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拨浪鼓

发布时间:2020-05-26 02:23: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拨浪鼓

小学美术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拨浪鼓发出声响的原因,与其他鼓的不同之处。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拨浪鼓的方法。接触、了解民间玩具,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提高学生选择材料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激发学生表现美好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点:了解拨浪鼓的文化、历史及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拨浪鼓造型的创新、制作的精美。

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提问:说说你知道的鼓有哪些?它们是干什么用的? 说自己见过的各种鼓。 激发兴趣。

作品欣赏 提问:拨浪鼓由哪几部分组成? 欣赏并思考。

回答 了解拨浪鼓。

汇报研究 1、拨浪鼓由几部分组成。

2、拨浪鼓的装饰。

3、拨浪鼓的制作材料。 学生分析,研究。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学生制作 用给的材料制作拨浪鼓,简单装饰。 学生做作。 学习制作方法。

展示交流 选择作业展评。 学生评价 提高学生的审美及制作能力。

教学反思:学生特别喜爱拨浪鼓,能利用材料制作拨浪鼓。

18、北京的庙会

课时:1课时

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庙会是北京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北京庙会的相关知识和特点,感受民俗艺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民俗艺术活动的情节。

学习综合使用材料,运用多种表现方法表现北京庙会的场面。利用人物动态特征和环境,表现庙会喜庆、热闹的场面。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和目标:

应知:知道北京庙会的相关知识,了解庙会的特点,记忆庙会活动内容。

应会:会查找资料,会运用相关资料。能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把庙会上见到的人物场景表现出来。

2、隐性内容和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北京庙会的相关知识和特点,感受民俗艺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民俗艺术活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北京庙会的相关知识,记忆庙会人物活动场面,用绘画方法表现庙会的喜庆气氛。

难点:生动地表现人物动态、人与场景的关系。

学习材料:

教师:课件、庙会相关资料,各种绘画工具。

学生:搜集的资料、绘画用具。

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视频导入 课件出示《庙会活动》视频。

提问:在这段视频中都有哪些活动?

1、庙会的由来。

2、北京的庙会。

出示课题 学生观察,说处都有什么活动。

学生汇报。 了解庙会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民俗活动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探究学习 出示庙会图片:

1、观察庙会图片。

看一看哪个活动给你印象最深刻?

展示一些民间玩具。 学生了解、观察。

学生观察并回答。

扭秧歌、小车会、跑旱船、踩高跷、杂技表演……。 加强学生对民间文化、艺术 了解与热爱。

记忆庙会场面,观察描绘气氛。

2、观察人物都在干什么?心情是怎么样的?

组织学生分析人物动态特征。

小学美术教案

感受庙会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

重点分析庙会人物的动态特征。 观察人物表情、动态,把握节日气氛。

3、庙会是怎样突出热闹喜庆的气氛?

(1)颜色的运用。

(2)热闹的场面。 彩灯、彩旗……。

大量的暖色。

场面大,人物、活动多。 感受庙会节日气氛,体验描绘乐趣。

4、欣赏艺术家和同学作品,他们是怎样表现庙会的? 人物表情、活动场面……。

艺术实践 1、你想怎样表现庙会,说一说你的想法?

2、作业:根据你的感受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人和事进行表现。 学生创作。 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再次感受民间庙会活动的乐趣。

展示评价 组织学生展示、评价作品。

评价要点:

1、突出节日气氛。

2、庙会场面。

3、画面构图。 展示介绍作品。

自评互评。 提高学生鉴赏与评价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课后拓展 了解北京其它地点的庙会活动。 学生学习。 延伸对传统文化认识。

板书设计 北京的庙会

教学反思 学生从课件中了解了庙会的历史,了解了北京的庙会,看到了庙会的活动,领略了人物过节时的喜庆心情。表现的人物丰富,画出了节日喜庆的庙会场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66a8e40a0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7.html

《小学美术教案拨浪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