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中“之”“而”“以”的用法整理?

发布时间:2018-04-04 15:00: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初中文言文中”“”“的用法整理? 20

篇目为《曹刿论战》《小石潭记》《出师表》《桃花源记》《捕蛇者说》 只要这五篇不要多

1.
作为虚词,一般是做代词或主次,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也作动词。
1)代词。可做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
2)助词,可作结构助词,音节助词等。
做音节助词时,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后面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做结构助词是,作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案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3)动词,可译为”“
2.
是古代汉语里使用很频繁的一个虚词,常用作连词,有时也做代词、助词。
1作为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可表示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顺承关系转折关系、修饰关系递进关系等。
表并列关系时,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
表承接关系时,在意思上往往是一种顺接,前后语义相承,但不是并列的,也没有转折的意思,可译为”“接着或不译。
表递进关系时,可译为而且”“并且或不译。
表转折关系时,可译为但是”“可是”“
表修饰关系是,可译为”“或不译。
2)作用代词。一般用作第二人称,可译为作定语时,译为你的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锯末,表示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3.
1)作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产生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条件及其他,可视情况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相当于”“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无以(亡以)是一个凝固结构,椅子后面不带宾语。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的意思。
2做连词,用法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见上)
3)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实力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4还可以做动词用,可译为认为

[ qǐ ] 助词,表示反诘(a.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b.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 kǎi ] 1.古同,快乐。 2.古同,胜利的。

详细释义

〈形〉

1.

kai)。安乐

2.

王在在镐,岂乐饮酒。——《诗·小雅·鱼藻》

3.

既见君子,孔燕岂弟。——《诗·小雅·蓼萧》

4.

〈副〉

1.

(形声。从壴(zhù),微省声。壴,陈列乐器。(kǎi)本义:回师时献功之乐)

2.

3.

假借作虚词,用在句中或句首,表示反问。

4.

5.

相当于难道”,“怎么

6.

岂非计久长。——《战国策·赵策》

7.

岂若吾乡邻。——·柳宗元《捕蛇者说》

8.

其愤世疾邪者耶。——·刘基《卖柑者言》

岂独一琴哉。——·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又如:岂奈(何奈,无奈);岂不尔思(怎能不思念你);岂有他哉(表示没有其他原因)

相当于何况。如:岂况(何况)

表示祈使。如:岂不可(怎么不可以)

表示估计、推测。相当于也许、莫非

将军岂有意乎。——《战国策·燕策》

9.

10.

荆卿岂无意哉。

将军岂愿见之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将军岂有意乎。

又如:岂有(也许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1d4b251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3.html

《初中文言文中“之”“而”“以”的用法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