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初一语文精品2019年济南天桥区七年级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发布时间:2019-12-24 02:17: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气(kài) 落(zhuó) 人听闻(hài) 轻怕重(zhān)

B. 伏(quán) 啬(lìn) 人忧天(qǐ) 随声附(hè)

C. 粗(kuǎng) 临(wèi) 根问底(páo) 人声沸(dǐng)

D. 待(nuè) 怪(chēn) 翻来去(fù) 畏罪逃(qiǎn)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宽敞 干涩 蹒珊 怪诞不经

B. 安祥 静谧 惩戒 神采弈弈

C. 澄清 睫毛 怂涌 枉下断语

D. 骄媚 缥缈 慷概 咄咄逼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刚同学在“阅读经典,传承文明”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全家人简直是乐此不疲

B. 海上波涛汹涌,岸边桑树成荫,这沧海桑田的美景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C. 排球比赛结束后,同学们津津乐道地谈论起球员们的精彩表现。

D. 从风格上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汉语中的成语总量超过两万个,生活中被人们常用的成语大概有一两千个左右。

B. 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C. 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D. 在“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使我市文化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宋代人。这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

B. 孙悟空号称“美猴王”“齐天大圣”,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为成功、最受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

C. 《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写事,有的侧重议论或记事兼议论。

D.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抓住阿长的特征,塑造了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耽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6.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有剩骨(只,仅) B. 其一坐于前(狗)

C.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攻击) D. 乃悟前狼假(睡觉)

7.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犬坐于前 屠乃奔倚

B. 禽兽变诈几何哉 又数刀毙

C. 投骨 静修身,俭养德

D. 两狼之并驱如故 顷刻两毙

8. 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C. “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

D. 本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

【注释】①履:鞋子。②使:命令,派遣。③肆:店铺。④私:私吞。⑤进:交给。⑥过:拜访,探访。⑦绝:绝交。⑧逾(yú):过了。⑨踵(zhǒng):到,走到。⑩缪(miù):“谬”,错误,荒谬。

9. 用“/”给下面文字断句。(画两处

其 仆 窃 友 人 之 履 以 归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11. 结合内容分析文中的“友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四月

南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子规,即杜鹃鸟。

12. 用优美的文字描绘诗歌一、二句呈现的画面。

13. 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名句名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的上句或者下句。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秋词》刘禹锡)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3)___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谭嗣同)

(4)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_。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5)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6)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7)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过中华节日,品味传统民俗:元宵观灯、端午吃粽……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习俗内涵丰富,具有浓郁的中华文化韵味。过好中国节,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传承。

(1)【识节日】以下各个选项中,全是传统节日的是( )。

A.元旦、春节、中秋、国庆、七夕 B.圣诞、春节、中秋、七夕、重阳

C.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 D.春节、清明、建军、中秋、重阳

(2)【品民俗】请任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不重复例句),仿照例句的结构和内容,写一个句子。

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萝卜花

丁立梅

①萝卜花是一个女人雕的,用料是胡萝卜,她把它雕成一朵一朵月季花的模样。花盛开,很喜人。

②女人在小城的一条小巷子里摆摊,卖小炒。一个小气罐,一张简单的操作平台,木板做的,用来摆放锅碗盘碟,她的摊子就摆开了。她卖的小炒只三样:土豆丝炒牛肉,或炒鸡肉,或炒猪肉。

③女人三十岁左右,瘦,皮肤白皙。长头发用发夹别在脑后。惹眼的是她的衣着,整天沾着油锅的,应该很油腻才是,却不。她的衣着极干净,外面罩着白衣。衣领那儿,露出里面的一点红,是红毛衣,或红围巾的红。过一会儿,围裙有些脏了,袖套有些脏了,她就换下来——她每天备着好几套。

④很让人惊奇且喜欢的是,她每卖一份小炒,必在装给你的盘子里,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这样才好看。”她说。

⑤不知是因为女人的干净,还是她的萝卜花,女人的摊前总围满人。五块钱一份小炒,大家都很耐心地等待着。女人不停地翻铲,而后装盘,而后放上一朵萝卜花。于是,一朵一朵的萝卜花,就到了人家的饭桌上。

⑥我也去买女人的小炒。去的次数多了,渐渐知道了她的故事。

⑦女人原先有个般实的家。男人是搞建筑的,一次意外中,男人从尚未完工的高楼上摔下来。女人倾尽所有,才抢回男人的半条命。

⑧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年幼的孩子,瘫痪的男人,女人得一肩扛一个。女人根本来不及忧伤,她想过种种办法,最后决心摆摊卖小炒。有人劝她,街上那么多家饭店,你卖小炒能卖得出去吗?女人想,也是,总得弄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于是她想到了雕刻萝卜花。当她静静坐在桌旁雕着时,渐渐被自己手上的美好镇住了,一根再普通不过的胡萝卜,在眨眼之间,竟能开出一小朵一小朵的花来。女人的心,一下子充满期待和向往。

⑨就这样,女人的小炒摊子摆开了,并且很快成为小城的一道风景。下班了赶不上做莱的人,都会相互招呼一声,去买一份萝卜花吧。就都晃到女人的摊前来了。

⑩一次,我开玩笑地问女人:“攒多少钱了?”女人笑而不答。一小朵一小朵的萝卜花,很认真地开在她的手边。

⑪不多久,女人盘下一家酒店,她负责配菜,瘫痪的男人被接到店里管账。女人依然衣着干净,在所有的莱肴里,依然喜欢放上一朵她雕刻的萝卜花。“莱不但是吃的,也是用来看的呢。”她说,眼睛亮着。一旁的男人,气色也好,完全没有颓废的样子。

⑫女人的酒店,慢慢地出了名。大家提起萝卜花,都知道。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

16. 概括文中使女人命运发生变化的两个情节。

17. 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第⑤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于是,一朵一朵的萝卜花,就到了人家的饭桌上。

18. 文中⑦⑧两段的记叙顺序属于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12段划线句的理解

生活,也许避免不了苦难,却从来不会拒绝一朵萝卜花的盛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老屋

①我家的老屋,只是依水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微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

②老屋真的老了。如今老屋的鱼鳞瓦沟里长满了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就像老太额头遍布的鱼尾纹。落日时分,站在村口远眺,她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静谧。我轻抚着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她的梦。

③梦里有我的童年。

④也是在这样的傍晚,太阳渐渐沉落,屋檐下飘扬起母亲长一声短一声催我回家的呼唤。常常是在太阳只留下最后一抹余晖时,我才气喘吁吁地从外面野回家,朝着炊烟轻笼的老屋急奔,踏碎了一路斜阳。一路飞跑进屋,猴急地拈起一块香喷喷的锅巴往嘴里塞,母亲这时总是笑骂道“馋嘴猫,慢点,别烫着”。母亲将饭莱张罗着端上桌,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伴着幽幽的松木香,使我那不安分的心渐渐平静下来。记忆中,母亲总是温婉地呵护着老屋,呵护着老屋里的人。

⑤一天中,最惬意也是我最喜欢的时光是晚饭后。通常吃完晚饭,一家人就围在偌大的院子里唠唠家常。话语声、欢笑声常常吸引左邻右舍也过来,又是天南地北,直到月亮西斜才散去。若是下过雨,院中弥漫着沁人心牌的清新空气,呼吸之间,满是清新冲击着味蕾,似乎是树木的香味又或是泥土的湿味,令人神清气爽。

⑥夜深了,奶奶把在院中纳凉的迷迷糊糊的我抱回屋,月亮也悄悄地从窗儿跟进来。奶奶坐在床沿,边给我摇扇边哼着童谣“月光光,夜光光,伴随我家乖乖郎……”我入睡了,奶奶的歌声还在继续,像温婉的明月,落在我的枕上,进入我的梦里。如今只有墙角那静卧的雕花床仿佛与我达成心灵上的默契,无可辩驳地见证着这曾经氤氢的天伦之乐。

⑦老屋的生活是这样的温暖、惬意,却终究改变不了她退出历史舞台的命运。

⑧搬出老屋已好多年了,但梦里总还会有老屋淡淡的笑容。

⑨老屋没有富贵华丽的外表,岁月的风雨洗去了她似水的年华,连同我的记忆一起流进了屋旁的小河。田园的诗意被留在了那个遥远的年代,老屋吝啬得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给我们。

⑩在没有老屋的夜里,我蓦然回首,绵长的伤感像一滴浓墨,慢慢地漾开,淡淡地晕着。

⑪好想你,老屋!

⑿老屋没有富贵华丽的外表,岁月的风雨洗去了她似水的年华,连同我的记忆一起流进了屋旁的小河。田园的诗意被留在了那个遥远的年代,老屋吝啬得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给我们。

⒀在没有老屋的夜里,我蓦然回首,绵长的伤感像一滴浓墨,慢慢地漾开,淡淡地晕着。

⒁好想你,老屋!

20. 围绕“老屋”,作者回忆了哪几个生活片段?

21.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说说文中第④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记忆中,母亲总是温婉地呵护着老屋,呵护着老屋里的人。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评赏析第⑩段划线的句子。

我蓦然回首,绵长的伤感像一滴浓墨,慢慢地漾开,淡淡地晕着。

22. 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⑦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作文

23.按要求作文。

请以“我的一次改变”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少于650字;③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

【详解】B加点字的注音正确。A“气概”应读gài,“拈轻怕重”应读niān;C“粗犷”应读guǎng,“莅临”应读lì;D“虐待”应读nüè,“畏罪潜逃”应读qián。

2.【答案】A

【解析】

【详解】A选项词语书写正确。B选项“安祥”应为“安详”,“神采弈弈”应为“神采奕奕”; C选项“怂涌”应为“怂恿”, “枉下断语”应为“妄下断语”;D选项“骄媚”应为“娇媚”,“慷概”应为“慷慨”。

3.【答案】D

【解析】

【详解】A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与句中语境不符。B“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化大,并非写景,此为望文生义。C“津津乐道”本身就有“说”的意思,与“谈论”语意重复。

4.【答案】B

【解析】

【详解】A语义重复,“大概”与“左右”保留一个。C语序不当,“解决”和“发现”调换位置。D缺少主语,去掉“在、中”或“使”。

【点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5.【答案】A

【解析】

【详解】A“《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宋代人”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吴承恩是明代人。

【答案】6. B 7. D 8. C

【解析】

【6题详解】

B加点词解释有误。“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像狗一样。名词作状语。整句译为: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7题详解】

D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均是连词,表转折,翻译为:但是。A其中\代词,代柴草堆。B结构助词“的”\代词,代狼。C介词“把”\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8题详解】

C“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投以骨”“复投之”,反映他不想与狼争斗,想摆脱狼。

【答案】9. 其 仆/ 窃 友 人 之 履/ 以 归

10. 我本来就怀疑是你(偷了我的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11. 当友人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立即主动上门向楚人道歉,请求对方原谅,由此看出他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译为:他的仆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子回来。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两个谓语部分之间划开。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固”:本来。“之”:代“你”。“履”:鞋。

【11题详解】

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⑩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等句分析,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点睛】翻译:

从前有个借宿在朋友家里的楚国人,他的仆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子回来,楚国人不知道。恰好他让仆人到集市上去买鞋,仆人私藏了买鞋的钱把偷来的鞋子交给他,楚国人也不知道。有一天,他的朋友来拜访他,看见自己的鞋子穿在楚国人的脚上,很惊讶地说:“我本来就怀疑是你(偷了我的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于是和他断绝了关系。过了几年有关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他的朋友来到这个人的家里,向他道歉说:“是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请让我们和好如初吧。”

【答案】12. 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涨满的江水翻滚着白白的浪花,在烟雨迷蒙中传来了杜鹃阵阵的啼声。

13. 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向往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解析】

【12题详解】

描述诗歌画面,要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此题一定要把满山翠绿、浪花翻滚、鹃声阵阵、烟雨迷蒙的美丽景象描绘出来。

【13题详解】

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基础。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表达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同时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14. 【答案】 (1). (1)便引诗情到碧霄 (2). (2)随君直到夜郎西 (3). (3)河流大野犹嫌束 (4). (4)应傍战场开 (5). (5)岐王宅里寻常见 (6). (6)非宁静无以致远 (7). (7)逝者如斯夫 (8). 不舍昼夜

15.【答案】(1)C (2) 示例1:月圆中秋,家家团聚吃月饼。示例2:绿满清明,户户扫墓祭先人。

【解析】

【详解】(1)C全是传统节日。A“元旦”“国庆”不是传统节日。B“圣诞”不是传统节日。D“建军”不是传统节日。

(2)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粽香端午,声声锣鼓赛龙舟”的句式结构。内容要选一种中华传统节日,且写出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要与前例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答案】16. 抢救男人;摆摊卖小炒。

17. 开,开放,文中指女人的萝卜花出现在人们的饭桌上。“开”字生动地写出了萝卜花给人们带来的美好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女人的钦佩、赞美之情。

18. (1). 插叙, (2). 交代了女人上街买小炒的原因,丰富了文章内容,充分表现了女人坚强的性格。

19.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上困难、挫折,但只要热爱生活,有坚强的性格,面对困难自强不息,就会迎来美好的生活。篇末点题,赞扬了女人的坚强和对生活的热爱。

【解析】

【16题详解】

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女人”为陈述的主体。概述出“女人”倾尽所有抢救男人、卖小炒赚钱这两件事。

【17题详解】

注意词语的含义和手法的分析,然后分析效果,或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突出句子的艺术手法。“开’更形象些,更富有动态美,更加形象、生动;同时暗含女人积极向上的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8题详解】

了解插叙的特点,明确插叙叙述方式的作用。“女人原先有个般实的家”中的“原先”是插叙标志性的语言。从内容上看,交代上街卖小炒的原因,突出人物形象。结构上看,交代原因,照应了上文,引起下文的情节内容,推动了情节发展。

【19题详解】

考查语句的作用,要考虑到语句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句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在结构上就有收束全文,照应标题的作用。在内容上揭示文章的主旨,赞美自强不息的精神。人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只要在挫折面前不气馁、不低头,就一定会赢来雨后的彩虹。

【点睛】插叙的作用。(1)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3)使文章脉络清晰。(4)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5)突出主题。(6)为下文作铺垫。(7)突出中心思想。

【答案】20. (1)在母亲的呼唤下回家吃晚饭;(2)晚饭后家人、邻居唠家常;(3)奶奶哄我入睡。

21. (1)呵护,爱护,保护;文中指母亲对老屋对家人的关心爱护,表现了母亲善良温婉和对家人的爱。(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伤感比作一滴浓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老屋、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22. 承上启下(过渡);总结上文对老屋生活的美好回忆,引起下文离开老屋的伤感、留恋,使语意连贯,衔接自然。

【解析】

【20题详解】

情节概括题,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第4段写在母亲的呼唤下回家吃晚饭;第5段写晚饭后家人、邻居唠家常;第6段写奶奶哄我入睡。

【21题详解】

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品味词语的角度和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1)“呵护”本义:庇护,保佑。语境义:拟人手法,母亲对老屋对家人的关心爱护。一定要答对表现母亲形象的意义。(2)“绵长的伤感像一滴浓墨,慢慢地漾开,淡淡地晕着”明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我”留恋老屋与童年生活的心理活动。

【22题详解】

题干要求答出第⑦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中间,所以就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上:总结上文对老屋生活的美好回忆。起补充和完善作用。启下:引起下文离开老屋的伤感、留恋。对文章的中心思想的体现起到了揭示作用。也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89c653849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0.html

《2019初一语文精品2019年济南天桥区七年级期末语文试题+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