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课内外对比阅读(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8-04-24 09:30: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出师表》对比阅读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
   *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力。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
   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在先帝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希望陛下把讨伐*贼、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效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
   1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大概是(因为)追念先帝的特别厚待,想报答给陛下啊。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1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临崩寄臣怪大事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开张圣听;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13.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4.《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5.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6.作者是怎样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的?   *遂许先帝以驱驰
   17.作者受命以后,为什么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8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复汉室 还于旧都
   19.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2、文中回顾了三顾茅庐临崩托孤两件事。表达了受恩感激之情

3、文中的是指诸葛亮先帝刘备陛下刘禅

4、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古代一种向帝王上书言事的文体,即臣子给皇帝的书信,内容大多是陈述自己的愿望,请求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常用议论、记叙和抒情。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根本,是三项建议的核心。

6、《出师表》中的成语: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作奸犯科三顾茅庐优劣得所引喻失义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8、另外诸葛亮着重回顾了有关先帝的“三顾茅庐”和“临崩托孤”两件大事。

2012年期末朝阳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14-17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4.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尔来二十一年矣          徒以先生矣              B五月渡泸            不错意也

C全性命于乱世             富贵,无相忘           D.遂猖獗               士卒多为

1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至于斟酌损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

后值倾覆       翻译:                                                                                                     

夙夜忧叹       翻译:                                                                                                     

17.乙文先主说欲信大义于天下具体指的是:                                                          

                                                                         (请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2014二模石景山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9-11题。

【甲】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9.填空(4分)

【甲】文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句中的意思是     ,【乙】文引喻失义一句中的意思是            

在文言文中,常与名词结合起来组成介宾短语。它既可以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译为;又可以表示动作行为向谁而发,译为。【甲】文困于心一句中译为      ,【乙】文欲报之于陛下也一句中译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11.根据上面两个选段的内容填空。(4分)

【甲】【乙】两段都体现了      的治国思想。【甲】段中的法家拂士具体是指【乙】段中的          。【甲】段中的敌国外患具体是指【乙】段中的         

2005福建宁德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②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③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 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其谁可而之( 4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核心是: ;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 (用原文回答)

.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2005江苏连云港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故临崩臣以大事也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③思惟北征,先入南   ④今贼疲于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  以奉先帝之遗愿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辍耕之垄上

C. 而议者谓为非计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水落而石出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翻译下面句子。(4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3分)

2008年长春市)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问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

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 4)意气扬扬:

5)名显诸侯: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8—12题。(19分)

【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

【乙】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激。(选自《出师表》)

【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

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有上书请佞臣者        则有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B.流水清浊,在其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C.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出师表》)

D.朕欲使大行于天下      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曹刿论战》)

9.下列句中的以告先帝之灵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皆以为贤      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 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     D.不欲以诈道训俗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2010年云南省西双版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吕氏春秋下贤》)注: ①稷(jì):人名。②乘(shènɡ):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 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④庸:怎么。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1)躬耕于南阳  躬:             2)猥自枉屈    猥:        

3)攘除奸凶    攘:             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   弗: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译文:  

12.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答:

13.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3分)

答: 

14.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3分)

答:

《出师表》VS《自表后主》

(乙)伏(对皇帝上表时表示自己趴在地上不敢起来。敬词)念臣赋性(天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谁料)病在膏肓,命垂(悬挂。今人常说命悬一线,即此意。)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天下),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仰仗,依靠)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译文: 念在老臣天性笨拙,耿直,正好赶上天下都很艰难的时世,起兵北伐,还没有获得完全的胜利,谁料到病在在膏肓,生命危在旦夕。老臣只愿皇帝陛下能清心寡欲,约束自己,爱戴自己的老百姓,让自己的孝道能通达至先帝,使自己的仁爱之心能广布于天下,提拔那些隐士逸士,让贤良能走进宫庭,把那些奸臣馋臣从身边支开罢黜,以使民风变得淳朴忠厚。老臣当初侍奉先帝时,(一切支出)全都依靠官府,没有自己经营过生计。现在都有了八百株桑树(蜀中织锦是大行业,有桑树就有财源),还有十五顷薄田,子孙的吃穿用度,自然很丰足,甚至有盈余。 老臣现在人在外面,没有别的什么要调整的地方,跟着时节变化而变化的吃穿,全都仰仗朝廷,不用去干别的营生,使这些吃穿多一丁点儿(以长尺寸:使它的尺寸有所增长)。如果老臣死的时候,不使家里有多余的布匹、外面还有多余的财产,(那样)会辜负了陛下(的厚望)。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己爱民 仰于官

2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2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

2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一、14. 答案:B 15.答案:(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兴办,增加 (共2分。每小题1分)

16.答案:(1)后来遇到兵败 2)早晚忧愁叹息(共2分。每句1分)

17.答案:①攘除奸凶 ②兴复汉室 ③还于旧都 (共3分。每点1分)

二、共109⑴①了解 ②用作比方的事例⑵① ②向评分:共4分。每空1分。

10.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 评分:共2分。

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侍卫之臣 ③忠志之士 ④天下三分

三、1. (4分)每小题1(1)给予 (2)痛心遗憾 (3)做、担任 (4)过了

2. (4分)每小题2分。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所以兴隆的原因。(2)您问的是谁可以担任(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

3. (4分)每处2(1)亲贤臣,远小人(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4. (4分)本题可从选用人才、举荐人才、结交朋友等方面任选一角度,完整阐述即可得满分。

四、1.(2分)①寄:托付 ②攘除:铲除 ③宜:应该 ④适:正好,正逢(只写对一个不得分,写对两个得1分,写对三个得1分) 2.(2分)B 3.(2分)D

4.(4分)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译错的酌情扣分)

5.(3分)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五、16.(1)选拔;(2)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3)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5)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共2分。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17.(1)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全面了解军事方面的事情。(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18D2分)19.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六、8. B    9. B10.1)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   2)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11.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  运用比喻引出下面的议论,说明君王的以身作则重要。12诸葛亮称其为,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用自己的话说亦可)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

七、10.(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1)躬:亲自。       2)猥: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 3)攘:排除,铲除。 4)弗:不,没有。

11.(2分)译文:(只希望)在动乱中苟且保全生命,(1分)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1分)

12.(2分)答案提示:从淡泊名利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13.(3分)答案要点:(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1分)(2)都是求贤若渴;(1分)(3)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1分)14.(3分)答案要点:内容: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言之有理即可。)(3分)形式: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3分)

八、21.①躬:亲自,亲身 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 ③约:克制 ④悉:全部,都 2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2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 25.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 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48761b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9.html

《出师表课内外对比阅读(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