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由来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茶的由来
一、魏说--观音托梦
相传,1720年前后,安溪尧阳松岩村(又名松林头村)有个老茶农魏荫1703-1775勤于种茶,又笃信佛教,敬奉观音。每天早晚一定在观音佛前敬奉一杯清茶,儿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有一天晚上,他睡熟了,朦胧中梦见自己扛着锄头走出家门,他来到一条溪涧旁边,在石缝中忽然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芳香诱人,跟自己所见过的茶树不同……第二天早晨,他顺着昨夜梦中的道路寻找,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问,找到梦中的条树。仔细观看,只见茶叶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青翠欲滴:魏荫十分高兴,将这株条树挖回种在家小一口铁鼎里,悉心培育。因这茶是观音托梦得到的,取名"铁观音"
二、王说--乾隆赐名
相传,安溪西坪南岩仕人王土让[清朝雍正十年副贡、乾隆六年曾出任湖广黄州府靳州通判,曾经在南山之麓修筑书房,取名南轩。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的春天,王与诸友会文于南轩。每当夕阳西坠时,就徘徊在南轩之旁。有一天,他偶然发现层石荒园间有株茶树与众不同,就移植在南轩的茶圃,朝夕管理,悉心培育,年年繁殖,茶树枝叶茂盛,圆叶红心,采制成品,乌润肥壮,泡饮之后,香馥味醇,沁人肺腑。乾隆六年,王士让奉召人京,谒见礼部侍郎方苞,并把这种茶叶送给方苞,方侍郎间其味非凡,便转送内廷,皇上饮后大加赞誉,垂问尧阳茶史,因此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铁观音
品种:铁观音既是茶的名称,也是茶树品种的名称。铁观音茶树属于灌木型,叶形椭圆,叶齿疏钝,叶肉肥厚,叶色深绿,嫩芽紫红,光泽油亮,叶面隆起,略向背反卷。这种茶又分为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四种,其中以春茶品质最好,产量最大,特点是香高、味厚、耐泡;夏茶叶薄、味稍涩、香低;暑茶优于夏茶;秋茶香气高,但仍不及春茶。采摘标准和时间要求很严格,春茶采摘期在立夏;夏茶采摘期在夏至之后;暑茶采摘期在大暑后;秋茶采摘期在白露之前。采茶最好在晴天上午十时至下午三时前进行。北风天气所采的茶品质最佳。
特点:铁观音的茶条曲卷成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它肥壮、结实、匀整、鲜润、乌亮,有沉重似之喻。铁观音干茶用鼻子闻,有轻微的清香味。优质铁观音用开水冲泡后,汤色金黄,具有独特的香味,还略带有桂花的香气,或兰花的香气,醇厚鲜爽。揭开杯盖,芳香扑鼻。饮后齿颊留香,回味悠长。茶非常耐泡,冲泡七遍仍有余香。
成份:铁观音含有多种生物碱,以及维生素、几茶素、单宁、蛋白质、芳香油等物质。
功效:具有清心明目,减肥美客,防治动脉硬化和某些癌症,减轻幅射性伤害等功能。

工艺:铁观音鲜茶叶采摘回后,要经过晾青、晒青、再晾青、做青、烤青、揉捻、初焙、包揉、复焙、复包揉、文火慢烤、簸拣等十几道工序,方能使铁观音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形。
雨花茶的传说:
雨花茶因产于南京中华门外的雨花台而得名。
雨花茶在我国茶名中实为罕见,但雨花茶的生产历史却十分悠久。约在公元四世纪的东晋时代,南京百姓就有饮早茶的习俗。陆羽在《茶经》中记述了广陵耆老传的故事。说的是晋元帝时,有一个老妇人,每天早晨提着一壶茶沿街叫卖,百姓都争先恐后地买她的雨花茶汤来喝,奇怪的是,这老妇人自一清早叫卖到晚上。老妇人把卖茶所得的钱全部分给孤苦贫穷的人,贫穷的人都很感激她。这个消息被当时官吏知道,派人把老妇人抓了起来,关进牢里。第二天一清早,老妇人不见了。
如今雨花台辟有一千多亩,葱郁碧绿的茶园。
雨花茶的特点是:肉质叶底匀嫩,滋味鲜凉,气香色清。
永定万应茶的由来:
永定万应茶具有疏风解表,健脾和胃,祛痰利湿,消积导滞的主要功能,已有近300年的历史,长期以来,畅销省内外,深受港澳台同胞和华侨、外籍华人的赞誉,是永定四大名产(烤烟、菜干、土纸、万应茶)之一。说起这万应茶的由来,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曲折经历--

早在清代嘉庆年间,永定陈东籍老中医卢曾雄在漳州执医时期,由于他为人慈善,乐于助人,广交朋友,有一位江西籍的游医经常到他店里购买药品,在交往中,他们之间感情笃笃,有如兄弟般的手足之情,后来,老人患病,住在他的店里,卢曾雄一家人细心照料,持续半年多,老人病愈后返家,亦由卢资助盘费,使老人感激不尽。他在起程之后,又匆匆回到店中,将一个手抄本子交给卢曾雄,并对他说:我年老返乡,恐无机会再来,此物送给你作个纪念,将来一定有用。他还谆谆告诉卢老中医:此乃是自己一生之积累,他探索过近百个地方,采用30多种中药苦心研制面一种药丸,并以身作过试验,证实它对于治疗外感风寒、头晕咳嗽、胸满腹胀、腹痛泄泻、食滞饱胀、诸般积聚、红白痢疾等极有疗效。

第二天,老人重新上路返乡。
卢曾雄根据这个手抄本,再经苦心钻研,反复试验,并亲自动手制作成功。起初,制成密丸状,一粒粒有如手指头大小,显得比较粗糙些。刚刚应市,恰逢浙江天台山一位老和尚路过这里,他高兴极了,信手拿来笔墨纸砚,画了一幅中堂画,赠与卢曾雄。画中题写:采取名山药,善疗天人。此后,卢曾雄便把药铺取名采善堂,并把它贴于大门上。

到了道光年间,卢宏汉接过父辈医术并对此药进行潜心钻研,在制作工艺方面做了革新,由粗磨改为细磨,用铜模压成扁园状小饼,每块重一钱,能治多种疾病,命名万应茶饼。那时候,适逢进士、翰林院编修巫宜福(永定大溪人)回乡省亲,卢宏汉往见并赠

送万应茶饼,巫把茶饼带回任所。此值京城瘟疫流行,巫把该茶饼分送多人治疗,被治愈者甚众。于是,巫翰林亲笔写下采善堂三个大字,并题诗一首:

有客桑君语,良方妙化哉。
桔荣先荫外,药引上池来。
驱疫千金焕,通神六气归。
视中宜宝贵,知是济时才。
这个万应茶饼,名不虚传。早在道光年间,江西九江、修水、铜鼓、奉新、万载等地流行瘟疫时有发生,患者服用之后,大部分人很快恢复健康,深受群众信赖,所以直到如今,这一带地方对万应茶饼情有独钟,一直是万应茶销售的主要地区。

1956年,卢曾雄的后裔卢文华、卢文寿兄弟俩把这个秘方献了出来,并亲自参与技术制作,由当时的陈东供销社承办经营业务。1977年万应茶饼载入《福建省药品标准》1979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审核批准,商标为金丰山牌

1984年冬,厂址搬来永定城关,纳入地方国营,厂名仍然是永定县采善堂制药厂经省卫生厅准,并取得闽卫准字(8621203号的产品批准文号。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采善堂制药厂取得长足的进步,如今一幢幢崭新的厂房,仓库、办公大楼、职工宿舍横亘于永定城关东门外,全面更新生产设备和包装技术,按原配方制作,要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生产袋泡剂万应茶,源源供应我国闽、粤、赣、湘、桂、滇、黔和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驰名中外。

凡是改革回国到大陆观光、省亲、会友的华侨、外籍华人来永定者,无人不带上些万应茶以供他们自己和亲人备用。

参考资料:铁观音www.hackzzz.com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30f2aadd1f34693daef3eed.html

《茶的由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