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

发布时间:2020-05-04 11:44: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拿来主义》教案

班级:对口专业二班 时间:2016年10月27日 执教者: 田然

教学目的:
(1)理清作品论证思路,体会本文的逻辑力量。

(2)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结合现代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已的认识。

(3)学习本文的表达的技巧,了解杂文的文体特点。

(4)学习作者幽默犀利的语言,体会词语的讽刺意味及比喻论证方法的运用,领会比喻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学习鲁迅的论证艺术,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
教学难点:把握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要点: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文章思路,领会“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一、导入新课:大家对鲁迅先生应该并不陌生吧。最早的的有《从百草堂到三味书屋》。你们学完了有谁在桌子上刻了早字?这可是破坏公物哦,当然也是对自己的一个警醒,提醒自己要:时时早,事事早。从这里也可见到,鲁迅先生不仅影响了当时社会文化,还深深地影响了我们。之后呢?我们还学过《社戏》、《藤野先生》、《孔乙己》,这里面的一个个人物仿佛也还历历在目,性格鲜明的生活在我们的脑海里。那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先生的一篇杂文《拿来主义》。

二、作者简介:鲁迅(l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参任《新青年》编辑,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等。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对民主革命和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终因积劳成疾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病逝。一生著译近千万字,现有《鲁迅译文集》10 卷、《鲁迅全集》16卷。被译成英、日、俄、 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 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影响广泛。

三、写作背景简介。

文为时而作。

本文写于上世纪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在政治上推行卖国主义政策,在文化政策及其活动上,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在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先生以马列主义学说为指导,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建设新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这一主张后来成为中国无产阶级对待文化遗产的代名词,普遍采用至今。

四、研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生字词

礼尚往来(shàng;崇尚,重视。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

自诩(xǔ;夸耀,说大话;自我夸耀。

残羹(gēng)冷炙(zhì):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

冠冕(guān miǎn)古代帝王、高官的礼帽,引申为体面。

玄(xuán)虚: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蹩( bié) 进 : 躲躲闪闪在走进。 孱(càn)头:懦弱无能的人。

譬(pì) 如 阿剌(lā)伯

(2)、分析课文

本文中作者提到了几个“主义”?对此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①闭关主义 ②送去主义 ③送来主义 ④来拿主义。

1.分析“闭关主义”

问:什么是“闭关主义”呢?作者是怎么对待它的?

明确:“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就是“闭关主义”。

清政府以“天朝上邦”自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背后透漏的是盲目自大。

那么最后的结果又是怎样呢?作者用“给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进行了总结。

所以看起来并没有起到什么好的结果。

2.分析“送去主义”

问:那在这之后呢,又成了“送去主义”。“送去主义”又是什么样子的,它和“闭关主义”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那么作者对它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文章中这样提到“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这里面提到了几个词“发扬国光”、“到欧洲传道”,所以这背后的实质却是与“闭关主义”并无区别,都是以文明古国自居,自夸自大。

“送去”固然可以显示自己的“丰富”、“大度”,但无论怎样的地大物博,底蕴丰富,也是要愈送愈穷、愈送愈弱的。 这里,作者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来进行论述。(类比: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

尼采:自诩是太阳 中国: —— 自诩地大物博

光热无穷 —— 煤矿丰富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 只送去,不拿来

他发疯而死 —— 沦为乞丐

作者并不完全否定“送出”,“我只想鼓吹我们在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3. 分析“送来”和“拿来”的区别

送来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问:“送来”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明确:送来的“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

问: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明确: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 这些东西是白送的吗?(不是。他们从中国换取了市场,白银,军队战斗力,国民的精神状态)。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个表示因果的关联系“所以”承上启下,即说明了“拿来”与“送来”区别,又为进一步阐释的“拿来主义”确立了基本原则。同时这一段,也是整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问:那么“拿来”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拿来”是主动的,有目的,有思考的。

那么前面的这些部分,大家可以看到,都是在进行反面论证的。因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以及“送来”的不可行,所以,我们才需要“拿来主义”。从而,引出作者提倡的观点。

4.总结

闭关主义——盲目排外,抱残守缺(破)

送去主义——有来无往,沦为乞丐(破) 拿来主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送 来 ——嗟来之食,经济侵略(破) (立)

前二个主义是“破”,是铺垫,是蓄势;而后一段是“立”。 论述自己主张的时候,也是破在前头,先把一些不正确的态度加以分析批判,然后再论证自己的主张。这样,观点明确,中心突出。

“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

5.分析”拿来主义“

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具体在做到“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呢?请大家来看第八段。

(1).“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

明确: ⑴“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⑵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有:

   ①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

   ②昏蛋——放一把火烧光

   ③废物——欣欣然接受一切

   ④拿来主义——占有,挑选

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十足的懦夫)

浑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左得出奇)

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右倾投降主义者)

三种人   想法     行动      实质      共同点

孱头   怕给污染   徘徊不敢走进   拒绝继承(逃避主义)    不

混蛋 保存清白 放火烧光 盲目排斥( 虚无主义) 加

废物 羡慕 欣欣然蹩进 全盘接受 (投降主义 ) 挑

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2).那么,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

占有,挑选”。先占有,后挑选。占有是为了挑选。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怎样挑选?),所以作者又通过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遗产中的成分,列举了相应的几种正确的做法。

完成表格

喻体事物   态度 本体事物 态度

鱼翅 吃掉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完全吸收

鸦片 送药房供治病 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 批判地吸收

烟 展览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

如八股文等无用的历史垃圾

姨太太 请他们各自走散 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坚决抛弃

所有这些比喻,就将怎样“挑选”说的既清楚透彻,又具体形象。 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就是: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和方法同样适合于本国的文化遗产。

(3).最后一节总结全文

阅读第10段,想一想这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 。(训练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总之,我们要拿来。

(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辩别,不自私。

(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最后一句话揭示全篇的中心思想,深刻提出“拿来主义”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6.总结全文,划分文章段落。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自然段):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第二部分(7—9自然段):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总结全文

(3)、文章写作特点

1、先破后立,思路清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综合运用举例、类比、对比、比喻等论证手法。

3、运用比喻展开论证,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

4、语言幽默犀利,诙谐辛辣,增强了论证的力度。

鲁迅处在黑暗势力统治下面,没有言论自由,所以用冷嘲热讽的杂文形式作战。

——毛泽东

请从文中找出例句加以赏析。

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示一点进步了。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文章充满了调侃和反讽的味道。“嬉笑怒骂皆是文章”

5、简介杂文特点:

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杂文的典型特点为:议论性、形象性(文艺性议论文)、现实性。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1391a10100ieu2.html) - 拿来主义创新教案_思嘉丽_新浪博客、课后思考

80年后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拿来主义”,又该如何对待本国与外国的文化呢?

板书设计:

拿来主义(杂文——议论性、形象性、现实性)

鲁迅

word/media/image1.gif 闭关主义 盲目排外

送去主义 有来无往

拿来主义 孱头 消极逃避

破 昏蛋 完全否定

废物 全盘接受

立 拿来主义

word/media/image2.gif 占有

立 新人 鱼翅 吸收

挑选 鸦片 批判地吸收

烟 用作反面教材

创新 姨太太 坚决抛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227163aa0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1.html

《(完整版)《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