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8-04-21 20:09: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4、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规律

表现

启示

顺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

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循序渐进

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分阶段教学,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

不平衡性

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不匀速;个体内部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同步

抓住关键期

互补性

生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可以互补

扬长避短

个别差异性

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因材施教

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①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②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③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④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⑤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言语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⑥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①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处理其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②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教师处理其与教师事业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③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师处理其与学生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要求,关爱学生的范围是全体学生,而不是某一部分。关爱学生的核心是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的关键是做到对学生平等公正。

④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教师在处理其与职业劳动的关系时所遵循的原则要求。教师的头脑中必须明确,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做法,是教师职业行为明确禁止的。

⑤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在处理其与自己的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⑥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在处理其与自己发展的关系时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一般认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关爱学生是最基本内容。

6、教师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

指导评价权;报酬待遇权;

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7、学生的主要权利

可能考查形式:选择题,材料分析题

记忆内容:

1)参加教育教学权。

2)获得学业证书权。

3)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4)隐私权:不得私自查阅学生的日记、信件、电子邮件、短信等;不得公开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等。

5)人身自由权: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6)人格尊严权:学校、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8、不同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学校】

1)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

2)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

3)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

1)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

2)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

9、逻辑推理能力题

1)假言命题推理规则

前推后,否后推否前;

否前、肯后不能推。

2)真假话问题

直言命题常见矛盾:

所有是——有些非;

所有非——有些是;

某个是——某个非。

复言命题常见矛盾:

AB——非A且非B

AB——非A或非B

AB——A且非B

10、学生心理研究的方法

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和控制幼儿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动有规律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4)调查访问法:调查访问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一、关于赏识教育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2.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

3.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解放孩子。 ——陶行知

4.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5.一句话,一盏灯,也许改变人一生。

6.了解一滴海水,就是了解大海的前奏;了解一个孩子,就是了解生命的前奏。

7.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就无形生命而言,每个幼小的生命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

8.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威廉•詹姆士

9.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马卡连柯

二、关于因材施教

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3.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苏霍姆林斯基

4.深其深,浅其浅,益气益,尊其尊。——《墨子》

5.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三、关于创新与实践

1.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江泽民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

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四、关于理想教师

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3.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4.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5.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五、关于师爱

1.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

2.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3.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苏霍姆林斯基

4.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卢梭

5.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

6.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巴特尔

7.教育植根于爱。——鲁迅

8.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爱因斯坦

9.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波普

六、关于为人师表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2.身教重于言传。——王夫之

3.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4.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5.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6.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车尔尼雪夫斯基

七、关于挫折

1.通向人类真正伟大境界的道路只有一条--难的道路。——爱因斯坦

2.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歌德

3.以勇敢的胸膛面对逆境。——贺拉斯

4.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惟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伏尔泰

5.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普希金

6.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7.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来。

8.逆境是通向真理的第一条路。——拜伦

八、关于德育

1.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孟德斯鸠

2.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4.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李白

5.有许多种的教育与发展,而且其中每一种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过道德教育在它们当中应该首屈一指。——别林斯基

6.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尔巴恃

7.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

8.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不足,而智慧却无法弥补道德的不足。——但丁

九、关于教书育人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5.“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十、关于爱岗敬业

1.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爱因斯坦

2.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

3.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 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时常要读书, 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 上课就越轻松。——苏霍姆林斯基

4.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所有高

5.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马卡连柯

十一、关于理想信念

1.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苏霍姆林斯基

2.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 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苏霍姆林斯基

3.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 ——美国诗人惠特曼

4.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孔明

5.美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 ——车尔尼雪夫斯基

十二、关于教学方法

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陶行知

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4.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5.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卢梭

十三、关于自我教育

1.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样一个信念在我们的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

2.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

3.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

4.任何人如果不能教育自己,也就不能教育别人。——苏霍姆林斯基

5.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 ——苏霍姆林斯基

一、周朝

武王伐纣确是真是存在的.殷商末年纣王无道,天下皆为之苦,周武王姬发继承父亲遗志讨伐纣王推翻商朝,开始了周朝!

周朝(前1046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 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 公元前770(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战国两部分。

二、春秋篇

郑庄公(公元前757公元前701年),姬姓,郑氏,名寤生,郑武公之子,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被称为春秋三小霸之首,是郑国第三位第三任国君,公元前743公元前701年在位。郑庄公在位43年,《左传》从鲁隐公元年记起到鲁桓公11年庄公去世,22年中,他的事迹在《左传》中是有许多记载的。他是这段时间内《左传》记载的最活跃的一个人物。《郑伯克段于鄢》是左传中的著名篇章,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更是成为耳熟能详的名句和策略!

越王勾践(约前520465年),姒姓,又名鸠浅、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年)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 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越王勾践处在春秋末期,当时吴越正在相爱相杀,互为世仇,发生了很多传奇事故,至今流传度都很高,有史上四大美女的西施溪边洗衣鱼儿痴迷其美貌忘记游泳,渐沉水底;有进能辅佐勾践灭吴退能富甲天下的范蠡;以及至今仍是不放弃的典范勾践,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1]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史书总是说鲁什么公几年)

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三、秦朝篇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朝创立帝制及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强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又推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文化风俗,加强了大一统的凝聚力,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5]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四、汉朝篇

刘询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在位期间,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史称孝宣之治,又称孝宣中兴,史家称前汉国力在其治下最为强盛。在以制定庙号、谥号严格而著称的西汉一朝,刘询是四位拥有正式庙号的皇帝之一。

汉朝(前202—220 )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汉朝因尚火德故称为炎汉,又因皇室姓刘而被称为刘汉。

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阴山。公元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汉朝文化统一,科技发达,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圈正式成立,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两汉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五、三国时期

诸葛亮幼年丧父,同叔父到南阳躬耕,后追随刘备,为了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蜀汉开国后,被封为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光复大汉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缺乏良将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从此开始了近一百年的战乱时代。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外戚、宦官在内斗中失去权柄,永汉元年(189年),董卓控制朝廷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吕布所杀,李傕、郭汜控制东汉王朝 。此后各地诸侯开始各自为战,最终剩下三个诸侯并各自称帝,是为蜀汉、东吴和曹魏。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六、南北朝

太武帝拓跋焘(408—452311日),字佛狸伐,鲜卑族,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明元密皇后杜氏,北魏第三位皇帝(424―451年在位),同时也是杰出的军事统帅。

南北朝(420—589 )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南朝(420—589年)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439—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

七、隋唐篇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128日【一说599123日】-公元6497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隋唐时期(581—907年),为隋朝(581—618年)和唐朝(618—907年)两个朝代的合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经历了五胡乱华和南北朝两个漫长时期后的两个大一统皇朝。在民族思想上比较开放。两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技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隋唐两朝君主在治国政策上较为开明,也影响了周边诸国向中国朝贡、学习。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在二百八十多年的战乱之后重新统一了中国。隋末大乱严重分裂,经过九年的统一战争唐朝建立。所以史学家常把隋唐并称。在这三百多年间中国的封建社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隋朝鼎盛时期北至东北辽宁一带,西至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东临东海,南至越南北部一带。唐朝鼎盛时期北至贝加尔湖以北和外兴安岭,西至中亚的咸海,东至库页岛,南至越南北部。隋唐时,典章制度方面多有建树,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等,对后世影响深远。科举制萌发于南北朝,真正成型是在唐朝。

李隆基(68598—76253日),即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年(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代极盛时期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唐朝,从公元618年建立,到907年被朱温灭掉,共存在了289年。唐朝分前期和后期,中间以安史之乱为界限,前期是昌盛期,后期则是衰亡期。唐高祖建立了唐朝,而唐太宗李世民领兵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大业。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成功登位后,励精图治使唐朝在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此后,唐玄宗时期又出现了开元盛世,国强民富,升平之世再次出现。但同样也是在唐玄宗时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从此唐朝走向了衰亡。

唐德宗李适(kuò)(742527―805225日),唐代宗李豫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779612―805225日在位)。李适在位前期,以强明自任,坚持信用文武百官,严禁宦官干政,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颇有一番中兴气象。后任用卢杞等,政局转坏。建中四年(783年),爆发泾原兵变,李适出逃奉天,后依靠李晟等平乱。执政后期,李适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在全国范围内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导致民怨日深。对藩镇多事姑息,使其势力日渐增强。他在位时期,对外联合回纥、南诏,打击吐蕃,成功扭转对吐蕃的战略劣势,为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八、宋朝篇

1022年赵祯即位,时年十三岁。他在位初期,由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垂帘听政,至明道二年(1033年)始亲政。在位中期爆发第一次宋夏战争,经三年交战后,双方签订庆历和议。期间,辽朝趁机重兵压境,迫宋增输岁币,史称重熙增币。庆历三年(1043年),赵祯任用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改善政局,但因反对势力庞大,改革旋即中止。

嘉祐八年(1063年),赵祯崩逝,享年五十四岁。在位四十二年,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 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 ,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 ,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宋朝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学者不在少数。

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

李元昊(100367—1048119日),党项拓跋氏,原名拓跋元昊,后改称嵬名曩霄,小字嵬理,党项族,西夏开国皇帝。祖籍银州(今陕西榆林米脂县)。

李元昊是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之后,远祖拓跋思恭,在唐朝时因功再次被赐李姓。李元昊继西平王之位后,弃李姓,自称嵬名氏。天授礼法延祚十年(1047年)改回李姓。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今宁夏银川),修建宫殿,设立文武两班官员,创造西夏文,并颁布秃发令。先后派遣军队攻击并占领了瓜州、沙州(甘肃敦煌)、肃州(今甘肃酒泉、嘉峪关一带)三个战略要地。李元昊建国后,西夏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在此后的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中,西夏歼灭宋军西北精锐数万人。并在河曲之战中击败御驾亲征的辽兴宗,奠定了宋、辽、夏三分天下的格局。

1115年金朝兴起,三国鼎立的局面被破坏,辽朝、北宋先后被灭,西夏经济被金朝掌控。后漠北的大蒙古国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并拆散金夏同盟,让西夏与金朝自相残杀。西夏内部也多次发生弑君、内乱之事,经济也因战争而趋于崩溃。最后于1227年亡于蒙古。

九、元朝篇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531—12278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之后被密葬。

元朝(1271—13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东夏、金等国。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 1279年(至元十六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南宋,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局面。 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如元日战争、元越战争、元缅战争、元爪战争等。元中期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北京。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元代也推行了不少弊政,如诸色户计、投下制 、驱口制 、匠籍制、籍没制 、人殉、宵禁、海禁 等,中断了唐宋变革的进程 ,深刻地重塑了宋后中国的历史。元朝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但整体生产力不如宋朝。在文化方面,期间出现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十、明朝篇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1398624日),字国瑞, 原名重八, 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鉴于元末的混乱,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 ;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 ;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葬明孝陵。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明成祖朱棣(136052日-1424812日),汉族,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登基,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 等。

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在老家凤阳时对民情颇有所知。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 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1402年在南京称帝。

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 1421年迁都北京 ,对强化明朝的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明世宗朱厚熜(1507916日-1567123日),出生地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汉族,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正德十六年(1521年)420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武宗死后无嗣,因此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朱厚熜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做了很多大事,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对外抗击倭寇,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后期虽然好道教,然而依然牢牢掌控着朝廷官吏,也可以称得上是位有作为的皇帝。嘉靖帝在位期间巩固了明代的统治,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嘉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嘉靖帝驾崩,享年60岁。嘉靖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独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强的一位, 他为人聪明,尤其在书法和文辞修养都有不错的造诣。 同时也特别敏感,但是也十分勤奋,批阅奏书票拟经常到后半夜。 虽然清人编纂的《明史》说他二十多年避居西苑,练道修玄,但是却始终牢牢掌控着整个明朝的政治、财经、军事和民生大权。史书评价嘉靖帝为中兴之主,说他有不世之奇谟六,无竞之伟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独行五

朱聿键(1602年-1646年),字长寿,南明第二位君主,为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孙,祖父是唐端王朱硕熿,父为唐端王之子朱器墭,母宣皇后毛氏。1644年,崇祯帝在北京自缢,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了南明,同年福王朱由崧建立的弘光政权。次年弘光帝被清军俘获亦死,郑芝龙、黄道周等人扶朱聿键于福州登基称帝,改元为隆武,后世称之为隆武帝,也称唐王,并于同年开铸隆武通宝钱,1646年,清军入福建,隆武帝在汀州被掳,绝食而亡,享年44岁。隆武帝是南明政权中的一位较有作为的帝王,只可惜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改变整个局势。

十一、清朝篇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128—1643921日),即清太宗,又译黄台吉、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清朝开国皇帝。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皇太极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鲜臣服于清朝。在崇德六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生俘洪承畴,自此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崩溃,清军入关已成必然之势。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他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爱新觉罗·胤禛(16781213—173510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925日出生,于179927日逝世,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一七九九年乾隆皇帝在睡梦中离开人世,享年八十九岁。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他修建了壮丽宏大的圆明园,并且当时文化、经济、手工业都是极盛时代,他在发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确为一代有为之君。

清朝(1644—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帝[1]  ,享国二百六十八年。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同时清朝的政治也有很多弊病。明代后期的君权有一定的松懈,而清朝又把封建专制推向了最高峰。 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 、文化专制 、闭关锁国、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开启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2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清朝灭亡后复辟势力一直存在,例如张勋复辟和伪满洲国,二战末期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伪满洲国彻底灭亡。

十二、民国

冯玉祥(1882116—194891日),字焕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县(今安徽巢湖市),生于直隶青县(今属河北沧州市),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冯玉祥戎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级上将,所部从一个混成旅发展成为一支拥有数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在其50余年的军事生涯中,以治军严、善练兵著称。在作战指挥上强调知己知彼,速战速决,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借助夜暗和恶劣气候,运用侧后突袭战术,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人称布衣将军

由于冯氏一生中时常背主倒戈,因此有人将其字「焕章」改为「换章」(换章意即打麻将换牌之意),以讽刺其经常倒戈的行为。他还有「倒戈将军」的称号。对于冯玉祥的倒戈次数,目前已经有很多历史学家和研究者进行更正,冯玉祥一生倒戈的次数准确的应该是九次,依次为:一、滦州起义倒满清;二、护国运动倒袁世凯;三、武穴停兵倒段祺瑞;四、北京政变倒吴佩孚;五、反奉战争倒张作霖;六、五原誓师倒北洋;七、国共分裂倒共产党;八、中原大战倒蒋介石;九、国共内战倒蒋介石。

对冯玉祥的个人评价不一,有人称赞其为爱国将军,也有人斥其为彻头彻尾的军阀。纵观其一生,在军阀混战时期多次下野又多次起兵,绑架暗杀政敌,充满对军队地盘的执着和对权力的渴望,是典型的旧军阀行径。抗战爆发后,虽然在军事上不再有大的作为,但其一直坚持着抗战的主张,并且为民族大义不再执着于个人得失,积极拥护国民政府,奔走于各种抗日活动,不失为一个爱国军人。周恩来总理在悼念冯玉祥将军时称:冯玉祥将军是一位从旧军人转变而成的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虽然和所有的历史人物一样,由于政治视野的局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冯玉祥将军为中国民主事业的贡献,将是永垂不朽的。

中华民国(1912——1949)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及联合国五个主要创始会员国之一。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主政中国,北洋政府分崩离析后政局动荡不安,孙中山南下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建立黄埔军校随而建立国民政府,促成国共合作后的孙中山不久病逝。 1926年蒋介石继承孙中山遗志领导国民北伐,意欲统一中国,到1928年东北易帜,国民政府从形式上统一中国, 蒋介石成为继孙中山之后的国民党领袖。  统一之后,民国进入黄金十年建设时期,此间社会稳定,教育稳步发展、趋于定型。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一举成为美英中苏四大国。1949年后因国共内战失利而迁台。

按照《中华民国宪法》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依其固有之疆域,但其中并未列明何为固有之疆域。若包括蒙古地方,其面积为11418174平方公里,是世界领土面积第二大国(仅次于俄罗斯)。

民国坚持共和制政体,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初期颁布临时约法,后以三民主义和《建国方略》为背景,国民政府实施军政期,训政期,宪政期,抗战后召开国民大会,确定了总统制。民国时期外交呈现了一个国际化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遵循国际规则与维护国家利益、法理上的独立与事实上的自主等。

十三、新中国

毛泽东(18931226日-19769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1949年(己丑年)101日成立 ,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徽内容包括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首都北京,省级行政区划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由56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汉族占总人口的91.51%。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岛屿岸线1.4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470多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陆地同14国接壤,与6国海上相邻。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世界国土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世界第一大人口国,与英、法、美、俄并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和世界第一大农业国 ,世界第一大粮食总产量国以及世界上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第二大吸引外资国 ,还是世界许多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  ,被认为是潜在超级大国之一。

《综合素质》教育法律法规考点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

1986年7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根据?

是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的。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年限?

九年制义务教育。

4、义务教育法规定的由哪级政府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 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 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6 义务教育法在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7 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上是如何规定的?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 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8 义务教育法在语言文字方面对学校是如何规定的?

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9、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共几个阶段?都是什么?

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10、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学制是由谁确定?

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

11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哪些情形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处理?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2、义务教育法规定由谁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审订教科书?

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

13、义务教育法规定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及审订教科书的根据?

应当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 状况,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审订教科书。

14、义务教育法规定由哪一级政府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 入学?

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5、义务教育法规定由谁为盲、聋哑和弱智的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6、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社会力量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采取什么政策?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管理下,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举办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各类学校。

17、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 城市和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对义务教育是怎么保护的?

城市和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必须包括相应的义务教育设施。

18 义务教育法对接受义务教育学生的收费是怎么规定的?

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

19、义务教育法规定,谁承担“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 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

适龄少年儿童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

20、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免予入学的,由谁申请?由谁批准?

由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

21义务教育法对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是如何规定的?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

22、义务教育法对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是如何规定的??

国家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1)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

2)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24、义务教育法对经济困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的经费有何特殊规定?

国家对经济困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的经费,予以补助。

25 义务教育法对 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助学是如何规定的?

国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助学。

26、义务教育法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有何特殊规定?

国家在师资、财政等方面,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27、义务教育法对从事义务教育的教师有何要求?

1)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加速培养、培训师资,有计划地实现小学教师具有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水平,初级中等学校的教师具有高等师范专科学 校毕业以上水平。

2)国家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对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师范院校毕业生必须按照规定从事教育工作。

3)国家鼓励教师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爱护学 生,忠于职责。

28、义务教育法对教师的权利是如何保护的?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国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 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给予奖励。

29、义务教育法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方面的责任是如何要求的?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创造条件,使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30、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 务教育的,采用什么处罚措施?

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 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 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

31、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采用什么处罚措施?

对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组织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批评教育,责令 停止招用;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罚款、责令停止营业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32、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经费财产是如何保护的?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经费。对违反规定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罚;造 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3、义务教育法对保障义务教育教学秩序是如何规定的?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扰乱教学 秩序,对违反规定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罚;造 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4、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的财产是如何保护的?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

35、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在宗教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活动。

36 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由谁制定的?什么时间实施的?

原国家教委制定的,于1992314日实施的。

37 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年限,以及因缓学或者其他特殊情 况需延长的在校年龄,由哪级人民政府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和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

由省级人民政府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和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

38 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盲、聋哑、弱智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在校年龄是如何确定?

盲、聋哑、弱智儿童和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在校年龄可适当放宽。

39 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是如何具体确定的?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 实施义务教育的工作。

4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承担实施义务教育任务的机构有那些?

地方人民政府设置或者批准设置的 全日制小学,全日制普通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各种形 式的简易小学或者教学点(班或者组),盲童学校,聋哑学校,弱智儿童辅读学校 (班),工读学校等。 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等单位,应当保证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上述单位自行实施义务教育教学工作,需经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批准。

41、根据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要求,实施义务教育,应当具备那些基本条件?

1)与适龄儿童、少年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

2)具有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和符合义务教育法规定要求的师资来源;

3)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能够按照规定标准逐步配置教学仪器、图书资料 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其他办学单位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改善实施义务教育的条件。

42、根据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要求,直接实施初等义务教育有困难、需要分两步实施的,应如何办理?

直接实施初等义务教育有困难、需要分两步实施的,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提出报告,报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或者依照地方性法规规定办理。

【综合素质】新课改考点归纳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①确保均衡性,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②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地倾向。主要体现在: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第二,设置综合课程;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③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

2)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的社会化、生活化和能力化,加强实践性,由“双基”变“四基”)

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促进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

4)加强课程综合化

5)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

6)课程法制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促进课程的适应性和管理的民主化,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2)重建课程结构和倡导和谐发展的教育

3)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

①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②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

③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构建

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自我反思

4)在与其它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1)教学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2)教学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

①关注每一位学生

②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③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1)教师只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传统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

2)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

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

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生活,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的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新课程倡导的师生关系是合作伙伴关系。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

2)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其特点主要有:自主性;开放性;过程性;实践性。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其特点主要有:互助性、互补性、自主性和互动性。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合作学习的具体表现在: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有利于促使学生不断反省,不断提高。

古典文学

1.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派”

王维诗画俱佳,信奉佛教,有“诗佛”之称。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又称“王孟诗派”,代表作有《春晓》《过故人庄》等。

2.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后世把李白和杜甫并称为“李杜”。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望庐山瀑布》。

4.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关心民间疾苦,世称“诗圣”。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春夜喜雨》,“三吏”和“三别”。

5.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与元稹共同发起了一场诗歌变革——“新乐府运动”。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6.《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7.《史记》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在史学、文学、哲学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壁”。

8.元代文学

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家,被后世称为“元杂四大家”。关汉卿是元曲四大家之首,代表作《窦娥冤》;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主角是汉元帝),他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更是脍炙人口;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注意不是倩女幽魂);白朴代表作《梧桐雨》(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除此之外,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唐玄宗与杨贵妃)、孔尚任的《桃花扇》并称四大名剧。

9.曹禺

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其中《雷雨》问世,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他被人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10.路遥

代表作《平凡的世界》,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

11.莎士比亚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c5699c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c.html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