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心得体会4篇

发布时间:2021-03-12 01:06: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 10 20 日 至 23 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并将通过

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这 是我们党第一次在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选择。从开国大典前夕的《共同 纲领》播下法治的“种子” ,到民主法制在经历曲折后的艰辛探索; 从 1997 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十八届四中全 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法治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和执着 追求。我们欣喜地看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了巨大 成就,法治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组数据引人注目:截至 2014 3 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 242

部。 68 部法律的制定或修改列入了本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 规划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立法引领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国家治理新常态。

2014 5 20 日 ,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挂牌成立, 1 枚 公章取代了过去 109 枚公章的权限。“昨天上午交的材料,今天就全 部拿齐了,真是太快了! ”在滨海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里,来办件

的张璐告诉记者。 国务院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 项达 600 多项。“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政府理念深入人心。

多轮司法体制改革, 使“努力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 感受到公平正义”成为司法机关孜孜以求的庄严目标。 2014 8

22 日,福建小伙儿念斌在被羁押多年、 4 次被判死刑后,终于被宣 告无罪释放。此刻,迎接他的不仅有自由的空气,还有法治国家对人 权的保障、对公正的呵护。

不久前,宁夏中卫的农民王金富决定结束长达 3 年的上访奔波, 改为向法院提起申诉。 “现在走到哪里,都说要走法律程序,找领导 也没用了。”朴实的王金富说。随着《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 题的意见》的出台,诉讼与信访彻底分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成为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要求。

依法反腐、制度反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审视党的十八 大以来的反腐历程,反腐以治标开始,在过程中逐步制度化,通过一 系列规范性的做法,最终达到治本的效果。不难看出,法治化无疑是 反腐倡廉最鲜明突出的特点, 其本身就是依规治党、 依法治国的重大 实践。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新的历

史起点上,必须首先回答, 当前我们在法治国家建设中仍然存在的突 出问题是什么?

从人民网每年全国两会前夕进行的“两会调查”中可以看到,从

2002 年到 2014 年的 13 年间,“反腐倡廉”12 次名列网民关注的 “两 会热点”前三名。而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司法公正、食品安全等网 民关注度较高的话题无不与法治密切相关。

腐败之风令公众对公权力机关和公职人员的信任大为消减; 执法 不严让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有害食品事件频频上演; 有法不依令“看 得见的手”进退两难, “看不见的手”难以施展。过去的经验和现实 的要求都表明:治理当今中国的问题,健全法制、厉行法治,实现全 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无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按下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快进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必须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必须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 国有机统一,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决维护宪法

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 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 是中国改革新的启程, 是中国法治建设 新的启程,是社会和谐发展新的启程, 定会奏响依法治国的 “最强音”, 为党和国家未来的新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石。

依法治国心得体会(二)

* 23 日下午,我局按照县委政法委统一安排部署,组织全局 干警集中学习了省委党校社科部 **教授的辅导讲课, 通过学习,对依 法治国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

依法治国,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 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 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 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 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依法治国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 改变而改变。”其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

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 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观念。法律权威 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 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会都必须树立有效的权威,没有权 威就没有秩序。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决定了一个社会中不同

的权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社 会主义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

法律的目的和宗旨要通过执法司法来实现, 法律的权威也要通过执法 者的权威来体现。因为在社会上一般人心目中,执法者在一定程度上 就是法律的化身,代表着法律权威与尊严。如果执法机关威信扫地, 司法没有权威,就难以有效树立起法律的权威。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 力,需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方面,要有效克服我国社会公众中 普遍存在的“法不责众”、“只要有理怎么闹都行”等不讲法制的传统 观念,从严执法,对一切违法行为、包括有些自认为“有理”的违法 行为严肃处理,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树立执法者的权威。另一方面, 执法者要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 让执法司法行为令人信服,用 公正赢得权威。没有执法部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再好的法律,也难 以彰显其权威性,难以起到规范人们行为,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古 今中外的历史都证明,凡能做到执法如山,法制的权威与尊严就能得 到较好的维护,就能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就能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

法律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意志的体现, 严格执法的目的就是为 了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具体到执行某一部法律,检 验我们执法行为合法、正当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准,就是执法的结果是 否符合这部法律的立法宗旨。强调执法结果符合立法目的,就要强调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尤其要克服当前执法环节中存在的部门保 护、地方保护、只重视单位利益和个人主义的倾向。

模范遵守法律,是政法干警的应尽责任。政法干警模范守法对于 培养整个社会依法办事的观念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在普通社会公众 眼里,执法者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法律的地位、权威和形象,执法者 就是法律的化身。如果执法者能够自觉尊重法律,模范遵守法律,时 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就为全社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 样,从而给社会和广大公民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带来积极影响。反之, 如果执法者不尊重、不遵守法律,甚至执法犯法,带头破坏和践踏法 律,那么,也同样为全社会树立了一个恶劣的典型,普通群众也会不 尊重、不遵守法律,并进而产生对法律尊严的轻视和对法律权威的怀 疑。因为我们是执法者,法律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如果我们自己 不带头遵守法律,不去维护法律的权威,导致整个社会轻视法律,到 最后,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职业也就不会被社会所尊重,也就丧失了 价值和尊严。因此,每个政法干警都应当保持清醒的角色意识,始终 牢记自己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克服特权思想,从 我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时时自觉遵守法律,努力维护法律的公平 公正。

依法治国心得体会(三)

依法治国,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 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 -主与社会主义法制

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 -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

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 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民 - 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 -主的确

认和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一方面,包括公民民 -主权利

在内的各种权利都由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确认和保护;另一方面, 公民民 -主权利也必须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规范而有序地行使,才能

真正得到实现。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 -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

制。

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 -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

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在这样一种人们

向往的社会里,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保障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和-谐发展。

社会稳定、秩序井然,是构建和 -谐社会的前提。没有稳定和秩

序,人们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和睦共处。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

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 -谐因素,其中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比

较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也是构建和 -谐社

会的障碍, 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调整解决。 在众多的社会调整措施 中,法律调整最为重要。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硬性”的社 会功能和规范功能。 要维护社会稳定,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正常的 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实现社会和 -谐,就必须依靠法治作保障。

依法治国理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 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依法治国 的含义做了界定:“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 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 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 会主义民 - 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 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其基本含义是 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实行的是法治而不 是人治; 其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 树立 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观念。

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 -

律权威, 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 任何社会都必须树立有效 的权威,没有权威就没有秩序。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形态,决定了 一个社会中不同的权威。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是由法律的本质 属性决定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 意志的高度统一。 法律具有规范相和确定性, 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 或者废止。 这种法律所独有的确定性, 使人们根据法律的规定可以清 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 法律具有普遍性。 它在其有效时间内, 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 法律以国 家权力为后盾, 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任何个人或者组织违反法 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些特征,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法 律具有崇高的权威性。

依法治国心得体会(四)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与法制建设目标。

19993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五条第一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 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标志着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理论 日益走向成熟,社会主义依法治国实践迈入更高阶段。

依法治国,作为一种先进的治国方略与法律文化,是社会进步、 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法治国家, 是以市场经济的相当发展为经济基 础、以民主政治的相当完善为政治基础、 以发达的权利义务观为核心 的精神文明为思想文化基础的。 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在资本主义社 会才开始实行,但是,正如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一样, 资本主义也不可能有彻底的法治。 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应当是人民真正

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而且也应当成为真正实行依法治国的法治国

家。社会主义的依法治国必然是而且应当是人类历史上全新的、 最高 历史类型的依法治国。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随着我国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逐步发展 与成熟,以科学的权力义务观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逐步发 展,全面确立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方针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以江泽民同 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继承邓小平 同志的民主法制思想,总结 古今中外治国的成功经验,反映全国人 民的意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并从宪法的高度确立了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理 念,这标志着党和国家治国方略的根本性转变。

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 (一)有法可依,这是依法治 国的法律前提, 也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 有法可依不仅要求立各种 各样的法,更重要的是要求所立的法是良好的法, 即符合人民的利益、 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精神的法。如果所立的法非常糟糕或者漏洞很 多,不仅会给坏人提供为非作歹的机会,还会使好人无从依法行事。

二)有法必依,有法必依是指一切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 事业单位、公民都必须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有法必 依要求:(1)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执政党作为国家的 领导核心, 能否做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能否依法决策和依

法办事,是依法治国能否实现的关键。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行并 坚持依法治国, 要求执政党不去随意干预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 能代替国家政权包办一切,而是要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严肃认真的监督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严格执法 守法,保证其充分、正确、合理地行使职权。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 党员领导干部务必加强对法律和法学知识的学习,努力增强法治意 识,掌握和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本领, 以自身的 实际行动带动广大干部和群众, 在全社会形成学法、 用法的良好风气, 为坚持依法治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 2)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

员必须严格依法办事。 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是代表国家制定、 执行 和实施法律的专门机关和人员。 它们严格依法办事, 是实行并坚持依 法治国的关键所在。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 员,都要严格依法办事,这样才能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 时又为人民群众树立守法的榜样。 (3)广大社会成员要依法办事。广 大社会成员不但要自觉以法律为行动指南, 还要善于运用法律来争取 和捍卫自己的权力和自由, 勇于同一切破坏法律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 作斗争,维护法律的威严。 这是依法治国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是 依法治国真正实现的重要标志。 (三)执法必严,依法治国的关键是 执法,难点和重点也在执法。执法必严一是讲执法要严肃,即执法机 关和执法人员要本着对人民负责、 忠实于法律的精神严肃认真地、 丝不苟地执行法律。 二是讲执法要严格, 即正确、 合法、合理、公正、 及时。(四)违法必究,就是要严格追究违法犯罪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这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是法律威严的重要体现。违法不究,不但 会使受到侵犯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法律保护和救济, 使被破坏的社会关 系和社会秩序得不到恢复,而且还会损害法律的威严,使法律失。

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制度自 我完善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 是一项艰巨复杂的 系统工程,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作为基层司法人员,我们要切实做到从自身做起,模范地遵守国 家法律,在司法工作中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e62b3df50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87.html

《依法治国心得体会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