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意义

发布时间:2020-04-09 13:34: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意义何在?如果大家不是十分了解的话,可以参考以下的内容!

“海上丝绸之路”构想具有非常重大的国际战略意义,对我国来说,其经济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固然很大,但这还是表层的,从深层次来看,这更应是一个顶层的战略设计,其战略作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源源不断地发酵。

xxx主席xx年10月在印尼国会演讲时提出要构建面向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个提法在xx年3月xxx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进一步印证,他强调指出“我国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表明海上丝绸之路的提法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新一届政府深化改革的战略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国内外的密切关注。目前学界可能更多关注它的经济发展意义,把它视为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面临新一轮全球化挑战的新包装,但笔者认为它的国际战略意义也许更为重大,可视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深层战略谋划。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来看,“海上丝绸之路”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战略意义。

从现实主义视角来看,“海上丝绸之路”体现了维护海洋权益的战略需要

自xx年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以来,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另外,受“冷战”遗留的历史问题与冷战后现实冲突的影响,东亚地区国家矛盾交错,利益交织,尤其是西太平洋地区海洋地缘状况拥挤不堪,如处置不好,极易酿成危机。中国如何突破美国重返亚太再平衡战略所导致的这种“东紧”困境,“海上丝绸之路”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实际上,“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战略转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战略东向”转变为“战略西向”,它暂时避开了地缘政治拥挤不堪的东亚,转向大有可为的西线,达到扬长(经济贸易、基础设施)避短(军事、安全压力)之目的。另外,“海上丝绸之路”还可视为中国长期以来海权与陆权之争出现战略变化的一种迹象。中国虽是一个海陆大国,但却是一个海权的小国,长期以来我国偏重于陆权,对海权与海洋权益是不够重视的。而海洋将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尤其自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海洋权益的重视与维护,我们国家也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就是一个重要信号,它说明中国将更加重视海洋,更加重视海权与海洋权益的维护。

从自由主义视角来看,构建“海上丝绸之路”是宣扬富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在一次外交演讲中指出,一个大国要不仅能生产丰富的物质产品,还必须能生产丰富的精神产品,二者缺一都不是世界大国。她这里的“精神产品”所指的内涵很丰富,但价值观与话语权是很重要的方面。不可否认,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物质产品的生产大国,但我们还不是精神产品的大国,我们的国际话语权还不够强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越来越重视国际话语权的建设,“中国梦”、“新型大国关系”、“命运共同体”、“新义利观”等概念的提出,都表明了中国要发出不同于西方的声音,要让国际社会看到更多“中国的点子”。“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正体现了这一战略诉求。

近年来,亚太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这个地区有影响的大国纷纷提出本国对该区域发展的战略构想,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都提出过类似于“丝绸之路”这样战略设计,但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提法最有历史的文化底蕴与现实的可行性,因为,中国政府所提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对绵延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是联系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路线,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交通走廊。通过和平的航海贸易,带来了经济的共赢,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以及相关国家的和睦交流。这与近代西方海洋文化中的侵略性和扩张性是不同的。近代西方国家通过地理大发现,发现了世界,统治了世界,主导了400年的全球化,但残酷的血腥、冲突与战争却充斥其间。

可以说,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古老的中华文明对人类和谐美好精神的贡献,它体现的价值内涵主要包括:互联互通、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命运共同。这些思想也正是中国政府所提的面向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要秉承的价值观念与国际规范。有影响力的国际话语与规范,往往有悠长的历史传承与积淀。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两千年,似涓涓细流,绵延不断,交流了商品,传播了文明,是一个打有中国印迹的优质历史文化符号,笔者认为,作为“中国梦”国际延展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样需要这个符号。

从建构主义视角来看,“海上丝绸之路”体现了“大亚太”的区域认同

认同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构建认同是减少战略误判、避免国际冲突的重要方法。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和平崛起进程之所以遭遇这么大的困难,与当前亚太地区的国家身份认同混乱与缺失有很大关系。

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亚太地区国家发展状况非常复杂,这个地区既有最发达的国家,也有很落后的国家;既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既有远在域外但时刻不忘亚太的国家,也有身处东方却以西方自居的“区域人格分裂”的国家。如此复杂的国家身份认知,导致亚太地区国家矛盾重重、纷争不断,这是影响当前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作为地处亚太地区的大国,有责任推动这个地区的国家身份认同。笔者认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提出,可视为中国政府推动亚太区域构建国家认同的有效途径。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的是东亚、南亚,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是地缘上的“大亚太”区域,该战略的实施显然有利于培育该区域的认同。中国将发挥其作为该地区最大经济体的优势,为构建“大亚太”认同做出贡献。目前,中国和东盟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中国连续4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再通过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力推动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促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将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这既有助于构建“大亚太”的区域认同,也有助于加强中国的大国亲和力,有助于中国的和平崛起。

总之,“海上丝绸之路”构想具有非常重大的国际战略意义,对我国来说,其经济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固然很大,但这还是表层的,从深层次来看,这更应是一个顶层的战略设计,其战略作用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源源不断地发酵,可谓“经济为表、战略为里”。“海上丝绸之路”构想以经济贸易合作为先导与基石,以政治外交合作为前提与推进手段,以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险为重要目标,对于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亚太繁荣、推动全球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首先,同过去三十年实行的引进外资、发展对外贸易类似,“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可以看做新一轮的对外开放。

不同的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开放,我国将从接受跨国公司产业转移,到广泛进行海外投资。贸易、资本流向的转移,标志着世界贸易、资本主动权向我国的转移。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中,我国将从被动转向主动,从引入转向引出,由配角转为主角。

第二,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具有全球视野、国际担当的表现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国际担当。我国前30年的改革开放,诞生了沿海的经济特区。如果说这是一种初期的开放,那么,“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我国真正开放国际视野、拥有国际担当的表现。“一带一路”倡议所提出的具体的、新的全球化的政策和愿景,为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为中国下一个30年、50年的发展支撑,对未来的经济走向都将发挥极大的作用。

从历史的角度看,海洋贸易深刻影响大国兴衰和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动。“海上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的重要部分,是我国贸易对外开放的延续和升级。此前,中国进入WTO后经济有很大的提升,国际贸易增加了六七倍,而对外投资则翻了七八十倍。中国在货物贸易方面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国,走到顶端。之前,中国的西部开发、环渤海、中部崛起战略还是着眼于内地,沿海经济特区的作用也集中在将内地货物销往海外。而“海上丝绸之路”是面向世界产业格局的新规划,将我国产品的“卖出去”,升级为生产链“搬出去”。

概括来说,一带一路将以前的内向型开放转变为外向型开放。一带一路要充分利用中国参与全球化物流、资本流、人才流动红利,推动中国参与构建全球治理创新体系。

海上丝绸之路未来发展,我认为可以从人才的“互联互通”入手,建立共同交流、协调的机制,打造合作样板国,充分发挥智库的作用。

第一,“海上丝绸之路”首先实现人才的“互联互通”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巩固海上货运通道、加强沿海国家经贸合作、推进降低贸易与人口流动壁垒、推进港口城市建设等重要意义。

海上丝绸之路的推进亟待具体化,将概念性的东西进行丰富和理清。我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降低人才流动壁垒可以作为切入点,带动其他国家参与讨论人员流动、互联互通、资金、技术等。配合“一路”的陆上“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海上沿线国家的“软性”互联互通。

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国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惠于世界分工进程的参与。如今世界已经进入以人才全球化流动与竞争为主题的全球化第三次浪潮。据统计,世界上有2.32亿人口不在出生国生活,移民、留学、旅游等形式人员的跨国往来、全球人才流动已经成为常态,并且很大程度影响到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人才输出guo和“海归国”,人才流动和国际人才竞争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深刻影响。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我国企业走出去将实现新一轮的走出去浪潮,急需大量国际化人才,但我们的人才储备依然不足。中国的外国人口只有0.06%,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10.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2%,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6%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2%。我国在华留学生比例也仅为0.04%,远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比例8%,也几乎为世界最低水平。美国很多模式之所以能够转换来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有大量留美学生,带回了先进的科技和商业模式。中国也需要培养对中国产能、中国经济等有大量了解,深入研究的留学生。我们需要加大吸引“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的留学生大量来中国留学。

“一带一路”沿线覆盖人口超过4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一带一路”规划中提到,“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首先实现人才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规划的应有之义。我国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应主动与更多国家签署协议,简化签证手续和流程,提升海关通关效率、加强人才评价制度的互认和保障制度的衔接。

“一带一路”,文化先行。实现人才顺畅流动,也有助于他国对我国加深了解,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

第二,海上丝绸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建立共同交流、协调的机制

对企业来说,海上丝绸之路蕴含巨大发展机遇。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xx年沿线64个国家的GDP总量12.8万亿美元,平均GDP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存在巨大提升空间。

但是,“海外丝绸之路”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涉及面广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国家宏观层面,需要处理好国际关系、外交政策、发挥文化优势、塑造国际形象;在企业微观层面,需要保障劳工利益、坚持环境保护。“一带一路”沿线包括中亚、东南亚、南亚、中东欧、西亚、北非等60多个国家,覆盖人口超过40亿,几乎经过了世界上地缘政治最复杂的几个地区。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怎样去应对在东道国以及国际社会中的非市场环境,政治动荡、民族宗教社会环境复杂等不可控因素造成的意外损失。此外,文化语言不通也是很大风险之一。

要真正开发好海上丝绸之路,需要建立共同交流、协调的机制。中国是全球化和加入WTO最大的受益者,“海上丝绸之路”可以成为新的全球化治理模式,甚至是一个新的WTO多边机制安排或类似TPP的安排。可以考虑建立“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联盟,或“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委员会,与沿线国家共同制定一带一路的全球治理、区域治理的新秩序。

福建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位于福建泉州市。未来,福建省将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核心区。《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到“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推进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加强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海口、三亚等沿海城市港口建设”等。随着港口建设的完善和自贸区制度安排的完善,福建有望培育出我国南部沿海最大的“自由港”。

第三,打造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样板国,充分发挥智库的作用

海上丝绸之路最终要落到具体的项目上来,要拿出项目模版,打造合作样板国,为接下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参考。福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拥有大批海外侨胞。福建可以发挥海外侨胞的优势,吸引他们参与家乡建设,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和服务。

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外,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第一,支持中国到当地办学,包括开办更多的孔子学院。中国的大学还没有走出去取得成功的例子,中学更少,面临的挑战也很多。

第二,充分开发海外华人华侨的力量。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等地充分利用6000万的海外华侨,在非洲、独联体的国家也有几十万、上百万甚至更多的华侨。华侨就是我们的人才储备,这就督促我们放宽人才流动的限制,建立优惠政策。同时放宽移民政策,使这些国家有更多的华人华侨。中国过去改革开放的70%的外资是靠华人华侨引进,中国未来对一带一路的开放和发展,华侨华人,还有留学生都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福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拥有大批海外侨胞。福建可以发挥海外侨胞的优势,吸引他们参与家乡建设,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更多资讯信息和服务。

第三,充分发挥智库的作用。智库的作用很大。政府领导人无法有充裕的时间来进行深入研究,政府与政府之间了解与沟通还有待加深。民间二轨交流机制非常重要。智库可以探讨各种机制、方案,利益的平衡。如果两国或多国的智库达成共识,并提出很好的建议,政府间的合作方向将更明确。充分发挥智库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作用,可以建立“海上丝绸之路”智库峰会或智库联盟,通过智库来探讨、推动战略的实施。智库还可以研究企业、机构、国民国际合作的政治、经济风险等,发展风险评估行业。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7555350ad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8.html

《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意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