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理障碍症状

发布时间:2018-11-28 12:29: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三章 常见心理障碍症状

第一节 认知障碍

一、感知觉障碍

(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

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如感到阳光特别耀眼,声音特别刺耳,颜色显得不自然地格外清楚,普通气味异常刺鼻。

2、感觉减退

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降低。如对强烈的疼痛几乎感知不到,外界环境变得暗淡,颜色模糊不清,声音发钝。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

3、识别能力缺失

不能把客观的物体作为整体来认识,不能识别物体的功能,不能说出物体的名字。“不识症”。物体不识、颜色不识、字形不识、空间不识。多见于脑器官疾患的病人身上

4、内感性不适

对内部感觉异常,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但不能明确具体不适的部位,区别于内脏性幻觉(可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多见于神经症,精分症和抑郁状态。

(二)知觉障碍

1、错觉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知觉。错觉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但是病态的错觉多见于错听、错视。如心理异常者将猫看成老虎,把吊灯看成是巨蟒,把米饭看成是蛆……错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2、幻觉

幻觉是一种无对象性的知觉,即在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的知觉体验,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病症状。病人无法用意志左右幻觉的产生,也无法说服病人相信幻觉不存在。

按感受器官分: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幻听是一种最常见、最具代表性、最具诊断性意义的幻觉形式。

1)幻听

非言语性幻听(原始性幻听):如音乐声、鸟鸣声,多见于大脑局部发生病变。

言语性幻听:命令性、评论性的幻听比较常见。

评论性幻听:说话人有个别人、几个人或一群人,在议论他,内容以斥责、讽刺、辱骂多见,病人常为之苦恼、愤怒不安,并产生兴奋、自伤、伤人。也听到有人为他辩护,表示同情、赞扬的话,此时病人可独自微笑或洋洋自得。

命令性幻听,让病人拒服药、进食或自伤。最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2)内脏性幻觉

病人感到固定于某个内脏或躯体内部某处有一种异常的知觉。如感到某一内脏(可定位)在扭转、断裂、穿孔或觉得有昆虫中器官内爬行。可继发疑病观念。

与内感性不适鉴别:能不能明确具体不适的部位。

3)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类

真性幻觉:来源于本体以外,存在于客观空间,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病人对幻觉形象的体验与真实事物的感知映像完全相同。

假性幻觉:幻觉的形象在病人的主观空间,不是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幻觉形象不完整,病人对幻觉形象的态度和体验不一样。如大脑或牙齿里有人在骂他。见于分裂症。

4)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

机能性幻觉:一种与现实刺激伴随出现的幻觉。当某一感觉分析器受到刺激处于机能活动状态时,该感觉器官便出现幻觉。(机能性幻听——即一听到自来水声,就同时能听到有人在骂他,随着放水声停止骂声也消失。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心因性幻觉:是强烈的精神刺激引发的幻觉。幻觉的内容与精神刺激因素有密切的联系。见于应激相关精神障碍、癔症等。

(三)感知综合障碍

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有障碍。如对形状、大小、颜色、位置、距离和时间关系等产生歪曲的感知。

病人感知的是客观事物或本身,但对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的感知发生障碍。如“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统称为视物变形症。

又如人格解体,病人觉得自己的整个躯体或个别部分,如四肢的长短、粗细,躯体的轻重、形态、面部器官发生变化,甚至畸形。

二、思维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

1、思维联想障碍

思维奔逸:联想加快,转变快速。表现为语量增多,语流变快,新的概念不断涌现,内容十分丰富。思维常随境转移、音联意联。多见于躁狂症。

思维迟缓:联想抑制,联想速度缓慢、困难,表现为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常见于抑郁症。

思维贫乏: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般性的询问往往无明确的应答性反应或回答的非常简单。回答时的语速并不减慢,这是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鉴别要点之一。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状态。

2、思维逻辑障碍

思维松弛(思维散漫):表现为联想松驰,内容散慢。对问话的回答不中肯,不很切题,缺乏一定逻辑联系,给人感觉其答非所问,与之交谈很困难。

思维破裂:表现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缺乏意义连贯性和逻辑性。病人言谈或书写单独语句正确,但主题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别人无法理解。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思维不连贯

病理性赘述:表现为在与人交谈过程中不能简单明了、直截回答问题,谈话过程中夹杂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并不觉得自己说话啰嗦,认为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不听劝说,坚持要按照他原来的想法把话讲完。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思维中断:在意识清晰时,无明显外界干扰等原因,思考过程在短暂时间内突然中断,常常表现为言语在明显不应该停顿的地方突然停顿。思维中断不受患者意愿的支配,可伴有明显的不自主感。多见于精神分裂

思维扩散(思维被洞悉感):患者认为其内心的想法或者本人及其家人之间的隐私,未经患者语言文字的表达,就已经被周围的人悉知。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病理象征性思维:患者主动地以一些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含意。如反穿衣服,说自己“表里如一,心地坦白”,吞食骨头,说自己有硬骨头精神。

语词新作:患者自己创造一些文字、图形成符号,并赋予其特殊的含意。有时将几个不同含意的概念或词融合、浓缩在一起,或作无关的拼凑,或自创文字、图形、符号,并赋予特殊的含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逻辑倒错性思维:推理缺乏逻辑性,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理解。“我是太阳神,只要看我一下,所有人的脸都会发青”。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二)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

脱离现实的病理思维,是病态推理和判断的结果,特点:

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的结论;

对荒诞的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所纠正。

(1)被害妄想:最常见的一种妄想,病人坚信某些人或某些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破坏等。如认为饭里放毒、被跟踪、监视或阴谋等。病人受妄想支配可拒食、控告、逃跑,或采取自卫、自伤、伤人等行为。常见于精分症偏执型等。

(2)关系妄想:病人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有关,如别人的讲话、咳嗽、一举一动都与他有关,并常与被害妄想交织在一起。认为周围人的咳嗽是故意刺激他,偶尔的一瞥是对他不怀好意,某报纸、杂志上的某篇文章是有意影射他的,暗示他的,故意做给他看的。

(3)影响妄想 :患者认为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行为活动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支配、控制和操纵,患者不能自主,称为影响妄想。患者认为这种操纵其精神活动的外力是由某种先进仪器所发出的激光、X线、红外线、紫外线。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4)夸大妄想:坚信自已有非凡的才智、地位和权势,很多的财富和发明创造,或认为是名人的后代。多发生在情绪高涨的背景上,内容受其经历影响。可认为自己是伟大的发明家、科学家、国家领导人,全世界的财富和权力都由他一人掌管。多见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

(5)自罪妄想: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不可宽恕的罪恶,应受严惩,认为自己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以致坐以等毙或拒食自杀。病人要求劳动改造或请罪等手段以赎罪。常见于抑郁症,也见精神分裂症。

(6)疑病妄想:病人没有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不治之症。通过详细医学检查都不能纠正。可在内感性不适的基础上产生。甚至称“内脏腐烂了”、“脑子变空了”、“心脏不跳了”…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更年期及老年期精神障碍。

(7)钟情妄想:坚信自己为异性钟情,即使遭到对方严词拒绝,仍毫不置疑,而认为对方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仍纠缠不休

(8)嫉妒妄想:病人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另有外遇。行为表现对配偶的跟踪、盯梢、检查配偶衣物、床单、提包和寻觅私通情人的证据。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更年期精神障碍。 (9)不同症状的妄想跟踪妄想;附体或着魔妄想;变兽妄想;损失妄想;诉讼妄想

2、强迫观念

强迫性思维:指某一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地出现在患者的脑海中。患者自己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但事实上常常是违背患者的意愿,想摆脱又摆脱不了,患者为此而苦恼。

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

(一)注意障碍

1、注意增强:患者对一定的对象予以过份的注意,即使细枝末节也不轻易放过。见于妄想症和精神分裂症。

2、注意涣散:随意注意明显减弱,注意能力容易分散,不能保留适当长的时间。外界稍有刺激,注意就容易分散,即使其主观努力把注意集中在书本上,也不能持久,也说不出书的内容。见于神经衰弱或精神分裂症。

3、注意减退:指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的兴奋性均减退。患者的注意不能在较长时间内集中于某一事物,同一时间内注意的广度缩小,注意的稳定性也显著下降。多见于疲劳状态、神经衰弱、及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

(二)记忆障碍

1、记忆增强:病理性的记忆增强,表现为对过去已经遗忘了的、久远的、不能够并且不重要的事都回忆起来,而且很清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也可见于偏执状态。

2、记忆减退:记忆的四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近记忆减退,记不住刚见过面的人,刚吃过的饭。远记忆也减退,回忆不起个人经历。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痴呆。

3、遗忘症(记忆的丧失)

对局限于某一事件或某一时期内的经历不能回忆。

顺行性遗忘,回忆不起在发病后一段时间内的经历事件,遗忘和疾病同时开始。见于脑震荡、脑挫伤。

逆行性遗忘,回忆不起在发病前一段时间内的经历事件。见于脑外伤性精神障碍。

心因性遗忘:在应激或某种心因作用的情况下,对某一特定情景或特定生活阶段的遗忘,包括创伤性情景,或病人不愿回忆或谈及的情景。多见于创伤性应激后,也可见于癔症。

4、错构:有事实基础,病理性记忆错误,不能纠正。时间、地点、事实、内容都不对。 见于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痴呆。

5、虚构:没有事实基础,用想象的内容来填补空白。在回忆中把过去从未发生过而可能是纯属幻想的事件,当作自己亲身经历。见于脑器质性疾病。

6、再认错误

似曾相识症:接触到新的环境、事物或者其他人时,好像过去曾经见到过或者经历过。

旧事如新症:对自己已经熟悉的环境和事物感到陌生。

(三)智能障碍

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精神活动的功能,是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用以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与感知、记忆、注意、思维有密切关系。

1、智力发育迟滞

智力发育迟滞——标准IQ测验评定低于平均数

轻度智力低下:又称愚笨,IQ50-69(或75)。智力发育较正常儿童迟缓,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过分老实或冲动,语言发育略迟,抽象词汇少,分析综合能力差,对外界适应能力差。轻度智力低下属可教育型,加强教育后可改善能力,达到一定的阅读和计算水平

中度智力低下:又称愚鲁,IQ35-49。智力发育明显发育迟缓,语言功能不全,词汇贫乏且吐字不清,但还能进行一般性的语言表达。思维简单,辩别力差,建立抽象概念比较困难。此类儿童属可训练型,略有学习能力,可以学会简单书写、计算和简单的体力劳动

重度智力低下:又称痴愚,IQ20-34。动作笨拙,反应迟钝,理解力极差,词汇贫乏,发音含糊,情感幼稚。重度儿童经过长期训练后,可养成简单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仍需有人照顾。

极重度智力低下:又称白痴,IQ20以下。生活不能自理,不知自卫,情绪反应原始,感觉与知觉减退,运动功能障碍或瘫痪,几乎无语言功能。极重度患儿常有多种残疾或癫痫。“白痴学者”现象

2、痴呆

一般指智慧潜能丧失到再也不能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和职业活动的地步,专指丧失了记忆、推理、判断和其他“高级心理活动”能力的多重功能性失调。伴有人格与社会交往形态方面的障碍。

不可逆的、进行的综合症。

(四)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Insight:患者对自己实际存在的躯体疾病和心理异常的辨认和判断能力。临床将有无自知力及自知力恢复程度作为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

判断自知力的要点

1)患者承认患有心理问题;

2)能列出所患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并能正确分析批判;

3)能正确认知自身患病前后主要变化;

4)能正确认知自身患病时与其他正常人的区别;

全面符合以上要点,自知力完整;部分符合,自知力部分存在(部分缺失);完全不符合,自知力缺失。

第二节 情感障碍

一、 情感性质改变

1、情感高涨:情感活动明显增强,带有病态喜悦,与环境不相符的过分的愉快、欢乐。表现为讲话语音高昂,眉飞色舞,喜笑颜开以致盛气凌人,傲慢自负或引人发笑。常带有明显的夸大色彩。病人常感觉良好,觉得无比舒畅和幸福。由于和环境配合,常有感染力,易引起周围人的共鸣。多见于躁狂状态。

2、情感低落:负性情感增强,轻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重者表现为忧郁沮丧,悲观绝望,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毫无生趣,有度日如年之感,对外部一切不感兴趣,常自卑自责,生不如死。可出现自杀观念及行动。多见于抑郁状态。

3、焦虑:在没有现实原因下,过分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它不良后果的心境。对象不明、广泛的担心状态,对周围事物的普遍态度体验。常表现的坐立不安,怨天尤人,惶惶不可终日,反复找人诉说,常常彻夜难眠,饮食乏味,出汗,发凉等症状也会出现,即使给予解释也不能消除其忧虑。

4、恐怖:一类带有强迫性质的、不能以病人的意志和愿望为转移的恐惧情绪。患者明知没有必要,却无法摆脱这种恐怖的内心体验。脱离这种特定的环境或事物时,紧张恐惧的心情随即消失。多见于恐怖症。

二、情感波动性变化

1、情感不稳:无外界诱因而独自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瞬间即转变。

2、情感脆弱:患者常常为一些细小或无关的事情而伤心落泪或兴奋激动,无法克制。常见于神经衰弱。

3、情感淡漠:是一种情感活动减退的表现,对外界任何刺激均缺乏相应情感反应。对引起正常人极大悲伤或愉快的事无动于衷。表现漠然,声调平淡,表情呆板,内心体验极为贫乏。见于慢性精神分裂症。

4、易激惹:患者很容易为一些细小的事情而引起强烈的不愉快的情感反应,表现为生气、激动,甚至大发雷霆;常见于癔症、神经衰弱,也可见于躁狂状态。

三、 情感协调性障碍

1、情感倒错:当时人的情感体验和外界刺激及其思想内容不相协调。如谈到别人对他的迫害时,还表现出愉快表情,听到高兴的事反而表现伤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表情倒错:内心体验与表情动作之间不协调)

2、情感幼稚:指患者的情感缺乏节制,极易流露出来,如同小孩一般表现。患者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而强烈,稍遇刺激则嚎啕大哭或暴跳如雷,而稍加安抚则破啼为笑。

四、脑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情感障碍

1、强制性哭笑:患者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出现不能自控的、没有丝毫感染力的面部表情。患者对此既无任何内心体验,也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哭和笑。常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欣快:智能障碍基础上的一种“情感高涨”。患者经常面带单调并且刻板的笑容,连他自己独说不出高兴的原因,因此给人以呆傻、愚蠢的感觉。与情绪高涨有明显不同。可见于麻痹性痴呆和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

第三节 意志行为障碍

一、 意志性障碍

1、意志增强:个体的意志具有病态的顽固性。如在精神分裂症中,在被害妄想支配下,反复上诉。在夸大妄想支配下,日以继夜地从事无效的发明创造。在躁狂状态下,对周围一切事物都感兴趣,积极参与或干涉,终日忙碌而精力充沛,不感疲劳

2、意志减退:由于圣经系统机能的脆弱以及情感脆弱,常导致行动缺乏坚持性,不能忍受挫折,容易灰心丧气,半途而废,严重者对周围一切事物无兴趣以致意志消沉,不愿活动,工作学习非常吃力甚至不能进行,以致整日卧床不起。一般能够自我意识到,但总感觉做不了任何事。

3、意志缺失:患者丧失了应有的自觉地、主动的行动,行为被动,缺乏行动的动机与目的,一切活动常常需要外力的督促才能被动完成。严重时甚至连自卫、摄食及性的本能都丧失。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痴呆患者。

4、意向倒错:指患者的意向活动与一般常情相违背,导致患者的行为活动无法被他人所理解。有些病人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如吃肥皂、昆虫、草木,喝痰盂水,或伤害自己的身体。

5、矛盾意向:指对同一事物产生对立的相互矛盾的意志活动,病人对此毫不自觉,无法意识到它们之间的矛盾,因此不能自动地加以纠正。例如,病人对其亲人又喜欢又讨厌,但并不因为这种情感的对立而感到痛苦。可见于精神分裂症。

二、动作与行为障碍

1、精神运动性兴奋:常区分为协调性和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两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时,患者动作和行为的增加与思维、情感活动协调一致,并且和环境协调一致。患者的动作和行为是有目的的,可理解的。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时患者的动作、行为增多与思维及情感不相协调。患者的动作杂乱无章,动机和目的性不明确,使人难以理解。

2、精神运动性抑制:病人出现言语动作行为抑制,轻时言语动作和行为显著减少,缓慢迟钝。严重时运动完全抑制,缄默不语,不吃不喝,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僵住不动,对体内外任何刺激不起反应,口涎外溢,不自动大小便,面无表情。

1)木僵抑郁性木僵,心因性木僵,紧张性木僵,器质性木僵

2)蜡样屈曲:木僵严重的病人,其肢体可任人随意摆布,即或不舒服的姿势,也较长时间地似蜡塑一样一动也不动。也可有“空气枕头”。此时病人意识清楚,病好后能回忆,只是当时不能抵抗。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3、其他类型:缄默、刻板动作;模仿动作;违拗(niu)(抗拒,主动与被动);被动性服从;作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858da0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c.html

《常见心理障碍症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