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的种类汇总

发布时间:2013-02-05 23:40: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海鲜的种类

1. 鱼类 (活鲜)

大黄鱼:

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硬骨鱼纲,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i-dae),黄鱼属。又名黄鱼、大王鱼、大鲜、大黄花鱼 红瓜、金龙、黄金龙、桂花黄鱼、大仲、红口、石首鱼、石头鱼、黄瓜鱼。为传统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

形态特征体侧扁,尾柄长约为高的3倍余。头较大,具发达粘液腔。下颌稍突出。侧线鳞5658背鳍起点至侧线间具鳞89枚。背鳍具911鳍棘,2738(一般为3133)鳍条。臀鳍2鳍棘,710鳍条,第2鳍棘等于或稍大于眼径。体黄褐色,腹面金黄色,各鳍黄色或灰黄色。唇橘红色。鳔较大,前端圆形,具侧肢3133对,每一侧肢最后分出的前小枝和后小枝等长。头颅内有2块白色矢耳石。椎骨2627,有时25个。

分布种群

  大黄鱼

大黄鱼分布于黄海中部以南至琼州海峡以东的中国大陆近海及朝鲜西海岸。雷州半岛以西也偶有发现。中国沿海的大黄鱼可分为3个种群:东海北部、中部群。分布于黄海南部至东海中部,包括吕泗洋、岱衢洋、猫头洋、洞头洋至福建嵛山岛附近。闽、粤东群。主要分布在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和南海北部(嵛山岛以南至珠江口)。这一种群又分为北部和南部两大群体。粤西群。主要分布于珠江口以西至琼州海峡的南海区

生物习性

  大黄鱼为暖温性近海集群洄游鱼类,主要栖息于80米以内的沿岸和近海水域的中下层。产卵鱼群怕强光,喜逆流,好透明度较小的混浊水域。黎明、黄昏或大潮时多上浮,白昼或小潮时下沉。成鱼主要摄食各种小型鱼类及甲壳动物(虾、蟹、虾蛄类)。生殖盛期摄食强度显著降低;生殖结束后摄食强度增加。幼鱼主食桡足类、糠虾、燐虾等浮游动物。

  大黄鱼能发出强烈的间歇性声响,同时对音响也很敏感。它的主要发音器官是鳔及其两侧的声肌。当声肌收缩时,压迫内脏使鳔共振而发声。在生殖季节鱼群终日发出咯咯呜呜的叫声,声音之大在鱼类中少见。这种发声一般认为是鱼群用以联络的手段,在生殖时期则作为鱼群集合的信号。中国渔民早就以此习性判断大黄鱼群的大小、栖息水层和位置,以利捕捞。

  大黄鱼对溶解氧的要求较高,一般在4mg/L以上,幼鱼的溶解氧临界值为3mg/L左右,稚鱼则在2mg/L左右,所以人工育苗尤其在养成中特别要注意保持溶氧在5mg/L以上,否则易造成缺氧浮头导致死亡。

繁殖规律

  产卵场一般位于河口附近岛屿、内湾近岸低盐水域内的浅水区,水深一般在东海、黄海区不超过20米,但在岱衢洋产卵场最深可达2030,在南海区不超过30米;水色混浊,透明度大都1米以内,底质为软泥或泥质沙海区。中国沿海大黄鱼的产卵场约10个,有江苏的吕泗洋,浙江的岱衢洋、大戢洋、猫头洋、大目洋及乐清湾,福建的官井洋、东引渔场,广东的南澳渔场和硇洲岛渔场。春汛产卵场水温上升到1517℃时大黄鱼开始集群产卵,旺汛期浙江产卵场水温达1719,20℃以上(吕泗洋为2122℃,官井洋2224)渔汛结束。产卵场盐度范围在吕泗洋和官井洋为2831,岱衢洋和大戢洋为1728。大黄鱼一生能多次重复产卵,生殖期中一般排卵23次。怀卵量与个体大小成正比,由10275万粒不等,一般为2050万粒。卵浮性,球形,卵径1.191.55毫米,卵膜光滑,有一无色油球,直径为0.350.46毫米。受精卵在水温18℃时约经50小时孵出仔鱼。各地方群的年龄组成不同,各群中个体的寿命、性成熟年龄也不相同:东海北部、中部群的个体寿命最长,最高龄鱼为29龄,但开始性成熟年龄较迟,少数为2龄,一般为34龄。粤西群的大黄鱼寿命最短,最高龄鱼仅为9龄,但性成熟年龄最早,少数个体1龄开始性成熟,大部分个体为23龄。闽、粤东群的大黄鱼处于上述两群之间,最高龄鱼为17龄,大量性成熟个体为23龄。大黄鱼最大个体全长可达755毫米,重3.8千克。

  近年来随着捕捞量的逐渐加大,高龄黄鱼几乎已经绝迹。

洄游渔汛

  春季中国沿岸水温增高,鱼群从越冬场游向沿岸河口附近的浅海区生殖。东海北部、中部群的越冬海区一是江外、舟外越冬场,二是浙闽近海越冬场,三是大沙和沙外越冬场。亲鱼于四月中、下旬结成大群,从深水越冬区向西洄游进入吕泗洋、岱衢洋、大戢洋等产卵场。产卵期为56月。亲鱼产卵后分散在岛屿与河口一带海区索饵肥育。9月还有较小鱼群到江苏、浙江近岸产卵,形成秋汛。秋末冬初沿岸水温下降,大黄鱼返回越冬海区。闽、粤东群的北部群体主要在闽东渔场产卵,一路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进入东引渔场产卵,另一路于4月下旬至6月中旬经白犬列岛、马祖岛等分34批进入三都澳内湾,5月中旬至6月中旬每逢大潮在官井洋产卵。秋末冬初分散于各处索饵的鱼群开始在四礵列岛一带形成秋冬季大黄鱼汛。此后随水温下降,一部分鱼群游向60米等深线暖水处越冬,一部分鱼群继续向四礵列岛以南游去。闽、粤东群的南部群体其生殖洄游在珠江口以东沿岸海区开始较早,1月鱼群开始由外海集中到达汕尾,转向东北方向洄游,23月抵甲子、神泉3月在南澳岛东北渔场和东南渔场形成渔汛,4月结束。秋汛自8月开始,鱼群从福建南部沿海一带进入广东沿海,由东北向西南进行洄游。9月抵达饶平近海和南澳岛西南沿岸,10月出现于神泉、甲子,11月到达汕尾,12月在平海、澳头(大亚湾内外)附近,1月份开始向外海逸散。粤西群10月初从吴川等附近向硇洲岛南、北产卵场游去,11月为产卵盛期,产卵后分成小群,转向深水区栖息,秋汛结束。翌年春汛自2月开始鱼群集结于硇洲岛南面进行产卵,3月为旺汛,至4月初水温上升,正值春雨时期,近岸河口浅海水域盐度明显下降,不宜大黄鱼栖息,鱼群迅速离开,春汛即告结束。

2 雅片鱼

鸦片鱼是鲆鱼的别名之一。为硬骨鱼纲,鲆科,是比目鱼的一类。体侧扁,不对称,两眼都在左侧。口前位,下颌有突出。前鳃盖骨边缘游离。有眼的一侧皮肤呈暗灰色或有斑块纹,无眼的一侧皮肤为白色。鲆鱼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热带或温带的海洋中。我国沿海各地也多有生产。主要可供作鲜食或制成罐头及咸干制品。鱼肝可提制鱼肝油。特别是牙鲆品种是我国黄海及渤海的名贵鱼类,和比目鱼的其他品种一样是季节迎时风味名菜佳肴。

原料别名:牙片鱼、偏口、蝶鱼、雅片鱼、牙鲆鱼、左口、比目鱼鸦片鱼、大地鱼

鲆鱼能肉质细嫩而洁白,味鲜美而肥腴,补虚益气,但不宜多食,有动气作用。

  相关人群

  一般人群都可食用。

食疗作用

  鲆鱼味甘,性平,无毒;能补虚益气。

  鸦片鱼,身上的肉更好吃,价格贵,国内不多见。

  鸦片鱼(牙鲆)的鱼身很多都出口日本做生鱼片了。

  鸦片鱼是一种俗称,学名称牙鲆,又由于其眼睛生在一边,又叫比目鱼,它属硬骨鱼纲鲽形目,产于俄罗斯和我国交界地区,肉质鲜美,含油脂量较高,特别是鳍边和皮下含有丰富的胶质,为许多食客所推崇。常见鱼头。

3、小嘴鱼

1. 小嘴鱼(学名高眼鲽),又叫长脖鱼,属于小偏口的范围,因嘴小而得名。这种鱼体侧长扁,长度在20厘米,重量在200克左右者居多,眼大而突出,两眼均在头部右侧,上眼位高,是生存区域相对固定的鱼种。小嘴鱼主要生存在太平洋西部近海,在我国,黄海和渤海最多,东海零星可见。乳山近海,是小嘴鱼常年定居的地方。小嘴鱼不仅肉细嫩,味鲜美,而且小刺少,特别适合老人、儿童食用。

高眼鲽是一种海鱼。高眼鲽名称颇多:高眼、偏口、比目、地鱼、扁鱼,岛城老百姓一般称它高眼、偏口。体长侧扁,体长20厘米左右,体重200克左右。眼大而突出,两眼均在头部右侧,上眼位高,位于头背缘中线上。体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无斑纹。无眼一侧,即图片背面为白色,圆鳞。

拉丁名:Cleisthenes herzensteini

  俗名: 高眼、长脖、偏口、片口、比目、地鱼、扁鱼。

  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鲈形总目,鲽形目,鲽科

形态特征

  体长卵圆形,侧扁,尾柄狭长。两眼均位于头部右侧,上眼位于头部被缘的正中线上。口大,前位,左右对称。有眼侧大多被弱栉鳞,间或杂以圆鳞。无眼侧被圆鳞。侧线几乎呈直线状。背鳍始于无眼侧。有眼侧的胸鳍较长。尾鳍呈截形。

生物学特性

  近海冷温性底层鱼类。冬季栖息于水深60-80米的水域,有的在180-270米深度可见。翌年春末夏初向浅海移动。4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生殖期,之后散布于30-60米的海域索饵。3龄左右性成熟。黄海北部为主要产卵场之一。卵浮性,圆形,卵径0.80-0.91毫米。食性广,主要摄食小鱼,次为虾类、头足类、棘皮类和多毛类。

经济意义

  肉味美,富含蛋白质,为港养对象之一。 高眼鲽长不大,平,薄,常油炸,油炸偏口是岛城小餐馆常见的一道菜。高眼鲽属于冷水性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且小刺少,尤其适宜老年人和儿童食用。

4、多宝鱼

多宝鱼属于鲽形目鲆科,俗称欧洲比目鱼,在中国多宝鱼。身体扁平近似圆型,双眼位于左侧,有眼侧呈青褐色,具少量皮刺;无眼侧光滑白色,背鳍与臀无硬体且较长。多宝鱼雄性一年达到性成熟,雌鱼二年达到性成熟,自然成熟期在每年58月份。人工培养的亲鱼,在控温控光的条件下,全年都可获得成熟的卵子,目前进行人工繁殖的采用人工授精方法。

产品名称:多宝鱼(漠斑牙鲆

  原产地:美国中西部

  学名:漠斑牙鲆(Panalichthys lethostigma

  英文名:Southern Flounder,又名南方鲆

科目:隶属鲱形目,鲆科,牙鲆属。

多宝鱼即漠斑牙鲆,中文名大西洋漠斑牙鲆。英文名:Southern Flounder,又名南方鲆。据资料介绍:多宝鱼学名大菱鲆鱼,原产于欧洲大西洋海域,是世界公认的优质比目鱼之一。其身体扁平、略成菱形,褐色中隐约可见黑色和棕色的花纹。由于游动时体态十分优美,宛如水中之蝴蝶,故又称蝴蝶鱼。为硬骨鱼纲鲽形目鲆科菱鲆属海洋底栖鱼类。其肉质鲜美,比日本鲆更为细腻滑爽和富有弹性。该鱼具有抗病力强、较耐高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耐低氧、易运输等特点。在国外,如美国日本、韩国等倍受消费者青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养殖前景十分广阔。

经济价值

  多宝鱼生长迅速,从产卵孵化到养成商品鱼出售(0.81斤)仅需1012月时间,当年投资,当年获利受益,而且其经济价值高、饵料转换率高、抗病力强、耗氧量低、适合高密度养殖,是个很有发展前途的优良养殖品种。多宝鱼皮下和鳍边含有丰富的胶质,头部及尾鳍均较小,鳍条为软骨;体内无小骨乱刺,内脏团小、出肉率高,肌肉丰厚白嫩,胶质蛋白含量高,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滋润皮肤和美容的作用,且能补肾健脑,助阳提神;经常食用,可以滋补健身,提高人的抗病能力。中国的食用方法为清蒸、清炖,也是做生鱼片的好材料,其鱼头、骨、皮、鳍也可以做汤。

食用价值

  这种鱼对欧洲人来说并不新奇,我国引进的鱼种。来自英、法、德均有。而古罗马人早就把它当作了美味,还给它起了个海中雉鸡的名字。在欧洲,由于它的肉质鲜嫩、口感清香,是制作鱼排和鱼片的上好原料,大有挤占牛排市场的势头。

  多宝鱼一般的吃法是整条清蒸,属于很传统的粤菜式吃法。欧洲人喜将多宝鱼做成鱼排。有的餐馆大厨会将多宝鱼起肉,再将鱼肉蒸熟,在酱汁方面更用了西餐常用的红酒汁配上日本烧汁,上碟时,每一件多宝鱼扒放在白瓷小碟上,上面淋满了红酒汁,拌上露笋等佐料摆设,精致得有如艺术品。吃这款菜时每人分得一份鱼扒,另外特别配上一人一套刀叉,像在西餐厅锯扒一样地吃蒸多宝鱼,最好吃的是鱼鳍。

  隶属鲽形目,鲆科,牙鲆属。原产于美国,分布于大西洋美国佛罗里达州北部沿海和墨西哥湾沿海。其肉质鲜美,比日本鲆更为细腻滑爽和富有弹性。该鱼具有抗病力强、较耐高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耐低氧、易运输等特点。在国外,如美国、日本、韩国等倍受消费者青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养殖前景十分广阔。

生长习性

  多宝鱼属于北欧冷水鱼类,该鱼对温度等海水指标要求较严。多宝鱼最高致死温度为2830

多宝鱼

最低致死温度为12℃;最高生长温度为2127℃;最低生长温度78℃;最适生长温度为1417℃,其对温度的耐受力最高为40‰;最低为12‰。多宝鱼在自然环境状态摄食习性为肉食性,幼鱼期摄食甲壳类;成鱼则捕食小鱼、虾等。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经驯化主要投喂高能颗粒配合饲料。中国范围内不仅在山东半岛地区适合养殖,通过人工授精来育苗在渤海湾内的辽宁地区也可养殖,而且规模和产量不次于山东半岛。

生长分布

  多宝鱼是原产于欧洲沿海的一种名贵比目鱼,在鱼类分类学上隶属于硬骨鱼类、鲽形目、鲽亚目、鲆科、菱鲆属,英文名turbot,音译名(兼商品名)多宝鱼,拉丁名Scophthalmus maximus L.

  多宝鱼主要产于大西洋东侧沿岸,是名贵的低温经济鱼类,是东北大西洋沿岸的特有名贵鱼种之一。自然分布区北起冰岛,南至摩洛哥附近的欧洲沿海,相对生产于北海波罗的海冰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附近海域。

多宝鱼

  自然分布于大西洋东侧欧洲沿岸,常见于北海和波罗的海,从北起北纬68°远离冰岛沿岸的海域,沿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岸带向南,一直到北纬30°远离摩洛哥沿岸的海域,均有分布。黑海地中海沿岸也有分布,主要分布区在北海,栖息于水深2070m,砂质、沙砾或混合底质的海区。它具有适应低水温生活,生长速度快,肉质好,养殖和市场潜力大等优点,相继成为欧洲各国开发的优良海水养殖鱼类之一。1992年引进中国,现已成为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养殖品种。

生长繁殖

  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中叶开始从欧洲引进养殖,几年功夫就在我国北方沿海一带搅起个大产业。在山东、河北、辽宁等地,大鲆鱼养殖发展迅速,养鱼方式提升到工业水平,成为一个大的水产养殖业。据作者向天津的养殖户了解,该市于2001年从英国引进大菱鲆鱼原种初孵仔鱼100万尾,由于该鱼属于低温鱼类,最高水温不宜高于摄氏20度,天津夏季养育有一定困难,故当时以出售培育鱼种为主。2004年下半年开始工厂化养殖。目前全市养殖的大菱鲆商品鱼已达18万余尾。

5、海黑鱼

黑鱼是乌鳢的俗称,它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某个湖泊或池塘里的其他所有鱼类,甚至不放过自己的幼鱼。早在二千年前就被《神农本草经》与石蜜、蜂子、蜜蜡(蜂胶)、牡蛎、龟甲、桑蜱蛸、海蛤、文蛤、鲤鱼等列为虫鱼上品。黑鱼还能在陆地上滑行,迁移到其他水域寻找食物,可以离水生活3天之久。是中国人的盘中佳肴

  黑鱼又称乌鳢、乌鱼、蛇皮鱼、食人鱼、火头,财鱼等多种名字。《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说:鳢首有七星,形长体圆,头尾相等,细鳞、色黑,有斑花纹,颇类蝮蛇,形状可憎,南人珍食之。

  四川鱼类志.丁瑞华等著,在536页鳢属,把白乌鳢和黑乌鳢鉴定为同一个种,而且营养价值一样。

  黑鱼产地:黑鱼在我国除西部地区陕西合阳洽川的黄河湾湿地较多外其他西北地区就极少分布,各地的淡水江河、湖泊、沟塘、池沼中均产。

  黑鱼形态:黑鱼体圆长,口大牙利,性凶猛,一身黝黑形似蛇皮的图案,身上有黑白相间的花纹,一对突出、发光的小眼,由于各地水色不同,使黑鱼体色稍有差异。

  黑鱼的生活习性:黑鱼属肉食性鱼类,小黑鱼食水生浮游动物,稍大即食小鱼、小虾。大黑鱼以食其他鱼类和青蛙为主,有时还食小黑鱼。黑鱼喜栖于水草茂密的泥底或在水面晒太阳,有的黑鱼还经常藏在树根石缝中来偷袭其他鱼。

  黑鱼味道鲜美,非常有营养,吃黑鱼还有给伤口消炎的作用。

  黑鱼的烹调方法主要有:黑鱼丝薄饼、玉带黑鱼卷、汤卤黑鱼、豉油黑鱼、醋椒黑鱼汤、翡翠米汤鱼、红糟鱼丝、酸菜黑鱼、干烧黑鱼、清蒸黑鱼、红烧黑鱼、清炖黑鱼蒜煨黑鱼等。

  一般饭店的酸菜鱼很少用黑鱼做,大部分用草鱼(混子)做的,价格比黑鱼要便宜,市场上不太容易买到野生黑鱼,家养的黑鱼反应迟钝,营养价值比野生的低,大家购买时,看看黑鱼的精神状态、质感等综合判断来考察是否为野生的!

形态特征

  黑鱼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头长,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吻短圆钝,口大,端位,口裂稍斜,并伸向眼后下缘,下颌稍突出。牙细小,带状排列于上下颌,下颌两侧齿坚利。眼小,上侧位,居于头的前半部,距吻端颇近。鼻孔两对,前鼻孔位于吻端呈管状,后鼻孔位于眼前上方,为一小圆孔。鳃裂大,左右鳃膜愈合,不与颊部相连鳃耙粗短,排列稀疏,鳃腔上方左右各具一有辅助功能的鳃上器

  黑鱼体色呈灰黑色,体背和头顶色较暗黑,腹部淡白,体侧各有不规则黑色斑块,头侧各有2 行黑色斑纹。奇鳍黑白相间的斑点,偶鳍为灰黄色间有不规则斑点。

  黑鱼全身披有中等大小的鳞片,圆鳞,头顶部覆盖有不规则鳞片。侧线平直,在肛门上方有一小曲折,向下移二行鳞片,行于体侧中部,后延至尾基。

  黑鱼背鳍颇长,几乎与尾鳍相连,无硬棘,始于胸鳍基底上方,距吻端较近。腹鳍短小,起点于背鳍第4—5根鳍条下方,末端不达肛门。胸鳍圆形,鳍端伸越腹鳍中部。臀鳍短于背鳍,起点于痛鳍第15—16根鳍条下方。尾鳍圆形。肛门紧位于臀鳍前方。

  黑鱼鳔单室,细长,前端圆形,末端较尖,延至臀鳍基底上方。胃呈囊状,幽门垂2个,粗长,约为肠1/3。肠短双曲,长于体长二分之一。

  黑鱼的黑龙江亚种主要特征为:背部颜色为深绿黑色,体侧有不规则黑绿色,背鳍和尾鳍与背部同色,胸鳍和臀鳍色浅。

  黑鱼与斑鳢的主要差别是:乌鳢体较长,斑鳢钵较短;两者头顶部斑纹也有明显差别:乌鳢头顶部有七星状斑纹,斑鳢头顶部则呈近似一八八三个字之斑纹;此外,乌鳢的头比较尖长,更似蛇。

生活习性

  黑鱼是营底栖性鱼类,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底泥细软的静水或微流水中,遍布于湖泊、江河、水库、池塘等水域内。时常潜于水底层,以摆动其胸鳍来维持身体平衡。

  黑鱼对水体中环境因子的变化适应性强,尤其对缺氧、水温和不良水质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当水体缺氧时,它可以将头露出水面。后部侧扁。头长,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借助在鳃腔内由第一鳃弓背面的上鳃骨和舌颌骨伸展出的骨片组成的鳃上器,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因此即使在少水和无水的潮湿地带,也能生存相当长时间。乌鱼的生存水温为0—41℃,最适水温为16—30℃。当春季水温达到8℃以上时,常在水体中上层活动;夏令季节活动于水体的上层;秋季水温下降到6℃以下时,游动缓慢,常潜伏于水深处;冬季水温接近0时,则蛰居在水底泥中停食不动。

  黑鱼具有很强的跳跃能力。当天气闷热、下雨涨水时,乌鱼往往会跃出水面,沿塘堤岸逃逸;在有流水冲击时也会激起鱼跃而逃跑。若其生活的池塘饵料不足时,亦会向他池转移,转移时其身体似蛇形,缓缓向前移动。

编辑本段食性特征

  黑鱼为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且较为贪食。捕食对象随鱼体大小而异。体长3厘米以下的苗种主食挠足类、枝角类及摇蚊幼虫等,体长3—8厘米以下的苗种以水生昆虫的幼虫、蝌蚪、小虾、仔鱼等为食,体长20厘米以上的成鱼则以各种小型鱼类和青蛙为捕食对象 (小型鱼类主要指鲫鱼餐条赤眼鳟泥鳅及各种幼鱼)乌鱼的游动速度快,但捕食一般不追赶猎物,而是隐藏于水草或其他隐蔽物附近,并高度注视四周的动静,一旦发现有鱼类等适口活饵游经附近时便迅速出击,一举捕获。乌鱼的摄食量大,往往能吞食其体长一半左右的活饵,胃的最大容量可达其体重的60%上下。据解剖,一条500克重的乌鳢,在较短时间内吞食10厘米长的草鱼种8尾。乌鱼还有自相残杀的习性,能吞食体长为本身三分之二以下的同类个体。其食量大小与水温有密切的关系。夏季水温高时相当贪食,摄食量大;当水温低于12℃时即停止摄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当动物性饲料不足时,也能以豆饼、菜饼、鱼粉等人工配合饲料为食。

年龄与生长

  黑鱼生长速度相当快,但不同地域、不同的环境中,乌鳢与斑鳢的生长速度不尽相同。

  黑鱼当年孵出的鱼苗,年终平均体长可达15厘米,体重50克左右.根据在太湖采集的标本,各年龄组体长和体重为:1冬令鱼体长14.2—19.2厘米,体重115—428克;2冬令鱼体长24—28厘米,体重350—760克;3冬令鱼体长32.厘米,体重605—1000.

  斑鳢各年龄生长速度为:1冬令鱼体长19.0—39.8厘米,体重95—760克;2冬令鱼体长38.5—45.0克米体重625—1395克;3冬令鱼体长45.0—59.0厘米,体重1467—2031

  在人工养条件下,当年个体重可达250克,翌年达500—1000克。

生殖习性

  黑鱼的产卵季节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异.华南地区4月中旬至9月中旬,56月最盛;中地区为5—7月,以6月较为集中.繁殖水温为18—30℃,最适水温为20—25℃。

  黑鱼性成熟年龄,在不同的地区也略有差异.在华南地区通常体长为20厘米以上的1冬令鱼性腺已成熟,而长江流域一带则需要2冬令和体长30厘米左右才能产卵。乌鳢能在池塘、河沟及水库等水域内自然繁殖,产卵场一般分布在水草茂盛的浅水区。怀卵量、产卵量与亲体个体大小有关。乌鳢的怀卵量通常每公斤体重约为2—3万粒.0.5公斤重斑鳢产卵量一般为0.8—1万粒,个别可达1.1—1.2万粒。产卵方式是营造巢类型.产卵前,性成熟的雌雄亲鱼成对地游动在产卵场地,共同用口御取水草、植物碎片及吐泡沫营筑略呈环形、直径约0.5—1米、漂浮于水面的鱼巢.巢筑成后,在风平浪静的早晨日出前,雌、雄鱼相互追逐、发情,然后雌鱼在鱼巢之下接近水面处,腹部向上呈仰卧状态,身体缓缓摇动而产卵于巢上.与此同时,雄鱼以同样姿态射精于此。鱼分多次产卵。产卵后亲鱼守于巢底,保护鱼卵,免受侵害。

  黑鱼的卵金黄色,有油球,为浮性卵,卵径2毫米左右。鳢黑龙江亚种卵径略小,约1.5毫米。精卵的孵化时间与水温有关:水温较低时,孵化化时间较长;水温较高,则孵化时间短些.刚孵出的鱼苗全长3.8—4.3毫米,体遍布黑色素细胞,胸鳍原基出现,油球和卵黄囊使体部明显膨大,外形象蝌蚪,常侧卧漂浮于近水面,运动能差,依靠吸收卵黄而生。苗全长达6.1—6.2毫米时,胸鳍、鳃裂和口均已出现,卵黄内油球位置移至腹部,常呈仰卧状态于水面,并能向下作短程垂直运动.开始摄食,亲鱼随群保护.全长达7.4—7.5毫米时,全身黑色,卵黄囊消失,集群游动,开始摄食,亲鱼随群保护.全长达15.5毫米时,体呈黄色,奇鳍末端呈黑色,背鳍、胸鳍和臀鳍已具鳍条,腹鳍则始现鳍条,开始分散游动,亲鱼亦停止护幼。

捕食特点

  黑鱼是一种肉食性凶猛鱼类,它与鳡鱼一样,以鱼、虾等为食。但它的捕食方法与鳡鱼不同,从不主动追赶猎物。乌鳢常潜伏在水浑浊、水草丛生的浅水地带,若在水质清澈、水流缓慢或平静的地方,则多隐蔽在水草下面或静止的水层中。在捕捉食物时,它从不借助强健的身体快速游泳能力追捕小鱼,而是辅以狡猾的手段达到追捕食物的目的。当它发现小鱼时,便在附近水草中隐蔽起来,静静窥视,等待对方松弛警惕,游动至它的附近时,突然冲向前,以突然袭击的方式,一举咬住小鱼吞食。

保护幼鱼

  黑鱼的亲鱼有着护幼的习性。每当繁殖季节来临,雌雄亲鱼将产卵地点选择在沼泽、湖泊、水底、小河的水草丛中的岸边,或是长有芦草的浅水滩中。产卵前,雌雄亲鱼共同衔取水草或植物碎片构筑鱼巢。巢的大小视其个体大小而定,巢略呈环状,卵产于巢中。产卵后,一对亲鱼或仅雄鱼潜伏于鱼巢中,或巢的附近守护鱼卵,不让别的鱼类或蛙类靠近,以免受其伤害。刚孵出的仔鱼,卵黄囊使其身体前段显著膨大,而侧卧于水面轻轻浮动,亲鱼则守护于仔鱼下方。随着仔鱼的发育,卵黄囊的消失,幼鱼能作垂直游动,但只限于鱼巢附近。

  这时亲鱼的防御活动更为强烈,若有其它鱼类或蛙类企图对幼苗偷袭,亲鱼将全力以赴驱赶之,幼苗长至10-30毫米时,活动能力加强,行动活泼,活动范围也随之扩大,此时亲鱼与幼鱼群集于一起,穿梭在鱼苗周围,加强保护。直至幼苗40-50毫米时,鱼体体色由黄绿转成墨绿,各鳍出现鳍条,有较强游泳能力,这时幼鱼开始分散营独立生活,雌雄亲鱼到此时也就结束其一年一度的护幼生活,离开鱼巢,寻找自己的栖息环境

6、先生鱼

  鰤子鱼俗称先生鱼,又名海猫子,鱼纲,鰤子鱼科,有网纹鰤子鱼赵氏鰤子鱼细纹鰤子鱼等品种。常见的以赵氏鰤子鱼为多。头及前端稍平扁,向后渐尖,渐侧扁。吻钝圆。眼小,高侧位。口近前位。上颌较下颌微长,上下颌均具带状牙群,齿为3尖状。唇肉质,很松。无鳞,皮肤极松软。侧线已退化。背鳍和臀鳍较长,皆与尾鳍相连,胸鳍圆形,二腹鳍已合成圆盘状吸盘。尾鳍似长方形,后端宽圆。体背侧肉灰色,背鳍两侧有黑褐色圆斑,腹侧淡白色。近海底层鱼类。鱼体含水量较大,经济价值不高,我国主要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底曳网生产经常见到,生产时间主要在晚秋、冬季和早春。该鱼适宜加工鱼干和鱼米。

7、小姐鱼

在《百科海洋大全》找到这款小姐鱼为鳚类鱼种,鳚的种类很多,体形大都呈细长状,小姐鱼属于绵鳚,沿海渔民称之为小嘴鱼(也有笑嘴鱼之说),变音成小姐鱼估计是方言原因。小姐鱼与诸多海鲜一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等营养成分,脂肪含量很低;吃它,最能减少缺碘性疾病发生。

饰笠鳚本不是所谓的经济鱼种,但近年来也出现在北方沿海城市海鲜餐馆的暂养鱼缸里,用来吸引 那些喜欢尝试新奇事物的食客们。

热带珊瑚海域不同,黄海北部属温带海域,所以分布的物种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大连獐子岛边的海底,这条饰笠鳚(Wei)住在一只沉在海底20多米深的坏掉的浮漂里

8、海鳝鱼

海鲶鱼

虾虎鱼,俗称胖头鱼、海鲶鱼、扔巴、(鱼光)鱼。属鲈形目,虾虎鱼亚目,暖温性中小型底层杂食性鱼类,约有800余种,我国黄海渤海沿岸浅水区常见品种为矛尾复虾虎鱼。虾虎鱼头大、口裂大、齿细密。眼小,眼间隔宽平。体形亚圆柱形,前部粗大,尾部略扁平。体被细小栉鳞,体肤光滑附着较厚黏液,脊背色棕灰,腹部乳白,腹鳍相连呈圆形,具有吸盘功能,能固定身体于石块之上。性成熟期腹部呈淡黄色,腹鳍泛红。一般体长25厘米——30厘米,尾重150——200克,最大个体体长可达50厘米以上,尾重超过500克。

外形

  它们主要栖息在海水中,是一类体型小的食肉类鱼,大多数(约700种以上)种类属于虾虎鱼科。它们的特点是身体细长,有两条脊鳍。第一条有几根细微的脊骨,头部和两侧有一系列小的感觉器官,尾巴呈圆形,身上都有明亮的色彩。有些种类,如欧洲的水晶虾虎鱼呈现透明的色彩。多数成年鱼身长约10厘米,分布在菲律宾的一种虾虎鱼身长只有13毫米,是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动物之一。

  各种虾虎鱼组成了分类学中的虾虎鱼科 (Gobiidae),又作鰕虎鱼科。它是鱼类中最大的一个科,已知有超过2000种。绝大多数体型小,一般短于10 cm。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动物要数TrimmatomPandaka属的虾虎鱼类,它们完全成熟后也短于1 cm 。当然,也有些体型较大的虾虎,比如拟虾虎鱼Gobioides的种类,体长可超过30 cm,,但这是少有的例外。

产地

  有许多种虾虎鱼,如产于东太平洋区域的刺虾虎鱼栖息在沙土

的洞穴或者泥泞中,有些还和其他动物住在一起。如加利福尼亚的一种粉红色的小盲虾虎鱼,就住在某些虾类动物挖掘的洞里。还有一种带有鲜明的蓝色环,产于加勒比海的小虾虎鱼,也喜欢和其他动物同巢共穴。它们往往会充当其他大鱼的清洁工,把它们身上的寄生物吃干净。

种类特点

  它们的特点是身体细长,有两条脊鳍。第一条有几根细微的脊骨,头部和

两侧有一系列小的感觉器官,尾巴呈圆形,身上都有明亮的色彩。有些种类,如欧洲的水晶虾虎鱼呈现透明的色彩。多数成年鱼身长约10厘米,分布在菲律宾的一种虾虎鱼身长只有13毫米,是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动物之一。

  各种虾虎鱼组成了分类学中的虾虎鱼科(Gobiidae),又作鰕虎鱼科。它是鱼类中最大的一个科,已知有超过2000种。绝大多数体型小,一般短于10cm。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动物要数TrimmatomPandaka属的虾虎鱼类,它们完全成熟后也短于1cm。也有些体型较大的虾虎,比如拟虾虎鱼Gobioides的种类,体长可超过30cm,但这是少有的例外。有许多种虾虎鱼,如产于东太平洋区域的刺虾虎鱼栖息在沙土的洞穴或者泥泞中,有些还和其他动物住在一起。如加利福尼亚的一种粉红色的小盲虾虎鱼,就住在某些虾类动物挖掘的洞里。还有一种带有鲜明的蓝色环,产于加勒比海的小虾虎鱼,也喜欢和其他动物同巢共穴。它们往往会充当其他大鱼的清洁工,把它们身上的寄生物吃干净。

特征

  虾虎鱼亚科的鱼一般都会保护自己产下来的卵,常常把卵产在贝壳、岩石等不容易被吃掉的地点。

  栖息在海岸线上的潮汐虾虎鱼(学名:Eucyclogobius newberryi)数量逐年减少,属濒危动物

  而在云贵高原的湖泊中,虾虎鱼却成为外来入侵物种,是当地土著物种灭绝的元凶之一。

  虾虎鱼类最突出的形态特征就是其腹鳍愈合成一吸盘状。该吸盘的功能与 的背鳍吸盘和圆鳍鱼科的腹鳍吸盘类似, 但在解剖上是十分不同的结构,因此只是趋同进化的结果。经常可以看到野生的虾虎鱼以吸盘吸附在岩石或珊瑚上,在水族箱中它们也很乐意吸在鱼缸的玻璃上。

  尽管虾虎鱼本身不是人们的重要食物来源,但它们却是许多经济鱼类(如鳕鱼、黑线鳕、黑鲈和比目鱼等)的重要猎物。有些虾虎鱼还是很受水族馆欢迎的种类,如短虾虎鱼属Brachygobius的种类。

生存环境

  虾虎鱼基本上生存于浅海环境,包括潮间带水坑、珊瑚礁和海草

虾虎鱼

牧场;它们也大量存在于海水和河口栖息地,包括河流下游、红树林湿地和盐沼地。少数种类(还未完全清楚, 但少于几百种) 可完全适应于淡水环境。其中包括亚洲河流中的吻虾虎鱼(Rhinogobius spp.), 澳大利亚沙漠的雷虾虎鱼(Redigobius)以及欧洲的淡水虾虎Padagobius martensii

海鲈鱼

海鲈鱼简介

  海鲈鱼有别于淡水鲈鱼,体型较大,分为白鲈和黑鲈。海鲈鱼体型粗而较长,鳞片十分粗糙,一般身长110-120cm,体重15-18kg,下颌长于上颌,鱼嘴较尖。

白鲈背部呈青灰色,腹部较白,体侧有不规则黑色斑点;黑鲈颜色较黑,整体颜色深黑灰色,黑色斑点不明显。

海鲈鱼产区

  我国黄海渤海是海鲈鱼的主要产区。

海鲈鱼的营养价值

  海鲈鱼蛋白质丰富,肉质鲜美,是常见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比较著名的菜肴有宫保海鲈球。

  1、鲈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钙、镁、锌、硒等营养元素;具有补肝肾、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2、鲈鱼还可治胎动不安、产生少乳等症,准妈妈和产生妇女吃鲈鱼是一种既补身、又不会造成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的营养食物,是健身补血、健脾益气和益体安康的佳品;

  3、鲈鱼血中还有较多的铜元素,铜能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的功能并参与数种物质代谢的关键酶的功能发挥,铜元素缺乏的人可食用鲈鱼来补充。

适用人群

  1、适宜贫血头晕,妇女妊娠水肿,胎动不安之人食用;

  2、患有皮肤病疮肿者忌食。

海兔鱼

老板鱼 皮匠鱼 石浆鱼

美国红 象拔蚌 活大鲍 活小鲍 活海参 活海肠 活甲鱼

2 鱼类 (冰鲜)

沙鱼 大鸦片 大海鳝 大鲁子

三文鱼

三文鱼(salmon)也叫撒蒙鱼或萨门鱼,学名鲑鱼,是世界著名的淡水鱼类之一,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北部及欧洲、亚洲、美洲的北部地区。鲑鱼体侧扁,背部隆起,齿尖锐,鳞片细小,银灰色,产卵期有橙色条纹。鲑鱼肉质紧密鲜美,肉色为粉红色并具有弹性。鲑鱼以挪威产量最大,名气也很大。但质量最好的三文鱼产自美国的阿拉斯加海域和英国的英格兰海域。三文鱼是西餐较常用的鱼类原料之一。

三文鱼是香港人的洋泾滨英语的salmon”的发音。三文鱼是世界名贵鱼之一。鳞小刺少,肉色橙红,肉质细嫩鲜美,口感爽滑,既可直接生食,又能烹制菜肴,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鱼类。同时由它制成的鱼肝油更是营养佳品。三文鱼体侧扁,背部隆起,齿尖锐,鳞片细小,银灰色,产卵期有橙色条纹。鲑鱼肉质紧密鲜美,肉色为粉红色并具有弹性。三文鱼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北部及欧洲、亚洲、美洲的北部地区。

  三文鱼生长在加拿大挪威日本美国等高纬度地区的冷水鱼类。鲑鱼以挪威产量最大,名气也很大。但质量最好三文鱼产自美国的阿拉斯加海域和英国的英格兰海域。三文鱼是西餐较常用的鱼类原料之一。中国产的大马哈鱼是鲑鱼的一种。属回游性鱼类,每年910月便成群结队从海洋进入江河产卵,所以910月里是捕捞大马哈鱼最好时机;产地在黑龙江、乌苏里江以及松花江上游一带。

  三文鱼每百克含热量139千卡、蛋白质17.2克、 脂肪7.8克、维生素A45微克、维生素E0.78毫克、胆固醇68毫克、胡罗卜素0.9微克、视黄醇当量74.1微克、硫胺素0.07毫克、核黄素0.18毫克、烟酸4.4毫克、钙13毫克、镁36毫克、铁0.3毫克、锰0.02毫克、锌1.11毫克、铜0.03毫克、钾361毫克、磷154毫克、钠63.3毫克、硒29.47微克。

  大西洋三文鱼是溯河产卵的鱼类,也就是说野生三文鱼产卵时自然地迁移到淡水中,其他时候则在海洋中生活。对大部分体育垂钓者而言,捕捞野生三文鱼是被限制的。大多数三文鱼由河流里的三文鱼卵孵化,生长在海边养殖场。三文鱼常以新鲜或冷冻的切片、鱼片或整条方式出售。三文鱼片可腌制、冷熏、热熏。新鲜三文鱼可作为生鱼片和寿司生吃,也可采用中国菜肴的煮、炸、烤方式加以烹制。腌制三文鱼可与其他食物如三明治、沙拉、面食搭配组合。三文鱼性味甘平。三文鱼具有有补虚劳、健脾胃、暖胃和中的功能;可治消瘦、水肿、消化不良等症。[1]

挑选方法

  三文鱼和其他鱼类一样,讲究的是新鲜。根据一级棒的BOSS、资深日本菜行家教路,看三文鱼新不新鲜,就要从口感、 手感和颜色来观察。

  颜色:新鲜的三文鱼会有种隐隐流动的光泽,带着润泽的感觉。而不新鲜的三文鱼,就会失去那一层光泽,色泽较为暗淡无光。如果是买原条三文鱼的话,最好掰开三文鱼的鳃来仔细看看,新鲜的三文鱼鱼鳃是鲜红的,而不新鲜的三文鱼是会发黑的。

  手感:新鲜的三文鱼摸上去会感觉有弹性的,按下去会自己慢慢回复。不新鲜的三文鱼摸上去则是死实实的,木木的没有弹性。

  口感:新鲜的三文鱼入口会感觉到结实饱满,鱼油丰盈有化口的感觉。至于不新鲜的三文鱼,则入口会有散身和霉烂之感。

  另外,倘若是去批发市场买原条三文鱼,最好挑当日到的冰鲜鱼,因为有些无良销售商会把当日卖不完的三文鱼放入冷库,第二日再解冻重新拿出来卖,经过多次解冻后的三文鱼,蛋白质分解加剧,卫生和质量都令人担忧。

食疗健康

  中医理论认为,其肉有补虚劳、健脾胃、暖胃和中的功能,可治消瘦、水肿、消化不良等症。

营养价值

  1. 三文鱼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能有效降低血脂和血胆固醇,防治心血管疾病,每周两餐,就能将受心脏病攻击死亡的概率降低三分之一。鲑鱼还含有一种叫做虾青素的物质,是一种非常强力的抗氧化剂。[4]其所含的Ω-3脂肪酸更是脑部、视网膜及神经系统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有增强脑功能、防治老年痴呆和预防视力减退的功效;

  2 三文鱼能有效地预防诸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享有水中珍品的美誉。

  老少皆宜,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脑力劳动者;适合患有消瘦、水肿、消化不良等症人群。[

小嘴鱼 棒鱼

老板鱼

黄花鱼

黄花鱼又名黄鱼,生于东海中,鱼头中有两颗坚硬的石头,叫鱼脑石,故又名石首鱼。鱼腹中的白色鱼鳔可作鱼胶,有止血之效,能防止出血性紫癜。另外,置鲇龙太郎FANS对鲇(置鲇龙太郎)的爱称也为黄花鱼

基本介绍

  黄花鱼分为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和小黄鱼Psendosciaena polya

黄花鱼

ctis),分别为我国四大海洋业品种之一。大黄鱼也叫大先、金龙、黄瓜鱼、红瓜、黄金龙、桂花黄鱼、大王鱼、大黄鲞;小黄鱼也叫梅子、梅鱼、小王鱼、小先、小春鱼、小黄瓜鱼、厚鳞仔、花鱼。都隶属鱼纲石首鱼科

外形特征

  其形态相近,习性相似。这类鱼,体侧扁延长,呈金黄色。大黄鱼尾柄细长,鳞片较小,体长4050厘米,椎骨2527枚;小黄鱼尾柄较短,鳞片较大,体长20厘米左右,椎骨2830枚。

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大黄鱼分布于黄海南部、东海南海,小黄鱼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及朝鲜西海岸。

编辑本段生活环境

  大黄鱼平时栖息较深海区,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秋冬季节又向深海区迁移;小黄鱼春季向沿岸洄游,36月间产卵后,分散在近海索饵,秋末返回深海,冬季于深海越冬。黄花鱼一般食性较杂,主要以鱼虾为食。

生活习性

  简称"黄鱼",学名"石首鱼",渤海所产尤多。每年三四月未开雷前黄花鱼大量上市。一闻雷声,鱼沉海底。

黄花鱼有"大黄鱼""小黄鱼"两种,大黄鱼肉肥厚但略嫌粗老,小黄鱼肉嫩味鲜但刺稍多。饭馆所用的以大黄鱼为多。海鱼离水便死,不像江河湖塘的鱼可以吃到活的,所以海鱼务求新鲜。黄鱼的做法很多,糖醋鱼、尖钻鱼、干炸鱼、醋烹鱼、松子鱼(即松鼠黄鱼)、烩鱼羹、炒假螃蟹肉、抓炒鱼、红烧鱼,都可算为美味。家庭所做黄鱼,以"侉炖"为主,黄花鱼肉如蒜瓣,脆嫩比淡水鱼好,每值庭花绽蕊、柳眼舒青的明媚时节,大青蒜头伴食家厨自做黄鱼,也是人生的一种乐趣。

食疗作用

  简称黄鱼,学名石首鱼,是海鱼中较普通的鱼种,渤海所产尤多。每年三四月未开雷前黄花鱼大量上市,有时价值极贱,虽贩夫走卒、贫困人家,也要称二斤来尝尝,或熏或炸,到处可见。一闻雷声,鱼沉海底,捞网不易,鱼价也随之增高了。黄花鱼有大黄鱼小黄鱼两种,大黄鱼肉肥厚但略嫌粗老,小黄鱼肉嫩味鲜但刺稍多。饭馆所用的以大黄鱼为多。海鱼离水便死,不像江河湖塘的鱼可以吃到活的,所以海鱼务求新鲜。黄鱼的做法很多,糖醋鱼、尖钻鱼、干炸鱼、醋烹鱼、松子鱼(即松鼠黄鱼)、烩鱼羹、炒假螃蟹肉、抓炒鱼、红烧鱼,都可算为美味。家庭所做黄鱼,以"侉炖"为主,黄花鱼肉如蒜瓣,脆嫩比淡水鱼好,每值庭花绽蕊、柳眼舒青的明媚时节,大青蒜头伴食家厨自做黄鱼,也是人生的一种乐趣。

营养价值

  黄花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黄花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黄花鱼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体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能延缓衰老,并对各种癌症有防治功效。中医认为,黄花鱼有健脾升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之功效,对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及妇女产后体虚有良好疗效。

本草纲目》记载黄花鱼甘平无毒,合莼菜作羹,开胃益气。晾干称为白鲞,炙食能治暴下痢,及卒腹胀不消,鲜者不及

安康鱼

拔鱼

加吉鱼 海浮鱼 八角鱼

沙丁鱼

沙丁鱼,香港人称沙甸鱼,又称萨丁鱼、鳁和鰯。小者长二寸,大者尺许,下颚较上颚略长,齿不显,背苍腹白,肉美,多用来制为罐头食品。最初在意大利萨丁尼亚捕获而得名,古希腊文称其sardonios”意即来自萨丁尼亚岛

沙丁鱼(sardine)  

  科属:鲱科

  鲱科某些食用鱼类的统称,尤指沙丁鱼属(Sardina)、拟沙丁鱼属(Sardinops)和小沙丁鱼属(Sardinella)的种类。沙丁鱼一名也指制成油浸鱼罐头的普通鲱(Clupea harengus)以及其它小型的鲱或鲱状鱼。欧洲沙丁鱼(Sardina pilchardusC. pilchardus,在英国名皮尔彻德鱼)产于地中海及西班牙葡萄牙、法国与英国等大西洋沿岸,普通鲱则遍布北大西洋(包括北美沿岸)。拟沙丁鱼属已知的5个种由于极类似,有时被归为一种,即拟沙丁鱼(Sardinops sagax);5种分别产于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不同海域,于北美西部、南美西部、日本、澳大利亚与南非沿岸皆可捕得。

  沙丁鱼为细长的银色小鱼,背鳍短且仅有一条,无侧线,头部无鳞;体长约1530公分(612吋)。密集群息,沿岸洄游,以大量的浮游生物为食。主要在春季产卵,卵和几天后孵化的幼鱼在变态为自由游泳的鱼前一直随水漂流。

  所有沙丁鱼均为经济鱼种,可鲜食,也可干制、盐制或熏制,亦可浓煮成鱼粉或鱼油。旋网为最重要的捕鱼装置,其中特以称作围网者是,落网或堰等其它许多修正式旋网亦被使用。堰是由桩组成的定置围场,沙丁鱼群沿岸而游,即会转入其中。捕鱼主要在晚上,趁鱼群浮于水面取食浮游生物时施之;捕后将鱼浸于盐水运送上岸。

  沙丁鱼主要用作食用,但鱼肉亦可制为动物饲料。沙丁鱼油的用途包括制造油漆、颜料和油毡,在欧洲还用来制造人造奶油。

  亦称,是一些鲱鱼的统称,身体侧扁,通常为银白色。

  它是硬骨鱼纲鲱形目鲱科沙丁鱼属、小沙丁鱼属和拟沙丁鱼属的统称。

  世界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

外形特征

  体延长、侧扁。一般体长为14-20厘米、体重20-100克。体被大圆鳞,不易脱落。体背部青绿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两排蓝黑色圆点,上排斑点不显著,下排斑点一般为6-9个,多数为7个。腹部具棱鳞。体被圆鳞,无侧线。

  沙丁鱼属和拟沙丁鱼属的鳃盖骨上有显著和不显著的放射形隆起线,而在小沙丁鱼属的鳃盖骨上则无隆起线,但在肩带前方具两个皮质突起。

  沙丁鱼属仅沙丁鱼1种,又分欧洲沙丁鱼和地中海沙丁鱼2个亚种。拟沙丁鱼属共有5种,即远东拟沙丁鱼、加州拟沙丁鱼、南美拟沙丁鱼、澳洲拟沙丁鱼和南非拟沙丁鱼。小沙丁鱼属种类最多,有20多种。

  中国沙丁鱼类主要为小沙丁鱼属约10余种,以金色小沙丁鱼裘氏小沙丁鱼产量最高。沙丁鱼体延长、侧扁。腹部具棱鳞,体被圆鳞,无侧线。

生物学特性

  沙丁鱼为近海暖水性鱼类,一般不见于外海和大洋。它们游泳迅速,通常栖息于中上层,但秋、冬季表层水温较低时则栖息于较深海区。多数沙丁鱼的适温在2030℃左右,只有少数种类的适温较低,如远东拟沙丁鱼的适温为819℃。沙丁鱼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因鱼种、海区和季节而异,成鱼和幼鱼也有不同。如金色小沙丁鱼成鱼主要摄食浮游甲壳类(包括桡足类、短尾类幼体、端足类和糠虾),也摄食硅藻;幼鱼除摄食浮游甲壳类幼体外,也食硅藻和甲藻类。金色小沙丁鱼一般不作远距离洄游,秋、冬季成鱼栖于7080米以外深水,春季,沿海水温升高鱼群向近岸作生殖洄游。仔、幼鱼化后在沿海索饵成长,夏季逐渐随南海暖流向北洄游。秋季表层水温下降,遂向南洄游。至10月以后鱼体已成长至150毫米以上时,由于沿海水温降低而逐渐转栖于较深海区。小沙丁鱼属在1龄或2龄开始性成熟,春、夏季为生殖期。怀卵量随种类和个体大小而有变化,多半在10万粒以下。卵球形,浮性,成熟卵径约0.60.9毫米,初仔鱼长约2.3毫米。

  远东拟沙丁鱼是沙丁鱼中产量最高的鱼种。分布于日本近海,可分为4个群系,即太平洋群系、日本海群系、足褶群系和九州群系,其中以前两个群系较大。远东拟沙丁鱼的产卵场位于日本诸岛的近海,黑潮和沿岸水交汇的海域,但各海区、各群系的资源量及主要产卵场位置时有变化。怀卵量通常为2700084000粒,产卵适温1219℃。生殖在半夜进行。在17.5℃水温下,受精卵56小时化。化期和仔鱼期的死亡率甚高,受精卵在化时已死亡70%,到受精后约50余日(仔鱼全长约17毫米)时存活率不到1‰。仔、稚鱼期主要摄食桡足类的无节幼虫。稚鱼至幼鱼期逐渐增加植物性饵料(硅藻等),但主要饵料还是浮游动物。在产卵场附近索饵生长的幼鱼长大到8厘米以上时于夏、秋季(610月)北上进行索饵洄游,秋季北方水冷,又逐渐南下。2龄达到性成熟,体长约212毫米,体重约116克。

  80年代初期世界沙丁鱼产量高达1000万吨以上。中国东南沿海有丰富的沙丁鱼类资源,约在400年前已有开发的记载,但生产规模很小。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福建、广东沿海采用灯光围网作业以后,产量才大幅度上升。捕捞丁鱼的有灯光围网、流刺网、大拉网和定置网等,有时也用。

种群分布

  沙丁鱼属仅沙丁鱼 (Sardina pilch-ardus)1种,又分成欧洲沙丁鱼(S.pilchardus pilch-ardus,主要分布于欧洲沿海和非洲西北岸)和地中海沙丁鱼(S.pilchardus sardina,主要分布于地中海)2个亚种。拟沙丁鱼属共有5种,即: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melanosticta,分布于日本本州东部、九州西南部、日本海和对马海峡,在黄海北部有时也可捕到)、加州拟沙丁鱼(S.coerulea,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沿海和加拿大西部)、南美拟沙丁鱼(S.saax,产于南美洲的智利和秘鲁沿海)、澳洲拟沙丁鱼(S.neopilchardus,产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和南非拟沙丁鱼(S.ocellata,分布于非洲南部、安哥拉和纳米比亚等地沿海)。小沙丁鱼属种类最多,共有20余种,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各海区的就有16种,如长头小沙丁鱼(Sardinella loniceps)、金色小沙丁鱼(S. au-rita)、鳞小沙丁鱼(S.fimb-riata)等;太平洋东部有3种,即艮带小沙丁(S.sto-lifera)、巴拿马小沙丁鱼(S.thrissina)和大眼小沙丁鱼 S.macrophthalmus);大西洋西部也有3种,即金色小沙丁鱼、西小沙丁鱼(S.brasiliensis)和百慕大小沙丁鱼(S.pinnula);大西洋东部有4种,即金色小沙丁鱼、马德拉小沙丁鱼(S.maderensis)、厄巴小沙丁鱼(S.eb-a)和喀麦隆小沙丁鱼(S.cameronensis)。中国沙丁鱼类主要为小沙丁鱼属约10余种,以金色小沙丁鱼和裘氏小沙丁鱼 (S.jussieu)产量较高。

捕获方法

  由于沙丁鱼在晚间会被光亮吸引。所以捕捞者一般采用灯光围网、流刺网 、大拉网和定置网等捕捞。

生长环境

  沙丁鱼为近海暖水性鱼类,通常栖息于中上层,游泳迅速。

沙丁鱼制品适温在20℃以下左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附近的海面上,常常可以捕到大量的沙丁鱼。奇怪的是1951年沙丁鱼的年产量突然从50万吨下降到3000吨。后来查清了减产的原因,是由于水温突然下降所造成的。六年以后这里的水温又上升,沙丁鱼的产量又明显地提高。

  主要摄食浮游生物硅藻等。饵料因鱼种、海区和季节而异。金色小沙丁鱼一般不作远距离洄游,秋、冬季成鱼栖息于7080米以外深水,春季向近岸作生殖洄游。

营养价值

  沙丁鱼富有惊人的营养价值一罐沙丁鱼犹如一个营养丰富的发电站,富含磷脂即OMEGA-3脂肪酸、蛋白质和钙。

  咸水鱼类具有保护心血管健康的特殊成分磷脂即OMEGA-3脂肪酸。

  根据美国心血管协会的网站内容显示,这种特殊脂肪酸可以减少甘油三酸脂的产生(造成血栓的有害脂肪酸),并有逐渐降低血压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速度的神奇作用。

  孕妇在妊娠期应多吃鱼类,如沙丁鱼,因为沙丁鱼富含磷脂。

  同时沙丁鱼中的磷脂对于胎儿的大脑发育具有促进的有利作用。

  除了磷脂,沙丁鱼还含有大量钙质,尤其是鱼骨中。罐装沙丁鱼的鱼骨很松软,可以安全食用。

  我们的身体需要足够的矿物质,沙丁鱼也因其丰富的钙含量适合于不同年龄层的人。

  如果我们每日的钙质摄取量不足的话,持续的缺钙会导致骨头脆弱,而最终引起骨质疏松。

  对于那些想吃沙丁鱼又讨厌鱼腥味的人来说,可以通过煮熟的沙丁鱼来吸收氧化钙。

  罐装沙丁鱼有多种使用方法,可制成三明治,也是人们餐桌上的佐餐佳品。

  沙丁鱼的营养素含量(指100克可食部食品中的含量)

吃沙丁鱼的五种原因

  每周吃两次沙丁鱼可能会帮助你的心脏!这里有五种为什么将沙丁鱼放置到你的餐桌上的原因。

  第一,稀释血液

  第二,帮助扩张血管

  第三,防止潜在致命血凝团的形成

  第四,防止高血压以及脂肪量的提高

  第五,保护心脏跳动的不正常

  因为沙丁鱼含有丰富的能够促进健康的Omega-3sEPADHA.。这些基本的脂肪酸能够帮助身体里的血液流动畅通,保持一个健康的心脏,防止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简单来说,沙丁鱼是保持一个健康心脏的重要方法。

  如果刚开始食用沙丁鱼时,会令你很吃惊,但是丰富油脂烹制的沙丁鱼让你望而却步,但是在想想,这里有一个简单可口的方法,为你的家庭提供一个比较健康有益的吃法。

红头鱼

多春鱼 胡瓜鱼

胡瓜鱼(Osmerus mordax)因其鱼肚中一年都有鱼子,因此又名多春鱼、毛鳞鱼。英文名smew,俄文称为снетк。胡瓜鱼的叫法来自阿伊努人,因鱼身有一种鲜黄瓜般的气味而得名。

简介

  名称:胡瓜鱼(Osmerus mordax),英文名smelt,俄文称为снеток (或者корюшка )。胡瓜鱼的叫法来自阿伊努人,因鱼身有一种鲜黄瓜般的气味而得名。胡瓜鱼的叫法来自阿伊努人。鱼卵大约2年后长成成鱼,到晚秋季节为产卵而上河。在日本北海道的太平洋沿岸能捕获,但是由于乱捕滥杀数量大减。目前市面上的胡瓜鱼大多是在加拿大和挪威捕获的。另外,它还有一种淡水鱼分支——池沼公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黄鱼。

  胡瓜鱼可以整个食用,其魅力在于钙质丰富。但是过敏体质的人要加以注意。即将产卵的母鱼味道鲜美,要选择体型大、肥肥胖胖、体色艳丽的胡瓜鱼,建议正在长身体的少儿、骨质疏松症患者、老人食用。通常的吃法是烧烤。注意烤得过火鱼子会爆出来。烧烤之前洒上酒味道更好。新鲜的胡瓜鱼还可做生鱼片,在日本。

  背棕灰,腹银白。

  分布于北大西洋、西北太平洋。我国黑龙江、图们江有产。中上层杂食性鱼类。幼鱼以轮虫,挠足类为食,随着体长和年龄的增加,它们的捕食对象改为甲壳类浮游生物和一些小鱼。

  平时生活在海里,营群体生活。

  每年春季,它便开始停止进食,并从近海溯流而上,在江河的下游有水生殖物地区产下粘性卵。不久,又返回近海育肥。卵在10~20天以后孵化,而仔鱼孵出后,也顺流而下,去大海中生长。在第一个夏季结束的时候,当年幼鱼的体长可以达到3~4厘米,重10~30克,幼鱼大约2年后长成成鱼。

分类

  胡瓜鱼属于动物界Fauna——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索动物亚门Vertebrata——鱼纲Pisces——幅鳍鱼纲Actinopterygii——新鳍鱼亚纲Subbclass Neopterygii——鲑形目salmonidae——胡瓜鱼科Osmeridae——胡瓜鱼属Osmerus。胡瓜鱼有一个同属一科的淡水鱼亲戚——池沼公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黄鱼

产地

  胡瓜鱼在太平洋、大西洋的北部沿岸许多地区均能捕获,我国东北的黑龙江图们江下游一直到台湾沿海都有出产。但是由于乱捕滥杀,目前数量大减,正受到保护。目前市面上的胡瓜鱼大多是在加拿大和挪威捕获的。

形态特征

  鱼体长不超过3英寸(约7.6cm),体长侧扁,鳞片小,侧线不完全。胡瓜鱼的吻端位,口裂较大,眼也比较大,眼径与吻长大致相等。胡瓜鱼的背鳍较高,但尾柄很细,尾鳍呈深叉形。胡瓜鱼的舌头上长有大犬齿,上颌骨的末端超过瞳孔的后缘。

生活习性

  胡瓜鱼群体生活,是中上层杂食性鱼类。幼鱼第一个夏季夏季期间以轮虫挠足类甲壳动物和浮游动物为食,随着体长和年龄的增加,它们的捕食对象改为甲壳类浮游生物和一些小鱼。胡瓜鱼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被食用鱼类,它是暖水性鱼类梭鲈及冷水性欧白鲑(lake whitefish)大西洋鲑(Salmo salar)的食物。

繁殖

  胡瓜鱼平时生活在海里,成鱼春天到海边河口处产卵,产卵日期在每年的3—5月。孵化场所通常在较大的河道支流和浅滩,这是也是捕捞的最好时机。胡瓜鱼卵在10—20天以后孵化,在第一个夏季结束的时候,胡瓜鱼的当年幼鱼的体长可以达到3—4cm,重10—30g,幼鱼大约2年后长成成鱼。胡瓜鱼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在它们会丰产年份大量吞食自己的幼鱼,从而起到数量调节作用。

食用

  胡瓜鱼营养价值较高,尤其是钙质丰富,特别适合正在长身体的少儿、骨质疏松症患者和老人食用,但是过敏体质的人要加以注意。即将产卵的母鱼味道鲜美。胡瓜鱼通常的吃法是烧烤。但要注意烤得过火鱼子会爆出来。烧烤之前洒上酒味道更好。在俄罗斯,胡瓜鱼肉还被当作馅饼的原料。而在日本,许多新鲜的胡瓜鱼被做成生鱼片。在其他许多国家,胡瓜鱼的烹饪方法以炸为主。另外,在冰岛、挪威等原产地国家,胡瓜鱼也被大量做成罐头供出口。但胡瓜鱼在加工、运输的过程中容易变质,产量通常不高。

大头鱼 昌鱼 尖头鱼 刀鱼 先生鱼

面条鱼 黑鱼 扔巴鱼 梭鱼 鲮鲫鱼 红刀鱼 河刀鱼

杂拌鱼 桂花鱼 大头宝 九兔鱼 胖头鱼 碟鱼头

金枪鱼 八带鱼 岛子鱼 同乐鱼 八爪鱼 乌鱼

3.贝类 (活鲜)

夏夷贝 红里罗 红扇宝 柽子王 大海螺 小海鲜 韩国螺

乌鲍螺 鸟贝壳 肚脐螺 天鹅蛋 芒果贝 白云贝 蝴蝶贝

百花贝 小姐贝 虎皮贝 红贝 龙眼贝 玻璃贝 毛鲜子 麻蚬子 海蛎壳 赤贝 北极贝 象拔榜 海红 毛海红 小柽子 笔杆柽 小海鲜 小人鲜 马蹄贝 黑牛眼 文蛤带子 赤子

小海波螺 香螺 香波螺 辣波螺 尖波螺 偏定螺 海兔 花螺 钢螺

青口贝 白蚬子 海螺丝 蜗牛螺 鲜紫菜 龙须菜 鹿脚菜 海嘛线

海带片 海木耳 海带扣

4.虾类

龙虾 龙虾仔 基围虾 皮虾 青虾 大海虾 卢姑虾竹节虾

桃花虾 小河虾 小红虾

5.肉类(冰鲜)

鸟贝肉 大蛤肉蛎肉 鲜贝丁 扇贝肉 沙鲜肉 黄鳝肉 海肠

毛蚬肉 尤鱼须 鲜鱼杂 鲜鱼肚 青鱼子 刀鱼子 沙鱼脑

蛰头 蛰皮 鲜海蛰 沙鱼肚 先生鱼肉 柽子嘴 功夫菜

6.冰鲜类(水发)

水发参 虾仁 海狗鞭 鱼筋 鱼肠 鱼白 鱼肚 沙鱼皮 凌鱼皮 沙鱼喉 蚕蛹 雄蚕鹅 蟹黄 红鱼子 焖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cfaa61f227916888486d72f.html

《海鲜的种类汇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