人的思绪又飞到了抗战烽火连天的60……
金牛山下,茉莉花巧遇知音
1942年冬天,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在华中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新四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与日寇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当时,何仿只14岁,是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一名文艺战士。奉上级命令,何仿随团来到江苏的六合、仪征一带开展反扫荡的宣传工作,其时,正值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不久,部队党委宣传部长张劲夫同志指示剧团要响应毛泽东主席号召,深入到群众中去,向人民学习。于是,在繁忙的反扫荡 1 / 7



宣传之余,大众剧团的团员们走村串户,向人民大众学习民间艺术。小何仿就是其中劲头颇足的一个。
只有十几人的大众剧团走一路,演一路,不久就来到六合县八百乡(注: 即今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街道)的金牛山下,在一个小村庄驻扎下来。这里山灵水秀,民风淳朴,相传曾为朱元璋童年牧牛处。何仿他们晚上演戏,白天就抽空寻找当地的民间艺人采风。一个雨天的早晨,何仿从当地人处得知几里外有个民间艺人,不但吹拉弹唱是一把好手,而且有一肚子民歌。如获至宝的何仿立刻寻访过去,在一座茅屋里,何仿见到了这位三十多岁的艺人。
艺人是个瘦高个。听说是新四军队伍来的人,很是热情。闲聊之中,他问1仿有没有听过《鲜花调》。何仿摇了摇头,艺人说,这歌清道光年间就有人唱,蛮好听的。说着,艺人从墙上取下一把四胡,边拉边以男声女腔唱起来: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何仿一下就被这优美动听、婉转悠扬的旋律打动了。他请艺人一句句地教唱,花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用简谱记下了这首歌。接着又向艺人学,很快按艺人的方法准确地唱了出来,韵味十足,感情丰富。
艺人很吃惊,他想不到这孩子似的新四军居然这么有天份。当然他更想不到,《鲜花调》后来会变成了《茉莉花》,会从一个小山村唱红了全世界。
妙手剪裁,茉莉花艳惊天下
1957年,已是前线歌舞团作曲兼指挥的何仿,受命组织排练率合唱队节目的随团赴京参加全军文艺调演。在演出中他除了指挥两组大合唱外,还打算组织一个四人女声小组唱,演唱安徽、浙江和江苏三地各一首民歌。安徽、浙江的民歌很快定下来了,江苏民歌一时却定不下来。何仿想到了战争年代中无暇顾及,但却始终印刻在脑海中的那首《鲜花调》。
2 / 7



然而,《鲜花调》虽然动听,但毕竟来源于民间,创作上不免粗糙,歌词前后形象不够统一,而且情歌色彩颇浓,显然不适合女战士演唱。何仿经过反复考虑,对《鲜花调》动了大手术,将歌词中三种花改为一种花,更改后的歌词为: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改动的歌词集中了意像,在茉莉花上做足了文章,把少女们爱花、爱美,惜花、怜花、羞怯、腼腆的心态刻画得入木三分。曲子保持了原来的基调,但前后作了增补,特别是结尾加了拖腔,使其更为明朗、欢快、热忱。
词曲改定后,何仿组织了认真的排练。他要求演唱者展开想象: 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女来到花园里,一下子被绿叶白花、香气清洌的茉莉花吸引了,起兴句好一朵茉莉花用赞叹的语气来唱,第二句好一朵茉莉花在音调和语气上均有所加强(原民歌曲调重复,较平。第三句满园花草热情、真诚的赞颂,香也香不过它轻柔、含蓄,先顿后连,好似品味茉莉的芬芳。第四、五句则要反映出少女的爱花怜花、欲采又止的心理状态。第二段结束两句则要表现少女的纯真的感情和羞涩的心态。第三段速度稍快,更热情、明快,结束句不发芽速度渐慢而2 自由,唱得悠扬婉转、感情真挚,一气呵成,而连中有顿,结束音调作延长处理,使人回味无穷,反映出少女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灵。
茉莉花在北京一炮打响,随即受到中国唱片社的青睐。不久,由陈鸿虹、宋桂英、计秋霞、李小林四人女声演唱的民歌《茉莉花》被正式录制成唱片,从此确立了她在中国乐坛的地位,很快在全国传唱开来,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
文革期间,《茉莉花》遭到前所未有的冷遇,在默默无闻中度过了十年。
3 / 7



1981年,时任前线歌舞团团长的何仿又对茉莉花进行了新的艺术尝试。 他让前线歌舞团青年歌唱家程桂兰用苏州方言演唱。这种别开生面又极富地方色彩的表现形式,再次让中国唱片社的同志拍案叫绝。于是用吴侬软语演唱的《茉莉花》再次被制成唱片,很快唱红了大江南北。这张唱片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至今还有很多听众都认为《茉莉花》是一首苏南民歌。
蜚声海外,茉莉花香飘四海
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国门。当时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应邀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歌舞团,参加了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第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他们决定在这个世界音乐之都将《茉莉花》推出去。精益求精的何仿经过几天的思索,又对歌词作了一番修改,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旋律又进一步丰富,使之更加婉转悠扬,起伏有致,并将原先的四人小合唱扩大到10人,进行了认真细致地排练。
演唱取得了巨大成功!在维也纳歌剧院和奥地利政府大厦广场等处演出中,茉莉花备受各国青年赞誉。从此一发不可收,从南京唱到北京,从北京唱到莫斯科,唱到雅加达、万隆、金边、纽约、华盛顿……优美动听的旋律和耐人寻味的意蕴倾倒了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人们。
1965年,周恩来、陈毅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赴印尼参加万隆会议十周年纪念会。周总理点名要前线歌舞团随行,文艺工作者再次演唱了茉莉花。非常喜茉莉花的周总理此后又将茉莉花带到众多友好国家。后来,茉莉花成为前线歌舞团和东方歌舞团的保留节目,唱遍了世界各地,还被收入了《世界名曲专辑》。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著名歌剧《图兰朵》中也多次采用了茉莉花的旋律。上世纪90年代初,享誉世界的美国萨克斯管演奏大师肯尼基将茉莉花改编成萨克斯演奏曲,再次风靡了全世界。
历久弥香,茉莉花再添芬芳1997630日午夜,香港会展中心5楼会议大厅。即将在这里举行的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4 / 7



仪式通过卫星向全球直播。在仪式开始之前,中国军乐队奏响了第一支乐曲。3全场的40多位国家元首、外交部长,30多个国际组织负责人,4000位嘉宾,以及全世界所有关注交接仪式的人们都听到了熟悉的旋律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茉莉花》。茉莉花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虽然《茉莉花》早就成为我国重要活动中必奏的乐曲之一,但是《茉莉花》的旋律在全世界面前奏响的时候,何仿老人还是激情难抑。很快,他又一次次从重大的国外国内活动中听到了自己心爱的《茉莉花》。
199710月,江泽民主席访美,美国总统克林顿特意在在白宫进行了音乐会,美国交响乐团奏响了《茉莉花》。
19986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文艺晚会上,男女声二重唱《茉莉花》再次倾倒了来自大洋彼岸的客人。19991219日午夜,同样是举世瞩目的时刻,《茉莉花》再次在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上奏响,悠扬的旋律再次传遍了世界。20009月,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在南京举行,开幕式晚会定名为《好一朵茉莉花》,美轮美奂的表演征服了全体观众。
2001822日晚,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开幕,国家主席江泽民宣布大运会开幕,800人的国际铜管乐队(世界大学生铜管乐队齐奏《茉莉花》,16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全场8万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200110月,中国首次承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日晚,《茉莉花》的旋律拉开了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的文艺演出序幕,赢得了出席晚会APEC成员领导人及配偶、全体嘉宾的热烈掌声。
而今,茉莉花的旋律已渗入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晚会上、电视中、广播里……“茉莉花到处清香四溢。而这一切,都缘于60年前何仿在六合的那次采风。何仿对茉莉花的搜集、整理以及二度创作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经他的妙手剪裁,《鲜花调》才由一首普通的民歌变成了香飘四海的《茉莉花》。但是谦逊的何老却说:
民歌是人民创造的,这首歌不过是我在毛主席《讲话》精神指引下,做的一点应该做的事!多少年来,《茉莉花》无数次地出现在节目单、报刊杂志、教材和唱片上,署名都是江苏民歌,从来没有出现过何仿词曲。然而人们没 5 / 7



有忘记过这位慧眼识金并将茉莉花培植成民歌经典的老人。在1997年春节前江苏省政府举行的一次迎春茶话会上,已从前线歌舞团团长位置上退下来的何老声情并茂地清唱了茉莉花。在热烈的掌声中,省文联的同志向当时的省委书记陈焕友介绍了何老。陈焕友紧握住何老的手说:
谢谢你,你为江苏人民争了光!何老诚恳地说: 江苏人民才是这首歌的真正作者,荣誉是江苏人民的!
老骥伏枥,茉莉花情缘未了460年过去了,当年14岁的新四军小战士如今已变成了年过古稀的老人。然而老当益壮的何仿一直以来都在为自己所钟爱的音乐事业和弘扬茉莉花文化到处奔走。何老的事迹经媒体披露后,何老家一时门庭若市,前来看望、采访者络绎不绝。何老也因此频频在媒体曝光谈及自己的老来红,何老淡然处之。
但是自己钟爱的茉莉花能如此受到关注,何老也非常高兴。在老伴李雪先的陪同下,何老先后随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江苏卫视等媒体记者六次来到六合八百桥镇寻根,拍摄了《芬芳年代》(上下集、《东方之子》、《芬芳茉莉花》等专题文艺纪录片。并在国外电视台播放,将茉莉花动人的故事传到了五洲四方。何老还一手促成了六合八百桥镇于今年1016-18隆重举办了中国南京首届茉莉花音乐文化节。为了配合好茉莉花节的举办,74岁的何老和老伴在八百桥镇整整住了三天。不厌其烦,不顾劳累,接受一批又一批记者采访,出席各种活动,与人们合影留念却没有要任何报酬。在开幕式上,何老面对500多名中外嘉宾和上万群众,深情追忆了60年前自己在金牛山下采摘茉莉花的经过。他动情地说:
茉莉花虽然唱响了全世界,可她的根始终都深深扎在六合金牛山下的土壤里!
茉莉花的魅力是惊人的。以歌为媒,首届中国南京茉莉花节期间,蜂拥而至的客商、记者、群众热了八百桥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该镇一举引进资金
3.9亿元。对此,何老深感欣慰。
6 / 7



《茉莉花》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茉莉花》这笔无形资产的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淡泊名利的何老却没有要利用茉莉花节大赚一笔的念头。他谢绝了一位热心朋友帮他追讨《茉莉花》版权费的美意。他始终认为,茉莉花是属于江苏人民的,是属于中国人民的。而他只是对茉莉花进行了二度创作、享有版权的搜集加工者。他说茉莉花本名末利花,就是教人轻利的。但是对擅自盗用茉莉花名义非法牟利的行为,他却深恶痛绝。为了自己所钟爱的事业,何老在贴钱到处奔波。已经年过七旬的他,至今仍挂着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音乐家协会顾问,南京市文联名誉主席等头衔开展工作。最近,他又配合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拍摄了专门介绍《茉莉花》的《让世界了解你》的专题,将在近日面向世界播放。
呵!何仿这一生,已密不可分地同茉莉花融在一起了!
(原载于2002年《都市文化报》全国版、《铁军》杂志、《中国剪报》等5 7 / 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be0ebf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c8.html

《277《茉莉花》的前世今生――都市文化报、铁军、中国剪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