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游》李贺阅读练习及答案及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2019-12-03 21:17: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客游》李贺阅读练习及答案翻译赏析

游(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答案:

1.【解析】:C E (对一个2分,全对5分) 
 C“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对比错误,应该是‘暖’和‘悲’形成对比。”;E“老”字是“总是”的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痛苦。) 
2.【解析】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2分)异:杜诗描写沦陷后长安的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李诗主要是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家信告诉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4分)             

【注释】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这两句是说: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悲愁充满了客游千里的羁旅之心。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这两句是说:没有机会进京求取功名,却只能长久地淹留在赵国的旧地。承明庐:汉代著名的宫殿。汉·班固《汉书·严助传》: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三国魏·张晏注:承明庐,在石渠阁外,值宿所止曰庐。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谒帝承明庐。老:久的意思。平原:指平原君赵胜。赵胜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大公子之一,以善养士闻名。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数千人。李贺当时客游赵地,故以平原客自称。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这两句是说:自己已经离乡三年了,一年四季都没有机会去祭拜自己的祖宗。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这两句是说:我经常像冯谖那样弹唱失意的剑歌。每次思归都未能如愿,因此,只能写封书信来表示自己希望早日还家的心情。弹铗:弹剑而歌。《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田文),愿寄食门下。„„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

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铗:剑把。裂帛:犹裁笺。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载《乌夜啼八曲》其三:辞家远行去,侬欢独离居。此日无啼音,裂帛作还书。南朝梁·江淹《恨赋》:裂帛系书,誓还汉恩。

【赏析】

羁旅在外,诗人思绪万千。此时,李贺正值壮年,本应大展身手、建功立业,然而,却只能离乡背井、困顿于异乡。为此,诗人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写自己的忧怨。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这是怎样的尴尬和无奈?失意之中,人总是会生出思乡之情,李贺也不例外。屡弹铗,诗人希望能像冯谖那样展示政治才能,然而,世事艰难,根本无法实现。更令诗人伤痛的是,除了政治上失意外,又被迫客居异乡。可以说,失意之中又增添几分痛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18ce264c8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40.html

《《客游》李贺阅读练习及答案及翻译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