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曲县简介及历史记载

发布时间:2019-05-04 17:11: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甘肃省碌曲县漒川城简介及历史记载

黑错·达布老(རྟམ་ལོ།

著名的阿夏(吐谷浑古城“漒川城”,坐落在距碌曲县城南16公里的尕秀村东南面二里处,国道213线旁一个独立陡峭的山顶上,现有残留的城墙遗址,当地的群众称它为“晒银道克尔(བསེ་ཡིད་རྡོ་མཁར།意为石堡城)”。 始建于公元330年,是由十六国时期前凉国张骏击败漒川羌后,迫使降附的羌人在此山顶就地取材,以红沙土夯起一座不规则的多边形城墙(是以山顶的形状围建而起),此城长约700米、宽约300米,南高北低,居高临下非常险峻。其地理位置南通蜀地,西通西海,东通洮岷,北通熙河,自古以来是游牧羌人的生活乐园,是历代中原王朝与西部少数民族之间战争的缓冲带,在这里曾发生过无数重要战役。蜀汉景耀五年262)姜维(羌人)和邓艾的漒川口战役、公元347年后赵凉州刺史麻秋前凉的漒川战役、元熙元年(419年)西秦左卫将军乞伏匹达后秦洮阳公彭利和漒川战役、西秦和吐谷浑反复争战至到西秦亡,还有吐谷浑和北魏、隋朝以及党项羌与唐朝的争战等等。这里也是吐谷浑建国初的都城,从始建起,相继由前凉漒川屯护军、后赵凉州刺史麻秋、吐谷浑王叶延、吐谷浑王辟奚、西秦鲜卑乞伏氏、吐谷浑王树洛干、后秦洮阳公彭利和、西秦尚书右仆射王松寿、吐谷浑八代主阿豺、北魏拓跋焘、党项羌大首领拓跋宁丛、党项所部米禽、吐蕃玛曲军镇节度使、河南王唃厮啰兄扎实庸龙等驻守和遣将驻守。公元1182之后的金、元、明三朝都有驻军(守护军马场的军队约400人左右)。直到公元1590(明万历十八年) 六月,青海蒙古火落赤纠合真相等部进攻洮州卫漒川军马场,掠走漒川明廷军马万匹,洮州副总兵李联芳3000人马全军覆没,李联芳也战死,后朝廷撤销了军马场,漒川城也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漒川城也就废弃

“漒川”之名由来于公元初到七世纪的汉文史料中,称甘青川交接处约东至洮州、西之白兰、北之枹罕和南之松州,其地为“漒川”。主要土著民族为西羌属种“漒川羌”。是以古西倾山脉之主峰“漒山”而得名,“漒山(又史料中记为:强山、西嶈山)”也就是今碌曲的“李恰如(ཀླུའི་ཆབ་བྲག)”山。漒川又分为“东漒(又叫洮漒)”、“南漒”和“西漒(又叫沙漒)”。其中的东漒羌部的中心就是“漒川城”。而西漒和南漒史书记载很少,据引段国《沙州记》云:“西宏城东有西强城,因山为名,可容四百余人”。可知,西漒有西漒城,城位于漒山脚下,疑为今李恰如的莫河川古城遗址(吐谷浑王树洛干定都此地)。“南漒” 疑在川北地区。据玛艾·智华嘉措医师的《洮源部族史明鉴》(藏文): “漒川城”对应着一座“天险(山)”,它是“漒川城”东南面叫“宗(རྫོང་།城)”的石群山(现又叫尕秀神山),其山沟由“宗钦(རྫོང་ཆེན།大城)”和“宗群(རྫོང་ཆུང་།小城)”两部分组成,沟内有一个很大的溶洞,而今成为群众朝拜的地方,身患怪病或神经疾病的到这里祭拜者甚多。沟深处的山脚下有一座城遗址,本地群众叫“英雄城(དཔའ་བོའི་རྫོང་མཁར།)”,现遗址上有祭神台祭旗等。此沟口对应的就是“漒川城”,与石群山山口遥相呼应。另外漒川城与石群山中间有一条路,本地藏族群众叫它“马车路”,从远处看,今天还能看出一条车印子,也说明古时漒川城与石群山之间的联系很密切。这种以“天险(山)”对应一座“城堡”的古代军事布局在古漒川之地就有十三处,叫宗钦吉松(རྫོང་ཆེན་བཅུ་གསུམ།十三大城堡)”,现在十三座“城堡”对应的十三座“天险(山)”都被藏族群众祭为“神山”,又叫宗拉吉松(རྫོང་ལྷ་བཅུ་གསུམ།十三大神山)。个别“城堡”还有遗址,而大部分“城堡”已经消亡。如离“宗(石群山)”西南面不远处就有“夏洒霍尔毛神山(ཤ་བཟའ་ཧོར་མོ།)”,它们中间有一个大平川叫郭莽塘(མགོ་མང་ཐང་།),此郭莽塘西面叫“美朗川”地方也有一座古城遗址,这夏洒霍尔毛神山相互应。还有“漒川城”西南面约四十里处有“李恰如神山”古称“,其脚下的莫河川上也有一座古城遗址。

因有了漒川之地,汉史中也就有了“漒川羌”这个族名。“漒川羌”的族源可以追随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那个时期漒川地区大致属于雄居青藏高原的古象雄国,古象雄鼎盛时期,象雄人将其地域划分为内、中、外三部,漒川之地属“外象雄(今天的安多藏区。据藏文史书称:那时候这里居住着古代藏族始祖六大姓氏中的“董氏(又叫党氏)”和“稚氏”的一部北迁移民之后裔。《史记》等汉史对安多地区的羌人统称为“西羌”,对西羌中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部落都有不同的名称,如先零羌、烧当羌、党项羌、忠存羌和漒川羌等等。后来,西汉至十六国时期,在这甘青川三省交接处主要活动的是“漒川羌”,据史料称:“漒川羌出自烧当羌,西秦时,有三万多户,是居住在漒川之地的一支主要羌人部落”。开皇五年(585 年),党项羌大首领拓跋宁丛率领部落向隋朝请求定居旭州(今甘肃省碌曲县境,疑为今县城粮站沟遗址),并派遣党项将领驻守漒川城。文帝任他为大将军。后党项时叛时服。此时,党项拓跋部占居整个漒川之地。土著漒川羌被党项拓跋统治后漒川羌不见于史料。约在公元638年被吐蕃占领后,便以党项羌、漒川羌和来自吐蕃的军队相融合而形成了今日之安多藏族的先祖。

藏汉史料中关于“漒川城”及漒川的记载有:

公元262年(蜀汉景耀五年)8月,蜀国大将军姜维(羌人)的北伐军(军中有很多漒川羌人)退至漒川。又和邓艾野战漒川口(今碌曲县郭莽塘)。姜维在漒川口损失万余,而邓艾也损失万余。姜维撤退,邓艾没有追击,而姜维与诸葛绪纠缠数日,最后因为诸葛绪中计,姜维完成战略目标,退到阴平。

公元313年左右,吐谷浑举家(鲜卑族1700户)开始在黄河以南今甘青川交接的漒川羌部落中与羌人一起过着游牧生活,后又往川北迁徙。

公元329年,游牧在川北的吐谷浑之子吐延被昴城(今四川阿坝)羌酋姜聪刺死,长子叶延举家迁回漒川。

公元330年,前凉国张骏侵袭漒川羌人,并在这里筑建“漒川城”,置漒川屯护军。

公元347年,后赵凉州刺史麻秋攻占了前凉的枹罕、漒川。时黄河以南氐羌(包括吐谷浑部落联盟政权)皆附于后赵。后来吐谷浑叶延统领西羌部落联盟割据黄河南部地区,对抗后赵,逐步建立以漒川城为中心的吐谷浑部落联盟政权。

公元3514月,后赵石祗被叛臣冉闵所杀,后赵灭亡。漒川及黄河南部诸羌在吐谷浑叶延的领导下正式建立了吐谷浑国(འ་ཞ།西羌王国),政权中心仍为“漒川城”。

公元365年,前秦苻坚派王猛取枹罕。之后准备进军漒川等地,于是公元3715月,吐谷浑(འ་ཞ།)辟奚遣使向前秦送马五千匹,金银五百斤,前秦苻坚拜辟奚为“安远将军、漒川侯”。此时,吐谷浑政权已效仿中原汉族建立国家政权,形成了一套管理国家的政治机构。其官置长史、司马、将军,颇识文字。但国内大权握在西漒羌豪长史钟恶地为首的羌人手中。据《资治通鉴》卷103晋简文帝咸安元年五月条云:“长史钟恶地,西漒羌豪也”,则钟恶地为漒川之地的土著羌人首领。当时漒川羌人(漒川羌有3万户)在吐谷浑政权里是颇有势力的。

公元385年(太元十年),西秦鲜卑乞伏氏占据了黄河以南的漒川等大片地区,并在川甘边界地区设置了漒川等12郡。吐谷浑王族(此时已经被羌人同化)率部逃往青海西南部。漒川郡址就是漒川城。

公元405年(义熙元年),吐谷浑王树洛干从西秦手中收复漒川之地。并在西漒山(碌曲李恰如)北麓的莫河川(今甘肃省洮河上游之波尔波河,又称博尔拜郭勒)“自称大都督、车骑大将军、大单于、吐谷浑王。化行所部,众庶乐业,号为戊寅可汗,沙漒杂(蟹)种莫不归附”。 沙漒,据《一统志》记:“漒水出漒台山,兼漒川之名,其地亦谓之洮漒。其西接黄沙,亦谓之沙漒。”因此,沙漒当在洮漒(洮水中上游一带)之西,两者均兼漒川之名。之后,后秦(羌人国)西进占居了漒川城。

公元419年(元熙元年)九月,西秦遣左卫将军乞伏匹达率兵打败据守漒川的后秦洮阳公彭利和,彭利和单枪匹马逃奔仇池国。妻儿被乞伏匹达俘虏,并迁漒川羌人(百姓)3000户到枹罕。十月,西秦任命尚书右仆射王松寿为益州刺史,镇守漒川城。西秦文昭王乞伏炽磐进驻沓中,又破阿柴于尧干川,至此,西秦发展到鼎盛时期,漒川羌3万户附属于西秦。吐谷浑阿豺(417——426年在位)控制洮阳,居住牛头城,也附属于西秦。

吐谷浑八代主阿豺(吐谷浑九世孙)受命于危难之时,鉴于先世屡为西秦所败,遂发愤图强,立志开疆拓地。阿豺自称骠骑将军、沙洲刺史,先后兼并了羌、氐之地数千里,又乘西秦与北凉争战之机,夺回沙洲、漒川及浇河旧地,派遣其从子吐谷浑敕来泥率兵南下,拓土至涸(今四川松潘)、平康(今四川黑水芦花镇东北60里)等地。并向西北扩充到河西走廊弱水(今甘肃张掖北面)一带。“号为强国”,政权中心向东移到洮阳牛头城(今临潭县)

《宋书吐谷浑传》亦云:“谯纵乱蜀,阿犲遣其从子西强公吐谷浑敕来泥拓土至龙涸、平康。”“西强公”也是“西漒公”。引段国《沙州记》云:“西宏城东有西强城,因山为名,可容四百余人”。西强城在西嶈山,即在所谓漒川之地。《魏书吐谷浑传》也记有阿豺登西嶈山(今李恰如),观垫江源之事。则“西强公”是被封于西强之地的爵号。

公元442年,北魏拓跋焘遣将袭击洮阳和漒川的吐谷浑部,使吐谷浑慕利延败走白兰。漒川之地属北魏,主要土著居民为漒川羌和党项羌。

公元583年(隋文帝开皇三年)四月,吐谷浑攻打隋之临洮郡,旭州(今临潭附近)隋洮州刺史皮子信战败阵亡,总管梁远将其击退。吐谷浑退到漒川不久又进攻隋边。吐谷浑与隋朝在洮阳、旭州、漒川等地的战事不断。

公元585 年(开皇五年),党项羌其大首领拓跋宁丛率领部落请求定居旭州(今甘肃省碌曲县境,疑为今县城粮站沟遗址),并派遣党项将领驻守漒川城。文帝任他为大将军。后党项时叛时服。

公元635松赞干布听说突厥及吐谷浑均娶唐朝公主,也遣人随唐使冯德遐入唐,多带金宝,奉表求婚,唐太宗李世民未许。使者回报系吐谷浑王离间所致,松赞干布勃然大怒,即发兵击败吐谷浑、党项(漒川)、白兰诸羌。党项所部米禽与拓跋赤辞被迫降唐。之后,从敦煌本吐蕃文献及其它古藏文文献中,发现吐蕃在向周边地区扩张的过程中,在军事冲突地区和新占领区设置了一种军政机构——节度使(又称军镇)。吐蕃王朝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境上设置了几个“军镇”。其分布为:玛曲军镇(河曲附近)、野猫川大军镇(青海东部)、凉州大军镇、瓜州大军镇(瓜、沙、肃等州)、萨毗大军镇(罗布泊)、小勃律大军镇等。漒川之地属吐蕃玛曲军镇辖,漒川城由吐蕃将领驻守,至到842年吐蕃王朝解体。

公元843年(会昌三年),吐蕃赞普郎达玛的两位王妃各挟持其幼子永丹(མངའ་བདག་ཡུམ་བརྟན།)和奥松(མངའ་བདག་འོད་སྲུང་།),在支持者的拥护下,争夺赞普(བཙན་པོ།)之位。永丹的支持者尚思罗驻屯于洮河流域与尚恐热大战,后因苏毗厌战,降尚恐热,尚思罗战败被杀。尚恐热占据洮河流域的漒川、陇右等地后自称宰相。

公元866年(咸通七年),论恐热(བློན་ཁོ་བཞེར།)被尚婢婢(ཞང་པེ་པེ།)旧部归义军拓跋怀光(ཐུ་བ་དཔལ་མགོན།)捕杀于廓州。甘、青一带的吐蕃军阀混战才逐渐平息下去。漒川也和其它藏区一样,形成各自为政的部落政权,而面对外敌时各部落以联盟的形式一致对外。

公元997年,漒川地区被吐蕃宗喀王唃厮啰统一,并附属于河南王唃厮啰兄扎实庸龙所部。漒川城有驻军。

公元1058年之后,以洮河为界南部属扎实庸龙之子溪巴温领地,北部属瞎毡之子木征的领地。此时,木征统领河州、洮州和秦州。

公元1131年,金兵南下占领河湟等地。吐蕃唃厮啰政权的第六代赞普益麻党征(陇拶之弟,汉名赵怀恩)携带家眷败逃到阆州(今四川阆中)投附南宋。河湟及漒川之地被金占领。

公元1244年(蒙古乃马真后三年),蒙古皇子阔端遣使至吐蕃,召请喇嘛教首领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并在此年前往凉州(今甘肃武威)。阔端王上书受命萨迦班智达衮噶坚赞大师统领卫藏、康区、安多三路藏区十三万户。漒川之地分若干个千户及百户,并任命有千户长及百户长,任命的长官多为蒙古人,有个别是吐蕃贵族后裔(金朝时的地方首领)。但这些蒙古首领的后裔都被藏族同化。

公元1368年,在内地人民大起义的冲击下,元朝的统治被推翻。后来明朝在漒川之地续建军马场,并在漒川城设驻军属洮州总兵管辖。

公元1588年(神宗万厉十六年),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之孙火落赤进驻捏贡川即今同仁县境热贡地区,扬言要“捣洮岷,破临、巩”。进逼河、洮,日蚕食蕃族

公元1589(万历十七年),火落赤(ཧོ་ལོ་ཆི།)、满克素蒙古军途经甘加、黑错进击洮州,被洮州的明军击溃,随后从阿木乎去、科才返回青海。

公元1590 (明万历十八年)六月,青海蒙古火落赤纠合真相等部从色尔龙(今青海河南县)进攻洮州卫漒川军马场(今碌曲尕海),掠走漒川明廷军马万匹,洮州副总兵李联芳3000人马全军覆没,李联芳也战死,漒川城被毁。

公元1595年(万历二十三年)十月,蒙古火落赤、真相、纳刺等部又出动了一万五千余骑进攻西宁。明军事先得到了西纳番族(藏族)的密告,迎战于康缠城,获胜。又与红帽番刺卡尔联系截击于小康缠,蒙古军大溃。把尔户、瓦刺它卜囊逃到青海湖以西,火落赤渡黄河南去,时由临洮总兵官云中陈霞和河州副总兵率领大军截击于漒川地区(今碌曲县尕秀滩),火落赤部四处溃散。此次战役在碌曲额尔琼立有汉文碑,又叫“西仓题名碑”,此碑位于碌曲县拉仁关乡玛日大队境内的额尔琼山西南麓。碑石为泥钙质板岩,碑石高205厘米,宽83厘米,厚65厘米。碑文自右至左竖刻,字迹不甚工整,似信手刻成。每字约2厘米见方。碑文言明朝万历二十三年“收番剿虏到此”之事。其碑文云:“大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一月二日,临巩兵备道口人张镇守总兵官云中陈霞、河州副总兵榆阳周口、标下守备陈国策(陈霞之子)、领兵官口口经历牛应春、领兵指挥金城夏光裕、徐鸾、陈卿……收番剿虏到此”。

公元1596年(明万历二十四年)青海火落赤入攻河州,韩端月坚藏七世孙韩完卜与其叔普纲、永昌二寺禅师韩罗汉以导引官兵出土门关,至青海莽喇川击火落赤及昆都鲁夕成部。这年之后,火落赤部散居在黄河南部的热贡、泽库、达尔参(今河南蒙区)等地游牧。从此明廷也对藏区无力经营。因此,洮河上游就成为青海蒙古势力范围;洮河下游成为卓尼藏族土司的管辖。

公元1632(明崇祯五年)喀尔喀蒙古却图汗入据青海,火落赤余部向果洛和玉树等地移徙,与原先流徙到那里的蒙古人合流。由于在特定的环境中他们与藏族共处,在语言、习俗等方面逐步藏化了,以至在后来被视作番族。如周希武《玉树调查记》中所列蒙古尔津(土默特部),熙叶布族(永邵卜部)和白力登马族、竹节族等,都属于藏化了的蒙古族。河曲(包括碌曲)地区的火落赤余部于明末归却图汗统辖,后来又转属和硕特蒙古统辖,雍正初年编旗时,前首旗下即有土默特一千余户(包括元时留驻的达吾尔部),编入博硕切佐领。

公元1636年(明崇祯九年),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在固始汗的带领下,由新疆迁居青海。翌年,固始汗击溃不信仰格鲁派的却图汗并据其地(今青海省大部)。之后将青海牧地划为左右两翼,分给他的十个儿子作为领地。其中第五子伊勒都齐的封地为右翼中旗前首旗。前首旗牧地在黄河九曲之地,辖界“东至拉卜楞稀拉德布沙,接南右翼中旗界;西至巴尔鄂博巴颜乌拉,接南左翼中旗界;南至和托果尔希里克,接土尔扈特南前旗界;北至额尔德尼布拉克乌鲁勒布达旦,接贵德厅界。”(参见《清代边政统考·疆理》)也就是说,从明朝末年起,整个甘南牧区就处在黄河南和硕特蒙古亲王(台吉)们的统治之下。洮河下游和白龙江流域藏区(今迭部、舟曲)仍然属卓尼土司管辖。

公元1652年起,顾实汗五子伊勒都齐之子达尔加博硕克图济农(དར་རྒྱལ་པོ་ཤོག་ཐུ།俗称济农王)由环海地区率众东移。于康熙八年(1669年)到达莽(莽剌川)、巴(巴水流域)、夏(沙沟流域)、泽(泽曲流域)等地,进入今黄河南部,甘南西部在其管辖内。

公元1675年(清圣祖康熙十四年)三月十六日,达尔加博硕克图济农率兵三千并调藏人万余进攻河州,双方死伤惨重。后来达尔加博硕克图济农一部族到青海同仁郭麻日庄定居,使郭麻日成为上千户大庄。

公元1678年(清圣祖康熙十七年),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以女布木妻达尔加博硕克图济农四子根特尔,以图通好青海蒙古。

公元1698年(清圣祖康熙三十七年),达尔加博硕克图济农卒,三子察罕丹津接领河南地区,继南蒙古诸部之长。

公元1701年(清圣祖康熙四十年)正月,察罕丹津(དཔོན་ཇུ་ནང་།)入京觐见,受封多罗贝勒。同时,遣使入藏,寻访高僧,准备建寺。于哲蚌寺访得原籍今甘肃省夏河县甘加滩阿秀部落俄杭宗泽,即后来的一世嘉木样协巴大师。

公元1708(清康熙四十七年),一世嘉木样协巴大师六十一岁时,应青海和硕特河南蒙古族亲王察罕丹津(དཔོན་ཇུ་ནང་།)二次亲自入藏之请,遂于次年农历六月从西藏动身,九月七日抵今河南县境,察罕丹津率千余骑于今宁木特乡东吾沟口恭迎,并迎至亲王府,举行了隆重欢迎仪式,敬献金曼荼罗、牛、马、羊、绸缎以及珍宝用具多种,作为供养。

公元1711(金兔年)三月,河南亲王派卡加六族(甘加、黑错、南木拉、卡加、岗岔、扎油)运输木料,其他部落出差役,正式动工修建寺院。首先修建了八十根柱子的大经堂一座,于同年秋季竣工,拨属民500名为寺院属民。建寺的同时,察罕丹津还于寺内修建了府邸和佛堂,后称王府。

公元1716(康熙五十年)三月,清廷派侍卫阿奇图召集青海蒙古诸台吉会盟,议定罗藏丹津、察罕丹津、达颜等领右翼盟。察罕丹津驻河曲地区,东近松潘,西界黄河。

公元1717年(清圣祖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诏命青海蒙古随军从征,察汗丹津长兄才杭华贲(岱青巴图尔)亲率才让当周等五人统本部六千人马随将军延信入藏平叛,于阿里一带打败准噶尔军。自此,阿里地区地方官员改由河南蒙古派遣,后为和硕特南左中旗派遣。这次援藏行动受到清延嘉许,增强了河南蒙古在青海蒙古诸部中的地位。

公元1720年(清圣祖康熙五十九年)春,清廷以都统延信为平逆将军统兵护送七世达赖喇嘛入藏坐床,察汗丹津、拉察布、丹忠等随军护送。

公元1723年(清世宗雍正元年)五月,亲王罗卜藏丹津联系塔尔寺、佑宁寺、广惠寺等部分格鲁派寺院的少数宗教上层分子,煽动僧俗20余万人起来共同反清。同时罗布藏丹津乘机召集青海厄鲁特蒙古各台吉,在察罕托罗海会盟, 煽动起兵反清,下令各部恢复原来的称号,不再称王、贝勒、贝子、公等爵号,号召重建先人顾实汗的霸业。罗布藏丹津自号达赖洪台吉以统帅各部,亲王察罕丹津等部与他分道扬镳。九月,罗卜藏丹津渡河进击察汗丹津,察汗丹津起兵迎战,因拉察布、丹忠二部叛变而战败,率亲属140余人避走老鸦关,后移河州(今临夏)。

公元1724年,清政府血腥镇压了青海和硕特蒙古人,将劫后剩余的青海蒙古人编为二十九旗,把他们限定在一定的活动空间。虽然草原辽阔,但由于活动空间的限制,导致青海和硕特蒙古人走向衰弱。其突出特征是人口减少、地域缩小、经济贫困、文化凋零,蒙古成为环湖藏族抢劫、掠夺的对象。青海湖地区各旗的衰落便是整个蒙古的一个缩影。

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七月,洮河中上游(包括今碌曲)地区属洮州府。但洮河上游牧区的实际控制权仍然是河南蒙古亲王。同年,清政府授予阿木去乎上八部头人“百户”衔。

公元1735年(清世宗雍正十三年)三月癸巳,察汗丹津病世于河南牙帐。子敦多布旺扎勒先卒,嗣绝,诏以察汗丹津从子拉察布子旺舒克袭扎萨克和硕亲王爵。

公元1745年(清高宗乾隆十年),和硕特前首旗二世亲王旺舒克入京朝见乾隆皇帝。

公元1747年秋,第五十三任噶丹赤巴坚参桑盖尊者应拉卜楞寺院二世嘉木样久美旺吾活佛之邀请,带领随从人员赴夏河弘法、诵经。

公元1749年(清高宗乾隆十四年),旺舒克卒,子旺丹多尔济帕兰木袭扎萨克和硕亲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548be5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09.html

《碌曲县简介及历史记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