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五县2020届高三高考热身训练考前押题语文试题

发布时间:2020-07-29 14:13: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20年高考热身训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远。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长篇小说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银狐》等,都可圈可点。

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陈启文《穿越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反映新中国治沙成就,李云峰《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等。这些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过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选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2020年4月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传统的文学,长时间来被人们理解为是人的文学,是以个性的语言故事、人物探析表达人的社会环境存在感受和命运的文学,是围绕着人的价值利害情景展开的语言叙述。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地的。生态文学有新的展开领域与活动舞台。因此,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

自古老的诗歌开始,文学就在以各种方式努力表达着人的社会感受和理想追求。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和文学表达过程之后,如今人们渐渐地发现,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巳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在人类痴迷地实现着自己的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价值目标,甚至以近似疯狂的力量和速度呈现影响结果的时候,却对自身赖以生存生长的摇篮——地球的破坏严重地忽略了,对于与人类一起生长于地球上的各种具有生命的动植物的被毁坏严重忽略了,以致发生了地球生态家园的严重危机。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根源。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值。

因此,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最先要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够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瑰丽的身姿。

(选自李炳银《生态文学:文学的变革与革命》2020年4月2日《文学报》)

材料三: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

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实世界生态文学宝库。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

今后,中国生态文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反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赞美绿水青山,讴歌美好生活的作品。同时,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选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2020年3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在中国发展时间虽不长,但已经蔚为大观。

B.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明显不同,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而是对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

C.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

D.生态文学作品既要赞美绿水青山,呈现人与自然新的关系,也要鞭挞那些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行。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这引发了生态文学作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B.生态文学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关注人类精神生态,是因为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

C.中国生态文学只有立足于中国化的表达,才能反应中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相应责任。

D.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是更容易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老舍的《草原》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抒发了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B.陈忠实的《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C.姜戎的《狼图腾》表面上是写狼的习性,而背后折射出了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性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必然性。

D.迟子建的《原野上的羊群》通过原野上羊群与都市人的对比,写出了人性的扭曲,表达了对人类应有天性的呼唤。

4.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4 分)

5.通观三则材料,你认为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是什么?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炭河(节选)

韩振远

铁锁觉得才睡了一会儿就被摇醒了, 迷迷糊糊的,还想在炕上再赖一会儿,马上又感到不对。平常,喊他起床的是妈,等到他洗完脸,走出家门时,爹要么下河还没回来,要么打着很响的呼噜还没睡醒。铁锁爹是个艄公,到河里跑船经常一月半月不回家。铁锁记得,昨晚睡觉时,爹明明还不在家,没想到这么快就回来了,而且声音急迫,像出了什么大事。他坐起来,揉揉眼,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爹朝他背上狠狠拍了一巴掌,有点儿疼,他便彻底醒了,眯眼坐起来。爹说:快穿衣裳,跟臭蛋请假。

铁锁嘟囔:请什么假?

爹说:涨河了,捞炭。

爹说这话时,兴奋得像一匹昂扬的叫驴。铁锁以前听爹说过捞炭,也跟着兴奋起来,一蹬腿穿上短裤,跳下炕要洗脸。爹说:洗屁脸,一会儿下了河有你洗的。快去,跟你师傅请假。

月色水一样在巷里流淌,微微有点风,真凉快,也不知几点了。铁锁出了门。爹光着膀子,和铁锁一样只穿条齐膝短裤,拉辆平车,也出了门。爷俩没走几步,巷里到处响起狗吠声,叫得人心慌,,接着渐次响起吱呀呀的开门声,一个个晃动的人影全都急匆匆往河边赶。师傅家在村口,去河边正好路过。铁锁紧跑几步,把爹落在后面,啪啪拍师傅家的破门,没等拍开,爹拉着平车过来了,喊:拍门环!铁锁就把手高高举起,使劲拍,清脆的门环撞击声在月色中响起来,飘落到巷两头。里面终于有了响动,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带着睡意,还带着几分嘶哑,全然没有了上课时的威严与洪亮。谁呀?铁锁怯怯说:师傅,是我。门吱一声开了,师傅光光的肚皮从门缝里闪出来,带着一股酸臭汗味。

师傅问:是铁锁,什么事,把门敲得山响?

铁锁懦懦的,觉得为这事好像不应该请假,像上课时回答不了提问一样:师傅,我请假。

师傅问:出了什么大事,等不到天明吗,才四点多。

铁锁说:我爹让请假。

师傅急了,问:这娃,到底什么事? .

铁锁说:涨河了,爹让我跟着下河。

铁锁说完,师傅一愣神,眼睛发亮,问:涨什么河,炭河吗?

铁锁说:爹让我下河捞炭。

师傅说:铁锁,你要上学,不能去。

爹还没走,站在黑暗处,接着铁锁的话,瓮声瓮气:臭蛋,涨炭河了,水大得很,满河都漂着炭块子。碰得船帮子咚咚响,我跑了几十年船,还没见过这阵势,这是老河给咱带财哩,能不捞吗?

师傅又一愣神,说:你刚锚船上岸吗,这回还是去潼关?爹说:这一趟可费劲了,刚出了禹门口,船就在干滩上搁了三天,过了蒲州,又搁了三天,干等着涨水,蚊子能把人咬死。铁锁这才明白爹是刚从河里上来,看见涨了炭河,还没喘口气,马上又下河捞炭,十几天没好好睡觉,也不知爹累不累。

师傅好像又愣了神,说:你是要铁锁跟你去吗?

爹说:半大小子,能帮上忙了。

师傅说:铁锁不能去。

爹说:臭蛋,听我的,让铁锁去,几年才能涨一回炭河。

爹已经拉着平车朝河那边走了,铁锁望了师傅一眼,跑过去跟上,没走几步,就听见脚步声响,又有人急着朝河边赶。

臭蛋是师傅小名,村里老年人都这么叫。铁锁从不把臭蛋叫臭蛋。什么时候都叫师傅,他知道这么叫也不对,正规的叫法应该是老师,可是,爹和长辈们都这么叫,铁锁觉得这么叫也没什么不好,就跟着这么叫了。

村小学共十三个学生,臭蛋给他们上课第一天,先在黑板上大大地写了三个字:刘满强。说:这是我的名字,我叫刘满强,你们都熟悉,原先是种地的,你们陈老师调走了,一时来不了新老师,支书说了,让我先凑合几天,要不把你们课误了。听爹说,臭蛋是老高中生,肚里墨水不少。

臭蛋说他凑合几天,结果却一直这么教着,黄河沿子苦,老师都不愿意上这地方来。铁锁总觉得臭蛋不像个老师,没脾气,管不住学生,和村里别的汉子没什么区别。星期天,或者放了暑假、寒假,一样去地里干活。臭蛋做庄稼活经常叫老婆骂得头也不敢抬。

铁锁想着师傅,不觉得和爹拉开了距离,一朵云彩掩住月亮,爹的光脊梁隐在了黑暗中,只听得空平车在土路上颠得砰砰响。下了坡,路旁是一条通到黄河的沟,另一旁是土崖,月光把崖上面那棵老柿树照出了阴影,像个人踮起了脚尖朝河那边望。听妈说,这叫官崖。下河的男人出去时间长了,女人都会攀到官崖顶朝河里望,男人一天不回来,女人就一天也不间断地上到崖顶望,有的女人流着眼泪,一站就是一天。昨天,铁锁还看见妈心急火燎地攀上去过,铁锁望着站在崖顶的妈,感觉妈也变成了那棵弯曲的老柿树,朝河里倾斜。现在,爹总算回来了,却没在家里待上一会儿,又心急火燎地下河。爹是被河里的炭催得,什么都不顾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爹朝他背上狠狠拍了一巴掌”,表现出“爹”作为船工,壮实有力,也反映出“爹”对铁锁稍显粗暴。

B.“巷里到处响起狗吠声,叫得人心慌”,暗示村里人听到涨河消息后兴奋急切的心情,都准备赶往河边捞炭。

C.“爹”面对涨河,一再要求铁锁向臭蛋“师傅”请假,体现了他的重利轻教;而“师傅”反对铁锁去河中捞炭,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关爱。

D.“你们陈老师调走了,一时来不了新老师”“黄河沿子苦”等句可看出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利于主题的表现。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通过对铁锁被爹叫醒的情节来设置悬念,并与后文“铁锁这才明白爹是刚从河里上来”相照应,使情节完整。

B.小说插叙了有关“师傅”的两段文字,介绍“臭蛋”成为铁锁“师傅”的来由,表现出乡村教师的朴实和崇高。

C.小说语言朴实自然,适合表现乡村主题。“兴奋得像一匹昂扬的叫驴”等描写,生活气息浓郁,使人物形象更生动。

D.小说标题“炭河”既是小说的特定环境,也是事件的起因。通过主人公铁锁的讲述,展示出一幅乡村生活画面。

8.小说三次写到师傅臭蛋“愣神”,在人物塑造上分别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9.有人评论说,这篇小说很有美感,请结合选文从人物、环境、情感三方面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文]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讖至悉也,故其畜积足。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修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 ,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贏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乃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富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

注:①泛:fěng,翻覆,覆灭。②廩廪:同“懍懔”,危惧的样子。指令人害怕的局面。

[乙文]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先王者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农事胜则入粟多,入粟多则国富。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节选自《管子.治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B.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贏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C.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D.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故其畜积足恃 恃:依靠

B.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 怀:使……降顺

C.故治国常富 治:治理

D.有人之涂 有:保有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甲文第二段论及灾害的必然性后,就如何应对旱灾和战争接连发问,最后阐明兵旱之灾必将带来深重灾难。

B.甲文第三段直接点明“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的观点,同时指出重视农业生产是加强积贮的重要措施。

C.乙文第一段通过对“民富易治”和“民贫难治”两种情况的阐释与比较,论证了“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观点。

D.甲乙两文都在批判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向君王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富国强民的主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2)不生粟之国亡,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

14.请简要概括甲文第三段和乙文第二段中“粟多”的意义。(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咏萤

虞世南

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

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咏萤

李嘉祐

映水光难定,,凌虚体自轻。

夜风吹不灭,秋露洗还明。

向烛仍分焰,投书更有情。

犹将流乱影,来此傍檐楹。

[注] :①的历:小粒明珠的光点,形容灵巧微弱的样子。②"飘飖”同“飘摇”。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虞诗的前两句,从萤火虫的发光之态和飞翔之形两个角度写出了它纤弱的特点。

B.“凌虚体自轻”的“虚”指天空,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虚"意思相同。

C.虞诗由物及人,借咏萤火虫寄寓身世之感;李诗就物写物,意在绘萤火虫之形。

D.两首诗都对萤火虫的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细致人微的描摹,使读者顿生怜爱之情。

16.两首诗皆咏萤,但写萤手法各异,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如果要告诫人们注重细节,防微杜渐,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之患,可借用《伶官传序》中,“ ”这两句话。

(2)《陈情表》中,李密用“ ”两句,向晋武帝表示心愿达成后,将为国献身、报君大恩。

(3)姜變《扬州慢》中“ ”两句,与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茂来写城池的荒凉衰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0题。

早春,料峭的寒风一吹,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谁见了这样的花,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很多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不然。其形硕大,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 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这样形容木棉花,绝不是忽略它的好看,[甲]。每到春天,木棉盛情绽放,灿若华灯。木棉开得有些耀眼,感觉点燃春天的势头要来了木棉烈焰般的映照了整座城市。没有树叶遮蔽的树枝更显道劲,树枝形态各异,像是各自在寻找伸展的空间,然后用力把花朵向高处托举。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当其它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的时候,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偶尔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带着旋转倏忽坠地,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花开得早,让木棉有了“嫣然一笑领春风”的得意;花开得火热,让木棉有了“此花若肯夸雄丽,宇内群芳孰敢春”的气势。

年少时,很少仔细打量花花草草,认为它们只是为世间添了几许色彩。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觉得一朵花、一棵草都不可小觑。无论是人生一世,[乙] ,都有生命的庄严。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我会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木棉开得有些耀眼,有一种要点燃春天的势头,木棉烈焰般的映照了整座城市。

B.木棉开得分外耀眼,感觉点燃春天的势头要来了,木棉烈焰般的映红了整座城市。

C.木棉开得分外耀眼,有一种要点燃春天的势头,烈焰般的木棉映红了整座城市。

D.木棉开得有些耀眼,感觉点燃春天的势头要来了,烈焰般的木棉映照了整座城市。

1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鼓胀的木棉花苞就开了, 红色的花瓣开满了没有叶子的枝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请联系语段说明原因。(4 分)

20.请在文中[甲][乙]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4 分)

21.请根据相关信息,拟写一份演出通知正文,字数不超过90字。(4分)

经历了一个特殊的高三,学生即将毕业,学校团委拟组织一场毕业文艺演出活动。活动以“铭师恩,唱友情,颂青春”为主题,演出于6月20日19 时在学校一号演播厅举行。

22.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其寓意。(不超过15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请从下面提供的两个作文题中,选择一个题目写作。(60 分)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先生曾对青年人这样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其实,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共青团委召开“守望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中国精神与中国智慧”座谈会,邀请社会各届青年参加,并提供了下列材料:

①新冠疫情发生后,多支医疗队、数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为全国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做出突出贡献,显示了强大的中国力量。

②权威网站排名显示,世界前10名的跨海大桥中国就独占8个,港珠澳大桥长度排名第一,其背后技术备受瞩目,令人赞叹不已。

③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道出了中国脱贫攻坚“为了谁”的玄机,更道出了脱贫攻坚“怎么干”的方略。

④中国政府在第73届世卫大会上宣布,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做出中国贡献。

⑤2020年5月27日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八名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架起测量觇标,用科技测量珠峰,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精神标注中国高度。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你以高中学生代表的身份参加座谈会,写一篇发言稿,以“我是这样守望 ”为题,并从“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任选一个短语填人横线处,拟定好完整的标题,行文要体现你的思考与认识,并对青年一代提出希望与要求。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年高考热身训练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D 解析:A.“但已经蔚为大观”夸大其词;B.“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不合文意;C.“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于文无据。

2.(3分)D 解析:“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主观臆断。

3.(3分)C解析:ABD 都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传统文学。

4.(4分)①由新冠肺炎疫情切人,并通过与传统文学对比,提出中心论点;②回溯传统文学发展的历程,揭示出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进而提出生态文学的意义价值;③进一步强调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指出在人类和全球视野下才能够感受到生态文学的魅力。

(答出1点1分,答出2点2分,答出3点4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分)①探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逐步改善自然环境;②突破传统文学的困窘,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③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为世界生态文学带去有益的启示;④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C (“体现了他的重利轻教”分析有误,应该是体现了“爹”对铁锁的教育不够重视,“重利”无中生有)

7.D(小说“通过主人公铁锁的讲述”错误,铁锁并非讲述者)

8.①第一次,是师傅听到铁锁说涨河消息时的神情,表现出他听到涨河消息时的惊讶和兴奋;②第二次,是师傅听到“铁锁爹”声音时的神情,反映出他没有想到“铁锁爹”已经回到家,体现出他对“铁锁爹”的关心;③第三次“愣神”,其实是表现师傅的思考、迟疑,他不同意“铁锁爹”让铁锁去下河捞炭。(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答对三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9.美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环境描写之美,如月色、凉风、云彩、土崖、老柿树等等景物,构筑了一幅安宁纯美的乡村图画;②人物形象之美,铁锁是憨厚的乡村后生,“爹”是壮实淳朴的船工,师傅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乡村老师,“妈”是朴实守候的乡村妇女,这些形象鲜活生动,给人以温暖的诗意关照;③温暖人情之美,质朴简单的乡村,亲情勾连,人们生活贫穷但充实,呈现出淳朴、大美的人情世界。(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B

11.C(“治”做形容词,治理的)

12.D(乙文没有批判社会现实)

13.(1)从事生产的人很少,可是浪费粮食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

(“生之者”,“靡之者”,“蹶”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不生产粮食的国家会灭亡,生产粮食而吃光用尽的国家仅能称霸,生产粮食而又能食用不尽的国家才可以称王。(“粟生而死者”“霸”“粟生而不死者”“王”各1 分)

14.①甲文:战胜外敌,招来远人,国富民安;

②乙文:促进物产流通,吸引百姓归附,国家富足,成就王业。

(答出1个,不得分;答出2个得1分;答出3个,得2分;答出4个或以上得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C(李诗旨在赞美)

16.(1)虞诗前两句正面描写萤火虫的光芒和纤翅。李诗前四句借“水”“夜”“秋露”来侧面烘托荧光的特点。

(2)虞诗托物言志,借弱小的萤火虫在暗夜发光来阐述积极的人生哲学。李诗后四句用拟人手法,赋予萤火以人的情感。(每条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3分)C 解析:①表示程度 词语的使用。“分外”更符合“木棉盛情绽放”的情景。②句子结构。“感觉”的主语应该是人,而前后两个分句主语都是木棉,主语应一致。③语序问题。“烈焰般的"作定语,应修饰“木棉”。④动词使用。“映照”不合语境。

19.(4分)①更能突出景物特点。原文运用了比拟、比喻、夸张等修辞和“憋”“鼓鼓囊囊”“炸开”“蹿出”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出蕴蓄了整个冬天力量的木棉花苞瞬间绽放后灿烂热烈的姿态,更好地突出花苞之大,花开之早、之盛和阳刚之美。②更符合作者的心情。原文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木棉花开的热烈足以燃烧人们心底的热望,让“我”想到奋进的生命,更好地表达作者对木棉的无限喜爱和赞美之情。③与语段语言风格一致。原文侧重描写,表达生动形象。

(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20.(4分)甲:而是觉得它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 乙:还是草木一秋

(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1.(4分)

通知

各年级:

为增进师生情谊,唱响青春之歌,以“铭师恩,唱友情,颂青春”为主题的毕业文艺演出活动将于6月20日19点在学校一号演播厅举行。敬请全体师生届时欢聚一堂。

校团委

6月15日

22.(5分)

描述:在漫画的左下方有一个陷阱,/陷阱底部有尖锐的石块(或“尖刺”“尖锥”“竹签”等);/在陷阱上面的两侧各立着一根木杆,两个木杆被一条绳子连接起来,在绳子上挂着一条大鱼;/一只猫站在陷阱的右侧,/瞪大眼睛看着那条大鱼。(3分;由“/"”所示,共五个语.意点,少一点扣1分,扣完3分为止;第三个语意点能写出“陷阱上挂着一条鱼”之意即可;语言不连贯,有语病,扣1分;字数超出要求,扣1分)

寓意:最诱人的地方最危险,拒绝诱惑才能避免陷入危险境地。(2分;意思对即可)

四、作文

建议参考高考阅卷标准,基准分45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甲文]

管子说:“粮仓充足,百姓就懂得礼节。”百姓缺吃少穿而可以治理得好的,从古到今,没有听说过这事。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饿;一个女子不织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冻。”生产东西有时节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贮足以依靠。现在人们弃农经商(不生产而)吃粮的人很多,这是国家的大祸患。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这两种大祸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稍加制止;国家的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挽救;生产的人极少,而消费的人很多,国家的财富怎能不枯竭呢?.

汉朝从建国以来,快四十年了,公家和个人的积贮还少得令人痛心。错过季节不下雨,百姓就将忧虑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纳不了税,朝廷就要出卖爵位,百姓就要出卖儿女。这样的事情皇上已经耳有所闻了。世上有灾荒,这是自然界常有的现象。假如不幸有纵横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灾区?如果突然边境上有紧急情况,成千上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发放粮饷?假若兵灾旱灾交互侵袭,国家财富极其缺乏,胆大力壮的人就聚集歹徒横行

抢劫,年老体弱的人就互换子女来吃;政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各地,边远地方敢于同皇上对抗的人,就一同举兵起来造反了。于是皇上才惊慌不安地谋划对付他们,难道还来得及吗?积贮,是国家的命脉。如果粮食多财力充裕,干什么事情会做不成?凭借它去进攻就能攻取,凭借它去防守就能巩固,凭借它去作战就能战胜。使敌对的人归降,使远方的人顺附,招谁而不来呢?现在如果驱使百姓,让他们归向农业,都附着于本业,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工商业者和不劳而食的游民,都转向田间从事农活,那么积贮就会充足,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了。本来可以做到使国家富足安定,却竞造成了这种令人危惧的局面!我真替陛下痛惜啊!

[乙文]

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何以知其然?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乱国必然是穷的。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不生产粮食的国家要灭亡,生产粮食而吃光用尽的国家仅能称霸,生产粮食而又能食用不尽的国家才可以成其王业。粮食,能吸引人民;粮食,能招引财富;粮食,也能使领土开拓。粮食一多,则天下的物产都来了。先代圣王,正是善于为人民除害兴利,所以天下人民都归附他。农业发展则粮食收入增多,粮食收入增多则国富。所以增产粮食乃是成王业的根本大事,是人君的重大任务,是招引民众的途径和治国的道路。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3748c9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e.html

《山东省潍坊市五县2020届高三高考热身训练考前押题语文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